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评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评课稿
授课教师:彭友琳
评课教师:张衍顺
授课时间:2018年4月18日第一节
听了彭友琳老师的数学课《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几点感悟和建议:
一、主要优点:
1、教师用心、细心、精心的在准备这节课,从课前预习设计到当堂检测到课件设计,都在用心做,值得每个老师学习。

2、有效的落实了《行知修身三字歌》和课始5分钟大阅读活动。

(关于大阅读,上周发过通知,下周举行学校层面讲数学故事,探数学奥秘讲故事比赛,每班先举行班级比赛,再选一人参加学校比赛周二报给石祥燕老师。


3、口算练习引入环节:注重了过程,让学生不但算出计算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让孩子说出怎么算出来的,对孩子的思维和口语表达都是一种训练。

4、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小学数学落实教育局学生层面工作要求教学指导意见》养习惯第一项就是预习习惯:指导学生有效的进行课前预习,针对不同内容进行勾画、记录,提出质疑,做好上课准备。

二、不足和建议:
1、课堂容量不够合理,涉及的知识面太多,哪个知识都讲到了,但是那个知识都没有处理到位,成了一锅夹生饭,建议根据孩子接收情况改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平行四边形的认识,第二课时梯形的认识。

2、引入环节:
(1)口算练习放到课前:《小学数学落实教育局学生层面工作要求教学指导意见》善积累第一项是课前口算:坚持课前五分钟口算练习,提升学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夯实计算基础,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

其实,我们在十多年前就坚持这样做了,而且多次受到教研室领导肯定和好评,只不过近几年受各种新的教学模式的冲击有所淡化。

建议:每节课上课前出10道左右计算题,可以是听心算,可以是看心算,可以和本课新授知识相关,也可以是对前面知识的复习和巩固,目的:稳定学生的情绪,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三角形内角和练习加大难度: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40度,不指定是顶角,让学生说有几种可能。

3、关于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建议流程:
上图形课与计算课有很大的不同,计算课要求学生细心,而图形课不仅有这样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亲身经历、体验和感受各种图形,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图形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

(1)小组活动,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让学生通过量一量、画一画等不同的方式,得到:平行四边形边:对边平行且相等,角:对角(而不是斜角)相等,(让学生明确什么是对角和对边)(如有学生发现邻角相加180度更好,没有不必强求)
(2)抽象概括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分四步走:学生尝试自行总结定义-----教师规范总结定义(突出对边)-----判断深化定义(出示一组图,找出平行四边形)----动手操作感知定义(画平行四边形、钉子板围平行四边形、用纸剪平行四边形)。

(3)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首先,明确概念:
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向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垂足所在的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

(让学生知道垂直线段是高,而不是垂线,而且高和底是相对应的)
其次,练习画高:规范要求(对边到对边、画出虚线、表明垂足)
最后,引导发现:一个平行四边形里可以画出无数条高(长度可以分为两类)。

(4)认识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体现对比:拉动三角形框架和平行四边形框架。

----学生归纳:----联系生活举例。

4、关于梯形教学的建议:
(1)上底和下底的区分,
(争议: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教材全解》“梯形中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中,通常把上边叫做梯形的上底,下边叫做梯形的下底.”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师教学用书》提到“要注意说明,通常把较短的底叫上底,较长的底叫下底.”)
出示几个短的在下长的在上或者底在左右的梯形,让学生找一找,指一指。

(2)梯形的高本课时彭老师没有涉及到,主要是从底到底,腰上是不能作的。

(3)梯形定义重点强调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4)梯形不具有稳定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