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古镇的“叙事性”空间设计探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古镇的“叙事性”空间设计探析
摘要:营造具有“叙事性”空间的古镇形式,是当代传统文化建筑的重要设计倾向之一。本文通过在走马古镇的设计创作中,从驿道文化的空间格局与现代生活方式的体验的互动角度,来理解古镇建筑的“叙事性”空间,并对设计做出探析。
关键词:叙事性;空间;走马古镇;设计探析
一传统古镇的“叙事性”空间背景阐述
所谓“叙事性”空间,可以理解为一种与体验密切关联的建筑空间。传统古镇的“叙事性”空间是传统地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多功能复合建筑类型。它是以一个或者多个大型文化功能为主,融合教育与文化研究、商业、娱乐、旅游、居民生活等多功能场所的一个综合体,拥有博物馆、展示馆、演艺场馆,以及休闲、娱乐和民生的场所等公共设施并置,实现集约共享利用。作为复合古镇地域文化和现代文明于一体的文化综合体,更能展示古镇文化,表现人文精神,通过尺度各不相同的“叙事性”空间将建筑与人的关系引入到一种体验的表述中。因此,“它是一种能能够被体验的,与人及其感觉作用联系在一起的知觉空间;它可以是一种负向的塑性造型,数理技术所筹谋的实体空间”。
在空间环境中,人的移动和知觉经验可以赋予“叙事性”空间更多的环境意义。行走路径和基底场地也由单纯的功能流线的设定,上升为一种对传统文化“叙事性”的境界。
二走马古镇的“叙事性”空间现状分析
以走马古镇的驿道文化“叙事性”空间为例,其作为20XX年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的首批历史文化名镇,20XX年又以“走马民间故事”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该项遗产还同时进入重庆市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是其中唯一一项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古镇在虽具有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但由于我国对历史文化古镇旅游开发的理论探究相对滞后,开发者对古镇原有历史格局的错误重组,使走马古镇核心区的建筑遗产等宝贵资源组建丧失其历史“叙事性”空间的原真性,眼中破坏其原有的建筑风貌和空间格局。
三走马古镇的“叙事性”空间设计研究与再现
走马古镇的“叙事性”空间设计研究在于如何重新审视建筑的内在属性、空间结构与语
义顺序之间的关联和策略,营造符合现代生活方式的场所与空间,进而更深层次的建构走马古镇建筑的传统驿道文化,使走马古镇的设计能够重新达到全新的“叙事性”空间再现。
(1)“叙事性”空间的历史主题
历史属性的“叙事”是将人们熟知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关联走马古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建筑空间的叙述素材重新组合,演绎建筑传统意向和古镇过去的记忆。在走马古镇的历史空间格局与现代生活方式想结合的研究中,驿道文化和空间模式的叠加,可以得出“围城”的建筑格局,这也是古驿道的历史形态,它不仅是城镇间往来的道路,更是一种防御体系和官务体系,因此它强调封闭的建筑格局,同时,它又是一个商贸和居住的场所。将其历史功能性进行建筑学的转译,高墙、闸门、碉楼等防御设施,驿馆、接官亭等官务服务机构,客栈、商铺、马厩、票号当铺以及各地会馆建筑、商业行会和茶馆、酒馆、戏楼、庙宇、书院等商贸服务设施等便作为其历史文化“叙述”的主要载体,也是古镇的主要构成部分。
(2)“叙事性”空间的构建
建筑的“叙事性”主题向空间构建的转换是一系列复杂的过程,不仅要通过对实体建筑的形态和材料的刻画表达深入到建筑中,还要深入建筑的内在逻辑,“叙事性”主题接收者通过在其中的人之体验来感知“叙事者”要传达的信息内涵。在走马古镇的设计中,驿道文化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叠加,产生场景化的空间模式。这是古镇传统与现代生活方式相融合的一个过程,将“叙事性”空间的历史属性融入其实际空间的构建,古镇空间利用原始基底地形构建出不同层次性质的建筑空间,不同体量的建筑之间自然留空,形成合院、街巷与广场,增强基地的可穿越性,使得人们可通过不同路径穿越建筑到达古镇的各个公共空间,实现公共空间的拓展与相互贯通。走马古镇的整体设计以烘托驿道文化背景下的叙事性空间为主题,以符合现代建构技术的模数化控制建筑体量的手法为概念,有序地控制古镇建筑在空间格局上的序列关系。
(3)“叙事性”空间的自然属性
自然属性是将自然风景投射到空间秩序的营造中。其“叙事性”的表达是将生活方式和空间模式的叠加,产生慢生活的生活态度,即一种心灵家园,庭园休闲生活的景观审美意向的生活环境。走马古镇素有“世外桃源”的美名,古街区拥有自然的山水林景和农业景观,与古老的街巷、城门洞、关武庙、戏台和黄桷树形成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交相辉映。非物
质文化博览园整体建筑分别以非物质文化展览主馆、分散式休闲组团和水上舞台的子体量顺应地势,呈阶梯状堆叠而起。山岗上石头界面的主馆从观景塔开始有一条景观轴线经由山林延续至水面舞台,体量间以斜面舒展的曲折栈道相连,形成可进行场景表演的观演建筑群。
在设计中,来源于自然唯独的“叙事性”题材呼应和转换为建筑空间语言,建筑群体连贯流畅,同时兼具艺术美感,既尊重古镇原始地域风貌,又积极融入整体空间格局形式。
四结语
传统古镇空间的“叙事性”可以作为一个特定的角度引发人们对空间的理解和营造,传承与变异。将走马古镇由形制单一的古镇空间格局演变成一个集传统驿道文脉和现代生活方式于一体的多元复合化古镇建筑群体,其主体内涵和意义表达,以及建筑客体体验和人的参与感知也随之发生变化,使得参与者更深层次地理解多元内容和复合的艺术建构,让传统空间格局和驿道文化的“叙事性”空间紧密结合。
传统古镇的“叙事性”空间设计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