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本科五年制第八版教材重点知识点总结pdf版
儿科各章知识点总结
儿科各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新生儿期的常见疾病在新生儿期,儿科医生常见的疾病有新生儿黄疸、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脑瘫、新生儿感染等。
其中,新生儿黄疸是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多数情况下是由于红细胞内血红蛋白代谢产物在肝脏中代谢不足导致的。
此外,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也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多发生在早产儿身上,主要是由于肺发育不完全导致的呼吸功能不全。
第二章:婴幼儿期的生长发育婴幼儿期的生长发育是儿科医生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这个阶段,医生需要关注婴幼儿的体格发育、生理发育、认知发育等方面。
在体格发育方面,医生需要根据婴幼儿的生长曲线,评估婴幼儿的生长情况,判断其是否存在生长迟缓的问题。
在生理发育方面,医生需要关注婴幼儿的各种生理反射、大运动、小运动、生理功能等方面的发育情况。
在认知发育方面,医生需要关注婴幼儿的感知、认知、交往等方面的发展情况,以及婴幼儿的早期教育和关怀。
第三章:少年期的身心健康少年期是儿童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儿科医生需要关注少年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等方面。
在身体健康方面,医生需要关注少年期的生理发育、营养状况、运动锻炼等方面,预防少年期的肥胖、营养不良等问题。
在心理健康方面,医生需要关注少年的情绪、人际关系、学业压力等方面,预防少年期的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自残等。
第四章:儿童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在儿科学中,医生需要对儿童常见疾病进行预防和治疗。
常见疾病包括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等。
在预防方面,医生需要做好疫苗免疫、营养保健、健康教育等工作,降低儿童患病的风险。
在治疗方面,医生需要对儿童疾病进行精准诊断,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保障儿童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同时,医生还需要密切关注儿童的康复情况,指导家长进行康复训练和护理,促进儿童的康复和发展。
第五章:儿童营养和饮食儿童的营养和饮食对其生长发育和健康至关重要。
在儿科学中,医生需要关注儿童的营养需求、饮食习惯、营养不良、肥胖等问题。
人卫第八版儿科学重点整理(第九版通用)
人卫第八版儿科学重点整理(第九版通用)一、小儿年龄分期胎儿期:受精卵-娩出,前12周最关键新生儿期:出生到满28天,尤其第一周死亡率高(围生期:胎龄满28周至出生后7天,死亡率最高)(围生期死亡率是衡量医疗卫生水平的重要指标)婴儿期:出生到满1周岁,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幼儿期:1周岁后到满3周岁,最容易发生意外学龄前期:3岁到6-7岁,性格形成关键时期学龄期:入小学到青春期前青春期: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发育成熟、身高停止增长。
生长发育第二高峰二、生长发育1、规律①连续性、阶段性:婴儿期、青春期两高峰②各系统器官发育不平衡性:淋巴系统回缩、生殖系统嫌慢后快、神经先快后慢、体格两高峰③顺序性:上-下,近-远(距离心脏近的先发育),粗-细(手指),低级-高级,简单-复杂④差异性:遗传和环境两因素2、体格发育指标体重kg 身长cm 头围胸围意义近期营养骨骼、远期营养脑、颅骨肺、胸廓出生 3 50 34 32 1岁10(3倍)75 46 46 2岁12(4倍)87 482岁后年龄X2+8 年龄X7+77 5岁501-6月体重=出生体重+月龄x 0.7(每月增加700g)7-12月体重=6+月龄x 0.25头围在前3个月增加6, 3-12月增加61岁后的胸围=头围+年龄-13、骨骼和牙齿前囟:出生1.5-2cm,半岁前增大,2岁闭合平坦柔软,早闭(小头畸形)、晚闭(佝偻病、甲低、脑积水)、隆起(颅内压高)、凹陷(脱水)后囟:6-8周闭合骨缝:3-4月闭合脊柱:3月颈椎前凸,6月胸后凸,12月腰前凸长骨骨化中心:成熟程度,婴儿看膝,幼儿看腕1-9岁腕部骨化中心=岁数+1,共10个,10岁长齐乳牙:20颗,4-10月出牙,13月未出为延迟,3岁齐2岁内牙的数目=月龄-4到6恒牙:恒牙骨化从新生儿期开始,6岁第一颗二、运动和语言1、运动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123走跳跑四月可无意识翻身,手握,7月有意识翻身,坐很久2、语言:发音、理解、表达2月微笑4月出声笑,6月认人7月无意识叫爸爸妈妈,9月听懂12月成词24月成句儿童保健一、计划免疫1岁内:初种,五苗防七病卡介苗(2-3天-2月):活疫苗,超过2月来接种必须做PPD结核菌素试验,阴性才可接种乙肝疫苗(0、1、6月):出生24h内第一针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234月)百白破(345月),1.5-2岁复种麻疹活疫苗(8月)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一、儿童的营养基础EAR平均需要量:满足特定人群50%需要RNI推荐需要量:满足特定人群97-98%AI适宜摄入量:观察、试验获得的健康人群的营养需求UL可耐受最高需要量1、小儿能量需要生长所需:小儿特有基础代谢:50%,占比最多,1岁55kcal/kg,7岁44 食物的热效应:蛋白质最高(最难消化)婴儿期:100kcal/kg.d(418kj)(RNI 95kcal)每3岁减少102、产能营养素占比每克产能需要量蛋白质15% 4 1.5-3g/kg.d 最重要脂肪35% 9糖50% 4非产能营养素①维生素:ADEK(脂溶性),BC(水溶性)B族:B1、B2、B6、B12、烟酸、泛酸、叶酸脂溶性维生素积蓄过多会中毒②矿物质:微量元素(铁碘锌)常量元素(钙磷钾钠镁)③水:婴儿需水150ml/kg.d,每3岁减25内生水:100kcal食物12g水二、母乳喂养—6个月纯母乳初乳(4-5d内):蛋白高;过渡乳(5-14d):脂肪高成熟乳(15d-9m)晚乳(10m)正常生后15分-2小时开奶,每次<15-20min,右侧卧断奶:天热、生病不断,最晚2岁,10-12月开始断成分人牛蛋白 1.2乳清蛋白 3.5酪蛋白脂肪 3.5不饱和 3.5饱和乳糖7.5乙型 4.8甲型(大肠杆菌)乙型乳糖:促乳酸菌、双歧杆菌,抑大肠杆菌人乳钙磷含量2:1更易吸收,铁吸收量50%以上,增强免疫力(SlgA、乳铁蛋白、免疫细胞、双歧因子)羊乳:叶酸、B12少,巨幼贫配方奶粉:1g—5kcal,因此20g/Kg.d全牛乳量:8%糖牛乳100ml—100kal,另给水量:总水量(150)-牛奶量辅食添加1-3月:汁水,鱼肝油、果蔬汁4-6月:泥状,蛋黄、迷糊、果蔬泥7-9月:末状,鸡蛋、饼干、肝脏10-12:碎状,稀饭、碎肉、碎菜三、营养障碍疾病1、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1)病因病理皮肤中7脱氢胆固醇→紫外线→胆钙化醇D3食物:动物肝脏、蛋黄、鱼肝油、蕈类植物VD(无活性)→肝脏→肾脏→1,25(OH)2VitD(活性)①促进肠粘膜钙磷吸收②促进肾小管对钙磷重吸收③促进旧骨脱钙、新骨形成(甲状旁腺素促进肠钙磷吸收、促进肾小管钙重吸收,促进旧骨脱钙,但抑制磷的重吸收,且不能使新骨形成)VD缺乏时血钙血磷降低,甲状旁腺代偿使得血钙回升,血磷进一步降低,Ca.P<40,骨骼钙化障碍(软化)、骨样组织堆积(方骨),堆积的成骨细胞释放碱性磷酸酶↑(2)临表①早期:精神神经兴奋症状(易激惹、多汗)、枕秃(头发因出汗磨掉了),3个月左右检查:血钙N或稍低,磷↓,碱性磷酸酶N或稍高,X 线N,25-(OH)VitD3下降(肝),Ca.P30-40②活动期(激期):骨骼改变、神经系统发育迟缓先头部:颅骨软化(3-6月)、方颅(7-8月)、前囟晚闭、出牙迟缓胸部:漏斗胸(鸡胸)、肋膈沟(赫氏沟)、肋骨串珠,1岁左右四肢:XO腿、手镯征、关节松弛;其他:扁平骨盆、脊柱弯曲检查:其他都低,<30,碱性磷酸酶↑,X线(钙化带模糊、毛刷样变,骨垢增宽)③恢复期:碱性磷酸酶4-6周N,X线2-3周改善④后遗症期:骨骼畸形2岁以上多见,X线正常(3)诊断25-(OH)D3和1,25-(OH)2D3减低时最可靠早期诊断(4)治疗①维D疗法:口服每日50-100μg(2000-4000IU)2-4周后改为预防量400IU(过量会导致重要脏器钙化)注射:适用于长期腹泻、重症,20万-30万IU,3月后改预防量②补钙③4岁后可手术整形(5)预防每日摄入量400-800IU,足月儿出生后2周补充维生素D400IU、早产儿1周开始补800,直到2岁。
儿科学重点知识总结(自己总结)
儿科学重点知识总结第一节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一)胎儿期:受孕到分娩,约40周(280天)。
受孕最初8周称胚胎期,8周后到出生前为胎儿期。
(二)新生儿期: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到足28天。
围生期:胎龄满28周(体重≥1000g)至出生后7足天。
1.加强护理,注意保暖,细心喂养,预防各种感染。
2.发病率、死亡率高,尤其生后第一周。
3.围生期死亡率是衡量产科新生儿科质量的重要标准。
(三)婴儿期:出生后到满1周岁。
1.小儿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身长50→75cm,体重3→9kg.2.易发生消化不良和营养缺乏。
易患各种感染性疾病,应按时预防接种。
(四)幼儿期:1周岁后到满3周岁。
1.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加快。
2.活动能力增强,注意防止意外。
3.喂养指导。
4.传染病预防。
(五)学龄前期:3周岁后到6~7周岁。
(六)学龄期:从入小学起(6~7岁)到青春期(13~14岁)开始之前。
(七)青春期:女孩11、12岁到17、18岁;男孩13、14岁到18~20岁。
第一节生长发育规律婴儿期是第一个生长高峰;青春期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
一般规律为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第二节体格生长(重点)(一)体格生长的指标1.体重:出生体重平均3kg,生后第1周内生理性体重下降(3~9%)。
1岁体重平均为9kg,2岁12kg,2岁到青春前期每年增长2kg。
体重计算公式:<6月龄婴儿体重(kg)=出生体重 + 月龄×0.7kg7~12个月龄婴儿体重(kg)=6 + 月龄×0.25kg2岁~青春前期体重(kg)=年龄×2 + 8(7)kg2.身高:新生儿50cm,前半年每月增长2.5cm,后半年每月增长1.5cm。
1岁75cm,2岁85cm,2岁以后每年长5~7cm。
2~12岁身长计算公式身长(cm)=年龄×7 + 703.头围新生儿头围34cm,3个月40cm,1岁46cm,2岁48cm,5岁50cm,15岁54~58cm,半岁42cm。
儿科学重点总结(最新版)
儿科学重点总结(最新版)儿科学重点知识总结第一单元绪论第一节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一)胎儿期:受孕到分娩,约40周(280天)。
受孕最初8周称胚胎期,8周后到出生前为胎儿期。
(二)新生儿期: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到足28天。
围生期:胎龄满28周(体重≥1000g)至出生后7足天。
1.加强护理,注意保暖,细心喂养,预防各种感染。
2.发病率、死亡率高,尤其生后第一周。
3.围生期死亡率是衡量产科新生儿科质量的重要标准。
(三)婴儿期:出生后到满1周岁。
1.小儿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身长50→75cm,体重3→9kg.2.易发生消化不良和营养缺乏。
易患各种感染性疾病,应按时预防接种。
(四)幼儿期:1周岁后到满3周岁。
1.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加快。
2.活动能力增强,注意防止意外。
3.喂养指导。
4.传染病预防。
(五)学龄前期:3周岁后到6~7周岁。
(六)学龄期:从入小学起(6~7岁)到青春期(13~14岁)开始之前。
(七)青春期:女孩11、12岁到17、18岁;男孩13、14岁到18~20岁。
第二章生长发育第一节生长发育规律婴儿期是第一个生长高峰;青春期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
一般规律为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第二节体格生长(重点)(一)体格生长的指标1.体重:出生体重平均3kg,生后第1周内生理性体重下降(3~9%)。
1岁体重平均为9kg,2岁12kg,2岁到青春前期每年增长2kg。
体重计算公式:<6月龄婴儿体重(kg)=出生体重 + 月龄×0.7kg7~12个月龄婴儿体重(kg)=6 + 月龄×0.25kg2岁~青春前期体重(kg)=年龄×2 + 8(7)kg2.身高:新生儿50cm,前半年每月增长 2.5cm,后半年每月增长1.5cm。
1岁75cm,2岁85cm,2岁以后每年长5~7cm。
2~12岁身长计算公式身长(cm)=年龄×7 + 703.头围新生儿头围34cm,3个月40cm,1岁46cm,2岁48cm,5岁50cm,15岁54~58cm,半岁42cm。
儿科学重点总结
儿科学重点知识总结第一节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一)胎儿期:受孕到分娩,约40周(280天)。
受孕最初8周称胚胎期,8周后到出生前为胎儿期。
(二)新生儿期: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到足28天。
围生期:胎龄满28周(体重≥1000g)至出生后7足天。
1.加强护理,注意保暖,细心喂养,预防各种感染。
2.发病率、死亡率高,尤其生后第一周。
3.围生期死亡率是衡量产科新生儿科质量的重要标准。
(三)婴儿期:出生后到满1周岁。
1.小儿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身长50→75cm,体重3→9kg.2.易发生消化不良和营养缺乏。
易患各种感染性疾病,应按时预防接种。
(四)幼儿期:1周岁后到满3周岁。
1.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加快。
2.活动能力增强,注意防止意外。
3.喂养指导。
4.传染病预防。
(五)学龄前期:3周岁后到6~7周岁。
(六)学龄期:从入小学起(6~7岁)到青春期(13~14岁)开始之前。
(七)青春期:女孩11、12岁到17、18岁;男孩13、14岁到18~20岁。
第一节生长发育规律婴儿期是第一个生长高峰;青春期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
一般规律为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第二节体格生长(重点)(一)体格生长的指标1.体重:出生体重平均3kg,生后第1周生理性体重下降(3~9%)。
1岁体重平均为9kg,2岁12kg,2岁到青春前期每年增长2kg。
体重计算公式:<6月龄婴儿体重(kg)=出生体重 + 月龄×0.7kg7~12个月龄婴儿体重(kg)=6 + 月龄×0.25kg2岁~青春前期体重(kg)=年龄×2 + 8(7)kg2.身高:新生儿50cm,前半年每月增长2.5cm,后半年每月增长1.5cm。
1岁75cm,2岁85cm,2岁以后每年长5~7cm。
2~12岁身长计算公式身长(cm)=年龄×7 + 703.头围新生儿头围34cm,3个月40cm,1岁46cm,2岁48cm,5岁50cm,15岁54~58cm,半岁42cm。
儿科学重点总结
儿科学重点总结儿科学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关注儿童的生长发育、预防和治疗儿童疾病。
下面将对儿科学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
一、儿童生长发育儿童生长发育是儿科学的核心内容,包括身高、体重、头围等方面的动态指标。
儿童的生长发育主要受到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的影响。
儿童生长曲线是评估儿童生长发育情况的重要工具,常用的有身高、体重和头围曲线。
医生需要根据儿童的生长曲线判断其生长发育是否正常,并针对不同生长类型的儿童给予合适的营养和干预措施。
二、儿童常见疾病儿童常见疾病是儿科学的基础内容之一,主要包括感冒、发热、腹泻、呼吸道感染、肺炎、中耳炎、急性喉炎、过敏性鼻炎、流行性腮腺炎等。
这些疾病通常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以及实验室检验等手段进行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此外,儿科医生还需要根据儿童疾病的特点给予家长预防和保健的建议,确保儿童的健康成长。
三、儿童身体系统疾病儿童身体系统疾病是儿科学的重要内容,涉及多个器官系统的疾病,如呼吸系统疾病(哮喘、肺炎等)、消化系统疾病(腹痛、消化不良等)、泌尿系统疾病(尿路感染、肾炎等)、血液系统疾病(贫血、白血病等)、心血管系统疾病(先天性心脏病等)、神经系统疾病(脑瘫、癫痫等)等。
儿科医生需要针对不同的疾病给予相应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以及儿童家长的指导和支持。
四、儿童行为和发育障碍儿童行为和发育障碍是儿科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包括自闭症、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学习障碍、语言发育障碍等。
这些障碍会对儿童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
儿科医生需要通过观察儿童的行为和交流、进行心理评估等手段进行诊断,并针对不同障碍给予特定的治疗和康复措施。
此外,家庭和学校的支持和配合也对儿童的康复非常重要。
五、新生儿遗传病和先天畸形新生儿遗传病和先天畸形是儿科学的另一个重点内容,如先天性心脏病、唐氏综合征、先天性脑瘫等。
儿科医生需要通过遗传学和遗传咨询的知识,对新生儿进行筛查、诊断和治疗。
此外,儿科医生还需要为家长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询,帮助他们应对这些疾病和畸形问题,并制定合适的康复计划。
儿科学重点知识总结
儿科学重点知识总结儿科学是研究儿童生长发育、疾病预防和治疗的学科,其重点知识包括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常见儿童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儿童营养需求和儿童心理健康等方面。
1.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儿童生长发育遵循一定的规律,通常分为婴儿期、幼儿期和学龄期。
婴儿期是指0-1岁的婴儿,主要发育特点是体重和身长迅速增长,其中体重增长最快的时期是出生后的前6个月。
幼儿期是指1-6岁的孩子,主要特点是体重增长放缓而身高继续增长,孩子开始进行精细运动和语言发展。
学龄期是指6-12岁的孩子,主要特点是身高增长速度减缓,但体重仍在增长,孩子开始进一步的认知和社交发展。
2.常见儿童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儿科医生需要了解各种常见儿童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例如,对于呼吸道感染,可以通过保持室内外通风、勤洗手、预防犬瘟热等方法预防。
对于儿童发热,可以用物理退热方法如物理降温和药物治疗等。
对于腹泻,可以通过口服补液盐、控制饮食和注意卫生等方式治疗。
3.儿童营养需求:儿童的营养需求与成人不同,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需要摄入足够的能量和营养素。
常见的儿童营养问题包括贫血、维生素缺乏和钙缺乏等。
为了保证儿童营养均衡,应鼓励多样化的食物摄入,包括蔬菜、水果、谷物、蛋白质和乳制品等。
4.儿童心理健康:儿童心理健康在儿科学中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儿童心理问题如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焦虑等常见。
为了维护儿童的心理健康,需要提供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建立良好的家庭和学校亲子关系,并关注儿童的情感需求和行为变化。
5.预防接种:预防接种是儿科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预防多种传染病。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儿童应完成相应的预防接种程序,如百日咳、麻疹、风疹、脊髓灰质炎等。
6.儿童常见疾病:儿科医生还需要了解儿童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例如,上呼吸道感染、手足口病、流感、腹泻等。
了解这些疾病的症状、传播途径和治疗方法可以帮助医生正确诊断和治疗儿童。
总之,儿科学的重点知识涵盖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常见儿童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儿童营养需求和儿童心理健康等方面。
2017年-儿科学(第八版)重点复习资料-知识点配选择题(带答案)
1、小儿体格发育的高峰期P10小儿体格发育的两个高峰期是选项:A.学龄期、青春期B.学龄前期、学龄期C.幼儿期、青春期D.婴儿期、青春期E.新生儿期、学龄期答案:D解析:[考点]小儿年龄分期[分析]幼儿期是l周岁至满3周岁,同时通过此题要掌握小儿年龄分期:①胎儿期:受孕到分娩,约40周(280天);②新生儿期: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到足28天;③婴儿期(又称乳儿期):出生后到满l周岁;④幼儿期:l 周岁后到满3周岁;⑤学龄前期:3周岁后到6~7周岁;⑥学龄期:从入学起(6~7岁)到青春期(13~14岁)开始之前;⑦青春期:女孩从ll、12岁到l7、18岁;男孩从13、14岁到18~20岁。
3、正常小儿囟闭合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前囟:出生时1.5~2cm ,12~18个月闭合。
后囟:6~8周闭合;颅骨骨缝3~4个月闭合。
正常小儿前囟闭合的时间应是A.6~12个月B.12~18个月C.1.5~2岁D.2~2.5岁E.2.5~3岁正确答案B4、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P8简述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⑴生长发育是一连续的、有阶段性的过程,生长发育在整个儿童时期不断进行,但各年龄阶段生长发育有一定的特点,不同年龄阶段生长速度不同。
(两个高峰:婴儿期+青春期)⑵各系统器官生长发育不平衡,如神经系统发育较早,脑在生后2年发育较快;淋巴系统在儿童期迅速生长,于青春期前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生殖系统发育较晚。
其它系统如心、肝、肾、肌肉的发育基本与体格生长相平行。
⑶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儿童生长发育虽按一定总规律发展,但在一定范围内受遗传、环境的影响,存在着相当大的个体差异。
⑷生长发育遵循一定规律,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规律。
5、营养不良患儿早期出现的症状是什么p62活动减少、精神较差、体重生长速度不增。
营养不良患儿最先出现的症状是A.智力低下B.体重不增C.肌张力低下D.体温下降E.脉搏缓慢正确答案B6、正常小儿喂养的辅食年龄是什么时候添加辅食的时间应根据婴儿体格生长、神经发育以及摄食技能、社交技能几方面发育状况决定,一般应在婴儿体重达6.5~7kg,能保持姿势稳定、控制躯干运动、扶坐、用勺进食等,此时多为4-6月龄。
儿科学大纲第八版临床专业本科
儿科学教学大纲Pediatrics syllabus(供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使用)前言儿科学是临床医学中研究胎儿至青春期儿童的一门二级学科。
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正常儿童的生长发育规律、营养喂养方法、儿童保健知识、新生儿疾病、营养性疾病和各系统疾病的诊治及预防等内容。
在儿科学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自我学习的能力,并培养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适当讲解儿科学的一些新进展,使学生对儿科学的发展近况有所了解。
本课程需要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等相关知识作基础;与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耳鼻喉科学、眼科学、传染病学等临床专业学科相互交错联系,共同构成临床医学的大体系。
本大纲与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王卫平主编的第八版《儿科学》教材配套使用,适用于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的教学,大纲所列教学内容可通过课堂讲授、见习、自学、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划横线部分为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其他为一般熟悉和一般了解内容。
总学时为60学时,其中理论48学时,见习12学时。
本课程为考试课,学生理论课考试采用笔试的方式,其成绩约占总成绩的60%,平时成绩采用简答和病例分析等方式,约占40%。
参考学时分配内容理论学时实践学时第一章绪论 1 0第二章生长发育 2 2第三章儿童保健0 1第四章儿科疾病诊治原则0 0第五章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 6 0第六章青春期健康与疾病0 0第七章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9 3第八章遗传性疾病 3 0第九章免疫性疾病 3 0第十章感染性疾病 3 0第十一章消化系统疾病 3 3第十二章呼吸系统疾病 3 3第十三章心血管系统疾病 3 0第十四章泌尿系统疾病 3 0第十五章造血系统疾病 3 0第十六章神经肌肉系统疾病 3 0第十七章内分泌疾病 3 0第十八章儿童急救0 0合计60 48 12总计60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熟悉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2、了解儿科学的特点3、了解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4、了解儿科学的发展与展望教学内容1、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2、儿科学的特点3、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4、儿科学的发展与展望第二章生长发育目的要求1、掌握小儿体格生长发育常用指标2、掌握小儿生长发育的简要规律及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3、熟悉小儿神经心理发育4、熟悉小儿心理行为异常5、了解小儿体格生长发育和神经心理发育的评价教学内容1、生长发育规律及影响因素2、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体重、身高(长)、头围、胸围、坐高(顶臀长)、上臂围、皮下脂肪等,以及骨骼和牙齿的发育。
儿科学第八版教材配套生长-30页精选文档
生理特点
疾病特点 保健原则及重点
体 格 生 长 相 消化紊乱
合理喂养(辅
对缓慢
意外(创伤、 食 添 加 、 断 奶 )
智 能 发 育 迅 中毒)
儿保门诊定期
速
感染、传染
健康检查
活动范围渐
预防接种
广
合理安排生活
认知危险能
日程,培养卫
力不足
生习惯
免疫力仍低
注意安全,预
下
防意外
17
学龄前期
Preschool age 3至6岁
18
生理特点 疾病特点 保健原则及重点
体 格 稳 步 创伤
注意教养
增长
传染病 加强体格锻炼
智 能 发 育
更完善 变态反应性 定期体格检查
疾病开始出
免 疫 功 能 现
预防传染病,防止意
改善
外
19
学龄期
School Age 6岁至青春期开始
物需按体重计算 7
临床资料收集和体格检查
病史收集
经常不尽详细,不可不信、不可全信 出生史、喂养史、预防接种史和家族史有时很重要
体格检查
由于病史收集困难,体格检查尤为重要 • “友谊第一” • 体位随势 • 顺序“颠倒” • 各种正常值随年龄、性别而异
8
第三节 儿童年龄分期及其特点
9
胎儿期
Fetal Period 从受孕到 分娩共280天
• 多种传染病疫苗的研制成功 • 抗生素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 • 近年来大力提倡母乳喂养 • 代乳食品和配方乳的研究 • 城乡各地建立和完善了儿科的医疗机构、 儿童保健机构以及各种形式的托幼机构
25
《儿科学》复习资料整理总结
《儿科学》复习资料整理总结第一章绪论第1节儿科护理学的任务与范围1.研究对象:胎儿至青春期的儿童。
服务对象:初生至满14周岁。
第2节儿童年龄分期1.年龄分期:①胎儿期:从受精卵形成至胎儿出生为胎儿期,正常胎儿期的为40周。
②新生儿期:从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生后28天为新生儿期。
(死亡率最高。
)③婴儿期:从出生后满一周岁为婴儿期。
(生长发育的第1个高峰期)④幼儿期:从满1周岁到三3岁为幼儿期。
(最容易发生意外的阶段)⑤学龄前期:从3周岁至6~7岁入小学之前为学龄前期。
(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湿热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开始增多)⑥学龄期:从小学开始至青春期前为学龄期。
(智能发育更趋成熟。
)⑦青春期:第2个生长高峰(女性比男性早两年)第3节儿科护理的特点1.免疫特点:通过胎盘从母体中获得抗体IgG;不能通过胎盘获取lgM。
SlgA从母乳获得。
婴幼儿容易患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性疾病。
第二章儿童生长发育第1节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1.生长发育的规律:①连续性,阶段性。
②发育不平衡:神经系统发育较早,生殖系统发育较晚。
③一般规律: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规律。
④个体差异性。
2.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①遗传因素②环境因素第2节儿童体格生长发育评价1.体重最能反映儿童的营养状况,生长指标。
①新生儿出生时平均体重为3公斤;三个月为2倍(6kg);一岁为3倍(9kg);两岁为4倍(12kg)。
②生理性体重:一般下降幅度不超过10%,常于生后第7~10天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
③公式:1~6个月:体重(kg)=出生时体重(kg)+月龄×0.7(kg)7~12个月:体重(kg)=6(kg)+月龄×0.25(kg)两岁到青春期前:体重(kg)=年龄×2+8(kg)2.身高:反映骨骼发育的重要指标。
①正常新生儿出生时平均生长为50厘米;一岁约为75厘米。
;两岁到86~87厘米。
《儿科学大纲》第八版临床专业本科
《儿科学大纲》第八版临床专业本科D合计6048 12总计60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熟悉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2、了解儿科学的特点3、了解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4、了解儿科学的发展与展望教学内容1、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2、儿科学的特点3、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4、儿科学的发展与展望第二章生长发育目的要求1、掌握小儿体格生长发育常用指标2、掌握小儿生长发育的简要规律及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3、熟悉小儿神经心理发育4、熟悉小儿心理行为异常5、了解小儿体格生长发育和神经心理发育的评价教学内容1、生长发育规律及影响因素2、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体重、身高(长)、头围、胸围、坐高(顶臀长)、上臂围、皮下脂肪等,以及骨骼和牙齿的发育。
简要讲解生长发育的常用评价方法(百分位数法,均值离差法)以及脂肪组织、肌肉及生殖系统的发育3、小儿神经心理发育及评价:神经系统发育、感知发育、运动发育、语言发育、心理活动发展4、心理行为异常:儿童行为问题和学习障碍第三章儿童保健原则目的要求1、熟悉各年龄期保健重点及儿童预防接种2、了解各年龄期儿童保健的具体措施教学内容1、各年龄期儿童保健的重点(包括胎儿期和围生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与青春期)。
散居儿童和集体儿童的保健重点2、儿童保健的具体措施3、儿童计划免疫程序及注意事项第四章儿科疾病诊治原则(自学)目的要求掌握小儿体液平衡特点及液体疗法教学内容1、儿科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病历书写2、儿科药物治疗原则:按体重、体表面积、年龄计算用药量3、小儿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的病理生理与临床表现4、小儿体液平衡特点及液体疗法:常用补液溶液种类、成分与应用。
液体疗法的具体实施,特别是小儿腹泻的液体疗法第五章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目的要求1、掌握母乳喂养的优点及人工喂养的方法,婴儿食物转换的种类和方法2、掌握维生素D缺乏性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3、熟悉幼儿时期各种营养物质需要4、熟悉维生素D缺乏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5、了解幼儿营养与膳食教学内容1、儿童营养基础:营养素与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小儿消化系统功能发育与营养关系2、婴儿喂养方法(1)母乳成分、喂养的优点、方法,如何建立良好的母乳喂养(2)人工喂养牛乳的特点、改造及喂养方法(3)部分母乳喂养:补授法、代授法(4)婴儿食物转换的种类和方法3、幼儿膳食的特点和方法4、小儿营养状况评价的原则5、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维生素D的生理功能和代谢,维生素D的来源,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防6、蛋白质-能量营养障碍: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和小儿肥胖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及预防第六章青春期健康与疾病(自学)目的要求1、熟悉青春期常见心理和行为障碍2、了解青春期常见睡眠障碍3、了解青春期常见饮食障碍4、了解常见青少年伤害教学内容1、青春期常见心理和行为障碍:抑郁症、物质滥用以及行为过失2、青春期常见睡眠障碍:失眠症及发作性睡病3、解青春期常见饮食障碍:神经性厌食及神经性贪食4、常见青少年伤害第七章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目的要求1、掌握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黄疸、新生儿溶血病、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2、掌握新生儿分类,熟悉足月儿、早产儿的特点及护理3、熟悉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新生儿出血症、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教学内容1、新生儿分类及正常足月儿、早产儿特点及护理2、新生儿窒息: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治疗与预防。
《儿科学》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儿科学(Pediatrics)课程代码:26410222学分:1.5学时:27 (其中:课堂教学学时:25 实验学时:2 上机学时:0 )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医学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医学免疫学适用专业:医学影像教材:《儿科学》、王卫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第8版一、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一)课程性质儿科学属于临床医学的主要学科之一,其研究对象是自胎儿至青春期的儿童。
儿科学的研究内容:研究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不断提高儿童体格、智力发育水平和社会适应性能力;研究儿童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理论和技术,不断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提高疾病的治愈率;研究各种疾病的预防措施以及康复治疗的方法。
儿科学的宗旨是保障儿童健康,提高生命质量。
儿科学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课堂讲授、床边教学及毕业实习,使学生掌握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使学生能初步处理儿科急危重症,掌握儿科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初步具备科学研究能力,为以后的临床工作奠定较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本学科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同时采用理论教学、多媒体授课、讨论式教学、自学、网络教学等多种方法。
教研室应完善课程相关的教学资料如教师教案、习题、参考文献目录,并加强授课等网上资源的建设,鼓励学生自学,培养自学的能力,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还要注意临床新进展、研究现状等的讲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本大纲供医学专业《儿科学》教学使用,同时供其它专业教学参考。
教师授课应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围绕教学要求,按照概述、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预后等8项教学体例,完成课程内容。
教师要采用强调重点即临床表现,解决难点即鉴别诊断,解释疑点等方法理论联系实践,结合多媒体课件完成教学任务,以期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儿科学(第八版)绪论知识点归纳
儿科学(第八版)绪论知识点归纳(一)胎儿期从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开始至胎儿出生,约40周(280天)。
胎儿期特点:①胎儿期完全依赖母体而生存;②孕母的健康对胎儿的存活与生长发育有直接影响;③最初12周最易受外界不利因素的影响而出现流产、先天畸形、遗传性疾病。
(二)围产期(围生期)我国采用定义为:自胎龄满28周(体重≥1000g)至出生后7足天内。
围产期特点:①围产医学属交叉学科,具有跨学科特性;②从妊娠晚期经分娩过程至新生儿早期,这一时期小儿经受了巨大的变化,是生命中最危险的时期。
围生期小儿发病率与死亡率最高;③围生期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医疗卫生水平的重要指标。
(三)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开始至生后28天内,按年龄划分,此期实际包含在婴儿期之内。
早期新生儿——第1周新生儿。
特点:①是人类独立生活的开始阶段;②新生儿机体发育尚未成熟,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较差;③发病率及死亡率高,尤以早期新生儿最高。
(四)婴儿期——或称乳儿期,出生后至一周岁。
婴儿期特点:①是小儿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②对营养素和能量的需要量相对较高与消化吸收功能不完善之间存在矛盾,消化紊乱与营养障碍性疾病多见,应提倡母乳喂养,指导合理喂养方法;③免疫功能变化大,婴儿5~6个月后经胎盘从母体获得的IgG逐渐消失,自身的免疫功能尚未发育成熟,感染性疾病(包括传染病)多见。
应按时进行预防接种,积极预防各种感染性疾病和传染病。
(五)幼儿期——1周岁后到满3周岁之前。
幼儿期特点:①体格生长速度稍减慢;②智能发育较快,语言、思维、应人应物能力及自我意识发展迅速;③开始行走,活动范围增大,好奇心强,自我保护能力差,意外事故较多见;④饮食变化大,由乳类向成人饮食过渡,营养障碍性疾病及腹泻病亦较多见。
(六)学龄前期——3周岁后到6~7周岁入小学前。
学龄前期特点:①体格生长较为缓慢,但稳步增长;②智能发育增快,是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③小儿可塑性较大,因此应进行早期教育,注意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及生活卫生习惯;④意外事故较多见,其他疾病减少;⑤为做好入学前教育与入学前准备的时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1、围生期是指从胎儿后期到新生儿早期,我国定为妊娠第28周至出生后足7天的时期(满一周)围生期疾患、发病率、死亡率较高,是评价一个国家卫生保健的重要指标。
儿科的研究对象是自胎儿至青春期的青少年。
2、儿科学的宗旨:保障儿童健康,提高生命质量。
小儿年龄分期胎儿期:从受精卵形成到小儿出生为止,共40周。
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时开始止28天之前,按年龄划分,此期实际包含在婴儿期内。
该期是从子宫内到处母体的适应过程,经历心、肺、脑等各器官全身巨大变化。
婴儿期:自出生到1周岁之前为婴儿期。
幼儿期:自1岁至满3周岁之前为幼儿期。
学龄前期:自3周岁至6~7岁入学前为学龄前期。
学龄期:自入小学始(6~7岁)至青春期前为学龄期。
青春期:男13~20岁,女11~18岁。
3、新生儿第1周是特殊护理保护年龄段以降低发病率、死亡率,并早期筛查先天性、遗传性疾病,视、听觉异常,弱智儿。
4、早期智力发育:7岁前小儿脑的发育基本完成,智力发育很快,早期智力发育很关键,可塑性很强。
5、小儿体格发育的两个高峰期是婴儿期、高峰期。
6、生长发育与保健生长发育始于精卵结合,至于青春期结束。
胎儿期孕母保健是重点,保护胎儿在子宫内健康生长。
围生期是生命经历最危险时期,降低异常产、死产和活产新生儿伤害及死亡率十分重要。
婴儿期完成计划免疫预防接种,降低传染病发生。
第二章生长发育1、人的生长发育是指从受精卵到成人的成熟过程。
生长是指儿童身体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与功能成熟。
2、☆生长发育规律:1)生长发育是连续的、有阶段性的过程。
2)各系统、器官生长发育不平衡。
3)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
4)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由上到下、由近及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3、体格生长常用的形态指标有体重、身高(长)、坐高(顶臀高)、头围、胸围、上臀围、皮下脂肪等。
生后1周内因奶量摄入不足、水分丢失、胎粪排出,可出现暂时性体重下降,或称生理性体重下降,约在生后第3~4日达最低点,下降范围为3%~9%,以后逐渐回升,至出生后第7~10日应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
非匀速增长过程:1)生后第一年体重增长最快,是第一个生长高峰时期;2)前3个月明显。
3)前3个月体重增长≈后9个月体重增长;4)以后趋于稳定;5)青春期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
4、生后第3~4个月体重≈出生时的2倍12月龄时婴儿体重≈出生时的3倍出生后第2年体重≈出生时的4倍<6月龄婴儿体重判断<6月龄婴儿体重(kg)=出生体重+月龄×0.7kg,6个月内婴儿每月体重增长600~700g。
>6月龄婴儿体重判断>6月龄婴儿体重(kg)=6+月龄×0.25kg。
7~12个月内婴儿每月体重增长200~300g。
儿童体重公式1~12岁体重(kg)=年龄×2+8(或7)kg。
5、3岁以下儿童立位测量不易准确,应测身长。
出生时身长平均为50cm,生后第1年身长增长最快,约为25cm;前3个月增长约11~13cm,约等于后9个月的增长值,1岁时身长约75cm;第2年身长增长速度减慢,约10~12cm,即2岁时身长约87cm;2岁以后身高每年增长6~7cm。
2岁以后每年身高增长低于5cm,为生长速度下降。
6、性早熟:女孩<8岁;男孩<9岁。
性发育延迟:无第二性征出现:女孩>14岁;男孩>16岁。
7、前囟出生时约1.5~2cm,以后随颅骨生长而增长,6月龄左右逐渐骨化而变小,约12~18个月时闭合。
最迟于2岁闭合。
前囟大小以两个对边中点连线的长短表示。
扩大或晚闭:佝偻病、脑积水、甲减;小或早闭:脑发育不良(小头畸形);张力高:颅内高压张力低:脱水。
8、新生儿出生时头围约34cm。
生后前3个月和后9个月各增长6cm。
一岁约46cm。
5岁头围约50cm,15岁时即与成人相似54~58cm。
9、判断长骨的生长:膝部、腕部X线片检查,1~9岁腕部骨化中心的数目大约为其岁数加1.骨生长与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性激素有关。
10、人一生有乳牙20个,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13月后未萌出者为乳牙萌出延迟。
大多于3岁前出齐。
2岁内乳牙数目约为月龄减4~6,出牙延迟牙质差,反应骨骼发育、甲状腺疾病及一些遗传代谢疾病。
恒牙发育:恒牙共32个。
6岁开始出现第一颗恒牙,但恒牙骨化是从新生儿时期开始。
11、婴幼儿动作发育:小儿动作发育反映小儿神经精神发育过程。
神经髓鞘的形成和发育约在4岁完成。
新生儿只能看清15~20cm内的事物。
3~6岁时视觉发育的关键期。
4岁时听觉发育已经完善。
4~5个月时甚至对食物轻微的味道改变已经很敏感。
2~3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时刻。
简单记忆方法:一(个月)视,二(个月)听(声音),三(个月)抬头,四(个月)握(东西),五(个月)抓(玩具),六(个月)翻身,七(个月)坐,八(个月)爬,九(个月)扶床站,十(个月)抓握(拇指、食指抓握东西),周(岁)会走。
2岁会跑,能简单表达词语。
3岁才会骑自行车。
4岁穿鞋5岁能单腿跳12、儿童骨龄发育:1~9岁腕部骨化中心的数目约为期岁数家1,10岁时出全。
骨化中心反映骨龄有重要临床意义。
与骨龄超前要考虑中枢性早熟、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等疾患。
13、小儿语言发育规律语言发育先咿呀学语,5个月单音节,9个月左右能理解,开始用单词表达意思。
继1岁半左右能表达同意。
2岁表达喜、怒、怕。
第三章儿童保健1、新生儿保健是儿童保健的重点,而生后1周内新生儿的保健是重中之重。
家庭条件在冬季应使室内温度保持在20~22℃左右,湿度以55%为宜。
计划免疫:1卡、2脊、3百破、8麻、乙肝前半年。
年龄接种疫苗出生卡介苗乙肝疫苗1个月乙肝疫苗2个月脊髓灰质炎三价混合疫苗3个月脊髓灰质炎三价混合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4个月脊髓灰质炎三价混合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5个月百白破混合制剂6个月乙肝疫苗8个月麻疹疫苗1.5~2岁百白破混合制剂4岁脊髓灰质炎三价混合疫苗复种6岁麻疹疫苗复种百白破混合制剂复种第四章儿科疾病诊治原则病史采集要准确。
其要点是认真听、重点听,关键是从家长或监护人提供的信息中发现对病情诊断有用的线索。
在病史询问过程中态度要和蔼亲切,语言要通俗易懂,要注重与家长的沟通,要让家长感觉到医护人员对孩子的关爱,以取得家长和孩子的信任,同时尊重家长和孩子的隐私,并为其保密。
切不可先入为主,尤其不能用暗示的语言或语气诱导家长主观期望的回答,这样会给诊断造成困难。
新生儿血压平均值70/50mmHg;高血压>90/60mmHg学龄儿童>120/80mmHg为高血压三凹征:锁骨上窝、胸骨上窝、肋间隙和剑突下在吸气时向内凹陷。
检查前饮食:①潜血饮食②胆囊造影膳食③干膳食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受体液的pH、细胞膜的通透性、药物与蛋白质的结合程度、药物在肝脏内的代谢和肾脏排泄等因素的影响。
水痘患儿禁用糖皮质激素,以防加重病情。
第四章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第一节儿童营养基础一、营养素与膳食营养参考摄入量营养是指人体获得和利用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整个过程。
食物中经过消化吸收和代谢能够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称为营养素。
摄入量包括:①平均需要量(EAR)②推荐摄入量(RNI)③适宜摄入量(AI)④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
儿童能量代谢:1基础代谢率:单位时间内每平方米体表面积所需的基础代谢能量。
小儿基础代谢率的能量需要量较成人高,随年龄增长逐渐减少。
2食物热力作用3活动消耗4排泄消耗5生长所需(儿童所特有)组织生长合成消耗能量为儿童特有,生长所需能量与儿童生长的速度成正比,即随年龄增长逐渐减少。
必需氨基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蛋氨酸(甲硫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赖氨酸、组氨酸婴儿期钙的沉积高于生命的任何时期,2岁以下每日钙在骨骼增加约200mg,非常重要。
但摄入过量可造成一定危害,需要特别注意钙的补充控制在UL(2g/d)以下。
膳食纤维主要功能:吸收大肠水分,软化大便,增加大便体积,促进肠蠕动等。
水:婴儿新陈代谢旺盛,水的需要量相对较多,为100~150ml/(kg·L),以后每3岁减少约25ml/(kg·L)。
婴儿可以从乳汁中获取充足水,避免给婴儿过多的水和果汁。
二、消化系统功能发育与营养关系蛋白质,生后几个月小肠上皮细胞渗透压高,有利于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吸收,但也会增加异体蛋白(如牛奶蛋白、鸡蛋蛋白)、毒素、微生物以及未完全分解的代谢产物的吸收机会,产生过敏或肠道感染。
碳水化合物,0~6个月婴儿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是乳糖,其次为蔗糖和少量淀粉。
胰淀粉酶发育较差,3个月后活性逐渐增高,2岁达成人水平,不宜过早添加淀粉类食物。
挤压反射,新生儿至3~4个月婴儿对固体食物出现舌体抬高、舌向前吐出的挤压反射。
这是一种保护性反射,其生理意义是防止吞入固体食物到气管发生窒息,在转奶期用勺添加新的泥状食物时注意尝试8~10次才能成功。
咀嚼,后天咀嚼行为的学习敏感期在4~6个月,也是味觉发育的关键期。
第二节婴儿喂养方法母乳喂养、部分母乳喂养、人工喂养、其他食物的引入胃容量:新生儿:30ml;3月:100ml;1岁:250ml.一、母乳喂养1.营养丰富①人乳营养生物效价高,易被婴儿利用。
人乳含必需氨基酸比例适宜,为必需氨基酸模式。
②人乳中宏量营养素产能比例适宜。
③人乳中乙型乳糖(β-双糖)含量丰富,利于脑发育。
④人乳所含酪蛋白为β-酪蛋白,含磷少,凝块小。
⑤人乳含不饱和脂肪酸较多,初乳中更高,利于脑发育。
⑥肾容质负荷小。
⑦矿物质吸收好。
2.生物作用人乳pH为3.6,对酸碱的缓冲力小,不影响胃液酸度,有利于酶发挥作用。
含有不可替代的免疫成分(营养性被动免疫):SIgA,含较多乳铁蛋白,生长调节因子。
3.其他母乳喂养经济、方便、温度适宜、有利于婴儿心理健康的优点。
母亲哺乳可加快乳母产后子宫复原,减少再受孕机会。
建立良好的母乳喂养方法:①保证孕母合理营养。
②乳头保健。
③尽早开奶、按需哺乳:吸吮是促进泌乳的关键点和始发动力。
产后2周乳晕的传入神经特别敏感,诱导缩宫素分泌的条件反射易于建立,是建立母乳喂养的关键时期。
尽早开奶(产后15分钟至2小时内)。
④促进乳房分泌:先湿热敷乳房,促进乳房血液循环流量。
2~3分钟后,从外侧边缘向乳晕方向轻拍或按摩乳房,促进乳房感觉神经的传导和泌乳。
每次哺乳后应让乳汁排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