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拉桥的发展现状及常见问题浅析

合集下载

浅谈大跨斜拉桥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

浅谈大跨斜拉桥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

浅谈大跨斜拉桥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和区域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大型结构建设的项目日益增长,大跨斜拉桥越来越受到设计师们的青睐。

根据目前服役桥梁所表现出的病害情况,本文总结了大跨斜拉桥主梁、斜拉索系统和索塔的主要病害及成因分析,并对相关病害提出了防治措施,为之后斜拉桥的建设及养护提供参考。

关键词:斜拉桥,病害,防治措施1.引言斜拉桥的跨越能力强,结构合理,外形美观,使其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目前斜拉桥正朝着结构轻型化、多样化和更大跨径发展。

但在目前服役的斜拉桥中,主梁、斜拉索系统和索塔等重要构件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害,尤其是斜拉索系统,由于管养不善,导致拉索病害日益发展。

相当一部分建成后短时间内出现严重的问题,不得不提前大修,甚至提前换索,浪费极大。

此类结构隐患,致使结构垮塌也屡见不鲜,严重威胁着工程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1]2.斜拉桥常见病害及成因2.1主梁主要病害及成因斜拉桥的主梁通常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梁,而这种类型的主梁最常出现的病害就是裂缝,这些裂缝通常是由施工中所产生的误差、混凝土收缩徐变、局部锚固应力过大等因素引发的;在后期的运营过程中,主梁会出现部分老化裂缝,这是因为主梁受到雨水的侵蚀、酸碱腐蚀、冻融循环、超载等因素的影响。

2.2斜拉索系统主要病害及成因斜拉索和相应梁、塔上的锚固系统称为斜拉索系统,斜拉索是斜拉桥主要受力构件之一,是斜拉桥的生命线,相对于其他构件而言,斜拉索一旦出现严重病害,将会影响到桥梁的整体安全。

因此,斜拉桥从设计到施工再到使用阶段,对斜拉索采取了一定的防腐、减震措施,但还是会出现一些病害,主要病害为拉索振动、拉索腐蚀、拉索回缩、下锚头腐蚀。

1)拉索振动。

由于拉索长期暴露在自然环境中,受到风雨激励、涡流激振、参激振动和尾流驰振的作用,使得斜拉索会出现明显的振动。

斜拉索的振动会加剧锚具和斜拉索的疲劳破坏,也会是斜拉索的张力增大,从而使其丧失对结构的支撑作用2)拉索腐蚀。

浅谈斜拉桥发展现状及趋势

浅谈斜拉桥发展现状及趋势

浅谈斜拉桥发展现状及趋势浅谈斜拉桥发展现状及趋势前言现代桥梁正朝着大跨径、更轻巧的方向发展。

斜拉桥是其中一种最为常用的结构。

斜拉桥由主梁、索以及支承缆索的索塔等部分组成,属于组合体系的桥梁。

通过桥塔上多条斜向拉索的支承,斜拉桥结构可以跨越较大的山谷、河流等障碍物。

文中通过对斜拉桥的历史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提出斜拉桥在设计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期对斜拉桥的修建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德国发展了斜拉桥的早期工艺技术:正交异性板,钢箱梁,斜拉索预应力工艺,施工方法等,斜拉桥得到了大量应用和发展。

发展历史斜拉桥早在l7世纪就有,但当时由于受科技水平的限制,缺乏可靠的理论分析方法和技术,这种结构体系没有得到很大的发展。

同时18世纪初修建的两座斜拉桥的倒塌事件,使得这种结构体系一直没有得到重视和发展。

直到1938年德国工程师Dishinger 重新认识到了斜拉桥的优越性,并对其进行了研究,1956年由他设计的瑞典Str?msund 桥拉开了现代斜拉桥的序幕。

1956年瑞典建成第一座现代化斜拉桥Str?msund 桥,跨径是74.7m+182m+ 74.7m ,塔是门型框架,拉索辐射形布置,加劲梁由两片板梁组成。

1957年德国Düsseldorf 建成Theodor Heuss 桥,跨径是108m+260m+108m ,钢塔高41m ,横向独立不设横梁,拉索竖琴式布置,索距36m ,钢梁高3.12m 。

1959年德国Cologne 建成Severvin桥,桥跨径是302m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钢箱梁,塔采用A 形,钢索呈放射形,结构为漂浮式,它为桥的抗震提出有效措施,是世界上第一座非对称式钢斜拉桥。

1962年在委内瑞拉建成Maracaibo 桥为第一座混凝土斜拉桥,主跨235m , A形塔,预应力刚性索,混凝土加劲梁,主要为带挂孔的悬臂体系。

20世纪60年代初期,结构分析有了新突破,采用电子计算机分析超静定结构,采用密索体系斜拉桥,从而避免了疏索体系斜拉桥主梁重而配筋多的缺点。

浅谈斜拉桥的发展

浅谈斜拉桥的发展

度、 温度变化 、 风力和 日 照影 响 、 土收缩 徐变等复杂因素 干扰等 , 混凝 使 力与变形的关系十分复杂 。 特别是斜拉索的存在 , 使得设计计算和施工 控制更加复杂。 斜拉索类似 预应力作用 , 必须进行 张拉才能有效发挥作 用。 索力 的大小对结 构受力 的影响很大 , 而索力又通常在施工过程中进 行有 限次张拉后确定。由于施工设备数量等条件限制, 张拉只能逐根或 分组进行 。斜拉索的张拉及索力的大小对整个斜拉桥的受力有很大的 影响, 中包括对其它未张拉拉索的影响。因此 , 其 索力是影响斜拉桥受 力的一个核心因素 , 在施 工过程 和运营管理中 , 必须 对索力进行监测。 特别是 由于风或桥面振动的激励 , 斜拉索会发生多种形式的振动 , 有时振 幅会很大。 为了抑制拉索 的振动 , 通常在拉索两端靠近锚头的附 近安装减振器 。 减振器嵌在拉索和拉索钢导管之间构成阻尼支点后 , 拉 索稍有振动 , 阻尼衬套就受到挤压并吸收能量 , 发挥减振作用 。设置附 加的阻尼支点后 , 除了拉索的振动能量被吸收外 , 整根拉索还被分隔成 中间长 、 两边短 的三段。这时 , 拉索 的固有频率有所提高 , 拉索 的振型也 有所变化 , 通常所采用的振动频率量测法将不再适用 。因而 , 若能对索 力计算公式进行修 正 , 考虑减振器 的影 响 , 必将方便施工控 制 , 加快 施 工进度 , 确保桥梁结构安全 , 对斜拉桥施工控制和运营管理带来很大的 便利 。 三、 结构分析与存在的问题 现在斜拉桥的体系多 以漂浮式和半漂浮式为 主。混凝土桥面仍然
●从 17 建 设 第 一 座 斜 拉 桥 至 18 9 5年 9 2年 ,是 我 国斜 拉 桥 发 展 的 起步阶段 , 也是我 国斜拉桥发展 的第 一 次高潮 。这一 阶段 以 18 9 2年建 成的主跨 2 0 2 m的山东济南黄河斜拉桥为代表 。7 年间 , 国斜拉桥跨 我 径 从 7 m增 加 到 2 0 增 加 了 近 三倍 , 建 成 l 座 斜 拉 桥 , 标 志 着 6 2 m, 共 1 这 我国 已基本掌握大跨径斜拉桥设计与施 工技术 。 ●1 8 9 3年至 1 8 9 6年为我国斜拉桥发展 的第二阶段 。 由于第一 阶段 已建斜拉桥的拉索 防护层次多 、 成本高, 并且过于简单, 有的处理不 当而 失败 , 大桥建成 3 4年拉索 防护就损坏 , - 危及桥梁安全 。第二 阶段建成 的斜拉桥数 量不多 , 是桥梁工作者进一步探索 、 研究 、 总结经验的阶段 。 ●8 0年代 中后期至今 , 是我 国斜拉桥技术发展鼎 盛时期 。这 阶段 修建的斜拉桥近 4 O座 ,跨径从 20 0 m到 6 0 0 m以上 ,达到世界先进水 平 。 国 40 我 0 m以上的长大斜拉桥均是在这一 时期设计 , 并于 9 0年代初 开始建设 的。说 明我 国斜拉桥的发展和技 术开发逐趋完善和成熟。 二 、 展 前 景 发 自 15 9 5年瑞 典 建 成 第 一 座 现 代 斜 拉 桥 以来 , 拉 桥建 设 在世 界 上 斜 迅 速 发 展 , 现 有 的斜 拉 桥 一 般 都 是 独 塔 双跨 式 或 双塔 三 跨 式 , 三塔 但 而 四跨式且具有连续主梁 的斜拉桥却很 少。一方 面是由于这 种桥型受力 较为复杂, 工作做得很有 限; 研究 另一方 面是斜拉 桥属超 大跨径 桥梁 , 需 要有多个超大跨径来跨越 的桥位情况 比较少。 斜拉桥属高次超静定 的柔性结构 , 受力 性能比较 复杂 , 而三塔 斜拉 桥 的整体刚度 比独塔或 双塔斜拉桥明显要小 , 受力性 能也更为复杂 。 三 塔斜拉桥 由于中间塔顶 没有端锚索来有效地限制它的变位 。 因此 , 已经 是柔性结构的斜拉桥采用 三塔 四跨式将 使结 构的柔性更大 ,随之而来 的是 变 形 过 大 。在 现 有 的 已建 斜 拉 桥 中 , 塔 四 跨式 斜 拉 桥 通 常 将 中间 三

斜拉桥的发展

斜拉桥的发展

中国斜拉桥的发展状态和关键技术摘要:斜拉桥的发展引用着多种现代的高新技术,得以桥梁在大跨度的桥梁施工中,得以精确度的保证以及在规范要求的范围内,并且施工中必须考虑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所以接下来对以上的问题作以叙述。

关键词:斜拉桥全球卫新定位系统防护措施施工重点斜拉桥又称斜张桥,上部结构由索、梁、塔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构成,从其力学特点看,属于组合体系桥。

斜拉桥依靠斜拉索支撑梁跨,类似于多跨弹性支承梁,梁内弯矩与桥梁的跨度基本无关,而与拉索间距有关。

斜拉桥开始于17世纪,现在斜拉桥正处于发展的高峰期间,长度、跨度和持久性也在不断增加。

斜拉桥采用斜拉索来支撑主梁,使主梁变成多跨支撑连续梁,从而降低主梁高度、增大跨度。

斜拉桥属于自锚结构体系,斜拉索对桥跨结构的主梁产生有利的压力,改善了主梁的受力状态。

主要构造有基础、墩塔、主梁和拉索。

其上的主梁是受弯构件,为多点弹性支撑,弯矩和挠度显著减小,斜拉索水平分力,提供对称的预应力,减缓主梁的压力。

斜索是受拉构件,为主梁提供弹性支持,调整其索力、间距和数量,可调整桥梁内力分布及刚度,对斜拉索进行预张拉。

斜拉桥孔跨布置主要可分为双塔三跨式、独塔双跨式和多塔多跨式等三种形式。

在特殊情况下,斜拉桥也可以布置成独塔单跨式或者混合式。

1、双塔三跨式目前双塔三跨式最常用,形式有对称式和非对称式,适用在跨越较大的河流、海口及海面比较近的工程中。

以下为双塔三跨式的例子,如图一所示。

杭州湾跨海大桥建于2003年11月14日开工,2007年6月26日贯通,2008年5月1日启用。

杭州湾跨海大桥是一座横跨中国杭州湾海域的跨海大桥,北起浙江嘉兴海盐郑家埭,南至宁波慈溪水路湾,全长36公里,比连接巴林与沙特的法赫德国王大桥还长11公里,已经成为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候选世界纪录,成为继美国的庞恰特雷恩湖桥和青岛胶州湾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后世界第三长的桥梁。

此桥的特点为两侧都建有辅助墩,目的是为了缓和端锚索应力集中或减少边跨主梁弯矩,增大桥梁总体刚度。

21世纪斜拉桥发展动态及关键技术分析

21世纪斜拉桥发展动态及关键技术分析

21世纪斜拉桥发展动态及关键技术分析土木1110 11160299 司振摘要:斜拉桥的优缺点与发展历程,以及21世纪我国在斜拉桥领域取得的成果。

斜拉桥的现状与前景,分析斜拉桥的施工施法、斜拉索以及抗风性能等关键技术。

关键词:优点,缺点,发展历程,现状,前景,悬臂施工,支架法,抗腐蚀,抗风行能21st century developments in cable-stayed bridge andanalysis of key technologySummary: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cable-stayed bridge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as well as the 21st century results achieved in thefield of cable-stayed bridge in China.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spect ofcable-stayed bridge, analysis of stay cable of cable-stayed bridgeconstruction is cast, as well as wind resistance and other key technologies. Keyword:advantage,disadvantage,development history,Present situation,Future,Cantilever construction,Support method,Anti corrosion,The wind resistance performance(1)斜拉桥的定义、特点与优缺点定义:斜拉桥又称斜张桥,是将主梁用许多拉索直接拉在桥塔上的一种桥梁,是由承压的塔、受拉的索和承弯的梁体组合起来的一种结构体系。

浅谈对现代斜拉桥发展与现状的认识

浅谈对现代斜拉桥发展与现状的认识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现代斜拉桥发展 越
来越快。 桥(Cable- sta yed br dge)的上 斜拉 i
部结构由 索、 梁、 塔三类构件组成 。它是一 种桥面 体系以 加劲梁受压(密索)或受弯稀索)
为主、支承体系以斜索受拉及桥塔受压为主
的桥梁
斜拉桥的塔, 索、 梁பைடு நூலகம்各自 振动特性有
很大差别, 给地震设计带来很大的复杂性。此
盔璐和 SIN 3T W.二 70 C 0E Y 、。 0EE& } CO 7N
工 业 技 术
浅谈对现代斜拉桥发展与现状的认识
陈一统
‘ 汕揭高速公路 公司 广东 广东 有限 揭阳 52203们
摘 要: 简单对 斜拉桥的认识。
关键词 斜拉桥 斜索 桥塔 中图分类号 T U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 3791(2007)10(c)--0016- 02
高。
7 各种桥塔形式的特点 7, ,单柱形桥塔
单柱形桥塔的优点是全桥外观简洁, 桥塔 结构简单 塔墩的宽度可以缩减: 缺点为桥面 中央分隔带所占宽度较大。
7 2 双柱形桥塔
双柱形桥塔的优点是两根塔柱之间不设
1.4 设计理 和计算技术的进 论 步
杭风抗 震的计算 理论有了 长足的 进展, 电 子计算机有限元 分析计算软件 的应用。
斜拉桥早在 19 世纪初期在欧洲就曾 风行 一时。但由于当时对于理论认识的不足, 对于
3 设计上存在改进的问题
3 .1 杭风设计
6 3 铰支桥塔
高次超静 定结构无法精确计算以及缺乏 高强 材料等原因, 致使建成的桥梁多 次发生毁 桥事 故, 甚至造成严重的伤亡悲剧, 这就使得 此种
新的桥型没有得到发展。

斜拉桥的现状与展望解析

斜拉桥的现状与展望解析
斜拉桥静力非线性分
析按斜塔拉梁桥的合结理状合态方确 定法 式理论与索力优化方 斜按拉交桥通力功学能行为分参类数
研究
斜②拉世桥界的斜静拉力稳桥定跨性 斜径拉排桥名抗震性能研究
斜拉桥抗风性能研究
灌③酒设构计造理及论钢箱与梁科设 计研理情论况研的究现进展状 特体④大系斜跨 方拉度 面桥斜 的施拉 理桥 论工结 探与构 索 ④施斜工拉控桥制施现工与状施工
拉桥,并可对他们进行组合。
赤峰桥,弯斜拉桥
绵阳会客厅一号桥,直弯组合斜拉桥
ponte-del-mare,分离式弯斜拉桥
控制现状
⑤⑤总总结结
按塔的形状
有H形、倒Y形、A形、钻石形、异性等。
斜拉桥的现状
①①斜斜拉拉桥桥的的分类分类
按塔的结构与布置
按按梁塔的的材结料构与线与形布 按置索的疏密与线形 按按按索塔梁的 梁的锚 的材固 结料方 合式 方与式线 按 形交通功能分类 ②名③按形世设索界 计的斜 理疏拉 论密桥 与跨 科与径 研线排 情 况按的索现的状锚固方式
斜拉桥静力非线性分
析按斜塔拉梁桥的合结理状合态方确 定法 式理论与索力优化方 斜按拉交桥通力功学能行为分参类数
研究
斜②拉世桥界的斜静拉力稳桥定跨性 斜径拉排桥名抗震性能研究
斜拉桥抗风性能研究
灌③酒设构计造理及论钢箱与梁科设 计研理情论况研的究现进展状 特体④大系斜跨 方拉度 面桥斜 的施拉 理桥 论工结 探与构 索 ④施斜工拉控桥制施现工与状施工
斜拉桥是一种由塔、梁、索三 种基本构件组成的组合桥梁结构 体系。
因此,根据塔、梁、索各自的 结构形式与布置形式以及其相互 之间的关系,可以对斜拉桥进行 分类。
斜拉桥的现状
①斜拉桥的分类 按塔的结构与布 置 按梁的材料与线 形 按索的疏密与线 形 按索的锚固方式 按塔梁的结合方 式 按交通功能分类 ②世界斜拉桥跨 径排名 ③设计理论与科 研情况的现状 ④斜拉桥施工与 施工控制现状 ⑤总结

现代斜拉桥的发展趋势

现代斜拉桥的发展趋势

现代斜拉桥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现代斜拉桥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载重能力增强:随着交通和贸易的不断发展,斜拉桥需要承载更多的交通载荷和人流量。

现代斜拉桥的设计和建造致力于提高桥梁的载重能力,通过增加主梁和拉索的数量和尺寸等方式来增强桥梁的承载能力。

2. 结构优化:现代斜拉桥在结构上进行了优化,利用新材料和新技术,减少了桥梁的自重,提高了桥梁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例如,采用更轻的复合材料作为主梁材料,采用预应力技术来增强桥梁的稳定性等。

3. 美学和环保要求的提升:现代斜拉桥不仅要满足功能需求,还要注重桥梁的外观设计和环境保护。

设计师和建筑师在桥梁的外形、色彩、灯光设计等方面加入了更多的美学元素,使得斜拉桥成为城市的地标和风景线。

同时,为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现代斜拉桥在材料的选择、施工过程的环保措施等方面也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

4. 智能化和数字化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斜拉桥也开始应用智能化和数字化技术。

通过传感器和监测系统,实时监测桥梁结构的变化和健康状况,提前发现潜在故障,保障桥梁的安全性。

同时,与交通管理系统和智能交通技术相结合,实现桥梁的智能化管理和运营。

总之,现代斜拉桥在载重能力、结构优化、美学要求、环保要求以及智能化和数字化应用方面都有了显著的发展趋势,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和城市发展的要求。

斜拉桥的发展现状及常见问题分析

斜拉桥的发展现状及常见问题分析

斜拉桥的发展现状及常见问题分析摘要:作为一种可以跨越超长距离的桥梁结构,斜拉桥主要是由主塔和斜索所组成的桥梁结构,这种形式的桥梁结构,虽然整体性能突出,但是在施工的过程中稳定性控制难度极大,一旦施工操作不到位,就可能一发坍塌事故。

为此,想要全面提升斜拉桥的施工效果,施工企业就必须要积极开展斜拉桥相关技术的研究工作,了解发展情况,分析常见问题。

关键词:斜拉桥;结构;桥梁工程引言在社会不断发展,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的过程中,区域间的交流与沟通日益频繁,此时就对交通运输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比如说在进行桥梁项目建设的过程中,为了对其美观性、实用性、受力性、跨越能力等方面进行兼顾,就可以对斜拉桥施工技术展开运用,同时积极进行施工技术的研究工作,促进斜拉桥梁作用的充分发挥。

1斜拉桥技术研究目的斜拉桥属于一种高次超静定桥梁结构,在具体施工的过程在,由于收到桥梁结构参数与设计值差异和施工中荷载不确定等因素的影响,就会造成斜拉桥结构内力与位移的计算结果无法满足设计要求。

在施工的过程中如果不能进行有效的控制与调节,就会对斜拉桥的使用性能产生影响,严重的还会威胁到整体使用安全。

为此,就需要积极开展斜拉桥施工的研究工作,全面提升斜拉桥结构内力、线性与设计要求的一致性,保障使用安全,延长使用寿命。

开展斜拉桥施工控制工作,可以对斜拉桥结构的目标状态与实施状态进行有效的调控,并且必须要严格遵循斜拉桥结构施工的安全性和周期性要求,同斜拉桥自身结构特点相结合确定具体的管控手段,合理确定施工中的允许误差,积极开展施工监控工作,全面提升斜拉桥施工效果,保障我国路桥项目使用安全,为城市与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的奠定基础。

2斜拉桥的发展现状目前,斜拉桥正朝着多元化、轻便化方向进行发展。

首先,在开展桥面布设和规划工作的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轻型化原则,适当减轻桥面系统的构筑重量,同时科学控制拉索部分的造价成本,提高主题结构的轻柔化水平在对近年来大部分大跨度斜拉桥工程的建设施工情况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叠合梁的使用越发频繁,除了可以减轻桥面的实际重量,同时还促进了斜拉桥结构大范围跨越能力的提升,推动整体结构设计朝着多样化方向发展进行发展。

斜拉桥发展现状及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斜拉桥发展现状及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斜拉桥发展现状及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摘要:斜拉桥结构轻巧,跨越能力大,美观大气,虽然我国已经建成了大量斜拉桥,但在一些关键技术难题上仍然需要进一步进行全面、细致的研究,比如研究超大跨斜拉桥的结构体系及其力学性能、将轻质、高强、耐腐蚀性高性能材料应用于斜拉桥、提高斜拉桥抗灾性能,加强斜拉桥施工过程中的措施研究等。

关键词:斜拉桥;设计;注意问题1工程概况益阳大桥主桥为(125+280+125)m预应力混凝土双塔双索面半漂浮体系斜拉桥,边中跨之比为0.4464。

桥梁全宽30.0m,两侧锚索区各1.5m。

主桥双塔均布置17对索,全桥拉索共136根。

斜拉索采用7丝φs15.2环氧涂层高强钢绞线,其标准抗拉强度1860Mpa。

本桥采用4种规格的斜拉索,即55、61、73、79束,斜拉索两端皆采用张拉端锚具。

2 工程特点及注意问题①主桥主梁采用前支点挂篮施工,工序众多,协调难度大;②挂篮定位精度要求高,转换装置锚固点定位要求精度高;③在节段梁混凝土浇筑前,挂篮上斜拉索钢绞线张拉力较小,在此情况下,需要对拉索钢绞线夹片进行顶压处理,以保证在低应力状态下斜拉索的锚固性能;④随着斜拉索索力增加,挂篮受不断增大的索力水平分力影响会有向后滑移的趋势,挂篮止推装置的设计和安装预紧非常重要。

3斜拉桥施工技术3.1施工准备3.1.1现场前期准备正式挂索前一个月,前期准备人员进场,前期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工作所必需的施工平台检查;观察总体施工进度情况,调整我方工作计划;观察与我方工作相关的结构施工情况;与甲方联系临时设施准备情况。

临时设施包括:职工及工人宿舍、办公室、仓库、厨卫、水电设施。

下料场地:鉴于现场条件,斜拉索钢绞线下料边挂索边进行。

根据总包单位提供的各工作点水电接口,铺设水电线路,考虑生产用电线路负荷,生活用电负荷,日用水量,考虑排水、安全保护等措施。

3.1.2材料准备锚具类:按设计与施工单位定出的锚具类型、标准、要求,安排定货生产,考虑加工周期及用货计划;PE镀锌钢绞线:甲方定货后,按使用计划运至现场;HDPE圆管、防护油脂:属锚具类供货内容,考虑损耗量,统一采购;其他施工消耗材料,在现场购买。

小议大跨度斜拉桥施工技术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小议大跨度斜拉桥施工技术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小议大跨度斜拉桥施工技术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大跨度斜拉桥施工技术发展的现状如下:1、斜拉索材料的发展:传统的斜拉索材料主要采用钢材,但随着新材料的发展,现在也有采用碳纤维、高强度钢丝等材料作为斜拉索的新型斜拉桥。

这些新材料具有重量轻、强度高、耐腐蚀等特点,能够提高斜拉桥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2、斜拉索施工技术的改进:传统的斜拉索施工主要采用吊索法或者拉索法,但这些方法存在一定的施工难度和风险。

现在,一些新的斜拉索施工技术被引入,如预应力张拉法、预制张拉法等,能够提高斜拉索的施工效率和质量。

3、斜拉桥结构设计的创新:传统的斜拉桥结构设计主要采用单塔单索或者双塔双索的形式,但这些结构存在一定的限制。

现在,一些新型的斜拉桥结构被提出,如多塔多索、斜塔斜索等,能够适应更大跨度和更复杂的地形条件。

4、斜拉桥施工技术的自动化和智能化:随着科技的发展,大跨度斜拉桥施工技术也在向自动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例如,施工机械的自动化控制、无人机的应用、人工智能的辅助设计等,能够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大跨度斜拉桥施工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施工工艺的优化:随着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施工工艺也在不断优化。

传统的大跨度斜拉桥施工通常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而现代化的施工工艺可以通过使用先进的机械设备和自动化技术来提高施工效率,减少施工时间和成本。

2、材料的创新:大跨度斜拉桥的施工需要使用高强度、轻质的材料,以保证桥梁的结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随着材料科学的不断进步,新型材料的开发和应用将为大跨度斜拉桥的施工提供更多选择,例如高强度钢材、碳纤维等。

3、结构设计的优化:大跨度斜拉桥的结构设计是保证桥梁安全可靠的关键。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结构设计分析软件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可以对桥梁的结构进行更加精确和详细的分析,优化结构设计,提高桥梁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4、施工监测技术的应用:大跨度斜拉桥的施工过程需要进行实时的监测和控制,以确保桥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试析高塔斜拉桥施工中的难点和对策

试析高塔斜拉桥施工中的难点和对策

试析高塔斜拉桥施工中的难点和对策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完善,人们越来越关注身边的建筑施工工程。

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高塔建筑物日益增多,虽然施工技术在不断进步,但是高塔斜拉桥在施工过程中也出现了大量的问题,它不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隐患,而且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建筑施工质量,阻碍了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本文就结合目前我国高塔斜拉桥建设施工的现状,简单分析一下其施工工艺,并找出施工中的难点所在,从而进一步提出行之有效的改进对策,保证高塔斜拉桥的施工质量,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为工程施工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塔斜拉桥施工难点主梁对策现阶段我国的施工工程技术飞速发展,与其相对应的桥梁高塔技术也在不断进步,新颖独特的高塔斜拉桥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审美要求,而且有助于节约土地资源,实现可持续利用。

但是,近年来,很多高塔斜拉桥都出现了严重的质量问题,有的是由于外部条件的制约,有的是由于本身施工质量的不完善,导致了安全事故的频频发生。

另外,由于高塔斜拉桥属于高次超静定结构,其施工时间相对比较长,期间容易受到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虽然建筑施工单位在建造的过程中已经逐步进行改善,并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操作,但是其质量仍旧很难把握。

针对这样的现象,施工单位一定要在施工中加强技术应用,找准施工难点,确保斜拉桥的结构内力一直处于安全范围内。

与此同时,还要充分考虑预拱度、斜拉索的内力、几何控制、应力控制等问题。

只有保证每一个细节的安全施工,才能逐步解决高塔斜拉桥在施工中的难点,保证安全质量。

高塔斜拉桥的特点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高塔斜拉桥是近年来世界各地广泛采用的建筑设施,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占用土地的现象,另外由于它具有外观时尚,承载力重,便于通行等特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高塔斜拉桥具有现代技术的优势特点,它的受力原理既结合了传统的斜拉桥特点又与连续桥的特征实现了并用,能够利用主桥的强大负载力承受坚向集中荷载的重压,在钢结构上也有其他建筑无法超越的优点。

斜拉桥调研报告

斜拉桥调研报告

斜拉桥调研报告
斜拉桥调研报告
斜拉桥是一种以斜拉索作为主要承重构件的大跨度桥梁,具有独特的结构形式和工程技术特点。

本调研报告将对斜拉桥的设计原理、施工技术以及优缺点进行评估和分析。

首先,斜拉桥的设计原理。

斜拉桥的主要结构包括桥塔、拉索和桥面。

拉索通过桥塔与桥面连接,承担了大部分桥梁的重量。

拉索的设计要求高强度和高刚度,以保证桥梁的稳定性。

桥面一般由梁体组成,梁体支撑着行驶在桥上的交通工具。

其次,斜拉桥的施工技术。

斜拉桥的施工需要先进行预制构件的制作,在现场进行组装。

拉索需要提前制作并应用特殊设备进行吊装,以保证拉索的准确位置和张力。

桥梁的组装一般通过起重机进行,需要考虑到整个桥梁的均衡受力。

然后,对斜拉桥的优点进行分析。

首先,斜拉桥的结构简单,对大跨度的桥梁起到了很好的解决方案。

其次,斜拉桥可以适应各种地质条件,减少了基础的复杂性。

此外,斜拉桥还具有较好的经济性,施工周期较短,能够有效节约工程成本。

最后,对斜拉桥的缺点进行评估。

斜拉桥的主要缺点是对风荷载的敏感性较高,需要通过设计和施工措施加以解决。

此外,斜拉桥的维修和保养也相对较为复杂,需要特殊设备和技术人员的支持。

综上所述,斜拉桥作为一种大跨度桥梁的解决方案,在设计原理和施工技术上具有独特的特点。

斜拉桥的优点包括结构简单、适应性强以及经济性高,而缺点则是对风荷载敏感和维修保养复杂。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相信斜拉桥将在未来的桥梁建设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斜拉桥施工控制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斜拉桥施工控制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四)知识模型
基于单纯数学解析体系的传统控制理论中,很难处理对象或过程中的一些定性信息,也很难应用人的经验、知识、技巧和直觉推理,因而难以满足对复杂的、未能精确建模的系统控制要求。专家控制是一种基于知识的控制。可采用各种知识表达方式来建立过程或控制器的知识模型。对于对象模型,专家控制的基本思想是不过分依赖,但要充分利用。专家控制在未来将会有大的发展.
桥梁工程期中论文
学校:
学院:
指导老师:
班级:
姓名:
学号:
日期:
我国在斜拉桥施工控制方面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桥型新结构的出现,跨度记录的不断刷新,桥梁结构日趋复杂,大跨度桥梁施工控制成为竞相研究的课题。斜拉桥设计与施工密切相关,成桥后的线型和内力状态与所采用的施工方法和安装顺序直接联系。虽然可以采用各种方法计算出各施工阶段的预抛高值、拉索张拉力及位移等,但实际上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条件的变化、计算模型误差、制作误差、施工误差、量测误差和环境干扰等因素必将使结构实际状态与设计状态有差异。如不及时有效地对系统加以控制和调整,随着主梁悬臂施工长度的增加,线形和内力可能会显著偏离设计目标.避免和消除桥梁实际状态与设计状态之间误差的任务就落到桥梁施工控制上。
(二)闭环反馈控制
实际控制过程受到环境干扰、不准确的参数和其他因素影响,在开环控制中会使实际状态偏离理想状态.闭环反馈控制系统试图通过控制输入纠正偏差,即减小扰动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斜拉索的张拉力和新增梁段的立模标高或安装定位标高是斜拉桥常用的控制输入.
(三)自适应控制
自适应控制是解决具有数学模型不确定性为特征的最优控制问题,指在系统数学模型不确定性的条件下,要求设计控制规律,使给定的性能指标尽可能达到最优。自适应控制是一种逐渐修正、渐进趋向期望性能的过程,适用于模型和干扰变化缓慢的情况。对于模型参数变化快、环境干扰强的场合,显得力不从心.目前,自适应控制系统中最关键、最薄弱的环节是结构参数估计,它关系到整个控制系统的成败。

斜拉桥的发展现状及常见问题浅析

斜拉桥的发展现状及常见问题浅析

斜拉桥的发展现状及常见问题浅析孟庆敏(北京城建道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北京100122)[摘要]斜拉桥也被称为斜拉吊桥或是斜张桥,其作为一种最为常见的结构,同时也被用来支撑整个 斜向拉索,而且它的结构还能跨越山川、河流。

以下主要是对斜拉桥的发展现状展开研究,并同时对其所面 临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斜拉桥;发展现状;常见问题;分析 文章编号:2095 -4085(2017)11 -0150 -02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斜拉桥 被广泛运用到桥梁建设中,且发展速度非常快。

其 中,斜拉桥的上部结构主要是由梁、索以及塔等构成 的,而且它的桥面是以密索、受弯稀索等为主。

这表 明,斜拉桥主要是用来支撑斜索受拉的整个压力。

1斜拉桥整体结构所具备的特征斜拉桥又名斜张桥,主要是用拉索将主梁拉在 桥塔上的一种受力体系桥梁,且它的主体结构是由 斜拉索、主梁以及索塔等构成。

在斜拉桥结构中,斜 拉索主要是受拉,索塔是用来承压,梁体主要是用来 承受弯矩,外荷载是由斜拉索与主梁共同来承担的。

在此期间,斜拉索就会将受力传输给索塔。

而主梁 就由拉索拉起,这样一来,就如同在梁内设置多个支 撑点,同时也可看成跨弹性支撑连续梁。

该种结构 不但可以降低梁体内弯矩,而且还能降低高度,减少 其重量,使其尽快朝着大跨度方向前进。

当然,斜拉 索相对于悬索桥来说,其刚度比较大,此外还具备抗 震、抗压等优势。

2斜拉桥的发展趋势当前阶段,斜拉桥已开始朝着多元化、轻便化等 方向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其一,桥面越来越 轻型化。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拉索的造价与桥面系 重量都呈现出下降趋势,且结构更趋向于轻柔化。

尤其是在大型跨度斜拉桥中,大多都会运用叠合梁,如此一来,不仅能有效提高斜拉桥的跨越能力,而 且,还能可以减轻桥面的重量。

其二,塔的结构呈多 样化。

最初,斜拉桥大多都是运用钢结构,但最近一 段时间以来,混凝土塔结构也得到广泛运用和推广。

斜拉桥建设与维护

斜拉桥建设与维护

斜拉桥建设与维护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交通建设已经成为了城市更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斜拉桥作为城市的重要交通建筑,已成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很多大型城市都在不断的修建新的斜拉桥,以减轻城市拥堵的交通压力。

但是,斜拉桥的建设与维护也面临着很多的问题。

本文将就斜拉桥建设与维护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一、斜拉桥的概述斜拉桥是一种钢结构桥梁,主要通过倾斜的钢缆支持桥面,其抗风能力和横向刚度大,广泛应用于长跨径、高塔和深水区的桥梁建设。

斜拉桥由桥面、塔柱、主缆和拉索等组成。

桥面是通行的部分,桥塔是借助桥塔传递荷载的部分,主缆是支撑桥面的构件,而拉索则是桥塔间的附加结构。

斜拉桥一般要建在河流、湖泊或大海等水体上。

二、斜拉桥建设的问题1. 建设成本高斜拉桥建设成本远高于其他桥梁类型。

建设成本主要由桥梁本身、预处理、塔柱传荷系统、锚固系统、工程设计以及施工管理等因素组成。

其他的工期、材料成本,机械设备等方面都会对斜拉桥建设成本造成影响。

2. 工程设计难度大斜拉桥的设计很有技术难度,需要对桥梁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受力和应力进行精确计算,否则就会影响桥梁的结构稳定性。

在设计过程中还需要考虑施工难度,为斜拉桥的施工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

3. 对施工工艺有要求斜拉桥在施工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各部分的尺寸、重量和重心位置等。

为确保桥梁的安全稳定,必须采取先进的施工工艺和精密的施工步骤。

三、斜拉桥维护的问题1. 定期检查斜拉桥的维护需要定期检查。

定期检查可以发现桥梁内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维护。

如果发现问题得不到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桥梁的安全隐患。

2. 雨雪天气下的维修斜拉桥的建成地区多为雨雪天气条件比较艰苦的地区,这就需要斜拉桥的维修人员在艰苦的条件下进行桥梁维修工作。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提前做好准备,确保能够顺利进行修缮。

3. 人力与机械设备的投入斜拉桥维修需要人工和设备的配合,这对维修的成本和时间有比较大的影响。

一般需要精确的安排维修时间,确保维修过程中不影响桥梁的通行,而且还需要多方配合,确保维修任务顺利完成。

斜拉桥的发展、现状和展望

斜拉桥的发展、现状和展望
《桥梁工程》(下)
缆索承重桥 — 斜拉桥 —发展、现状和展望(知识点1)
缆索承重桥
教学目的:
通过对斜拉桥和悬索桥(缆索承重桥)的学习,了解这两类桥的设计、 构造原则和施工过程,掌握斜拉桥、悬索桥主要结构体系的受力特点及 结构计算要点。
教学内容:
1)、斜拉桥的发展、设计、构造、计算要点和施工过程; 2)、悬索桥的发展、设计、构造、计算要点和施工过程; 3)、斜拉桥和悬索桥桥例介绍。
斜拉桥、悬索桥的发展,结构体系及立面布置,主要结构体系及受 力特点,施工过程,以及设计和计算要点。
《桥梁工程》(下)
缆索承重桥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 1、《桥梁工程》(下册),顾安邦等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参考书: 1、《缆索支承桥梁——概念与设计》(第二版),Niels J.Gimsing,
《桥梁工程》(下)
斜拉桥的发展、现状和展望
斜拉桥 的定义
斜拉桥又名(Cable-stayed bridge) 斜张桥,由主梁、拉
索及塔柱(也称索塔)组成的组合受力体系桥梁 也是用斜拉索将主梁悬吊在塔柱上的索支承(承重)
桥梁 外荷载由主梁受弯
压、斜拉索受拉及 塔柱受压弯承担
《桥梁工程》(下)
斜拉桥的发展、现状和展望
斜拉桥 的发展、现状和展望
斜拉桥雏形 斜拉桥的失败(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初)
斜拉桥的复兴和典型斜拉桥(二次世界大战后) 斜拉桥的发展阶段和现状
中国斜拉桥的发展和现状 斜拉桥展望
《桥梁工程》(下)
斜拉桥的发展、现状和展望
斜拉桥展望
斜拉桥发展的原因与条件
金增洪译,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2、《现代悬索桥》,严国敏编著,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3、《现代斜拉桥》,严国敏编著,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6; 4、《斜拉桥》,林元培编著,人民交通出版社,1994。

斜拉桥发展现状及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斜拉桥发展现状及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Planning and design 规划设计47 斜拉桥发展现状及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聂开羽(四川西南交大土木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广东广州510095)中图分类号:TQ1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6344(2019)03-0047-01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斜拉桥发展的现状,分析了斜拉桥总体布置、结构体系形式、斜索形式、主梁截面形式、桥塔形式上的特点,并简要介绍了设计中需要克服的技术难题,对未来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斜拉桥;结构体系;桥塔;布置形式1 概况斜拉桥作为一种拉索结构,比梁式桥有更大的跨越能力,而且由于拉索的自锚特性,不需要如同悬索桥那样的巨大锚碗,在河口海岸的软土地上需要建造大跨度桥梁时,具有竞争力和可行性。

从1975年到现在,我国已建成30多座大跨度斜拉桥。

表1 我国跨径≥400m 的斜拉桥(仅示意部分)2 斜拉桥发展现状斜拉桥是一种由梁、塔、斜拉索组成的组合体系桥梁。

其基本受力特点为:斜拉索为受拉构件,将主梁及活载等传给桥塔,桥塔基本以受压为主,而主梁像一条多点弹性支承的连续梁,同时由于斜拉索水平分力的作用,主梁截面的基本受力特征为偏心受压构件。

2.1总体布置形式及各自特点常见立面布置形式为:(1)单塔单跨斜拉桥:主塔放在有利一侧,主跨跨越河流、道路等障碍物,边跨不跨越其他障碍物,直接采用地锚,跨度较小。

(2)单塔双跨斜拉桥:主跨和边跨都可以跨越河流或者障碍物,其中有的边跨采用地锚。

(3)双塔三跨斜拉桥: 当跨度不大的时候,遇到非对称地形,或者一侧有障碍物,应首先考虑单塔斜拉桥,如跨度过大时再考虑采用双塔三跨斜拉桥,这种形式也是国内斜拉桥主要采用的形式。

(4)三塔和多塔斜拉桥:由于没有锚墩处背索的约束作用,刚度偏小,内力增大,在跨度较大时必须采取措施提高刚度,如增加桥塔刚度、增加辅助索、增大主梁自重、设置辅助墩等。

(5)矮塔斜拉桥:与普通斜拉桥相比,这种桥型梁高较高,其受力体系为连续刚构和斜拉桥的组合,其主要优点为桥塔较低,抗疲劳性能好,特别适用于活载较大的铁路桥梁。

斜拉桥与悬索桥的现状受力特点及构造[详细]

斜拉桥与悬索桥的现状受力特点及构造[详细]

(四)截面
➢主梁
斜拉桥的主梁宜在全长范围内布置成连续体系。 新的设计细则明确提出斜拉桥主梁的四种形式:
➢混凝土梁 ➢钢梁 ➢组合梁 ➢混合梁
钢主梁截面形式: 箱形、梁板式、分离式边箱、钢板梁截面。
当采用双层桥面的主梁时,宜采用桁架形式。
重庆菜园坝大桥
主梁横向连接系
新设计细则中规定 主梁斜拉索锚固区必须设置横向连接系。支座处 横
(三)结构体系
a) 主 梁 b) 拉 索 c) 索 塔 d) 桥 墩 e) 桥 台
➢漂浮体系:塔墩固结, 梁在塔处不设支座, 边墩上仅设纵向滑动支座.
➢支承体系:塔墩固结,在所有墩, 塔处梁下均设有支座.(当支座是 纵向滑动支座时,叫做半漂浮体系)
主梁与塔柱之间横向约束示意图
➢塔梁固结体系:塔梁固结,墩处设有支座.
➢刚构体系:塔,梁,墩均固结,不需支座,不需体系转换.
按拉索的锚拉体系不同而形成 的三种结构体系
自锚式斜拉桥 地锚式斜拉桥 部分地锚式斜拉桥
A)自锚式斜拉桥
自锚体系中,锚固在端支点处的拉索索力 最大,一般需要较大的截面,并且它对控制塔 顶的变为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最重要的一根拉 索,被成为端锚索。
可减少水中墩及深水基础,故总体布置时一 般从经济角度考虑,宜采用独塔布置方案, 根据桥位地形及跨径需要等各种因素也可选 用双塔布置或多塔布置
桥涵工程
18
(二)跨径布置
现代斜拉桥最典型的跨径布置有两种:即双 塔三跨式和独塔双跨式。在特殊情况下也可 布置成独塔单跨式、双塔单跨式及多塔多跨 式。
辅助墩的作用:斜拉桥在边跨设置辅助墩, 可以增强结构体系的刚度,明显地改善边跨 内力和减小挠度,特别是对辅助墩附近主梁 断面的内里有明显的改善。设置辅助墩后大 大减小了活载引起的梁端转角,使伸缩缝不 易受损。当索塔刚度不够大时,辅助墩还可 以约束塔身的变形,从而改善中跨的内力及 挠度。反之,如索塔的刚度较大,则将辅助 墩对中跨的受理状态就没有明显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斜拉桥的发展现状及常见问题浅析徐灯飞夏德俊(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1756)
庄晴(内江师范学院四川内江641112)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斜拉桥在近些年发展建设中取得的成就,分析了斜拉桥在结构、布置、选材和审美方面,以及简单介绍了斜拉桥在结构设计和施工建设方面遇到的难题及采取的必要措施。

斜拉桥因为结构和审美上优势,以及大量的建设尝试和研究,斜拉桥以后势必还会有更大的发展。

关键词:斜拉桥;布置形式;桥梁结构体系;斜拉桥审美
一.我国斜拉桥建设取得的成就
自1979年建成的第一座斜拉桥——主跨只有76米云阳桥以来,经过30多年的飞速发展,现今我国斜拉桥无论是在规模和跨度方面,还是在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目前我国已经是世界上斜拉桥数量最多、跨度最大的国家。

2008年建成的苏通大桥全长1088米,成为世界上最长的斜拉桥,这也是我国历史上工程规模最大、建设条件极为复杂的特大型桥梁工程。

目前我国已经建成的世界级的大跨度斜拉桥还有:2005年建成的南京长江三桥,是国内第一座钢塔斜拉桥,也是世界上第一座弧线形钢塔斜拉桥;2009年香港建成的双塔斜拉桥昂船洲大桥,主跨长1018米,为世界第二长;2010年建成的鄂东长江大桥,主桥主跨为926米,位居混合梁斜拉桥世界第二位等等......
我国斜拉桥的设计与施工技术也已经跨入世界的先进行列,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1)斜拉索制造工艺实现了专业化和工厂化及防护技术不断完善;(2)斜拉桥的施工技术逐步完善;(3)用计算机进行结构计算和施工过程控制等。

目前我国的斜拉桥正在向新型结构、大跨度、轻质和美观等方向发展,以更好的适应交通、经济、环境和安全的要求。

二.斜拉桥整体结构特点
斜拉桥又称为斜张桥,是用许多拉索将主梁直接拉在桥塔上的一种组合受力体系的桥梁,其主体结构由斜拉索、索塔、主梁组成。

在斜拉桥结构体系中,索塔主要是承压,斜拉索受拉,梁体主要承受弯矩,外荷载主要由主梁和斜拉索承受,并由斜拉索将受力传递给索塔。

主梁由一根根拉索拉起,等于在梁内设置了许多支撑点,可以将其看作由拉索代替支墩的多跨弹性支承连续梁,这种结构能够非常有效的减小梁体内弯矩,从而降低主梁的高度,减轻结构重量,节省建筑材料,有利于斜拉桥向大跨度方向发展。

斜拉桥相对悬索桥有较大的刚度,在抵抗风载、地震、竖向活载的作用方面有优势。

三.斜拉桥的布置:
1.斜拉桥整体布置:
常见的布置形式有:独塔双跨式、双塔三跨式和多塔多跨式。

(1)相对于双塔三跨式,独塔双跨式斜拉桥主跨径较小,而且常采用双跨不等的非对称形式,使结构整体受轴向力为主,以充分发挥材料的优势,这种布置形式在跨越中小河流和城市通道中较常用;(2)斜拉桥布置成双塔三跨式时,具有较大的主跨径,并便于通航、简化计算、方便施工,因此在大跨度桥中最为常见,适用于跨越海峡和宽度较大的河流、峡谷等。

双塔三跨桥一般布置成对称结构,而且要调整好边跨和主跨的比例,这对于审美和控制整体刚度及拉索应力有很大非常有利;(3)多塔多跨式斜拉桥现在已经很少采用,因为这种形式的桥中间塔顶处没有端锚索来有效的限制其变位,采用多塔多跨式会使结构的柔性增大,对抗风不利。

2.索塔
索塔常见布置形式有:独柱式、A字形、倒Y形、H形等。

索塔的形状和高度对审美、结构刚度及整体稳定性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索塔受力比较复杂,必须保证其具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

索塔的形式必须适合于拉索的布置,使传力简单明确。

主塔高度的决定应根据经济情况、主跨跨度、所选主塔的形状、主梁截面形式以及景观要求等进行合理设计。

3.斜拉索
斜拉索常见的布置形式有:单索面、竖向双索面和斜向双索面。

单索面应用较少,因为采用单索面是拉索对结构抗扭不起作用,主梁需要采用抗扭刚度大的截面。

采用双索面时,拉索的轴力可以抵抗较大的扭矩,所以主梁可以采用抗扭刚度较小的截面,而且双索面对桥体抵抗风力扭振非常有利,因此双索面在大跨度斜拉桥中已经成为主要的形式。

4.主梁
主梁常见的截面形式有:板式截面和箱形截面。

主梁截面选取主要由斜拉索的布置形式和抗风稳定性情况所决定。

板式截面的主梁构造简单,施工方便,一般适用于双索面斜拉桥。

箱形截面梁有抗弯、抗扭刚度大、收缩变形较小等特点,能适应许多不同形式的拉索布置,对悬臂施工非常有利,而且可以部分预制、部分现场浇筑,为施工方案提供了多种选择,因此箱形截面主梁逐渐成为现代斜拉桥中经常采用的形式。

另外,主梁按材料可以分为:预应力混凝土梁、刚—混凝土组合梁、钢主梁和混合式梁。

三.桥梁结构体系
斜拉桥结构体系按塔、梁、墩的结合方式可分为漂浮体系、半漂浮体系、塔梁固结体系和刚构体系,这种体系的划分,对复杂多变的斜拉桥结构,给出了十分简单明确的概念,大大方便了斜拉桥的规划和设计。

(1)漂浮体系结构特点是塔墩固结、塔梁分离,这种体系当主跨满载时,在塔柱处主梁截面无负弯矩峰值。

但在悬臂施工时,为抵抗不平衡弯矩和剪力,塔柱处主梁应临时固结。

这是目前我国大跨斜拉桥大多采用的。

(2)半漂浮体系,其结构特点是塔墩固结、主梁在塔墩上设有竖向支撑。

墩顶设置可调高度的支座可消除大部分收缩、徐变产生的不利影响。

(3)塔梁固结体系特点是将塔梁固结并支承在桥墩上。

这种结构可以减小主梁中央段承受的拉力,同时塔和梁受温度应力影响小,但这种结构受力时会产生较大的跨中挠度和边跨负弯矩,并且动力性能不太好,对抗震和抗风不利,不宜在大跨桥梁中应用。

(4)钢构体系的特点是塔、梁、墩相互固结,形成跨度内具有多点弹性支承的刚构。

这种结构不需要大型支座,同时结构的刚度比较大,主梁挠度较小。

其缺点是钢构体系动力性能差,主梁固结处负弯矩较大。

这种体系适合于独塔斜拉桥。

四.斜拉桥审美
桥梁作为交通运输的一部分,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突出体现了其实用价值,同时桥梁不同造型还能带给我们不同的美观感受,激发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欣赏的热情。

斜拉桥具有轻巧简洁、连续流畅和强劲力感等特点,显示出了巨大的艺术魅力。

斜拉桥设计中必须注意必须注意桥体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斜拉桥由高耸挺拔的索塔、排列有致的拉索、笔直延伸的主梁组合而成,无形中给人一种气势磅礴,苍劲有力的美感。

设计中要学会根据环境合理选择桥体的颜色,主塔的布置位置等,将桥梁的特色美融入环境中。

斜拉桥在结构上要比例协调并且稳定均衡。

要合理设计斜拉桥的高跨比和索塔的布置形式,在安全、稳定、经济的基础上追求美观。

布置匀称合理的斜拉索能把主塔挺拔高耸的轮廓和主梁平直延伸的线条紧密
联系为一体,从而体现出结构的协调美和曲折美。

不同的塔身会给人以不同的视觉享受,独柱式和A字式给人以高耸如云,巍峨独立的气势美;宝石形和倒Y形配合斜拉索的线条给人以韵律美。

五.斜拉桥中的问题及常用措施:
1.主梁中的轴力过大问题。

斜拉索的水平分力会使主梁内产生较大轴力,一方面提高了梁的抗裂性能,但另一方面施工时主梁根部轴力过大时,主梁会有纵向、横向的压屈和失稳危险,因此当跨度很大时必须设临时墩以减少伸臂长度。

2.斜拉索的应力大小的控制。

通过调节斜拉索的预应力大小可以控制主梁内的应力分布,但斜拉索的应力大小的控制是个难点,需要进行结构分析和内力计算以确定斜拉索的内力大小,特别是当拉索过长时,由于斜拉索的非线性影响,将大大增加梁、塔的弯矩,因此需要对斜拉索的非线性动力性能按空间体系进行分析研究。

3.斜拉桥为多次超静定结构,设计计算和施工控制复杂。

结构计算需要采用有限元并且要用计算机来进行计算。

桥梁及软件专家已经研究出了斜拉桥静力分析、非线性静力分析以及自动调索施工控制等专用程序。

4.超大跨斜拉桥的抗震、抗风性能。

当跨度很大时,斜拉桥受活载、地震、风等作用的影响非常大,此时需采用许多必要措施:斜拉桥结构宜采用全漂浮体系,塔、梁采用对称的弹性约束体系,拉索安装阻尼装置等。

当然斜拉桥还存在许多其他问题,如拉索锚固结构的设计及受力计算、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等,都需要我们继续进行研究和解决。

因为斜拉桥的结构轻巧、适应能力强、美观大气和跨度大等优点,斜拉桥的建设规模以后还会不断扩大,其技术研究还需要不断进行。

参考文献:
[1] 林元培,拉桥[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5
[2] 吴鸣,梁工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3] 李亚东,桥梁工程概论,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