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能力与竞争优势来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态能力与竞争优势来源

p钟国梁揭筱纹

摘要:在过去20多年的战略管理研究中,关于竞争优势来源的相关研究已经非常丰富。然而,至于如何在企业与环境之间建立一种适当的平衡上并没有取得共识。就像跷跷板一样,要么是注重环境,忽视企业;要么是强调企业,弱化环境。企业与环境之间似乎难以形成/默契0。竞争优势的来源要么是占优的市场地位,要么就是独特资源的组合。最近的一些研究已经开始对上述两种战略管理基本视角的整合做出努力。由T eece, Pisano and Shuen(1994,1997)所提出的动态能力理论架构,为一个新兴的概念,他们认为组织必须建立动态能力,才能确保持续性的竞争优势。

关键词:战略管理竞争优势动态能力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6)08-065-02

一、绪论

环境的改变必然使得企业更新传统的竞争观念、改变传统的竞争规则、形成新的经营范式,尤其是重新认识竞争优势的最终源泉,从而建立和保持与环境之间的默契,赢得持续的竞争优势。不幸的是,在过去20多年的战略管理研究中,这种/默契0顾此失彼,生硬而且尴尬。以波特为首的产业分析学派偏向于环境的决定性作用。资源本位企业观以产业分析为靶子,将竞争优势的源泉归功于资源与能力,忽视对外部环境的把握。竞争优势的来源要么是占优的市场地位,要么就是独特资源的组合。

最近的一些研究已经开始对上述两种战略管理基本视角的整合做出努力。由T eece, Pisano and Shuen(1994,1997)所提出的动态能力理论架构,为一个新兴的概念,他们认为组织必须建立动态能力,才能确保持续性的竞争优势。

在现今产业环境变化快速,市场竞争极端激烈的状况下,动态能力强调实时反应、更

新、重新配置资源的能力以应对外在环境变

动,这个观点指出现今环境跳跃式变动现况

下,企业之因应之道,较其它的观点更能具体

的描述企业经营的动态过程。

二、动态能力的内涵

动态能力架构由T eece et al.(1994,

1997)提出,他们发现许多公司累积大量固定

有价值的技术资产却仍然没有许多有用的能

力以应付快速变动环境的状况,因此他们认

为:/唯有可以实时反应、快速与弹性地从事

产品创新及管理能力能有效协调与配置内部

及外部能力的公司,才是最后的赢家。动态

能力方法可用来确认成为优势来源的公司独

特能力的构面,并解释能力及资源的组合如

何被发展、部署及保护,并利用这个方法来开

发已存在的内部与外部的公司独特能力来满

足变动的环境。0

事实上动态能力理论架构的基本元素可

以在Schumpeter(1942)、Penrose(1959)、Teece

(1986,1988)、Nelson and Wi nter(1982)、Hays

et al.(1988)、Prahalad and Hamel(1990)的研

究中发现。此外他们亦提到:/此观点强调管

理能力的发展及组织、功能及科技技术不易

模仿的组合,它整合了下列研究领域:R&D

管理、产品与制程的发展、技术的转移、智能

资产、制造、人力资源与组织学习。由于这些

领域通常被视为在传统战略范围之外,大部

分的研究并没有针对战略议题与现存的经济

方法整合。由于上数的原因,动态能力可以

被视为一项潜在及新兴的整合方法来了解竞

争优势的来源。0

由Teece et al.(1997)以上的论述中,首

先可以见到他们对于资源基础观点的反思,

认为仅拥有有价值的资源、资产并非获利的

保证,而认为拥有应对外在环境变动能力及

有效整合协调内外部资源的组织,才是最后

的赢家。他们以此动态能力架构去解释厂商

竞争优势的形成,并说明动态能力方法所整

合的观点。

依据上述的逻辑,本研究认为此一动态

能力的战略管理新思维,延续资源基础观点

对于组织/内部0关注,亦为一种/由内而外0

的思考逻辑,但与资源基础观点不同的是,动

态能力强调组织内部与组织外部变动的配

适,及更明确的指认出组织竞争优势的所在

及其究竟如何形成。

根据Teece et al.(1997)的定义:/动态能

力为公司整合、建立及重新配置内部与外部

能力来满足快速变动环境的能力。0其中/动

态0一词指的是更新的能力以配合企业环境

的变动;当进入市场时间与时间选择是决定

性的、快速改变的技术变动率及未来竞争与

市场难以决定时,创新的反应是必要的;/能

力0一词强调适当修正、整合及重新配置组织

内部与外部的技能、资源来配合环境变动需

求的能力。这样的观点受到其他学者的肯定

及延伸。Helfat(1997)提到动态能力为使厂商

可以创造新的产品与程序以响应变动市场情

况的能力。Molin(2000)认为动态能力的概念

意指具备下述能力的组织特色:一个厂商已

经发展出比它的竞争者更能应对变动、不确

定的市场环境,并借着这样的能力来维持竞

争优势并增加在市场上的价值。此外,动态

能力提供厂商在市场位置上,更新或创新自

我能力的能力,也就是扩大厂商的市场位置

或是利用它的能力去发展相似的活动

(Richardson,1972),并因此进入新市场,这个

能力必须是动态的,才能让组织得以持续性

地改善它产品市场活动的绩效(C ollis,

1996)。Luo(2000)以动态能力在分析多国籍

企业的研究中,认为动态能力可以被定义为

一个多国籍企业创造、部署与升级内涵于组

织并可以创造报酬的资源的能力,以在全球

的市场中追求持续性的竞争优势,亦即动态

能力需要从现有的资源中取得经济利益并能

发展出新的能力。Eisenhardt and Martin

(2000)则认为动态能力为企业使用资源的过

程)))特别是整合、重组、取得及释放资源的

过程)))以符合甚至创造市场机会,因此动

措施,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第三,帮助促进这些地区主导产业的技术改造和结构升级。作为增长极的关键要素是拥有优势明显的主导产业或产业群。在这方面国家宜采取扶持政策:对一些具有较强关联效应、市场前景好的优势产业,优先给予政策性贷款支持。对工业的技术改造和结构升级与国企改组结合起来,鼓励采取适宜措施促进改造升级。并通过各种可能的途径促进中央企业和地方经济的融合生长。第四,建立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补偿机制,发展经济的同时鼓励各类投资主体投入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第五,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大义务教育的支持。在资金投入和政策措施上给予倾斜,支持这些地区的高等教育发展。

六、结论

针对我国西部的实际情况,以四川为例讲述培育西部经济增长极的过程及对策,以达到通过西部经济增长极带动西部经济发展缩小东西经济差距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洛林,魏后凯.未来50年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M].北京出版社,2001

2.陈秀山,张可云.区域经济理论[M].商务印书馆,2004

3.段琰,王迎军.增长极理论的区域物流中心建设探讨[D].2003

(作者单位:西南石油学院研究生院四川成都610500;山东电建三公司菏泽项目部山东菏泽274000)(责编:贾伟)

)

65

)

5经济师62006年第8期p新视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