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与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现状
(一)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概况
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主要概括为:爱国主义教育、宗教教育、公民道德教育。
首先,美国的爱国主义教育渠道主要是中小学校,通过历史、政治、法律等学科的教育方式弘扬美国民主自由、开拓创新、勤劳诚信的民族精神。
其次,美国也极其重视宗教教育。
美国政府从法律上保护公民宗教自由的权利,除了法律规范的约束,宗教主要来自《圣经》中的上帝学说影响力最为广泛,主要宣扬人文关怀和普世价值观。
宗教是美国公民精神之处和道德孵化器,奠定了美国人道德观念和行为标准。
同时,宗教深入到美国社会生活中,在美国社会起到了制度稳定的作用。
再次,美国政府制定了青少年基本道德准则:信赖、敬重、责任、公平、关怀和公德。
为了这些基本道德能够渗透到青少年日常行为中,美国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推广道德教育课程、利用网络资源、调动社会家庭积极性等方式,教育青少年行善积德,为国家社会做贡献。
对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有助于全面、客观地了解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和局限性。
同时用辩证分析方法,吸取有价值的经验来补充和完善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具有重要价值。
(二)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概况
德国思想教育的方式主要以学校思想教育课程为主,通过其他多种形式的宗教教育和家庭教育配合。
有研究者认为课堂教育是德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渠道,同时采用“问题式”和“探索式”的科学教学方法为重要手段,配合社会实践等传统形式,加强心理咨询方面的举措,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宗教影响作用,加大社会团体和公共机构的支持。
二战后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在教育中如何对待纳粹主义带来深远影响的历史,德国统一后政治观点、价值取向等现实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可能也为世界某些地区国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三)日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概述
从宏观方面看,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涵盖了:国家主义、军国主义、民主主义、集团主义、宗教教育等几个方面。
而从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看主要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个方面。
家庭教育主要包括基础文化教育和儿童道德教育,特点是充分利用父母先入为主的启蒙教育来影响和形成儿童早期的
经验,通常具有基础性作用。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由国家、政府统一制定计划,不断调整社会发展的内容和注重整合与创新。
社会教育包括了企业教育和社区教育,如企业要不断向员工进行忠诚、团结、协作的精神教育,社区和大众传媒教育、以及宗教教育培养现代公民。
当然,日本历史上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充斥着军国主义、对外侵略宣传等消极教育,发动了对亚洲国家和美国的侵略战争,造成了惨痛的历史教训。
近年来日本民族主义有所抬头,军国主义思想又开始出现,这不仅值得日本的教育者深思,也引起了世界各国特别是亚洲国家的高度关注。
总体看,虽然存在缺点,但日本思想政治教育对与日本国家民族意识的形成,不同阶段国家政治体制的维护,培养出为日本现代公民,并且对于经济恢复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四)英国思想政治教育概述
虽然英国没有“思想政治教育”这个概念,实际上英国非常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英国思想政治教育采取的方式和途径与我国不同。
英国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以隐形教育的方式存在于全社会,其中包括学校和家庭。
(五)新加坡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新加坡是一个移民国家,新加坡政府强调对国民进行国家意识教育,形成共同价值观。
把价值观念提升为国家意识,并在学校、工作场所和家庭中教导,使它们成为新加坡人的生活指南。
新加坡大力弘扬东方传统价值观特别是中国古代的儒家传统文化。
新加坡在对待东西方文化的态度上,坚持“技术上依赖西方,精神上固守东方”,对儒家文化进行批判的吸收,抵御西方腐朽价值观的入侵。
新加坡注重传统价值的熏陶,反对全盘西化,倡导东方价值观。
新加坡政府非常重视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
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面,有国家意识教育、公民教育、东方价值观教育、宗教教育等。
其中东方价值观教育核心就是吸收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文化,并结合时代的发展,对其内容进行改造和更新,从而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东方价值观教育是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六)当代其他国家思想政治教育概述
当代世界各国对思想政治教育都极其重视。
从世界范围看,多数国家都能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活动相结合,都采取了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等多途
径相结合的教育模式途径,其中学校教育多为灌输式教育方法,家庭和社会为隐性教育方式。
同时都非常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民素质教育。
从欧美地区看,主要国家均强调公民道德教育,其中都非常强调个性的健康与发展。
同时各国都具有特色宗教教育。
从东亚地区看,主要国家突出强调民族精神教育,日韩新等国家受中国儒家文明和近代西方现代化思潮影响,兼具东方传统儒学和西方公民道德价值观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一)隐蔽式和渗透式教育,提倡“无意识”工作方法
严格地说,国外并未正式地提出“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概念,却在事实上实施着更为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为什么会出现此种情况?主要在于国外大都采取隐蔽式教育方法。
所谓隐蔽式教育方法,即指在诸如“公民权利和义务教育”、“国民精神或公民道德教育”等旗帜下悄无声息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西方国家试图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功能无限度延长和扩大,却又极力想给人一种“无政治色彩”的错觉,原因在于其力图使受教育者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者的思想。
当然,西方国家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浓厚的意识形态性质即政治性色彩很容易被看穿:资本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教育、反共产主义的教育、国民精神教育等各个方面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二)强调国民整体教育,注重环境熏陶
国外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往往更加强调对全体国民的整体教育,诸如新加坡的“能力教育”、“双语教育”、“道德教育”,美国的“爱国”“修养”“诺言”三培养,日本的“以培养完善人格为目标,使其成为热爱真理与正义,注重劳动与责任,富有自主精神、身心健康的国民”德育模式,都体现了对全体国民的教育,其目的在于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
同时,现代西方国家还相当重视环境对人的熏陶作用。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深刻地揭示了人与环境的辩证关系。
因此,国外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很注重利用环境的影响和熏陶作用。
诸如学校的教育理念、管理风格、纪律规划、学习研究风气、教师榜样、人际交往方式、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习惯、沟通信息的模式、与社会交往的形式等,社会的经济环境、文化背景、道德风貌、法律规划、交往和沟通习惯等,都成了环境影响和熏陶教育的重要因素。
(三)学科综合、寓德于教,善于形成教育合力
为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效果,国外在教育实施中还注重学科综合,寓德于教,善于形成教育合力。
例如,在国外许多高校,就非常注意发挥各种学科、各种学术活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道作用”。
通过课程的设置,教材内容的选择等,力图对学生道德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本身就都蕴含着广泛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历史可以使人借鉴,文学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地理可以养成人对环境的正确态度,体育可以增强人的竞争、合作意识。
在国外高校,通过各学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和整合,使各学科教育都共同对品德意识、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例如,美国强调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课程的交融性,重视学生的广泛参与;韩国将国民精神教育深入一切教育活动中,在很多教材中都间接或直接反映道德教育,全员教育。
(四)引导个人道德认知,重视道德实践
道德认知教育法,是美国德育学家科尔伯格提出的德育方法,主要是通过讨论道德两难问题,从而了解学生道德认知发展,并最终将学生的道德认知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这一方法被西方很多国家所采用并发展。
该方法的核心在于两点:道德判断(选择)和道德实践。
简单地说,就是先做出道德认知和判断,然后在根据自己对道德认知,付诸道德行动。
这一过程看似烦琐,但不可省略,道德认知和判断就是要解决“前道德问题”(即理论道德问题),而其最终目的则在于道德实践,或者说实践道德。
美国重视培养受教育者对道德的认知判断能力,推理能力,新加坡通过“设定场景—学生进入场景—体验—选择”使受教育者通过自身思考做出道德选择付诸道德实践,正好体现了这一点。
三、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对我们的启示
(一)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突出隐性教育的作用
隐性教育,是指在宏观主导下通过隐目的、无计划、间接、内隐的社会活动使受教育者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的教育过程。
它实现教育目的于日常生活中,渗透教育过程于休闲逸致间,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对受教育者的思想、观念、价值、道德、态度、情感等产生影响。
目前,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显性教育为主,而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隐性教育,这也致使受教育者容易排斥或反感空洞的理论说教。
鉴于此,我们应该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并且突出隐性教育的作用。
“灌输理论”由列宁提出,是指一种理论不会自发地
在人们头脑中产生,需要有意识地自觉地加以灌输。
很多国家在不断地对其公民进行隐蔽的思想灌输,或者叫渗透。
这启示我们的学校要经常通过职业、心理咨询等方式对学生施加影响,还可以开设历史、哲学等课程来影响学生的思想。
同时要重视“隐蔽课程”的作用,即通过对教师的仪表、言谈举止等做出规定来影响学生。
(二)构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民教育体系,弘扬国民精神
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可以概括为研究如何做人的工作的活动。
这里的“人”,并不单指一个人,更不是仅限为学生,而是国民全体。
这就要求我们转变教育理念和重构教育格局,即以全体国民为教育对象致力于国民全体思想、道德、素质提高的全民教育体系。
这个庞大体系应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国民精神为基点。
爱国主义是一种精神导向和精神力量,是一面具有强大号召力的旗帜。
爱国主义教育,则是指树立热爱祖国并为之献身的思想教育。
这是凝聚全体人民的精神所在、核心所在,也理应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
中国国民精神,是指生发于中华文明传统、积蕴于现代中华民族复兴历程,特别是在中国的快速崛起中迸发出来的具有很强的国族集聚、动员与感召效应的精神及其气象,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显示。
中国的国民精神集中表现为,勤劳、朴实,上进、不屈,仁爱、智慧,因此,我们——尤其是我们的教育者,在教育实施过程中,要大力弘扬我们的民族素养和精神,倡导新的严谨、思辨、开放的国民精神。
(三)贯通古今,在继承中发展创新
融汇中西,是我们借鉴的前提,也是我们目前正在努力做好的工作,而在此要特别强调的是贯通古今,在继承中发展创新。
我国是世界上历史最为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上千年的文化积淀与发展,使我们沉淀了灿烂辉煌的思想、文明成果,具有优良的文化传统,而这一切都将构成当代乃至以后每一时代我们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财富。
诸如儒家的“仁爱,忠恕,君子修为”等都可以作为我们的教育内容,道家的“无为而治”也正契合了现代“无意识”工作原则而为我们提供了实施教育的方法。
当然,对国外的借鉴很有必要,但终究是一种移植或者完善的形式,我们的最终目标在于发展,在于创新。
我国的优良传统本身就可以为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源源不竭发展动力与创新灵感,而且更能体现我国
的优势与特色,这将是我们以后努力的方向。
(四)坚持“以人为本”,致力于道德实践和人的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集中表现为德育,而德育体现为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树立,并最终将道德判断付诸道德实践。
同时,我们还需明确,思想政治教育乃至所有的德育实践,其最终目的都在于促进人自身的发展———自由全面充分地发展。
这就要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注重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尊重他们的个性和独特情感,营造民主的教学环境,引导他们形成正确思维模式,从而使他们能独立判断、解决问题。
20世纪以来,人类社会进入一个更加广泛、更加全面、更加有序、更加深刻的阶段。
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各国更加注重发展教育事业,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进行教育改革。
同时也更加重视教育理论,在德育方面同样如此。
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高度重视受教育者的价值和主体地位。
传统教育理论把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对立起来,在教育过程中,把受教育者仅看作教育的客体,把教育当作一种装填容器的过程。
现代教育逐渐认识到了人的价值和人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人的问题逐渐成为教育理论研究的中心课题。
人们逐渐认识到,人是教育中最基本的着眼点,满足人自身生活、发展需要,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所以在西方德育在教育价值、师生关系、教育方法等方面发生了重大的变革,使德育教育取得了较大的成效。
(五)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阶级性和政治性
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的重大战略任务,为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也说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必须坚持政治性和阶级性。
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国外教育模式来看,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强调个人主义,个人主义不仅是社会存在的精神支柱,而且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观。
集体主义价值观强调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
集体主义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
坚持集体主义,既保证了社会主义的巩固和发展,集中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又能保证最终实现个人利益。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这些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
因此必须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阶级性和政治性。
(六)加强社会意识形态教育
现阶段意识形态的教育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核心内容,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以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教育水平、民主法治观念为主要内容的公民素质的显著提高,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新形势下意识形态的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努力培养和造就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公民,发展新型的人际关系。
创造良好的社会风尚,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保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地顺利进行。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当代西方思潮与政治价值观在全球范围内扩张和渗透。
20世纪至今,在西方主流意识形态新自由主义、社群主义、保守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民族主义等对我国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对此我们必须高度警惕,加强社会主义社会意识形态教育。
(七)重视社会环境的合力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全社会的系统工程良好的社会环境对人的思想道德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大力优化社会环境。
除了学校教育这条主渠道外,政府、学校、家庭、社会机构应该—个互相作用、相互联系的教育网络。
在发挥学校这一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的同时,要充分调动社会组织、社区、家庭等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使各种环境协调一致,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纵横联系的教育网络,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的最大化。
(八)利用大众传媒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大众传媒具有覆盖面广、辐射力较强。
我们要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和现代信息技术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要充分利用报纸、书刊、书籍、广播、电视、电影、录音、录像、网络等现代化大众传播媒介的宣传和影响作用,抓住热点,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网上思想政治教育。
根据形势需要不断开辟新网站,提高网络宣传的质量,用灵活多样的宣传手段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九)运用各种灵活的方法,将艺术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应该针对教育对象的具体特点选择和运用不同的方法,可以采
取角色模仿、音乐、舞蹈、摄影、展览、辩论、游戏等寓教于乐的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人的活动,从某种一意义上讲是一种艺术性活动。
艺术就其本质而言应该是情与理交融的艺术。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向教育对象灌输正确的理论。
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遵循的一条原则就是情理结合,情理交融。
两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是辩证的统一。
恰当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艺术,可以充分地发挥理论的理性力量,从而达到启迪人、说服人的目的。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者要采用灵活的方法,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将艺术性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十)注重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益
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国际化趋势提醒我们,务必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到战略地位上来。
西方发达国家曾因片面追求高科技而忽视青年人的人格教育,造成公民道德败坏、家庭崩溃等社会问题,现在各国已采用不同的方式和途径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益。
必须借鉴别国成功的经验,汲取其教训,加强对社会成员特别是对年轻一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并注重对教育效益的研究。
(十一)将学校德育重点转移到发展道德思维和培养道德能力上来学校德育的任务是向学生灌输社会的主导思想意识和规范学生的道德行为。
以往,我国的学校德育特别注重观念的灌输,在方法手段上缺乏灵活性,学生的道德思维得不到培养和发展。
我们应该借鉴国外学校德育的方法,把教育对象置于一定的认识情境,帮助他们掌握认识问题的方法,提高处理问题和矛盾的能力,要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培养基本思维模式,达到使他们独立自主地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目的。
道德观念的建立到道德行为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只有重视发展受教育者的道德思维,培养道德实践能力,才能保证受教育者真正具备较高的道德素质。
四、需要思考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1.如何具体将学校、社会、家庭三者结合起来对受教育主体实施思想政治教育
一是办好家长学校。
家长学校旨在提高家教水平和管理能力。
通过开办家长学校,让家长们接受一定的家教知识、掌握与学校德育相适应的家教方法,按国家培养目标、教育方针管理子女,教育好后代。
二是建立德育教育基地。
除了强化校内教育功能(诸如加强少先队工作、主
题班队活动、优化思品课教学、其他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等)外,建立校外固定的德育教育基地也是德育教育社会化的途径之一,它有利于受教育者直接感知社会的伟大,有利于学生用实践知识验证课本知识,有利于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三是设立校外活动站。
以居民小组或村委会为单位,按地域划分,设立校外活动站,聘请共青团、妇联干部、德高望重的退休老工人、老干部、老教师和村长担任校外辅导员。
这支活动在希望田野上的校外辅导员队伍,平时帮助、指导家长管教孩子,收集社会、家长对学校的建议,了解学生在校外的表现,及时反馈给学校,也把学校的阶段性德育教育内容、要求及时传递给家长,配合学校实施和检测学生在校外的道德表现。
2.如何利用社会环境发扬我国的爱国主义教育
第一,充分发掘各种重要节日、纪念日中蕴藏着的宝贵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
第二,利用各种博物馆、纪念馆进行国家自豪感和民族意识的培养。
第三,把国旗、国歌教育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方面。
3.如何留住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师人才
重视思想政治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待遇,合理评价教师工作,更好发挥思想政治教师积极性。
思想政治教师是决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败的“操盘手”和“关键少数”。
要使思想政治教师培训制度化、规范化,扩大教师培训的范围,拓展培训内容,提高培训质量,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科发展动态,及时应用学科发展前沿成果。
要使思想政治教师工作待遇不低于其他学科教师水平,使思想政治教师获得必要的平等尊严和自我价值。
思想政治教师需要广泛阅读学科最新知识成果,了解国内外重大事件、党和国家重要理论和政策新论述,才能使思想理论水平保持与时俱进,但同时也使思想政治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用于专业性要求更高的科研工作。
博学和“多产"是有矛盾的,在类似职称评定等方面对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应有一定的特殊考虑,使思想政治教师在职级晋升方面更加顺畅,从而更加有效地承担起本应承担的认识社会现实、了解理论和政策、教育和引导学生的功能,消除思想政治教师的后顾之忧,以更加自在和愉悦的精神状态从事好教育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