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解读
干眼炎症诊疗规范:2023欧洲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根据发病原因和临床表现,干眼炎症可分为水液缺乏型、蒸 发过强型、黏蛋白缺乏型以及泪液动力学异常型等多种类型 。其中,水液缺乏型和蒸发过强型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两种类 型。
03
诊断方法与标准
病史采集与眼部检查
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干眼症状、持续时 间、加重因素、伴随症状等。
眼部检查
观察眼睑、结膜、角膜等眼表结 构,评估泪河高度、泪膜稳定性 等。
眼部感染
干眼症患者眼部抗感染能力下降 ,易发生细菌、病毒等感染。预 防措施包括保持眼部清洁、避免 用手揉眼、使用抗感染眼药水等
。
睑板腺功能障碍
睑板腺是分泌泪液的重要腺体, 功能障碍会导致干眼症加重。预 防措施包括定期热敷、按摩睑板
腺、保持饮食均衡等。
并发症处理流程与方法
1 2 3
角膜上皮损伤处理
轻度损伤可使用人工泪液促进修复;重度损伤需 就医,使用促进角膜上皮修复的药物,如生长因 子眼药水等。
应对干眼炎症挑战
干眼炎症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其 发病率不断上升,给患者的生活和工 作带来严重影响。因此,制定和推广 诊疗规范显得尤为重要。
欧洲专家共识的重要性
权威性
欧洲专家共识汇集了欧洲多位知名眼 科专家的智慧和经验,具有很高的权 威性和指导价值。
科学性
实用性
共识针对干眼炎症的诊疗流程、检查 方法、治疗手段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 述,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实用的操作指 南。
干眼炎症诊疗规范 2023欧洲专家共识解读
汇报人:xxx 2024-03-05
目录
• 引言 • 干眼炎症概述 • 诊断方法与标准 • 治疗方案及药物选择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 欧洲专家共识亮点解读 • 总结与展望
干眼共识2013
如何选择适合治疗方案(个体化)
人工泪液
局部抗炎及 免疫抑制剂
眼睑物理治疗
自体血清
泪道栓塞
全身用药
手术治疗
角膜接触镜
湿房镜
不同类型干眼的治疗方案
水液缺乏型 蒸发过强型
黏蛋白缺乏型
泪液动力学 异常型
混合型
➢人工泪液
➢局部糖皮质激素
/免疫抑制剂 /NSAIDs
➢泪道栓塞/湿房镜 ➢刺激泪液分泌药物 ➢自体血清 ➢全身疾病的治疗 ➢手术治疗
➢治疗性角膜接触镜
➢手术治疗
➢人工泪液
➢局部糖皮质激素
/免疫抑制剂 /NSAIDs
➢泪道栓塞/湿房镜 ➢刺激泪液分泌药物 ➢自体血清 ➢相关全身疾病治疗 ➢手术治疗
不同严重程度干眼的治疗方案
•全身性抗炎药,口服刺激泪液分泌药
重度干眼
•自家血清,治疗性隐形眼镜
•手术
• 局部抗炎治疗
中度干眼
• 湿房镜
4
泪液动力学异常型 •由泪液的动力学异常引起 •如舜目异常、泪液排出延缓、结膜松弛等
5
混合型
•临床最常见,≥2种类型 •单一类型干眼,如治疗不及时或结果不佳可发展为混合型
干眼严重程度
主观症状
轻 度
轻度
中 度
中度
重 度
中重度
角膜荧光素染色
无
有
明显
治疗后体征
消失
不完全消失
干眼 治疗
5
干眼的治疗
干眼治疗目标
干眼
1.干眼主观症状包括干燥感、异物感、烧灼感、疲劳感、不适感、视力波动等 2.Schirmer I 试验,无表面麻醉
干眼临床检查顺序
1
病史 询问
中国干眼诊疗中心规范化建设专家共识(2021)
Chinese experts consensus on standardized construction of dry eye clinical center Chinese Experts Consensus Members on Standardized Construction of Dry Eye Clinical Center, Dry Eye Rehabilitation Specialty, Visual Rehabilitatioo Committee of Chinese Rehabilitatioo Medicine Associatioo
(3) 环境通风及采光良好,温度、湿度应符合所 配设备的要求。保持整洁,不应在室内摆放干花、鲜花 或盆栽植物,不宜在走廊或室内铺设地毯、脚垫[冋。 1- 药物配备
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可根据实际情况为干眼诊疗中 心配备不同药物,建议配备的干眼药物如下:(1)人工 泪液,包括不同黏稠度、含或不含防腐剂类、含脂质类 等;(2)眼用润滑膏剂;(3)促泪液分泌类药物;(4)糖
1场地建设要求
场地与环境应符合相应干眼诊疗设备使用的参数 标准。各级干眼中心建议标准详见表1。 1.1场地条件
(1 )面积原则上不小于20 m2,应能同时进行 3~10人的检查和治疗、治疗室相对独立。拟配置强脉冲光 (intense pulsed light,IPL)治疗的中心,操作房间还应 做好隔离及避光措施。配备便捷、有效的洗手装置,保 证地面干洁。
目前全国的干眼诊疗工作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干眼 患者的诊疗需求。为了更好地适应干眼这一慢性病长 期治疗的现状和趋势,不同级别的干眼诊疗中心的建 设工作势在必行(目前全国范围内干眼诊疗中心建设 逐步开展,中国康复医学会视觉康复专委会干眼康复 专业组专家成员对全国干眼诊疗工作情况进行了广泛 调查并遴选了共识制定专家组成员,针对干眼诊疗中 心建设不规范及一些医疗机构申请建立干眼诊疗中心 的需求等实际问题进行了 3次讨论,基于循证医学的 基本原则和国内外干眼研究的进展,经过反复讨论、论 证和征求意见,提出相关的具体条例和共识建议并以 邮件的方式多次征求各位专家意见,共识负责人根据 各位专家意见对共识意见进行反复修改和完善,最终 通过了相关内容,共同制定了干眼临床诊疗中心规范 化建设标准的专家共识,以指导各级医疗机构科学合 理地进行干眼诊疗中心的规划和建设,进一步规范干 眼的诊疗活动。
中国干眼专家共识:定义和分类(2020年)
中国干眼专家共识:定义和分类(2020年)一、干眼的定义干眼为多因素引起的慢性眼表疾病,是由泪液的质、量及动力学异常导致的泪膜不稳定或眼表微环境失衡,可伴有眼表炎性反应、组织损伤及神经异常,造成眼部多种不适症状和(或)视功能障碍。
国际泪膜与眼表协会和亚洲干眼协会对干眼定义的表述各有侧重。
2种定义均强调了干眼为多因素疾病、泪膜不稳定是干眼的核心特征以及干眼症状呈多样性[3, 4]。
不同点在于,第2次国际干眼工作小组报告(Dry Eye Workshop Ⅱ,DEWS Ⅱ)中提出的定义更注重病理生理学改变,包括泪液的高渗透压、眼表炎性反应和损伤以及神经感觉异常等[5, 6, 7, 8, 9, 10, 11];而亚洲干眼协会给出的定义则更为宽泛,强调干眼可出现症状和(或)导致视力损伤。
由于我国各级眼科医师对于干眼的认识及诊疗水平存在差异,因此本共识在参考DEWS Ⅱ和亚洲干眼协会对干眼的定义和分类基础上,以我国临床实际应用为主,更侧重临床症状和体征,以便临床医师更好地诊断和治疗干眼。
本共识对干眼的定义强调了“多因素”和“慢性”,引入了“眼表微环境”和“神经异常”的概念。
“多因素”是指导致干眼的发病因素较多,即使同一患者也可能由多种因素联合引起,体现干眼病因的复杂性,因而在诊断中找出病因及在治疗中对因治疗十分重要。
干眼是呈现“慢性”过程的疾病,强调了疾病形成的积累性以及治疗过程的长期性,明确了干眼属于慢性疾病。
“眼表微环境”为首次提出的概念,强调眼表是统一整体,是依靠泪液、细胞、神经及免疫等综合因素维持平衡,一旦某个或多个因素失衡,可能会造成眼表出现一系列连锁反应,导致眼表功能失衡。
“神经异常”指眼表的感觉神经异常,是临床部分干眼患者症状与体征分离的重要原因,如糖尿病等因素造成角膜神经功能障碍,使干眼体征明显而症状较轻或缺如等。
二、干眼的分类目前干眼尚无统一分类标准,部分国际干眼共识甚至没有制定干眼的分类。
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精选.
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3年)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角膜病学组干眼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一类常见重要眼表疾病。
近年来干眼在我国的发病临床逐渐上升,但其诊疗规范尚未建立,各级眼科医师对于干眼的认识及诊疗水平存在较大差异,这为临床实际工作带来一定困难。
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国干眼临床工作,提高干眼诊治水平,急需针对目前存在的许多干眼临床问题,建立我国干眼临床诊疗规范。
一、干眼的定义干眼是由于泪液的量或质或流体动力学异常引起的泪膜不稳定和(或)眼表损害,从而导致眼不适症状及视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
我国临床出现的各种名称(如干眼症、干眼病及干眼综合征等)均统一称为干眼。
二、干眼的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目前世界范围内干眼发病率大约在 5.5%-33.7%不等,其中女性高于男性,老年人高于青年人,亚洲人高于其他人种。
根据我国现有的流行学研究显示,干眼在我国的发病率与亚洲其他国家类似,较美国及欧洲高,其发生率约在21%-30%。
其危险因素主要有:老龄、女性、高海拔、糖尿病、翼状胬肉、空气污染、眼药水滥用、使用视屏终端、角膜屈光手术、过敏性眼病和部分全身性疾病等。
三、干眼的分类国际上尚无统一的干眼分类标准,目前存在多种分类方法。
干眼发病机制的复杂性是目前分类尚不完善的重要原因。
参考目前的分类方法,对我国现有基于燕表妹泪膜结构与功能的干眼分类标准进行了改进,同时基于Delohi小组报告提出了我国干眼的严重程度的分类标准。
1.干眼的分类:(1)水液缺乏型干眼:水液性泪液生成不足和(或)质的异常而引起,如Siogren综合征和许多全身性因素引起的干眼;(2)蒸发过强型干眼:由于脂质层质或量的异常而引起,如睑板腺功能障碍、睑缘炎、视屏终端综合征、眼睑缺损或异常引起蒸发增加等;(3)黏蛋白缺乏型干眼:为眼表上皮细胞受损而引起,如药物毒性、化学伤、热烧伤对眼表的损害及角膜缘功能障碍灯;(4)泪液动力学异常型干眼:由泪液的动力学异常引起,如瞬目异常、泪液排出延缓、结膜松弛等;(5)混合型干眼: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干眼类型,为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原因所引起的干眼。
解读国际泪膜与眼表协会:干眼专家共识中的干眼流行病学(最全版)
解读国际泪膜与眼表协会:干眼专家共识中的干眼流行病学(最全版)2017年国际泪膜与眼表协会(Tear Film & Ocular Surface Society,TFOS)发表了最新版干眼专家共识(Dry Eye Workshop Ⅱ,DEWS Ⅱ),其中,有关干眼流行病学的内容对近十年来干眼的患病率、发病率、危险因素、自然病程、致残率和调查问卷进行了全面综述[1]。
相比较2007年的DEWS Ⅰ,该共识中干眼流行病学的研究已取得相当大的进展,但仍然有许多不确定性。
近年来,我国对干眼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2013年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角膜病学组制定了我国干眼的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但该共识中有关我国在干眼流行病学方面的内容较少。
与2017年的DEWS Ⅱ相比,我国在此领域的研究尚存在较大差距。
为此本文针对干眼在流行病学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与2007年DEWS I的差异对DEWS Ⅱ进行解读,以期指导我国的干眼流行病学研究。
1 干眼的患病率干眼流行病学研究的主要挑战在于缺乏全世界认可的疾病定义标准和分类系统,文献报告中由于干眼的定义、纳入标准和研究目的不同,其患病率差异较大。
DEWS Ⅱ中按照干眼诊断标准对其患病率研究大致进行了分类及总结。
如基于女性健康研究(Women's Health Study,WHS)标准的干眼患病率为4.3%~24.0%,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以干眼症状为基础的患病率研究呈现多样化,患病率范围从6.5%至39.2%,原因在于不同研究的干眼定义存在差异,同时不同研究中的地域环境和人口特征,如年龄和性别也存在差异。
总体结果是症状性干眼的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亚洲人高于高加索人;而以泪膜破裂时间(tear breakup time,TBUT)或Schirmer试验或荧光素染色评分为干眼体征的干眼患病率变异度也相当大(5.8%~85.6%),这可能与常规干眼检查的可重复性较差、诊断临界值的缺乏有关,也与研究人群的年龄、性别、种族、眼现状、用药情况、生活方式或环境因素等有关。
干眼炎症诊疗规范:2023欧洲专家共识解读
干眼炎症诊疗规范:2023欧洲专家共识解读
邵毅;胡瑾瑜;应平
【期刊名称】《眼科新进展》
【年(卷),期】2024(44)2
【摘要】干眼是一种多因素引起的慢性眼表疾病,患者多数有疼痛的主诉,炎症是造成干眼眼表疼痛的重要原因之一。
抗炎是干眼治疗的最重要手段。
《干眼炎症诊断、管理和治疗:干眼炎症管理欧洲专家工作组的建议》详细介绍了干眼的最新炎症诊
疗规范。
本文就该共识进行全面解读,旨在提高广大医务工作者诊断和治疗干眼的
水平,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广大眼病患者。
【总页数】4页(P85-88)
【作者】邵毅;胡瑾瑜;应平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77.31
【相关文献】
1.解读国际泪膜与眼表协会2017年干眼专家共识中的干眼流行病学
2.中国干眼诊疗中心规范化建设专家共识(2021)
3.《强脉冲光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及其相关干眼专家共识(2022年)》解读:强脉冲光疗法诊疗的规范之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干眼症(2013版)
包括患者全身与眼部 疾病史、手术史、全 身及眼部药物治疗史、 角膜接触镜配戴情况 和患者的生活工作情 况、加重因素及诱因 等
诊断
干眼症的临床表现
病史询问 症状询问
眼部干涩感 异物感 灼烧感 痒感 畏光 眼红 视物模糊 视力波动 视疲劳难以名状的不适 不能忍受有烟尘的环境
诊断
裂隙灯检查
病史询问 症状询问 裂隙灯显微 镜检查
治疗
不同严重程度干眼的治疗方案
重度
干眼 中度 干眼
• • • • 全身性抗炎药,口服刺激泪液分泌药物 • 自家血清,治疗性隐形眼镜 • 手术 局部抗炎治疗 湿房镜 泪道栓塞
轻度 干眼
• 教育及环境饮食改善 • 减少或停用有不良作用的全身或局部药物 • 眼睑物理治疗 • 人工泪液
物理疗法
心理干预
对出现心理问题的干眼患者进行积极沟通疏导,必要 时与心理专科协助进行心理干预治疗 。
诊断
药物治疗-人工泪液
轻度干眼 中度干眼
粘度较低的人工泪液 伴蒸发过强者,粘度较高的人工泪液
眼表炎症较重动力学异常 脂质层异常
其他
低毒/无防腐剂的人工泪液(长期使用和高频率使用)
含脂类人工泪液 某些特殊成分可以促进角膜上皮细胞修复或杯状细胞数量 增加,可综合考虑
治疗
非药物治疗
患者指导 湿房镜及 硅胶眼罩 软性角膜 接触镜 泪道栓塞 介绍 干眼 的基本医药 常识,告知治疗的目标,讲解如何正确使用滴眼液和眼膏 ,对严重患者 告知干 眼的 自然病程 和慢性经过; 通过提供密闭环境 ,减少眼表面的空气流动及泪液的蒸发 ,达到保存泪液的目的。湿房镜 适用于各种类型干眼,硅胶眼罩适用 于有角膜暴露的干眼患者; 适用于干眼伴角膜损伤者,尤其是角膜表面有丝状物时,但使用时需要保持接触镜的湿润 状态。也可选择高透氧的治疗性 角膜接触镜; 对于单纯使用人工泪液难以缓解症状或者使用次数过频 (每天4次以上 )的干眼患者可考虑 泪道栓塞,可以根据阻塞部位和医师的经验选择栓子的类型; 对于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应进行眼睑清洁 、热敷及睑板腺按摩 ;
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3年)
s或5
ram/5
mm/5 min<Schirmer
I试验结果(无表面麻醉)≤10 荧光素染色阳性可诊断干眼;
min时,同时有角结膜
Hale Waihona Puke 2.干眼严重程度诊断标准:轻度:轻度主观症状,无角 结膜荧光素染色;中度:中重度主观症状,有角结膜荧光素 染色,但经过治疗后体征可消失;重度:中重度主观症状,角 结膜荧光素染色明显,治疗后体征不能完全消失。 五、干眼的治疗 (一)治疗目标 干眼治疗的目标为缓解眼不适症状和保护患者的视功 能。轻度干眼患者主要是缓解眼部症状,而严重干眼患者则 主要是保护患者的视功能。 (二)治疗方法 1.去除病因,治疗原发病:引起于眼的病因十分复杂,如 全身性疾病、药物、环境污染、眼局部炎症反应、眼睑位置异 常及年龄等,可由单一原因或者多种原因引起。寻找原因, 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是提高干眼治疗效果的关键。如由全身 疾病引起者,应协同相应专科共同对原发病进行治疗;与生 活和工作环境有关者,如长期在空调环境内工作、经常使用 电脑或夜间驾车等,应积极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应及时停 用长期全身或局部应用可引起干眼的药物及眼部化妆品。 2.非药物治疗:(1)患者指导:介绍干眼的基本医药常 识,告知治疗的目标,讲解如何正确使用滴眼液和眼膏,对严 重患者告知干眼的自然病程和慢性经过;(2)湿房镜及硅胶 眼罩:通过提供密闭环境,减少眼表面的空气流动及泪液的 蒸发,达到保存泪液的目的。湿房镜适用于各种类型干眼, 硅胶眼罩适用于有角膜暴露的干眼患者;(3)软性角膜接触 镜:适用于干眼伴角膜损伤者,尤其是角膜表面有丝状物时, 但使用时需要保持接触镜的湿润状态。也可选择高透氧的 治疗性角膜接触镜;(4)泪道栓塞:对于单纯使用人工泪液 难以缓解症状或者使用次数过频(每天4次以上)的干眼患 者可考虑泪道栓塞,可以根据阻塞部位和医师的经验选择栓 子的类型;(5)物理疗法:对于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应进行 眼睑清洁、热敷及睑板腺按摩;(6)心理干预:对出现心理问 题的干眼患者进行积极沟通疏导,必要时与心理专科协助进 行心理干预治疗。 3.药物治疗:(1)人工泪液:人工泪液为治疗干眼的一 线用药,润滑眼表面是人工泪液的最主要功能,同时它可以 补充缺少的泪液,稀释眼表面的可溶性炎症介质,降低泪液 渗透压并减少高渗透压引起的眼表面反应,一些人工泪液中 含有的特殊添加成分可有其相应疗效。对于干眼的疑似病 例,可以试验性应用以辅助诊断。 人工泪液的选择:临床医师应根据干眼患者的类型、程 度及经济条件等特点进行个体化选择。轻度干眼宜选择黏 稠度低的人工泪液;对中重度干眼,伴蒸发过强者宜选择黏 稠度高的人工泪液;对于眼表面炎症较重、泪液动力学异常 患者优先选用不含防腐剂或防腐剂毒性较少的人工泪液;对 于脂质层异常患者应优先选用含脂质类人工泪液;此外有些
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水液缺乏型干眼:泪液生成不足或质异常
蒸发过强型干眼:脂质层质或量的异常
粘蛋白缺乏型干眼:眼表上皮细胞受损
泪液动力学异常型干眼:泪液的动力学异常
混合型干眼:以上两种原因引起的干眼
按泪膜的结构与功能分类
干眼的分类和病因
干眼类型
常见病因
发病机制
水液缺乏型
Sjgren综合征和许多全身性因素
水液性泪液生成不足和(或)质的异常
0.81
试验组
1.60
1.03
0.59
各时间点指标
相对初诊时的改变量
试验组改善角膜染色显著优于对照组
0天
14天
28天
对照组
1.41
0.84
0.45
试验组
1.41
0.76
0.35
各时间点指标
相对初诊时的改变量
试验组延长BUT显著优于对照组
0天
14天
28天
对照组
3.50
4.62
5.42
试验组
3.47
谢 谢!
0-2s
168
129
3-5s
341
319
>5s
38
28
ST
0-5
391
427
>5
156
49
试验组减轻干眼症状显著优于对照组
0天
14天
28天
对照组
3.84
2.49
1.47
试验组
3.87
2.31
1.19
各时间点指标
相对初诊时的改变量
试验组减轻结膜充血显著优于对照组
0天
14天
28天
对照组
1.53
中国接触镜相关性干眼诊疗专家共识2024年解读PPT课件
液分泌量等指标,提高干眼诊断的准确性。
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技术
02
通过高分辨率成像,观察角膜、结膜等眼前节组织的微观结构
变化,为干眼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泪液成分分析技术
03
检测泪液中的电解质、蛋白质、酶等成分,分析泪液性质,为
干眼症的分型和治疗提供指导。
创新药物和治疗手段介绍
人工泪液替代治疗
学科间沟通协作不足
不同学科医生之间缺乏有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沟通协作机制 ,导致干眼诊疗方案难以达成共识。
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需求
法律法规不完善
目前针对接触镜相关性干眼的法 律法规尚不完善,亟需制定相关 标准和规范。
政策支持不足
政府对接触镜相关性干眼的重视 程度不够,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 和资金投入。
社会认知度低
公众对接触镜相关性干眼的认知 度较低,需要加强宣传教育和科 普工作。
中国接触镜相关性干眼诊疗 专家共识2024年解读
汇报人:xxx 2024-02-06
目录 CONTENT
• 接触镜与干眼关系概述 • 诊断方法与标准 • 治疗方案与策略 • 患者教育与日常护理建议 • 专家共识亮点解读 • 挑战与争议问题探讨
01
接触镜与干眼关系概述
接触镜佩戴导致干眼原因
镜片因素
卜等。
定期随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强调定期到医院进行眼科检查的重要 性。
对于严重干眼症患者,考虑暂停或更 换接触镜类型。
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药物治 疗方案。
提醒患者关注自身症状变化,及时与 医生沟通。
05
专家共识亮点解读
新型检查技术在干眼诊断中应用
泪膜稳定性评估技术
2020年亚洲干眼协会干眼共识解读(全文)
2020年亚洲干眼协会干眼共识解读(全文)亚洲干眼协会(Asia Dry Eye Society,ADES)是亚洲地区在干眼研究领域影响力最大的学术组织。
ADES旨在促进亚洲各个国家和地区在干眼研究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引领整个亚洲地区在干眼相关领域的学科发展和临床诊疗工作。
ADES创始者以国际泪膜与眼表学会(Tear Film and Ocular Surface Association,TFOS)的国际干眼工作组(Dry Eye Work Shop,DEWS)发布的DEWSⅠ[1]和DEWSⅡ[2]等作为指南,结合亚洲干眼人群的特点,对干眼的定义、诊断、分类及治疗方法进行历时7年的反复商讨,最终形成了亚洲干眼定义、诊断、分类及治疗方法专家共识,于2017年在The Ocular Surface发表了《关于干眼定义和诊断的新观点:ADES的共识报告》[3],于2020年在Eye and Contact Lens发表了《关于干眼分类的新观点:ADES的建议》[4],是目前亚洲人群干眼研究的指导性文献。
本文拟对ADES发布的2篇关于亚洲干眼的新定义、诊断、分类及治疗共识进行解读。
1 关于ADES干眼新定义ADES干眼定义委员会经过2年的商讨,在2014年11月ADES学术年会上首次提出亚洲干眼新定义,即"干眼是一种多因素慢性疾病,其特征是以泪膜不稳定所导致的一系列症状,伴有或不伴有视觉损害,并可能伴有眼表损伤"。
2017年该定义同时写入《关于干眼定义和诊断的新观点:ADES的共识报告》中。
ADES亚洲干眼新定义首次提出干眼是"一种多因素慢性疾病",并强调DEWS早期提出的泪膜不稳定是干眼发生和发展的核心病理机制。
1.1 ADES干眼新定义的提出背景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泪膜破裂时间(tear film break up time,TFBUT)缩短型干眼(泪膜不稳定)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干眼类型。
中国接触镜相关性干眼诊疗专家共识(2024年)
中国接触镜相关性干眼诊疗专家共识(2024年)接触镜相关性干眼的健康指导对于配戴接触镜者,理想的管理目标是通过早期、及时干预泪膜稳态失衡,达到不因接触镜相关性干眼停戴接触镜,影响接触镜矫正或防控屈光不正的目的。
为保障配戴接触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加强接触镜相关性干眼的预防和管理(图1)。
▲图1 接触镜相关性干眼的影响因素估和管理策略(一)预防预防是减轻或延缓接触镜相关性干眼的重要措施。
对于配戴接触镜者,验配前应全面评估和积极干预干眼的影响因素和眼表状况;验配时应选择合适的接触镜类型、材质和镜片参数;配戴期间应定期检查眼表和泪膜情况,定期更换镜片,并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护理习惯等。
1.验配前:全面评估并干预干眼的影响因素,包括与生活行为相关因素,如长时间使用视频显示终端,睡眠不足,不良眼部化妆习惯等;与室内环境相关因素,如长时间在供暖或空调环境内生活、工作或学习等。
关于以上影响因素的干预方法建议参考《中国干眼专家共识:生活方式相关性干眼(2022年)》。
此外,应综合考虑其他干眼影响因素,包括老龄、女性、眼局部和全身疾病和用药等。
2.验配中:选择合适的接触镜类型和材质以及镜片参数。
对于软性接触镜,建议选择高透氧硅水凝胶短周期抛弃型镜片。
对于RGP接触镜,建议选择超高透氧材质镜片。
对于需要试戴镜片者,应根据眼部参数选择合适的试戴片,以减少试戴次数和可能出现的眼表损伤。
最终镜片处方应保证镜片中心定位良好、松紧度合适且可进行充分的泪液交换。
3.配戴期间:包括规范护理、定期复查、及时换镜3个方面。
(1)规范护理: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摘戴镜片和护理镜片的习惯,主要包括摘戴镜片前清洁手部,严格规范戴镜时间,避免戴镜过夜(除角膜塑形镜外)和戴镜游泳,每天更换储存镜片的护理液,定期清除镜片蛋白,定期清洗和更换镜盒等。
建议使用无防腐剂的接触镜润滑液,且每天使用频次不超过6次。
含几丁糖成分的润滑液具有抑菌和修复作用;含脂质成分的润滑液可补充泪膜脂质,防止泪液蒸发过强,稳定泪膜。
中国干眼专家共识2020定义和分类解读
定义更新点解析
多因素
导致干眼的发病因素较多,即使同一个 病人也可能由多种因素联合引起,体现 干眼病因的复杂性,因而在诊断中找出 病因及在治疗中对因治疗十分重要。
神经异常
指眼表的感觉神经异常,是临床上一些 干眼患者症状与体征分离的重要原因, 比如有些糖尿病等因素造成角膜神经功 能障碍,使得干眼体征明显而症状较轻 或缺如等。
考虑临床治疗及疗效判断的需要,进行干眼的分类有利于临床的诊断与治疗
发病原因 与危险因素分类
泪液主要成分
2
或功能异常分类
3
严重程度分类
发病原因与危险因素分类
干眼病因复杂:
• 全身性因素 • 眼局部性因素 • 环境性因素 • 生活方式相关性因素 • 手术相关性因素 • 药物相关性因素 • 其他因素
• 干眼是多因素导致或在病情进展过程 中另有一些因素加入,有些病人很难 用一种原因完全解释。
DEWS I:第一次国际干眼工作小组报告
干眼定义(2020年)
干眼为多因素引起的慢性眼表疾病,是由泪液的质、量及动力学异 常导致的泪膜不稳定或眼表微环境失衡,可伴有眼表炎症、组织损 伤及神经异常,造成眼部多种不适症状和/或视功能障碍。
干眼定义(2020年)解析
核心特征
多因素疾病 泪膜不稳定或眼表微环境失衡
临床表现
眼部多种不适症状 视功能障碍 眼表组织损伤
中国干眼定义更新
2013年
干眼是由于泪液的量或质的异 常引起的泪膜不稳定和(或) 眼表损害,从而导致眼部不适 症状及视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
2020年
干眼为多因素引起的慢性眼表 疾病,是由泪液的质、量及动 力学异常导致的泪膜不稳定或 眼表微环境失衡,可伴有眼表 炎症、组织损伤及神经异常, 造成眼部多种不适症状和/或 视功能障碍
2024接触镜相关性干眼诊疗共识建议
2024接触镜相关性干眼诊疗共识建议近日,中国健康管理协会接触镜安全监控与视觉健康专业委员会发布《中国接触镜相关性干眼诊疗专家共识(2024年)》,为临床诊疗提供指导建议。
据估计,目前中国有超过IOoO万接触镜配戴者,且数量与日增加。
稳定的泪膜是安全、有效配戴接触镜的前提和保障。
患者长期配戴各种类型接触镜可能引起或加重泪膜稳态失衡,从而影响视觉质量、眼表安全及依从性。
既往眼视光医师多关注配戴接触镜导致的角膜和结膜不良反应,对更常见的泪膜变化重视不足。
什么是「接触镜相关性干眼」?接触镜相关性干眼是指在配戴各种类型接触镜期间存在的干眼,包括配戴后出现的干眼和(或)原有干眼加重两种情况,从而影响接触镜配戴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接触镜相关性干眼与接触镜本身因素、接触镜不规范使用和护理以及生活环境影响等引起的泪膜稳定性下降、眼表损伤、炎性反应、神经异常和异常瞬目相关。
接触镜相关性干眼具有较为明显的临床特点,如随着接触镜配戴时长增加,干眼症状或体征加重;对于日戴型接触镜,症状或体征在整天戴镜结束时更为明显;对于夜戴型接触镜,摘镜出现困难;干眼症状或体征一般随接触镜停戴而改善。
图1接触镜相关性干眼的影响因素评估和管理策略接触镜相关性干眼的治疗1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使用无防腐剂人工泪液和(或)局部促泪液分泌剂。
对于泪膜脂质层变薄,可使用含脂质的滴眼液。
对于合并出现的角膜不良反应,可在治疗干眼的同时,联合使用促眼表修复药物,包括无防腐剂玻璃酸钠和(或)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制剂等。
根据眼表炎性反应程度,合理选择使用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等。
需要格外注意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发生真菌性角膜炎,一旦发生应立即停止使用糖皮质激素,并转诊角膜科进行诊治。
2 .非药物治疗对于伴有睑板腺功能障碍者,可采用睑缘清洁、局部熏蒸、睑板腺热敷和按摩、强脉冲光照射等物理治疗方法。
短期使用绷带镜、巩膜镜可改善干眼及其角膜上皮损伤,但需要注意长期使用存在感染风险,使用者须严格按照医嘱用药并按期复查,密切关注眼表情况。
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解读ppt
未来研究方向与挑战
干眼流行病学调查
01
开展大规模的干眼流行病学调查,了解干眼的患病率、影响因
素及分布情况。
干眼症诊断标准的统一
02
目前干眼症的诊断标准尚未统一,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建
立更科学、严谨的诊断标准。
干眼治疗的长期效果评估
03
目前大多数干眼治疗研究仅关注短期疗效,未来需要加强长期
疗效的评估,以确定最佳治疗方案。
定期清洁眼部,避免长时间连 续使用电子设备,如手机、电 脑等。
02
保持室内湿度
使用加湿器或在房间放置一盆 水,以保持室内湿度在适宜水 平。
03
饮食调节
多食用富含维生素A和 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 胡萝卜、菠菜、鱼等。
04
控制眼部化妆品使用
减少眼部化妆品的使用,特别 是避免使用含酒精的眼部化妆 品。
炎症反应
干眼症患者的眼表上皮细胞会释放炎症因子,引发炎症反应,进一步加重干眼症状。同时,炎症反应也会影响 神经感觉异常,使眼部不适感加重。
03
干眼诊断与评估
干眼的诊断标准
主观症状
如眼部干燥感、异物感、烧灼感 等。
客观体征
如泪膜破裂时间缩短、泪液分泌量 减少等。
干眼相关疾病史
如眼结膜炎、角膜炎、睑板腺功能 障碍等。
01
02
03
04
药物治疗
使用人工泪液、抗炎药物等药 物治疗干眼。
物理治疗
采用热敷、按摩、强脉冲光等 方法,促进眼部血液循环,缓
解干眼症状。
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干眼患者,可考虑手 术治疗,如泪小点栓塞、腺体
移植等。
生活方式调整
保持充足睡眠,避免长时间使 用电子产品,注意眼部卫生等
干眼的诊断和治疗
坏死变性细胞 不染色
染色
染色
临床意义
细胞连接破坏 眼表粘蛋白丧失 细胞变性或死亡
细胞膜通透性增 或不足,眼表细
加
胞暴露
眼表上皮状态监测
➢ 荧光素染色 • 提示角膜上皮细胞层的完整性被破坏 • 注意:干眼最早出现眼表损害是发生于结膜,而不是角膜
虎红染色
外眼像1(下球结膜)
外眼像2(内眦)
上皮细胞缺乏粘蛋白覆盖
干眼的 诊断和治疗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吴鲁华
干眼的定义
称谓——干眼、干眼症、干眼病、干燥性角膜结膜炎和“泪液功能障碍综合 征”(dysfunctional tear syndrome)等
NEI (1995)
– 由于泪液缺乏或蒸发过强导致泪膜不稳定和睑裂部眼表损害,伴随眼部 各种不适症状
International Dry Eye WorkShop (2007)
结膜充血
无至轻度
无至轻度
+/-
+/++
结膜染色
无至轻度
不确定
中度至重度
重度
角膜染色 严重程度及部
位
无至轻度
不确定
显著、中央部
严重点状糜烂
角膜/泪液特征
无至轻度
少量碎屑、泪河下降
丝状角膜炎、粘液堆积泪膜碎 屑增加
丝状角膜炎、粘液堆积 泪膜碎屑增加、 角膜溃疡
眼睑/睑板腺 可能存在MGD
可能存在MGD
通常有MGD
干眼的诊断
检查-外眼检查: ➢ 结膜——色泽、充血、瘢痕、乳头、睑球粘连 ➢ 角膜——光泽、点染、丝状物、角化、角膜表面粘性分泌物和
碎屑、角膜血管翳、角膜缘新生血管 ➢ 睑缘——充血、变形、腺口分泌物 ➢ 泪河高度——≤0.35m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眼表炎症较重动 力学异常
脂质层异常 其他
注意
长期或高频使用时(6次/天),应选择低毒/无防腐剂的人工泪液
重度干眼 重度干眼
•自家血清,治疗性隐形眼镜
•手术
• 局部抗炎治疗
中度干眼
• 湿房镜
• 泪道栓塞
• 人工泪液
轻度干眼
• 减少或停用有不良作用的全身或局部药物 • 眼睑物理治疗 • 教育及环境饮食改善
治疗干眼治疗方法
去除病因,治疗原发病
非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人工泪液的选择
一般 情况 18岁≤ ≤70岁,性别不限。
临床 诊断
具有相关性眼表炎症的干眼患者 干涩感、眼异物感、视疲劳、烧灼感、不适感等有一项阳性者; 2秒≤泪膜破裂时间≤ 5秒,或2mm≤泪液分泌实验≤5mm; 2分≤角膜荧光染色综合评分≤6分,且单象限<3分。
研究眼
检查时即使只有单眼为研究眼,但双眼都要接受检查。 如双眼都是患眼,以症状体征积分高的一只眼作为研究眼;如双 眼症状体征积分相同,取右眼为研究眼。
试验组延长BUT显著优于对照组
7 6 5
各时间点指标
3
相对初诊时的改变量
对照组 试验组 组间比较P<0.05
1.5
4 3 0天 14天 28天 对照组
试验组
0
14天
28天
0天
14天 4.62 4.88
28天 5.42 6.03
对照组
试验组
3.50 3.47
试验组延长ST显著优于对照组
各时间点指标
对照组 试验组
对中度泪液分泌不足患者 试验组改善角膜染色及延长BUT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BUT3-5秒
8 6
各时间点指标
0 -1 -2 -3 -4 -5 0 4 3 7 14 28
相对初诊时的改变量
症状
4 2 0
7 0 -0.5 -1 -1.5 -2 -2.5
14
28
染色
2 1 0 0 6 5 4 3 2 1 0 0 7 14 28 7 14 28
>5s
ST 0-5 >5
38
391 156
28
427 49
试验组减轻干眼症状显著优于对照组
各时间点指标
4
相对初诊时的改变量
0 14天 28天
对照组
3 2
试验组 -1
-2
-3
对照组 试验组 组间比较P<0.05
1
0天 14天 28天
0天 对照组 试验组
3.84
3.87
14天
2.49
2.31
28天
1.47
眼表面损害体征,
治疗后体征不能完 全消失
下的眼表面损害体
征,但经过治疗后 体征可消失
下可见的眼表面
损害体征
干眼的严重程度诊断
干眼严重程度
轻度
轻度主观 症状
中度
中重度主观症状 + 角结膜荧光素染 色,治疗可消失
重度
中重度主观症状 + 角结膜荧光素染 色,治疗可消失
不同严重程度干眼的治疗方案
•全身性抗炎药,口服刺激泪液分泌药物
3-5s
试验组减轻干眼症状显著优于对照组
各时间点指标
7天
0 -1 -2 -3 -4
对照组 试验组 组间比较 P<0.05
相对初诊时的改变量
14天 28天
症状评价 对照组 试验组
0天
7天
14天
28天
6.48
6.51
4.92
4.64
4.33
3.63
3.75
2.65
试验组减轻结膜充血显著优于对照组
各时间点指标
BUT0-2秒
各时间点指标
8
6 0 -1 -2
相对初诊时的改变量
症状
4 2 0 0 3 2.5 2 1.5 1 0.5 0 0 4 3 7 14 28 7 14 28
-3
-4 7 0 -0.5 -1 14 28
染色
-1.5 -2
7 2 1.5 1 0.5 0 7 14 28 14 28
BUT
2 1 0 0 7 14 28
研究设计
滴入结膜囊内,1滴 tid,两药间隔10分钟,共28天
试验组 n=105
0.1%普拉洛芬滴眼液(千寿)+0.1%玻璃酸钠滴眼液
n=210
对照组 n=105
0.1%玻璃酸钠滴眼液
滴入结膜囊内,1滴 tid,共28天
0天
7天
14天
28天
分别检查研究眼表的症状、充血、角膜染色和BUT
病例纳入标准
由于泪液的量或质或流体动力学异常引起的泪膜不稳定和(或)眼表
损害,从而导致眼不适症状及视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 《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 2013
流行病学
世界范围内干眼发病率5.5-33.7%
我国发生率
21%-30%
入选标准(指标)不同需要考虑
干眼临床检查顺序
病史询问 症状询问 裂隙灯检查
泪液分泌试验
患者基本资料
患者资料
入组患者 完成患者 男 性别 女 ≥60 年龄分级 40-59 <40 角膜染色 评分 1-3 41 11 30 14 38 47 12 24 24 41
试验组
60 55(91.67%) 14
对照组
71 60(84.51%) 13
4-6
0-2s
17
28 27
19
24 36
TBUT
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 院
武汉协和医院眼科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
研究背景
普拉洛芬治疗干眼相关性眼表炎症
国内外 研究进展
疗效确切
副作用小 使用时间长 DEWS推荐
对干眼症临 床数据尚待完
善
试验 目的
本试验旨在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案 ,通过大样本临床患者的观察,以便积累普拉洛 芬在干眼抗炎治疗中的循证医学数据
泪液动力学异常型
瞬目异常、泪液派出延缓、结膜松弛
临床最常见干眼类型
泪液的动力学异常
混合型
单一类型干眼治疗不及时或疗效不佳将最 后发展为混合型干眼
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原因引起
干眼严重程度分类
重度 中度 轻度
中重度主观症状及 裂隙灯显微镜下的
中重度主观症状同 时有裂隙灯显微镜
轻度主观症状而 无裂隙灯显微镜
1.19
试验组减轻结膜充血显著优于对照组
各时间点指标
1.7
对照组 1.4 1.1 0.8 0.5 0天 14天 28天 试验组
相对初诊时的改变量
0 -0.4 -0.8 -1.2
对照组 试验组 组间比较P<0.05
14天
28天
0天
对照组
1.53 1.60
14天
1.13 1.03
28天
0.81 0.59
《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 解读
目录
1 2 3 4 5 6 7 8
干眼定义 干眼流行病学 干眼临床检查顺序 干眼诊断
干眼分类
干眼严重程度分类 干眼药物治疗 轻中度干眼治疗专家指导意见
干眼定义
多种原因导致泪液及眼表异常,能引起眼部不适,视觉障碍及泪液不 稳定,以及眼表的损伤,常伴有眼表炎症和泪液渗透压升高。 Dry Eye,SLACK Incorporated,2006
7 2.5 2 1.5 1 0.5 0 7
14
28
BUT
14
28
对照组 试验组 组间比较 P<0.05
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眼刺激均较轻
试验组 对照组
1分3人 3分1人 2分1人 1分12人
0分,无眼刺激性 1分,轻度眼刺激性,可以忍受 2分,明显刺激性,尚可忍受,不影响日常生活 3分,非常明显刺激性,不能忍受,且影响日常生活
荧光素染色
泪膜破裂时间
脸板腺形态和功能检查
其他所需辅助检查
诊断
诊断内容
是否干眼
主观症状+BUT≤5s
主观症状 + 5s<BUT≤10s + 角结膜荧光素染色
干眼诊断
主观症状 + 5mm\5min<Schirmer I ≤10mm\5min + 角结膜荧光素染色
主观症状 + Schirmer I≤5mm\5min
各时间点指标
8 6
相对初诊时的改变量
0 -1 -2
症状
4 2 0 0 2.5 2 7 14 28
-3
-4 7 0 -0.5 -1 -1.5 0 7 14 28 2 1.5 1 0.5 0 0 7 14 28 7 14 28 7 14 28 14 28
染色
1.5 1 0.5 0
5
4
BUT
3 2 1 0
普拉洛芬 干眼相关性炎症7中心研究表现优异
那么
在50中心的干眼治疗研究结果如何
患者基本资料
患者资料
入组患者 完成患者 性别 男 女 ≥60 年龄分级 40-59 <40 角膜染色 评分 1 2 3 0-2s TBUT 3-5s 试验组 60 547 164 382 96 284 167 348 174 25 168 341 对照组 71 476 173 301 90 238 146 315 124 35 129 319
对照组 试验组 组间比较 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