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度学基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色度学基础

色度学与人类工程学

色度学与物理光学等学科的基础不同, 物理光学可以认为是客观的科学, 是与人类无关的。而色度学却是一种主观的科学, 它以人类的平均感觉为基础, 因此它属于人类工程学范畴, 以对光强的度量来说, 物理光学以光的辐射能量这个客观单位来度量, 而色度学却以色光对人眼的刺激强度来度量。辐射能量很大的波长很长的红光对人来说却没有辐射能量很小的黄光亮, 人们就认为黄光的强度比红光大。色度学既然是建立在人眼的反应基础上, 对于别的动物就不适用了。好在人类的不同人种之间对光的感受没有太大的区别, 因此色度学是和人种无关的。

绝对亮度( Lv) 的定义是:

( 坎德拉/ 平米)

其中θ 是发光表面法线与给定方向夹角的余弦。由于多数情况下是垂直于发光表面观察的, 所以亮度可理解为单位面积的发光强度( di 为微发光强度, ds 为微发光面元) 。

1 坎德拉的发光强度是频率为540×1012赫兹的光源在每球面度中强度为1/683 瓦的光辐射。由此可见, 亮度与电磁波的辐射强度这个物理量成正比。又由于人眼的感色性的关系, 又与光的波长密切相关。

由于人眼在不同的亮度环境下会自动调节瞳孔的大小, 使进入眼睛的光强总在一个亮度范围之内。因此除了在超出人眼调节范围之外的极暗或极亮的环境之外, 使用相对亮度来表述图像或图片更为方便。例如, 尽管电视屏幕的白场、灯光下的白纸和阳光下的白纸的亮度很不一样, 但都将其定义为100% 的相对亮度。考虑到在电子出版领域的应用, 后面使用亮度这个术语时, 都是表示相对亮度。

亮度和明度

物体的亮度在计算机内都要以整数的方式表示, 例如最亮的为100, 最暗的就是0, 中间还有许多过渡亮度。为了计算方便, 计算机内通常都以 2 的多少次方来表示一个亮度范围。例如0~31、0~63、0~127、0~255。现在最常用的是0~255, 即256 级亮度, 但其他几种方式也常使用; 例如有许多彩色显示卡的32K 色显示方式, 它的亮度等级就是0~31, 共32 级。

由于亮度成了不连续的过渡, 就很有可能使人查觉出亮度的跳跃。32 级亮度就很容易查觉出跳跃, 256 级亮度则很难查觉出跳跃。如果将32 级亮度的灰色块连续显示在屏幕上, 会发现较暗的部分跳跃比较厉害, 较亮的部分则显得连续得多。这个现象很早就被人们发现了。测试人员用一组深浅不同的灰卡, 让被测试者选一张介于最深和最浅之间的灰卡, 结果大多数人选出的灰卡亮度只有18%! 继续这种测试, 在黑色和中间灰之中、中间灰和白色之中……, 直到人们无法区分两种灰卡的深浅为止。将选出的灰卡按由深到浅的顺序排好, 再实测它们的亮度, 发现它的编号(L) 与亮度(Y) 的关系为:

L=116( Y

)1/3 -16 100

其中L=0~100, Y=0~100。此近似关系经CIE( 国际照明工程师协会) 组织规范化为以上的明度公式。明度是一种心理亮度的度量单位, 同样一幅照片, 如果用32 级等差明度来表示质量要比32 级等差亮度好得多。要达到同等表现质量, 用亮度表示要比用明度多用150% 以上的数据量, 即255 级亮度约只相当于100 级的明度, 在实际使用中, 如果用明

度来表示, 则128 级明度就有很高的质量了。如果要求在发光体上小视野情况下也看不出任何亮度差, 可以用256 级明度来表示。

32 级亮度

32 级明度

图8.1 在黑白方式下的亮度和明度

当你看到图8.1 的两种色块序列时, 你可能会对CIE 的明度序列表示怀疑。明度序列的连续性似乎并不比亮度序列的更好。根据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 这个怀疑是对的。较好的序列应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一个序列。特别是在彩色空间中。

三基色现象

从中学的物理教科书就可以知道, 颜色是由光的波长决定的, 从红光( 波长635nm) 到蓝光( 波长435nm), 人们大约可分辨出一百多种颜色。这种单波长的色光非常鲜艳, 人们称为纯色。实际看到的色光大多数是由许多种波长的光组成的。例如太阳光就是从红光到蓝光的连续光谱组成的。就算将波长从635nm 到435nm 分成128 等分, 每一种色光也需要2(128×8)=21024那么大的数据范围, 而不是现在常用的224。

在很早以前人们就发现, 人眼是一架不很精确的光学鉴别器, 它常常将不同光谱成分的色光看成同一种色。例如肉眼分不出哪一种白光是由太阳光连续光谱组成的, 哪一种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组成的, 这叫同色异谱现象。经过反复的试验, 发现了人眼对色光分辨的三维的特性。即任取三个互不能由其他两个表现( 线性无关) 的色光, 都可以组成人眼能分辨的任意色光。这就是三基色现象, 也叫三原色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人认为可能是人眼的视网膜上只有三类感色神经元, 每一类感色神经元只对某一个范围的色光敏感。但当前的研究似乎也只发现了两种感色神经元, 所以三基色的生物学基础目前还不甚了了。

当然“任选三个”是数学上的条件, 它允许色光为负。实际操作中是不可能产生负的光。所以, 绝大多数场合都使用红、绿、蓝作为三基色, 以表现尽可能多的颜色。

用坐标表达颜色

由于颜色是一个三维函数, 所以应该在三维空间来表示, 如图8.2 所示。

图8.2 传统色度学著作常用来表示颜色的锥体

图8.3 按人对颜色分辨能力构造的三维彩色立体

这个锥体表示人们在最暗时和最亮时对颜色的分辨能力较差, 中间亮度时分辨能力最

强。但至少在相对亮度的范围内, 这个结论是错误的。对于某些颜色, 人眼对其分辨能力随亮度而加强, 直到极亮时才急遽减少。用图8.3 这个“大桃”来表示更为准确。

为了更方便地建立色彩的定量概念, 我们暂时用二维的色度空间来表示。

选三原色: 红=700nm(R), 绿=546.1nm(G), 蓝=435nm(B)。r=R/(R+G+B), g=G/(R+G+B), b=B/(R+G+B)。由于R+G+B=1, 所以只用给出R 和G 的值, 就能唯一地确定一种颜色。这样就可将光谱中的所有颜色表示在CIE 1931 RGB 系统色度图中, 如图8.4 所示。

在这个图中, 将光谱轨迹上的任一点联接到白点S E上, 彩色的鲜艳度逐步下降, 也就是色纯度或色饱和度逐渐下降, 但人通常感觉颜色的种类( 也叫色相) 并没有变化。

将图中的紫端和蓝端用一条直线相联。这条线上的色彩虽然不是由单一波长的光谱产生的, 但它也给人们很鲜艳的感觉。所以也认为是色纯度最高的部位。这条线上的颜色叫做绛色。所有的可见色彩都在这个封闭的图形内。

从图中可以看出, 表现色光的区域有很大一部分超出了第一象限, 这意味着要表现这一部分色光时, 红光或绿光必须为负值! 由于发光材料不可能发出负光, 从这里已经可以看出, 用有限的色光光源不能表现全部的色彩。

图8.4 CIE 1931 RGB 系统色度图

将坐标系转换到计算机常用的系统中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