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与治疗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咨询与治疗论文
法国共产主义心理学家瓦龙对儿童心理学有相当造诣的研究。

瓦龙认为,人是在一个处在与周围环境经常相互作用中的积极的活体,不仅是行动的客体,也是行动的主体。

他在《心理生活研究概论》一文中写道:“无论是心理学的或是生物学的事实,都是从活体与其环境的接触开始。

”随着个体的生长、环境的变化及教育的影响,心理活动根据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被动到主动的顺序,有序的发展起来。

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心理活动不仅显示着连续的、多层次的、多水平的特性,而且也显示着连续的、多层次的、多水平的特性。

而且也显示着一定的结构性和阶段性。

这是由人与周围世界的联系和关系的多样性所决定的。

心里的特征似乎是渗透于社会和生物两者之中,并以一定方式把它们连接、贯穿起来,通过转化行为和活动而最终得以实现。

所以,研究人的心理,既不能离开环境,尤其是社会环境,又不能脱离机体的生长,也不能忽视心理活动的连续性和整合性。

在这几方面的相互关系中,人的发育成熟往往起着主导作用。

在本篇文章中,我将叙述我小学三年级至四年级的一段时光,可以称之为“网瘾期”;以及初中二年级的另一段时光,可以称之为“戒瘾期”。

“网瘾期”
小学一二年级的我一直是班里的尖子生,无论是语文还是数学都在我那个近两百人的年级中频繁年级第一。

在小学三年级的一次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海选考试时,我不负重望的考取了年级第一,参加到了学校专门组建的数学奥林匹克班级中。

或许是小学的我承受不起父母与老师多方面的热烈期望,施与我的压力也确实是足够大,在接连几次考试失利排名接连倒退后,索性直接对所有科目的学习产生了抵触情绪。

从结交经常逃课去附近上网吧的小同学开始,到每天放学跟他们一起去网吧,再到小学四年级多次逃奥数课去上网。

我一步步离开了家长与老师为我规划好的道路,沉迷于另一条路上不能自拔。

当时的电视经常播放一些网瘾孩子被父母打、各种专家再对事件进行分析的节目,那时的我也知道:假如被发现了,我也难逃一顿揍。

可是没办法,真的上瘾了,我很难控制自己不去网吧玩游戏,即使去那也只是玩一些特别幼稚的弱智小游戏。

并不是没有想过假如被发现以后会怎么样,也不是没有下定决心以后坚决不能再去网吧,哪怕是对学习再没有兴趣了,也绝不能再去网吧了。

可是当同行的小朋友邀约一起上网时,又很难形成自我约束,建立不起自己的最终底线。

情况大概维持了一年多,小学四年级。

经常缺席奥数课的我终于被老师要求请家长去一趟,在双方的沟通下,我的谎言与伎俩全部被拆穿,逃课上网吧的事情最终还是被大家知道了。

我以为我会挨打,可是很庆幸的是我的父母并没有动手。

事实上,直到现在,我回忆起我的整个人生,都没有任何被父母打过的记忆,他们的教育方式真的不是那种简单粗暴给教训一下的方式,而是循序渐进,从孩子的内心发现问题并解决它,真的很棒。

我的父母当时只是批评了我,并重新送我上学放学,争取不再有任何能进行逃课的盲区。

但是最伟大的一件事在于:他们也知道了我这是网瘾,不可能说戒就戒,在了解到我也想戒了网瘾的想法与决心后,在我表现好时父亲也会带我去网吧在监管下玩一些小游戏。

我们现在都在学教育学、心理学。

但是回想起来似乎在中学阶段中,感觉上没有几个老师看起来是学过这两门课程的。

几乎所有的老师都是从升学率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的。

教师的不断施压使得学生的心理负担日益加重,以至学生们的叛逆心的积累。

到一定的时日便会将其释放出来,部分会出现过于偏激的行为。

老师所应该做的是在理解和爱的基础上,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疏通学生的心理,帮助学生释放心中的压抑,也正如《师生情》中所表达的那样。

事实可以证明,受欢迎的老师要比不受欢迎的老师授课的效率高得多。

我想荣格心理学派的动力学这个概念解释我这个问题比较好。

荣格认为,一个人的精神是一
个相对闭合的模式,一般心理能量在此容器中的心理各种结构中运行,而引起各种心理反应。

如果在结构中的某一个方面的发展由于压抑或阻碍而使此能量在此结构中没有得到良好的发展和表现,这能量并不是消逝了,而是暗暗地流向此结构的反面或其他的心理结构中发生作用。

但这种情况有的时候是危险的。

如一个对于性采取绝对压抑态度的人,在一定时候可能成为一个性开放过度的反面人。

如果一个内心有教师原型而或许需要往教师职业发展的人没有成为教师,她在以后的生活中仍然可能以一种教师的行为表现自己。

这是因为问题并不是压抑和简单顺应社会发展就能结束。

当一个人因为环境变化而内心又无法很好的适应时,或者一个人由于外在挫折而引起价值观破碎时,那这个人的心理则会采取退行方式,这时候人就会进入自己无意识的吸取能量或做出一种新的准备。

这个过程一般会表现得痛苦,但如果能够坦然面对所发生的事件,以一种建设性的态度来引起思考和学习,问题则会解决,并带来个人个性上的进一步成熟。

如成功度过失恋或离婚的人,就是在关系的和谐丧失的情况下重新获得新生的人。

往往经历过失恋的人会变得更成熟。

但我以为退行对于有的人的个性而言,是危险的。

也是心理疾病引起隐患的原因。

当思考要带来一种新的改变时,生命由于刺痛而回避或虚伪的答应自己内心的要求。

这就是问题形成的所在。

在一种经典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理解当原型发展没有得到充分表现而是遭到严重的阻碍时也有可能表现出退行的调整。

因此,也很感谢我父母一直以来对我的教育方式,培养出我乐观开朗的性格,成为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人。

“戒瘾期”
与其说这一段时期是戒瘾期,倒不如说是“早恋期”更准确一些。

网瘾是我在小学三四年级染上的,前文已经交代,我父亲也知道成瘾的东西不能戒的太猛,要循序渐进。

所以我的父母在知道我有网瘾后,不但没有打过我,还循序渐进的帮我戒除掉这一恶习。

因此我的父亲在接下来两三年的时间里,会带表现的好的我偶尔去网吧放松一下,让我适当的接触网络。

然而我真正的戒除网瘾是在初二,戒掉的原因很简单、很突然也很可笑:我暗恋上一个女孩。

可能也知道自己身上有个很大的污点(毕竟在那个时代,电视经常播放一些网瘾少年偷抢路人的法律节目,因此网瘾少年在同龄人眼中还是比较受歧视的),所以真的就把网瘾断掉了。

当然最终我也没有鼓起勇气跟那位女生表白,只是在心底里暗恋了两年多,可能也源于内心的那一份自卑,也可能是潜意识里舍不得让无暇的女神跟有污点的我扯上什么关系吧。

反正,为了能让她瞧得起我,还真的就把网瘾给戒掉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