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人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米歇尔关于延迟满足(属于自我调节机能) 的研究: 他让4岁大的孩子在立即给予的小奖励和延缓 给予的大奖励之间进行选择。 先给每个孩子一个小棒棒糖并告诉他们,如果 能等他取东西后回来再吃……;如果等不 了……就现在的这一个。呆上15分钟。结果, 有三分之二的孩子能克制自己,三分之一不能 忍耐,很快把糖吃下去。最让人关注的是多年 以后,到青少年时,那些能抵住诱惑的儿童明 显拥有更强的社会交往能力;对消极情绪控制 也更好。
• 3. 对他人和自我的描述 :与人有关的图式 就叫内隐人格理论。我们头脑中会不知觉 地形成一些人格特征群的观念,认为某些 相关的感情、态度和行为特点会同时出现 在某个人身上。比如说:一般人会认为 “外向人”的身上会包括“好交际”…… 等等,人们在对自己或他人做评价时,会 自觉不自觉地按照这种人格特质群的观念 进行,这种已经内化在人脑中的观念结构 就称为内隐人格理论。
4、心理情境:
在谈到决定行为的因素时,不同的心理学流 派观点非常不一样。 ① 特质论和认知论者:强调个体的特质、个体 主观的预期及其对强化物价值的认识; ② 行为主义取向的学者:只注意情境的作用; ③ 社会学习论者:应该同时考虑个体特质和情 境因素两者的作用。一方面承认特质和主观 认识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重视当时情境的 作用,由此提出了心理情境这一概念,特指 个体主观体验到的情境。
四、预期—价值模型
强化物 发生的 概率进 行主观 预测 主观赋 予每种 强化物 的重要 性
做出某 一行为 反应的 可能性
行为发生可 能性(BP)
= f(
预期(E)
× 强化物的价值(RV) )
• 预期与强化物的价值都是人的一种主观解释。 罗特在解释人的行为时非常强调人的认知作 用。在一种具体情境中可能有多种行为反应 可以选择,在我们决定是否要采取某一特定 的行为时,就会预期这一行为会导致的某一 特定的强化的可能性有多大,同时还会考虑 到这种强化对我们的价值又有多大。如果我 们认为这一行为被强化的可能性很小,或者 认为可能带来的强化对我们价值不大,那么 这一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就会降低。一般而言, 个体所选择的某种具体行为往往代表了价值 和预期的最优结合(即BP函数值最大)。
二、米歇尔的人格认知模型
a b 情 境 d 特 e 征 f g h c
认知—情感系 统
行为
米歇尔的人格认知模型
个体是在其认知—情感人格系统与环境的交 互作用下,以某种特有的行为模式进行反应 的。按照这一理论,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特 的认知—情感系统,这系统在与社会情境的 交互作用中形成了个体特有的行为模式,米 歇尔称之为“如果……我就会……”的“情 境—行为模式”。认知—情感人格系统本身 是稳定的,但是情境—行为模式却具有高度 的可变性,这既可以说明在同一情境下人们 认知和情感反应的个别差异,又可以解释个 体在不同情境下的行为变化以及个体在同类 情境下的行为一致性。
9.1.3罗特的预期—价值模型
一、 个人简介:
1954年,和凯利一起任职于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罗特 (1916— )出版了《社会学习与临床心理学》一 书,发表了他的人格社会心理学理论。虽然其理论 和凯利的个体建构理论一样,都强调人格中的认知 层面,但两者在许多方面又迥然不同。
二、罗特人格理论的基本假设是:人的行为都是
9.1.1班杜拉的社会认知学习理论
9.1.2米歇尔的认知—情感人格系统
9.1.3罗特的预期—价值模型
9.1.2米歇尔的认知—情感人格系统
一、个人简介: 在用认知层面的人格变量来解释个体差异,米 歇尔(1930 — )做出了巨大贡献。出生奥 地利维也纳,他家住弗洛伊德家附近......,后 迁居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攻读临床心理学, 罗特和凯利是他的两位良师(“双重导师”)。 1958年哈佛大学任职,1962年去斯坦福大学工 作,与班杜拉是同事,1984回哥伦比亚大学工 作。
一、图式一词早在康德的著作中就已出现,康德的图 式理论属先验论性质。在此图式理论的影响下,皮 亚杰提出新的图式理论,包括同化和顺应两个重要 的概念,“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叫同化;内部图 式的改变以适应现实叫顺应” 二、图式的定义:图式就是我们头脑中对世界的编码 表征,包括所有储存在长时记忆库中的信息组织结 构,它将存在于我们周围和头脑中的大量信息分门 别类,帮助我们以相对经济的方式对这些信息进行 加工。 • [2]廖明英,陈旭,. 自我图式与心理健康[J]. 中国临床 康复,2006,(30). • [3]张向葵,王金凤,吴文菊. 儿童图式特征的认知发展 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1).
3、强化值: 我们做事有时挑那些自己预期成功可能性最大 的事情来做,但有时并不是这样的。 例子一:约女孩。罗特将强化值定义为:在一 群强化物出现的机会相等时,个体希望某一强 化物出现的程度就代表了该强化物的价值大小。 简言之,即我们在心理上主观赋予每种强化物 的重要性,代表了我们对各种强化物的喜爱程 度。 例子二:同样是过周末,有人出去玩,有人参 加亲朋聚会,有人独自一人看书,每个人都选 择了对自己来说意义最大、强化值最高的事件。
并不是有人格特质单独决定的,情境也是影响 行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2)米歇尔等对野营的男孩的行为进行了研 究(1994)。这一研究的目的是考察人们随 自己所知觉到的情境的变化而变化的行为模 式,也即“如果……就……”这一“个人—情 境”的关系模式。这一研究与特质论所强调 的行为的跨情境一致性不同,他强调的是行 为在同一类型的情境中存在一致性,但在不 同类型情境中存在区别性。在一个专为有行 为问题的儿童举办的夏令营里进行的,研究 者观察记录了男童的行为,5种(言,身,哭, 顺,亲)同时记录五种情境中的情况(同伴 正向、同伴负向、成人表扬、成人警告、成 人惩罚),长达6周。
在与人交往的经验基础上习得的。而那些用于解释 低等动物行为的学习原理不足以解释人类的复杂行 为。他认为,人格具有整体性的特点,要预测某人 的某一具体行为可能性,就必须同时考虑个体的认 知、预期和价值观等变量。
三、罗特社会学习论中的四个主要概念: 1、行为发生的可能性(behavior potential,BP) 2、预期(expectancy,E) 3、强化物的价值(reinforcement value,RV) 4、心理情境(psychological situation,PS)
2、米歇尔的认知—情感人格系统 3、罗特的预期—价值模型
本 章 的 基 本 框 架
1、信息加工的历程
9.2信息加工人格理论
2、图式
3、抑郁图式
1、场独立—场依赖
9.3有关的研究主题
2、归因与习得性无助
1、人格认知理论的优点 2、人格认知理论的不足
9.4人格认知理论 研究简评
9.1人格认知理论的基本范畴
(3)研究结果表明,个人在相同或相似情境 中其行为具有稳定性,而在不同情境中行 为则会不同。每类情境都与个人特有的行 为方式对应。例子:男孩的言语攻击。 用认知原型解释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 人的行为在不同情境中表现出相当明显的 一致性,但在研究中有发现这种跨情境性 并不存在。
2、认知层面的人格变量: (1)个人建构和编码策略(每人都有独特的 个人建构和编码策略) (2)个人的价值观念和目标(每人都有所追 求的的价值) (3)预期(对行为可能的后果) (4)认知和行为能力(每人都有独特) 3、自我调节机能(即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 (1)个体的行为是由情境和人格认知变量交 互作用决定。情境对行为的影响依赖于个 体的认知,人格认知变量对行为的作用依 赖于人们对具体情境的适应和调节。
• 有关图式在学习中影响的研究己经成为当 前西方认知学习研究的热点,但我国在这 方面的研究还很薄弱,研究主要集中在阅 读理解方面上。关于图式与阅读理解之间 的内在关系,国内学者对此进行了热烈的 讨论。 • [4]王兄. 基于图式的数学学习研究[D]. 华东 师范大学: ,2005.
三、图式的种类:信息加工的对象不同,图 式的类别也会不同。依次可将图式分为以 下几种:
三、米歇尔主要强调三点 1、强调情境具体性 (1)早在1968年,米歇尔就发现,人格特质测 量分数与行为测量分数之间的相关系数(称其 为“人格系数”)仅为0.30左右。这就意味着, 从统计学上看,人格只能解释行为变异的10% 左右。由此,米歇尔提出,“跨情境一致性” 的行为并不存在,行为具有情境具体性。行为
9.2信息加工人格理论
9.2.1 信息加工的历程
9.2.2 图式
9.2.3 抑郁图式
9.2.1 信息加工的历程 一、按照纽威尔和西蒙的观点,信息加工系 统都是符号加工系统,由感受器、效应器、 加工器和记忆组成,其一般结构见下图:
其一般结构见下图:
信息加工系统的一般结构
环境
感受器
信息加工系统
百度文库记忆
加工器
效应器
每个人都对外在世界进行信息加工,历程是大致相同的,都需 要经历上述这样一个信息加工过程。但是由于每个人的经历不 一样,其长时记忆中的信息(自我图式、脚本、归因、信念等) 是不一样的,致使每个人信息加工的内容和结果也都不一样。 比如人们总是要不断地做决定……体现一个人人格特点。
9.2.2 图式
1.对物品的分类
图 式 的 种 类
2.对情境的知觉(脚本) 3.对他人和自我的描述 4.对事件的归因
• 1.对物品的分类:在我们人脑中,外在一切 物品并不是杂乱五章地对方在一起,而是按 照一定规则分类形成图式,例子一:以车为 例 • 2.对情境的知觉(脚本):与物品分类规则 相似,每类情境都有其脚本,如上图书馆查 资料,去食堂就餐等等。
9 认知与人格
汇报人:苏德山 潘壮志
前言
• 现代认知心理学是目前心理学中的主流思 潮。认知心理学把人的认知过程类比为计 算机的信息加工过程,主要采用实验、模 拟、口语报告等方法进行研究,在现代语 言学、系统科学和计算机科学影响下产生 和发展起来的认知心理学,在人类认知的 内部过程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
5、控制点: (1)是另一种泛化预期。控制点也就是强化作用 到底是由谁控制的问题。内控者;外控者。 (2)罗特还编制了《内—外控量表》用于测量人 的内外科信念倾向。 (3)控制点变量与行为变量间有很高的相关性。 (4)对泛化的控制点的研究热度近几年有所减退, 取而代之的是研究者对生活中的具体领域的控 制点越来越感兴趣,几个题在哪些方面是内控 的,在哪些方面是外控的。例子:健康是内控 和政治方面却是外控。 [1]曾洁女. 关于学前儿童“控制点”的研究[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1).
认知
信息的获取和处理
人 格 整 体 的 功 能
情绪
情绪的反应和适应
动机
行为的动力与目标
自我
自我的统合与完善
• 人格的认知功能指不同的人会从情境中获 取不同的信息,并以不同的方式看待自己 和世界,同时,获取信息和看待世界和自 我的方式进一步塑造着人格的过程。在日 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在同 一情境中,不同的人会有截然不同的感受 和行为。
1、行为发生的可能性:
是指在某一具体的情境中做出某一行为反应的 可能性。
做出某 一行为 反应的 可能性
强化物 发生的 概率进 行主观 预测 主观赋 予每种 强化物 的重要 性
行为发生可 能性(BP)
= f(
预期(E)
× 强化物的价值(RV) )
2、预期:
(1)预期是指个体在行动之前,会对每种行为之后强 化物发生的概率进行主观预测。 (2)个体预测主要根据先前的经验来做出预期的。例 子:学生复习功课……,他就逐渐养成好习惯,认真 的学习态度也成了他的一种人格特点。从这个例子我 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预期对人格形成的作用。 (3)泛化预期:人不可能事事都有先前经验,那人们 又是怎样预期从未经历过的新情境的呢?靠的是泛化 预期,有的人认为自己不论做什么都会成功的人面对 新的任务是也总是显得自信。不同的人对某一预期的 繁华程度会有所不同。例子:人际信任,高人际信任 的人认为……
• 不同的人理解、表征和建构这个世界的认 知内容和方式是不一样的。在此基础上, 人格理论认为:信息加工过程的差异就导 致了多种多样的人格。 • 本章将回顾这些认知取向的理论(但不专 论我们已经在第二章评述过的凯利的理 论)。
本章的基本框架
1、班杜拉的社会认知学习理论
9.1人格认知理论的 基本范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