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前苏联早期电影的蒙太奇学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前苏联早期电影的蒙太奇学派

班级:电视节目制作专科班

学号:136703090115

姓名:朱博冲

蒙太奇(法语:Montage)是音译的外来语,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经常用于三种艺术领域,可解释为有意涵的时空人为地拼贴剪辑手法。最早被延伸到电影艺术中,后来逐渐在视觉艺术等衍生领域被广为运用。在艺术创作中则是由苏联摄影家罗德钦柯第一次提出,他通过将不同的照片拼贴以造成新的效果,称“照相蒙太奇”。

一、蒙太奇学派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条件

1896年,法国路易·卢米埃尔兄弟的电影就已经在莫斯科和彼得堡等城市开始放映,同时俄国的电影爱好者(如沙申、费捷茨基等)也做了拍摄电影的尝试。1917年11月7日,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这一次推翻沙皇统治的国内革命的成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的创作方向和创作激情。新成立的苏维埃政府极为重视电影事业,不同于好莱坞式的大众娱乐性商品,它承载着宣传和认知功能,传达社会信息和教育广大人民,对电影事业实行了国有化,苏联的艺术家们面临的不是经济危机和生活的惨剧,苏联电影起步早,投入大,成就高,战前的发展,已形成自己的风格和技法,尤其是在蒙太奇的理论发展方面。而且当电影问世后,经由卢米埃尔、梅里爱、鲍特甚至格里菲斯,已在蒙太奇作为一种电影表现手段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前苏联蒙太奇学派在活动期间,也同许多欧美先锋派的电影艺术大师们相互借鉴,更是把蒙太奇的实践与研究推上了蒙太奇思维和电影美学的新高度。

二、前苏联蒙太奇理论第一位研究家和“库里肖夫肖效应”

库里肖夫是前苏联电影界的前辈艺术家,代表作品为《死光》、《西伯利亚人》,他的研究成果为现代蒙太奇理论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结合者自己的拍片实践,完成了著名的“库里肖夫肖效应”和“电影模特儿”理论。

库里肖夫拿俄国“电影皇帝”莫兹尤辛的一张没有任何表情的脸的特写镜头,分别同桌上一盆汤、棺材里的女尸、一个小女孩的镜头相互组接起来。结果使观众看后,却似乎发现了演员的情绪变化,纷纷赞扬他的表演技艺高超。

因此,库里肖夫借助此实验证明,单个镜头只是素材,而不能成为艺术,但有目的地将不同镜头的内容加以排列,便可以获得一种新的含义,一种新的艺术本质。只有通过蒙太奇的创作才能成为电影艺术,并提出了积极的创作纲领。库里肖夫通过大量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蒙太奇原则是电影特性的基础”。

三、爱森斯坦和理性蒙太奇

爱森斯坦被认为是对整个人类文化史进程有所影响的人。他早年攻读工程建设,懂得修路架桥等机械规律和操作机器的有关原理,所以他认为通过严密的分析,能够发现支配一切艺术形式的规律。

“理性蒙太奇”是爱森斯坦在20年代末期提出来的,他认为理性蒙太奇可以使科学回复感性,使抽象思维具有实践的活力,使电影成为理性过程和感性过程的综合体。

爱森斯坦特别强调镜头之间的冲突以及镜头内部的冲突。其冲突理论更倾向于黑格尔主义,这不仅在于他运用了黑格尔正---反---合的公式,而且还在于他的出发点是由冲突构成统一,而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恰恰在于统一中的对立冲突。爱森思坦试图把这种哲学运用于电影,提倡使两个不同性质的镜头或段落(即“正题”和“反题”)相冲突,以建立一个新概念。

例如,在影片《战般波将金号》中的“敖德萨阶梯”一段,爱森斯坦通过在岸上欢乐的人群与波将金号上胜利的水兵间反复切换,建立自己的“正题”。步兵到来,镇压岸上示威人群时,爱森斯坦引出自己的“反题”,波将金号上的水兵对阶梯上的镇压、屠杀作出反应,向镇压者的总部开炮了,这代表“合题”。

四、普多夫金和叙事蒙太奇

普多夫金大学时期攻读的是化学,但在1920年进入苏联国立电影学校,成为了库里肖夫的学生。其影片创作和理论观点深受格里菲斯影响,力求通过剪辑使思想和情感有效沟通。

首先在剧作方面:普多夫金强调剧中本创作的重要作用,属再现美学的传统形式。在他的影片中延续了格里菲斯的叙事形式,强调严谨的叙事结构和深思熟虑的情节;而爱森思坦的影片则相反,这些影片都没有明显的故事情节脉络,结构松散,不讲求连贯。

普多夫金也在影片创作中进行了实践,例如,在《成吉思汗的后代》一片中,普多夫金就雇用了一些真正的蒙古人进行表演,为了表现他们带着惊喜的神情看着一块珍贵的狐皮,还特别请来一位魔术师在蒙古人面前表演,拍下他们观看时的神情,然后把这个镜头同商人手里拿着狐皮的镜头接起来,得到了所需要的效果。而为了达到倒叙事目的,在普多夫金的影片中都有主要角色、主人公。爱森斯坦的影片中多采用具有典型人群代表特征的“类型演员”,爱森斯坦影片中的人物都是集体人物,没有主人公。

普多夫金用高雅的格调和恰如其分的抒情风格,更重视诗意的隐喻手法,用变化的节奏烘托环境气氛,但他的喻体则来自叙事和场面中,不象爱森思坦那样任意选择喻体。比如在影片《母亲》中,普多夫金用春暖花开和死囚被释放相接,用冰雪融化和人民正义行动开始相接,用冰河的解冻象征着革命力量的蓬勃发展,正如我国古代诗歌中的“状物抒情”手法。这些例子也说明在情绪表达上,

普多夫金的叙事观念使他表达情绪时用现场有关对象的实际影像来表达,爱森斯坦则刻意使影片刻意摆脱表面上的前后连接。

从以上的对比也不难看出在剪辑观念上普多夫金的电影本质是古典式的,镜头偏向积累性质,追求由故事支配的全面情绪效果;而爱森斯坦的影片则是通过理性蒙太奇的手法进行剪接,表现一系列的思想交锋。

普多夫金的理论强调了电影的叙事性,即通过分镜头突出细节的重要性,通过对情节和事件的分解组合,再现情节和事件,使蒙太奇成为剧情片段的连续,从而加强电影的叙事力量,这些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30、40年代的苏联和美国的情节剧模式,

普多夫金对其后电影人的影响也很大。著名的导演库布里克从未受过专门训练,他就曾说:“我学会拍电影是因为一本普多夫金的书和看许多影片。”

五、杜甫仁科的诗意蒙太奇

杜甫仁科的创作和美学观点对苏联和世界电影都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在诗意叙事结构方面。

在影片《兵工厂》,杜甫仁科就是以浓郁的浪漫主义风格,表现了德军占领乌克兰时期工人的斗争生活。例如他用极富表现力的蒙太奇结构将列车脱轨的场面表现得触目惊心,但同时又诗意盎然,开始复员士兵在火车上谈笑风生、兴高采烈地演奏手风琴,后来火车失去控制脱轨后,出现一支手风琴在坡道上滚落的景象创造出一个富有感染力的视觉形象,甚至手风琴在视觉上的压缩造成了声音的幻觉;还有片中的德国兵看到自己被自己毒死,而乌克兰士兵则在战斗中不会死亡;画框中沙皇的画像变活,并开始活动……这些非真实的情况都是通过杜甫仁科诗意的处理来表达含义的。

杜甫仁科的另一部作品《土地》,表现了他用别具一格的抒情手法来展现大自然、寒来暑往万象更新的世界,将爱情和死亡两个主题融合在一起,充满诗的韵味,在他的默片中都详谥着充满话力的,新鲜的抒情气息。

六、结语和总述

前苏联电影尽管已经成为过去,但依旧享誉全球,是世界电影大家族中极为重要、不可或缺的一支。它的艺术魅力,让人们忘记意识形态的不同,忘记了冷战,在同等条件下,前苏联电影用高超的理论,赢得了世界各国,甚至包括美国观众的理解和尊重,同时在国际影坛上斩获多种大奖,它影响了同为社会主义阵营的中国的电影发展,影响了与它紧密相连的东欧各国的电影发展,也对世界电影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