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概论第三章 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生态系统稳定性与复杂性的关系
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并不一定导致稳定性。
稳定性取决于一系列的因素:群落自身的特点、群落受 到干扰的性质、大小、持续时间等,估计稳定性的指标 等等。 以热带雨林和苔原生态系统为例来说明。热带雨林结构 复杂,物种多样性高,种间相互作用强度大,进化历史 长,而它的环境条件相对比较稳定,可预测性强。苔原 生态系统结构简单,物种多样性低,种间相互作用少, 进化历史短,环境条件多变而难以预测。 抵抗力稳定性来说,热带雨林比苔原高;而就恢复力稳 定性来说,苔原则比热带雨林高。就同一类型的生态系 统来说,抵抗力和恢复力也因生态系统所处的发育阶段 而有差别。一般来说,顶极群落的抵抗力强,恢复力弱; 发展中的群落的恢复力强,抵抗力弱。
补充资料:湿地和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可治理河流污染 如何治理河流硝酸盐氮污染一直是困扰环境保护工作者的难题。美 国农业研 究局的科学家在北卡罗来纳州杜普林县的赫林马什河上率先尝 试了人工湿地治理法。他 们在近几年来所做的工作对从事水污染治理的 环保工作者具有参考价值。 科学家首先在河的下游营造了一片宽 60米、长600米的人工湿地,然后让水在湿地 上流过,水流深度在0.6 米以下。人工湿地四周种植红枫和黑柳两种树木,树木内侧种 植水草, 树木和水草各占人工湿地面积的40%,剩下的20%为裸露水面。 人工湿地依靠植物吸收及厌氧菌脱氮双重作用去除水中的硝酸盐氮。 据测定,在温 暖月份,每公顷湿地日去除硝酸盐氮3公斤以上。进入湿 地前河水中硝酸盐氮浓度为7毫 克/升,流出湿地后硝酸盐氮浓度降为 2毫克/升以下。在寒冷月份,人工湿地改善水 质能力随着厌氧菌活性 降低而下降,但流出湿地的河水中其硝酸盐氮浓度至少比流入湿 地前低 2毫克/升。 美国科学家认为,利用人工湿地治理河流硝酸盐氮污 染工程投资少、运行费用低、 治理效果好。同时,人工湿地对保护野生 动物和提高局部地区景观的美学价值也有益处。
二.生态系统的功能
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 (1)能量流动的形式——能量传递
植物的叶绿素
( 光合作用 葡萄糖) 水 CO2 无机养份
多级消费者
遗骸、排泄物
分解者(将一般有机 物变成简单有机物)
环境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2)
食物链 :表达的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的 关系。(1895年达尔文发现)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5)
(4)食物链对环境的影响
① 保持生态平衡 ② 毒物传递,危害环境和人体健康 例:海水汞的本底值,0.0001ppm 在以下海生生物体内汞的累积倍数为: 海生植物 100-200 低等动物 200-500 小鱼 1000-3000 食肉鱼 10000-20000 人 100000
三.生态的平衡与 不平衡
1.生态系统的平衡
生态系统中 流入 >流出 流入 <流出 过度失衡
物质、能量的永恒流动 生态的自我调节作用
动态平衡
生物数量增长 生物数量下降 生态演替
例:虎鲸、海狮、海獭、海草的生态平衡
事例:90年代末,阿拉斯加西面水域的海獭每年以25% 的幅度下降.并非迁移、疾病、饥饿、或有毒物质 的污染. 原因: 与海獭和平共处几千年太平洋北部的虎鲸换了食 谱,每条虎鲸每年捕食1800多条海獭(因该海域水 温升高和过度捕捞,海狮、海豹数量急剧下降,虎 鲸食不裹腹,转食海獭)。 后果:海獭食海胆,海胆食海草。海獭的减少使海胆的 密度增加8倍,导致海草密度系数下降12个。
(食物网图解)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4)
(2)食物链类型 ① 捕食性食物链 麦—麦蚜—肉食性瓢虫—小鸟—猛禽 ② 寄生性食物链 哺乳类或鸟类—跳蚤—原生动物—细菌—滤过性病毒 ③ 腐生性食物链 动、植物遗骸—微生物 ④ 碎食性食物链 碎屑(被微生物分解的野菜、树叶、微小藻类)—大小动物 (3)食物链的倒金字塔特征(1/10定律)
6.如何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
(1)生态旅游 (2)生态城市
按循环经济模式建设生态城市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
就是要以循环经济的理念作为指导思想,把清洁生产、生态工业、 生态农业等措施整合起来,形成一套系统的战略,以此来调整城 市空间结构布局,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通过城市各子系统及其 内部的物质循环使用,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的最佳 结果,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
美洲红树林沼泽地是典型的热带湿地。部分没入水中的红树树根在水下不 断扩张,以截留水中沉积物并使其不被潮水冲入大海。人们有意地将红树种植 在陆海交界处以稳固海岸,保护沿岸人民免受强风大浪的袭击。种植红树可以 形成一片平静的水域,鱼儿在此产卵,野生生物在此藏身,本地人也可籍此种 植红树生产木炭、养蜂等谋得各种生计。 泛滥平原是指因河湖季节性泛滥而形成的湿地,它们在世界上广为分布, 赞比亚的卡夫平原就是一个最典型的泛滥平原。卡夫河环抱着广柔的草地、温 泉、沼泽和林地。每年的十二月卡夫河开始涨水,五月达到高潮,然后洪水慢 慢回落,在十一月出现低水位。卡夫地区可谓是一处天造地设的鸟类乐园, 400多种鸟在那里生活。
紫花苜蓿——第一营养级 丸蜂——第二营养级(初级消费者) 田鼠——第三营养级(二级消费者) 家猫——第四营养级(三级消费者)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3)
(食物链图解)
光能 CO2 H 2O 葡萄糖 非生物因子
能量
初级 能量 消费者
二级 能量 三级 消费者 消费者
遗骸 分解者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3)
第三章 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
一.生态系统(Ecosystem)(1) 1.定义:存在于自然界一定范围或区域内的所有生物和
环境相互作用的具有能量转换、物质循环代谢 和信息传递功能的统一体。 简而言之:由生物群落和生存环境组成的动态平衡系统
生物群落(Community):存在于自然界一定范围内、并相互依存的一定 种类的动、植、微生物 生存环境: 非生物环境(无机环境、物理环境) 生物环境(有机环境) 动态平衡:生物群落和生存环境之间及群落内部不同种群之 间不断进行着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并处于相互 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动态平衡之中。 生态系统的结构具有实现动态平衡的能力。
大气中
扩散 焚 烧
溶解、光合
CO2
呼 吸 作 用
海洋生 态系统
光合作用 植物
动物
遗骸、排泄物
地质碳化
大动物 微生物分解
……
煤、石油
大气中的CO2大约20年就完全更新一次
(2)氮循环
大气中氮( N 2 ) 土壤中氮,化肥氮( NH3 , NO3 , NH 4
N2
NH3, NO3, NH4
3.生态系统稳定性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 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 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例如,当气候干旱时,森林中 的动植物种类和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的 变化,这说明森林生态系统具有抵抗气 候变化、保持自身相对稳定的能力。生 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 复力稳定性等方面。
补充资料:湿地和人工湿地
印度尼西亚的阿斯马特红森林 与变换无常的泛滥平原相反,泥炭沼泽既稳定又 湿润。受和风细雨的润泽,富含有机质,它们历经多 年沉积,形成大量的泥炭资源。低泽地虽然也可形成 泥炭,但不象泥炭沼泽,它们的水分靠溪水和河流来 补给。沼泽地减缓降水产流速度,并将径流导入河流、 湖泊和溪水中。 贯穿荷兰、德国和丹麦海岸线的瓦登赛海滩,潮 湿、含盐且带有沙性,是北海的一部分。这里的水很 浅,退潮时海滩会暴露无遗。瓦登赛海岸的泥滩、沙 洲、咸水沼泽以及岸外沙岛不仅吸引了几百只海豹以 及数以百万计的候鸟,而且也是北欧最重要的动物觅 食地。这片湿地还养育着北海中80%的鲽鱼群、半数 的舌鳎以及几乎所有的鲱鱼。
生态系统(2)
2.生态系统的分类(自学) 3.生态系统的构造 非生物因子:环境中所有的化学和物理的成分; 生产者:植物,无机养份 光 葡萄糖 生态系统 某些细菌 草食动物—— 初级消费者 生物因子: 消费者 肉食动物 ——多级消费者 人——多级消费者 寄生动物——以寄主为食 分解者 真菌、细菌,把有机物变成无机物 腐食动物——以被分解的有机碎 屑为食
5.物种保护现状
入侵我国的外来物种约200余种,全国大多 数自然保护区都有外来物种入侵。 联合国《国际濒危物种贸易公约》列出的 740种世界性濒危物种中,我国占189种。 我国野生水稻、大豆等遗传资源保护不力, 70%以上的野生稻已被破坏。 美国从中国引进植物资源已达932种20140 份,大豆资源就有4452份,其中一半以上 未经我国政府批准。
(3)生态农业
如:立体农业(单位面积土地(或水体)上,通过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的巧
妙结构,建立多物种共栖、多层配置、多机质能循环利用的立体种养模式和配套 技术。)
无公害生产
(4)生态修复
补充资料
:湿地和人工湿地
湿地是富饶多产的生态体系,它们提供了世界鱼类总 产量的近2/3。湿地的类型繁多,包括:沼泽地、河口三 角湾、泥滩、泥沼、水塘、三角洲、珊瑚礁、季节性河流、 泻湖、浅海、泥炭地、湖泊、泛滥平原等等。世界上几乎 每一个国家都有某些类型的湿地。
2.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C、、N、O、H占99%;
生物体内
P、S、K、Mg、Ca、Na(大量元素) Cu、Zn、B、Mn(微量元素)
组成 淀粉、脂肪蛋白质 构成 生物群落
体内元素 营养级转化 无机物
生产者
有机物
消费者
环境
分解者
实现物质循环
该循环被称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1)碳循环(以二氧化碳参加循环)
…. 动物
浮游生物
鱼
…
鱼
* 磷不参加大气循环 * 磷大部分单向运动,是不可再生资源 * 环境影响:水的富营养化
3.信息传递
沟通生物群落与生存环境空间,群落内各种群生物之间关系 营养信息:由食物链,通过营养交换形式把信息在种群中传递 化学信息:传递求偶、行踪、和活动范围等信息,如用气味 物理信息:由声、光、颜色等传递各种信息,如用叫声传递 惊慌、警告、安全、求偶和报告周围情况等信息 行为信息:无论是否同一种群,都存在行为信息的传递, 如愤怒、喜悦等
)
进 入 大 气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植物固氮: 蛋白质 草食动物
进 入 土 壤
大肉食动物 遗骸 微生物 无氧反硝化
N2 NO2 , NO3
有氧硝化 蛋白质中
N NH3 NO2 NO3
……
蛋白质
(3)磷循环
土壤中磷酸盐 进土壤
矿石、化石中磷酸盐
海洋 颗粒状有机磷 海底 地质运动时上返 小部分进陆地 鱼鹰 水体 淋溶,风化 直接或磷肥 蛋白质 植物 动物 遗骸 微生物 可溶性磷酸盐
2.生态系统的演替
演替:一方面某些物种消失,另一 方面系统被别的物种侵入,其结果 可能是一个系统被另一个系统所取代,谓之演替。 (1)原生演替 没有任何生物的地域为另一个生态系统所取代 (2)次生演替 原有的生态系统为另一个生态系统所取代 例:草原 田鼠或过度放牧 沙漠 顶级生态系统:演替最终形成的系统。全部已有的生物彼此按照 比例繁殖,达到平衡。顶级生态系统依照该地域 占优势的非生物环境不同而异。 如:炎热干旱地区的顶级生态系统是沙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