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朱光潜《谈美》有感(美学原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朱光潜《谈美》有感

最经,我阅读了朱光潜先生的《谈美》一书,颇受启发,收获良多。这本

书为我打开了美学这一陌生学科的大门,让我第一次真正领略到美学其独特的

知识魅力。最难能可贵的是,朱光潜先生能够用朴实无华、浅显易懂的语言,

将原本深奥枯燥的理论分析地如此客观、如此透彻、如此深入浅出,让我们这

些美学的门外汉也能读懂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和观点。读完这本书,头脑里不

是堆积如山的理论包袱,而是一种通透的、简单的、贴近于生活的印象,这也

就使我在阅读后收获了更多的知识,以下就是我对于这本书内容的一些总结和

概括,以及我在阅读后的所想所感。

《谈美》是朱光潜先生于1932年以书信形式为青年所写的一本美学入

门书。本书共分为十五个章节,章节间的思路连贯,层层深入,其间的论述

有理有据,语言深入浅出。本书主要探讨了关于美学的一些基本问题,例如:美是什么,美从哪里来,美具有什么特点,美与自然的关系,美与实际人生

的距离……这些都是最基础的美学问题,同时也是最关键的问题,朱光潜用

客观、精确、凝练的语言对其加以分析和论述,使读者初步了解和认识美学,正如朱自清在《<谈美>序》中所说:“引读者由艺术走入人生,又将人生纳

入艺术之中”。

书的第一章到第三章重点论述了美感是什么,美感从哪里来的问题。在

第一章中,作者以一颗古松为例,将人们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三种态度

加以比较和区别。实用的态度以善为最高目的,注意力偏在事物对于人的利害,心理活动偏重意志;科学的态度以真为最高目的,注意力偏在事物间的

互相关系,心理活动偏重抽象的思考;美感的态度以美为最高目的,注意力

专在事物本身的形象,心理活动偏重直觉。所以,美感经验就是形象的直觉,美就是事物呈现形象于直觉时的特质。在第二章中,作者强调要以一种“无

所为而为”的精神去欣赏事物本身的形象,美和实际人生有一定的距离,要

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在第三章中,作者阐

述了移情作用对于美的产生的影响,主观的情趣对事物进行判断就是“移情作

用”,移情的现象可以称之为“宇宙的人情化”,而美感经验就是人的情趣

和物的姿态的往复回流,常含有移情作用。

在第四章到第六章中,作者对于混淆了美感与快感、美感与联想、考证

批评与欣赏的观点逐一进行了批判和纠正。作者认为,美感与快感不可混为

一谈,美感具有普遍性,而快感没有普遍性,美感起源于形象的直觉,与实

用活动无关,快感则起于实际要求的满足,而美感所伴的快感,在当时都不

觉得,到过后才回忆起来。还有,美感与联想也不是一回事,联想是以旧经

验诠释新经验,多数人觉得一事物美时,都是因为它能唤起甜美的联想,但

是美感起于直觉,不带思考,而联想却不免带有思考。还有,考证与批评也

不能等同于欣赏,考证所得的是历史知识,历史知识可以帮助欣赏却不能是

欣赏本身。批评的态度是冷静的,不杂情感的,其实就是“科学的态度”;

欣赏的态度则注重我的情感和物的姿态的交流。批评的态度须用反省的理解,欣赏的态度则全凭直觉。批评的态度预存有一种美丑的标准,把我放在作品

之外去评判它的美丑;欣赏的态度则忌杂有任何成见,把我放在作品里面去

分享它的生命。

第七章和第八章进一步讨论了美的本身,美是什么,美与自然的关系,

并进而指出了写实主义和理想主义两大思想流派的错误观点。美不完全在物,也不完全在人心。美之中要有人情也要有物理,二者缺一都不能见出美。其

实“自然美”三个字,从美学观点看,是自相矛盾的,是“美”就不“自然”,只是“自然”就还没有成为“美”。美的欣赏就是把自然加以艺术化。所谓艺术化,就是人情化和理想化。我们通常说“自然美”时,“美”包含

两种含义:一是自然的常态,二就是艺术美。因此,写实主义所推崇的自然

本来就美,艺术就是模仿自然,以及理想主义所推崇的自然有美有丑,艺术

只模仿自然的美,丢开自然的丑,这两种思想观点就显然不正确了。艺术的

美丑和自然的美丑是两件事,艺术的美不是从模仿自然美得来的。

从第九章到第十四章,作者将视角从欣赏转向创造,创造之中都寓有欣赏,但是创造却不全是欣赏。作者明确指出,艺术的雏形就是游戏。但是艺

术虽伏根于游戏本能,但是因为同时带有社会性,须留有作品传达情思于观

者,不能不顾到媒介的选择和技巧的锻炼。而艺术的创造一定会伴随一些心

理活动:一,必定会使用想象。艺术作品既要使用再现的想象,又要使用创

造的想象。创造的想象分为两种心理作用:分想作用和联想作用。二,想象

之外又必有情感。凡是主观的作品都必同时是客观的,凡是客观的作品亦必

同时是主观的,主观的艺术家在创造时也要能“超以象外”,客观的艺术家

在创造时也要能“得其环中”。在未综合之前,意象是散漫零乱的;在既综

合之后,意象是谐和整一的,这种综合的原动力就是情感。三,受情感饱和

的意象是嵌在一种格律里面的。变化就是创造,不变化就是因袭。把不变化

者归纳成为原则,就是自然律。这种自然律可以用为规范律,因为它本来是

人类共同的情感的需要,而艺术需要循格律而又脱化格律。因袭格律本来就

已经是一种模仿,不过艺术上的模仿最重要的是技巧。技巧可以分为两种:

传达的方法和媒介的知识。所谓传达的方法是指各种艺术其各自特殊的筋肉

的技巧,媒介就是艺术传达所用的工具。艺术须从模仿入手,但须归于创造。因此,“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天才的灵感也是从功夫中得来的。

最后第十五章,作者提出了他的美学研究的理想目标——“人生的艺术化”。离开人生便无所谓艺术,因为艺术是情趣的表现,而情趣的根源就在

人生;反之,离开艺术也便无所谓人生,因为凡是创造和欣赏都是艺术的活动,无创造、无欣赏的人生是一个自相矛盾的名词。所谓艺术的生活就是本

色的生活。世间有两种人的生活最不艺术,一种是俗人,一种是伪君子。而

人生的艺术化就是人生的严肃主义和人生的情趣化。“慢慢走,欣赏啊!”,欣赏也就是“无所为而为的玩索”。在欣赏时人和神仙一样自由,一样有福。

通过通读全书,我更加深刻的了解了美学的知识,从中受益匪浅,感受

颇多,对于其中的美感与快感、美感与联想的问题分析,我也来谈谈自己的

一些不成熟的看法。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我很赞同书中的观点,美感与快感、美感与联想都是不能混为一谈的。

其实,美感与快感无时无刻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特别是快感,它

是一种通过我们的感官就能很容易产生的感觉,口渴了喝水的快感,听到优

美音乐的快感,见到了喜欢的人的快感……总之,当我们现实的欲望得到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