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版权价值评估的方法与路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版权价值评估的方法与路径
一、发展与问题同在:当下电影版权评估的困境
随着中国电影工业的发展,在数字媒体技术与巨额资本注入的双重力量夹缝之中,电影版权评估与操作的路径显得越发艰难。缺乏科学与合理的版权评估路径将成为行业规范化与规模化的障碍,从而阻碍中国电影工业的发展。
一是重商业、轻艺术。面对纷繁复杂的影视项目,投资方看不透电影项目的风险系数,因而只敢选择几个大公司、大导演、大IP,尤其是大明星加盟的项目进行合作。与之相悖的是,不仅投资得不到预期效果,反而时常出现盲抢IP、忽视IP产权风险、成就天价明星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尤其是由于缺乏对电影艺术价值的判断,而一味复制已有的商业电影模式,出现众多庸俗、不具备任何文化意义、只追求纯粹视觉娱乐的电影作品。同时,由于缺乏针对开发版权经济的评估体系,无法深度挖掘电影产业链每个环节的版权经济,导致对于电影的商业判断仅停留在票房的预期判断上。
二是盗版与模仿。公共文化產品与服务的非排他性与公开消费的特征为电影、文学市场机制带来严峻的盗版问题,非排他性使得通过市场交换获得公共产品的对等利益机制
失灵。由于缺乏版权意识,以及电影产品、文学产品的非排
他性,每位消费者均可以不支付便获得消费的权利,长此以往,商家将无法回收生产成本。与此同时,国内受众的观影渠道从影院直接往互联网平台转化,缺乏在此之间所潜伏的多种融合媒介的付费可能性。从经济学的视角而言,电影版权市场中的盗版问题实则为经济市场中的“搭便车”,意味着为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在机会的前提下,人们希望有某种手段去看免费或廉价的电影。就内容创作而言,“搭便车”问题意味着电影内容生产的同质化严重,缺乏一个对电影内容的评估标准,长此以往将阻碍电影内容的多样化发展。
三是经济管理学科原有的估算法之于电影版权价值的不适用性。电影作品与内容生产各环节的多位创作人员的思维创新创作密切关联,艺术价值与商业价值双重属性意味着无法直接、简单地以制作成本作为价值计算标准,也很难为某个通用的公式所衡量,或者以某个稳定的市场参照物作为参照。因而经济管理领域中,通常运用于计算无形资产的评估方法,而收益法、成本法与市场法等并不适合。
二、平衡艺术、商业与社会责任:重议电影版权评估路径
按照行业的版权评估惯例,对影视作品版权价值的评估可分为播映前和播映后两部分。综合已有的研究,多数研究为业已完成影院上映的电影进行版权评估,由于我国的电影
经济收益主要来自票房,因而主要围绕票房收益进行版权评估。主要指标为导演、演员、续集、预算、剧本、专家评级、观众口碑、档期、制片公司、获奖提名等。本文所讨论的重点为电影拍摄之后,于终端放映之前的商业价值的预评估,对于此阶段的评估有利于对实际的电影成品的商业价值进
行最大化开发,同时有助于模拟受众接触与接受电影作品过程的评价体系,更为重要的是,能够结合当下电影产业的发展现实与电影作品崭新的现象进行评价指标的重构。评估指标为三方面:品牌测量、风险评估、发行路径。品牌测量包括:剧作、改编策略、制作团队、演员、版权开发潜力;风险评估包括:法律法规、文化社会因素;发行端口包括:发行公司、发行路径。
(一)品牌测量
1.剧作
作为电影作品的内容来源,剧本是电影生产的基石。作为重要的评估指标,剧本的评估要素包括题材、类型、人物、人物关系、情节、续集、市场定位;除此之外,还需要衡量艺术与市场双重属性之间的平衡点,以及对于公共媒介所承担的社会责任评价。使用符号表征化的明星是博取消费者认同投射的最佳手段;类型化则是建构消费者对作品内容预期的捷径;系列化是针对成功的作品做系统的复制,进而成为品牌,确保稳定的收益。①以分众市场的理念评估电影作品,
既培育受众,也为中国电影发展提供多元化的可能性。
剧本来源多样化,据已有剧本来源分类,有翻拍经典影视剧、改编文学作品、改编神话传说、改编动漫与游戏、改编历史以及改编网络文学作品等类型。无论是哪种剧本,均应认识到电影作品的“商品化”过程,其实质是将美学想象的作品转化为具有经济附加值以及社会附加值的商业产品
的过程。需要从文化历史脉络、艺术资源、生活本身中萃取创意,才能赋予剧本创作特别的“符号系统”,引起更多受众的情感共鸣,从而凝聚注意力经济效益。如果说,早在2016年以前,只要是大IP、大制作、流量明星等要素构成的电影作品就会获取良好票房,那么自2016年开始,从市场表现而言,凝聚这几大要素的电影作品票房的失利情况则越演越烈,如改编自拥有庞大读者群的小说《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爵迹》等同名电影出现票房亏损。与此相反的是细分市场的小众电影如主旋律电影受市场追捧的局面。这源于自2016年开始受众观影品位的变化、电影市场创作的转变以及使电影产业发展有法可依的相关政策如《电影产业促进法》的出台。中小成本的《七月与安生》《黑处有什么》《二十二》《冈仁波齐》《路边野餐》等电影作品的口碑与票房共赢,说明艺术、市场与社会责任三者之间获取平衡是优质电影剧作的创作之道,也体现了市场细分、重视挖掘小众题材的重要性。此外,新主流类电影题材的发展,几乎成为当下中国
市场现象级电影的代言,《战狼2》《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我不是药神》等剧作将电影作为传播主流价值观与作为商业价值完美缝合,此类电影更是将类型化创作加入电影制作中,让电影文本得以快速被受众接纳,电影类型化创作是电影剧作成熟的标志。故此,评价剧本应当在衡量内容的艺术性、市场价值、社会责任三者的平衡性之间进行判断。 2.改编策略
倘若剧本来源于文学改编,应当考量的还有从文学到电影作品的改编策略与改编效果。我国文学改编电影历来有之,文学素来是电影内容创作的重要养分。从文学到电影转化的改编要义便是实现文学这一书面文化向电影这一视觉文化的转化,最为重要的是完成从写作语言到视觉、听觉的超文本场域的转换,以及文学中的时间与空间在电影中的展现。
在网络文学改编为影视作品成为热潮的当下,所要关注的重点更为复杂。首先,按照法兰克福学派的观点,印刷文明带来的经典文学代表着精英文化的话,与之相对应的受众主要由知识分子为主的群体构成,那么由互联网数字平台培育的网络文学,其对应的则是“网生代”受众。伴随着网络成长的网络文学受众一代,显现着与以往文学读者不同的特征。在后现代语境中,借助拼贴、戏仿、黑色幽默等方法对严肃的精英文化进行解构,而更为关键的是,高速发展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