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曹禺话剧对比研究

合集下载

毕业论文:郭沫若、田汉和曹禺话剧中年轻女性形象比较

毕业论文:郭沫若、田汉和曹禺话剧中年轻女性形象比较

郭沫若、田汉和曹禺话剧中的年轻女性形象比较摘要:郭沫若,曹禺与田汉的话剧作品塑造了许多动人心旌的年轻女性形象。

这些女性形象既异彩纷呈,又被作者高度心灵化了;既具有女性特征,又富有一定的英雄气质;既有作者的影子,又贯注着时代精神。

本文通过对郭沫若、田汉和曹禺所创作话剧中的年轻女性形象进行比较,探讨三位作家在话剧中的所表达的思想内涵,深化我们对三位作家所处时代的认识,了解他们在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中的文学地位,尤其是在话剧创作方面的贡献以及对后来者话剧创作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郭沫若;曹禺;田汉;话剧作品;年轻女性形象郭沫若、田汉和曹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三位剧作家。

他们一生创作了很多的话剧作品,其主要作品有:郭沫若的《卓文君》、《王昭君》、《唐棣之花》和《屈原》等等;田汉的《咖啡店之一夜》、《获虎之夜》和《名优之死》等;曹禺的《雷雨》、《日出》和《北京人》等等家喻户晓的文学作品,而这些剧作的女性形象,尤其是年轻女性形象呈现出异彩纷呈的景象。

本文将针对三位作家话剧作品中所展现的女性人物,选取部分作品中年轻女性,结合时代背景和艺术创作主题来分析他们如何把女性作为主要的表现对象以及剧作中所体现出的作家个人的思想倾向,着重分析三位剧作家话剧作品中年轻女性形象的异同,从而探寻他们的作品在文学史上的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

郭沫若共写过17个剧本(其中12部是历史剧)。

翻开这些剧作,活跃在我们眼前的、拨动了我们心弦的主要人物,大多是栩栩如生、光彩夺目的巾帼英雄。

卓文君冲破牢笼,投奔相如;王昭君无视王权,远嫁匈奴;聂杀身成仁,为聂政扬名;婵娟磊落刚强,代屈原饮鸩;如姬窃符救赵,为国捐躯;怀贞夫人深沉凛烈,拼死抗暴;阿盖公主刚柔相济,舍生取义;蔡文姬别子归汉,著书为民;武则天有胆有识,平叛兴邦;……她们尽管身份不同,风姿各异,但都赤诚英烈,肝胆照人。

卓文君和王昭君玫瑰的可爱之处,在于它不仅知道自己需要尊严,而且懂得怎样争取和保护尊严。

分析曹禺剧作的艺术特色

分析曹禺剧作的艺术特色

分析曹禺剧作的艺术特色总的说来,曹禺剧作结构严谨,戏剧冲突尖锐;人物性格鲜明;语言个性化,且具动作性,抒情性。

结构严谨,戏剧冲突尖锐表现在:1、如《雷雨》时间跨度长达30年,但剧情却浓缩在24小时内;2、地点集中:故事在周公馆展开3、人物集中:以周朴园为中心,以周、蘩为明线;周、侍暗线,由血缘关系使矛盾冲突尖锐,且使整个剧情波澜起伏。

人物性格鲜明:《雷雨》、《日出》、《北京人》中塑造了蘩漪、周朴园、陈白露、李石清和曾文清、愫方等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

蘩漪、陈白露、愫方更是个性鲜明,具有美学价值。

语言的个性化表现在:1、人物语言不仅符合剧中人物的身份、性格特征等,而且符合剧情规定的场景和人物心态;2、《北京人》里的含蕴隽永、抒情写意的台词,就是动作性和抒情性融合在一起的个性化的语言,剧中人物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现自己的性格特征,推动剧情的发展;3、《北京人》第三幕瑞贞和愫方的那大段台词,在平淡中迸发出一种不可遏止的感情冲击力量。

简析曹禺剧作在中国话剧史上的地位曹禺剧作在中国话剧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一、《雷雨》和《日出》的发表,是中国话剧创作艺术成熟的标志。

剧作戏剧冲突尖锐复杂,结构严谨;人物性格鲜明独特,富有典型意义;戏剧语言个性化,且具动作性和抒情性。

剧作的这些特点,是话剧创作成熟的标志。

二、促进了话剧从“案头剧”向“剧场剧”的发展。

曹禺以前,多数剧本主要以阅读欣赏为主。

曹禺的《雷雨》《日出》等剧作,具有极好的舞台效果。

三、促进了大型多幕戏剧的发展。

曹禺以前,现代剧作多数为独幕剧和中型戏剧。

《雷雨》等剧作,都是大型戏剧,演出时间2、3小时,剧情比较复杂,反映的生活内容更丰富广泛。

《雷雨》《日出》以后,现代大型戏剧创作多起来了。

分析《雷雨》对封建性资产阶级家庭罪恶的暴露及其反封建意义《雷雨》对封建性资产阶级家庭罪恶的暴露主要表现在:一、通过周朴园对家庭的家长制专制统治及其恶果表现出来。

周朴园使周家成为一个黑暗王国,把聪明的蘩漪压制的性情抑郁乖戾,使周萍很他又怕他,导致蘩漪和周萍乱伦。

《雷雨》《日出》《北京人》之比较

《雷雨》《日出》《北京人》之比较

《雷雨》《日出》《北京人》之比较作者:唐纯义来源:《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2012年第51期《雷雨》《日出》《北京人》三出话剧均系曹禺先生的名作。

《雷雨》降生,文坛震动,标志着中国话剧走向成熟:《日出》问世,令人惊喜,荣获当年《大公报》文艺奖;《北京人》再现,宣告封建阶级及其思想文人走人坟墓。

三出话剧一部比一部更深刻、更现实、更有典型意义。

下面就其发展演变试作一些比较。

曹禺1933年完成了《雷雨》的创作,1934年7月发表在《文学季刊》第一卷第3期上。

剧作以五四前后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为背景,通过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本家庭内部各种纠葛的描写,惊心动魄地展现了剥削阶级的各种腐朽和罪恶,揭示了剥削阶级吃人的本质及其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

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表现了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劳动妇女的不幸遭遇和挣扎反抗,剧本塑造了周朴园、繁漪、周萍、鲁大海、四凤、侍萍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再现了他们之间错综复杂的血缘关系及矛盾斗争,展现了人物的鲜明个性。

戏剧冲突高度集中,艺术结构紧凑精巧,人物语言十分个性化,剧本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显示了作家深厚的文学功底、驾驭戏剧艺术的高超本领。

《日出》1936年连载于《文学季刊》第一至四期,同年11月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剧作以30年代暗无天日的社会为背景,以都市社会一个高级旅馆和下等妓院为具体环境,通过对资产阶级腐朽、糜烂生活的描写,对那个“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控诉。

剧作塑造了陈白露、潘月亭、顾八奶奶、张乔治、李石清、小东西、翠喜等不同身份地位、不同出身教养、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

从这些人身上反映了半封建半殖民地都市生活的状貌,并预示了黑暗社会即将过去,光明就在前面的美好前景。

《北京人》以北平典型的封建士大夫家庭在经济衰败、精神危机中暴露出来的各种矛盾冲突,揭示了封建阶级经济和精神统治的崩溃和行将步入坟墓的命运,而新的一代正在艰难痛苦中崛起。

老舍、曹禺之悲喜剧

老舍、曹禺之悲喜剧
短袄算起 .那该是几十年 了。 ”而在感性的层面上 ,似乎是得力 于当时高涨的政治热情 。但 自 馆为背景 ,通过王利发 、常 四爷 、秦 仲义三 15 年 以后 的四、五年 ,由于受到 当时流行 的公式 化 、概念化 、 “ 92 写政 策”等错误 倾向 的影 个人的命运遭际 ,反映 了戊 戌变法 、辛亥革 响 ,老舍 的戏剧创作却没能沿着 自 己熟悉 的和深刻生 活体验 的路 子走 下 去。如 < 春华秋 实) 命 、抗战胜利三个时代 的悲剧。说 明种种疗 , 因为过多地照顾首长 、领导和群众的要求、意见 ,人 物形象模糊 ,资本家 丁冀平 的性格转 变 治中国社会 的方案都是无 用 的,从 而从 侧 面 不够 自 ,工人 的形象显得苍 白无力 。虽重写 十稿 ,耗费 了整整 十个月 的时 间 ,写 了 “ 然 斗争 说明一个 真理 :只有共 产党能够 救 中国 ,只
差 囊 妻 要妻 篓 篓 萋差蔓 差
舞 蒌 薹 薯 攀 薹誊 篓 萎 要: 菱 差 差垂 囊 差 嚣萋 囊 萎 囊 囊 薹 篓 妻 囊
现 ;而立言则是立德无望 、立 功无缘后 的无 我 ’又交织在一起而互为底蕴 :进取不得 。故超 旷;而超 旷之中却 又总 透露着追 求 ,从 而使 奈选择。在仕进异常艰难 的蒙元时代 , 儒 两种 ‘ 我 ’重迭成一个悲剧 化的身影 。 是 自 ” 家三不朽的人生信念 、兼挤 天下的凌 云志向 孔子 云:“ 天行健 ,君子 以 自强不息 。 ”孟子 日:“ 达则兼挤天下 ,穷 则独善其 身。 ”对于 支撑着他 ,更有无数始 困终 亨的前代楷 模供 马致远与封建社会 的任何一位儒生 来讲 。儒家这 种祖训 已经融人 了他们的 血液 。他们 异常清 他效仿。如 昔 日壮 志 凌 云 的 司马 相 如面 对 楚 自己降临一世 的历史使命。联 系曾瑞在其 < 山坡羊 ・ 时) 中 “ 乾坤 。会经纶 ,奈何不遂 讥 整 “ 升仙桥”发 出的平 取功 名 的铮 铮誓 言 ,就 风雷信”的牢骚 。 张可久在其 ‘ 水仙 子) 中对 “ 日在 十年窗下 ,今 日在三公 位排 ,读书人 昨 不时 回荡在东篱耳边 。尽管在 现实 中会有各 真实高哉”的欣羡 ,吴弘道在 < 金字经) 中 “ 梦中邯郸道 ,又来走 这遭。须不是 山人索价 高。 种挫折 ,但他坚信 自己终究会 像张 良和朱买 一朝,虚名无处逃 。谁惊觉 。晓霜侵鬓毛”的直 白,完全 可 以体味到 马致远 这种 致君泽 民心 臣一样否极泰来 。当他希求 通过干谒 或凭借 态在元代文人中的普遍意义 。 自己才华博取功名 的梦想 在残酷的现 实中再

试论曹禺话剧语言的音乐性及其修辞手法

试论曹禺话剧语言的音乐性及其修辞手法

试论曹禺话剧语言的音乐性及其修辞手法【摘要】曹禺是中国现代话剧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话剧语言具有独特的音乐性和修辞手法。

在他的作品中,通过精巧的语言编排和节奏感的处理,曹禺成功地将人物情感和戏剧氛围表现得淋漓尽致。

他善于运用押韵、对仗和比喻等修辞手法,使作品更加生动有力。

曹禺的话剧语言不仅展现出了音乐般的美感,还带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社会意义。

通过对曹禺话剧语言的音乐性和修辞手法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作品中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通过这篇文章的讨论,读者将对曹禺的话剧语言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能体会到他作品中独特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曹禺、话剧、语言、音乐性、修辞手法、引言、正文、结论1. 引言1.1 引言曹禺是中国现代话剧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精湛的修辞技巧而广受赞誉。

本文旨在探讨曹禺话剧语言的音乐性及其修辞手法,从而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他的作品。

曹禺的话剧语言具有强烈的音乐性,如字音韵律的巧妙运用、语言节奏的变化和音调的处理等,使其作品具有动听的感觉,有时甚至可以独立成曲。

曹禺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美感,如比喻、象征、排比、对偶等,使作品更具有深度和内涵。

通过对曹禺话剧语言的音乐性和修辞手法的分析,我们不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他作品中的情感和思想,还可以更好地体会到他那种独特的艺术美感。

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展开讨论,希望读者能通过本文对曹禺的话剧语言有一个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2. 正文2.1 曹禺话剧语言的音乐性曹禺的话剧语言具有独特的音乐性,这一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曹禺在对话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使得对话更加生动、形象。

这些修辞手法不仅增加了语言的艺术性,还使得对话具有了音乐般的节奏感和旋律感,使得观众在欣赏中感受到一种美的享受。

曹禺在话剧中注重对语言的节奏和韵律的把握,使得对话更加流畅、优美。

他善于运用重复、变奏、对偶等手法,使得对话的音乐性得以凸显。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1)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1)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1)重难点分析(4)本次重难点分析主要围绕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1)平时作业中的疑难问题来进行辅导。

(下面的文字,黑色的是问题和参考答案,其他颜色是解释和说明。

大红色是强调。

)1.以何其芳的散文《独语》为例,简要说明“独语体”散文的主要特点。

对于类似的题目(包括“分析题”),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在列举其主要的特点外,选择其中的一个特点作为“举例说明”的重点。

关于这一题,可以先说明其最大的特点,即:①封闭性与自我指涉性。

然后,再列举出以下主要特点:②如,内敛(指向内心);不交流(冥想型);表现孤独感(孤芳自赏)与荒凉感(自我怜悯);生命体验;幻美色彩(词藻华丽)等等,再选择其中的一点,举例说明。

这个题目的举例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一方面在《名著导读》中选有《独语》,另一方面,对于简答题来说,仅仅用教材中已经举出的例子,也是足够的。

当然,在用现存例子前,应该是先读过作品原文的。

2.为什么可以这样说,在沦陷区的上海,张爱玲几乎一夜间成了市民文化的“明星”?对于这样的题目,在正式作业之前,一定要有一个“审题”的过程(当然,不是说其他类型的题目就不需要审题了,在这里,只是特别强调而已)。

对于这个题目,在审题时,要重点审读“在沦陷区的上海”、“一夜之间”、“市民文化”这样几个限定词。

在回答时,既应说明其表面现象,①诸如不同政治倾向、不同文学趣味的各个文学圈子的人都接纳了她,各种主张的刊物都对她表示推许等。

也应说明其深层原因,②如张爱玲小说的成就,雅俗共赏、新与旧的结合(古典小说的根基、市井小说的色彩)、洋化环境中的封建心灵和精神创伤。

3.为什么“冰心体”散文在当时会风靡一时?这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说明,①冰心散文的内容,主要表现爱与美,在表达方式上具有婉约的倾诉,温柔而感伤,含蓄细腻,女性的风致的特点。

②其语体特征是以古文为基础的文言文、西文、白话文的统一,对做作的不自然的,与现实语言有距离的“新文艺腔”来说,容易被人们接受。

论茶馆与日出的特点

论茶馆与日出的特点

论《茶馆》与《日出》的结构特点摘要:《茶馆》与《日出》分属于老舍和曹禺的作品。

这两部戏剧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

本文论述的是它们在结构上的共同点:既不是传统的“一人一事”结构,是以人为主的“多人多事”结构;没有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矛盾冲突没有明显的主次之分,所以冲突多样而实际分散,在生活面的展示方面比较广阔;人物展览式的结构特点。

关键词:多人多事人物展览式简单的矛盾冲突《茶馆》与《日出》都是话剧。

《茶馆》写了近半个世纪旧北京的社会变革。

作者通过对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中期,近五十年的旧中国风云变幻的描绘,展现了三次换汤不换药的改朝换代的社会面貌,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愈来愈腐败,愈来愈黑暗的写照,并且它接露出旧社会的人民与旧中国的本质矛盾。

这三幕剧里写出了牛鬼蛇神,也写出了正直善良;这里有惨剧,也有喜剧;有黑暗,也有光明。

《日出》则写的是三十年代社会即国民党反动派比以前任何反动统治者更加彻底地投靠帝国主义,黑暗腐朽的中国社会进一步在黑暗中滋长的现实。

这里写到了旧制度下挣扎的下等妓女和高级交际花,还有殖民地化都市社会中买办资产阶级等等人物。

这两部话剧展现的时代不一样,主题也不相同。

如《茶馆》是延续五十年的三个时代。

第一个是戊戌政变后的政治黑暗、国弱贫民、洋人侵略势力越来越大弄得农村破产,卖儿麦女,知识分子想改良等等的时代。

第二个是袁世凯死后军阀混战的时代,这时洋人为卖军火和扩张侵略,操纵军阀,受苦的是老百姓,是个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时代。

第三个时代最黑暗,北京被日本军阀霸占了八年,老百姓非常痛苦,好不容易盼到胜利,又来了国民党,日子照样不好过,甚至连最善于应付的茶馆老掌柜也被逼得上吊。

他们只盼着解放。

这样,五十年中作者写到了许多大变动,并写出了作者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热爱之情。

《日出》时代的跨度不像《茶馆》那么长,它写了三十年代国民党统治阶级投靠帝国主义,中国在黑暗中摸索,人民寻找和盼望光明的到来。

虽然两部话剧在题材、选材、时间、地点等具体方面不一样,但在写作技巧和方法上有很多相同之处。

老舍和曹禺

老舍和曹禺

情,但却苦闷压抑,最终选择以变形的方式进行猛 但始终保持着理智和清醒。 他崇尚的是基督教博
烈地反抗,不惜付出道义和生命的代价。 她们的代 爱、牺牲和奉献的伦理道德价值,而并非宗教狂热
表就是繁漪— ——曹禺戏剧最复杂、最丰富、最深刻、 的神性。
最典型的女性形象,当然还有《原野》中的金子;曹
此外,老舍还崇信佛教,是“宗月大师”刘寿绵
虑,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刻画的类型化和漫画化 。 这 和肉体上的魔力”〔5〕。 老舍深挖女性传统负疴,凸显
既反映了他思考的深刻性,也显示了他女性审美的 其“曝丑”意识,曹禺则颂扬女性的现代解放,高举
传统性和狭隘性。
“扬美”大旗,由此形成了他们一个平实传统,一个
在生活中,仅遭初恋之苦的老舍,后与学历高 热烈现代的女性艺术世界。而老舍传统平淡但却恒
悔罪意识却大大迎合了曹禺悲天悯人的人道情怀, 分自由、雅俗共赏,传播力大等诸多优势有关。 此
并深深吸引了曹禺。
外, 小说比诗歌等更富有客观冷静的文体特征,更
这种宗教理念之下, 曹禺戏剧中无处不在的 符合老舍的个性气质。 第三次是抗战爆发后,由中
罪与罚、 原罪与忏悔意识, 就正正契合了基督教 立作家向革命作家转变,为了宣传救国,老舍开始
严酷,使得曹禺自小胆怯怕事、孤独敏感,对人性的 复杂多变多有感触,奠定了他以戏剧探讨人性奥秘 的基石。 同时,富家公子、书宦世家的生活,又形成 了曹禺不修边幅、不拘小节、酷爱读书、醉心艺术的 特点。
可以看出,亡母丧父的家庭变故给老舍和曹禺 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但两人一贫寒、一富足的 家族特质,导致了他们截然不同的个性气质。 曹禺 的个性气质以激情浪漫为主导,老舍以理智坚强为 底色;曹禺孤僻内向,注目于人性世界,表现出省察 人性的深刻性,老舍爽直豁达,直面社会现实,凸显 出社会批评的真理性。

05.专题四现代话剧-曹禺与中国话剧的成熟.分解

05.专题四现代话剧-曹禺与中国话剧的成熟.分解

绣成一朵梅花补上的?还有一件,-- 朴 〔惊愕〕梅花? 鲁 还有一件绸衬衣,左袖襟也绣着一朵梅花,旁边还绣着一个萍 字。还有一件,-- 朴 〔缓缓立起〕哦,你,你,你是-- 鲁 我是从前侍侯过老爷的下人。 朴 哦,侍萍!〔低声〕怎么,是你? 鲁 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生疏了。 朴 你--侍萍?〔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鲁妈。〕 鲁 朴园,你找侍萍么?侍萍在这儿。 朴 〔突然严峻地〕你来干什么? 鲁 不是我要来的。 朴 谁指使你来的? 鲁 〔悲愤〕命!不公正的命指使我来的。 朴 〔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鲁 〔愤怨〕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我今日 没想到到这儿来,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
朴 〔向四凤,高声〕倒了来。 [四凤走到左面倒药。]
冲 爸,妈不情愿,你何必这样强迫呢? 朴 你同你母亲都不知道自己的病在哪儿。〔向蘩漪低声。〕 你 喝了,就会完全好的。〔见四凤迟疑,指药〕送到太太那去。 蘩 〔顺忍着〕好。先放在这儿。 朴 〔不欢快的〕不。最好现在就喝了它吧。 蘩 〔突然〕四凤,你把他拿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曹禹广泛参与国 内外的多种社会和文化沟通活动,曾赴各 地工厂、农村参观访问。历任北京人民艺 术剧院院长、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 中心戏剧学院名誉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 主席等职。他创作了话剧《明朗的天》 〔获全国第一届话剧观摩演出剧本1等 奖〕、历史剧《胆剑篇》〔执笔〕、《王 昭君》,出版有散文集《迎春集》及《曹 禹选集》、《曹禹论创作》、《曹禹戏剧 集》等。他的一些剧作已被译成日、俄、 英等国文字出版。
鲁 这个人现在还活着。 朴 〔惊愕〕什么? 鲁 她没有死。 朴 她还在?不会吧?我观看她河边上的衣服,里面有她的绝命书。 鲁 不过她被一个慈善的人救活了。 朴 哦,救活啦? 鲁 以後无锡的人是没见着她,以为她那夜晚死了。 朴 那么,她呢? 鲁 一个人在外乡活着。 朴 那个小孩呢? 鲁 也活着。 朴 〔突然立起〕你是谁? 鲁 我是这儿四凤的妈,老爷。 朴 哦。 鲁 她现在老了,嫁给一个下等人,又生了个女孩,境况很不好。 朴 你知道她现在在哪儿? 鲁 我前几天还见着她! 朴 什么?她就在这儿?此地? 鲁 嗯,就在此地。 朴 哦!

老舍和曹禺

老舍和曹禺


是抗战爆发以后,曹禺被迫趋向中国革命,开始艰


难转向,抛弃神秘的命运追问,变而配合中国革命


形式,追求明朗、热烈。 《明朗的天》、《胆剑篇》、《王
悔罪意识却大大迎合了曹禺悲天悯人的人道情怀, 分自由、雅俗共赏,传播力大等诸多优势有关。 此
并深深吸引了曹禺。
外, 小说比诗歌等更富有客观冷静的文体特征,更
这种宗教理念之下, 曹禺戏剧中无处不在的 符合老舍的个性气质。 第三次是抗战爆发后,由中
罪与罚、 原罪与忏悔意识, 就正正契合了基督教 立作家向革命作家转变,为了宣传救国,老舍开始
徒的描写,就以讴歌其勇于牺牲为主旨。 但老舍也 审视中国人灵魂世界的自我选择。 在其戏剧世界
借文艺对基督教徒的不良行为和洋人借教殖民的 中, 老舍宣扬殉道式的牺牲精神和博爱宽恕理念,
行为进行了尖锐的讽刺和揭露,表现了他清醒而理 佐以宗教批评意识, 显示出社会省察的深入性;曹
性的宗教观念,如对《黑白李》中的伊牧师和基督徒 禺则张扬原罪和忏悔意识,并将作品悬置于浓烈的
数量较多,如《四世同堂》中的胖菊和大赤包母女, 更为深切,其反思也更为令人动容。
《离婚》中的革命女同志和邱太太、《善人》中的汪太
在生活中,从幻若云霞的女护士,到燕园心狂
太等。这些女性形象具有漫画化、类型化特质,干瘪 神迷的初恋郑秀,再到温柔隽秀的方瑞,最后归于
枯燥,流于概念,是老舍批评和拒斥的对象;悍妇形 李玉茹,充满了浪漫而又痛苦的爱恨纠葛,究其实
禺笔下另一类女性形象是善良柔弱、忍辱负重的一 给了幼年贫困的老舍读书识字的机会,也给了他仁
类,如侍萍、愫芳、瑞珏等。 其中,侍萍儿女皆亡,精 慈乐善、普渡救世的佛家情怀。同时,老舍宗教信仰

话剧人物分析文献综述

话剧人物分析文献综述

话剧人物分析文献综述对曹禺的研究,经过几代学者的努力,已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尤其是在最近20年,它已发展成为一门显学,有关曹禺的各个方面,研究工作几乎都涉及到了,大体上经历了曹禺生平研究、文本研究,创作心理研究,曹禺剧作演出史研究三个阶段。

与曹禺具体剧作研究同步,也出现了一些对曹禺创作道路和创作思想的综合性研究,其中有代表性的成果,一是吕荧的《曹禺的道路》,二是杨晦的《曹禺论》。

吕荧在其近4万字的长篇论文中,对曹禺的创作道路以及其从《雷雨》到《家》的主要代表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析,文章对曹禺剧作的风格魅力及思想蕴涵作了总体概括。

杨晦的《曹禺论》首先以《雷雨》、《日出》、《原野》为例,论述了曹禺剧作思想主题的发展线索。

本论文题为《曹禺戏剧人物语言探析》,旨在从曹禺剧作的文本出发,以人物言语为切入点,对曹禺话剧语言进行系统综合地分析。

一、曹禺剧作的诗性现实主义。

李书萍在《论曹禺剧作的“诗性现实主义”》中写到:“我们可以看出:曹禺的创作过程本质就是不断地进行自我精神探询的过程,这种探询让我们从混乱的现实生活中解脱出来,以便思考人生的终极意义,为此,我们把曹禺早期作品在美学层面上呈现的这种整体特征总结为一种独特的现实主义,即‘诗性现实主义’。

”在20世纪的上半叶,文学创作呈现两种弊端:一方面许多左翼作家都在声嘶力竭地为革命呐喊,文学已经近乎沦为思想的传声筒,极具功利性;另一方面许多现实主义作家局限于传统现实主义单纯的写实手法和单薄的摹写现实层面,作品又缺乏足够的深度。

“从这个意义上说,曹禺的‘诗性现实主义’创作站在文学创作的发展角度看,对中国现实主义美学和诗学都有很大地推动作用:因其对现实的超越切入点是人本身,从而某种程度上弥补了那个年代现实主义文学现实性强却不讲究文学性的不足;而他思想的深入也让现实主义有了更为丰富的思想内涵,从而形成了一种‘交响效应’和‘深度视界’。

当历史的书本早已翻过20世纪这一页时,曹禺的早期作品却始终历久弥新地占领着中国的舞台,这正显示出曹禺剧作的永恒魅力。

论曹禺剧作语言的场面描写和抒情性特点

论曹禺剧作语言的场面描写和抒情性特点

论曹禺剧作语言的场面描写和抒情性特点【摘要】曹禺的《雷雨》、《日出》、《北京人》以独特的艺术成就,高度满足了剧本文学关于人物、冲突、结构、语言等方面的艺术要求,成为中国话剧文学创作的典范。

戏剧塑造舞台形象,是通过剧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来完成的,而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语言。

曹禺剧作中众多的典型且有诗意的人物正是通过那引起典型的戏剧场面和抒情的戏剧语言塑造出来的。

本文以《雷雨》、《日出》、《北京人》为例,具体分析了曹禺戏剧语言的抒情性,其主要表现在心理语言和抒情独白中、戏剧冲突中和抒情意境中。

【关键词】曹禺《雷雨》《日出》《北京人》场面描写抒情特点曹禺自1934年发表《雷雨》以来,先后创作了《日出》、《北京人》等剧作,从而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现代戏剧史上的重要地位。

他的三大经典名作在千百个舞台上曾以多种面貌出现,被不同的人们饱含深情的演绎着、解读着,并一举将中国话剧推到了历史最热烈的颠峰时期。

曹禺这个名字,已经被写在了中国戏剧舞台的天幕上。

虽然大幕已经垂落,但曹禺却以他笔下那些永生的人物,继续他生命的演出。

在曹禺的戏里,一个又一个人物,诸如蘩漪、侍萍、四凤、陈白露、翠喜、小东西、愫方、文清等通过那些典型的戏剧场面而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中。

《雷雨》中蘩漪吃药、四凤说誓、周萍与四凤会面、周朴园与侍萍相认、周朴园令周萍认生母;《日出》中黄省三哀告、小东西自缢、翠喜控诉、李石清与潘月亭生死搏斗;《北京人》中愫方说嫁、瑞贞哭诉、文清与愫方夜会、曾皓中风、杜家逼债、江泰借钱、文清服毒等等场面都较好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

曹禺剧作中众多的典型且有诗意的人物是通过抒情的戏剧语言塑造出来的,有着浓郁的诗意。

这诗意从根本上源于他清丽含蓄、色彩鲜明的戏剧语言以及由这语言所营造的深邃意境和诗情氛围。

因而钱谷融先生说:“曹禺本质上是一个诗人。

”“诗人”的素质,促成作家将剧作的语言锤炼得极富抒情性。

一《雷雨》是曹禺的第一部戏剧作品,也是中国话剧史上一部杰出的作品。

老舍话剧的魅力与艺术特点浅析

老舍话剧的魅力与艺术特点浅析

老舍话剧的魅力与艺术特点浅析摘要:老舍是我国著名的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其创作的话剧是现当代文学史上的瑰宝,本文主要分析老舍话剧的魅力与当代影响。

关键词:老舍话剧;魅力;当代影响老舍,原名舒庆春,是我国著名的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同时也是新中国开创以来第一个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可以说他的小说和话剧创作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都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力。

一、老舍话剧中的“京味儿”要说老舍话剧的独特魅力,那么首先不得不提及的就是其所带有的独特京范儿。

可以说老舍的话剧在京范儿魅力的体现不仅局限于台词上,更体现在舞台布景和剧本上,甚至可以说老舍的话剧完全是围绕着老北京在进行演绎。

而后来的许多剧作家在进行剧本创作时都将老舍的剧作品看作是一个具有民族特色的范本来进行吸收和学习。

而在后世的演绎中,这种京范儿的话剧依旧活跃在话剧的舞台上,形成了特有的舞台魅力。

其实就老舍的京范儿话剧来看,最主要的元素就是平民世界。

以老舍先生为首的京范儿剧作家通常有不少都来自于这样的平民世界,所以他们对于生活有着别人无法理解的深刻感悟。

而且我们从老舍的剧作中能够对社会底层生活的市民的命运有更清晰的认知,同时老舍话剧也通过这种细致刻画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细节来展现意境深邃的哲思。

让我们产生情感的共鸣。

二、老舍话剧中的美学其实老舍话剧中的另一种魅力则要数其所蕴含的美学理念。

而这种美学理念主要体现在老舍巧妙的将民族文化与人文特点融合在一起,并且在传统的骨架上贴合现代的元素,并充分的吸收国外先进的话剧艺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再以中国的传统话剧作为基础来进行杂糅。

可以说通过这种跨越时间和空间的融合使得老舍的话剧呈现出一种综合的美感,并成为老舍话剧中一道独特靓丽的风景线。

而且老舍话剧的美感与曹禺话剧的美感不同,曹禺的话剧中所蕴含的浪漫情怀和诗歌意象是其在美学元素的基础上所创造出来的美感。

而老舍的话剧更多的是凭借着对现实生活的重新演绎以及对时代脚步的深入解读来呈现出一种本质化、灵魂化的思想观念,并以此来展现一种生活的哲思,进而体现出来的一种生活美、哲理美。

论新世纪“曹禺剧本奖”获奖话剧--以曹禺经典话剧为尺度

论新世纪“曹禺剧本奖”获奖话剧--以曹禺经典话剧为尺度

论新世纪“曹禺剧本奖#获奖话剧——以曹禺经典话剧为尺度洪宏"(南京大学文学院,南京210023)内容摘要:本着“曹禺剧本奖”获奖话剧之于当代中国话剧文学发展所具有的代表性、显示度、影响力及其与中国话剧传统和戏剧文学精神的内在关联,本文以曹禺的《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经典剧作为尺度,考察新世纪曹禺剧本奖获奖话剧的创作成就、缺失及其所折射出的中国当代戏剧文学境遇。

新世纪中国话剧要继续以曹禺经典剧作为典范,更深入地挖掘人的灵魂,广泛深刻地表现社会、人生、人性和人类文明,拓展、深化话剧文学创作方法和艺术表现力,克服各种戏剧实用主义,从而创造中国现代民族话剧新经典。

关键词:“曹禺剧本奖”;曹禺经典话剧;戏剧体诗;实用主义“曹禺剧本奖”是“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的简称,是由中国文联和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的全国性戏剧文学类奖项!这个奖的前身是全国优秀剧本奖!1979年《剧本》月刊复刊后,文化部和中国剧协决定联合举办全国优秀剧本评奖,1982年评出首届全国优秀话剧%戏曲、歌剧剧本72个°截至2019年该奖一共评选了二十三届,其中奖项名称、主办方以及评奖周期等经历了多次变动。

“由于全国优秀剧本奖是专家评奖性质,它和政府评奖不同,因此有人建议把此项剧本奖改个名称。

这时中国作家协会已设立茅盾奖、巴金奖、冰心奖等奖项,有的同志建议把全国优秀剧本奖改名为曹禺戏剧文学奖。

”②于是,1994年第七届评奖时该奖项更名为曹禺戏剧文学奖,此后由两年一次评选改为每年评选一次。

在2006年的评选中,该奖项定名为首届(总第十七届)“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评奖周期基本稳定在每两年一次。

首届全国优秀剧本奖由文化部和中国剧协联合主办,从1984年第二届起评奖改"作者简介:洪宏,文学博士,南京天学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话剧、中国电影#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五四'以来中国现实主义话剧文学的三种叙事范式及其流变研究"(17ZWB002)阶段性成果#—促进戏剧创作作繁荣发展》,《中国戏剧)/009年第10期,第15页。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湖北、陕西、海南、贵州)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湖北、陕西、海南、贵州)

第一章 鲁迅研究四题知识点名称内容如何看待鲁 迅在传统批 判中的偏激★★★1.鲁迅的《狂人日记》 中 ,通过狂人之口 ,把中国历史 、文明高度概括和比喻为(“吃人的筵席 ”),而 传统中国就成了(“安排人肉筵席的厨房 ”)。

2.在如何为民族文化寻求新的出路这一点上,鲁迅有其明确的主张,那就是对于传统一要(批判),二 要(继承),三要(转化)。

鲁迅批判国民性是否丑 化了中国人★★3.鲁迅在(《娜拉走后怎样》)中也说过, 中国的群众永远是“戏剧的看客 ”。

4.鲁迅在《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 中指斥(梁实秋)是资本家的乏走狗 。

鲁迅对文化转型的思考有哪些值得今天重新关注★★★★5.“倚徙华洋之间 ,往来主奴之思 ”,说的是一类人——(西崽)。

6.早在上一个世纪初,鲁迅就明确科学的提倡必须顾及(致人性之全),反对在崇奉科学和物质文明的 同时 ,忽略精神的解放和重建。

7.“借众以凌寡 ,托言众治 ,压制乃尤烈于暴君 ”是( 民主)异化的结果。

8.(名词解释)文化现代性鲁迅这里衡量的“现代性 ”,不是单纯计量物质的发展程度 ,也不能简单地“ 以富有为文明 ”,最主要 的指标 ,还是要看有无高度发展的健全的人文环境 ,能否让人享有充分的精神独立与自由 。

只有“立 人 ”才能最终“立国 ”。

9.(简答)简述鲁迅眼中“西崽 ”的特点。

答 :这群“西崽 ”觉得洋人势力 ,高于群华人, 自己懂洋话 ,近洋人 ,所以也高于群华人 。

但自己又 系出黄帝 ,有古文明 ,深通华情 ,胜洋鬼子 ,所以也胜于势力高于群华人的洋人, 因此也更胜于在洋 人之下的群华人 。

鲁迅《呐喊》 、《彷徨》 的文学史地位★★★★10.鲁迅自己曾用(忧愤深广)这四个字来概括《呐喊》等作品的基调。

11.茅盾 1923 年写(《读<呐喊>》)中 ,就评论说:“在中国新文坛上 ,鲁迅君是创造新形式的先锋 ”。

12.中国现代小说,主要表现为(从鲁迅这里开始)、(在鲁迅这里成熟)、(鲁迅的作品是中国现代各体 小说发展的重要源头)。

中国当代独幕剧精品鉴赏

中国当代独幕剧精品鉴赏

中国当代独幕剧精品鉴赏
中国当代独幕剧的精品鉴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雷雨》:这是中国著名作家曹禺的代表作之一,该剧以农村家庭为背景,剖析了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和人性的复杂。

剧中的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曲折复杂,是中国戏剧文化的经典之作。

2. 《茶馆》:这是中国著名作家老舍的代表作之一,该剧以一个茶馆为背景,生动刻画了农村与城市的冲突,以及各式各样的人物形象。

剧中的对白幽默风趣,艺术手法独特,对社会现象的揭示深入而准确。

3. 《悲剧英雄》:这是中国著名作家曾仲田的代表作之一,该剧以一个曲艺表演团体为主角,讲述一个喜剧演员在婚姻与事业之间的抉择与痛苦。

剧中融入了当代曲艺表演,以及演员对功利与艺术追求的思考,是一部富有时代内涵的独幕剧作品。

4. 《小二黑结婚》:这是中国著名作家朱一龙的代表作之一,该剧以一个农村小子和城市女青年的婚姻为线索,讲述了两人在婚姻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扰。

剧中以幽默的方式展现了婚姻中的矛盾与摩擦,以及对家庭价值观的反思。

以上是中国当代独幕剧的一些精品鉴赏,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考,对中国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入剖析,同时也给观众带来了艺术上的享受。

试析老舍话剧价值及意义

试析老舍话剧价值及意义

试析老舍话剧价值及意义摘要:老舍作品对当代戏剧影视的影响,既源于其自身的独特感染力,更源于其蕴含的“京味”之魅以及老舍创作的整体美学追求。

老舍话剧对当代“京味”艺术的持续影响,不仅显示了老舍创作的价值和意义,更表明了“京味”艺术在当今与未来的新的发展空间与广阔前景。

关键词:老舍;“京味”作家;“京味”戏剧;“京味”艺术Abstract:InfluenceofLaoShe’sworksonc urrentdramasandmoviescomesnotonlyfrom distinctiveartisticappealofhisworksth emselvesbutalsofromtheircharmof“Beij ingaccent”andtheauthor’’soperasont hecurrent“Beijing-accent”artshowsno tonlythevalueandsignificanceofhiswrit ingbutalsothenewdevelopingspaceandext ensiveprospectofthe“Beijing-accent”artatpresentandinthefuture.KeyWords:LaoShe;“Beijing-accent”wri ter;“Beijing-accent”drama;“Beijing-accent”art老舍话剧对当代戏剧影视创作与表演的影响是深刻而久远的。

一方面,是老舍话剧的风范作用,使一部分当代戏剧影视作品继续保持了浓郁而独特的“京味”风情;另一方面,老舍话剧对当代戏剧影视的影响实际上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更加迅速的文化变异面前,“京味”戏剧如果只是延续老舍的风格,沉湎于老北京的悠然情调,那将难以迈开新的步伐。

老舍话剧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它在作为当代“京味”创作的一种重要参照和示范的同时,也激发着后者在发展过程中的创新和提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老舍的小说化戏剧
与曹禺诗化戏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老舍在他 的话剧创作中也融合了别种文学体裁的特 长,但不是诗而是小说。老舍创造性地把小 说与戏剧这两种最为显要的现代文学文体 结合起来,创立了极具个性特色的“小说化 戏剧”,使成熟于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话剧 在特殊的政治时代,没有完全跌入低谷,在文 艺家们普遍迷失自我的红色岁月依旧为中 国甚至世界戏剧观众奉献出独具个性风采 的“小说化戏剧”精品。
第十一讲 老பைடு நூலகம்、曹禺话剧对比研究
一、童年经历对于性格的影响 二、笔下女性角色的区别 三、曹禺的诗化戏剧 四、老舍的小说化戏剧
一、童年经历
亡母丧父的家庭变故给老舍和曹禺留下了 刻骨铭心的记忆,但两人一贫寒、一富足 的家族特质,导致了他们截然不同的个性 气质。曹禺的个性气质以激情浪漫为主导, 老舍以理智坚强为底色;曹禺孤僻内向, 注目于人性世界,表现出省察人性的深刻 性,老舍爽直豁达,直面社会现实,凸显 出社会批评的真理性。
戏剧结构散化,戏剧冲突淡化,追求戏剧的叙事 性与史诗性是老舍“小说化戏剧”体现出来 的其他比较明显的特征。戏剧作为一种综合 性表演艺术,由于需要在有限的时间、规定的 场所进行演出 , 所以选取细小的题材 , 追求戏 剧结构的严谨对一般剧作家来说,是惯常做法。 老舍在他的戏剧中却比较青睐小说式的开放 结构,不拘泥于一人一事为主线的传统戏剧结 构方法 , 不追求完整的故事情节 , 小说家兼戏 剧家的老舍,能够冲破模式化、概念化的桎梏, 将人与社会的矛盾、人与人的性格对比直接 引入戏剧领域,打破
有学者认为老舍的小说化 ( 体 ) 戏剧创作经历了 “不会写戏 , 以小说的方法去述说” ——— “ 强 化 戏 剧 技 巧 , 排 斥 和 否 定 小 说 ” ——— “ 吸收小说的优长 , 完成自己的独特创造”这 样三个不同的阶段,经历了否定之否定的艰难 过程。
突出人物在戏剧中的核心作用是老舍“小说化戏剧” 的主要特征之一。中外传统的戏剧一般以情节为中 心 , 而且讲究情节的生动性和传奇性。它们一般是 “因事设人” , 事实操纵着人物 , 老舍则一反传统惯 例 , 改情节中心为人物中心 ,“ 因人设事” , 让人物领 导着事实 , 这在中外戏剧理论发展史上是一个独创。 1962年,老舍在回答青年们提出的“小说怎么写 ?剧 本怎么写?”的问题时,明确指出:“创作主要是创造人。 无论写小说写剧本都如此。得眼睛老看着这个人。 事情不平凡,固然很好;事情差一点,而人站得起来,仍 是好作品。人第一。”后来又强调:“写戏主要是写 人,… …只有写出人,戏才能长久站住脚。”
老舍在他的戏剧中虽然不刻意追求这种大 冲突,但却相当重视各种事件和人物之间的 小冲突与小摩擦,以波澜不惊的日常小事与 乱世庸众写出生活与历史的真实。他擅长 运用人物速写组成多幅时代风云画卷,形成 诸多戏剧片断,并把人物放在特定的场景,巧 妙地组合起来,体现出浓烈的叙事特征,适应 中国观众的欣赏习惯,从而广泛地反映社会 风貌,表现时代的特征和社会的心理,体现出 现实主义戏剧特有的史诗性效果。
首先,作者以诗人的心态进行戏剧创作。曹禺曾 说 :“ 我是一个不能冷静的人。”曹禺这样描 述他创作《雷雨》时的状态 :“ 我象个比赛前 的运动员 , 那样兴奋 , 从清晨钻进图书馆 , 坐在 杂志室一个固定的位置上,一直写到夜晚10时 闭馆的时候,才怏怏走出。夏风吹拂柳条刷刷 地抚摸着我的脸 , 酷暑的蝉声聒噪个不停 , 我 一点觉不出,人象沉浸在《雷雨》里。有时写 得太舒畅了 , 又要跑出图书馆 , 爬上不远的土 坡 , 在清凉的绿草上躺着 , 呆望着兰天白云 , 一 回头又张望着暮霭中忽紫忽青忽而粉红的远 山石塔,在迷雾中消失。”
曹禺幼年丧母,对模糊如云烟的生母的怀念, 对奶妈的惧怕,是他女性印象的第一层印象。 其后,是宛若启蒙老师的段妈和爱之如母的 姐姐万家瑛,她们的爱是母爱的凸显,其不 幸遭遇又成为曹禺同情女性的酵母。同时, 高大而又暴虐的父亲,又使得曹禺自我暗示 为女性角色,并逐渐演化为对女性苦与痛、 柔与烈、追求与反抗深刻的体察和同情,甚 至是热烈的赞美。
老舍走上话剧创作道路上的时候 ,已是卓有成 就、蜚声海内外的著名小说作家。1939年春, 在全民抗战的革命热潮中,作为文协负责人的 老舍 , 为解决文协因筹款演戏的燃眉之急 , 在 朋友们的一致推举下 , 开始尝试话剧创作 , 探 索文艺与观众直接见面的可能性。老舍后来 谈到自己写作话剧的初衷时说:“我不懂戏剧, 只按照写小说的办法 , 想了个故事 , 写了一大 片对话。”
第三,诗的语言。用诗的语言来创作戏剧也是 曹禺戏剧诗意创作的重要特征之一。半个多 世纪过去了,曹禺剧作之所以至今还能吸引不 同层次、不同信仰,不同世界观的读者和观众, 并能让读者放下书本或观众走出剧场仍然心 情澎湃、激情涌动,恐怕不仅仅是主题和情节 的魅力,很大程度上还得益于作者如诗的戏剧 语言。
其次,作者在创作中追求诗意的真实,以理想的 情愫描写现实生活,超越了对具体社会问题的 直接表现和对时代背景的如实描写。曹禺前 期的所有剧作都体现了生活的真实而绝非真 实的生活。他的作品从不以生活表层的反映 为满足,从不滞留在对具体的矛盾现象和社会 问题的直接表现上 , 而是反眼整个社会人生 , 执拗地追问社会问题背后潜伏的人类生活哲 理。
二、笔下女性角色的区别
老舍笔下的女性世界分为传统女性、新潮 女性和悍妇女性三部分。 老舍对传统女性 的赞美和对新潮女性、悍妇型女性的拒斥, 反映出老舍冷静又略显偏颇的女性观。在 他的艺术世界里,对传统文化妇道意识的 认同,伴随着对西方文明中女性解放潮流 的现代性疑虑。这既反映了他思考的深刻 性,也显示了他女性审美的传统性和狭隘 性。
曹禺艺术世界里最为灿烂的女性形象就是 “繁漪式”的狂烈反抗型女性。她们热烈追 求自由和爱情,但却苦闷压抑,最终选择以 变形的方式进行猛烈地反抗,不惜付出道义 和生命的代价。她们的代表就是繁漪 ——曹 禺戏剧最复杂、最丰富、最深刻、最典型的 女性形象。
三、曹禺的诗化戏剧
“以诗写剧”是最能体现曹禺话剧创作个性 的特点之一,也是他区别同时代话剧作家的 显著特色,就创作主体而言,曹禺多次宣称他 以“诗”写“剧”。1935年4月,《雷雨》在 东京首演之前,中国留日学生杜宣就有关演 出事宜请教曹禺。曹禺在给他的复信中,第 一次明确提出他写《雷雨》是在写一首诗 的创作观念。“我写的是一首诗,一首叙事 诗,这诗不一定是美丽的,但是必须给读诗的 一个不断的新的感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