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社会学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代码 10126 学号 00853020

分类号密级

《社会性别研究》课程论文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本科课程论文(设计)

大众媒体对性别角色定位的社会学分析

学院、系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社会学系

专业名称社会学

年级 2008级

学生姓名孙宇

指导教师张笑会

2011年06月30日

大众媒体对性别角色定位的社会学分析

摘要:在当今这个社会里,无论是经济、文化还是科技,都有了月新日益的变化。而大众传媒的繁盛更是有目共睹的,无论是基于娱乐大众的心理,亦或是基于特定的政治、文化、社会等目的,大众传媒都不可避免的成为了影响人们价值观、人生观、社会观、世界观的重要因素。但是,我们却发现,大众传媒给人们,给社会带来的,并不都是积极的、进步的价值观念,相反地,却充斥着消极、暴力、歧视、甚至是欺骗的各种混合体。

关键字:大众媒体性别角色定位性别歧视性别观

而今天想探讨的问题,恰恰是基于这样一种社会现实而影响人们性别观的价值判断,那么,不同角色在大众传媒到底是以什么面目出现?大众传媒中的性别角色的定位在何种程度上受到社会观念的影响?而这种性别角色的定位和性别文化观念又反过来对受众产生了怎样的作用?我们将在以下内容中加以阐述。首先我们应该明确两个概念,第一,什么是大众传媒。大众传媒或媒体通常指那些专门用来向大众传播有关思想观念、信息的组织手段。从性质上看,大众传媒具有两种功能,一种是反映现实的功能,另一种是构造现实的功能。而本篇文章,仅对电影、小说、新闻、等加工后的传媒作品进行性别角色的定位差异性分析。再次,我们还需对性别角色做一个简单界定。它是指男女性别角色在社会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社会特质和自身特质。这里所谓的性别角色更多的是一种社会学意义层面的,而非生物学层面上的,是一种社会性别,而越来越多的证据也越来越表明:男女在大众传媒中所扮演的性别角色并非由生理所决定, 而是由社会文化所规范的。所以,我们不在此探讨由于性别角色定位在生物学上的不同,而是挖掘其在社会意义上深层的差异性。

在各种主流大众传媒中我们不难发现主要从事科学家、军人,政治家,工商企业老板都基本上都为男性,处于那种从事动手动脑、富于想象与刺激的活动;其出现的场景更多的是公司,酒会,和各种社交、富于挑战的场所;其想突出的男性通常是社会型、事业型、管理型、悠闲型的典型代表。

而相对的把女性形象对象化、商品化,缺乏对女性内在价值的认可和肯定。其从事的职业多为家庭主妇,或是打工女,比如秘书、招待或是职场白领,亦或是无业游民,总之是那种安静的,不出众的,随遇而安的,而其出席的场景也多在家中,办公室,偶尔出现在聚会场所也是充当着交际花,总之就是商品腐朽化和生活琐碎型的统一体。

虽然,目前,,在商业化浪潮冲击下,传媒越来越倾向于走“柔性化路线”,即主要描述女性的私人生活、情趣、爱心、女人味等。而很少表现或根本不表达现代女性在学业、事业等方面的奋斗经历、探索精神、所取得的成就等。以女性领导干部为例,不仅在一般新闻报道多‘一闪而过’更重要的是媒体对她们的政绩、她们的智慧、她们的能力、她们的人生追求很少报道和表现。而一些妇女杂志、生活杂志在做女性干部的人物专访时,又多侧重表现女性的传统角色。,现代女性在今天被突出了可视性、观赏性,女性成为男性目光中的审美对象、观赏对象。据调查,全国发行量较大的面对青年的期刊杂志,几乎每期都用美女作为封面的有20余种,约占2/3 以上,而这些形象与女性的工作、生活、学习毫无关系,所注重的仅仅是美的外表。尤其是大众传媒广告,把女性形象商品化、对象化,不惜牺牲女性的尊严和主体性,刻意歪曲女性形象,以此来招徕消费者。以至于谈到女人,更多的是把她们与化妆品、服饰、减肥、宠物、购物、消费等联系在一起。大众传媒的作用是巨大的。其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社会性别“刻板成见”

美国学者沃尔特·李普曼较早提出“刻板成见”(steorotype,也译固定成见),他认为,“所有影响中最微妙和最有普遍意义的是创造和保持固定的成见的储存物。在我们观察世界以前,已有人告诉我们世界是什么样的了。对于大多数事物,我们是先想象它们,然后经历它们的。如果不是教育使得我们已敏锐地意识到这一点的话,那么这些先入之见会深深地支配整个知觉过程。”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成见通过两种渠道形成,其一是直接和某些人或群体接触,然后将其特点概括化和固定化,其二依据间接方式(别人介绍、传媒描述等)获得。在性别刻板成见形成中,大众传媒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比如,本质主义性别观念将男女两性截然两分,将女性特征归为“肉体的、非理性的、温柔的、母性的、依赖的、感情型的、主观的、缺乏抽象思维能力的”,把男性特征归为“精神的、理性的、勇猛的、富于攻击性的、独立的、理智的、客观的、擅长抽象分析思辨的”,形成关于男性和女性性别特征的“刻板成见”。媒介也不遗余力地强化这种两性成见。一份文摘报纸“女性世界”版中的9篇文章有7篇都先验地将女性归“类”:“爱美是女人的天性”,女人应“心善、性柔、衣俏、情醇、志坚”,“温柔是女人特有的武器”,“一个不温柔的女人……绝不是可爱的女人”。而大众传媒不遗余力地继续塑造传统的女性形象,不断在暗示和变相宣传“男主外、女主内”,“男强女弱”的角色定型。据有关市场研究发现,“大众传媒反映出四种关于妇女的刻板形象:1、女性的位置是在家里;女性不作重要决定,也不做重要的事;女性依靠男人,需要他们保护;男人首对窈窕淑女通常”好逑“而对于半老徐娘不感兴趣”。

实际上,无论男性个体或女性个体都是千姿百态、千差万别的,两性特征很难被非此即彼地二元对立起来。这种本质主义性别观反映的仍然是男性的“男性中心主义”传统,为男性统治女性和女性服从男性制造合理借口。

二、大众传媒模糊男女地位差异

大众传媒通过“相对客观式的报道”,对于一些问题集中报道,而对其他问题忽视或掩盖,以影响公众舆论。“相对客观式的报道”认为,新闻媒介提供给公众的不是世界的本来面目,而是对世界上发生的事件有选择地报道。因此,我们从传媒所获得的关于男女两性在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并不能代表这个世界中两性形象的本来面目。而影响媒介进行议程设置时的“把关”因素,主要是男性中心的文化和社会观念。比如,媒介设置了“女人什么时候最美”这一议题;媒介常常报道一个成功男人背后有一个伟大的女人,却很少报道成功女人背后的男人等。大众传媒作为一种隐蔽的文化力量,不断强化男权意识。标举男权价值,通过大量的、重复的、高频率出现的含有男权文化观念信息的传播,对整个社会造成消极影响,对处于文化边缘和流浪状态的女性意识和女性观念起到压制、约束、监控的作用,从而模糊男女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

三、大众传媒传播的价值观内化为女性的“集体无意识”

集体无意识由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来的,是一种通过文化传统和历史遗传形成的一种认知潜在状态,是人类文化通过一代代人遗传而形成的,在群体生活的深层起作用的无意识现象。生活在被现代大众传媒笼罩中的女性,是很难抗拒这种无处不在的力量的。我们不妨看看张艺谋导演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苏童的小说《妻妾成群》,贾平凹的小说《废都》,以及张贤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这些文本或编造一个男人天经地义地玩弄、驾驭、控制一群女人, 或表现女人为了获得一个男人的宠幸, 勾心斗角相互倾轧的故事, 虽然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情况已有所改善,部分事实已为法律所制裁,但在不少男作家、男导演、男演员的心目中,“男尊女卑”;“男主女从”的观念依然牢牢盘踞着, 他们依然认为, 男人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