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一模试卷

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请在下列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第19—28题,每小题1分;第29—35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9.2013年央视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2》传承中华美食文化,引发广泛关注,

右图是我国远古时期的陶制蒸煮米饭的炊具,这一炊具最有可能的使用者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20.史学家张荫麟先生在《中国史纲(上古篇)》中写到:“武王所肇创、周公所奠定的‘封建帝国’,维持了约莫七百年”。与这里的“封建帝国”直接相关的政治制度是()A.父系家长制 B.禅让制 C.分封制 D.皇帝制度

21.中国象棋是一种古老的智力游戏,是中国人智慧的体现。以下说法不符合史实的是()

A.“火”旁的“炮”最早可能始于唐朝B.“相”退出历史舞台始于明成祖朱棣

C.“楚河、汉界”源于秦末汉初的历史D.“围魏救赵”的象棋战术源于战国史

22.《史记》和《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两部著名的史学著作。下列示意图中,哪一字母所代表时期的史实在这两部书中都能查阅到()

23.中新社华盛顿2月21日电,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会见达赖喇嘛。这是奥巴马入主白宫后第三次会见达赖喇嘛,美方这一错误行为严重干涉中国内政,请问“达赖喇嘛”这个称号是由下列哪一个皇帝册封的()

A.顺治

B.明太祖

C.康熙

D.宋太祖

24.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人民解放军举行入城仪式,受阅部队与群众游行队伍从东交民巷旧使馆区穿过以宣誓主权,宣告旧时代的结束。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南京条约》、渡江战役

B.《马关条约》、淮海战役

C.《辛丑条约》、平津战役

D. 《辛丑条约》、辽沈战役

25.历史谱写着歌曲,歌声凝聚着历史。下列歌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排列依次为()

①“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②“铁流两万五千里,红军威名天下扬……”③“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鬼子的末日就要来到……”④“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②③①④ D.③①④②

26.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费正清的观点()

A.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B.揭示了鸦片战争的根源

C.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 D.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

27.诗人爱伦坡说:“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古希腊光荣之处在于()

A.为文艺复兴准备了文化条件 B.开创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民主政治

C.为后世留下大量经典文学艺术作品 D.为资产阶级反封建提供了思想武器

28.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下面能够反映这种说

法的两个历史片断是

①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②国民政府成立。③中国民国成立。④日本法西斯在此

制造了掺绝人寰的“大屠杀”。⑤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A. ①⑤

B. ②④

C. ③④

D. ③⑤

29. 史料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直接的史料;二是间接的史料。凡是未经中间人手修改或转写的,是直接的史料;凡是已经中间人修改或转写的是间接史料。下列属于直接史料的是()A.《史记》 B.姜子牙助周灭商神话 C.商朝卜辞 D.孟姜女哭长城传说30.历史影视作品是历史史实的艺术加工,但必须尊重历史史实,下列情节与历史史实不相符合的是()

A.西汉时有人用纸写字 B.唐朝时人们坐着装有指南针的海船航海

C.在宋元的战争中使用了火炮 D.在元朝的大都到处可见回族商人

31.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将“第二次反思”付诸政治实践的是下列哪一个阶层()

A.李鸿章、张之洞等地主阶级洋务派

B.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

C.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的知识分子

D.毛泽东、朱德等中国共产党人

32.2012年,习近平访美演讲中说道“我们会永远缅怀当年以非凡战略眼光和卓越政治智慧打开中美友好合作大门的两国老一辈领导人。”当年中美友好合作大门打开所产生的影响是()

①为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铺平了道路②打破了中美的外交僵局

③有利于维护亚太地区及世界的和平稳定④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3.有学者认为,现代化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原发型,主要是内部因素积累,自发转变;一种是传导型,主要是外部刺激,进而回应和学习。以下属于传导型发展现代化的国家是()A.美国 B.法国 C.日本 D.英国

34.1992年,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中说:“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避免的规律性现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挫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进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材料中“某种暂时复辟”是指()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斯大林模式全面推行

C.雅尔塔体制的瓦解 D.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35. 整理历史事件,分析因果关系,归纳知识线索,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敏敏同学在总结和归纳历史事件的过程中找到了以下历史线索,其中各项历史事件之间的搭配不正确的一组是

A. 鸦片战争→工业革命→ 洋务运动

B. 明治维新→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

C. 工业革命→马克思主义诞生→巴黎公社

D. 巴黎和会→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二、非选择题(每题12分,共36分)

36.口号是一个时代的鲜明印记,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每个时期,都留下过许多有着时代特色的口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振兴中华”是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时率先喊出来的。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起草的《兴中会章程》中提出“是会之设,专为振兴中华,维持国体”,他把兴中会的纲领概括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金冲及《辛亥革命: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

材料二:“外争主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打倒吴佩孚、联络孙传芳,不理张作霖”

材料三:1949年9月21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毛泽东作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开幕词。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成为表达中华民族获得新生自豪而又自信的经典口号。

材料四:20世纪五六十年代,“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革命加拼命”“大干了再大干,超产了再超产,奉献了再奉献”等众多口号深深铭刻在每个中国人心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要想富,先修路”“少生孩子快致富”“发展才是硬道理”“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时间就是金钱,效益就是生命”的标语口号,成了大街小巷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不少口号还成了口头语,广为流传。

请回答:

(1)材料一“振兴中华”是个人价值与民族利益相结合的产物。试述其出现的背景。(1分)

(2)材料二“外争主权,内惩国贼!”出现在近代某一运动中,简述这一运动对民主革命产生的重大影响。“打倒吴佩孚、联络孙传芳,不理张作霖”是什么时期的口号?(3分)

(3)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史实,从政治、经济、外交三个方面说明材料三“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4)据材料四,指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口号的显著特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口号贴近社会实际、更加理性务实,为什么会具有这样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5)某班同学围绕“社会是否需要口号”展开辩论。有人说,社会不需要口号,要的是淡定有为;

有人说,社会需要口号,要的是激情涌动。你同意哪种观点?并说明理由。(2分)

37.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党在新时期胜利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描绘了崭新的蓝图。

【政治篇】

材料一:世界新秩序有很多权力中心……美国仅仅是一个大国,还有可与美国匹敌的其他国家,如日本、欧洲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这样,再过几年还有中国,以及前苏联中的某些国家。

——1993年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谈话节选(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世界新秩序”是什么?(1分)

(2)在90年代前后,中国和欧洲各国分别采取了什么举措冲击美国的霸主地位?(2分)

【经济篇】

材料二:高科技的迅速发展……中国和苏东加入到市场经济体系之中,为全球的进一步融合注

入了活力。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了......

——节选自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材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请列举两例,说明中国融入到世界市场经济体系中去。(3分)

材料三:读右图。

(4)说出图中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结合材

料二和材料三,请你谈谈中国如何才能利用此现象的特点迎接

机遇与挑战?(4分)(请分层次回答)

(5)综合以上材料,我们可以看出当今世界面临政治、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中国如何应对,请你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分别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2分)

38.在人类历史上,思想理论是盏明灯,它的光芒一直照耀人类前进的方向。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4、15世纪)新生的资产阶级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不得不借用古典文化来表达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文学、艺术作品和其他著作,都鲜明地表现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的时代精神。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请回答:

(1) 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场思想解放运动?(2分) 该材料表明,当时的文学、艺术作品具有怎样的时代精神?(2分)

材料二:伏尔泰和所有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们,如同冲破重重黑暗的亮光,打破了欧洲中世纪的神学枷锁,开启了科学和理性之门。而其中最根本的一点,就是马克思所说的:“认识到自己是人。”(2)概括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提倡的民主原则,在近代的美国和法国是如何付诸实践的?(2分)

材料三:《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此后,这一理论成为国际无产阶级无比锐利的思想武器,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工人运动蓬勃兴起,对人类社会的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3)马克思主义诞生后经历了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的过程。请列举由理论变为实践、由理想变为现实的典型事例各一例。(2分)

材料四:“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凡属我们今天用的着的东西,都应该吸收”

(4)20世纪初,我国在引进外国进步文化过程中,取得的主要思想文化成果有哪些?(2分)

(5)根据以上问题的回答,你认为思想或理论的形成对社会的发展有何作用?(2分)

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请在下列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第19—28题,

二、非选择题(每题12分,共36分)

36.(1)民族危机加剧;满清政府腐朽;救国救民意识高涨等(1分)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2分)、北伐战争(1分)

(3)政治: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及其通过宪法,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经济: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确立

外交: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分)

(4)特点:主观热情高、极富鼓动性、没有实事求是等(1分)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和实行改革开放(2分)

(5)不需要:口号属于意识的反映,带有主观性;不切实际的口号对公众有负面引导作用;社会发展需要务实、理性

需要:口号反映社会现实,切合实际的口号能激发公众的热情;切合实际的口号对公众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37.(1)多极化趋势

(2)改革开放,联合、欧盟

(3)第三次科技革命,亚太经合组织、世界贸易组织

(4)经济全球化

利用信息化的特点,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利用市场化的特点,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利用生产资料跨国化的特点,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言之有理即得分)

(5)政治:反对霸权主义、完善社会主义民主

经济:积极参与合作与竞争(言之有理即得分)

38.(1)文艺复兴(2分) 人文主义(2分)

(2)《独立宣言》《人权宣言》

(3)巴黎公社、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2分)

(4)三民主义、民主共和、民主科学(任意两个2分)

(5)思想理论指引社会前进的方向,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