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的基本概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透视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透视的形成原理与有关概念

一)透视的定义

透视意为“透而视之”,含义就是通过透明平面(透视学中称为“画面”,是透视图形产生的平面)观察、研究透视图形的发生原理、变化规律和图形画法,最终使三维景物的立体空间形状落实在二维平面上。

透视主要是研究眼睛与物体间的关系。

二)透视三要素

《透视学》是研究如何把看到的立体的景物转换成平面的透图,即研究在平面上进行立体造型规律的。而要在平面上取得立体的透视图非要借助假定的“画面”不可。因为透视图形是视线(眼睛到景物之间的连线)通过画面是留下的轨迹。物体的大小、画面离眼睛的远近以及眼睛对物体的角度都将决定透视图形的变化。

物体、画面、眼睛这是构成透视图形不可缺一的三要素。

眼睛——透视的主体,是眼睛对物体的观察构成透视的主观条件。

物体——透视的客体,是构成透视图形状的客观依据。

画面——透视的媒介,是构成透视图形的载体。

三)有关概念

图1-1

1.视点:指画者的眼睛位置。

2.足点:指视点对基面的垂直落点,画者的立足点。

3.画面:指模型上的玻璃板,即研究透视的假设画面。观察者与被观察物体

间的透明平面。

4.基面:指放置物体的水平面,画风景时即地面。

5.基线:指画面与基面相交之平线。

6.点心:视点对画面的垂直落点,在眼睛正前方的画面上,正好在视圈的中心。

7.视中线:是视点与心点相连的视线,是视线中离画面最短、最正中的一条,代表视点与画面的距离,也称视距。

8.视平线:画面上过心点的水平线,平视时与地平线重合,代表视点的位置高度,是上下分割画面的基准线。

9、正中线:过心点的垂直线,是左右分割画面的基准线。

10、距点:将视距分别标在心点两侧的视平线上,所得两点就是距点。

11、距离圈:在画面上,一心点为圆心,以视距为半径所画的视域圈。

12、天点:距离圈与正中线在视平线上方相交的点,到心点的距离也等于视距。

13、地点:距离圈与正中线在视平线下方相交的点,到心点的距离也等于视距。

图1-3

注:视点通过视中线必须和画面保持垂直关系

视点平视时:视中线平行于基面,画面垂直于基面。

视点仰视时:视中线向上倾斜,画面也向上倾斜甚至平行于基面。

视点俯视时:视中线向下倾斜,画面也向下倾斜甚至平行于基面。

四)两种观察方法与两种投影方式

1、观察方法

(1)焦点透视:称“定点法”属于有限视域范畴,其视域具有相对独立性,是一个被局限在一定范围内的单视域。

(2)散点透视:称“活点法”用活动的眼睛形成多层次,多方位的散点观察,以运动的三维空间和一维时间组成画面。

2、投影方式:

透视图是物体通过光线在画面上形成的投影形象,由于光线的状态不同,其投影方式所得的形象特征各不相同。(投影的光线状态,直接起因于视点、距离的变化)

图1-1 1-4

(1)焦点透视:为“中心投影”是视点在相对近距离观察物体的投影方式,视点是对物体各点投影和回收视线的中心,它的发射场是一个锥形体。

焦点透视对于空间问题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一个视域中的具体消失,根据物体的具体距离的推移,角度的转换,从体积解剖到点、线、面达到空间的无限,是一种对无限空间给予有限控制,出发于具体的空间而视线追及于灭迹的方法。

(立方体按近大远小的规律发生明显的透视缩变,同时受到透明画面上所推出的灭点、灭线的制约,产生消失于无

限远的灭迹现象)

灭线:又称消失线,画面中景物变线与消失点连接的线段叫灭线。

灭点:变线无限延伸,在画面上最终消失于灭点上。相互平行的变线,向同一个灭点汇聚并消失。

注:中心投影画面与视点距离不同,可对同一形象形成不同的投影,距离越远投影越大,画面贴于物体时,影与物相当。

图1-9

(2)平行投影:视点与物体间的视线按照一定的投射角度形成平行视线群,相当于无数个近距离视点以同相视线组成的集群观察效应,也象征着一个视点的多方位移动观察方法。(画面与视线相截后,视域相对无限,从距离上讲,画面无论在什么位置,所获得投影形象一致)

注:用平行光线从正侧面、正面、顶部投射物体,所得投影图分别为:侧视图、正视图、顶视图。

图1-9 1-10 1-11 1-12

第二节视域、画面、物体与视点的关系

一)视域

1、视觉感应分:能觉范围、能辨范围、最清晰范围。

2、正常能辨范围:60度视角所构成的视锥被画面相截后形成的视域圈。

3、正常视域圈内,视点所看到的最长限度为视域圈直径。

视距是底边(视域圈直径)长度的0.87倍,视点到物体的最小限数。

距点到心点的距离是直径的0.87倍,是半径的1.73倍。

二)视点与实际画面的距离

1、心点确定在画面中心;视距为心点到画幅一角的1.73倍,可粗略为2倍。

2、心点不在画面中心,视距为心点到画幅最远角的1.73倍,可粗略为2倍。

三)视点与物体的观察距离

视点退离物体长度1.23倍,使视角变为44度时物体透视长度等于正方形画面边长。

注:视点要远于物体长度的1.23倍,画幅越窄,距离越远,物体长度才能越短,一般写生时,强调眼睛要离物体长度的1.5倍(视角为37度)。

第三节近大远小与消失

一)景物的深度变化与近大远小

图1-20

焦点透视在空间意识处理上,属于有明确消失轨迹的视觉空间,景物只要与视点前面的画面有深度变化,在视觉中其形象就要从高度、宽度、深度上产生近大远小的变化和消失现象。

二)直线的视觉分类与透视变化。

原线:与画面保持平行关系的直线,无论怎么延伸也不会和画面相交,同类线彼此也不会聚拢消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