垦利县-城镇体系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垦利县城乡规划
第一章城镇体系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
第一节规划沿革
1943年4月,建立垦利县。直到1981年,县城未有总体规划。1982年,在惠民地区城市规划组的指导下,垦利县基本建设局编制了《垦利县城总体规划》。1987年,垦利县人民政府委托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对县城总体规
划进行修订。1988年,该规划经审查批复。垦利县城的性质定为:全县政治、
经济、文化、科技中心,东营市小化工和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县城规模:远期2000年为3.5万人,用地面积4.57平方千米,人均城市用地130.45平方米。
城市用地的发展方向以旧城为依托,向南、向西发展。规划东西向主干道5条、南北向主干道4条。工业区重点发展西、南两片。居住区规划分布为四大片,
即东北片、西北片、西南片、东南片。公共建筑,行政机关主要分布在中兴路
两侧;商业、饮食、服务业规划在振兴路中段、兴隆路两侧,中段建综合性的
市场,以商业带动城市发展;文化教育,分布在东部城区,南部增设影剧院,
文体教育用地设在县城西北部;医疗卫生,县医院原地扩大规模,城区生活居
住区内增设卫生保健站或小规模门诊部;城东北部规划建设体育中心。采取点、线、面相结合,重点绿化和一般绿化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城市绿化,规划人均公
共绿地6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40%;烈士陵园迁至城区以北,利河路以西;
以大桥公园为中心,普遍绿化城区北部,建成城市公园。
垦利县城第二轮总体规划于1996年由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和垦利县城乡建设委员会联合编制而成,并于1997年4月经东营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第二轮总体规划期限为近期1996~2000年;远期1996~2010年城市性质是以
石油化工及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的现代化小城市。县城规模为近期人口4万人,用地4.76平方千米;远期人口为8万人,用地9.08平方千米。规划中心的县城由四个相对独立的片区组成,即城西片区、城东片区、石化工业区和绿化景
观片区。
2002年6月,建设局委托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了第三轮城市
总体规划修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县城规模不断扩大,人民生活不断提高
和垦利县区划的调整,第三轮编制的《垦利县城市总体规划》已不适应新形势
发展的需要,2009年垦利县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第三轮总体规划进
行了修编。
第二节城镇体系规划
一、城镇布局结构
城镇发展结构可以概括为“双核多点联动”,具体强调三个方面。
西聚东疏:规划期内垦利城镇发展的重心将继续保持向西部发展的趋势,
城镇人口和经济规模将继续扩大。
双核多点:县城成为经济社会综合发展中心,胜坨成为工业发展中心。规
划期内,市区非农产业的扩散和乡镇民营经济发展,将促使临近市区的郝家、
董集和永安镇城郊型小城镇快速发展,成为垦利县城镇发展中的三个增长点。
圈层发展:以外环路和滨河路构筑城乡结合的圈层发展轴,沿发展轴从东
向西连接永安—垦利县城—胜坨—董集—郝家5个西部城镇,成为带动垦利发展的重点地区。
二、城镇人口规模
规划期内,县域各城镇人口将呈现快速增长、稳步增长和控制增长三种增
长趋势。
快速增长型城镇——县城和胜坨镇。进一步壮大县域中心城镇的地位,发
展特色产业,壮大经济规模,加快城镇人口的集聚,提高中心城镇的辐射带动
能力。
稳步增长型城镇——郝家、董集和永安镇。培育发展非农产业,积极吸纳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集中,稳步扩大城镇人口。
控制增长型城镇——黄河口镇。地处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内,临近核心
保护区。适度控制城镇人口发展规模。
三、城镇职能
发挥城镇在发展县域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加强城镇布局与产业布局的协调,将城镇发展成为壮大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促进特色产业发展的中心。积极培育
和壮大综合型、工业型、商贸型和旅游型城镇的发展。
综合型城镇——垦利县城。完善服务管理功能,成为全县的行政和社会服
务中心。加快经济开发区发展,优化产业结构,重点发展机电一体化、新材料
等高技术产业,积极发展机电、轻纺等工业,控制石化等污染性工业发展,成
为东营特色产业基地。大力发展房地产业,承接市区人口的转移,成为东营北
部重要的新区。培育发展商贸流通业,依托高速公路出入口,发展东营市化工、机电等特色产品区域性交易批发市场,增强城镇的流通功能。
工业型城镇——胜坨镇。依托东西两个工业园和万达、胜通和东辰等大型
骨干企业,进一步发展化工和机电产业,培育发展新材料等高技术产业。成为
东营市重要的工业基地。
商贸型城镇——郝家、董集和永安。发挥城郊区位优势,重点发展第三产
业和轻型加工制造业,控制发展污染型的重工业。郝家、董集依托外环线,壮
大现有的汽车服务业、培育发展餐饮服务业和批发零售业,逐步形成东营特色
服务业发展区。永安镇依托机场重点发展物流业和商贸流通业,控制发展污染
型工业。
旅游服务型城镇——黄河口镇。依托生态保护区,积极发展餐饮、住宿等
生态旅游服务业,适度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
四、综合交通规划
区位与交通条件:县城和大部分乡镇紧邻东营市主城区,与市区在交通基
础设施方面的共享程度很高,东营市区铁路站场和东营港均可对垦利发展起到
一定的支撑作用。东营机场位于垦利永安镇,成为县域发展又一条件。公路方面,环渤海高速公路东营段(东青高速)穿过县城东部并设有出入口,大大改
善了垦利的对外联系。现状和规划的省市公路,是垦利对接区域发展的重要支撑。垦利县位于黄河沿岸,是东营市区通过黄河大桥(垦利大桥、利津大桥)
联系外部的门户地区,始于市区的放射状对外公路和东营市外环路,成为垦利
与市区以及垦利内部乡镇联系的重要纽带。
规划目标:呼应县域城镇发展结构,优化城镇联系功能,突出“双核”带
动作用;强化与东营市区的对接发展,为全面融入区域创造条件。
规划重点是重要交通走廊的五个层次
高速公路主要承担城市对外交通与过境交通,由东青高速、东港高速、
环渤海高速组成,预留连接滨州、济南方向的高速公路走廊。
干线公路主要承担市域城镇间的通勤交通,从东营中心城外围公路环引
出4条放射状路网,分别连接利津县城、虎滩乡、陈庄镇、河口区孤岛镇方向,构成县域交通骨架,其中弱化黄河路干线公路功能,在垦利黄河大桥处分为东
西两条外围公路连接中心城公路外环。
乡镇公路辅助承担县域城镇间的通勤交通,垦利城区西侧增加一条与胜
坨的联系通道,东侧构筑环状乡镇公路。
快速路通过5条快速路与中心城路网对接,其中垦利城区的3条快速路
将是构筑“一城三区”体系的主要通道。
堤路与观光道路借助黄河堤路与现有乡村道路,构筑黄河口观光景观道路。
五、市政工程设施规划
(一)给水工程规划
水源:规划仍以黄河水为垦利县的主要水源。永镇水库、胜利水库和永安
水库3座水库,设计蓄水能力6792万立方米,调蓄水量达1.1亿立方米,为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的实施提供了可靠的水源条件;规划将与3座中型水库相近的三号水库、四号水库和永安水库一并作为全县饮用水水源的补充,在滨州向
东营市西城供水的管径1000毫米的混凝土主管线上嫁接管径400毫米管线作为郝家镇主要供水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