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储层地质学习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气储层地质学基础学习总结

学号:2010050022 姓名:周道容专业:地质工程为期半年的油气储层地质学学习完了,对于一个跨专业的学生来说,在这学期的学习中我学到了很多以前未曾学习的知识,同时在去博物馆的参观中深深的体会到了实地参观考察的重要性,受益非浅。现在我就这一学期对于这门课所学及平时阅读的相关文献所得的知识及体会做一个小结。

课堂上,张老师讲的很多是在有一定基础之上的拓展,所以平时我常去去图书馆借阅相关书籍以补习我的基础知识同时结合老师课堂上所讲的,使我从基本知识到储层地质的发展趋势都有所了解。

首先,我在对储层地质相关书籍的学习中知道了许多基本的知识。明白了油气储层(Reservoir)是指能够储存和渗滤流体(油气水)的岩层。是油气勘探和开发的直接目的层,是油气藏的核心,而油气储层地质学:是深入和系统地研究油气储层的地质科学,是石油地质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门综合性和实用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它通过系统地研究油气储层的建造和改造作用,表征了油气储层的宏观分布模式、微观孔隙结构特征以及开发过程中具有很大影响的储层非均质性和储层敏感性,最终建立适合不同勘探开发阶段的储层地质模型,为油气田勘探和开发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提供地质依据。油气储层地质学是80年代以来,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储层研究迅速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是多学科相互渗透的一门科学。它涉及到的学科很多,包括:石油地质学,油矿地质学,沉积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开发地质学,数学地质学等。明白了储层研究的发展的四个特点即:1、从宏观→微观方向发展2、从定性→定量方向发展3、从单学科研究→多学科一体化的综合性研究发展4、从大量的手工分析→依靠储层综合研究软件进行研究。其基本内容包括:1、油气储层基本特征;2、储层原始建造;3、原始孔隙成岩演化,它是油气储层预测、成岩非均质研究及储层潜在敏感性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4、储层裂缝即后期构造改造;裂缝是重要的油气储集和运移通道,裂缝性油气田开发较难,容易造成层间干扰;5、储层孔隙结构即储层的微观特征;6、储层敏感性即储层的微观孔壁特征,这一研究对勘探开发工程中油气储层的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7、储层非均质性即宏观和微观的非均质性,这是油气储层地质学和油藏描述技术中十分重要的研究内容;8、储层地质模型,储层地质建模是近十几年储层地质学的前沿研究课题,是油气田开发向深层次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对文献的阅读中,我逐渐了解了学科的前沿,知道了储层地质的新进展。随着油气勘探开发实践的不断深入,储层地质学研究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从而得到迅速发展。其研究领域越来越广泛,除传统的碎屑岩储层和碳酸盐岩储层外,火山岩储层、基岩储层、致密储层和深部储层等非常规储层的发现和研究,都极大地扩充了储层地质学的研究范畴,丰富了储层地质学研究的内容。储层地质学研究新进展包括油气储层类型和交叉、前沿学科在对储层研究中的应用。其中在油气储层类型上,(1)层序地层学在储层地质学中的应用,尤其是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已成为地层成因解释和地层对比的一个有用工具,通过体系域沉积和成岩标志,探讨了沉积体系域构成与成岩作用的制约关系及其对砂岩储层储集性的影响。其中(1)储层对比高分辨率储层对比技术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适用于盆地范围的地层对比技术,主要用于勘探阶段的地层分析和盆地模拟,主要利用露头、钻井、测井地震、地层古生物、地球化学等多种资料综合分析另一方面是适用于油藏规模的地层对比技术。储层岩性、几何形态、连续性及岩石物理特征等是在沉积物堆积过程中产生的, 精确的地层对比可以在四维空间中对这些特征有更清楚的认识, 高分辨率地层对比是识别非均质性的有效方法。(2)储层分布预测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的叠加控制了有利储集层段的展布。从基准面旋回理论和可容纳空间变化的动力学观点出发, 较低级次的基准面旋回在高级次基准面旋回中的位置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旋回内部沉积物的地层学和沉积学特征, 包括旋回内部沉积物厚度、地层保存程度、体系域类型、地层堆积样式、旋回的对称性、岩相分布与相类型及体系岩石物理特征等,当长期基准面旋回叠置在盆地更高级次的基准面旋回上升的早期时,沉积物以粗碎屑为主,储集层发育,但缺乏良好的生油层段;当叠置在上升到下降的转换期,即最大可容纳空间发育期时,以水进期泥岩发育为特征,构成盆地主要生油层段;当叠置在下降期,特别是晚期时,以陆源碎屑进积作用为主,储集层发育。因而,不同层序具有不同的储层类型及生、储、盖配置关系。它是地震应用于储层也大大的促进了起发展。(2)地震技术在储层预测和油藏描述等方面的应用主要有: ①碎屑岩储层的横向预测; ②特殊岩性的横向预测,如白云岩、泥灰岩、生物灰岩、岩浆岩和变质岩等; ③裂缝储层发育带的预测; ④不整合面的研究;⑤含油气面积及储量的预测储层物性研究: ⑥利用地震信息预测储层的分布范围、厚度、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孔隙中流体性质和异常压力特征等,但精度有待于进一步提高。(3)还有储层地球化学,储层地球化学研究的新进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石油柱体内水化学研究,流体包裹体的含盐度测量表明,油田水含盐度可随埋藏时间发生较大变化;

②沥青塞研究,沥青塞是富含沥青的石油的特别狭窄带,厚度约数十米,一般出现于储层不连续处,沥青塞的出现一般对储层质量产生致命的影响,因为它们包含不可采收的储量,成为低

渗透率储层内流动障碍,此外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区域沥青化问题; ③有关NSO 的研究是储层地球化学研究的新方向,NSO 是包含N、S 和O 原子的石油化合物(油脂加沥青质) ,也称为极化化合物,极化或者非均匀化合物,原油中N 的含量为011 %~2 %(质量百分比) ,在原油和沥青中的氮主要以芳香杂环的形式存在; ④储层润湿性研究; ⑤ PVT 属性研究; ⑥研究石油- 水- 岩石相互作用。利用储层石油地球化学的研究结果能够确定储层流体的连通性、油气充注史、储层中产出的流体的变化、单个产层带的分布及多个产层带中单层的产能贡献等重要信息。储层地球化学还需要解决天然气藏中非烃类化合物、烃类气体、生物成因气和煤层气的形成、排出问题、混源气中不同成因气的比率确定及有机质热降解的化学研究等一系列问题。4 计算机建模在碎屑岩储层研究中的应用,储层地质建模属于地质、数学与计算机等多学科结合的学科方向。建模内涵包括两大方面,其一为储层地质特征的计算机图形显示,属于计算机图形学的范畴,这一学科的发展已基本满足三维地质建模的图形显示需要,;其二为井间储层特征的预测,即应用已有信息预测储层特征的三维分布,这就要求相应的建模方法,它决定着所建立的模型是否符合地下地质实际,亦即建模精度。从这一角度来说,目前已有的建模方法和软件尚存在一些亟需改进的问题。

同时在对文献的阅读中也知道了储层地质学当今所面临的挑战。随着油气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构造油气藏、断块油气藏越来越少,隐蔽性强的岩性、地层油气藏逐步成为勘探的主要对象,油气勘探难度不断增加。储层地质学面对的主要难题是深部储层、致密储层、碳酸盐岩储层、结晶岩储层(火成岩和变质岩) 和改造型盆地储层等储集类型的研究。储层埋深的加大和成岩作用的增强使得孔隙度大大降低,如何在沉积层深部寻找有利储集带,如何在低渗透地区中预测高渗储集带? 中国中、西部盆地内储层受到强烈改造,有利储集相带预测难度加大;碳酸盐岩储层的非均质性是影响碳酸盐储层储集性能的一个关键因素;结晶岩储层研究程度还较低,这些都是摆在储层地质研究面前的重大挑战。同时,这也未我们指明了以后的研究发展方向:(1)从宏观向微观方向发展(2)从定性到定量(3)从单学科向多学科协同研究发展(4)储层研究智能化

在对地质学学科的学习中,课本知识重要,但野外现场认识更重要。在本学期的第一堂课,老师就带我们到博物馆去参观,这是我第一次看见这么多的化石标本,很是惊喜,同时又感叹大自然的巧夺天工,尤其是看见作为镇馆之宝之一的重庆大竹鱼的时候,觉得几亿年前的生物居然能那样活灵活现的展现在眼前,每一个鳞片都是那样的清晰,的确是很难得。但是在看见那个毫不起眼的隆昌铁陨石时,在老师没有讲解之前,我是怎么也不能把它和镇馆之宝联系起来,也许这就是内行人看门道吧。在参观的过程中,老师还不断的给我们讲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