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课程资源 打造生态校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挖掘课程资源打造生态校园
我校随着校址的变迁,校园周边环境成为制约学校再发展的主要因素。
经过实地调研、科学分析,学校将打造绿色生态校园作为新时期的发展方向。
2008年以来,依据开展社会大课堂工作的要求,本着“合力建设、成果共享、服务学生”的原则,我校充分挖掘适合学校特点的课程资源,确定以“松下ECO环保学院”为社会实践大课堂活动基地,与学校课程有效整合,初步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环保课程体系。
开拓校外课程资源,植入绿色环保理念
2005年,学校迁入富有“全球最大空中楼群”之称的四惠家园,这里高于地面11米,地表土层稀薄,整个小区无高大植被,植物成活率低于平均水平,绿化率只有30.1%。
这里夏天暴晒,冬天寒风凛冽。
同时,整个平台渗水系统脆弱,雨天排水不畅,这些因素为学校正常教学工作带来很多困难。
因此,建设绿色生态校园成为学校进一步发展的必由之路。
以科学、综合实践活动、品德与社会三个学科教师为主力的教师团队深入校园周边社会实践活动基地进行实地考察,最终将我校社会实践大课堂活动基地确定为位于朝阳区大望路的“松下ECO环保学院”。
环保学院一直致力于通
过定期举办各种形式的科普活动来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践行环保行动,这也正与我校打造绿色生态校园的环保理念相吻合。
2009年,我校正式与学院建立合作关系。
在学院中,学生开展了“地球环境问题的互动学习”“环保理念、设施的体验及环境宣言”“巧手制作太阳能小车”“LED灯的制作”等系列学习活动。
如在“ECO环保小卫士”课程的学习中,教师将课堂内容与生活常识进行了充分地结合,通过图片讲解、互动问答的形式教授学生区分垃圾分类标识(“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和“其它垃圾”)和生活用品环保标识等知识。
学生们把这里学到的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相关知识带回学校、带回家庭,并附之以行动,低碳环保的理念深深扎根于每一个学生心中。
自主研发,打造绿色生态校本课程
2009年,我校与上海市中小学数字化实验系统研发中心合作成立了“北京市朝阳区日坛小学数字化科学教育研究发展基地”,基地的建设为课程的研发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持。
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生态意识,传授“绿色”科学知识,启迪“绿色”创建思维,培养“绿色”思想品德,灌输“绿色”价值观念,养成“绿色”行为习惯,我校以科学学科为龙头自主研发了《绿色生态在日坛》校本课程。
在课程中安排了《绿色生态在中国》《绿色生态在校
园》《绿色生态在我们手中》几个单元的主题课程。
通过课程学习,让学生了解我校的绿色生态设施,了解我校生态环境建设具体内容,懂得建设绿色生态学校,以此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绿色生态在中国》单元的学习中,普及绿色生态知识,如太阳能、风能、中水利用等。
通过实地参观,学生了解到我校的生态环境建设体系,如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太阳能热水供应系统和电力功能系统、雨水回收池、分类垃圾回收站、楼体夹角生态景观等。
在《绿色生态在我们手中》单元的学习中,让学生结合身边的材料,变废为宝,合理利用,创建学生自己的绿色生活。
学生通过此课程的学习,亲自动手研究、改造校园土壤生存环境、设计屋顶花园;亲自动手制作LED灯,创编风能太阳能等。
学生一边学习校本课程一边参与实验、分析,并将其归纳整理为科技小论文。
实地应用,打造校园环境课程
社会大课堂搭建起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校园生活与社会生活相连接的桥梁和平台,使社会资源与学校教育实现资源共享。
同时,绿色生态校园渗透出的环境课程更是不断影响学生成长。
在学校的“太阳能温室”内,无论是炎热的夏季,还是寒冷的冬季,师生都可以欣赏到四季的花卉。
科学课上,教师组织学生到这里开展“五彩椒”“矮番茄”的种植;劳技课上,教师带领学生到这里做一名“小小园艺师”;美术
课上,教师带领学生到这里绘画、写生。
校园的生态种植为教师直观授课、学生实践学习提供了学习资源。
在校园里设立分类垃圾回收站,通过综合实践课程对学生进行废物利用的教育,由学生自主管理,最终变废为宝。
在学生中开展以“变废为宝”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收集家庭中闲置的废旧物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设计,制作成可以再利用的生活用品。
编辑王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