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棉花病害试题

第三章  棉花病害试题
第三章  棉花病害试题

第三章棉花病害试题

一、请译出下列英文的中文名称

1. Cotton V erticillium Wilt

2. Cotton Fusarium Wilt

3. Cotton Angular Leaf Spot

4. Cotton Seedling Diseases

5. Cotton Boll Rot Diseases

二、请写出下列学名的中文名称和引起病害的名称

1. Fusarium oxysporium f.sp. vasinfectum

2. Diplodia gossypina

3. Trichothecium roseum

4. Phytophthora boehmeriae

5.Colletotrichum gossypii

6. Verticillium dahliae

7. 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malvacearum

三、请写出下列病原的拉丁文名称

1. 尖孢镰刀菌萎蔫专化型

2. 大丽轮枝菌

3. 野油菜黄单孢杆菌棉花角斑致病变种

4. 棉炭疽菌

5. 苧麻疫霉

6. 粉红聚端孢

7. 棉色二孢

四、请将下列病害名称译成英文

1. 棉花枯萎病

2. 棉花黄萎病

3. 棉花角斑病

4. 棉花苗期病害

5. 棉铃病害

五、填空题

1.棉枯萎病的症状可表现出、、、和五种类型。一般

在时期开始发病,时期达到发病高峰。

2.棉花枯萎病菌主经以菌丝体潜伏在棉籽的、和内部,或者以

菌丝体、分生孢子及在病残体及土壤中越冬,成为来年的初侵染来源。

3.棉花枯萎病的初侵染源主要是______和________等,在田间病害可借______和_____等

来传播,主要是从直接侵入为主,也可从侵入。

4.棉花黄萎病的防治策略是:无病区,病点,轻病区,重病区。

5.棉花枯萎病是病害,其的症状类型有、、、

和,无论那一种类型,病株的维管束。

6.棉黄萎病主要发生在棉花生长的期,症状通常表现有和两

种类型。

7.棉花黄萎病菌所产生毒素的主要成分是。

8.棉花黄萎病发病最适气温为,低于或高于发病缓慢,超过则隐症。

9.世界上引起棉花黄萎病的病菌有、两个种。

10.棉花的最主要病害有和病;这两种病害都是传病害。

11.棉花病害大致分为、和三类,其中和

病最重要,是典型的传病害,在盛夏遇高温会出现。

12.湖北省棉苗病害的主要病原菌有和。

13.棉苗炭疽病和立枯病均可由和带菌传病,前者以带菌为主,后者以

带菌为主。

14.棉铃病害种类很多,但发生较为普遍主要有、、、和

等五种。

15.棉花铃期病害常见种类有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影

响棉花铃期病害最主要的因素是。

16.棉红叶茎枯病一般多在期开始发病,至时期发生较重。

17.引起棉花细菌性角斑病的病原菌是。

18.棉花苗期病害主要包括、和,主要的初侵染来源

是、和,在气候条件下利于发生。

六、选择题

1.引起棉黄萎病的病原属()。

2.A.子囊菌 B.担子菌 C.轮枝菌 D.镰刀菌

3.棉立枯病的初侵染源主要来自于带菌的()。

4.A.杂草 B.土壤 C.昆虫 D.种子

5.棉苗炭疽病主要危害棉花的()。

6.A.根部 B.茎基部 C秆部 D.叶柄

7.棉角斑病的病原是()。

8.A.真菌 B.病毒 C.细菌 D.菌原体

9.根据棉花角斑病的发病规律,我们应制定以()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10.A.抗病品种 B.栽培管理 C.药剂防治D.无病种子和种子处理

11.在下列棉花不同种间,抗枯萎病能力最差的是()。

12.A.海岛棉B.陆地棉C.木棉D.中棉

13.棉花枯萎病在现蕾期会出现苗期不发生的()。

14.A.矮缩型B.青枯型C.紫红型D.黄化型

15.棉花枯萎病菌可在土中腐生()。

16.A.2~3年B.3~4年C.4~6年D.6~7年

17.我国棉花枯萎病的病菌生理型有()。

18.A.1个B.2个C.3个D.4个

19.棉花黄萎病菌的菌核可在土中存活()。

20.A.1~2年B.3~4年C.5~6年D.8~10年

21.棉花黄萎病落叶型症状主要发生于()。

22.A.3~4月B.5~6月C.6~7月D.8月中~9月中

23.远距离传播棉花枯萎病的主要途径是()。

24.A.气流B.线虫C.种子D.流水

25.当现蕾期的气温达到(),棉花枯萎病出现第一个发病高峰。

26.A.10~15℃B.25~30℃C.20~25℃D.32~35℃

27.棉花黄萎病发病最适温度为()。

28.A.20~25℃B.22~28℃C.25~28℃D.26~30℃

29.引起棉苗猝倒病的病原是()。

30.A.Phythium B.Ceratocystis C.Phytophthora D.Alternaria

31.引起棉花软腐病的病原是()。

32.A.Phythium B.Rhizopus C.Erwinia D.Alternaria

33.棉疫病发病较重的外部条件通常是()。

34.A.气候干燥 B.多雨潮湿C.菌源较多 D.管理不当

七、判断题

35.棉枯萎病远距离传播是通过气流。()

36.棉苗立枯病不能通过种子传病。()

37.棉红腐病只危害叶片。()

38.棉角斑病主要通过空气传病。()

39.棉枯萎病菌属子囊菌亚门。()

40.棉炭疽病危害棉苗,不危害棉铃。()

41.棉枯萎病菌根据对不同棉花致病力不同可分为2个生理型。()

42.引起棉炭疽的病原是一种细菌。()

43.棉黄萎病不能通过种子传染。()

44.棉黄萎病是一种典型的根部病害。()

45.棉立枯病的主要侵染源是种子。()

46.棉立枯病在病部可产生子囊壳。()

47.棉角斑病的病原是一种真菌。()

48.棉苗疫病的主要危害部位是根部。()

49.棉红腐病菌可产生子囊孢子。()

50.棉红腐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昆虫介体。()

51.棉枯萎病的症状表现为2种类型。()

52.棉炭疽病主要由土壤带菌传病。()

53.防治棉枯黄萎病的方法完全不同。()

54.棉黄萎病的症状在田间较枯萎病出现早。()

55.棉枯萎病不能通过种子传病。()

56.棉黄萎病菌在人工培养基上不能进行培养。()

57.引起河北省棉苗病害最主要病原是棉角斑病和棉枯、黄萎病,防治棉苗病害的主要措施

是培育抗病品种。()

58.当前河北省防治棉黄萎病、枯萎病的最主要措施是加强植物检疫和病株灌药。

59.()

60.棉花枯、黄萎病均属细菌性病害,故一般农药对它防效很差。()

61.棉花枯萎病菌为尖镰孢蚀脉专化性引起。()

62.棉花枯萎初侵染来源是带菌棉籽、棉籽饼和杂草。()

63.棉枯萎病菌属于半知菌亚门轮枝孢属。()

64.棉黄萎病的初侵染与棉枯萎病相同。()

65.棉花黄萎病防治中进行检疫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66.水旱轮作是防治棉花枯、黄萎病的一项重要措施。()

67.棉花枯萎病菌存在生理分化现象。()

68.棉花角斑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

69.棉花黑果病在病部可见小黑点。()

70.棉苗立枯病和棉苗炭疽病的病原均为土壤习居细菌,棉苗出土后的高湿、低温有利于病

菌的侵染。()

71.棉花枯萎病菌可产生大、小型分生孢子及厚壁(垣)孢子。()

72.海岛棉高抗棉花枯萎病。()

73.我国棉黄萎病菌主要为黑白轮枝菌。()

74.棉黄萎病菌的传播途径与方式与棉枯萎病基本相同。()

75.中棉最抗黄萎病。()

76.棉黄萎病菌存在生理分化现象。()

77.棉花铃期害虫的发生与棉铃期病害没有关系。()

78.棉花黄萎病一般现蕾后开始发病。()

79.棉花枯萎病菌不是产生毒素引起棉花枯萎的。()

80.棉花枯萎病因各棉区均有发生,故将该病从检疫对象中取消。()

81.连作地棉花黄萎病发生不会加重。()

82.棉花发生棉花枯萎病后,其维管束不变色。()

83.棉花黄萎病的大丽轮枝菌可产生微菌核。()

84.棉黄萎病菌主范围比棉枯萎病窄。()

85.棉黄萎主要通过根尖直接侵入。()

86.棉花黄萎病较枯萎病发生晚,与生育期抗性有关。()

87.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棉花枯萎病的重要措施。()

88.地下害虫危害严重的枯、黄发生田,则这两种病害发生也重。()

89.棉花红腐病可以引起棉花铃期病害。()

90.防治好地下害虫如线虫,对控制枯、黄病的发生有较好的作用。()

91.棉花枯萎病在苗期症状为黄色网纹型、黄化型、矮缩型。()

92.棉花枯萎病菌引致棉株枯萎主要病菌阻塞导管。()

93.在病区实行轮作是防治棉花枯萎病唯一的方法。()

94.夏季暴雨之后,棉花黄萎病会加重发生。()

95.棉花苗期至成株期都可以发生枯萎病。()

96.同一株棉花有时同时感染棉花枯、黄萎病。()

97.棉花播种后长期遇低温阴雨天气,苗期病害会严重发生。()

98.防治棉花铃期害虫,对铃期病害的控制并不起多大作用。()

99.在适温25 28℃,有利于棉花黄萎病的发生。()

八、简答题

1.引起棉角斑病的病原是什麽?其为害症状有何特点?

2.棉枯萎病菌的越冬场所主要是哪些?

3.棉黄萎病菌初侵染源来自哪些场所?

4.在棉枯、黄萎病混发区,田间首先发现哪种病害?黄萎病发病特点和典型症状是什么?

5.棉苗立枯病菌与炭疽病分类地位属哪个门,二者越冬场所有何区别?何区别?

6.棉疫病菌属哪个门?产生的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各叫什么名称?

7.棉花枯萎病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8.棉花黄萎病的主要症状特点?

9.棉花枯萎病菌的形态特征是什么?

10.棉花黄萎病菌的形态特征是什么?

11.哪些因素可以影响棉花黄萎病的发生?

12.棉花黄萎病初次侵染源有那些?

13.棉花枯萎病初次侵染源有那些?

14.棉花枯萎病的发生条件主要有哪些?

15.防治棉花枯萎病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16.防治棉花黄萎病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17.棉花苗期立枯病与炭疽病的主要区别?

18.简述棉花黄萎病病害循环

19.简述棉花枯萎病的病害循环?

20.棉花抗黄萎病的机制是什么?

21.连作棉地为什么棉花枯、黄萎病发病重?

22.如何防治棉花铃期病害?

23.棉花枯萎病和棉花黄萎病的主要症状有何区别?

24.棉花枯萎病菌的致病机制是什么?

25.棉花枯萎病菌的致病机制是什么?

26.栽培管理对控制棉花枯、黄萎病有何作用?

九、问答题

1.比较棉花枯萎病、黄萎病症状上的异同;简述病害循环过程,设计综合防治措施。

2.试分析棉铃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设计控制铃病的综合措施。

3.概述棉黄萎病的侵染循环和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

4.针对棉铃期病害发生的特点,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

5.根据棉苗病害的侵染特点,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

6.根据棉枯萎病发生规律,制定合理的综防措施。

7.论述近几年湖北省棉黄萎病严重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防治对策?

8.湖北省棉苗病害的主要种类、发病条件及防治对策?

9.湖北省棉铃病害的种类及防治方法。

10.根据棉花黄萎病的病害循环特点和发病条件,谈谈棉花黄萎病的综合防治。

11.据国家统计局调查,2003年全国棉花种植面积7300万亩,其中棉花枯萎病、黄萎病发

生面积1700多万亩。请你谈谈应采取哪些措施防治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才能将损失

降低到较小的程度?

十论述题

试制定棉花病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十一、绘图

1.棉黄萎病菌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图。

2.棉枯萎病菌分生孢子梗、大型分生孢子、小型分生孢子厚壁孢子图。

3.棉苗立枯病菌丝图。

4.棉炭疽病分生孢子盘图。

5.棉铃红粉病分生孢子及分生子梗图。

6.棉铃红腐病大型、小型分生孢子及厚壁孢子图。

7.棉铃黑果病分生孢子器及分生孢子图。

棉花病虫害

棉花病虫草害防治 高级农艺师林秀花 棉花是我国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从种到收不断受到病虫草害的困扰,采用正确有效的防治方法,对于促进棉花增产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棉花病害防治 苗期:立枯病、炭疽病、红腐病、棉苗猝倒病、黑斑病(棉轮纹病)、黑斑病(棉轮纹病)、角斑病 成株期:枯、黄萎病、棉茎枯病、叶斑病、棉红叶茎枯病、棉花根结线虫病 铃期:疫病、角斑病、炭疽病、红腐病、红粉病、黑果病、曲霉病 病理篇 一、棉花苗期病害诊断 1、棉立枯病:棉苗受害后,在近地面的茎基部产生黄褐色病斑,后变成黑褐色,并逐渐凹陷腐烂,严重时病部变细,病苗枯死或萎蔫倒伏。子叶受害形成不规则形黄褐色斑,后病斑破碎脱落成穿孔状。 2、棉炭疽病:棉籽发芽后受侵染,可在土中腐烂。子叶上病斑黄褐色,上面有橘红色粘状物质,即病菌分生孢子。幼茎基部发病后产生红褐色梭形条斑,后扩大变褐,略凹陷,病斑上有橘红色粘状物。 3、棉红腐病:幼芽发病变成红褐色,可烂在土中。出土幼苗根部生病,根尖变褐色腐烂,后蔓延到全根,并可发展到幼茎地面部分,重病苗枯死。病斑不凹陷,土面以下受害的嫩茎和幼根变粗是该病的重要特征。子叶发病,多在边缘生灰红色病斑,病斑常破裂,潮湿时产生红粉,即病菌孢子。 4、棉苗猝倒病:棉苗出土后,病菌先从幼嫩的细根侵入,在幼茎基部呈现黄色水渍状病斑,严重时病部变软腐烂,颜色加深呈黄褐色,幼苗迅速萎蔫倒伏,子叶也随着褪色,呈水浸状软化。高湿条件下,病部常产生白色絮状物,即病菌的菌丝。与立枯病不同的是,猝倒病棉苗茎基部没有褐色凹陷病斑。 5、棉黑斑病:苗期子叶或真叶发病时,叶面产生红绿色小点,随后逐渐扩展成10~15毫米的红褐色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无明显同心轮纹。潮湿时,病斑表面产生明显的黑色霉层(病菌的分生孢子)。子叶叶柄受害时,出现黑褐色条斑,常造成子叶脱落。 6、棉角斑病:棉花整个生育期都能遭其为害。子叶发病,背面出现水浸状透明圆形病斑,后扩大变成黑色,并能扩展到幼茎上,使幼苗折断死亡。真叶发病,病斑为灰绿色水浸状,后变成深褐色,因周围受叶脉限制,故病斑呈多角形。有时病斑沿叶脉扩展,在叶脉周围形成褐色条斑,病叶皱缩扭曲。 (二)棉花苗期病害防治 1、精选种子:选择不带病菌,成熟度好的棉种,在播种前,选晴天晒种2—3天,增加后熟,提高出苗率和出苗速度。切勿在水泥地面和柏油路面上晒种,以免造成种子生理脱水而不能出苗。 2、农业措施 (1)合理轮作:与禾本科作物轮作2~3年以上。 (2)合理施肥:冬前深翻熟化土壤,精细整地,增施腐熟有机肥、磷钾肥,或5406菌肥。 (3)提高播种质量:地膜覆盖棉适宜播种深度2.5-3厘米,露地棉3-4厘米,温达14℃时为适宜播期,如深度达到5厘米会导致出苗率低、苗势差。

农作物生产技术 棉花试题汇总

农作物生产技术-------棉花试题汇总 一.单项选择题 01.世界上分布最广的纤维作物是( ) A.棉花 B.黄麻C.大麻D.亚麻02.我国播种面积最大的棉区是( ) A.黄河流域棉区B.长江流域棉区C.西北内陆棉区D.华南棉区03.我国单产最高的棉区是( ) A.黄河流域B.长江流域棉区C.西北内陆棉区D.北部特早熟棉区04.棉花苗期的生长中心是( ) A.叶B.花蕾C.根D.茎05.棉花生育发育最旺盛的时期是( ) A.苗期B.蕾期C.花铃期D.吐絮期06.决定棉花产量的关键时期,也是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是( ) A.苗期B.蕾期C.花铃期D.吐絮期07.在棉花产量形成因素中,主要受遗传特性影响的是( ) A.单位面积总铃数B.单铃重C.衣分D.单位面积株数08.棉花的单铃重是指( ) A.单个棉铃的重量B.单个棉铃籽棉的重量 C.单个棉铃皮棉的重量D.单个棉铃棉籽的重量 09.陆地棉单铃重一般为( ) A.2~4g B.3~5g C.4~6g D.5~8g 10.一般情况下,在同一棉株的不同部位,以( )铃重最重。( ) A.主茎中部内围铃B.主茎中部外围铃 C.主茎上部内围铃D.主茎下部外围铃 11.(06高考)皮棉占籽棉重量的百分数叫( ) A.衣分B.衣指C.籽指D.铃重12.(10高考)棉花衣分一般为( ) A.25%~28% B.33%~40% C.40%~45% D.30%~33% 13.棉籽发芽最低温度是( ) A.8~10℃B.6~8℃C.11~12℃D.13~15℃14.棉籽发芽的最适温度为( ) A.11~12℃B.13~27℃ C.28~30℃D.31~45℃ 15.棉花吐絮期的最适温度为( ) A.11~16℃B.13~24℃ C.25~30℃D.31~45℃ 16.棉花是( ) A.长日照作物B.短日照作物C.中性作物D.定日照作物17.对短日照要求较严格的是陆地棉的( )品种。( ) A.早熟B.中熟C.晚熟D.都一样18.棉花一生中的需肥高峰在( ) A.苗期B.蕾期C.花铃期D.吐絮期19.棉花灌水的关键时期是( ) A.苗期B.盛蕾至初花期C.花铃期D.吐絮期20.一般棉花备种量应比播种量多( )

作物病虫害防治试题答卷(3套)及参考答案

2004—2005学年度上学期《作物病虫害防治》 试卷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 1、病原: 2、转主寄主: 3、孤雌生殖: 4、羽化: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3分,共30分) 1、全变态类昆虫具有不同虫期,它们分别是 (1)、卵、幼虫、若虫和成虫期;(2)、卵、幼虫、稚虫和成虫期; (3)、卵、幼虫、蛹和成虫期;(4)、卵、幼虫、离蛹和围蛹期。 2、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是 (1)、不适宜的环境条件;(2)、动物或人为的器械损伤; (3)、雹害、风害等;(4)、温、湿度不适宜。 3、植物病原真菌分为——个亚门。 (1)、三;(2)、五; (3)、六;(4)、二。 4、下列昆虫的口器是咀嚼式口器的是 (1)、金龟子、蚜虫;(2)、金龟子、菜粉蝶; (3)、金龟子、蓟马;(4)、金龟子、叶蝉。 5、昆虫的龄期指的是 (1)、一年中发生的代数;(2)、从卵发育至老熟幼虫所需的时间; (3)、一生中蜕皮的次数;(4)、在相邻的两次蜕皮之间所经历的时间。 6、——对昆虫生命活动的影响较其它任何生态因子都显得更为重要。 (1)、温度;(2)、湿度; (3)、天敌;(4)、食物。 7、翅两对,鳞翅,常有鳞毛形成斑纹的昆虫属于 (1)、膜翅目;(2)、鞘翅目; (3)、鳞翅目;(4)、同翅目。 8、夹竹桃煤污病影响光合作用,它常伴随发生是 (1)、蝗虫;(2)、甲虫; (3)、蚜虫;(4)、螨类。 9、稻黄矮病防治的关键是 (1)、防黑尾叶蝉;(2)、药防; (3)、种子消毒;(4)、轮作。 10、小麦白粉病是一种——引起的病害。 (1)、细菌;(2)、病毒; (3)、真菌;(4)线虫。 三、判断题(每小题3分,15分) 1、蜘蛛是一种有害昆虫。() 2、油菜蚜防治的关键,在于点片发生时喷药防治。() 3、“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是我国的植保方针,但不一定适用于指导每一种病虫害的防治法。() 4、昆虫的头有眼、口器和附节。() 5、苍蝇的口器是咀吸式口器。() 四、填空(每空一分,共15分) 1、世界上的昆虫已达——万种以上,共分为33个目。其中与农业生产关系最大的数量最多的三个目是————、———、—————。 2、植物生病以后所表现出的病态,叫———。一般病害的症状包括————和————两个方面。 3、不完全变态的昆虫,一生经过————、————、————三个虫态。 4、植物的病害,按病原性质分为————和—————两大类。 5、侵染性病害的发生所具备的条件是要有————、————、————。 五、简述、绘图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1、绘出真菌的营养体菌丝的形态图。 2、蝶与蛾有何区别? 六、问答题(16分) 1、试述植物病害的诊断程序。并举例说明。 2005-2006学年第一学期《作物病虫害防治》期末考试A 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植物保护工作的方针 是, 。, 。

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

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 摘要:棉花病虫综合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保益灭害、增益控害的原则,充分利用农业生态系统与环境优势,最大限度发挥自然天敌的控害作用,达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明确植保方针,充分认识害虫与棉花、天敌及环境的辩证关系。使我们的综合防治技术安全、有效、经济、简易。 关键词:棉花;病虫害;防治 1、农业综合防治措施 1.1越冬渡春期防治: 1.1.1秋耕冬灌压低虫源,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安排冬灌面积,其中当年红蜘蛛较重的条田一定要冬灌,秋耕面积应不少于60%。并要确保秋耕质量,有条件的将棉杆拉出田外。无条件的应做到棉杆打碎后翻地,做到地面不露棉茎,使其在地下腐熟沤烂。可杀伤大量棉铃虫的蛹、棉叶螨越冬个体及棉盲蝽的卵。 1.1.2轮作倒茬改良虫害的生物群落,恶化它的环境条件。以改变单一的棉田生态环境,有利于天敌栖息繁殖。 1.1.3改进作物布局,棉花与玉米、小麦等邻作可以减少棉铃虫的卵量,也可以更好地利用邻作因天敌的转移防治棉田害虫,棉田严禁种大豆和瓜类,减少红蜘蛛及蚜虫寄主。种植生态苜蓿,可切断害虫的食物链,将害虫消灭在迁移之前。 1.1.4做好室内花卉和温室、大棚黄瓜蔬菜上越冬棉蚜的防治工作,在3?月份每个花盆中投放呋喃丹1~3克,大棚入温室中应进行防治,防止越冬棉蚜迁入田间。 1.1.5铲埂除蛹,三月下旬在田边地角进行铲埂除蛹,铲去2~3cm表土,发现害虫作蛹虫道,深挖可将越冬棉铃虫蛹、地老虎蛹铲除消灭。 1.2播种期的防治 1.2.1做好种子处理,脱绒前先进行晒种,一则防止染菌,二则促进种子的后熟作用,提高发芽率。然后进行硫酸脱绒,光籽要求95%以上,洗种时要捞去浮籽,无酸味,捞出晒干通风后再进行药剂处理。根据防虫或防病,选择使用苗康系列种衣剂和卫福种衣剂拌种,光籽种子与种衣药剂浓度按50公斤:1公斤的

棉花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doc 14页)

棉花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doc 14页)

棉花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 一、棉花苗期病害 (一)症状 1 立枯病 棉苗立枯病在我国各主要棉区都有发生,而且每年均可在田间出现,一般在黄河流域发生比较普遍,是北方棉区苗病中的主要病害,常造成整穴棉苗的死亡,使棉田出现缺苗断垅,是世界性的病害之一。致病菌是Rhizoctonia solani Kh ün。主要症状是:幼苗出土前造成烂子和烂芽。幼苗出土以后,则在幼茎基部靠近地面处发生褐色凹陷的病斑;继则向四周发展,颜色逐渐变成黑褐色;直到病斑扩大缢缩,切断了水分、养分供应,造成子叶垂萎,最终幼苗枯倒。发病棉苗一般在子叶上没有斑点,但有时也会在子叶中部形成不规则的棕色斑点,以后病斑破裂而穿孔。病原菌由菌丝体繁殖,菌丝体在生长初期没有颜色,后期叶黄褐色,多隔膜,这是立枯病菌最易识别的特征。发病规律以低温多雨适合发病,立枯病菌侵入棉苗最适土温为17~23℃,23℃以上其致病力逐渐下降,至34℃棉苗即不受侵害,

代很少见到。病斑表面常产生红褐色粘物质,为病菌产生的大量分生孢子,孢子椭圆形,有时稍弯曲,无色,两端略圆或一端稍尖。种子是主要的传播媒介,病菌主要以粉孢子在棉籽短绒上越冬;此外,病菌还可随染病的茎、叶及棉铃病害等落入土中,使田间土壤带菌,雨水飞溅,使病菌污染棉铃,从而使种子带菌;同时,存在于土壤中的病菌也能成为第二年的侵染源。该病的流行的主要决定因素是温度与湿度,棉苗在多雨潮湿低温时最容易得病,致病适温25~30℃,在一定湿度条件下,温度是影响该病发生严重与否的重要因素;在温度适宜时,湿度是左右该病流行蔓延的决定因子,相对湿度在85%以上时,该病就会加剧危害,湿度低于70%时,则不利于发病。在连续阴雨的情况下,往往导致温度下降,不利于棉苗生长,容易诱发病害流行,如长江流域棉区,苗期正值低温多雨,该病发生严重,成为主要苗期病害。而秋季如遇连绵秋雨则棉铃炭疽病也重。

油料作物病害章节试题

第六部分油料作物病害试题 一、请译出下列英文的中文名称 1. Soybean Cyst Nematode 2.Peanut Root Knot Nematode 3.Peanut Web Blotch 4. peanut early spot 5.peanut late spot 二、请写出下列学名的中文名称和引起病害的名称 1. Heterodera glycine 2. Meloidogyne arenaria 3. Ascochyta arachidis 4. Cercospora personata 5.Cercospora arachidicola 三、请写出下列病原的拉丁文名称 1. 花生根结线虫 2. 花生壳二孢 3. 球座尾孢菌 4. 花生尾孢菌 5.大豆胞囊线虫 四、请将下列病害名称译成英文 1. 花生根结线虫病 2. 花生网斑病 3. 花生黑斑病 4. 花生褐斑病 5. 大豆胞囊线虫病 五、填空题 1.大豆孢囊线虫主要以_________在_______中越冬。 2.花生根结线虫主要以_______在________和________中越冬。 3.大豆孢囊线虫为雌雄异型,雄虫和二龄幼虫为形,成熟的雌虫为形。该线虫以 在和越冬。 4.我国花生上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的病毒病主要有三种,它们分别是、. 和。引起这三种病害的病毒分别是、 . 和。 5.花生黑斑病和褐斑病均由亚门属的真菌引起,花生网斑病病原菌的无 性态属于亚门属。

六、判断题 1.大豆胞囊线虫以卵在土壤中越冬()。 2.大豆灰斑病是由细菌引起的一种病害()。 3.受大豆胞囊线虫危害的植株较健株高()。 4.大豆胞囊线虫不能在种子中越冬()。 5.大豆菟丝子是半寄生的种子植物()。 6.花生根结线虫主要以成虫在土壤中越冬()。 7.花生根结线虫主要危害花生的叶部()。 8.花生根结线虫病在花生的根部不能形成瘤状物()。 9.花生根结线虫雌雄虫体形相同()。 10.花生根结线虫病的雌线虫、雄线虫皆为线形,防治花生线虫病的关键措施是播种时施药。() 11.河北省花生病毒病以蚜虫传播,最主要的初侵染来源为病株残体。() 七、简答题 1.大豆胞囊线虫病的发生与耕作制度有何关系? 2.花生根结线虫病植株地上部的主要症状有何特征? 3.怎样从症状上区别花生黑斑病、褐斑病和网斑病? 4.如何有效防治大豆胞囊线虫病? 5.大豆胞囊线虫病的症状和病原有何特征? 八、问答题 1.根据大豆胞囊线虫病的发生特点,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 2.根据花生叶斑病的发生特点,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

(完整版)植物保护技术试题

植物保护技术结业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昆虫的成虫体躯分为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三体段,个体段由若干_______组成,并具有不同的附器。 2、对昆虫生长发育、繁殖活动影响最大的三个环境因素是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_。 3、昆虫的天敌主要有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三大类。 4、细菌、真菌、病毒主要的繁殖方式分别为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__________。 5、病虫害的预测,按预测的内容可分为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6、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程一般可分为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 、_________ 四个时期。 7、水稻纹枯病菌主要以_______在土壤中越冬,也能以________和________在病稻草、田边杂草及其它寄主上越冬。 8、植物的抗病机制有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__。 9、除草剂的选择性有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10、分布于我国所有果区,是果树食心虫类最常见的一种是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2分)。 1、瓢虫的前翅为() A:复翅B:鞘翅C:半鞘翅D:膜翅 2、与不完全变态相比,全变态昆虫特有的虫态是() A:卵B:幼虫C:蛹D:成虫 3、有效积温定律公式K=N*(T—To),T表示() A:有效积温B:发育天数C:发育环境平均温度D:发育起点 4、下列反映病虫危害普遍程度的是() A:被害率B:虫口密度C:病情指数D:损失率 5、属于细菌性病害的是() A:水稻白叶枯病B:棉花黄萎病C:苹果树腐烂病D:小麦锈病 6、用50%辛硫磷乳油拌种,若拌种的有效浓度为0.3%,100千克种子需50%的辛硫磷乳油(种子作稀释剂)的千克数为() A:0.3 B:0.5 C:0.6 D:1.5 三、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打“×”;每小题2分,共16分) 1、小麦吸浆虫和葡萄透翅蛾一年均发生一代() 2、苹果腐烂病菌侵害树干时引起粗皮病。() 3、防治地老虎应重点防治第一代() 4、小麦在齐穗后的20天最易感染赤霉病。() 5、玉米大小斑病发病重的气候条件是高温、多湿、时晴时雨。()

棉花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

棉花主要病害及其 防治措施

棉花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 一、棉花苗期病害 (一)症状 1 立枯病 棉苗立枯病在中国各主要棉区都有发生,而且每年均可在田间出现,一般在黄河流域发生比较普遍,是北方棉区苗病中的主要病害,常造成整穴棉苗的死亡,使棉田出现缺苗断垅,是世界性的病害之一。致病菌是Rhizoctonia solani Khün。主要症状是:幼苗出土前造成烂子和烂芽。幼苗出土以后,则在幼茎基部靠近地面处发生褐色凹陷的病斑;继则向四周发展,颜色逐渐变成黑褐色;直到病斑扩大缢缩,切断了水分、养分供应,造成子叶垂萎,最终幼苗枯倒。发病棉苗一般在子叶上没有斑点,但有时也会在子叶中部形成不规则的棕色斑点,以后病斑破裂而穿孔。病原菌由菌丝体繁殖,菌丝体在生长初期没有颜色,后期叶黄褐色,多隔膜,这是立枯病菌最易识别的特征。发病规律以低温多雨适合发病,立枯病菌侵入棉苗最适土温为17~23℃,23℃以上其致病力逐渐下降,至34℃棉苗即不受侵害,湿度越大发病越重。

2 炭疽病 棉苗炭疽病在中国各主要棉区都有发生,而且每年均可在田间出现,与立枯病相反,炭疽病一般在长江流域发生比较普遍,是南方棉区苗病中的主要病害,常造成棉苗生育延迟,是世界性的病害之一。致病菌是Colletotuichum gossypii Southw,主要为害幼茎和子叶,但在后期也是叶斑和棉铃病害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当棉籽开始萌发后,病菌即可入侵,常使棉籽在土中呈水渍状腐烂;或幼苗出土后,先在幼茎的基部发生紫红色纵裂条痕,以后扩大成皱缩状红褐色梭形病斑,稍凹陷,严重时皮层腐烂,幼苗枯萎。炭疽病常在子叶的边缘形成半圆形的褐色病斑,病斑的边缘红褐色,干燥情况下病斑受到抑制,边缘呈紫红色,天气潮湿时病斑表面出现粉红色,叶缘常因病破裂。病原菌一般营无性繁殖,有性时代很少见到。病斑表面常产生红褐色粘物质,为病菌产生的大量分生孢子,孢子椭圆形,有时稍弯曲,无色,两端略圆或一端稍尖。种子是主要的传播媒介,病菌主要以粉孢子在棉籽短绒上越冬;另外,病菌还可随染病的茎、叶及棉铃病害等落入土中,使田间土壤带菌,雨水飞溅,使病菌污染棉铃,从而使种子带菌;同时,存在于土壤中的病菌也能成为

油菜病虫害防治

油菜病虫害防治 一: 油菜病害 1、"病毒病(又称毒素病,花叶病或萎缩病): 油菜从苗期到成株期均能感病,油菜类型不同,病害症状差异很大。甘蓝型油菜感染了油菜病害,最初在新叶的叶脉间发生油渍状的小斑点,以后逐渐成黄色斑块,开花后长出的新叶病斑扩展很快,成为花叶,下部的叶片变黄脱落,到发病末期,茎叶发生坏死病斑,变成褐黑色,最后枯死。主要传染途径是由蚜虫的活动,蚜虫在病株上吸汁,可使油菜感病。对病毒病的防治应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主要措施有: ①选用抗病品种: 甘蓝型油菜一般比白菜型品种抗病,因此大力推广甘蓝型油菜,是减轻病害损失的最有效,最经济的途径,如豫油4号、豫油5号、杂 9522、"杂 97060、"杂 98033、"杂双1号、杂双2号、杂双4号、丰油9号、丰油10号等品种; ②适期播种: 在冬油菜区,秋季气温高,其重病区或秋季干旱的年份,适当延迟播期,错开有效蚜迁飞高峰的时间,可减轻病毒病的危害。③选地种植: 油菜田应选择离蔬菜区较远,前茬作物不是十花科的田块,并应集中种植,以便集中管理治蚜,此外增施磷肥,适当减少氮肥用量,并及时抗旱。④经常检查田块,及早发现病株及时销毁,减少病源。⑤药剂防治,以灭蚜虫为主,因为蚜虫是传病的主要媒介。 2、"油菜菌核病(也称霉杆,烂杆等)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它危害时间长,从苗期到成熟期都可发生,开花后发生最多。油菜苗期感病后,茎基部和

叶柄出现红褐斑点,然后扩大,转为白色,组织腐烂,上面长有白色絮状菌丝,最后病苗枯死,病组织外形成许多黑色菌核,现蕾到成熟期的主要症状是: 叶片上产生园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病斑中心为灰褐色,中层呈暗青色,外围有黄色晕圈。发病后期: 茎杆变空,皮层破裂,维管束外露如麻,病株茎杆容易开裂、折断,内有鼠类状黑色菌核。花瓣感病后颜色苍白,没有光泽,容易脱落。角果受害后,产生不规则白斑,内部有菌核,种子干瘪。防治方法: ①轮作换茬,最好与水稻轮作,因为菌核在水中浸泡1-2月后就会腐烂,旱地轮作应在3年以上。②选用抗病品种: 应选用高产抗(耐)病的优质品种,如豫油4号、豫油5号、杂 97060、"杂 9522、"杂 98033、"杂双1号、杂双2号、杂双4号、丰油9号、丰油10号等品种。 ③种子处理: 可用10%盐水溶液进行漂洗,除去上浮的秕粒和菌核,把下沉的种子用清水洗净晾干播种。④清沟排渍: 排渍可降低田间湿度,减少病害的发生。⑤中耕松土,可在2-3月进行一次中耕松土,以破坏子囊盘并压抑菌核的萌发。⑥摘除老黄叶和病叶,一般在3月底4月中旬摘除下部的黄叶和病叶,减少病源,还能够提高通风透光率,提高油菜产量。⑦药剂防治: 主要在初花后进行,喷药次数应根据病情酌情掌握,尽量喷于植株中、下部,可选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喷施,每次每亩可喷洒药液80-100千克。 3、"油菜霜霉病在油菜一生期间均可发生,叶片发病后,初为淡黄色斑点,后扩大成黄褐色大斑,受叶脉限制呈不规则形,叶背面病斑上出现霜状霉

棉花病虫害

第五章经济作物病虫害 棉枯萎病(Cotton Fusarium wilt) 分布与为害棉枯萎病也叫萎蔫病、乌心瘟,是为害棉花的主要病害,是我国植物检疫对象。枯萎病为害棉苗,特别是定苗以后,大量棉苗发病,萎蔫枯死,导致缺株减产,纤维品质降低,不少地区枯、黄萎病同株混生,产量损失更大。 症状棉花感染枯萎病后,由于生育期及气候条件的不同,常表现出不同的症状类型:①黄色网纹型:病株叶脉变黄,叶肉保持绿色,叶片局部或大部呈黄色网纹状,叶片逐渐萎蔫枯干。②黄化型(见图477):叶片边缘局部或大部变黄,萎蔫枯干。③紫红型:叶片大部或局部变紫红色,叶脉也呈紫红色,萎焉枯干。 ④青枯型(见图478):叶片突然失水,叶色稍变深绿,叶片变软变薄,全株青干而死亡,但叶片一般不脱落,叶柄弯曲。⑤矮缩型:棉株现蕾前后,顶部叶片可能发生皱缩、畸形,叶片暗绿变厚,棉株节间缩短,病株比健株明显变矮,但不枯死;⑥萎蔫型:株型无明显变化,但叶片迅速失水,萎蔫下垂,有的叶片逐渐脱落,形成光杆。不论是哪种症状类型的病株,剖开其根、茎或叶柄后,木质部导管变褐色是其共同特征。 发病规律棉籽带菌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菌源。病株根、茎、叶、铃、壳等均可带菌传播,出苗后即可发病,现蕾前后为发病高峰,可成片死苗,甚至绝收。连作年限长,土壤内菌量大,发病严重。棉花现蕾前后为发病高峰期。7月中旬至8月中旬高温季节,症状消退为隐症。8月下旬到9月上旬发病幼稍有回升。 防治方法 (1)选用抗、耐病品种,并用精加工包衣棉种。枯萎病、黄萎病混合发生的地区,提倡选用兼抗枯萎病、黄萎病的抗病或耐病品种。 (2)实行大面积轮作。最好与禾本科作物轮作,提倡与水稻轮作,防病效果明显。 (3)认真检疫保护无病区。无病区的棉种绝对不能从病区引调,严禁使用病区未经热榨的棉饼,防止枯萎病及黄萎病传入。施用腐熟有机肥。 (4)用无病土育苗移栽。没有无病土要做好苗床土壤消毒,每立方米用54.5%噁霉?福可湿性粉剂4~5克兑水3~4千克,均匀喷洒。 (5)种子消毒处理:对外调的棉种或有怀疑的棉种,都应用硫酸脱绒和药剂消毒处理。 (6)连续清洁棉田。连年清除病田的枯枝落叶和病残体,就地烧毁,可减少菌源。 (7)化学防治。发病初期用54.5%噁霉?福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天宝1500~2000倍液喷施或灌根;也可用54.5%噁霉?福可湿性粉剂与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结合使用,54.5%噁霉?福可湿性粉剂灌根、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喷雾,效果更显著。 图477 黄化型

第一章水稻病害复习题

第一章水稻病害复习题 一、请译出下列英文的中文名称 1. Rice Blast Disease 2. Rice Leaf Blight 3. Rice Sheath Blight 4. Rice Damping-off 5. Rice Seed and Seedling Rot 6. Rice Seedling Diseses 7. Rice Bacterial Streak 8. Rice False Smut 9. Rice Nematode 10. Rice Stripe Virus 11. Rice Brown Spot 二、请写出下列学名的中文名称和引起病害的名称 1.Pyricularia. oryzae 2. 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 3.Rhizoctonia solani 4.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icola 5.Rice Stripe Tenuivirus(RSV) 三、请写出下列病原的拉丁文名称 1. 稻梨孢菌 2. 稻黄单胞杆菌稻致病变种 3. 立枯丝核菌 4.稻生黄单胞杆菌 5. 水稻条纹叶枯病毒 四、请将下列病害名称译成英文 1. 稻瘟病 2. 水稻白叶枯病 3. 水稻纹枯病 4. 水稻立枯病 5. 水稻绵腐病 6. 水稻苗期病害 7.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8. 水稻稻曲病 9. 稻条纹叶枯病 10. 水稻胡麻斑病 11. 水稻干尖线虫病

五、填空题 1.稻瘟病根据发生时期和危害部位,分别引起、、、和 等。 2.稻瘟病叶瘟的症状类型有、、和四种,其中 病斑最常见,病斑可用于预测预报,病斑可用于抗病性鉴定。该病的诊断要点是。 3.稻瘟病菌以_______和______ 在______ 和___________ 等处越冬。 4.同一水稻品种不同生育期对稻瘟菌的抗性有差异,以、及易感病。 5.稻瘟病在叶片上可产生四种类型病斑,即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6.影响稻瘟病流行的气象因素种,最主要是____,其次是____。 7.稻瘟病的防治策略是:以____为基础,____为中心,____为辅的综合防治策略。 8.对稻瘟病进行药剂防治时,应根据____ ____ ____ 和 ____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是否 喷药和喷药次数。 9.稻瘟病的诊断要点是________。 10.稻瘟病在河北省以瘟发病最严重,这种类型的稻瘟病在河北省最主要 的流行条件是(只填一个最重要的发病条件)。 11.稻瘟病的初侵染来源有的,在田间主要以通过传 播。 12.水稻纹枯病主要以在、和中越冬(夏),成为 下一年的侵染源。在田间主要靠进行垂直扩展和水平扩展。 13.水稻纹枯病病原属________,主要以_______在________中越冬,也能以________和 _______ 在病稻草等处越冬。 14.水稻纹枯病主要危害__________ 和__________,严重时亦危害______和______ 。 15.水稻纹枯病主要危害水稻的,典型症状为,后期形 成。该病害的病原主要以在越冬,在条件下利于病害的发生。 16.稻纹枯病化学防治指标是,举出两种防治最有效的药 剂、。 17.由于、与三者间的相互作用,使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发展形 成两个较明显两个扩展阶段:即与。 18.引起白稻白叶枯病病原是一种______。病害初侵染源主要来自_________ 和病稻草堆 等。 19.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治策略时:为基础,____为关键,狠抓____,辅以____。 20.水稻白叶枯病是由引起的病害,该病远距离传播主要通过, 近距离传播主要通过。 21.水稻白叶枯病的症状有4种类型:____ ____ ____和____。 22.稻白叶枯的初侵染来源有、、和。 23.稻白叶枯病的侵入途径是和,其最主要的传播方式是, 生产上此病最主要的预测方法是。 24.水稻白叶枯病菌主要通过入侵寄主,气候条件利于发病。 25.水稻类型对白叶枯病的抗性强弱次序:> > 。 26.水稻恶苗病的初侵染源主要是_______和_______ 。病菌以________ 附在_______的

棉花生产技术测试题

棉花生产技术测试题 一、选择题 1.棉花苗期的生长中心是 A叶B花蕾C根D茎 2.决定棉花产量的关键时期,也是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是 A苗期 B 蕾期C花铃期D吐絮期 3.在棉花产量形成因素中,主要受遗传特性影响的是 A单位面积总铃数B单铃重C衣分D单位面积株数 4.棉花的单铃重是指 A单个棉铃的重量B单个棉铃籽棉的重量 C单个棉铃皮棉的重量D单个棉铃棉籽的重量 5.皮棉占籽棉质量大小的质量分数是 A衣分B衣指C籽指D出棉率 6.棉籽发芽最低温度是 A8-10℃B6-8℃C11-12℃D13-15℃7.棉花蕾期的适宜温度是 A15-20℃B20-25℃C25-30℃D30-35℃8.棉花是 A长日照作物B短日照作物C中性作物D定日照作物9.棉花一生中的需肥高峰在 A苗期B蕾期C花铃期D吐絮期 10.北方黏土地棉花播种深度一般为 A 1.5CM左右 B 2.5CM左右 C 3.5CM左右 D 4.5CM左右11.棉花间苗时期是 A1-2叶B3叶C4叶D5叶 12.目前生产上推广的杂交棉的种植密度为每667m2 A2000 株左右B3000株左右C4000株左右D5000株左右13.我国北方棉区多依棉花株高确定密度,一般株高为80-100CM时,每亩种植 A3000-3500株B3500-4000株C4000-5000株D2000株左右14.棉花后期需水较少,其耗水量仅占全生育期的 A 10-20% B 20-30% C 30-40% D 5-10% 15.催熟剂的适宜喷洒时间是枯霜前 A 5天 B 10天 C 15天 D 20天 16.为保证施药效果,棉田喷洒催熟剂后几天内温度应高于 A 20℃ B 25℃ C 30℃ D 15℃ 17.棉花采收时间以棉铃开裂多少天左右为宜 A3天B5天C7天D10天18.棉花蕾铃脱落率一般在

关于棉花的知识

棉花 界:植物界 Plantae 根据纤维的长度和外观,棉花可分成3大类︰第一类纤维细长(长度在2.5~6.5公分〔1~2.5吋〕范围内)、有光泽、包括品质极佳的海岛棉、埃及棉和比马棉等。长绒棉产量低,费工多,价格昂贵,主要用于高级纱布和针织品。第二类包括一般的中等长度的棉花,例如美国陆地棉,长度约1.3~3.3公分(0.5~1.3吋)。第三类为纤维粗短的棉花,长度约1~2.5公分(0.375~1吋),用来制造棉毯和价格低廉的织物,或与其他纤维混纺。 粗绒棉--也叫亚洲棉,原产印度。由于产量低、纤维粗短,不适合机器纺织,目前已被汰。 长绒棉--也叫海岛棉,原产南美洲。纤维长、强度高是其特点,适合于纺高支纱。目前我国只有新疆生产。 细绒棉--也叫陆地棉,原产中美洲,所以又称美棉。适应性广、产量高、纤维较长、品质较好是其特点,可纺中支纱。 用途 根据纤维的长度和外观,棉花可分成3大类:第一类纤维细长(长度在2.5至6.5厘米范围内),有光泽,包括品质极佳的海岛棉、埃及棉和皮马棉等;长绒棉产量低,费工多,价格昂贵,主要用于高级布料、棉纱和针织品。第二类包括一般中等长度的棉花(长度约1.3至3.3厘米);第三类为纤维粗短的棉花(长度约1至2.5厘米)用来制造地毯、棉毯和价格低廉的织物,或与其他纤维混纺。棉花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农作物之一,产量高,生产成本低。 棉花能制成各种规格的织物。棉织物坚牢耐磨,能洗涤并在高温下熨烫。棉布吸湿和脱湿快速而使穿着舒适。 棉花的主副产品都有较高的利用价值,正如前人所说“棉花全身都是宝”。它既是最重要的纤维作物,又是重要的油料作物,也是含高蛋白的粮食作物,还是纺织、精细化工原料和重要的战略物资。因此,必须努力使棉花增产,搞好综合利用,增产增值,以增加棉农收入和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多方面的需要。 另一个性的用途是用于护肤抗皱的美容产品。 棉花还是一种重要的蜜源植物: 棉花共分叶脉、苞叶和花内 3种蜜腺,往往开花前叶脉蜜腺先泌蜜。长江中下游省区棉花的花期在7月下旬至9月上旬,黄河中下游各省为7月初至8月初,新疆吐鲁番为7月中旬至9月初。大流蜜期约40天,泌蜜适温35℃。新疆棉区一般群产蜜10~30kg,最高达150kg。其他棉区因花期频繁施用农药,伤蜂过重,蜜源利用价值大大降低,群产一般在10~20kg。80年代以来,全国棉花面积增长较快,部分省区积极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它已成为当地夏秋主要蜜源。 世界主要棉花产区

棉花病害的危害有哪些

棉花病害的危害有哪些 在分苗和定植时,既没有经过严格的挑选而淘汰病菌,又没有集中进行喷药、浸根等防治病害措施,定植后又不及时检查、发现和拔除病株。这都会使带病菌的秧苗在田间生长,很快发展成为发病的中心,那应该如何防治植物病害呢?消灭病原物或抑制其发生与蔓延;提高寄生植物的抗病能力;控制或改造环境条件,使之有利于寄主植物而不利于病原物,从而抑制病害的发生和发展。一般以预防为主,因时因地根据作物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采取具体的综合治理措施。每项措施要充分发挥农业生态体系中的有利因素,避免不利因素,特别是避免造成公害和人畜中毒,使病害压低到经济允许水平之下,以求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大家知道棉花病害的危害有哪些吗? 1、棉花立枯病的危害:棉立枯病俗称烂根病、黑根病,全国各棉区均有发生,棉苗受害后,在近地面的茎基部产生黄褐色病斑,后变成黑褐色,并逐渐凹陷腐烂,严重时病部变细,病苗枯死或萎倒。子叶受害后形成不规则形黄褐色病斑,以后病部破烂脱落成穿孔状。成株期受害后,叶上产生褐色斑点,后脱落穿孔。 2、棉花枯萎病的危害:枯萎病也叫植物的癌症,是棉花生产的大敌,近年来,迅速蔓延。枯萎病的特征是:植株矮化,叶色发灰

绿色,脆硬,茎杆弯曲,茎结缩短,顶心下陷,茎杆内维管束变成灰褐色或浅黑色。发病条件:高温高湿,连茬种植,雨后晴天,会成行、成片死亡。 3、棉花黑腐病的危害:黑腐病棉花根部表皮呈黑色,略有凸起,无新根长出,植株矮小、叶片软绵、生长缓慢,高温下易死亡,死亡后植株呈黑枯形,直立不倒,发病区呈块状。雨后积水时间长,地势低洼,盐碱偏重或施氮肥量大的地块,中耕不及时,前茬种过甘薯、甜菜、大白菜、甘蓝、萝卜地块易发此病。 4、棉花病毒病的危害:棉花病毒病主要有小叶病毒病,花叶病毒病,曲脉病萎病、紫叶病毒病落叶、落花、落果病毒病,病毒病称为植物的爱滋病,传播快捷,危害严重、减产于无形之中,是植物第一大敌人。

棉花生产技术测试题

棉花生产技术测试题 、选择题 1 .棉花苗期的生长中心是 _____ A 叶 B 花蕾 C 根 D 茎 2 ?决定棉花产量的关键时期,也是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是 — A 苗期 B 蕾期 C 花铃期 D 吐絮期 3 .在棉花产量形成因素中,主要受遗传特性影响的是 ________ A 单位面积总铃数 B 单铃重 C 衣分 D 单位面积株数 4. 棉花的单铃重是指 A 单个棉铃的重量 B 单个棉铃籽棉的重量 C 单个棉铃皮棉的重量 D 单个棉铃棉籽的重量 5. 皮棉占籽棉质量大小的质量分数是 A 衣分 B 衣指 C 籽指 D 出棉率 6. 棉籽发芽最低温度是 A 8— 10C B ,6— 8C C 11 — 12C D 13— 15C 7. 棉花蕾期的适宜温度是 A 15— 20 C B 20 — 25 C C 25—30C D 30—35C 8. 棉花是 A 长日照作物 B 短日照作物 C 中性作物 D 定日照作物 9. 棉花一生中的需肥高峰在 A 苗期 B 雷期 C 花铃期 D 吐絮期 10. 北方黏土地棉花播种深度一般为 ______ A 1.5CM 左右 B 2.5CM 左右 C 3.5CM 左右 D 4.5CM 左右 11. 棉花间苗时期是 _____ A 1-2叶 B 3叶 C 4叶 D 5叶 12. 目前生产上推广的杂交棉的种植密度为每 667m 2 _____ 1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棉花后期需水较少,其耗水量仅占 全生育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10-20% B 20-30% C 30-40% D 5-10% 1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催熟剂的适宜喷洒时间是枯霜前 A 5天 B 10天 C 15天 D 20 天 16. 为保证施药效果,棉田喷洒催熟剂后几天内温度应高于 A 20 C B 25 C C 30C 1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棉花采收时间以棉 A 2000株左右 B 3000株左右 C 4000株左右 D 5000株左右 13. 我国北方棉区多依棉花株高确定密度,一般株高为 80- 100CM 时,每亩种植 _____ A 3000 — 3500 株 B 3500 — 4000 株 C 4000 — 5000 株 D 2000 株左右 D 15 C D 10天 D 30-40%

项目五棉花生产技术

项目五棉花生产技术 一、选择题(每小题选项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 的括号内) 1.我省棉区光、温、水较协调的是(B) A.豫北平原区 B.豫东平原区 C.南阳盆地 D.豫西丘陵区 2.棉花是(B) A.长日照作物 B.短日照作物 C.中性作物 D.定日照作物 3.决定棉花产量的关键时期,也是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是(C) A.苗期 B.蕾期 C.花铃期 D.吐絮期 4.棉花生育发育最旺盛的时期是(C) A.苗期 B.蕾期

C.花铃期 D.吐絮期 5.关于棉花的生长发育,不正确的是(A) A.生长发育过程中无霜期应超过100d B.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重叠时间长 C.受到苞灾和害虫危害时,再生能力强 D.地膜盖、间套作、育苗移栽可以延长棉花生长时间 6.肥水条件较差的地区创造棉花高产需(C) A.稀植 B.大株 C.早打顶 D.以上都不对 7.在棉花产量形成因素中,主要受遗传特性影响的是( C ) A.单位面积总铃数 B.单位面积株数 C.衣分 D.单铃重 8.棉花的单铃重是指( B ) A.单个棉铃的重量 B.单个棉铃子棉的重量 C.单个棉铃皮棉的重量

D.单个棉铃棉籽的重量 9.棉花衣分一般为( B) A.25%~28% 35%~42% C.40%~45% D.30%~33% 10.皮棉占籽棉重量的百分数叫( A ) A.衣分 B.衣指 C.籽指 D.铃重 11.棉花育苗移栽时,其根系为(C) A.倒圆锥形 B.伞状 C.两层根群 D.圆锥形 12.棉铃直径长到(B)cm以上,称为成铃 A.1 B.2 C.3 D.4 13.棉花四桃中,(B)是产量的主要构成,也是优质桃。 A.伏前桃、伏桃 B.伏桃、早秋桃 C. 早秋桃、晚秋桃

油菜病虫害防治

油菜病虫害防治 一:油菜病害 1、病毒病(又称毒素病,花叶病或萎缩病):油菜从苗期到成株期均能感病,油菜类型不同,病害症状差异很大。甘蓝型油菜感染了油菜病害,最初在新叶的叶脉间发生油渍状的小斑点,以后逐渐成黄色斑块,开花后长出的新叶病斑扩展很快,成为花叶,下部的叶片变黄脱落,到发病末期,茎叶发生坏死病斑,变成褐黑色,最后枯死。主要传染途径是由蚜虫的活动,蚜虫在病株上吸汁,可使油菜感病。对病毒病的防治应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主要措施有:①选用抗病品种:甘蓝型油菜一般比白菜型品种抗病,因此大力推广甘蓝型油菜,是减轻病害损失的最有效,最经济的途径,如豫油4号、豫油5号、杂9522、杂97060、杂98033、杂双1号、杂双2号、杂双4号、丰油9号、丰油10号等品种; ②适期播种:在冬油菜区,秋季气温高,其重病区或秋季干旱的年份,适当延迟播期,错开有效蚜迁飞高峰的时间,可减轻病毒病的危害。③选地种植:油菜田应选择离蔬菜区较远,前茬作物不是十花科的田块,并应集中种植,以便集中管理治蚜,此外增施磷肥,适当减少氮肥用量,并及时抗旱。④经常检查田块,及早发现病株及时销毁,减少病源。⑤药剂防治,以灭蚜虫为主,因为蚜虫是传病的主要媒介。 2、油菜菌核病(也称霉杆,烂杆等)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它危害时间长,从苗期到成熟期都可发生,开花后发生最多。油菜苗期感病后,茎基部和叶柄出现红褐斑点,然后扩大,转为白色,组织腐烂,上面长有白色絮状菌丝,最后病苗枯死,病组织外形成许多黑色菌核,现蕾到成熟期的主要症状是:叶片上产生园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病斑中心为灰褐色,中层呈暗青色,外围有黄色晕圈。发病后期:茎杆变空,皮层破裂,维管束外露如麻,病株茎杆容易开裂、折断,内有鼠类状黑色菌核。花瓣感病后颜色苍白,没有光泽,容易脱落。角果受害后,产生不规则白斑,内部有菌核,种子干瘪。防治方法:①轮作换茬,最好与水稻轮作,因为菌核在水中浸泡1-2月后就会腐烂,旱地轮作应在3年以上。②选用抗病品种:应选用高产抗(耐)病的优质品种,如豫油4号、豫油5号、杂97060、杂9522、杂98033、杂双1号、杂双2号、杂双4号、丰油9号、丰油10号等品种。③种子处理:可用10%盐水溶液进行漂洗,除去上浮的秕粒和菌核,把下沉的种子用清水洗净晾干播种。④清沟排渍:排渍可降低田间湿度,减少病害的发生。⑤中耕松土,可在2-3月进行一次中耕松土,以破坏子囊盘并压抑菌核的萌发。⑥摘除老黄叶和病叶,一般在3月底4月中旬摘除下部的黄叶和病叶,减少病源,还能够提高通风透光率,提高油菜产量。⑦药剂防治:主要在初花后进行,喷药次数应根据病情酌情掌握,尽量喷于植株中、下部,可选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喷施,每次每亩可喷洒药液80-100千克。 3、油菜霜霉病霜霉病在油菜一生期间均可发生,叶片发病后,初为淡黄色斑点,后扩大成黄褐色大斑,受叶脉限制呈不规则形,叶背面病斑上出现霜状霉层,茎、苔、分枝和花梗感病后,初生褪绿斑点,后扩大成黄褐色不规则形斑块,花梗发病后有时肥肿,畸形,花器变绿、肿大,呈“龙头”状,表面光滑,上有霜状霉层,感病严重时叶枯落直至全株死亡。防治措施:①选用抗病的丰产品种:甘蓝型油菜对霜霉病的抗性较强,白菜型最易感病,芥菜型次之。②实行水旱轮作,避免连作。③搞好田间管理,清沟排渍,合理施肥,减少氮肥施用量,适当增施磷、钾肥,并适时摘除老叶、黄叶和病叶等。④药剂防治:可选用25%瑞毒粉剂300-600倍液,或50%退菌特粉剂1000倍液,或0.05%-0.2%乙磷铝液等药剂喷施,每7天喷1次,每亩喷施50-60千克,防治2-3次。 4、油菜猝倒病以南方多雨地区较重,病菌浸染幼苗,初期幼茎近地表处出现水渍状斑,后变黄腐烂并渐干缩,折断而死亡。根部发病后出现褐色斑点,严重时地上部分萎蔫,从地表折断,潮湿时病部密生白霜。发病轻的幼苗,可长出新的支根和须根,但植株生长发育不良。防治方法:①苗床处理,用50%福美双200克拌土100千克。或用50%多菌灵,或50%敌克松每平方米8克对土20倍混匀撒施。②加强田间管理,适时间苗开沟排渍,合理密植。③药剂防治,可用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每亩55-66克加水20-35千克,或75%百菌渍1000倍液喷施。 5、油菜软腐病(又称根腐病)在我国冬油菜区发生较普遍。发病症状主要是靠近地表的茎杆,发生水渍状的软腐,内部腐烂,呈空洞状,有恶臭。本病可在根茎叶上发生,病苗从茎基伤口入侵,产生不规则的水渍状病斑,略为凹陷,表皮稍皱缩,继而病部皮层开裂,内部软腐变空,可从茎蔓延到根部。靠近地面发病的叶片,叶柄纵裂、软化、腐败,病部出现灰白色或污白色黏液,有强烈臭味。病株叶片萎缩,初期早晚间能恢复,晚期则失去恢复能力,重者抽苔后倒伏死亡。防治方法:①防治传病昆虫,彻底治虫。②加强田间管理清沟排渍,降低田间湿度。③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50%代森铵800倍液或代森锌600-800倍液,或敌克松原粉1000倍液等。7-10天喷1次,连续2-3次。二、油菜害虫 1、蚜虫蚜虫是油菜的主要虫害之一,在干旱年份更为严重,蚜虫又是传播油菜病毒病的主要媒介,因此一定要把蚜虫消灭在造成危害之前,治蚜虫的关键是:第一早治,油菜出苗就开始治蚜虫,第二连续治,第三普治,将其他十字花科作物间油菜一起防治,方法有:①注意抗旱和清除杂草,保持土壤湿润,抑制蚜虫繁殖,及时清除杂草,防止蚜虫滋生。②生物防治:保护及人工饲养天敌,如蚜茧峰、草蛉、瓢虫等,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