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与《大淖记事》中女性形象表现的对比分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边 城� 与 �大 淖 记 事 � 中
女性形象表现的对比分析
�谷 雨 周婧婷
翠翠与巧云是沈从文 �边城� 和汪曾祺 �大淖记 事� 中着墨表 现的典 型女性 形象, 作者 都给她 们设 置了不可抗拒的人生际遇, 但奏响的却是截 然不同 的命运交响曲.尽管从叙事结构来看, �边城� 与 �大 淖记事� 有着 相似的 模式和 格调, 但又 因沈从 文和 汪曾祺各自创作心境和美学追求的 不同, 所 描写的 地理区域性和民族差异性显著, 从而在外观 上显现 了完全不同的瑰丽奇彩.
[ 3] � � �� 大淖记事�
坊" 是翠翠爱情上的一个障碍 , 那是家 世的比拼, 是 门当户对的最好证 明.当端午节看龙 船竞渡, 看到 拥有 碾坊陪嫁 的 " 情敌" 并 听到人们 对于 "碾 坊" 和 "渡船" 的评论, 心中五味 杂陈.她清楚和爷爷 摆渡 为生的日子比不过 "碾坊" 的富足, 而不得不被 迫同 生于船总家的傩送划出了一道天然的距离. 而 大淖的 " 保安队" 本 应是为 保一方 水土平 安 而设立的, 但拥有武器的他 们除了靠着有绝对 优势 的设 备偶尔 打击一 下水上 的土匪 ,平时则 从不 出 操, 只是随心所欲地在淖里 "混日 子" .所以 当或来 自政治或来自阶级 的势力倾轧爱情时 , 巧云作 为女 性刚强的一面开始顽强反抗.从约十一子到沙洲开 始, 到坚定 地说服 锡匠们 将受伤 的十一子 抬到 家 中, 再到为照顾两个躺在床 上的男人而挑担穿 街过 市, 眼神中更加坚定和深沉. 汪曾祺运用一 连串的苦难 "挖掘出了笼罩 在小 人物身上的一种柔 弱而刚强, 宁静而浑厚的人 世间 最朴质的生活底色 ; 挖掘出 了这些小人物顺其 自然 的宿命主义深处, 无时无刻 不洋溢着的生命的 激情
[ 5] 和对命运非暴力性的抵抗" .而最终这样的反抗取
在近乎相同的笔调中, 茶峒的四季一直 隐于两 岸的高山 之下, 藏在 一片静 谧之中, 而 大淖的 从春 至冬则完全暴露在人所目及的沙洲上.这样的自然 景观描述当然带有作者的用意, 因为在其中 长养的 女性, 如翠翠和 巧云, 会耳濡 目染将 "隐 " 与 " 放" 的 性格铸化在自己的生命里.翠翠每次遇到倾心的二 老, 无论是正 面接触 还是侧 面谈到, 大 多是失 语状 态来传达内心的羞涩想法, 其表现经常是抿 着嘴笑 着, 一句话也不说, 或脸发着烧不便作声.翠翠不是 不接受二 老的爱, 但 是她却 没有表白 的勇气 , 甚至 对相依为命的爷爷也不能透漏半点. "隐忍" 或许还 可以用 "退让" 来形容翠翠对爱情 的态度, 也是对她 在边城生活的一种态度. 而巧云的出场已经到了 �大淖记事� 的下半段, 命运的车轮快速地旋转, 让她与小锡匠邂逅 在自家 门前的柳阴下, 看似是共同 工作, 一 个织席, 一个化 锡; 也互帮互助 , 巧 云帮忙 拉风箱 , 锡 匠帮着 织席, 实则一种相互依靠的情愫在劳作中渐渐产生.一起 谈心甚至 是 "好心 " 带 来的 "亲 密接触 " � 十 一子 �� 帮巧云吮 吸被划破 手指头 上的血 , 另 一次 "意 外落 水" 更使他们 的爱情 迈上了 一个新的 高度: 从 别人 的街头巷议, 自身的无意理 会, 到发 觉对方的存在. "十 一子的心 怦怦地 跳" , 巧 云看着 "真 好的月 亮" , 将心里想的 "你是个呆子" 说了出来.然而命运继续 升级着巧云的苦难, 被 破了身子的她一次又 一次强 化了对十 一子的感 情, 当爱 人被打伤 后, 巧云 把十 一子 带 回自 己 家里 , 丝 毫 没有 "明 媒 正 娶" 的 "束 缚" .这种 "开放" 建立在 "情愿" 基础上, " 保持着以 正常人性为出发点的道德标准 和价值标准" ,表现 了人性对自由爱情的一种向往和渴望 .
废爹的重任.汪曾祺用他 "调谐" 的笔触将原本惨烈 的命运画出明快的颜色, 在结尾, 当巧云也加入挑担 的姑娘媳妇的队伍中时, "紫红的荸荠, 碧绿的菱角, 雪 白的连 枝藕与风 摆杨柳 似的穿 街过市 的挑担 姿 态" 再次出现, 这种厄运来过, 却丝毫动摇不了人们勇 敢生活的信念.
二, 表现手法的 "隐忍" 与 "开放"
[ 4]
得了胜利, 并肯定了未来生 活的信念.汪曾 祺在结 尾处 有意模仿 了沈从文 �边城� 的模 式, "这个人 也 许永 远不回 来了, 也许 明天回 来." 只 是因为能 够 "担当" 而意味更 加坚定 : "十 一子的 伤会好 么?" "会." "当然会!" 她将老师提出的那个疑问做出了 响亮的回答, "自 我承担" 的生存方式是追求人 性自 由的第一步. �参考文献� [ 1] 陈平 原�中 国小说 叙事模 式的转 变[ M] �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 03. [ 2] 沈从文 �边城 �湘行散记� 湘西[ M] �桂林 : 漓江 出版社, 200 3. [ 3] 陆 建华 �汪 曾祺 文集 (小说 卷) (上部) [ M ] �南 京: 江苏文艺出版社, 1 993. [ 4] 张川平�悲 悯众生 追慕和 谐�� � 论汪曾祺 及其 文学世界[ J ] .商洛学院学报, 200 7( 3) : 53- 64 . [ 5] 胡迟. 迷惘 � 沉溺 � 升华�� � 从沈从文, 汪曾祺, 刘 亮程 与苇岸 的乡土 文学创作 看 "诗性 家园" 的演 变 [ D] . 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 3.
三, 内心独白的 "等待" 与 "担当"
除了翠翠 和巧云 性格上 的 "隐忍" 和 "开 放" 之 外, 作者还各 设置了 一个隐 蔽下的物 象, 一个 是边 城茶峒的 "碾 坊" , 另 一个是 大淖的 "保 安队" . "碾
(作者简介: 谷雨, 河北大学; 周婧婷, 河 北大学 ) 18 现当代文学研究
[ 1]
一, 叙事基调的 "悲哀" 与 "欢愉"
一位是文 体出众 的 "多产 " 老 师, 一位是 " 早熟 晚成" 的衣钵弟子. 在乡土爱情的记叙中, 尽管均有 传统爱情模式的痕迹, 但却不难感受到两位 作者在 叙述人物命运时 "悲哀" 和 "欢愉" 的基调. �边城 � 采 用了全知 叙事[1] , 父母的 爱情厄 运一开 始就埋 伏在 翠翠的故事里,祖父时常会体察到 这样的悲剧, 但 他愿意用自己的努力来换取更美好的结果.然而叙 述者却全知全能, 不仅 是两兄弟都对翠翠心 有所属 却彼此不了解对方意图, 而且翠翠对于碾坊 陪嫁的 女子抱有些许醋意但装作若无其事 , 哥哥失 爱而丧 命, 弟弟亲情爱情难调 而出走.翠翠的命 运就是在 每个峰回路转时都下降一次, 直至像望夫石 一般立 在水边等待那个外出的心上人:也 许明天回来, 也 许永远也不会回来. 巧云的 命运却 是在限 制叙事 中一步 步展开 , 虽然每一次打击都让读者为巧云的 遭遇叹一口气, 但这个坚强的女子表现出来的却是 少有的"果敢" 与 "执著" : 她拒绝妥协, 也压制卑怯, 大胆地 "约" 了 相爱的人,在爱人被打伤后勇敢地担负照顾他和残
在 叙事的 "分 道扬镳 " 后, 沈从文 专注地 用 "忧 愁" 来 值守 "美丽 " , 因为 他心目 中但凡美 好的都 不 容易长远地存在.而汪曾祺则用儒士般的Baidu Nhomakorabea"洒脱" 和 宗教般的 "宽恕" 来享有 "和平" 与 "圆满" . 无论是茶 峒还是 大淖, 都拥有 迷人的 自然 景 观. 茶峒沉静而清澈, 大淖浩渺和丰产. 在两文的开 篇各自一段关于四季 的景色描写中, 同样是 "隐忍" 与 "开放" 的表现: 两岸多高山, 山中多可以造纸的细竹, 长年作深翠颜色, 逼人眼目.近水人家多在 桃杏花里, 春天时只需注意, 凡有桃花处必 有人 家, 凡有 人家处必可沽酒. 夏天则晾 晒在日光下耀目的紫花布衣裤, 可以作为人 家所在的旗帜.秋冬来时, 房屋在悬崖上的, 滨水的, 无不朗然入目, 黄泥的墙, 乌黑的瓦, 位置则永远那么妥帖, 且与四围环境极其调
和, 使人迎面得到的印象, 非常愉快.
[ 2] � ( �� � 边城 � )
淖中央有一条狭长的沙洲.沙洲上长 满茅 草和芦荻.春初水 暖, 沙洲 上冒出很 多紫 红色的芦芽和灰绿色 的蒌蒿, 很快就
��
现当代文学研究
是一片翠绿了.夏天, 茅草, 芦荻都吐出雪 白的丝穗, 在微风中不住地点头.秋天, 全 都枯黄了, 就被人割去, 加到自己的屋顶上 去了.冬天, 下雪, 这里总比别处先白.化 雪的时候, 也比别处化得慢.河水解冻了, 发绿了 , 沙洲上 的 残 雪还 亮晶 晶地堆 积着 .
女性形象表现的对比分析
�谷 雨 周婧婷
翠翠与巧云是沈从文 �边城� 和汪曾祺 �大淖记 事� 中着墨表 现的典 型女性 形象, 作者 都给她 们设 置了不可抗拒的人生际遇, 但奏响的却是截 然不同 的命运交响曲.尽管从叙事结构来看, �边城� 与 �大 淖记事� 有着 相似的 模式和 格调, 但又 因沈从 文和 汪曾祺各自创作心境和美学追求的 不同, 所 描写的 地理区域性和民族差异性显著, 从而在外观 上显现 了完全不同的瑰丽奇彩.
[ 3] � � �� 大淖记事�
坊" 是翠翠爱情上的一个障碍 , 那是家 世的比拼, 是 门当户对的最好证 明.当端午节看龙 船竞渡, 看到 拥有 碾坊陪嫁 的 " 情敌" 并 听到人们 对于 "碾 坊" 和 "渡船" 的评论, 心中五味 杂陈.她清楚和爷爷 摆渡 为生的日子比不过 "碾坊" 的富足, 而不得不被 迫同 生于船总家的傩送划出了一道天然的距离. 而 大淖的 " 保安队" 本 应是为 保一方 水土平 安 而设立的, 但拥有武器的他 们除了靠着有绝对 优势 的设 备偶尔 打击一 下水上 的土匪 ,平时则 从不 出 操, 只是随心所欲地在淖里 "混日 子" .所以 当或来 自政治或来自阶级 的势力倾轧爱情时 , 巧云作 为女 性刚强的一面开始顽强反抗.从约十一子到沙洲开 始, 到坚定 地说服 锡匠们 将受伤 的十一子 抬到 家 中, 再到为照顾两个躺在床 上的男人而挑担穿 街过 市, 眼神中更加坚定和深沉. 汪曾祺运用一 连串的苦难 "挖掘出了笼罩 在小 人物身上的一种柔 弱而刚强, 宁静而浑厚的人 世间 最朴质的生活底色 ; 挖掘出 了这些小人物顺其 自然 的宿命主义深处, 无时无刻 不洋溢着的生命的 激情
[ 5] 和对命运非暴力性的抵抗" .而最终这样的反抗取
在近乎相同的笔调中, 茶峒的四季一直 隐于两 岸的高山 之下, 藏在 一片静 谧之中, 而 大淖的 从春 至冬则完全暴露在人所目及的沙洲上.这样的自然 景观描述当然带有作者的用意, 因为在其中 长养的 女性, 如翠翠和 巧云, 会耳濡 目染将 "隐 " 与 " 放" 的 性格铸化在自己的生命里.翠翠每次遇到倾心的二 老, 无论是正 面接触 还是侧 面谈到, 大 多是失 语状 态来传达内心的羞涩想法, 其表现经常是抿 着嘴笑 着, 一句话也不说, 或脸发着烧不便作声.翠翠不是 不接受二 老的爱, 但 是她却 没有表白 的勇气 , 甚至 对相依为命的爷爷也不能透漏半点. "隐忍" 或许还 可以用 "退让" 来形容翠翠对爱情 的态度, 也是对她 在边城生活的一种态度. 而巧云的出场已经到了 �大淖记事� 的下半段, 命运的车轮快速地旋转, 让她与小锡匠邂逅 在自家 门前的柳阴下, 看似是共同 工作, 一 个织席, 一个化 锡; 也互帮互助 , 巧 云帮忙 拉风箱 , 锡 匠帮着 织席, 实则一种相互依靠的情愫在劳作中渐渐产生.一起 谈心甚至 是 "好心 " 带 来的 "亲 密接触 " � 十 一子 �� 帮巧云吮 吸被划破 手指头 上的血 , 另 一次 "意 外落 水" 更使他们 的爱情 迈上了 一个新的 高度: 从 别人 的街头巷议, 自身的无意理 会, 到发 觉对方的存在. "十 一子的心 怦怦地 跳" , 巧 云看着 "真 好的月 亮" , 将心里想的 "你是个呆子" 说了出来.然而命运继续 升级着巧云的苦难, 被 破了身子的她一次又 一次强 化了对十 一子的感 情, 当爱 人被打伤 后, 巧云 把十 一子 带 回自 己 家里 , 丝 毫 没有 "明 媒 正 娶" 的 "束 缚" .这种 "开放" 建立在 "情愿" 基础上, " 保持着以 正常人性为出发点的道德标准 和价值标准" ,表现 了人性对自由爱情的一种向往和渴望 .
废爹的重任.汪曾祺用他 "调谐" 的笔触将原本惨烈 的命运画出明快的颜色, 在结尾, 当巧云也加入挑担 的姑娘媳妇的队伍中时, "紫红的荸荠, 碧绿的菱角, 雪 白的连 枝藕与风 摆杨柳 似的穿 街过市 的挑担 姿 态" 再次出现, 这种厄运来过, 却丝毫动摇不了人们勇 敢生活的信念.
二, 表现手法的 "隐忍" 与 "开放"
[ 4]
得了胜利, 并肯定了未来生 活的信念.汪曾 祺在结 尾处 有意模仿 了沈从文 �边城� 的模 式, "这个人 也 许永 远不回 来了, 也许 明天回 来." 只 是因为能 够 "担当" 而意味更 加坚定 : "十 一子的 伤会好 么?" "会." "当然会!" 她将老师提出的那个疑问做出了 响亮的回答, "自 我承担" 的生存方式是追求人 性自 由的第一步. �参考文献� [ 1] 陈平 原�中 国小说 叙事模 式的转 变[ M] �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 03. [ 2] 沈从文 �边城 �湘行散记� 湘西[ M] �桂林 : 漓江 出版社, 200 3. [ 3] 陆 建华 �汪 曾祺 文集 (小说 卷) (上部) [ M ] �南 京: 江苏文艺出版社, 1 993. [ 4] 张川平�悲 悯众生 追慕和 谐�� � 论汪曾祺 及其 文学世界[ J ] .商洛学院学报, 200 7( 3) : 53- 64 . [ 5] 胡迟. 迷惘 � 沉溺 � 升华�� � 从沈从文, 汪曾祺, 刘 亮程 与苇岸 的乡土 文学创作 看 "诗性 家园" 的演 变 [ D] . 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 3.
三, 内心独白的 "等待" 与 "担当"
除了翠翠 和巧云 性格上 的 "隐忍" 和 "开 放" 之 外, 作者还各 设置了 一个隐 蔽下的物 象, 一个 是边 城茶峒的 "碾 坊" , 另 一个是 大淖的 "保 安队" . "碾
(作者简介: 谷雨, 河北大学; 周婧婷, 河 北大学 ) 18 现当代文学研究
[ 1]
一, 叙事基调的 "悲哀" 与 "欢愉"
一位是文 体出众 的 "多产 " 老 师, 一位是 " 早熟 晚成" 的衣钵弟子. 在乡土爱情的记叙中, 尽管均有 传统爱情模式的痕迹, 但却不难感受到两位 作者在 叙述人物命运时 "悲哀" 和 "欢愉" 的基调. �边城 � 采 用了全知 叙事[1] , 父母的 爱情厄 运一开 始就埋 伏在 翠翠的故事里,祖父时常会体察到 这样的悲剧, 但 他愿意用自己的努力来换取更美好的结果.然而叙 述者却全知全能, 不仅 是两兄弟都对翠翠心 有所属 却彼此不了解对方意图, 而且翠翠对于碾坊 陪嫁的 女子抱有些许醋意但装作若无其事 , 哥哥失 爱而丧 命, 弟弟亲情爱情难调 而出走.翠翠的命 运就是在 每个峰回路转时都下降一次, 直至像望夫石 一般立 在水边等待那个外出的心上人:也 许明天回来, 也 许永远也不会回来. 巧云的 命运却 是在限 制叙事 中一步 步展开 , 虽然每一次打击都让读者为巧云的 遭遇叹一口气, 但这个坚强的女子表现出来的却是 少有的"果敢" 与 "执著" : 她拒绝妥协, 也压制卑怯, 大胆地 "约" 了 相爱的人,在爱人被打伤后勇敢地担负照顾他和残
在 叙事的 "分 道扬镳 " 后, 沈从文 专注地 用 "忧 愁" 来 值守 "美丽 " , 因为 他心目 中但凡美 好的都 不 容易长远地存在.而汪曾祺则用儒士般的Baidu Nhomakorabea"洒脱" 和 宗教般的 "宽恕" 来享有 "和平" 与 "圆满" . 无论是茶 峒还是 大淖, 都拥有 迷人的 自然 景 观. 茶峒沉静而清澈, 大淖浩渺和丰产. 在两文的开 篇各自一段关于四季 的景色描写中, 同样是 "隐忍" 与 "开放" 的表现: 两岸多高山, 山中多可以造纸的细竹, 长年作深翠颜色, 逼人眼目.近水人家多在 桃杏花里, 春天时只需注意, 凡有桃花处必 有人 家, 凡有 人家处必可沽酒. 夏天则晾 晒在日光下耀目的紫花布衣裤, 可以作为人 家所在的旗帜.秋冬来时, 房屋在悬崖上的, 滨水的, 无不朗然入目, 黄泥的墙, 乌黑的瓦, 位置则永远那么妥帖, 且与四围环境极其调
和, 使人迎面得到的印象, 非常愉快.
[ 2] � ( �� � 边城 � )
淖中央有一条狭长的沙洲.沙洲上长 满茅 草和芦荻.春初水 暖, 沙洲 上冒出很 多紫 红色的芦芽和灰绿色 的蒌蒿, 很快就
��
现当代文学研究
是一片翠绿了.夏天, 茅草, 芦荻都吐出雪 白的丝穗, 在微风中不住地点头.秋天, 全 都枯黄了, 就被人割去, 加到自己的屋顶上 去了.冬天, 下雪, 这里总比别处先白.化 雪的时候, 也比别处化得慢.河水解冻了, 发绿了 , 沙洲上 的 残 雪还 亮晶 晶地堆 积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