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句至今催人泪下之国人醒世名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载)15句至今催人泪下之国人醒世名言(图)
李奉先原创
中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东方文明古国,又是久负盛名的礼仪之邦,丰富的文化不仅孕育了中国人,许多的国人名言也感动了中国,感动着世界。
NO.1: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田汉
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被称为中国民族解放的号角,自1935年在民族危亡的关头诞生以来,在人民中广为流传,对激励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起了巨大的作用。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把这首歌作为代国歌,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传统和居安思危的思想。
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
尤其是接下来的这组词,当今中国人民直面的国内外形势上,亦是铿锵有力!“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NO.2: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毛泽东
是的,历史证明了:我们中华民族不缺这些,但我们祈祷也就想这么多,自尊自爱自强不息。
这是这个世界上一个为数不多、最渴望和平、希望美好和谐地球未来的民族的发自内心的一声呐喊因为,我们中华民族恰恰又到了一个非常紧要的转角……
NO.3:假如我还能生存,那我生存一天就要为中国呼喊一天。
——方志敏
纵然生死已置之度外,方志敏在《可爱的中国》一稿中还是作了上述美好的假设。
假如方志敏如今还在,或许这个扛着枪杆子闯荡莽原、立志革命到底的江西汉子,于闲暇之时,会像他写下的对联一般,恣意于其广泛的爱好———“心有三爱,奇书骏马佳山水;圆载四物,青松翠竹白兰梅。
”
这样的假设,戛然停止于1935年8月6日、方志敏36岁的生命节点之上……
NO.4: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
千百年来,无数的的哲学家、思想家、史学家穷尽一生苦苦探索人类历史的规律,答案可以说五花八门。
然而鲁迅独辟蹊径,曾指出了人类历史其实只存在三个时代,就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和没有奴隶的时代。
而过去的中国实际上只有前面两个时代,第三样时代则需要现代的青年去努力奋斗。
当时,专制制度是一种容易让人上瘾的制度,请问又有多少人明白了鲁迅的忠告,又多少人在意了鲁迅的忠告?
鲁迅对历史的这一概括,可以称得上是简单明了的天才创造。
可是,我们青年人都在做些什么呢?
NO.5: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吉鸿昌
1934年,北京刑场上,一代抗日名将、共产党人吉鸿昌以树枝作笔,大地为纸,疾书一首:“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气贯长虹!
吉鸿昌在殉难的日子里曾给妻子的遗嘱中写到:“夫今死矣,是为时代而牺牲。
”
据当时的天津《大公报》报道,最后时刻,吉鸿昌披上黑色斗篷,大步走上刑场,一路上“态度从容,谈笑自若”。
在地上写完那首大义凛然的就义诗后,他厉声对刽子手说:“我为抗日而死,不能跪下挨枪,我死了也不能倒下!给我拿个椅子来,我得坐着死。
”接着又说:“我为抗日死,死得光明正大,不能在背后挨枪。
你在我眼前开枪,我要亲眼看到敌人的子弹是怎样打死我的。
”
NO.6:人有人格,报有报格,国有国格,三格不存,人将非人,报将非报,国将不国。
—
—史量才
所谓“报格”,邹韬奋的解释是:“记者所始终认为绝对不容侵犯的是本刊在言论上的独立精神,也就是所谓的报格”,“倘须屈伏于干涉言论的附带条件,无论出于何种方式,记者为自己人格计,为本刊报格计,都抱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决心。
”
为了“报格”中的信念,史量才付出了生命代价。
1934年11月13日下午,史量才与家眷自杭州返沪,途径浙江宁海翁家埠时被人暗杀。
文字事关痛痒,思想就是力量。
报格之“格”,实则公众良心、社会责任也。
NO.7: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彭德怀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在朝鲜战场指挥26个军,150万志愿军官兵,发动五次战役,彻底打败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队。
1953年7月27日,彭德怀在板门店和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签订《朝鲜停战协定》后慷概激昂地说。
NO.8:宁做流浪汉,不当亡国奴。
——丰子恺
1937年11月16日下午,丰子恺正在阅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史》,他准备将日本侵略中国的无数事件用漫画的形式表现出来,编一本《漫画日本侵华史》以示后人。
突然,本该在学校上课的女儿一脸惊恐地冲入了家门,紧接着屋外响起了“轰…轰…”的爆炸声,顷刻间,屋倒房塌,街道上满是破落的残垣,昔日宁静的石门小镇顿时一片惨象……由于躲避及
时,丰子恺和家人侥幸逃过了一劫。
看着满地的残骸,无辜受伤、死去的乡亲,丰子恺彻底愤怒了:日本侵略者竟然连这个毫无军事设施的江南小镇也不放过!残酷的现实使丰子恺彻底清醒,他终于明白,在无情的战火下,是不会有桃源的。
丰子恺毅然决定“我一定要离开!即使半路转入沟壑,但绝不愿居浙江,绝不做日军铁蹄下的顺民!”
NO.9: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王进喜
铁人王进喜的铿锵誓言,振撼鼓舞了一个时代。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石油之城大庆的代名词就是“铁人王进喜”。
大庆油田初建时期,为了甩掉中国缺少石油的落后帽子,王进喜与数万名建设者们,住着“干打垒”土房,吃着土豆玉米面,他们甚至在缺少搅拌机的情况下,跳到油坑里用身体搅拌……我国石油工人当年的精神风貌和王进喜的崇高思想、优秀品德被高度概括为“铁人精神”。
NO.10: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应当与人民同甘苦、共命运。
这样,我们党才有威信,国家才有希望。
——孔繁森
“我们共产党员无论在哪里工作都是党的干部。
越是边远贫穷的地方,越需要我们为之去拚搏、奋斗、付出,否则,就有愧于党,有愧于群众。
”如今像这样的好干部,还有多少呢?
NO.11:要想着收咱失地,别忘了还我河山。
——冯玉祥
1939年7月7日,即1937年“七七事变”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两年之后,冯玉祥以满腔热忱写下“要想着收咱失地,别忘了还我河山”的隶书七言联。
此联字势谨严、笔法沉穆醇厚,线条富有张力,不仅是冯玉祥晚期隶书的代表之作,更与其特殊历史背景下特殊的书写内容融合一体,观后让人有“血脉贲张”、热血沸腾之感。
NO.1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1917年,19岁的周恩来,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远涉重洋到日本留学。
临行时赠给同学一首诗写道:“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富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表示他决心钻研社会科学,挽救国家的危亡,以古人那种“面壁十年”的刻苦精神,来改造当时的社会,即使壮志难酬,蹈海而死,也不愧为中华儿女,充分表现了他年青时代的远大抱负。
这才是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典范,其实那个时代的革命者,学者恐怕都有这样的决心和历史使命感,只不过周总理这句话是少年之说,有据可查,他的一生更能应证这句话。
NO.13:想从我手中抢走火炬,除非从我尸体上爬过去。
——金晶
图为:金晶面对突如其来的冲击,毫不畏惧,用双手紧紧抱着火炬,脸上仍然流露出骄傲的神情。
她在用她那残弱的身驱捍卫着奥运精神,这个画面打动了在场所有人的心弦。
金晶说,自己遇到这种惊险的情况绝对不哭。
首先在传递圣火的路上这么艰难,这更体现我们传递的价值。
而且奥运圣火是不能在我手中丢的,火炬也是不能在我手中丢的。
看到道路两旁的留学生的支持,自己非常感动。
但是面对那些干扰破坏者时,自己脸上的表情是很冷的。
“我当时给他们一个信息,你想从我手中抢走火炬,除非从我尸体上爬过去,”金晶说道。
NO.14: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闻一多
“诗人主要的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
”闻一多的这句至理名言,出自肺腑,寓意深邃,支配和伴随着他一生的思想、言行和事业。
1919年5月4日晚,闻一多满怀激情将抄写在红纸上的岳飞名词《满江红》张贴到学生饭厅墙上,以明己志。
5月17日,他在写给父母亲的信中,对五四运动的认识作出了极为明确的表述:“国家至此地步,神人交怨,有强权,无公理”。
“卖国贼罪大恶极,横行无忌”。
“国家育养学生,岁糜巨万,一旦有事,学生尚不出力,更待谁人?”
他在《最后以一次演讲》他向在场的人强调指出:“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的精神,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当天下午,闻一多又赶赴《民主周刊》社,参加民盟为李公朴暗杀事件举行的记者招待会。
五时许,在返回西仓坡宿舍途中,惨遭国民党特务多人狙击身亡,同行的长子闻立鹤为保护父亲也身负重伤。
这位《七子之歌》的民主践行者,以其伟大的思想及人格至今仍感动着中国,感动着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