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中医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清代吴师机《理瀹骈 文》日 :“外 治之 理 ,即 内治之 理 ,外 治 之药 ,亦 即内治之药 。所异 者 ,法耳 !”中药外 治法 将药 物通 过 局部孑L窍经穴渗透 、吸收 、扩 散以达病 所 ,起到清热解毒 、抗炎消 肿 、扶 正固本的功效 ,同时避 免了肠 胃、静脉 、肌 肉等途径而产生
针灸疗 法能够疏通经络气 血 ,使 营卫调 和而风 寒湿热 等邪 无所依 附 ,痹痛得 以缓解 。临床常在 痛风关 节周 围取 穴及 循经 取穴 。谢 氏等 在病灶局部采用 多针 围刺法 ,由病灶 外 围向病 灶 中心斜刺 ,同时酌配远端腧穴 4个 一5个 ;所 有患者均加 足三 里 、阴 陵 泉及 阳陵 泉 。西 药 组 口服 吲 哚 美 辛 肠 溶 片 、别 嘌 呤 醇 。 结果 :围刺组有效率为 93.33% ,优于 西药组 的 80.00% ,且 围 刺组对 急性 痛风性关 节炎高尿 酸血症 的纠正作 用优 于西药组 。 张 氏等 以针刺三 阴交 、阴陵 泉、三 焦俞 、太冲 、行 间结 合局 部 相应腧穴得气后接 电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20例 ,总有效率 达 80% 。 马 氏 取 曲池 、血 海 、三 阴 交 、太 溪 为 主 穴 ,随 症 加 减 治疗痛风性关节 ,与西药 口服 (急性期 口服吲 哚美辛 ,慢性期 给 予 口服别 嘌呤醇)作 比较 。结果 :针刺组 总有效率 为 95.80% , 明显优 于对照 组 86.7O% ;1个 月后血 清尿酸 下降程度 亦 明显 优 于 对 照 组 。 2.2 针 刀疗 法
关 键 词 :痛 风 性 关 节 炎 ;中 医药 疗 法 ;研 究进 展 中图 分 类 号 :R589.7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06—978X(2013)06—0053—02

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60·山 西 中 医 2020年11月第36卷第11期 SHANXI J OF TCM Nov.2020 Vol .36 No .11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作用机制研究进展宋佳俊 李可大摘要:中医通过辨证论治及多种治疗手段可以有效改善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患者的症状、体征,延缓疾病发展进程,且副作用较小。

其中单味中药可通过抑制局部炎性反应,改善患者内环境而起到治疗作用;中药汤剂或中成药可改善患者阴阳平衡状态,达到整体治疗作用;中医外治法则以改善患者局部症状为主,以活血化瘀止痛、疏通经络等为主要治则,采用中药外敷或者针灸寻经选穴等治疗手段抑制局部炎症反应的发生,从而减轻红肿热痛症状。

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为减少炎性因子水平、干预GA疾病进程中的氧化还原反应以及抑制核转录因子的表达、增加抑炎因子水平等。

关键词: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药治疗;作用机制;综述中图分类号:R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156 (2020) 11-0060-03作者简介:宋佳俊,男,在读硕士研究生,辽宁中医药大学 (沈阳 110032) ;李可大,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通讯作者:李可大,E-mail:****************·综 述· 痛风性关节炎 (gouty arthitis,GA) 是一种临床常见但不易根治的骨关节病。

西医对于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日渐成熟,但其不良反应也深刻困扰着患者。

中医通过辨证论治及多种治疗手段可以有效改善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患者的症状、体征,延缓疾病发展进程,且其副作用较小。

笔者通过搜集整理近3年来关于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的相关文献,归纳中西医对痛风性关节炎的不同疗法,分析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并进行综述。

1 概述 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导致尿酸生成过多或排出减少使血尿酸过剩并在体内蓄积,持续增高,从而导致尿酸盐结晶 (MSU) 析出,沉积在骨关节及骨关节周围而出现以疼痛并可伴有血尿酸升高为主的一种临床常见病[1]。

中医针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临床分析

中医针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临床分析

中医针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临床分析发布时间:2021-08-30T07:52:00.070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21期作者:徐培奇[导读] 目的:此次主要探究中医针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效果徐培奇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海勃湾区徐培奇中医诊所 016000【摘要】目的:此次主要探究中医针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效果。

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内收治共90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展开研究,利用数字表法分成参照组与研究组,参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中医针灸,观察疗效。

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关节疼痛与关节肿胀症状积分低于参照组,P<0.05。

结论:中医针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能够有效改善关节肿胀与疼痛,效果显著。

【关键词】中医针灸;痛风性关节炎;临床效果痛风性关节炎作为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关节炎症疾病,通常患者会表现出关节疼痛与关节肿胀等症状,会给日常生活行走造成影响,当前对于具体发病机制还没有彻底明确,所以临床大多以药物方式进行治疗,以控制病情发展与改善症状。

随着临床研究深入探讨下发现,从中医学方面开展研究,应用中医针灸治疗能够发挥出独特优势。

基于此,此次就中医针灸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基础资料研究对象为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研究时间2019年1月-2020年1月,病例数90例,纳入标准:①经过临床影像学检查确认符合痛风性关节炎标准;②患者资料齐全;③患者与家属知情下签署研究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身体重要脏器功能障碍;②药物过敏与过敏体质者;③严重精神疾病与不配合治疗者。

利用数字表法分成参照组与研究组,各45例,参照组男女比重30:15,年龄界限30-64岁,年龄均值(45.13±2.55)岁;研究组男女比重31:14,年龄界限31-63岁,年龄均值(45.22±2.37)岁;应用统计学软件计算统计两组痛风性关节炎资料后发现无显著差异(P>0.05)。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猪 苓 、 泻 等 ) “ 元 四大 家 ” 一 的著 名 医 家 张元 素 所 创 的经 泽 系 金 之 典方 剂 , 善 分 消湿 热 、 通 气 血 、 畅经 脉 , 称 为治 “ 热 疼 功 宣 和 被 湿 痛 之 圣 方 ”沈 维 增 等 认 为 其 切 中 急 性 痛 风 性 关 节 炎 的病 机 。 . 以7 d为 1疗 程 用 于 治 疗 急 性 痛 风 3 6例 , 床 治 愈 1 临 9例 , 效 显
片 为对 照 , 2周 为 1 疗 程 , 个 总有 效 率 达 9 %, 5 明显 高于 对 照 组 。 23 利 湿 泻 浊 法 蔚 金 建 等 立 清 热 化 湿 , 风 泄 浊 之 法 , . 祛 自拟 泄浊除痹汤随症加减 ( 薜 、 已 、 前子 、 梗 、 柏 、 芍 、 萆 防 车 苏 黄 赤 知
中 国 中 医急 症 2 1 0 1年 1 月 第 2 1 O卷 第 1 1期 J T M. o . 0 1 V 12 N .1 E C N v 2 1 . o.0. o1

1 09 ・ 8
急性 痛风性关 节炎 的中医药 治疗研究进展术
汪 洋 温 成 平 △ 谢 志 军
浙 江 中 医 药大 学 ( 江 杭 州 3 0 5 ) 浙 10 3
( 术、 苍 黄柏 、 膝 、 艽 、 芍 、 苡仁 、 牛 秦 赤 薏 忍冬 藤 、 土茯 苓 、 公 英 。 蒲 热 盛 者 加 生 石 膏 、 丹 皮 ; 盛 者 加 泽 泻 、 薜 、 苓 : 瘀 血 者 牡 湿 革 茯 兼 加 川 芎 、 血藤 、 参 ) 疗 4 鸡 丹 治 0例 急 性 痛 风 患 者 , 用 尼 美 舒 利 采
母 、 薏 苡 仁 、 花 藤 、 梧 桐 、 通 )兼 外 用 消定 膏 , 疗 本 病 生 银 臭 木 , 治

除湿解毒汤合羌活胜湿汤加减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证)的临床研究

除湿解毒汤合羌活胜湿汤加减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证)的临床研究
△通信作者(电子邮箱:995、糖皮质激素以及抑制 尿酸生成剂等,虽疗效直接,但不良反应较大,不宜长 期服用,停药后病情易反复[3-4]。痛风性关节炎在中医 学被归于“痹证”范畴,湿热蕴结证痛风最为常见,主要 病机表现为湿热阻滞脉络,气血运行不畅,“湿”“热” “毒”流注关节、筋骨、脉络[5]。除湿解毒汤、羌活胜湿 汤分别出自《赵炳南临床经验集》《脾胃论》,前者功效 为除湿利水、清热解毒,后者可祛风、胜湿、止痛。本研
- 1054 -
中国中医急症 2021 年 6 月第 30 卷第 6 期 JETCM. Jun. 2021,Vol. 30,No.6
究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除湿解毒汤合羌活胜 湿汤加减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收效明显。现报告 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诊断标准: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诊断参 见《2016 中国痛风诊疗指南》[6]拟定;湿热蕴结证参照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7]拟定。纳入标准:符合以 上诊断标准;年龄 18~65 岁;未出现心、肝、肾等脏器 严重功能障碍;首次发病;对除湿解毒汤合羌活胜湿汤 加减治疗方案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妊 娠或者哺乳期妇女;继发性痛风者;对所用药物过敏 者;已伴有重度关节畸形、僵硬者;存在全身炎症感染 性疾病者;伴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者。 1.2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 2017 年 2 月至 2020 年 2 月 收治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 78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 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39 例。对照组男性 36 例,女性 3 例;年龄 31~62 岁,平均(49.43±6.83)岁;病程 2~5 d, 平均(3.95±0.56)d;血尿酸水平(617.43±63.81)μmol/L。 观 察 组 男 性 38 例 ,女 性 1 例 ;年 龄 33~64 岁 ,平 均 (50.11±7.39)岁;病程 1.5~6 d,平均(3.71±0.59)d;血 尿酸水平(619.01±64.51)μmol/L。两组临床资料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 批准。 1.3 治疗方法 基础治疗:参见指南[4]予常规治疗。 急性发作时卧床休息,减少发作关节活动,避免受冷、受 湿等;低嘌呤饮食,禁烟酒;每日饮水量超过 2 000 mL, 口服碳酸氢钠片(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 字 H12020220)。对照组给予美洛昔康分散片(江苏亚 邦爱普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010108),每次 7.5 mg,每日 1 次,于餐后服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 基础上予除湿解毒汤合羌活胜湿汤加减:薏苡仁 30 g, 土茯苓 30 g,山栀子 12 g,金银花 25 g,连翘 15 g,川牛 膝 20 g,木通 6 g,羌活 20 g,独活 20 g,防风 12 g,川芎 12 g。每日 1 剂,均在本院煎药室统一代煎,常规水煎 2 次,取药汁约 350 mL,早晚温服。两组连续治疗 2 周。 1.4 观察指标 1)证候评分。参见《22 个专业 95 个 病种中医诊疗方案》[9]评定症状体征,包括关节肿胀、 关节疼痛、关节活动受限及发热。关节肿胀按肿胀消 失、关节肿胀和皮色红、关节肿胀明显和皮色发红、关 节高度肿胀和皮色暗红对应计分为 0、1、2、3 分;关节 疼痛按无、轻度疼痛但可正常活动、中度疼痛且影响工 作但生活自理、较严重疼痛且生活不能自理、剧烈疼痛 且无法忍受对应计分为 0、1~3、4~6、7~9、10 分;活 动受限按正常、活动受限、活动明显受限、活动严重受 限对应计分为 0、1、2、3 分;发热按正常、体温 37.5~

抗痛风中药药效的研究进展

抗痛风中药药效的研究进展

45.[20]王琛,江萍.曲安奈德治疗增生性瘢痕86例临床疗效分析[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4,33(4):252‐262.[21]马红蕊.曲安奈德治疗58例瘢痕组织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4):4377‐4381.[22]赵欣欣,罗锦辉,徐士亮,等.耳部瘢痕疙瘩综合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8,19(1):12.[23]卢昊,雷泽源,刘婷,等.醋酸曲安奈德局部注射联合手术切除治疗耳部瘢痕疙瘩[J].局部手术学杂志,2014,23(2):123‐124.[24]褚云锋,胡亚娟.耳垂瘢痕疙瘩术后局部注射曲安奈德的疗效观察[J].世界中医药,2015,11(10):8.[25]王芳子,王晓玲.瘢痕疙瘩局部封闭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08,27(2):37.[26]刘慧锋.皮损内注射曲安奈德治疗瘢痕疙瘩的疗效[J].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2):1465.[27]潘艺.曲安奈德皮损内注射联合康瑞保乳膏外用治疗瘢痕疙瘩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4,33(9):576.[28]孙雪峰,武润桃,王佳旭,等.曲安奈德局部注射预防及治疗增生性瘢痕的效果观察与评价[J].河北医药,2014,36(5):721‐723.[29]梁洁萍,冯祥生.手术联合曲安奈德治疗胸部瘢痕疙瘩的治疗与护理[J].北方药学,2015,12(12):176.[30]叶丽萍,李培英.曲安奈德皮损内注射加冷冻治疗瘢痕疙瘩效果观察[J].岭南皮肤病科杂志,2005,12(2):128‐129.[31]王兰.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瘢痕内注射的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6):261‐262.抗痛风中药药效的研究进展袁小玲,谢丽莎,张小军,龚志强(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南宁530222)[关键词]痛风;中药;药效[中图分类号]R28;R68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639(2016)01-0077-04doi:10.3969/j.issn.1001-5639.2016.01.040痛风是一种慢性疾病,是由于人体内嘌呤代谢紊乱,导致血尿酸浓度超过正常上限,尿酸排泄减少,导致尿血结晶过多沉淀而引起[1]。

中医对痛风的诊断与治疗

中医对痛风的诊断与治疗

中医对痛风的诊断与治疗一、中医典籍对痛风的论述《内经》“膏粱厚味,足生大疔”对痛风的病因,诱发因素作了初步探讨,为后世医学研究本病奠定了基础。

《金匮要略》一是将痛风定名为历节,对痛风者的脏器致病的归属、脉症进行了描述,二是强调饮食不节与痛风的关系。

三是对尿酸性肾病作了详细的观察,将其命名为黄汗,并且认为历节、黄汗为“同源异流”之病。

《丹溪心法》第一次提出痛风之称,并且提出痛风的病机为痰、风热、风湿、血虚。

同时给出了治疗方剂。

值得注意的是,中医所称的“痛风”仅仅是包括了现代医学的痛风性关节炎,及至明清又将痛风称“箭风”,如风毒肿溃称之为“箭袋”。

二、病因病机1、湿热——久居湿地,淋雨涉水,感受外湿,积渐日久,郁而发热,或睥失健运,水湿内聚,酿生湿热。

2、痰浊——饮食不节,膏粱厚味,积热既久,薰灼津液为痰,痰浊阻滞经络,3、瘀血——湿热、痰浊久滞体内,气血运行不畅,而至气滞血瘀。

4、正虚——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综上所述,痛风的主要病因病机为正虚邪实。

三、辩证施治(一)痛风性关节炎1、湿热壅盛证——四妙丸加味2、风寒湿盛型——薏苡仁汤加味3、瘀血阻络证——活血汤加味:当归、赤芍、红花、丹皮、川芎、泽泻、郁金、木通、秦艽、威灵仙、防己、木瓜、路路通、臭梧桐4、痰瘀互结证——消痰汤加味:昆布、海藻、白芥子、贝母、山慈菇、玄参、天南星、茯苓、半夏、党参、穿山甲5、膀胱湿热型——石韦汤加味:石韦、瞿麦、滑石、车前子、萹蓄、黄柏、冬葵子、海金沙、乌药。

6、脾肾阳虚证——附子汤加味:党参、白术、茯苓、黄芪、附片、肉桂、菟丝子、泽泻、车前子、巴戟天。

7、气血两虚证——圣愈汤加味:黄芪、党参、熟地、当归、山药、白术、川芎、白芍(二)尿酸性肾病1、无症状型:除高尿酸血症和蛋白尿外,无症状——调理五脏升清降浊——思仙续断丸:杜仲、续断、熟地、牛膝、羌活、防风、五加皮、木瓜、萆薢、薏苡仁2、脾肾阳虚——右归丸、独活寄生汤加减3、肝肾阴虚——六味地黄丸、四物汤加减4、寒湿痹痛——鸡鸣散加减:生姜、吴茱萸、槟榔、陈皮、苏叶、木瓜、橘梗四、其他疗法(一)饮食疗法1、节制饮食,防止肥胖2、避免进高嘌呤饮食3、严格戒酒4、宜多摄食牛奶、蛋类、羊奶等5、增加碱性食物摄入量6、多饮水7、其他8、中医辨证食疗(二)单方、验方1、山慈菇30g水煎服2、土茯苓30g水煎服3、萆薢30g水煎服4、金钱草30g水煎服5、威灵仙30g水煎服6、趁痛散:乳香6g桃仁10g当归10g地龙12g五灵脂10g牛膝10g羌活10g香附10g甘草6g痰热加黄芩、黄柏7、控涎丹:甘遂、大戟、白芥子水泛为丸。

中医药治疗痛风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痛风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痛风的研究进展标签:痛风;中医药疗法;综述痛风是由嘌岭代谢紊乱致尿酸生成增多或排泄减少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其特点为高尿酸血症、特发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以及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且常累及肾脏。

现就中医药治疗痛风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分型治疗对于本病,目前尚无统一的分型。

方氏对湿热蕴结型治以活血散结、清热解毒,方用四妙散加减;瘀热阻滞型治以清热散瘀、通络止痛,方用枝藤汤加减(桑枝、忍冬藤、牛膝、生地、丹皮、白芍、乳香、没药等);痰湿阻滞型治以涤痰化浊、散瘀泄热,方用涤痰汤加减;肝肾阴虚型治以滋补肝肾,方用六味地黄汤加减。

共治疗112例。

显效78例,有效28例。

郭氏方氏均将本病分为湿热蕴结、瘀热阻滞、痰浊阻滞、肝肾阴虚4型论治。

郭氏以化痰消肿通络止痛汤(金银花藤、黄柏、苡仁、苍术、泽泻、蔻仁、防己、白芷、牛膝等)为基础方,湿热蕴结型加蒲公英、连翘、石膏、知母,瘀热阻滞型加赤芍、丹参、当归、茜草、丹皮,痰浊阻滞型加威灵仙、附片、白术、茯苓、猪苓;肝肾阴虚型加制首乌、北沙参、桑椹、木瓜,共治疗60例,冶愈45例,好转15例。

颜氏将本病辨为湿热蕴结、瘀血阻滞、肝肾亏虚3型:湿热蕴结型(急性期)治以清热利湿、通络止痛,方用三妙丸加味;瘀血阻滞型(慢性期)治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肝肾亏虚型治以祛风湿、补肝肾、活血通络,方用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34例,总有效率为91.8%。

李氏根据疼痛特点,结合舌症脉,将本病辨为血热湿盛及湿热血瘀2型:血热湿盛型治以清热解毒凉血。

方用白虎石膏汤加味;湿热血瘀型治以清热利湿通络、祛风化瘀散结。

治以四妙散加味。

张氏亦将本病分为2型:湿热型用加味二妙散,热盛加龙胆草、栀子、忍冬藤或合白虎桂枝汤;湿盛加薏苡仁、蚕砂、茵陈;肿痛甚者加毛冬青、八地金牛、水牛角;湿热伤阴加生地、玄参。

寒湿型用乌头煎合薏苡仁汤或蠲痹汤;气血虚者,合黄芪桂枝五物汤;脾肾虚弱水肿者合真武汤,关节痛甚、肿胀,舌暗,痛风结节溃破甚或僵硬畸形者,加三七、乳香、没药、白芥子、僵蚕、乌梢蛇。

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及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及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及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痛风性关节炎,作为一种因高尿酸血症导致的代谢性关节疾病,近年来在我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并概述中医药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

我们将从痛风性关节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发病机制以及中医药治疗策略等多个方面展开论述,以期能为临床医生和科研工作者提供全面、深入的参考信息,为痛风性关节炎的防控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我们将对痛风性关节炎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概述,包括其发病率、患病人群特征以及地域分布等,以便更好地了解该疾病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我们将重点关注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我们将探讨高尿酸血症、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等因素在痛风性关节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以期揭示该疾病的本质和核心病理过程。

我们将系统回顾和总结中医药在痛风性关节炎治疗领域的研究进展。

我们将分析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理论依据、常用药物以及临床疗效等,以期评估中医药在该领域的治疗效果和潜力,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期望能够为痛风性关节炎的防控和治疗提供更为全面和深入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为广大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二、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复杂的代谢性疾病,其发病机制涉及多个方面。

核心在于高尿酸血症导致的尿酸盐晶体在关节及周围组织的沉积,从而引发一系列炎症反应。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产物,当体内尿酸产生过多或排泄减少时,血尿酸浓度升高,形成高尿酸血症。

在高尿酸血症的基础上,尿酸盐晶体析出并沉积于关节、滑膜、软骨等组织,引起关节的急性炎症反应,表现为关节的红、肿、热、痛,以及功能障碍。

除了尿酸盐晶体的沉积,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还包括免疫系统的激活和炎症反应。

尿酸盐晶体可以激活关节滑膜中的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免疫细胞,释放大量的炎性介质,如前列腺素、白三烯、肿瘤坏死因子等,进一步加剧关节的炎症反应。

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治疗效果分析

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治疗效果分析
性。
临床上常用硝酸异山梨脂来扩张冠脉增加血流量 。 中医认为冠 0病与心气 不足造 成气 血瘀滞 、 脉堵 塞有 关 , 心 因为不 通则痛 , 因此患 者表 现 出胸痹 的 症状。 该病的最主要的发病机理为气虚、 气滞, 气不运血 , 滞而成瘀 , 因此中 医在治疗该病时常使用活血化瘀的药物, 达到淤血得去、 血脉通达治疗胸 痹心痛的 目的_ 】 丹参、 】。 三七 、 冰片是构成复方丹参滴丸的主要成分 , 中 其 丹参为其中最主要的组成成分。 丹参是活血化瘀的常用药物 能起到凉血 宁心的作用, 滇南本草》 在 一书中 记录丹参能够“ 补心定志, 安神宁心 , 治 健忘怔仲, 惊悸不寐” 三七散血定痛的作用显著 , 。 冰片则具有芳香通窍的 作用 , 能够使活血散结 、 引药入络。 三种药物组合能够更好的达到活血化
பைடு நூலகம்
此外 , 本病的发生也与饮食习惯有关, 如高梁味厚 , 不宜多食 ; 酒为湿
饮, 生湿, 多 易导 致湿 痰 注入 关 节 , 体表 感 到 湿 热烦 躁 , 而 伤及 肝 脾 令 进
肾。 , h 因此 在治疗中应以清热利湿、 解毒、 舒经通络、 补睥养气为主, 再利用 中药的特性进行联用。
职工 医 学院 学报 .06 l()3 20 ,62:4 【1 许振 山, 5 复方丹参滴丸的临床应用及相关药理【1 海峡药学杂志, J. 2 0 ,03 :8 0 0 82 ()9-1 0
冠 商 稳定型心绞痛与冠脉痉挛造成的心肌怠性缺血缺氧有关 , 因此
【】 史晏海. 6 复方丹参滴丸和二硝酸异山梨醇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对照研 究【 . J 中西医结合杂志,0 9 1( )2-2 . 】 20 ,7 1:3 5
够改善微循环, 改善外周内皮素 的释放使冠状动脉舒张, 同时有防止血小

中医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研究进展

瘀、 间夹郁热 。发作 时 ( 性 期 ) 当 以泄 浊 利 湿 、 急 治 化痰 活 血为 主 , 补脾 肾为辅 , 清郁 热 。 温 兼 内外 合邪致 病 说 : 氏 等 提 出 目前 有 两 种 观 点 , 蔡 一
种认为主要病机是平时过食膏粱厚味 , 湿热 内蕴 , 兼感风
邪, 气血不通 , 邪 阻 闭经 脉 。 另一 种 则 认 为 是 由 于风 寒 热 湿邪侵入 经脉 , 注关 节 , 流 日久化 热 , 热瘀 阻 经脉 。 而蔡 湿 氏认 为风 湿 热瘀 为 致病 因素 , 机 为 风 与湿 热 相 搏 , 注 病 流 关节 , 血阻滞 , 通则痛 。治 当清 热利 湿 , 止痛 。 瘀 不 疏风
湿、 健脾 益 肾为法 , 取补 虚泻 实 手法 ) 采 治疗 家兔 急性 痛 风
性关 节炎可 明显 降 低 “ 模 家 兔 ” 节 滑膜 组 织 和滑 膜 液 造 关 中 HA、 5一H L I 及 NO含 量 , 善其 炎症 局部 充血 、 T、TM 改 水 肿状 态 , 减轻 关节 肿胀 程度 而发 挥抗 炎消 肿作用 。 中药药理 学 研 究 : 氏 等 指 出 痛 风 宁 煎 剂 中 的黄 马 柏 、 茯苓 、 土 苍术 能增 加 肾血 流 量 而增 加 尿 酸排 量 、 降低 血
致 炎 因子( 酸钠 晶体 ) 仅影 响 正 常细胞 代谢 , 尿 不 还影 响血 液循 环 , 成 组 织缺 氧 , 些 病 理 反应 会 刺 激 血浆 和组 织 造 这 产生 炎性介 质 HA( 炎症 介 质组 胺 ) 5一H 5一羟 色 胺 ) 、 T( 、
针状微结晶体沉积在关 节囊及其周 围组织所致。以起病
L 1 白三烯 ) , 而增 加 N ( 管舒 张 因子 一氧 化氮 ) TN( 等 从 o血

中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进展

中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进展

2014.08中医中药238痛风是一种以遗传或获得性病因为基础导致尿酸的排泄量减少或嘌呤的代谢紊乱所引起的疾病。

而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则是原发性痛风中最为常见的首发病症,本病发病部位通常在下肢关节,起病急骤,关节以及周围组织通常会出现红肿热痛现象并且疼痛通常较为剧烈。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病人群中男性要明显多于女性,近年来中药在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中疗效较为显著,且副作用很小。

本文将对中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进展进行讨论。

1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病因病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在中医学中属于痹症范畴,而且痛风一词在中医中由来已久,朱丹溪所著的《格致余论•痛风论》一书中即有对痛风一词的描述,并详细的解说了痛风的病因[1]。

痛风之因主要是由于血分受热,污浊凝滞,郁于阴分所致。

在传统医学家的观点中,急性痛风的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湿、热、瘀所致。

而且急性痛风通常好发于体型偏胖好食肥甘厚味醇酒的人群中,此类患者的病变处通常会有静脉扩张或瘀斑现象,因此其证型多为湿热兼血瘀,因此在治疗中通常采用清热化湿、凉血解毒为原则[3]。

2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治疗方式的进展(1)单味中药治疗:黄嘌呤氧化酶是人体产生尿酸过程中的关键酶,同时也是治疗痛风的药物作用靶点。

研究人员通过大量的中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进展张学武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小集中心卫生院 河北省唐山市 063303【摘 要】近年来,急性痛风患者的发病人数越来越多,发病率越来越高,因此人们对于痛风治疗方式的研究也越来越广泛。

在我国,中医是祖国的传统医学,在对痛风的治疗中一直有着显著的效果。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中医对急性痛风的治疗又有了新的发展,并且在临床中取得非常好的效果,不仅有效的缓解了患者的痛苦还减少了患者痛风发作的次数,提升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急性痛风关节炎;中药治疗;发展实验论证后发现,猫须草对于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有着很强的抑制作用,其主要的有效抑制成分为猫须草中所存在的乙酸乙酯提取物。

痛风的中药治疗研究进展

痛风的中药治疗研究进展

62第10卷 第10期 2008 年 10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0 No. 10 Oct .,2008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特别是在缓解期调理脏腑功能方面。

近年来,中医药对小儿哮喘的防治方法也趋向多样化, 如口服、雾化、针灸、穴位注射与外敷等,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显示了中医药的巨大潜力。

中医在对本病传统病因病机的认识基础上,又提出了瘀血、情志因素也为本病的重要致病因素。

但是在哮喘的防治方面, 笔者感觉还是存在一些问题:①目前,在对小儿哮喘的中医药治疗方面,只是一味的验证其疗效,缺乏临床药物作用机理的研究;②多数临床观察都存在合并用药问题,没有排除一些混杂因素,且证候、疗效量化的评价缺乏统一的标准,从而造成最终结果的不准确;③对重症哮喘的治疗,尚缺乏快速特效的解痉平喘方法。

如何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急重症哮喘上的治疗作用,值得进一步的研究和运用。

综上所述,今后应大力推广中医药对小儿哮喘的预防和治疗,在单纯的疗效验证的基础上还要进行长时间、大样本的临床研究,注重对其作用机理的探索。

实验研究方面,不能单纯采用动物模型,一定要在临床上最终得到推广。

通过这些研究,进一步明确中医药治疗哮喘的优势,并认识到其不足的方面,善于取长补短,使中医药在哮喘的防治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S ] .南京:南京 大学出版社,1994:236.[ 2 ] 徐荣谦.按主症辨证论治小儿哮喘[ J ]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7,2 ( 2 ):63-64.[ 3 ] 张鸣,傅暾,袁杰.行气活血平喘方治疗发作期小儿哮喘50 例报道[ J ] .甘肃中医,2005,18 ( 11 ):16-17.[ 4 ] 高桂奇,李燕宁.疏肝活血法为主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临床研 究[ J ]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30 ( 3 ):221-224,232.[ 5 ] 李战,吴敏,陈燕萍,等.辛苍汤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研 究[ J ]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6,40 ( 12 ):46-48.[ 6 ] 徐荣谦.按主症辨证论治小儿哮喘[ J ]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7,2 ( 2 ):63-64.[ 7 ] 牟慧琴,郑昱,李朝平,等.喘康丸防治哮喘的临床研究[ J ] . 光 明中医,2004 ( 2 ):21-23[ 8 ] 李贵才,谢鹤,蔡文,等.参蛤河车散防治小儿哮喘缓解期60例 分析[ J ] .福建医药杂志,2003,25 ( 4 ):69-70.[ 9 ] 刘小凡,司东波.小儿哮喘间歇期的证治探讨[ J ] .中国中医急 症,2004,13 ( 5 ):299-300.[ 10 ] 邓丽莎,曾莺.代温灸膏天灸对哮喘儿童肺通气功能的调整作 用[ J ]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202):127.[ 11 ] 施小敏,唐运涛,喻洪钢,等.儿哮散穴位敷贴治疗小儿哮喘临 床研究[ J ] .四川中医,2005,23 ( 4 ):65-66.[ 12 ] 莫珊,邓丽莎,曾莺,等.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儿童哮喘的疗效观察[ J ] .中医药学刊,2005,23 ( 3 ):537,550.[ 13 ] 王妍炜.中药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发作疗效观察[ J ] .中国 中医急症,2006,15 ( 8 ):832,839[ 14 ] 薛汉荣,惠萍,洪广祥,等.小青龙汤对哮喘大鼠气道结构重建 的影响[ J ] .中医药通报,2006,5 ( 3 ):57-59[ 15 ] 王文英,张德新,杜亚明,等.五味地龙汤平喘作用研究[ J ] . 四川中医,2007,25 ( 1 ):44-46.[ 16 ] 林永廉,林求诚.射干麻黄汤对实验性哮喘豚鼠嗜酸性粒细胞 凋亡的影响[ J ] .实用中医药杂志,2007,23 ( 1 ):3-5.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痛风由过去的罕见病成了现在的常见病。

痛风性关节炎中医外治法的研究进展

痛风性关节炎中医外治法的研究进展

- 173 -[36]胡可慧,陈校云,张曙欣,等.可穿戴设备在发达国家康复医学中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数字医学,2018,13(8):56-59.[37] NIENABER C A,CLOUGH R E. Management of acute aorticdissection[J]. Lancet,2015,385(9970):800-811.[38] GOLDSTONE A B,CHIU P,BAIOCCHI M,et al. Interfacilitytransfer of medicare beneficiaries with acute type a aorticdissection and regionalization of care in the united states[J]. Circulation,2019,140(15):1239-1250.[39]张玉芬,汪晖,胡凯利,等.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出院时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J].上海护理,2022,22(12):7-12.[40]王倩.延续性护理研究进展[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1):56-58.(收稿日期:2023-10-18)①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 江苏 南京 210028通信作者:张芳痛风性关节炎中医外治法的研究进展胡玉曼① 徐然① 陈欢① 张芳① 【摘要】 痛风性关节炎是由于人体内嘌呤代谢障碍产生的疾病,血尿酸沉积在关节、组织中可以造成多种损害,还可以并发心脑血管疾病、肾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是糖尿病、代谢综合征、血脂异常、慢性肾脏病和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近年来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的到来,痛风性关节炎的负担可以预见的将继续加剧。

本文归纳了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外治方法,以期为临床医师充分认识痛风性关节炎的诊疗现状提供资料,并为中医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摘要】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关节疾病,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群中。

本文从传统中医药治疗的方法、临床应用情况、现代研究进展、中西医结合治疗优势和发展前景五个方面探讨了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研究现状。

研究结果表明,中医药对痛风性关节炎有明显疗效,具有独特优势,进一步研究和应用中医药将促进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进步。

中医药的治疗理念和方法为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带来希望,为探索新的治疗途径和方向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过程中,中医药的研究和应用将发挥重要作用,为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态。

【关键词】关键词: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药治疗,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优势,发展前景1. 引言1.1 痛风性关节炎的定义和病因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关节疾病,主要由尿酸代谢紊乱引起。

在人体内,尿酸是嘌呤代谢过程的产物,当尿酸排泄减少或生成增加时,就会导致血尿酸水平升高,形成高尿酸血症。

高尿酸血症是痛风性关节炎发病的直接原因,因为在高尿酸血症的情况下,尿酸会在关节内沉积形成尿酸结晶,引发关节炎症反应,导致疼痛和肿胀。

痛风性关节炎的症状通常包括急性关节炎症发作,表现为剧烈疼痛、红肿、热度和功能障碍,常见于第一跖趾关节。

痛风性关节炎的慢性阶段则可能引起关节破坏和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病因方面,遗传因素、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代谢异常是导致痛风性关节炎发生的主要因素。

遗传倾向是痛风性关节炎特别是原发性痛风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饮食中高嘌呤食物摄入过多、饮酒过度、缺乏运动等因素也是增加患病风险的重要因素。

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影响的过程,需要综合因素来进行治疗和调理。

1.2 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意义中医药强调治疗疾病的根本,注重调节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而非简单控制症状。

中医药通过诊断辨证,根据患者的体质、病因等因素进行个体化治疗,可以有效减轻痛风性关节炎的症状,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整体健康水平。

痛风性关节炎的中西医治疗研究

痛风性关节炎的中西医治疗研究

痛风性关节炎的中西医治疗研究发布时间:2021-09-23T06:30:32.02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7月20期作者:矫长林[导读] 近些年来,随着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等的改变,痛风的发病率也在年年升高。

痛风性关节炎是痛风最为常见的首发症状,而且目前还没有根治的办法,矫长林黑龙江省尚志市尚志镇胜利村黎民卫生室,150699摘要:近些年来,随着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等的改变,痛风的发病率也在年年升高。

痛风性关节炎是痛风最为常见的首发症状,而且目前还没有根治的办法,病情又极易反复,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

本文从目前国内对痛风性关节炎的研究现状出发,对文中所涉及到的痛风性关节炎的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综述,也讨论了现代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优点及不足。

关键词:痛风性关节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综述中医治疗痛风的方法如中药汤剂、外敷、灌肠等综合治疗。

近年来,随着临床对痛风性关节炎的不断深入研究,发现中医学在治疗该病方面具有显著效果,有效弥补了单纯西医西药治疗时的不足。

本文主要介绍了一些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法及其效果。

1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患者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关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

湿热痹阻证,累及单个或多个关节,短时间内发生肿胀充血、疼痛,痛感如同虎咬,白昼较为轻微,夜间加剧,患者同时伴随有口渴、烦躁、舌红、发热、小便短黄,脉滑数。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5年美国风湿病学会/欧洲抗风湿联盟痛风分类标准》。

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相关标准。

2各类药的对比疗法2.1中药汤剂+秋水仙碱片+别嘌呤醇片2.1.1加减知柏地黄汤+秋水仙碱片+别嘌呤醇片有研究者以化学药物秋水仙碱联合别嘌呤醇与加减知柏地黄汤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化学药物组和中西医结合组对痛风性关节炎的治愈率分别为75.00%和94.74%,二者的差异显著。

从中医角度解读认为:加减知柏地黄汤中土茯苓利湿,地龙活血、知母解毒,生地黄清热,同时兼顾护阴分,泻火而不伤阴[1]。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基金项 目:上海市 中医医 院院级课题 ;上海市 教育委 员会预算 内 科研 项 目资助 ( 2 0 1 2 J W5 6 )
作者单位 :上海市中医医院 ,上海 2 0 0 0 7 1
度 ,结 果 治 疗 组 显 效 6 8 例 ,有 效 l 9例 ,无 效
3例 , 有 效 率 占 9 6 . 6 7 % ,高 于 对 照 组 的 9 0 . 0 0 % ( P>0 . 0 5),说 明治疗 本病 采 用 四妙 散疗 效 与秋 水 仙 碱 相 当。赵 一 鸣 等 予 当归 拈 痛 汤 ( 苦参 、

瘀 热 阻滞 证 4 9例 ,共 占 5 6 . 8 5 % ,以下 内容从 该 病
的这两 个方 面进 行论 述 。
1 . 1 清热 利 湿法 治疗
余 珊 珊等 采 用清 热 利湿
热血得汗浊凝涩 , 所以作痛 , 夜则痛甚 。 ” 又明代《 医 解 毒 为基 本治 法 , 自拟 方 ( 药用 苍术 1 0 g ,黄柏 、
通讯作者 :戴琪萍
E — ma i l : Z F H 5 3 3 3 @s i n a . c o m
风 湿 病 与关 节炎 2 0 1 3年 第 2卷 第 1 1期 R h e u ma t i s m a n dAr t h r i t i s 2 0 1 3, V o 1 . 2 , No . 1 1
的进展 ,本 文就 此进 行综 述 。 1 内 治
杨 中华 等 采用 四妙 散 加 味 ( 药 用 黄柏 2 5 g ,虎 杖 1 5 g ,薏 苡仁 3 0 g ,苍 术 、牛膝 、地 龙各 1 0 g) 治疗 痛 风性 关节 炎 患者 9 0例 ,痛 甚 加 乳 香 、没 药 各 6~1 0 g ,发 热 加 石 膏 2 0 g 、银 花 藤 1 5 g ,

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的中医药治疗进展研究

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的中医药治疗进展研究

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的中医药治疗进展研究摘要:痛风性关节炎,其属于一种非特异性炎症反应性疾病,因为嘌呤代谢紊乱、尿酸排泄减少,进而导致高尿酸血症继发导致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和周围软组织。

近几年,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升、饮食结构发生较大改变,致使痛风性关节炎发生率不断上涨。

现阶段,临床中治疗该疾病主要利用糖皮质激素、秋水仙碱、NSAIDs等药物,虽然可以对病情进展进行控制,但是容易出现一系列副作用。

因此,急需寻找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提升治疗效果。

下文对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的中医药治疗进行综述,详细如下。

关键词: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中医药治疗引言:痛风性关节炎,其是以高尿酸血症为基础发展来的,严重侵犯了关节,且常累及血管、肝脏、内分泌系统、肝脏等,甚至会致使患者出现急性、慢性肾衰竭,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具有关节剧烈红肿热痛,部分患者会有发热等全身性症状。

随着疾病的不断发展,晚期有可能会出现蛋白尿,且伴随肾小管浓缩功能尖锐,最终导致肾功能不全等长期功能性损伤。

在中医学中,痛风属于痹证范畴,又被称作为时痛痹。

目前,痛风没有根治方法,治疗时主要是以缓解患者疼痛为主,但是西药治疗虽然具有一定效果,但是存在一些不良反应,如刺激胃肠道、损害肾功能等,具有一定局限性。

而中医药治疗可以有效弥补西医治疗的不足,更好的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确切效果。

1.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患者大多是在夜间突然发病的,受累的关节会出现剧烈疼痛。

首发关节经常累积第一食指关节,其次是踝关节,膝关节有关节红肿热、压痛、全身无力、头痛、发热等表现,且表现可持续7天左右,通常发生在饮酒、暴饮暴食、过度劳累、部分感冒、手术刺激、神经紧张时[1]。

急性关节炎期过去后便会进入到间歇期,间歇期时间通常是数月或数年,随着病情反复发作,间歇期时间会越来越短,病期会逐渐延长。

再就是进入慢性关节炎期,该阶段患者易发生关节僵硬、畸形、运动受限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证 治 裁 》: “ 痛风 , 痛痹 之一 症也 ……初 因风 寒湿郁 痹 阴分 ,
久则化热致痛 , 至夜 更 剧 。 ” 《 素问 ・ 痹论》 认为: “ 风 寒 湿 邪
留连 于筋 骨 , 则 疼痛 难 已病 深 日久 , 营卫之行 涩 , 皮 肤不 营 ,
关键词 : 痛 风 性 关 节 炎/ 中 医 药疗 法 ; 中医病 机 ; 综 述 中 图分 类 号 : R 6 8 4 . 3 文 献标 志码 : B
本 研究 结果 为益 肾更 宁合剂 治疗 围绝经期 综合 征 提供 了实 验依 据 ,即益 肾更 宁合 剂 能够 改善 围绝 经 大 鼠体液 内分 泌 功 能 , 这 可能 是 其 治疗 围绝 经期 综 合 征作用 机制 之一 。
参考文献 :
[ 5 ] 吕 肖锋 , 叶雪 清. 绝 经 后 妇 女 血 B一内啡 肽 及 其 抗 体 改 变[ J ] . 中 国实 验 临 床免 疫 学 杂 志 , 1 9 9 3 , 5 ( 4 ) : 3 7— 3 8 . [ 6 ] H a n k e r J P , S c h n c i d e r H P . P a t h 0 g e n e s i s a n d d i o g n o s i s o f d i s — o r d e r s i n t h e c l i ma c t e r i c [ J ] . G y n a k o i o g e , 1 9 8 6 , 1 9( 4 ) :
d o i : 1 0.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1—6 9 1 0 . 2 0 1 3 . 0 4. 3 9
则麻 木 不 仁 ; 病 邪深 入 , 内传 于 五 脏六 腑 , 则 导 致 脏 腑之 痹 。 ”
痛 风性 关 节 炎是 由于 长 期 嘌呤 代 谢 紊 乱 , 体 内尿 酸 产 生

7 4・
中 医研 究
2 0 1 3年 4月 第2 6卷 第 4期
T C M R e s . A p r i l 2 0 1 3 V o 1 . 2 6 N o . 4
组 可使 下丘 脑 的 B - E P水平 回升 。提示 益 肾更 宁合 剂 是 治疗 1 3 . E P水平 降低 致 围绝经 期 情绪 和 行 为异
文章编号 : 1 0 0 1— 6 9 1 0 ( 2 0 1 3 ) 0 4— 0 0 7 4— 0 4

综 述

中 医药 治 疗 痛 风 性 关 节 炎研 究 进 展
刘 颖
( 天津 市第二 医院, 天津 3 0 0 1 4 1 )
摘 要 本 文 综述 了痛 风 性 关 节 炎 的 中 医 病 因病 机 和 治则 治 法, 并从分型论治 、 分 期论 治、 专方论 治及 外用等 方面 , 介绍 了近几 年 中医 药 治疗 本病 的研 究近 况 , 认 为 中医 药 治 疗 痛 风 性 关 节 炎 有 较好 疗效 , 并 提 出 了 目前 存 在 的 问题 及研 究 的 方
过 多或 排 泄 减 少 。 导 致 尿 酸 盐 在关 节及 其周 围组 织 沉 积 引 起
《 金 匮 要 略 ・中 风 历 节 病 脉 证 并 治 》 记载: “ 盛人 脉涩小 , 短 气, 自汗 出 , 历 节痛 , 不 可屈 伸 , 此 皆饮 酒 汗 出 当风 所致 。 ” 《 外台秘要》 谓其 : “ 热 毒气 从 脏 腑 中 出 , 攻 于手足 , 则 赤 热 肿
向Hale Waihona Puke 夜则痛甚 , 行 于 阴也 。 ” 认 为 痛 风 产 生 的 病 因 有痰 、 风热 、 风 湿
和血 虚 。汉 代 张 仲 景 《 金匮要 略》 中记 载 “ 病 历 节 不 可 屈 伸
疼痛 ” 皆由“ 风湿” “ 风血相搏” 所 致 。唐 代 孙 思 邈认 为 “ 历 节 风著 人 , 风毒为害” , 强 调 风 邪 的致 病 作 用 。清 代 林 佩 琴 《 类
痛也 , 人 五 脏 六 腑井 荥 输 , 皆 出 于手 足 指 , 故此毒从 内而生 , 攻于手足也。 ” 病机多为湿热痰浊痹阻经络, 不 通 则 痛 。现 代
的 炎症 性 疾 病 , 起病急剧 , 反复发作 , 主要 表 现 为 关 节 红 、 肿、
热、 痛及活动受限等 , 病程迁延 难愈 , 甚至导 致关节 致残 、 。 肾 功能不全 , 严 重 危 害 患 者 的 健 康 。 随 着 人 们 生 活 水 平 的 提 高, 痛 风 发 病 率 逐 年 增 加 。 目前 , 对 本 病 尚不 能 根 治 , 西 医 治 疗 本 病 主 要 以 秋 水仙 碱 及 非 甾 体 类 抗 炎 药 物 或 适 当使 用 糖
( 编 辑 陶 珠)
[ 2 ] 黄继汗 , 黄 晓晖 , 陈志 扬 , 等. 药 理 实 验 动 物 间 和 动 物 与 人体 间 的 等 效 剂 量 换 算 [ J ] . 中国I 临床 药 理 学 与 治 疗 ,
2 0 0 4. 9 ( 9): 1 0 6 9 —1 0 7 1 .
21 0.
[ 1 ] 程化奇, 熊舜华, 殷新尤, 等. 大 鼠 更 年 期 实 验 模 型 研 究[ J ] . 实 验 动 物 与 比较 医 学 , 1 9 9 3 , 1 3 ( 4 ) : 1 9 2 1 .
基金项 目: 甘肃省教育厅立项资助( 编号 0 2 4— 0 3 )
收稿 日期 : 2 0 1 2—1 1—1 9 ; 修 回 日期 : 2 0 1 3— 0 2— 0 4
常等症 的有 效药 物
[ 3 ] 夏桂 成 . 中医 妇 科 理 论 与 实 践 [ M] . 北京 : 人 民 卫 生 出版
社。 2 0 0 3: 1 6 6 .
[ 4 ] 高学 敏. 中药学 [ M] . 北京 : 中 国中 医药 出 版社 , 2 0 0 2 :
51 6— 51 8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