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绪论 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之相应的调节 秋冬
人体阳气收藏,气
(气温低) 血趋向于内,皮肤致 保温、调节体温
密,汗孔闭,少汗多尿
※昼夜变化对人体的影响
平旦——阳气生 兴奋、活动、抗病力强 一日之中 日中——阳气盛
日西——阳气虚 抑制、休息、抗病力弱 夜晚——阳气内敛
※地区变化对人体的影响
含地域性气候、人文地理、风俗习惯等因 素,可影响人的生理机能和心理活动。
整体中某个或某些要素
中医学 整体观念是一种思想方法,贯穿于生 理、病理、诊法、辨证、养生和治疗所有领域。
内容:
1、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2、人与自环境的统一性
※四时气候变化对人体的影响
人体阳气发泄,气
春夏 血趋向于外,皮肤松弛 散热、调节体温
人体受自然气候影 (气温高) 汗孔开泄,多汗少尿
响生理活动作出
2、《难经》
成书年代: 不详。为后世医家著成后托名于秦越人(扁鹊) 所撰。
成就 : 在《内经》基础上有所发展,尤以脉诊和针灸治疗较《内 经》更详。
《内》、《难》二经的成书,已为中医学的独特理论体系奠定了基础。
●辨证论治体系的确立和应用。
《伤寒杂病论》——第一部辨证论治的专著(或称第一部临床医 学专著)
综合性医著问世 《四库全书·子部·医家类》 清代政府组织编写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
《本草纲目》
温病学说形成
※ 明、吴又可《温疫论》——创“戾气学 说”(新的病原学说创始)
※ 清、叶天士《温热病篇》——
创“卫气营血辨证”
※ 清、吴鞠通《温病条辨》——创“三焦
温病学家
辨证”。
※ 清、薜雪《湿热病篇》——深化湿热病
具体的临床表现 头痛等(自觉症)
能被察觉到的客观表现 ——体征
如:面黄、目赤、舌紫、 脉数等(他觉症)
●证(证候) 既不是疾病的全过程,也不是某一项临床表现。
病因:如风寒、风热等
病位:如表、里、某
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脏、某经等
病性:如寒、热等
邪正关系:如虚、实等
●病(疾病)
指有特定病因、发病形式、病机、发展规律和转归的一种完整 的病理过程。
此后,历代医家大多结合临床医疗实践,从不同角度发展中医 学。
●两晋隋唐时期:中医理论体系得以充实和系统化。
晋、王叔和《脉经》——第一 部脉学专著. 西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 ——现有最早针灸专著.
一批专科性著作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第一部病因病机与证候学 专著. 唐、孙思邈《千金要方》、
证论治。
※ 清、王孟英《温热经纬》——发展了温
病诊治
至此, 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温病辨证诊 治的理论和方法,使温病学在因证脉治方面形 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三、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一)整体观念
含义:客观世界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任何事物都是由各种要 素以一定方式构成的统一整体。
构成诸要素的统一体
哲学上整体与部分——辩证法的一对范畴
●内含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中医对正常人体 的认识(生理)、中医对疾病的认识(病 理),以及中医养生和诊疗疾病的原则 。
●是指导中医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理论基 础。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长期医疗经验的积累 形成的历史背景: 古代自然科学的渗入
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
形成的标志 ●基础理论体系的确立 1、《黄帝内经》的成书——第一部医学典籍,誉为“医家之宗”
3、辨证与论治的关系
辨证——前提和依据
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论治——治疗的手段和方法 是对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
辨证正确与否的检验 法方药的具体运用
4、辨证与辨病的选择 ※中医治病主要不是眼于“病”之异同,而是取决于“证”的性质。 ※中医认识并治疗疾病,既重视辨病又强调辨证,且重点在于辨证。
辨病论治,对比较简单的疾病尚可, 如:蛔虫病用驱虫剂治疗
《千金翼方》——记载处方和各 种治疗手段的方书 。
●宋金元时期:百家争鸣,学派涌现,中医理论 体系突破性进展
此期,涌现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医学流派, 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金元四大家。
●明清时期:综合集成和深化发展中医理论 形成对前期理论进行分析评价,综合汇通
的总趋势。 《证治准绳》 《景岳全书》
一批集大成的 《医宗金鑑》
如:
风寒型
病因;风寒、风热、暑湿等
风湿型
感冒 发病形式:四季皆可;轻者伤风、
重者感冒
风热型
发展规律:起病急、传变快、流行性 暑湿型
2、症、证、病三者之间的区别与关系
症:疾病的个别表象(不及证深刻、准 确)
区 别 证:疾病某个阶段的本质变化(比 病更具体、贴切、更具可操作 性)
病:疾病病理变化的全过程(笼 统)
江南:地势低平,气候温暖湿润,人
人体差异
们腠理疏松,体偏瘦.
北方:地高山多,气候寒冷干燥,人
们腠理致密,体偏壮.
3、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社会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社会环境对对人体病变的影响。 社会环境与疾病防治的关系。
(二)辨证论治
中医强调辨证论治,以此作为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
பைடு நூலகம் 概念:
作者: 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
形成了理、法、方、药一体辨证论治原则,创立了中医辨证论治体 系。
●药物专著的问世
《神农本草经》——第一部药物学 专著。
成书年代:一般认为大约成书 于汉代,托名神农所著。载药365种。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
使中医学术界有了统一的学术范式 四部经典出现
促使医学呈现出较快的发展势态
运用中医的诊断方法,对病人的复杂症状,进行分析综合,判 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辨证;进而根据中医治疗原则,确定治疗 方法——论治。
从哲学概念而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质的矛盾用不同 的方法解决。
1、症、证、病的含义 ●症(症状、体征)
病人主观的异常感觉或某 些病态变化——症状
如:发热、咳嗽、呕吐、
疾病多有较长过程,每阶段病理变
原由 化不一,不可以同一治法,应根据
病变过程中每一阶段的病理概括确 定治疗方针
中医治病,不是根据病,而是根据 证来确定治疗
中医基础理论
绪论
重点: 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内容提要 一、中医学和中医基础理论的概念
中医学 ●是关于人体生理、病理、疾病的诊断与防治及其养生、康复,具
有独特理论体系的一门传统医学科学。
●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综合学科。
●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和特点。
中医基础理论
●是中医学的基础医学,本课程是中医学的 入门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