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小说情节结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答题角度有四个:
①线索。这是小说情节整体分析首要的思考角度。要看它的线索是什么,有什么好处。 特别要注意小说的双线特点,如有的使用明暗双线;有的使用多重线索,如时空线、 感情线等。 ②叙述视角和方式。叙述视角:第一人称叙述,第三人称叙述。(一般先指出小说是 采用了“我”的视角,还是“我”“他”不同视角的交叉,然后再分析。) 叙述方式:顺叙、倒叙、插叙及(一般先指出采用了倒叙、插叙、 平叙等方式,然后再分析。) ③组织材料的详与略。这一点不太常用,也不常考。 ④安排情节的技巧,如使用了悬念法、误会法、对比法、拆构法及“欧· 亨利笔法”等。
(1)梳理情节三法
①理清小说的结构层次,按小说叙述顺序、情节发展脉络进行梳理。 ②寻找小说的线索来梳理。阅读小说,抓住线索是把握小说故事发展的关键。 ③抓住场面,梳理情节。一般一个场面可以梳理为一个情节,小说中的场面就 是人物活动的场所。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就可用此法梳理:酒店遇故交、 市场买刀寻仇、看管草料场、山神庙复仇等。
第一节 小说考点突破
小说阅读
考点一 分析情节结构
——通文脉,析作用
如何读懂小说
步骤一:寻找并理清线索 可以是某人、某物或情感、事件,还 可是时间、空间。明暗交织的双线必须是由一个共同点来联接。 步骤二:切分层次,概括情节 先切分层次,概括层意,然后按 照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来梳理。
步骤三:观描写、重细节、思人物如外貌、神情、语言、行动、
①审清是单一问还是综合问。单一问:只问结尾段对表现
人物或情节的作用。如“提问方式 ”④只问情节。综合问: 只笼统地问结尾在文中的作用。 ②审清题型。有分析题,如 “ 提问方式 ”①③④;有探究 题,如“提问方式”②⑤。
2.规范答题
(1) 要把小说结尾艺术的领悟与情节结构安排的欣赏、人物
形象的鉴赏、小说主题的理解以及作品所表现出的价值判断
开头剧评为下文彭恩被演员刺杀情节的展开做铺垫,同 时与结尾剧评呼应。 ③ (形象) 彭恩打电话时语气严厉、措词犀利,塑造了尖刻辛辣的 评剧人形象,与后文他在枪口下的懦弱胆小形象形成鲜明对比。 ④(读者)彭恩辛辣的点评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②(情节)
2.简析小说结尾的特点和艺术效果(?)。 解析 小说结尾情节突转,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但相 比之下,又多了一点儿喜剧效果。分析其艺术效果要考虑到 在结构安排、刻画人物形象和表达主题方面的作用。 答案
——题型:情节作用
2.简析小说结尾的特点和艺术效果。 ——题型:情节结构特点及作用
1.小说开头彭恩打电话的情节,有哪些作用?
解析 彭恩打电话的情节是在文章的开头,分析其作用,首先要考虑小说开头 段的一般作用(交代时间、地点、人物,设置悬念,埋下伏笔等);其次要考 虑情节对塑造人物性格的作用。
①(环境)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在晚上、地点在彭恩的书房;
1.小说开头段的作用——结合开头方式理解: ①悬念式:造成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引出下文,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倒叙式) 突出人物形象;暗示小说主题。
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暗示主题。
பைடு நூலகம்
②写景式:交代故事发生环境,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烘托人物心情; 2.小说中间段(情节)的作用 ①与全文中相关情节的关系:照应(前后内容的呼应,
心理尤其是细节描写,还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
步骤四:析环境、联主题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步骤五:多思考、获主旨 艺术形象、情节、环境尤其是题目。
考题特点
(1)问题设计侧重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和主 题。往往在以下题型中选择4个考查: ①把握故事情节(含“探究情节的合理性”);
其他设问方式: (1)×××部分在人称运用上有什么特点?有何效果? (2)本文在叙述手法上有何特色?请赏析。 (3)本文的故事情节是怎样展开的? (4)本文在构思上别具特色,请赏析。
分析概括情节结构特点题
一、常见的提问方式有:
①小说的构思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③小说在情节设计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②小说是如何讲述××故事的? ④请分析小说的结构特点。
对点练习1:《信任》
1. 请围绕汉克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4分)
(1)汉克负责将军卫士的初选工作; 建议将军控制斯曼; (3)汉克对将军在提到斯曼的父亲时落泪感到恐惧; (4) 汉克对斯曼的手枪不响感到疑惑, 明白斯曼遇害的真相 后,杀死将军。 (意思对即可得满分)
(2)汉克隐约察觉到斯曼不同寻常,发现斯曼的真实身份,
• 以下内容 选讲
微突破 小说1
小说结尾艺术的鉴赏 与小说开头段相比,小说结尾段特别重要,它不仅是情感 主旨的结穴处,而且是作者用力构思的匠心之处,尤其对 于微型小说来说,更是在结尾处引爆“审美的雷管”。因
此,小说结尾处成为命题的重点部位和热点区域也就不足
为奇了。复习时,一定要加强对小说结尾的特点和艺术效
②揣摩人物形象;
④品味赏析语言; ⑥概括(或探究)主题;
③注意环境描写;
⑤赏析艺术技巧; ⑦理解及鉴赏小说的标题。
(2)问题的切入点较小,问题较具体。多分析综合和鉴赏题。 (3)更趋向关注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集中于探究题。
Ⅰ 从整体上梳理、概括情节及分析情节 结构特点
Ⅱ 分析局部情节(段落)作用
(承上启下) 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伏笔(前段对后段的提示或暗示。 使小说情节曲折,结构紧凑,构思 精巧,前后呼应。
②考虑情节与人物性格的关系。 ③考虑情节与主题的关系:此作用一般不明显
3.小说结尾段的作用——结合结尾方式理解
①出人意料式:(结构安排角度)能使平淡的故事陡生波澜,猛烈撞击读者
(2)情节安排的技巧。基本技巧:照应、伏笔、过渡、铺垫、点题等;
常用技巧:悬念、误会、衬托、突转、抑扬等。
小说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示人物性格,
表现主题。 小说情节类题目是小说阅读的必考点。
小说情节类题目高考常考查类型有以下几
种:
题型一
情节概括
——从分析作品结构来入手 ——既要注意小说的整体构思、贯串线索,又 要注意各个段落以及各段内部层次之间的关系。
果的研究。
1.准确审题 (1)提问方式
①简析小说结尾的特点和艺术效果。
②小说为什么要以……结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③请分析小说结尾处句子的含意和作用。
④×××情节中,作者使用了 “ 欧 · 亨利笔法 ” ,试作简要
分析。 ⑤小说的结尾部分,写了×××情节,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2)审题要点
(2)运用答题模式,准确概括
①从主人公角度叙述。故事复杂、关涉的人物较多时,一般首先从主人公的角 度叙述、概括,而且要前后贯通。 ②叙述要完整。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叙述、概括。尤其是 “何人”“何事”这两个要素坚决不能省略。“何事”一环有时要包括“原因、 经过、结果”。 ③叙述、概括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
题型二 情节作用
情节是小说中用于表现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的事件,它 是生活片段的有机剪辑,又是矛盾发生、发展的过程。情 节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主题的揭示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 用。
[常见设问方式]
小说前半部分侧重写马里诺的影子表演,后半部分侧 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 重写马里诺的现实生活。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简析小说结尾的特点和艺术效果。 2012江西卷 小说开头第一段就描写马裤先生的衣着言行,这样写 2012新课标全国卷 的意图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其他常见设问方式: (1)文中写了××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2)某段写的某某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3)小说情节安排很有特色,请结合相关情节作简要分析。
构建小说“情节——环境——人物——主题”四级循环答题模式
(丰富人物、表现人物性格)
人物
(表现主题、深化主题) (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主题
环境
情节
(使情节波澜再起、为下文做铺垫、 制造悬念、照应前文等)
(2012· 江西)
《报复》P140
[法]雨果· 克里兹
1.小说开头彭恩打电话的情节,有哪些作用?
小说阅读(一)情节
复习目标:
把握小说情节类题目的答题思路,按照
答题模式规范答题
Ⅰ从整体上梳理、概括情节及分析情节结构特点
(一)小说情节的结构模式 1.传统小说模式(线性结构模式)(按照故事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
(1)基本模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2)摇摆式:“一波三折”。(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魂的魅力) (3)出乎意料情理之中式:“欧· 亨利式”。(增加小说情节生动性)
对点练习4:《信任》
4.关于小说结尾段最后一句,有人认为是多余的,应该删除; 也有人认为是点睛之笔,应该保留。你的看法呢?结合全文, 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6分) 参考答案:
(观点一)认为多余,应删掉。①(读者)给读者留下更多想象的空间。将军到 底是被谁杀的?是汉克,还是其他伸张正义之士?或者是将军的对手?②(主 题)主旨表达更加含蓄。小说结尾“可怕的东西”即指信任危机,读者仔细体 味得出,更富韵味。③(情节)小说情节至将军被杀的恐怖场面戛然而止,更 具有震撼力,更能表现惩恶扬善的主流思想。 (观点二)认为是点睛之笔,应保留。①(情节)照应题目“信任”,使情节更 完整,更清楚地写出将军的死因。②(形象)更清楚地表现出汉克惩恶扬善的 性格特征,使其形象更鲜明,更丰富。③(主题)更加突出地表现了小说对于 虚伪多疑的丑陋人性的批判,主旨更加鲜明。
题型三
情节叙述手法
(如何叙述故事的技巧)
情节手法
叙述手法(方式) 叙述人称 开头特点:悬念、景色 结尾特点:喜剧、悲剧、欧亨 利、戛然而止 悬念设置 伏笔照应
情节结构特点、手法
(安排在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中)
[常见设问方式]
2011浙江卷 2009四川卷
故事的主体部分采用第几人称叙述?有 什么效果? 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是怎样展开的?请 概括回答。
(1)特点:①情节发生逆转,欧亨利式结尾②具有喜剧色彩。 (2)艺术效果:①呼应前文彭恩要求写诀别的话的情节及评价文 亚明为蹩脚演员的情节;(情节) ②丰富了人物形象,更好地表现出彭恩作为剧评者的敏锐辛辣; (人物) ③深化了主旨,既称赞了彭恩不屈不挠、犀利批评的精神,也警 示演员要客观、理性看待批评;(主旨) ④结尾情节逆转,出人意料,又发人深省,令人回味。(手法)
[常见设问方式]
2013重庆卷 2011安徽卷
请围绕主人公贝尔蒂梳理文章的基本情节 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
2010广东卷 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其他设问方式: (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3)概括小说的某部分内容(指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中的某一方面 ) ④小说的线索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和审美取向的评价等角度综合起来,真正提高阅读结尾艺术
的鉴赏水平。
(2)扣住结尾的特点分析其作用和效果。有的是自然结尾,
有的是奇峰突起,有的是戛然而止,有的是补出神来之 才能答准答好,这是至关重要的。
笔……不同的特点有着不同的作用和效果。只有抓住了特点,
(3)注意答题思路:情节作用+结构作用+表现人物作用+表现主 题作用 分析结尾段的作用依然从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主题等角度
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表现手法角度)照应前文伏笔,使人觉得在情理之中。 ②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引发读者思考。 ③补叙式:补充、呼应上文情节,解释悬念,使人物形象更完整,深化主旨。 ④卒章显志式:解释悬念、揭示主题的作用。 ⑤令人感伤式:(主题角度)更好地深化主题; (形象角度)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增强悲剧色彩; (效果角度)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⑥大团圆式: (效果角度)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读者角度)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统一, 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主题角度)能凸显出美好的人性,符合大众对审美的追求, 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2.外国现代小说结构模式
间和无限的空间。
①生活的横断面。将时空浓缩到一个小小的点上,在精巧的结构中展开漫长的时
②按照心理展开的意识流结构。它打破了时间的维度,让人物的意识在超时
间的空间里任意往来。
(二)小说情节的结构要素
(1)线索(故事发展的关键):单线、双线(明线、暗线)
人、物、情感、事件,时空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