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网络热词的起源

合集下载

网络英语词汇的形成方式及成因

网络英语词汇的形成方式及成因

网络英语词汇的形成方式及成因
网络英语词汇形成方式:
1、通过幽默语形成:在网络空间,由于社会文化氛围的潮流,大量中式英语、谐音词和英汉混合词汇纷纷产生,凸显时代特征,如“就是之lala”等。

2、仿照原词汇形成:在网络文化中,很多词汇通过仿照西方文化特点而形成,如“甜茶”代替“甜蜜”、“芭乐”代替“吧啦”等等。

3、拟声化法形成:网络文化把不同的语音节奏和韵律都整合在一起,其中包括多音体、拟声语等,以表达天马行空的心情,如“前盖车车”、“嘤嘤嘤”等。

网络英语词汇形成成因:
1、年轻人文化差异:网络文化在年轻人中流行,而他们有着特殊的文化空间,不同的文化输入,反映出不一样的词汇使用,且独特的情绪感受有助于网络英语词汇形成。

2、地域及民族文化差异:一些特殊的地域及民族文化差异也是网络英语词汇形成的重要成因,如Hokkien语言在台湾的使用,使得台湾人更容易使用缩写或
混合语言形成一种特殊的网络英语词汇。

3、社会文化现象:社会文化现象也是网络英语词汇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比如娱乐文化等,会给网络英语词汇注入新的活力,不断丰富网络英语词汇。

网络流行语的演变

网络流行语的演变

网络流行语的演变网络流行语的演变从“恐龙”到“给力”行走的网络热词网购要喊“亲”、好友点个“赞”。

如今,网络语言已融入百姓的日常生活中。

从以“给力”为代表的网络热词登上权威媒体,到网络语言出现在春晚舞台,再到宅男、宅女等昔日的网言网语进入《现代汉语词典》,网络语言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无到优的过程。

“在聊天室年代,很多人都希望遇到自己的‘轻舞飞扬’或是‘痞子蔡’。

可现在看来,‘MM’‘恐龙’这些当年的流行词,如今真的成了史前生物了。

”回忆起自己的网络生活经历,“80后”小伙刘玮说。

“轻舞飞扬”和“痞子蔡”是台湾作家蔡智恒1998年创作的小说《第一次的亲密接触》中的角色。

小说中,男女主人公因网络论坛相识相爱的故事,成为当时不少年轻人向往的“网恋”样本。

历数20多年来网络语言的变迁,网络聊天室的兴起可谓是网络语言流行的发端。

“MM”“886”“恐龙”“大虾”等众多新词正是在网聊中产生。

而在2005年前后,词类生成模仿成为网络新词的主要形成方式。

“范跑跑”“躲猫猫”等三字词,“男默女泪”“十动然拒”“人艰不拆”等四字缩略词逐渐流行,风靡至今。

2009年7月,一个标题为“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的网帖引发网友的“狂欢”和创作高潮。

此后,网络语言的模仿发展呈现多种样式,一些经典的诗词、文章等被凝练为网络语言。

与此同时,社会热点事件同样催生“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等语句从网络空间进入寻常生活。

网络语言直观、简洁的表述方式,满足了互联网时代交流速度的需要,同时也呈现出一种不受羁绊、崇尚自由的文化心理形态。

网络语言不仅承载着社会变迁,也显示出各种社会群体的文化心理。

事实上,社会舆论对于网络语言的高雅与低俗以及能否登上大雅之堂一直颇有争议。

2000年,文汇报一篇题为《网络语言不规范引起关注》的文章引发热议,一些专家学者认为网络语言是对传统语言文化的一种污染。

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网络语言是新的文化创造,理应得到肯定与鼓励。

锡纸烫是什么梗

锡纸烫是什么梗

锡纸烫是什么梗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一种流行网络用语,锡纸烫已经成为了年轻人之间的热门词汇。

那么,究竟什么是锡纸烫,它的来源又是什么呢?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锡纸烫的起源。

锡纸烫一词最早可以追溯到2019年,当时流行的综艺节目《偶像练习生》中的一位选手周震南的发型引起了观众的关注。

周震南的发型造型独特,将头发盘起来,形成了锡纸状的效果,因此被网友戏称为锡纸烫。

随后,这个词迅速在网络传播中流行起来,成为了描述类似发型的一种新梗。

锡纸烫这个词在网络上的使用方式多种多样,具体含义也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所改变。

一方面,锡纸烫可以用来形容类似于周震南那样独特的发型。

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只要发型造型颇为别致、突破常规,就可以被形容为锡纸烫。

而且,随着时尚发型的不断变化,锡纸烫已经成为了许多年轻人追求时尚的代名词。

另一方面,锡纸烫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些热门的话题、流行文化、甚至是某些网络迷因。

就像发型一样,这些话题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引起了年轻人的关注和热议。

比如近年来风靡全球的动画片《半妖倾城》,其中的一句台词“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锡纸烫”也成为了网络热词,形容着那些与众不同、有自我风格的人。

此外,一些搞笑、有趣的表情包、网红视频也常常被形容为锡纸烫。

除了上述应用形式,锡纸烫还经常被用于描述一些特定的时尚潮流。

例如,近年来流行的“锡纸裤”就是锡纸烫的一个具体表现。

锡纸裤是一种特殊的牛仔裤,材质仿佛锡纸一般,光泽闪亮,乍一看很像银色的锡纸。

这种特别的牛仔裤在时尚圈引发了一股风潮,成为了时尚达人们争相追捧的潮流单品。

锡纸烫这个词的流行还得益于互联网的快速传播。

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用户们可以轻松地分享各种有趣的内容,包括锡纸烫相关的图片、视频、文字等。

这样一来,锡纸烫迅速在网络上扩散,走红了整个互联网。

总结一下,锡纸烫是互联网时代的一种网络用语,最早起源于综艺节目《偶像练习生》中的一位选手周震南的特殊发型。

网络词语探源、探因及其理论阐释

网络词语探源、探因及其理论阐释

网络词语探源、探因及其理论阐释网络新词的产生、流行和理论阐释一直是词汇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以近年出现的“五毛”为个案,探求其新义来源,描述新义使用开来的网络时代背景及语义的进一步变迁,并运用空位、竞争、模因论等理论来分析它产生、流行的动因。

新词的研究,不能只停留在描述上,更需要运用最新的理论来解释,甚至需要创设出新理论。

标签:网络词语五毛流行动因模因一、引言语言三要素中,最易变动的是词汇。

当社会处于巨大变革的时代,汉语词汇也会随之大变动,如新文化运动时期、新中国成立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

进入21世纪,网络在我国更加普及。

截至2011年12月,我国网民已逾5亿,规模位居世界第一。

据预测,到2015年这一数字将超过7.5亿,发展迅猛。

网络不仅是一个传播信息的平台,更是一个展现自我、与他人互动交流的平台。

因为自身独特的语用领域,网络上的语言常带有不同于人们日常用语的鲜明特色,形成网络语言。

随着庞大网民的使用、推动和传播,有些词语会快速兴起、流行、拓展等,甚至超越虚拟的网络语域,进入社会新闻用语以及日常用语领域,像“芙蓉姐姐”“艳照门”“犀利哥”“给力”“浮云”“屌丝”等等。

中国学术界,最早发表的网络语言文章是1997年3月迥的《网络文化中的新语言》和1998年初立鑫《谈谈网络语言的健康问题》,前者算一般性介绍文章,后者则是研究型论文。

进入21世纪之后,网络语言逐渐成为语言学研究的一个热点,也不断有其他领域的学者从传播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哲学等诸多角度展开研究,只是取向有所不同,前者更多地研究网络语言的本体,而后者大多从语言外围着手。

就网络语言本体来看,词语是研究的热点和重点。

我们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上以“网络词语”为关键词搜索核心期刊,发现有14篇论文,涉及个案分析、修辞手法、构造方式、词语由来、词语特征及其反映的社会心理等。

实际上成果更多,据我们检索,核心期刊上的相关论文大约有80多篇,涉及个案和描述的最多,理论探讨、解释性论文不多,而将个案描述分析和理论探究阐释结合的论文更少。

一些网络热词的起源

一些网络热词的起源

给力地起源?中国北方地土话,表示给劲、带劲地意思.“给力”一词最初地火热源于日本搞笑动漫《西游记:旅程地终点》中文配音版中悟空地一句抱怨:“这就是天竺吗,不给力啊老湿.”所谓“不给力”就是形容和预想目标相差甚远,而“给力”一般理解为有帮助、有作用、给面子.在年世界杯期间,“给力”开始成为网络热门词汇.打酱油地起源?“打酱油”这一词最初出处是之前广州采访地某市民对于很很力门地看法.他说:关我鸟事我出来买酱油地.这句话也因此流传开来.而近日,“打酱油”这一词语又在天涯上再度风靡起来,网友们又给“打酱油”一词加入了更深层次地含义.对于频繁使用“打酱油”一词地“酱油党”们,批判甚多,但其中也不乏独具慧眼发掘娱乐精神地人士.牛地起源?其实,这是一个不懂英语地误会.玩过街霸地朋友都知道,街霸是三局两胜制,打赢一局就会有一个加分画面,电脑会随之说一句“ ”,如果输了会说“ ”,当然我们现在都知道是什么意思了,而且会正确地用英语发音,可是在当时,大多数玩家是中小学生,小学生没学过英语,中学生去游戏厅地大多学习不好,更别说英语了,再加上当时游戏公司做游戏地技术,硬件都有限,这个真人地英语发音做得很差,不知道说地是什么,只能听懂一个大概地发音,很像汉语地拼音“ ”.因为玩家打赢了会很兴奋,总是要表达一下内心地喜悦与爽快,就随着电脑地发音,含含糊糊地说出“ ”,虽然不知道什么意思,但大体上能猜到是表示人物很厉害,很无敌,很帅地意思.大家都知道“”字(不雅,略去汉字)在我国是古已有之地,而且是骂人地话,在当时是很多小混混地常用字(当然现在也是),经常配以其他字一起用,组成一个骂人地词,也许他们觉得这么骂很过瘾.这些小混混大多整天泡在游戏厅里玩街霸,用现在地话说就是觉得很吊,时间一长,他们地技术也就练得越来越精湛,也就可以称得上是高手了,为了表达内心地满足感,当他们打赢地时候就会随着电脑说“ ”,说得很有自信,很清楚,模仿英语语气地汉语发音.屌丝地起源?屌丝一词起源于雷霆三巨头吧对李毅吧毅丝地恶搞称谓,后被魔兽世界吧会员用于嘲讽毅丝,意为劣等毅丝.此后李毅吧友儿童多篇讲述了自己地猥琐吊丝故事,众毅丝不挂纷纷表示男默女泪.自此,吊丝文化诞生.年月,凤凰网报道专题《屌丝:一个字头地诞生》,腾讯网紧跟其后发表《屌丝:庶民地文化胜利》,此后吊丝文化被发扬光大,被社会广泛接受.所以,任何一个在现实生活中并不那么如意地人,对自己进行自嘲都是很正常地.其实,“屌丝”文化不过是又一种网络亚文化地崛起,它意味着中国人更多地获得了自己诠释生活地角度与权利.元芳你怎么看地起源?元芳体是网络流行语言风格,其句式为前面陈述一件事情,在最后会加上一句“元芳,你怎么看?”“元芳体”来源于《神探狄仁杰》中狄大人常说地一句话,“元芳,此事你怎么看”.有网友截图总结出四部剧中狄仁杰中一脉相承,简直成了狄大人地口头禅,而李元芳地回答也固定化,“大人,我觉得此事有蹊跷.”“此事背后一定有一个天大地秘密.”年月,这一惯有地片断被网友吐嘈,并跟风模仿形成了“元芳体”,产生各种版本.秒杀地起源?(一种说法)秒杀”一词起源于网易公司于年月发行地一款网络游戏《大话西游》之中地仙族,仙放一个法术——称之为“秒”,如果把对方杀死了或者称秒倒了,则狂呼——秒杀,由此,秒杀一词便在网络游戏领域及现在地**流行开来了!查水表地由来?原为电视剧《***地故事》中,**办案时为使人开门而谎称身份.后来在网络上变为()有人在网络上发表了不合乎相关法律法规或者破坏社会稳定和谐等消息而被警方抓捕;()在贴吧或论坛里拥有删帖权限地大小吧主,检查贴吧里是否存在灌水地帖子或跟帖,遇到就进行删除地行为沙发地起源?第一种起源,网络初始,有些帖子地内容是极度刺激,于是网友在帖子后面恢复说“要坐在沙发上打飞机”()这就是沙发地第一次出现.而后基本上只要再有很爽地帖子下面跟帖地都说“沙发”其原意是指要看着帖子会儿.后来到了非成和人论坛,而其意义也变成了迅速地第一个回帖或第一个跟帖地人.第二种起源,“沙发”这个属于后现代地形容词,音译自英文“”以网络用语出现,常用于跟博客贴出地第一条迅速响应地帖子,表示速度快,响应地敏捷,表示抢先一步占领地位子.“抢沙发”是一个鲜明地动词感词,抢先一步占领飞快地陷于沙发之中,再舒服地呼朋唤友,召集众网友,看人来过往,很过瘾.兰州烧饼地由来?兰州烧饼本身并不出名,各地似乎都有味道被当地人称道地烧饼,比方比较闻名地黄桥烧饼.但是“兰州烧饼”却因为一次误打误撞名扬了天下.据说在某个帖子地一个主贴内容很糟糕,大概发帖者也属于“没事找抽型”地主,下面有不满意地人跟了一句“”.不料,这草草地用简拼敲入“”,原意是想羞辱一下发帖人,不料回复上去地是“兰州烧饼”.从此开始,“兰州烧饼”被迅速推广,不断地被更多人领会.于是,一个误敲出地“兰州烧饼”造就出一个网络热词,热度非凡.做为鄙视楼主地替代词,迅速窜红网络中各个汉语论坛、贴吧.。

浅谈中国网络热词与社会的关系研究

浅谈中国网络热词与社会的关系研究

浅谈中国网络热词与社会的关系研究20世纪以来,伴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Internet(互联网)正逐步覆盖全球。

中国作为第三世界中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直面网络的冲击的同时,也是一次新旧文化的碰撞,从而不可避免的衍生出新生的产物——网络热词。

由于网络本身的无限性和双面性的存在,在中国这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国里更加显得明显而行之有效,从而也奠定了网络热词的草根性质。

一、网络热词的由来1.方言与文字对热词由来的影响中国历史悠久,陆地面积广大,而且民族众多,分布呈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语言种类繁多。

而地理、政治等因素的影响,使得目前汉语方言可以分为北方方言、客家方言、湘方言、吴方言、粤方言、闽方言、赣方言。

大量的方言种类为网络词的诞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由此许多带有地方色彩的网络热词不断涌现。

然而,由于文化背景的千差万别,方言网络热词的来源考证也变得多种多样。

仅2010年以来,广泛传播的“给力”一词的考证,就有多个版本的存在。

莆田方言、淮北方言、河南信阳地方方言、海南省临高县方言、闽南话方言等众多地方方言都存在这一词汇,虽然各个地方的词义略有所不同,但由此反应出现代社会各地地区的文化有着差异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共通之处。

而自古以来,由甲骨文到现代的文字的演变过程,难免也存在着时代与地区的滞后与创新。

尤其在口音方面的误用尤为明显,例如,“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现在多用于表示下决心,要采取一种毒辣的手段。

而事实上原文应为: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

度,是度量之意,指的是大丈夫的宽宏大量。

”毒”和”度”虽然读音相似,两者的意思却相差甚多。

就以台湾和大陆为例,存在的同词异义的词就非常的多。

例如,“小姐”在台湾为年轻的女人,而在大陆则代表了“特种行业的女子”;“阿姨”在台湾是年纪稍长的女人的意思,可是在大陆却表示家中的佣人:还有“土豆”在台湾常被认为是花生,而在大陆则是马铃薯的另一种说法。

诸如此类还有“工读生”、“计算机”、“师傅”、“感冒”等等。

近年来网络热词的来源研究以十大网络用语”为例

近年来网络热词的来源研究以十大网络用语”为例

2、互动性强、参与度高
网络热词往往源于网络社区,由网友们自发创造和传播。这种自下而上的传 播方式使得网络热词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和参与度。网友们不仅积极使用这些热词, 还参与到热词的创造和改编中,使得热词的生命力更加旺盛。
3、娱乐化、年轻化
3、娱乐化、年轻化
网络热词的传播还具有娱乐化和年轻化的特点。许多网络热词都带有戏谑、 嘲讽等意味,符合年轻人追求新奇、个性的心理特点。同时,这些热词也成为了 年轻人之间的一种社交方式,增强了彼此之间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一、网络热词的传播
1、速度快、范围广
1、速度快、范围广
网络热词的传播速度非常快,往往在短短几天内就能席卷整个互联网。这主 要得益于社交媒体、论坛、博客等网络平台的广泛使用,使得信息传播速度大大 加快。同时,网络热词的传播范围也极为广泛,不仅在国内流传,往往还能在国 际范围内产生影响。
2、互动性强、参与度高
3、引导舆论和影响决策
一些网络热词在传播过程中,会引发公众的广泛和讨论,进而形成一定的舆 论影响力。例如,“元宇宙”这个词的出现,引发了人们对未来科技发展趋势的 讨论;而“丁真效应”则促使我们对贫困地区的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这些 热词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引导舆论方向,甚至对政府决策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网络热词的影响
三、网络热词的影响
网络热词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现象,对社会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首先,它 们丰富了语言表达方式,使得人们能够更加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其次, 网络热词具有很强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能够迅速传播信息、扩大话题效应,成为 舆论引导的重要工具。然而,网络热词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一些热词带有贬义 或讽刺意味,容易对他人造成伤害。同时,一些热词过于追求新奇和刺激,容易 让人产生审美疲劳和认知混乱。

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历程

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历程

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历程一、网络语言与网络流行语的变异网络语言,是人类语言在虚拟空间的特殊变体。

伴随着网络不断发展,网络语言已经悄然与人类的社会活动实现无缝对接,在文化传播、科学教育、大众娱乐等领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同时也对公众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起到折射作用。

语言学之父索绪尔将人类语言从宏观的角度划分为语言和言语两大部分。

其中,语言是相对静止的稳固的社会交际工具,而言语是不同社会群体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和结果。

语言具有社会属性,而言语则具有更多的个性色彩。

网络语言是网民在虚拟空间交流的工具,受众广泛,带有强烈的社会属性。

同时,不同社会群体运用的网络语言不甚相同,这就意味着网络语言鲜明的个性也是我们所不能忽视的。

本文所涉及的网络语言特指狭义网络语言,即网友通过网络平台所采用的词汇、句子(流行语居多)以及语篇等诸如此类的言语现象。

它既是拥有特定的规律和特点的语言系统,又是网友表达自己情绪、观点以及反映社会特定现象的言语行为。

所以,有学者认为:(1)网络语言是一种新的社会方言。

(2)网络语言是流行语的集合。

[3](3)网络语言是一种语言现象的同时亦是一种文化现象。

1.早期网络语言的特点网络与报纸、广播、电视并称为“四大媒体”,凭借其迅捷与便利,已逐渐发展成当今最具影响力的媒体。

网络语言相比于传统语言,传播速度更快,更新周期更短,因此博得网友的青睐。

早期的网络语言有以下特点:(1)构成方式多样化此阶段的网络语言多流行于各大论坛以及即时聊天工具中。

从构成要素来看,可分为:●数字型。

例如,“555”表示伤心大哭,“886”表示下线,再见的含义,“9494”是汉语叠词,表示对观点的充分赞同,“847”劝慰对方别生气,“7456”则指怒火中烧,以及网络上通过两幅有趣的被网友所拍摄的汽车牌照的照片中的数字“00544”和“44944”分别代表“动动我试试”和“试试就试试”之类,不胜枚举。

数字型的网络语言多是通过数字与汉语词汇发音的相似性而引申出现的。

网络流行梗的来源和含义

网络流行梗的来源和含义

网络流行梗的来源和含义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同时也孕育了许多独特的网络文化现象。

其中,网络流行梗(Internet meme)作为一种特殊的表达形式,吸引了广大网民的关注与热议。

本文将从来源和含义两个方面,探讨网络流行梗的产生原因及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意义。

一、网络流行梗的来源网络流行梗的诞生和扩散主要得益于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的快速传播。

以下是网络流行梗的几个主要来源:1. 图片与GIF动态图网络流行梗中经常使用的图片和GIF动态图,是人们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常用工具。

这些图片和动图来源于影视剧、综艺节目、漫画、动漫等各种流行文化元素。

通过配上幽默的文案或加入特定的表情,这些素材往往能够搭配成有趣、富有感染力的网络表达形式。

2. 视频和音频素材通过各种视频和音频编辑软件,网友可以将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的片段或者经典台词剪辑成短视频,制作成梗,用以表达自己的某种主题或观点。

这种视频和音频梗常常带有强烈的娱乐性和调侃性,让人们通过共同的话题产生共鸣。

3. 表情包及文字梗表情包和文字梗是网络流行文化中最常见的形式之一。

人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境选择相应的表情包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同时,一些网络用语和流行语也常常作为文字梗出现,通过构建奇特的语境和搭配,形成幽默或讽刺的表达方式。

二、网络流行梗的含义网络流行梗的表面上看似仅仅是一些幽默、搞笑的、快捷的表达方式,但其背后常常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

以下是网络流行梗的几个主要含义:1. 社会热点与时事评论网络流行梗经常围绕社会热点和时事话题展开,提供了一种快速、轻松的表达方式。

通过幽默、夸张、讽刺的手法,人们能够更加直接地表达对于社会现象的看法和评论,从而引发更广泛的讨论和关注。

2. 幽默和调侃幽默和调侃是网络流行梗的主要特点之一。

通过梗的形式,人们常常以夸张、滑稽的方式来开心地解压和放松。

这种幽默和调侃不仅能够带给人们快乐,也能增强彼此的社交关系。

我国网络用语发展历程

我国网络用语发展历程

我国网络用语发展历程
网络用语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我国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过程中。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人们逐渐开始在网上进行交流和表达,并在这个过程中创造了许多独特的网络用语。

下面是我国网络用语发展的几个阶段:
1. 网络初期的用语创造:
在互联网初期,由于网络的使用人数较少,网络用语的创造也较为简单和有限。

人们主要使用一些简化的字母和数字组合来代替一些常用的词汇。

比如,“8”代表“发”、“6”代表“吧”等,
这类用法常见于聊天软件和论坛。

2. 网络新词的迅速增加: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用户数量的不断增长,网络用语的创造速度也大大加快。

各种新词不断涌现,如“蛤蟆叫”、“沙雕”、“翻车”等。

这些词汇通常用来形容某种现象或者表达某种情感,具有强烈的讽刺和幽默色彩。

3. 外来词汇的引入:
随着互联网的全球化,越来越多的外语词汇被引入到网络用语中。

这些外来词汇往往来自于英语、日语、韩语等,如“mua”、“cp”、“666”等。

这些词汇通常是通过各种明星、游戏或者动
漫作品的热度引发的,进而得到广大网友的模仿和使用。

4. 口头语和网络用语的互动:
口头语和网络用语之间的互动也成为网络用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些口头语被网络用语引入后变得更加流行,反之亦然。

比如,“扎心了老铁”、“一言不合就”等。

总的来说,我国网络用语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简单的字母代替到新词的创造,再到外来词汇的引入以及口头语和网络用语之间的互动等多个阶段。

网络用语的创造和使用不断地丰富和变化,反映了网络时代人们对于表达方式的创新和追求。

网络流行语产生的十大途径

网络流行语产生的十大途径

网络流行语产生的+大逮径汤玫英郑州师范学院妥徽文学ANHUIWENXUE摘要:本文论述了网络流行语产生的十大途径。

这些途径有:大V的微博、走红的网络作品、论坛的热帖、轰动的新闻事件、风靡的广告语、热播的电视剧、流行的歌曲、畅销的书籍、著名的电影、名人的讲话等。

关键词院网络流行语产生途径★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社科联调研课题“网络语言进入现代汉语的规范策略研究”(编号:SKL-2016-816)的阶段性成果在网络语言群体中影响巨大的当属网络流行语。

网络流行语是网民在网络上交流时使用新鲜活泼的 语言,是在网络上流行的特殊形式的语言,可以是一 个词语,可以是一个短语,也可以是一个句子。

近些年 来,由于网络设施不断普及,网民人数不断增加,网络 流行语一波又一波地向人们袭来,乱纷纷你方唱罢我 登场。

每年都会有网络媒体公布年度十大网络流行 语。

网络流行语不仅流行于网络空间,还影响到现实 世界。

广播电视、报纸杂志、日常交际,甚至政府文件,都可见到网络流行语的踪迹。

考察网络流行语产生 的途径,可以弄清网络流行语“从哪里来”,预测其未 来“往哪里去”,认识其发展演变规律,具有重要的现 实意义。

依据现有的资料,网络流行语的产生有十大 途径。

_、大V的微博网络大V拥有众多的粉丝,他们在微博上的发 声倍受关注。

大V针对某一事件的表态,极易引发粉 丝的共鸣,容易传播开来。

比如,演员文章承认出轨 后,其妻马伊莉在自己的微博中写道院野恋爱虽易,婚 姻不易,且行且珍惜。

”马伊琍面对老公出轨的变故,不是气急败坏,而是强调珍惜,拨动了网民的心弦,“且行且珍惜”自然很快就爆红网络。

演员贾玲现在比 较富态,常常自嘲能跟男生“掰腕子”。

当网友翻出她 早年的照片时,发现她长得十分清秀,惊叹她竟也曾 经“女神”过!这时,贾玲在微博上回应道院野我深情地 演绎了 :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偏偏要靠才华。

”这一回 应幽默风趣,引得众多网友纷纷点赞。

“明明可以靠脸作者简介:汤玫英,女,河南南阳人,郑州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吃饭,偏偏要靠才华”成为网友们挂在口头的话语。

浅论网络词汇的产生机制和传播影响

浅论网络词汇的产生机制和传播影响

浅论网络词汇的产生机制和传播影响网络词汇是指在网络传播中产生并广泛传播的新词、新语和新词义。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词汇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变得越来越常见。

网络词汇的产生机制和传播影响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话题,本文将浅论网络词汇的产生机制和传播影响。

一、网络词汇的产生机制1. 社交互动:网络词汇的产生往往源自于社交互动。

人们在网上的交流中,会创造出一些新的词语或者重新赋予词语新的含义。

这些词语往往源于特定的社交群体,但随着网络传播的扩散,很快就会变得广泛流行。

2. 新事物的出现: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各种新事物的出现,人们对这些新事物的描述往往需要新的词汇。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需要新的词汇来描述网络环境和现象,比如“网红”、“潜规则”等。

3. 语言创造性:网络词汇的产生还体现了人类语言的创造力。

人们在面对新的环境和新的需求时,往往会创造出新的词汇。

这种创造性的语言现象在互联网时代表现得尤为突出,因为网络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任何人都可以在其中发表自己的言论,这为新词汇的产生提供了充分的空间和机会。

二、网络词汇的传播影响1. 语言文化变迁:网络词汇的传播影响了人们的语言使用习惯和文字表达方式。

一些经典的网络词汇,比如“小清新”、“佛系”等,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词汇,甚至被加入了正式的词典。

这些网络词汇的传播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用语,也影响了社会的语言文化变迁。

2. 形成社交圈子和身份认同:一些特定的网络词汇往往会成为特定社交圈子的标志,人们在使用这些词汇时表达了自己的身份认同和归属感。

一些特定的网络词汇可能会成为一些特定的兴趣群体或者年龄群体的口头语,使用这些词汇会让人感到归属感和亲切感,从而形成更加密切的社交圈子。

3. 反映社会热点和文化趋势:网络词汇的产生和传播往往会反映出社会的热点和文化趋势。

“996”、“996.icu”等词汇的出现和传播反映了中国社会对于工作时长和工作伦理的关注,体现了社会的一种共识和价值观。

网络流行语产生的动因历史、主体与媒介

网络流行语产生的动因历史、主体与媒介

第34卷第7期 2021年04月Vol.34 No.7April 2021艺术科技语言是信息传递的重要手段之一[1],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语言形态恰好体现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形态。

近年来,赋有创造力的网民依据社会变化,对传统语言进行改造,创造了大量有历时性的网络流行语,如“干饭人”“宝藏男孩/女孩”“瑞思拜”“Duck不必”等。

本文从传播社会学角度出发,解读网络流行语产生的动因,有助于了解社会现象的本质和变迁。

1…网络流行语产生的历史以时效性为标准,从历史的纵深中审视网络流行语的生成逻辑[2],网络通用语是已经丧失了时效性的网络用语,但经过时间和网民的筛选后,仍然保存其原始含义,并且依然被网民接受和认可的那部分网络用语。

网络语言包含的范围较广,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留存下来的小部分网络通用语,另一种则是伴随着当前的社会活动而出现在网络环境中的语言成分。

网络流行语则从后者中衍生而出的,它是时效性最强、更新速率最快、生命周期最短的语言,属于网络语言中最时尚新潮的部分。

淘汰下来的部分网络流行语又会被时间和网民选择,最终成为网络通用语。

从本质上讲,网络语言、网络通用语和网络流行语都是传播主体通过网络传播媒介对传统语言进行传播时产生变异的语言形态。

网络流行语和网络通用语两者本质上都是网络语言,它们的区别是时效性,所以,网络流行语的生成逻辑是“网络通用语—网络用语—网络流行语”,三者构成循环的内圈。

近年来网络流行语的使用主体越来越年轻化。

据CNNIC第46次报告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20~29岁、30~39岁网民占比分别为19.9%、20.4%,高于其他年龄群体[3]。

青年群体的特点就是精力充沛、追求新奇与个性化[4]以及能够适应新媒体时代多元融合的媒介环境[5],这些特质恰好是网络流行语产生的基础和前提。

因为一个网络流行语的创造,需要一颗赋有创造力的头脑,需要它捕捉时代的流行元素并巧妙地糅合传统语言来对其进行改编,网民再对其话题进行发酵,最终产生社会影响力。

网络热词

网络热词

1、且行且珍惜出处:2014年3月31日凌晨,文章首次回应“出轨门”承认了“劈腿”传闻。

3分钟后,马伊琍在微博写了句“恋爱虽易,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回应。

于是且行且珍惜开始流行。

例子:从文章出轨到马伊琍微博回应,两人言论激起很多网友关注,引得奇葩网友忙造句。

网友“漠北”将其延伸出了“肥胖版”:时至今日都是我咎由自取,胖就是胖,与任何人无关。

吃饭虽易,减肥不易,且吃且珍惜。

2、也是蛮拼的出处:本是一句很简单的口头语,在《爸爸去哪儿2》中被曹格多次提及,使其发扬光大,在网络上被大家所熟知并广泛传播。

例子:iPhone6和iPhone6plus出街,有果粉开始算账了:不如直接飞美国,自己买了还能当代购。

小徐就是这样一个果粉,他计划好筹备50万元,跨洋飞到美国蹲点专卖店:“能买几台是几台,多出来的除了送人,还能卖掉赚一笔!”网友感叹,为了当个“苹果贩子”,这小伙子也是蛮拼的……3、只想安静地做个美男子来源:这是《万万没想到》第二季第一集中,“叫兽()易小星”扮演的唐僧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全句为“我想我还是安静地当一个美男子算了”。

例子:网友“似_锦颜”晚上跟男友逛街,突然男友让她把头靠在他的肩上。

正当她暗想这木头男友开窍了,甜甜地把头靠了上去,谁知道下一秒男友就一把推开,用嫌弃的口吻说:“不要烦我,我要安静地做我的美男子。

”好吧,这是中美男子的毒了吧。

4、你家里人知道吗?4、你家里人知道吗?来源:起源于一个在网吧看新闻联播的网友:“你在这这么屌,你家里人知道吗?”然后一传十,十传百,“你家里人知道吗”很快成了网络流行语。

含有讽刺意味。

这句话的发展潜力和可扩展性也给了网友无数吐槽的灵感。

网友“我的头像有点蠢”:刚才店里来了一个十六七岁的小姑娘,一进门就问:“有凉面吗?”“有。

”“来份麻辣烫!”小姑娘你大早晨就逗我玩,你家人知道吗?5、也是醉了!出处:这一神回复的创始人,可以追朔到金庸《()》里的令狐大侠。

网络热词大全及其背后的文化

网络热词大全及其背后的文化

网络热词大全及其背后的文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网络热词成为了当今社会的一大特色。

这些时尚流行的词汇不仅在网络上广泛流传,也逐渐渗透到了现实生活中。

它们不仅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多样的用法,还反映了当代社会的文化现象和价值观。

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些热门网络热词以及它们背后的文化。

1. “996”:这个热词在近几年变得越来越普遍。

它指的是早9点到晚上9点,每周工作6天的工作制度。

这个词的出现反映了当下社会的竞争压力和工作强度。

尽管“996”工作制在某些行业被认为是高效和奋斗的象征,但也引发了关于工作伦理、工作时间和工作生活平衡的深入思考。

2. “宅经济”:随着疫情的爆发,很多人被迫居家办公或居家生活。

因此,“宅经济”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它指的是通过网络购物、在线娱乐和远程办公等方式,推动了线上经济的快速发展。

这表明了科技的进步和互联网的普及对经济和生活方式的深刻改变。

3. “吃土”:这个词源于网络上一种形容生活困难、生活水平低下的方式。

它反映了年轻人面对高房价、高物价等压力的挫折和无奈。

吃土文化中流露出一种对现实生活不满的情绪,也揭示了社会中存在的不公平现象。

4. “躺平”:这个词最初来源于网络上一个表达消极心态的梗。

它指的是放弃努力,选择不主动去追求高收入和社会地位,而是过一种轻松平淡的生活方式。

躺平文化是年轻人对当前社会压力的抗争,也是对追求过程中积累的压力和痛苦的一种反思。

5. “佛系青年”:这个词描述了一种面对压力的消极态度。

佛系青年代表了一种不为外界事物所干扰,坦然接受自己命运的生活观。

这种态度源自佛教的“无为而治”思想,受到了一部分年轻人的追捧。

6. “追星族”:这个词描述了一群年轻人对明星的疯狂追捧和崇拜。

追星族通过搜索明星的资讯、交流明星的动态,表达了对明星的爱和追求。

追星族文化反映了年轻人对偶像、榜样和粉丝文化的持续关注。

7. “小确幸”:这个词指的是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追寻那些微小但令人愉悦的事物。

2024年网络流行语十大

2024年网络流行语十大

2024年网络流行语十大2024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网络流行语也在不断更新换代。

这些流行语往往代表了当下社会文化、思想和价值观的变化,具有一定的文化意义。

以下是2024年网络流行语十大,让我们来看看它们都有哪些呢。

第一句:“修仙”、“修炼”、“功法”原指古代人通过修行、修炼或者练习功法来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如《西游记》里的孙悟空。

而在2024年,这些词语被年轻人重新定义,不再是指修练武功,而是指通过学习、锻炼和修炼自己,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追求内心的超凡脱俗。

第二句:“996”、“996.icu”“996”本指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12小时的工作制度。

而“996.icu”则指在这种工作制度下,员工的健康和生活受到了严重的侵害。

这个流行语体现了现代社会对工作和生活平衡的追求,让人们重新思考工作对生活的影响。

第三句:“佛系青年”“佛系青年”一词源自日本,最初是指一种放松、不争不扰的生活态度。

在2024年,这个词语在中国受到了很大的关注和讨论,被用来形容一些年轻人对生活态度的一种追求。

他们不惧困难,不焦虑压力,不为外部因素所累,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

第四句:“鸡同鸭讲”这个词语源自网络,意思是指两个人对话时,由于语言或者思想的隔阂,无法互相理解。

在2024年,这个词语被广泛用来形容国际间的沟通和交流困难,也用来形容异地人士之间的无法理解沟通。

第五句:“拜金主义”“拜金主义”原指一种以金钱为唯一追求的生活态度,而在2024年,这个词语被重新定义为一种铺张浪费、攀比比拼的消费观念。

人们对这种观念进行了反思与批判,目的是让人们更加理性、节俭的消费观念。

第六句:“致敬扫帚星”“扫帚星”原指流星,而在2024年,这个词语被重新定义为一个代言人或者领袖。

在网络上,“致敬扫帚星”是一种对于领袖或者公众人物的崇拜与尊重的表达。

第七句:“长得英俊很重要”这是一个用来调侃自己的俏皮的网络流行语,其实这个词语的本意并不是真的认为长相很重要,而是一种自嘲的幽默。

网络语言产生的根源以及具体原因

网络语言产生的根源以及具体原因

网络语言产生的根源以及具体原因1、提高效率,节省费用。

网络语言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节约时间和上网费用。

一些网民为减少开支,或是在打字时没有耐性,就创造了不少网络语言。

在网络语言中数字、符号、拼音、汉字、英文字母杂糅在一起,看上去似乎没有任何规律,但事实上无论是谐音语、同音字词、简缩略语、借用还是叠加,都比原来更加简单易用,也就更节省时间,更节省上网费用了。

网络语言新词汇的诞生另一个重要根源就是微软操作系统上使用智能ABC和全拼输入系统,网民使用智能ABC特别多,由于上面的字词或者不是按照网络使用频率排列或者根本没这个词,所以在寸秒寸金的网络上,网民就没有耐性保证打字的准确而大量使用同音字词代替,直到形成公认的新词汇。

例如“版主”没有,就用程序生成的“斑竹”代替,“主页”没有就用“竹叶”代替,“你才”先出来就代替要选字的“你猜”;“点心局”先出来就代替电信局等。

在网络聊天时,为了提高文字输入速度,节约上网时间与费用,网民会对一部分汉语和英语词汇或句子进行改造,才创造出英文极简缩略语、拼音极简缩略语、数字代码谐意语。

等。

如果文字输入速度太慢,就无法调动别人与你聊天的兴趣。

2、掩饰身份,重塑自我。

在网络世界中,网民往往掩饰个人身份、年龄、性别和语言习惯。

在网上所有人都希望自己是大侠,而不愿为菜鸟。

如果你想在网上混,你就不得不学习网络语言,并且还要学习在恰当的时间恰当使用。

网上没有身份、年龄、性别门槛,只要你愿意学或者只要你心年轻,你就可以像年轻人一样神侃。

网络空间是虚拟世界,大家相互不见面,因此可以随意改变自己的身份在网上,别人不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可以借机满足各种奇怪的、或在其它地方难以满足或不可能满足的愿望。

网络语言就满足人们这种需要而应运而生。

3、追求新奇,崇尚创新;由于网民大多数比较年轻,他们蔑视传统,崇尚创新,喜欢创新,年轻人特有的激情、时尚、追求特立独行了年轻人用以自我表达的方式,这使得以年轻人为主体的网友不仅主动地使用网络语言,而且积极创作网语,这也是网络语言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的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度娘的起源?
度娘这个词源于百度贴吧搜索。

在贴吧上搜索十二生肖中的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狗、猪均可搜索到贴吧,唯独鸡的搜索结果显示如下:抱歉,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本吧暂不开放。

而没有“**的就是女的,所以百度拟人化固为女性,后有“度娘”一称。

还有一个原因是百度经常“吞”贴,屏蔽词敏感等等,这让一些网友感到度娘很“事儿”“婆婆妈妈”,所以“度娘”这个称呼更进一步的扩展开了。

这个恶搞被贴吧广泛接受,顺着大众的需求,一些网友对这个称谓甚至给配上了专门的图片。

由于百度经常会抽调一楼的帖子,所以一些放图的帖子基本都在一楼说上“一楼祭度娘”等类似的句子。

给力的起源?
中国北方的土话,表示给劲、带劲的意思。

“给力”一词最初的火热源于日本搞笑动漫《西游记:旅程的终点》中文配音版中悟空的一句抱怨:“这就是天竺吗,不给力啊老湿。

”所谓“不给力”就是形容和预想目标相差甚远,而“给力”一般理解为有帮助、有作用、给面子。

在2010年世界杯期间,“给力”开始成为网络热门词汇。

打酱油的起源?
“打酱油”这一词最初出处是之前广州TV采访的某市民对于很huang很bao力XX门的看法。

他说:关我鸟事我出来买酱油的。

这句话也因此流传开来。

而近日,“打酱油”这一词语又在天涯上再度风靡起来,网友们又给“打酱油”一词加入了更深层次的含义。

对于频繁使用“打酱油”一词的“酱油党”们,批判甚多,但其中也不乏独具慧眼发掘娱乐精神的人士。

牛B的起源?
其实,这是一个不懂英语的误会。

玩过街霸的朋友都知道,街霸是三局两胜制,打赢一局就会有一个加分画面,电脑会随之说一句“You Win”,如果输了会说“You Lose”,当然我们现在都知道是什么意思了,而且会正确的用英语发音,可是在当时,大多数玩家是中小学生,小学生没学过英语,中学生去游戏厅的大多学习不好,更别说英语了,再加上当时游戏公司做游戏的技术,硬件都有限,这个真人的英语发音做得很差,不知道说的是什么,只能听懂一个大概的发音,很像汉语的拼音“niu bi”。

因为玩家打赢了会很兴奋,总是要表达一下内心的喜悦与爽快,就随着电脑的发音,含含糊糊的说出“niu bi”,虽然不知道什么意思,但大体上能猜到是表示人物很厉害,很无敌,很帅的意思。

大家都知道“B”字(不雅,略去汉字)在我国是古已有之的,而且是骂人的话,在当时是很多小混混的常用字(当然现在也是),经常配以其他字一起用,组成一个骂人的词,也许他们觉得这么骂很过瘾。

这些小混混大多整天泡在游戏厅里玩街霸,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觉得很吊,时间一长,他们的技术也就练得越来越精湛,也就可以称得上是高手了,为了表达内心的满足感,当他们打赢的时候就会随着电脑说“n iu bi”,说得很有自信,很清楚,模仿英语语气的汉语发音。

屌丝的起源?
屌丝一词起源于雷霆三巨头吧对李毅吧毅丝的恶搞称谓,后被魔兽世界吧会员用于嘲讽毅丝,意为劣等毅丝。

此后李毅吧友儿童多篇讲述了自己的猥琐吊丝故事,众毅丝不挂纷纷表示男默女泪。

自此,吊丝文化诞生。

2012年2月,凤凰网报道专题《屌丝:一个字头的诞生》,腾讯网紧跟其后发表《屌丝:庶民的文化胜利》,此后吊丝文化被发扬光大,被社会广泛接受。

所以,任何一个在现实生活中并不那么如意的人,对自己进行自嘲都是很正常的。

其实,“屌丝”文化不过是又一种网络亚文化的崛起,它意味着中国人更多的获得了自己诠释生活的角度与权利。

元芳你怎么看的起源?
元芳体是网络流行语言风格,其句式为前面陈述一件事情,在最后会加上一句“元芳,你怎么看?”“元芳体”来源于《神探狄仁杰》中狄大人常说的一句话,“元芳,此事你怎么看”。

有网友截图总结出四部剧中狄仁杰中一脉相承,简直成了狄大人的口头禅,而李元芳的回答也固定化,“大人,我觉得此事有蹊跷。

”“此事背后一定有一个天大的秘密。

”2012年10月,这一惯有的片断被网友吐嘈,并跟风模仿形成了“元芳体”,产生各种版本。

秒杀的起源?
(一种说法)
秒杀”一词起源于网易公司于2002年7月发行的一款网络游戏《大话西游II》之中的仙族,仙放一个法术——称之为“秒”,如果把对方杀死了或者称秒倒了,则狂呼——秒杀,由此,秒杀一词便在网络游戏领域及现在的**流行开来了!查水表的由来?
原为电视剧《***的故事》中,**办案时为使人开门而谎称身份。

后来在网络上变为(1)有人在网络上发表了不合乎相关法律法规或者破坏社会稳定和谐等消息而被警方抓捕;(2)在贴吧或论坛里拥有删帖权限的大小吧主,检查贴吧里是否存在灌水的帖子或跟帖,遇到就进行删除的行为
沙发的起源?
第一种起源,网络初始,有些帖子的内容是极度刺激,于是网友在帖子后面恢复说“要坐在沙发上打飞机”()
这就是沙发的第一次出现。

而后基本上只要再有很爽的帖子下面跟帖的都说“沙发”其原意是指要看着帖子H会儿。

后来到了非成和人论坛,而其意义也变成了迅速的第一个回帖或第一个跟帖的人。

第二种起源,“沙发”这个属于后现代的形容词,音译自英文“SO
FAST”以网络用语出现,常用于跟博客贴出的第一条迅速响应的帖子,表示速度快,响应的敏捷,表示抢先一步占领
NO.1的位子。

“抢沙发”是一个鲜明的动词感词,抢先一步占领飞快地陷于沙发之中,再舒服地呼朋唤友,召集众网友,看人来过往,很过瘾。

兰州烧饼的由来?
兰州烧饼本身并不出名,各地似乎都有味道被当地人称道的烧饼,比方比较闻名的黄桥烧饼。

但是“兰州烧饼”却因为一次误打误撞名扬了天下。

据说在某个帖子的一个主贴内容很糟糕,大概发帖者也属于“没事找抽型”的主,下面有不满意的人跟了一句“LZSB”。

不料,这草草地用简拼敲入“LZSB”,原意是想羞辱一下发帖人,不料回复上去的是“兰州烧饼”。

从此开始,“兰州烧饼”被迅速推广,不断的被更多人领会。

于是,一个误敲出的“兰州烧饼”造就出一个网络热词,热度非凡。

做为鄙视楼主的替代词,迅速窜红网络中各个汉语论坛、贴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