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磁铁教学设计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研究磁铁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设计实验探究出磁铁的性质;

2.能够对磁铁在生活中的用途作相关的解释。

3.能够自制指南针并叙述出原理。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磁铁的一些基本性质;

2.知道磁铁磁力大小的一些测量方法;

3.知道指南针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磁现象有浓厚的兴趣;

2.意识到磁现象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好处;

3.乐于探究、善于发现。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谈话:同学们,老师能够检验一下你们的文具盒是不是用铁做的,你们信不信?(想)

2.教师演示:教师实验,学生认真观察。

3.提问:老师为什么能检验出文具盒是不是铁做的呢?(用吸铁石吸)对了就是用的是我们常说的吸铁石,科学上叫磁铁,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研究磁铁,看看它有哪些性质。(板书课题:研究磁铁)

二、探究活动

(一).认识各种形状的磁铁。

1、出示各种磁铁,让学生一一观察并记住名称。

2、学生观察:各种磁铁

3、教师小结:磁铁有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菱形磁铁(指南针),2.(二)探究磁铁的基本性质。

1、研究磁铁磁力的传递性

(1)谈话:磁铁最大的性质是什么?

(2)学生汇报:磁铁会吸铁。

(3)教师演示:让回形针排成队,学生观察,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呢?

(4)教师总结:磁铁的磁力是有传递性的。

2、研究磁铁磁力的大小

(1)谈话:那么磁铁各个部位的磁力大小都一样吗?

(2)学生分小组探究,做好记录。(记录在“活动记录”上)

(3)汇报:磁铁的两端磁力最强,中间最弱。

过度:磁铁磁力最大就是磁极,你们看看磁铁的两个极,为什么标的字母不一样呢?想不想知道?

(4)教师出示:指南针。(向学生介绍指南针就是一块小磁铁,它总是一端指南,一端指北。指南的一端成为南极,用“S”表示,指北的一端成为北极,用“N”表示。指南针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战国时被称为司南。磁铁和指南针都有一样的性质。)

(7)提问:那么磁铁是否也可以指南北方向呢?我们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好呢?(学生思考、议论)

(8)讲述:悬浮法和悬挂法。下面我们悬挂法来验证一下。

(9)学生小组内探究。(用细线把条形磁铁悬挂起来)

(10)汇报:磁铁可以指南北方向。(记录在“活动记录”上)

(11)再问:磁铁还有哪些性质呢?(学生汇报)

3.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1)谈话:磁铁有了这么多的性质,它在生活中有哪些用途?

(2)学生小组内交流。

(3)学生汇报:磁悬浮列车、门吸、冰箱门、磁性铅笔盒。

4.探究两块磁铁磁力的大小。

(1)我们来猜一猜这块条形磁铁和这块环形磁铁的磁力谁大谁小?(学生猜测)(2)点拨:要想知道这两块磁铁的磁力大小,用什么方法可以测量出来?(3)学生小组内交流。

(4)汇报:比吸回形针的数量;比吸铁的距离远近。

(5)每一个小组自选一种方法进行实验。

(6)汇报交流。

思考:通过本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学生谈体会和收获)

教学手记

在科学课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生对周围的世界(特别是身边的有趣现象和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望,我们的科学教师只有细心呵护好孩子们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有的放矢的引领学生探究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才能使学生学习科学的过

程成为一种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同时,教师更要发挥好学生科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的作用,帮助学生及时获得成功的体验。

因此在本课教学中,通过四个探究磁铁的活动,组织指导学生进行了一次有趣而大胆地探究尝试。俗语说:“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在导入新课伊始,我向学生出示了一个他们既熟悉而又陌生的自制唐老鸭磁性玩具。经过我的巧妙演示,学生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被这翩翩起舞的唐老鸭所吸引,思维的火花立刻被激活,探究磁铁的兴趣也被激发。这样,学生们有了探究磁铁的兴趣,就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去认识各种形状的磁铁,探究磁铁的基本性质和两块磁铁磁力的大小,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较好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通过课堂教学实践证明,学生是非常喜欢这样的科学探究活动。教师只要正确地引导,创设一定的情景和空间,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资源,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潜能就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个性就会得以张扬,学生的创造思维就会得到发展,教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就能落到实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