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颅CT常见影像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蛛网膜:与软脑膜之间的间隙称蛛网膜下腔,腔内充满脑 脊液。其包被在整脑的表面,不伸入脑的沟裂内。
软脑膜:软脑膜紧贴脑回表面,并深入脑的沟裂内。软脑 膜上的血管丰富,并突入脑室内形成脉络膜,产生脑脊液。
脑室、脑池系统
脑室是脑内的腔隙,共四个:一对侧脑室。 第三脑室和第四脑室,脑室内充满脑脊液。
亚急性硬膜下血肿 (轻微外伤后12天)
双侧额颞顶硬膜下血肿
硬膜下积液
又称硬膜下水瘤,多是外伤后硬膜下腔出现的脑脊液积聚。 硬膜下积液占颅脑外伤的0.5%~1%,常发生于一侧或两侧 额颞部,以双侧额部为多见。 CT表现:新月形低密度区
双额颞顶硬膜下积液
一、脑血管疾病
1、脑梗死
按大小分类:1、脑梗死;2、腔隙性脑梗死(3-15MM)
分三期:
(1)缺血期:发病24小时之内。发病4~6小时脑缺血区出现脑水肿, 部分病例CT显示局部脑沟消失。12小时脑细胞坏死,血脑屏障开始 破坏,此时约1/ຫໍສະໝຸດ Baidu的患者可见局部低密度病灶。
(2)梗死期:发病第2天~2个月,CT具有典型改变。通常在发病24 小时后,CT才能清楚显示梗死灶,呈低密度区。
腔隙性脑梗塞
位置: 基底节、脑干、皮质下脑白质
特点: 小而多,可以无症状或症状 反复多发
陈旧性脑梗塞 (脑软化灶) 密度低(水样密度) 边界清 邻近脑组织有萎缩样改变
脑积水
分类 阻塞性脑积水 交通性脑积水 正常压力性脑积水(是交通性脑积水的一种特殊类型,
多发生在慢性交通性脑积水的基础上,部分完好的脑脊液循环吸收 功能 代偿,而脑脊液的分泌功能下降,从而形成新的平衡.CT可以正
中间清醒期:是指受伤当时昏迷,数分钟或数小时后意识障碍好转,甚至 完全清醒。继而因为硬膜外血肿的形成,脑受压引起再度昏迷(昏迷-清醒-昏 迷)。
。 通常认为这种意识状态的变化是硬膜外血肿的典型表现
右额硬膜外血肿(外伤后1天)
右额硬膜外血肿(外伤后2周)
右额硬膜外血肿(外伤后1月余)
硬膜下血肿
(3)后颅窝骨折:枕下和乳突部可出现皮下淤血,严重者可损伤 后组颅神经及延髓,造成四肢迟缓性瘫痪,呼吸困难甚至死亡。
1、颅内血肿
(1)suo (2)硬膜下血肿-新月形高密度影(硬膜与软膜之间) (3)硬膜下积液-新月形低密度影(蛛网膜撕裂或破
损)
硬膜外血肿
血肿位于颅骨及硬脑膜之间,多见于颞部,出血多来自脑膜中动脉,少数 由静脉窦或板障静脉破裂所致。
(3)液化期:2个月以后。梗死区内的坏死组织被吞噬细胞清除, 形成边缘清晰锐利的低密度囊腔,此期病灶无强化。
岛盖
岛盖 消失
脑沟变平, 灰白质界 限不清
梗塞10小时
梗塞2天后
基底节及岛盖密度减低
早期
后期
A早期
B 三天后
基底节密度减低,岛盖消失
A早期 B三天后有占位征象
左颞枕叶交界区梗塞 出血性脑梗塞
桥脑 第四脑室
颞叶 小脑半球
第三层鞍上池层面
第四层三脑室、四叠体池层面
第五层松果体层面
第六层侧脑室体部层面
第七层侧脑室顶部层面
第八层大脑皮质下部层面
第九层大脑皮质上部层面
颅脑常见疾病
一、颅脑损伤:颅骨骨折,颅内血肿 二、脑血管疾病:脑梗死,颅内出血,
脑白质疏松症
额叶:外侧沟以上、中央沟以前 顶叶:中央沟和顶枕裂之间 枕叶:顶枕裂以后 颞叶:外侧沟以下;在外侧沟底埋藏有岛叶 基底节(核):是埋藏在大脑半球的核团,包括尾状核、
豆状核、屏状核和杏仁体。
脑的被膜
脑的外面有三层被膜包裹,自外向内依次为硬脑膜、蛛网 膜和软脑膜。
硬脑膜:除包在脑的最外面外,还伸入脑的裂隙内,主要 有大脑镰、小脑幕和鞍隔。小脑幕把颅腔不完整地分隔成 幕上和幕下。鞍隔形成蝶鞍的顶,中央有漏斗通过。硬脑 膜在一定部位分两层,内最主要有脑膜中动脉。颞骨骨折 时,容易损伤,可形成硬膜外血肿。
血肿位于硬脑膜与蛛网膜 之间,常继发于对冲性脑挫裂伤, 出血来源大多为大脑皮质表面的 静脉和小动脉损伤。
临床表现:常合并脑挫裂伤, 病情多较重。 1、意识障碍进行性加深; 2、颅内压增高症状 头痛、呕 吐、意识改变、脑疝体征; 3、局灶性体征 根据受累部位, 可出现偏瘫、失语、癫痫等。
左额颞顶硬膜下血肿
左 侧 基 底 节 区 脑 出 血
右侧基底节区脑出血
横窦血栓后的脑实质出血
右 侧 外 囊 脑 出 血
右 侧 丘 脑 区 脑 出 血
中 脑 左 侧 脑 出 血
女,54岁,右侧肢体活动不利
6h
14d
吸 收 期 边 缘 变 模 糊
左 侧 基 底 节 区 脑 出 血
慢性期脑出血CT影像学表现
成人正常头颅影像学解剖
脑的组成
脑位于颅腔内,在枕骨大孔处连于脊髓。脑分六部分,即 大脑、间脑、小脑、中脑、脑桥和延髓。通常把中脑、脑 桥和延髓三部分合称脑干。
大脑分左、右大脑半球,左、右半球间有大脑纵裂。每个 半球上都有三条主要的脑沟,中央沟、外侧沟、顶枕沟, 将大脑半球分为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
一、颅脑损伤
1、颅骨骨折
骨折形态分:线性骨折、凹陷骨折、粉碎骨折、生长性骨折 颅底骨折: (1)前颅窝骨折:可出现一侧或两侧黑眼征(眼镜征),骨折线
经过额筛窦时,常产生鼻出血核脑脊液鼻漏及嗅觉丧失,或因气 体进入颅腔内产生外伤性颅内积气;
(2)颅中窝骨折:临床上常见到颞部软组织肿胀。骨折线累及颞 骨岩部时,往往损伤面、听神经,表现周围性面瘫,听力丧失, 眩晕或平衡障碍等。骨折线累及中耳致鼓膜破裂,多产生外耳道 出血或脑脊液耳漏。
血肿逐渐变成低密度灶,若此期内发生 在出血时则表现为低密度区中出现高密 度灶,偶可呈密度高低不等的液-液平面。 最后血肿演变成囊型或裂隙状、边界清 楚的低密度软化灶,约10%可见有钙化, 病灶周围常有萎缩性改变。约20%的小 出血灶可逐渐吸收消失,CT复查可无异 常发现。
慢性期脑出血CT影像学表现
血 肿 吸 收 后 遗 留 残 腔
蛛网膜下腔出血CT影像学表现
出血性脑梗塞 脑软化灶
常) 征象:脑室扩大,以侧脑室额角和第三脑室
为最敏感
阻塞性脑积水
先天性导水管阻塞引起明显阻塞性脑积水
交通性脑积水
交通性脑积水 脑膜 炎引起交通性脑积水
1、颅内出血
(1) 高血压性脑出血 (2) 蛛网膜下腔出血
女,48岁,右侧肢体活动障碍伴言语不利4h
女,84岁,右侧肢体活动不利,恶心呕吐3h
侧脑室借室间孔与第三脑室相通,第三脑 室借中脑导水管与第四脑室相通,第四脑 室借一个正中孔和两个外侧孔与蛛网膜下 腔相通。
脑池:蛛网膜与软脑膜之间较大的间隙。
有大脑纵裂池、外侧裂池、鞍上池、环池 (包绕中脑)、四叠体池、枕大池、小脑 延髓池、小脑角池等
头颅CT示意图
第一层颅底层面
第二层蝶鞍层面
软脑膜:软脑膜紧贴脑回表面,并深入脑的沟裂内。软脑 膜上的血管丰富,并突入脑室内形成脉络膜,产生脑脊液。
脑室、脑池系统
脑室是脑内的腔隙,共四个:一对侧脑室。 第三脑室和第四脑室,脑室内充满脑脊液。
亚急性硬膜下血肿 (轻微外伤后12天)
双侧额颞顶硬膜下血肿
硬膜下积液
又称硬膜下水瘤,多是外伤后硬膜下腔出现的脑脊液积聚。 硬膜下积液占颅脑外伤的0.5%~1%,常发生于一侧或两侧 额颞部,以双侧额部为多见。 CT表现:新月形低密度区
双额颞顶硬膜下积液
一、脑血管疾病
1、脑梗死
按大小分类:1、脑梗死;2、腔隙性脑梗死(3-15MM)
分三期:
(1)缺血期:发病24小时之内。发病4~6小时脑缺血区出现脑水肿, 部分病例CT显示局部脑沟消失。12小时脑细胞坏死,血脑屏障开始 破坏,此时约1/ຫໍສະໝຸດ Baidu的患者可见局部低密度病灶。
(2)梗死期:发病第2天~2个月,CT具有典型改变。通常在发病24 小时后,CT才能清楚显示梗死灶,呈低密度区。
腔隙性脑梗塞
位置: 基底节、脑干、皮质下脑白质
特点: 小而多,可以无症状或症状 反复多发
陈旧性脑梗塞 (脑软化灶) 密度低(水样密度) 边界清 邻近脑组织有萎缩样改变
脑积水
分类 阻塞性脑积水 交通性脑积水 正常压力性脑积水(是交通性脑积水的一种特殊类型,
多发生在慢性交通性脑积水的基础上,部分完好的脑脊液循环吸收 功能 代偿,而脑脊液的分泌功能下降,从而形成新的平衡.CT可以正
中间清醒期:是指受伤当时昏迷,数分钟或数小时后意识障碍好转,甚至 完全清醒。继而因为硬膜外血肿的形成,脑受压引起再度昏迷(昏迷-清醒-昏 迷)。
。 通常认为这种意识状态的变化是硬膜外血肿的典型表现
右额硬膜外血肿(外伤后1天)
右额硬膜外血肿(外伤后2周)
右额硬膜外血肿(外伤后1月余)
硬膜下血肿
(3)后颅窝骨折:枕下和乳突部可出现皮下淤血,严重者可损伤 后组颅神经及延髓,造成四肢迟缓性瘫痪,呼吸困难甚至死亡。
1、颅内血肿
(1)suo (2)硬膜下血肿-新月形高密度影(硬膜与软膜之间) (3)硬膜下积液-新月形低密度影(蛛网膜撕裂或破
损)
硬膜外血肿
血肿位于颅骨及硬脑膜之间,多见于颞部,出血多来自脑膜中动脉,少数 由静脉窦或板障静脉破裂所致。
(3)液化期:2个月以后。梗死区内的坏死组织被吞噬细胞清除, 形成边缘清晰锐利的低密度囊腔,此期病灶无强化。
岛盖
岛盖 消失
脑沟变平, 灰白质界 限不清
梗塞10小时
梗塞2天后
基底节及岛盖密度减低
早期
后期
A早期
B 三天后
基底节密度减低,岛盖消失
A早期 B三天后有占位征象
左颞枕叶交界区梗塞 出血性脑梗塞
桥脑 第四脑室
颞叶 小脑半球
第三层鞍上池层面
第四层三脑室、四叠体池层面
第五层松果体层面
第六层侧脑室体部层面
第七层侧脑室顶部层面
第八层大脑皮质下部层面
第九层大脑皮质上部层面
颅脑常见疾病
一、颅脑损伤:颅骨骨折,颅内血肿 二、脑血管疾病:脑梗死,颅内出血,
脑白质疏松症
额叶:外侧沟以上、中央沟以前 顶叶:中央沟和顶枕裂之间 枕叶:顶枕裂以后 颞叶:外侧沟以下;在外侧沟底埋藏有岛叶 基底节(核):是埋藏在大脑半球的核团,包括尾状核、
豆状核、屏状核和杏仁体。
脑的被膜
脑的外面有三层被膜包裹,自外向内依次为硬脑膜、蛛网 膜和软脑膜。
硬脑膜:除包在脑的最外面外,还伸入脑的裂隙内,主要 有大脑镰、小脑幕和鞍隔。小脑幕把颅腔不完整地分隔成 幕上和幕下。鞍隔形成蝶鞍的顶,中央有漏斗通过。硬脑 膜在一定部位分两层,内最主要有脑膜中动脉。颞骨骨折 时,容易损伤,可形成硬膜外血肿。
血肿位于硬脑膜与蛛网膜 之间,常继发于对冲性脑挫裂伤, 出血来源大多为大脑皮质表面的 静脉和小动脉损伤。
临床表现:常合并脑挫裂伤, 病情多较重。 1、意识障碍进行性加深; 2、颅内压增高症状 头痛、呕 吐、意识改变、脑疝体征; 3、局灶性体征 根据受累部位, 可出现偏瘫、失语、癫痫等。
左额颞顶硬膜下血肿
左 侧 基 底 节 区 脑 出 血
右侧基底节区脑出血
横窦血栓后的脑实质出血
右 侧 外 囊 脑 出 血
右 侧 丘 脑 区 脑 出 血
中 脑 左 侧 脑 出 血
女,54岁,右侧肢体活动不利
6h
14d
吸 收 期 边 缘 变 模 糊
左 侧 基 底 节 区 脑 出 血
慢性期脑出血CT影像学表现
成人正常头颅影像学解剖
脑的组成
脑位于颅腔内,在枕骨大孔处连于脊髓。脑分六部分,即 大脑、间脑、小脑、中脑、脑桥和延髓。通常把中脑、脑 桥和延髓三部分合称脑干。
大脑分左、右大脑半球,左、右半球间有大脑纵裂。每个 半球上都有三条主要的脑沟,中央沟、外侧沟、顶枕沟, 将大脑半球分为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
一、颅脑损伤
1、颅骨骨折
骨折形态分:线性骨折、凹陷骨折、粉碎骨折、生长性骨折 颅底骨折: (1)前颅窝骨折:可出现一侧或两侧黑眼征(眼镜征),骨折线
经过额筛窦时,常产生鼻出血核脑脊液鼻漏及嗅觉丧失,或因气 体进入颅腔内产生外伤性颅内积气;
(2)颅中窝骨折:临床上常见到颞部软组织肿胀。骨折线累及颞 骨岩部时,往往损伤面、听神经,表现周围性面瘫,听力丧失, 眩晕或平衡障碍等。骨折线累及中耳致鼓膜破裂,多产生外耳道 出血或脑脊液耳漏。
血肿逐渐变成低密度灶,若此期内发生 在出血时则表现为低密度区中出现高密 度灶,偶可呈密度高低不等的液-液平面。 最后血肿演变成囊型或裂隙状、边界清 楚的低密度软化灶,约10%可见有钙化, 病灶周围常有萎缩性改变。约20%的小 出血灶可逐渐吸收消失,CT复查可无异 常发现。
慢性期脑出血CT影像学表现
血 肿 吸 收 后 遗 留 残 腔
蛛网膜下腔出血CT影像学表现
出血性脑梗塞 脑软化灶
常) 征象:脑室扩大,以侧脑室额角和第三脑室
为最敏感
阻塞性脑积水
先天性导水管阻塞引起明显阻塞性脑积水
交通性脑积水
交通性脑积水 脑膜 炎引起交通性脑积水
1、颅内出血
(1) 高血压性脑出血 (2) 蛛网膜下腔出血
女,48岁,右侧肢体活动障碍伴言语不利4h
女,84岁,右侧肢体活动不利,恶心呕吐3h
侧脑室借室间孔与第三脑室相通,第三脑 室借中脑导水管与第四脑室相通,第四脑 室借一个正中孔和两个外侧孔与蛛网膜下 腔相通。
脑池:蛛网膜与软脑膜之间较大的间隙。
有大脑纵裂池、外侧裂池、鞍上池、环池 (包绕中脑)、四叠体池、枕大池、小脑 延髓池、小脑角池等
头颅CT示意图
第一层颅底层面
第二层蝶鞍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