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史》读后感范文
传播学史——罗杰斯 读书报告
作者:【美】E·M·罗杰斯译者:殷晓蓉出版项:上海译文出版社字数:516,000内容简介:作者罗杰斯,是新墨西哥大学传播学与新闻学系教授和系主任。
在这部著作里,他从传播学的欧洲起源――达尔文、马克思和弗洛伊德的著作开始讲起,到20世纪60年代它作为美国大学最重要的新的研究领域的出现,追溯了构成人类传播学的整整一个世纪的事件。
读后心得:史不可不读。
“任何渉入一条新的河流的人都想知道这里的水来自何方,它为什么这样流淌。
”这是著者埃弗里特·M·罗杰斯在其作品《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的引言中所说,我认为对极了。
在此之前,我曾经试着读过一些关于传播和传播理论的书籍,阅读过程中很想追本溯源,也正因此,读史成为必然。
在本书的出版序言中,读到一段很值得铭记的话:“凡著述,有经验性、实用性而无理论性、前瞻性,失之过浅;有理论性、前瞻性,而无经验性、实用性,失之过虚。
理论性、前瞻性如树之根、树之干;经验性、实用性如树之枝、树之叶。
两者互为依存,缺一不可。
”罗杰斯的《传播学史》可以说是将这两方面结合、交融得恰到好处,私下觉得用这个标准来警策自己的写作,也不失为一条中肯的教训。
对于像我这样初涉传播学殿堂的人来说,《传播学史》可以作为一本很好的入门读物。
罗杰斯通过传记式的编写,在人的基础上理解传播学史。
以传播学发展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为线索,勾勒出一幅传播学的家族谱系图。
整本书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史实性强,人物生平纪事详尽,作者文笔兼顾通俗与专业。
我想这也是这部洋洋洒洒数十万言的专著读起来让人比较轻松的原因所在。
在这部著作中,罗杰斯循着传播学发展的现实轨道和思想脉络,追溯了构成人类传播学的整整一个世纪的事件。
从传播学的欧洲起源――达尔文、马克思和弗洛伊德的著作――到20世纪60年代,开创了一种将理论、历史和个人传记结合起来的方式,并在此基础上详尽而又准确地论述了传播学这门新兴学科的产生与发展的历程。
写一篇关于e.m.罗杰斯的《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的读书笔记报告
写一篇关于e.m.罗杰斯的《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的读书笔记报告《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是一部引人入胜的传播学著作,由美国知名传播学者埃弗雷特·罗杰斯撰写。
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叙述方式,带领读者深入探索传播学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对传播学的认识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罗杰斯教授在本书中采用了传记式的方法来梳理传播学的历史,这种独特的写作手法使得整部作品既具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生动有趣的阅读体验。
通过将理论、历史和个人传记相结合,罗杰斯成功地展现了传播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的诞生和发展过程。
在书中,罗杰斯教授详细介绍了多位对传播学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学者和他们的理论贡献。
其中,对施拉姆的介绍尤为引人入胜。
施拉姆作为传播学的集大成者,其在二战期间的统计局和战时新闻局的工作经历,以及后来在依阿华大学、伊利诺依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创立传播学系、撰写传播学教材、培养传播学博士、建立传播学研究所的传奇经历,都被罗杰斯教授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这些故事不仅让我们了解了施拉姆个人的学术生涯,也让我们对传播学的发展历程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除了对学者的介绍外,罗杰斯教授还对传播学史上的经典研究和实验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这些研究和实验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学术资料,也让我们对传播学的理论和方法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通过阅读这些内容,我对传播学的认识从原先的模糊和片面逐渐变得清晰和全面。
值得一提的是,罗杰斯教授在书中还穿插了许多有趣的小故事和趣闻轶事,这些内容为整部作品增添了不少趣味性。
例如,书中提到的某些学者之间的学术争论和合作,以及他们在学术生涯中的趣事和轶事,都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了学术界的活力和魅力。
总的来说,《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是一部极具价值的传播学著作。
通过阅读这部作品,我不仅对传播学的历史和发展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也对传播学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读后感
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读后感篇一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读后感嘿,读完《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这本书,我心里那叫一个五味杂陈啊!说真的,刚开始读的时候,我觉得这书可能会枯燥得像我那永远做不完的数学题。
可没想到,读着读着,我居然被它给吸引住了!就好像是在迷雾中摸索,突然看到了一束亮光,引领着我一点点去了解传播学史的发展。
书里那些传播学前辈们的故事,让我不禁感叹:也许他们当年也没想到,自己的研究和想法能对后来的世界产生这么大的影响!比如施拉姆,他就像个传播学界的超级英雄,到处“拯救”知识,让传播学有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但有时候我又在想,传播学的发展是不是也有一些偶然的成分呢?可能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一个小小的发现,就改变了整个学科的走向。
这让我觉得,生活中的很多事情不也是这样吗?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会遇到什么人,会有什么样的机遇。
我觉得这本书啊,不仅是在讲历史,更是在告诉我们,知识的探索是一场永无止境的冒险。
也许我们现在觉得已经了解了很多,但未来还有更多的未知等着我们去揭开。
你们说,未来的传播学又会变成啥样呢?篇二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读后感哇塞,《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这书读完可真让我感慨万千!刚开始,我心里还犯嘀咕:“这能好看吗?”结果,读着读着,我发现自己完全被带进去了。
你看啊,那些传播学的大师们,他们的经历简直就像是一部部精彩的电影。
比如说拉扎斯菲尔德,他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在当时可能有人觉得也就那样,但现在回过头看,那简直是开创性的!这让我不禁想到,有时候我们对新事物的评价是不是太主观、太片面了?这本书里描述的传播学的发展历程,就像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充满了坎坷和惊喜。
有时候我会想,要是没有那些前辈们的坚持和探索,我们现在的信息世界会是啥样?可能还是一片混乱吧!我觉得吧,传播学的发展就像一棵树的成长,从一颗小种子,慢慢发芽、长大,长出无数的枝枝蔓蔓。
而我们呢,正站在这棵大树下乘凉,享受着它带来的好处。
《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读后感
《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读后感篇一《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读后感哎呀妈呀,读完《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这本书,我这心里头真是五味杂陈,感触老多了!一开始翻开这本书,我心里还犯嘀咕:这能有意思吗?可看着看着,我发现自己好像走进了一个神奇的世界。
书里讲的那些传播学前辈们的故事,就像是一部部精彩的大片。
他们的坚持、他们的探索,也许在有些人眼里就是“死脑筋”,可我觉得那是一种对真理的执着追求!你说,要是没有他们这种“一根筋”的劲儿,传播学能有今天的发展吗?我觉得可能性不大!比如说施拉姆,这位大佬那可是传播学的重要推动者。
他的经历让我不禁想,这到底是天赋异禀还是后天努力的结果呢?可能两者都有吧。
他就像一个超级英雄,在传播学的领域里冲锋陷阵。
不过,读的过程中我也有迷糊的时候。
那些复杂的理论和概念,有时候真把我绕得晕头转向。
我就在想,这玩意儿咋就这么难理解呢?是我太笨了,还是作者写得太玄乎了?但回过头来再琢磨琢磨,又觉得这正是学习的乐趣所在。
就像爬山,过程中累得要死,可一旦爬到山顶,看到那美丽的风景,一切都值了!这本书不就是那座山嘛,虽然爬得费劲,可收获满满。
总之,读完这本书,我对传播学的认识那是上了一个大台阶。
也许以后我不会成为传播学的专家,但这段阅读经历肯定会让我在看待信息传播的时候多几分思考。
这一路读下来,真好!篇二《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读后感嘿,朋友们!今天我要和你们唠唠我读完《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的感受。
刚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心里头那叫一个忐忑啊!传播学,听着就挺高大上的,我能看懂吗?可真正读进去了,我发现,哇塞,原来这么有意思!书里那些传播学大师们的故事,简直比电视剧还精彩。
他们的人生起起伏伏,充满了挑战和机遇。
这让我不禁想到,难道成功的人都得经历这么多磨难?我觉得吧,可能还真是!没有那些风风雨雨的打磨,哪能练就一身真本事呢?比如说拉扎斯菲尔德,他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在当时那可真是开创性的。
《传播学史》笔记整理
读《传播学史》心得在读书的过程中,自己会与某个思想有了偶然相遇的缘分,令人茅塞顿开,恍然大悟。
《传播学史》受到推崇可能就是这个原因吧。
《传播学史》从传播学在欧洲的起源讲起,经过在美国的发展,最后由集大成者施拉姆建立传播学领域。
基本上按照时间的线性线索介绍了奠定传播学领域的重大人物的研究活动、理论确立的过程以及部分创造性的实验。
其中对于具体的、总结性的理论阐述很少,对于具体的实验计划和实施步骤解释很少。
这也是本书的魅力。
《传播学史》提供了一条研究传播学领域的比较清晰的脉络,对传播学的整个发展历程都作了介绍,而且对重要的历史事件作了尽可能详尽的历史还原。
它是开放的,它将整个历史铺展开,清晰的显现在读者面前,引导读者自己去深入研究感兴趣的部分,进而完整的、系统的形成自己的理论观点。
我因此受益良多,书中有很多章节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尤其是认识到了传播学研究的多种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令人兴奋。
这次读书心得,先把给了我很大启发的奠基者的主要理论贡献和一些具体实验进行总结,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以便灵活运用。
第一部分传播学的欧洲起源1、查尔斯•达尔文和进化论●非语言传播:对于传播学学者来说,达尔文特别重要的著作之一是《人类和动物的表情》,这部著作创建了非语言传播的领域,尽管达尔文没有这么称呼。
●群体生态学理论:一般目的是解释一个系统内的各种单位的生存和灭绝的原因。
群体生态学理论使用诸如生态龛宽度、环境、对稀有资源的竞争和生存等等进化的概念,以便预测各种组织在时间过程中得生死存亡。
(不明白)2、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和精神分析理论(心理学重要奠基人)佛洛伊德的的主要贡献是他对于无意识的认识,对于超出我们理性控制的精神力量的影响的认识,对于性欲在个体从婴儿时期起得精神发展中得作用的认识。
1)佛洛伊德将人的心灵分为三个自我意识的层次:●意识,对此,一个个体可以不怎么困难地予以理解和向他人描述;●前意识,一个个体可以召唤到意识中;●无意识,它在大部分情况下都不能进入一个个体的自觉意识,除非这个个体依靠精神分析家的帮助。
《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读书笔记
《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读书笔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我们阅读传播和传播理论的书籍必定要追根溯源,读传播学史就成为更全面和深刻了解这门学科的前提。
罗杰斯的《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以一种独特的传记式方法来阐述了整个传播学的发展历史,里面贯穿了个人传记、历史、理论三种形式,让我们对传播学的历史和创建有了系统、全面、客观的理解。
全书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讲“传播学的欧洲起源”,达尔文和进化论、弗洛伊德和精神分析理论、马克思和批判学派是对传播学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欧洲三大思想渊源。
达尔文和进化论对传播学的影响在四个方面:首先,进化论系统阐述辩证唯物主义直接影响了马克思,马克思采纳了一种严格的革命观点,一种进化的机制推动着马克思主义。
其次社会达尔文主义所表达的“变异”将库利和帕克那样的美国早期社会学家引向社会学领域。
再次达尔文有助于非语言传播的研究的开展,这是传播学的一个专业,他仍引起人们的广泛兴趣。
最后,进化论的许多重要概念和机制现在都被研究群体生态学的学者们所使用,这其中也包括传播学学者。
弗洛伊德和精神分析提出了“无意识”现象,并且自40年代,法兰克福学派将弗洛伊德分析理论同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为我们提供了批判学派的传播理论。
马克思和批判学派是经验学者思想的一个来源。
三大思想本身也相互吸收、互相影响,所以他们对传播学的影响也是交叉的。
第二部分讲“传播学在美国的发展”,包括芝加哥学派、拉斯韦尔和宣传分析、拉扎斯菲尔德和大众传播效果、勒温和群体动力学、霍夫兰和说服研究、维纳和控制论以及香农和信息论。
传播学之所以在美国发展,很大原因是希特勒对犹太人的迫害,导致大量的知识分子流亡到美国,传播学研究中心也由欧洲转移到美国,这一时期有大量的传播理论诞生,并逐步形成三大学派。
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读后感
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读后感篇一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读后感嘿,朋友们!最近我读了一本叫《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的书,这感觉,咋说呢,真的是太奇妙啦!一开始,我觉得这书可能会超级枯燥,毕竟一提到“史”字,我脑子里就冒出一堆密密麻麻的文字和让人头疼的数据。
但没想到,读着读着,我居然被它给吸引住了!这本书就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人,慢慢地给我讲述传播学发展的那些事儿。
它不是那种干巴巴的罗列知识点,而是把一个个学者的故事、他们的思想碰撞,还有那些曲折的研究过程,都生动地展现在我眼前。
比如说,那些先驱们在探索传播学时,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质疑。
也许在当时,他们的想法被认为是疯狂的、不切实际的。
但后来呢?时间证明了他们的价值!这让我不禁想到,我们平时不也常常会有一些新奇的想法,却因为害怕别人的眼光而不敢去尝试吗?我觉得传播学史的发展就像一场冒险之旅。
有时候,研究者们可能会走进死胡同,觉得“哎呀,这下完了,没希望啦!”但突然又柳暗花明,找到了新的方向。
这难道不是很神奇吗?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一直在想,要是我生活在那个时代,我能有他们那样的勇气和智慧去开拓新的领域吗?可能够呛吧,哈哈!不过,这本书也不是完美无缺的。
对于我这种初学者来说,有些地方还是有点深奥,让我有点摸不着头脑。
但这也让我明白,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口吃成个大胖子。
总之,读完这本书,我对传播学的兴趣更浓啦!我觉得自己就像站在一个全新的知识大门前,迫不及待地想要走进去一探究竟。
朋友们,你们觉得呢?篇二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读后感哇塞,读完《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我这小心肝儿可是被震撼得不要不要的!你能想象吗?传播学的发展就像是一部超级精彩的大片!里面有各种厉害的角色,他们的故事那叫一个跌宕起伏。
我原本以为这就是一堆无聊的理论拼凑,谁知道,它竟然让我看到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在为了传播学的发展拼命努力。
他们会犯错,会迷茫,会遭遇挫折,这不就跟咱普通人一样嘛!比如说那个谁,哎呀,名字我一下子想不起来了,反正他提出的那个观点一开始被大家狂喷,他自己可能都觉得“完犊子了,这辈子要凉凉”。
《传播学史》 读书报告
《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读书报告我阅读的是美国 E.M..罗杰斯著作的《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这本书按着时间的发展轨迹,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传播学在欧洲的起源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它成为美国大学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的完备的传播学的发展历史。
书中介绍了众多人物和流派,内容主要包括以达尔文的进化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和马克思的批判学说为代表的欧洲起源,芝加哥学派、法兰克福学派和帕洛阿尔托学派这三大学派,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勒温、霍夫兰等四大奠基人,以及传播学的创始人施拉姆等众多人物的理论研究和成果。
这本书以人物传记为主线,沿时间方向共分为三大部分、十二章内容。
第一部分是传播学的欧洲起源,这部分阐释了欧洲三位学术界的重要人物达尔文、弗洛伊德、马克思以及他们的著名理论进化论、精神分析理论和和马克思主义对传播学的影响。
第二部分是传播学在美国的发展,讲述了自希特勒上台犹太人遭到迫害,导致大量的知识分子流亡到美国使得传播学的研究中心也从欧洲转移到美国,这段时期有大量的传播理论诞生,并逐步形成了著名的三大学派。
第三部分是新闻学理论的建立,写了传播学的创始人和集大成者成立研究机构以及对传播学领域建立所做出的努力。
文章开始讲的是施拉姆和传播学的创立,这个章节给我两点启示。
一点是缺陷只是一个人与众不同的独特,也许它是上帝赐予的特殊的礼物。
施拉姆从小就有口吃问题,伴随着成长,口吃给施拉姆的生活造成许多困扰,然而这种缺陷也许恰好就是他与传播学建立了不解之缘的引路人,正是施拉姆对个人口吃问题的研究机缘巧合地让他拉开了传播学领域的序幕并在这一行业建立了不朽的丰碑。
正如人们常说的,上帝为你关上一道门就会给你打开一道窗。
口吃会给人的沟通带来不便,但同时它也引起施拉姆对传播过程和效果的特别关注,从而开辟了学术界的一片新天地。
不得不说,这也归功于施拉姆顽强乐观的态度,在困境的面前,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选择,自怨自艾的人却会与成功越来越远。
读罗杰斯的《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有感
看来泾渭分 明, 容易理解 , 读过《 但是 传播学史 》 的欧洲 起源
部分之后 , 应当对这种 观点进行重新思考 。
首先 , 尔斯 ・ 查 达尔文和进化论对传播学 的影响主要在四 个方 面 : 1 进 化论 系统 阐述 辩证 唯物 主 义直接 影 响 了卡 () 尔・ 马克思 , 马克思采纳 了一种严格 的革命 观点 , 一种进化的 机制推动着马克思主义。( ) 2 由赫伯特 ・ 斯宾塞的社会达尔文 主义所表达的“ 变异” 将库利和帕克那样 的美国早期社会学家 引向社会学领域 , 尽管他们后来都反对社会达尔文主义 。 特别
卢 因, 还是拉扎斯菲尔德 或者霍夫兰 , 他们对 传播问题 的研
是帕克 , 他是大众传播 的第一个理论家 , 于城市生态学的 他关
著作直接受到达尔文的进化论的影 响。3 达尔文有助于非语 ()
究都侧重于某些对他 们本学科有用 的方面 , 他们的终极 目 “
标 ,仍是在解答 他们本学科 的问题 ,而不是 在建立传播理 论。” 另一方面 , 由于施拉姆 的过分强调 , 也 以及他本人在传 播学界的巨大影响力 , 后来 的传播学研究 工作 限制在 了这 将 四人 的理论框架之下 , 这大概就是前 面学者所提及 的传播学 窄化 。而 与上述 四位学者不 同, 芝加哥学派 的研究者把传播 问题放在 了社会解释 的中心位置 , 为传播构成 了人 的社会 认
传播是游戏 , 关键词 是快感 ;5 人 类学取 向 , () 认为传播 是互 动, 关键词是意义。 而符号学贯穿五个取向( 而不是 自成一个 取向 )所 以是传播研究的基 础理论 。 , 这五种取向的观点乍一
学派 的代表 人物杜威 、 德 、 利 、 米 库 帕克等 , 并且让我 们重新 审视施拉姆传播学四大奠基人的说法 。有 学者认 为 , 施拉姆 所总结 的传播学 理论框架 , 夸大 了四位奠基人 , 造成 窄化和
[终稿]《传播学史》读后感
读《传播学史》的感悟《传播学史》是传播学发展历程当中十分重要的一本著作,在世界范围内也享有很高的名誉。
这本书的作者是罗杰斯,也是一位在传播学发展史上十分著名的人物,对传播学的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
这本书是罗杰斯的得意之作,在这本书中,我了解了传播学作为一门学科的产生与发展,也知道了那些对传播学发展起到重大作用的著名学者以及他们的主要贡献。
在书中,罗杰斯从达尔文、马克思等人的巨著开始讲起,一直讲到20世家60年代传播学作为新的研究领域为世人所接受,讲述了整整一个世纪的事件。
在这些事件的讲述中,罗杰斯是以人物传记的方式展开的,我觉得这样更容易让人去了解传播学的发展历程。
读完这本书,我对传播学的发展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
《传播学史》第一章讲述的是施拉姆如何创建传播学的。
施拉姆的传播学观形成于1942年,当时正在处于二战时期,当时的统计局长和战时新闻局的工作为其传播学观点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第一章还介绍了施拉姆的生平。
读了这一章,我感觉到成功真的不容易,一个人要想成功往往要有渊博的学识,施拉姆就是具有历史政治学学士学位和心理学学位博士学位,而且精通英国文学,这位他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要想成功还要有适当的环境和善于思考和研究的习惯。
这本书当中很好的交代了当时施拉姆所处的环境以及他的传播学观点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读完第一章,让我觉得传播学的发展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需要的是学者们不懈的努力。
接下来是本书的主要内容总共分为三大部分,这三部分由古及今,由欧洲到美国,逐一介绍了那些对传播学做出过重大贡献的著名学者。
这些学者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大多接触过,但是所了解的并不多。
读完这本书之后让我又有了更深的认识。
第一部分写的是传播学的欧洲起源,主要讲了马克思、达尔文和弗洛伊德这三位伟大的智者。
由于他们都是欧洲人,而且对后世传播学的发展产生启蒙的影响,所以这一部分也就被称作传播学的欧洲起源。
这三位智者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他们三人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传播学史读后感
传播学史读后感《传播学史》一书,通过对传播学发展历程的梳理和分析,深刻地揭示了传播学的发展脉络和重要理论观点,为我们理解传播学的本质和发展趋势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传播学的重要性和深远影响,也对传播学的未来发展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首先,通过对传播学的历史发展进行梳理,我们可以看到传播学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演进和完善的过程。
从传统的口头传播到现代的大众传播,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不断地发生变化,理论观点也在不断地丰富和深化。
这种历史发展的脉络让我们对传播学的发展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传播学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其次,通过对传播学的重要理论观点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传播学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学者的不懈努力下,形成了许多重要的理论观点。
比如,信息传播理论、符号交流理论、媒介效应理论等,这些理论观点对我们理解传播现象和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我们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方法。
这些理论观点的提出和发展,为传播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也让我们对传播学的学科内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最后,通过对传播学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我们可以看到传播学在信息社会的背景下,将会面临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加丰富的研究领域。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的加速推进,传播学将会面临更加复杂和多样化的挑战,也将有更多的机遇和可能性。
在这样的背景下,传播学需要不断地创新和完善,也需要更加深入地融入现实社会,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通过阅读《传播学史》,我对传播学的发展历程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对传播学的重要理论观点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同时,我也对传播学的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我相信,在全体传播学者的共同努力下,传播学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也一定会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传播学史读书笔记
《传播学史》读书笔记美国传播学者E.M.罗杰斯说:“任何涉入一条新河流的人都想知道这里的水来自何方,它为什么这样流淌。
”1今天传播学理论对于我来说就像一条崭新的河流,而罗杰斯的《传播学史》则如一叶扁舟,带我领略河流上游的奥秘。
《传播学史》此著作也不似寻常地叙述历史般冗长而乏味。
著作通过传记式的编年史工作,在人的基础上来理解传播史,给予了众多如我一般“传播学理论新学者”新奇而意味深长的旅途。
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寒,传播学的形成也非凭借着几人的一日之功。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早就有了传播学的身影。
传播学成为一门独立而正规的学科是在20世纪初期的美国,但它的思想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欧洲的三大理论,包括达尔文的进化论、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和马克思的批判学派。
查尔斯••达尔文对传播研究的直接影响始于1873年出版的《人与动物的情感》。
这部著作创建了非语言传播的领域。
他的进化论在系统阐述辩证唯物主义方面,直接影响了马克思。
社会达尔文主义所表达的“变异”成为库利和帕克等美国早期社会学家的引路人。
与达尔文相同,对马克思传播研究的影响表现在对整个社会的理解和研究范式上。
卡尔•马克思与恩格斯合作出版了《共产党宣言》。
至1917年,列宁领导的俄国革命成功后才将《共产党宣言》推举为“工人阶级的《圣经》”。
批判学派是马克思主义和佛洛伊德理论的一种理智结合。
2批判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
达尔文的进化论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论处于社会的宏观层次,而西格蒙德•佛洛伊德的思想是个体性的,是在个体范围内,特别是在个体的儿童经历之中寻求对于行为的解释。
3佛罗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间接地了拉斯韦尔的精神分析研究和霍夫兰的人格研究。
1【美】E.M.罗杰斯:《传播学史》,殷晓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版,引言第1页。
2【美】E.M.罗杰斯:《传播学史》,殷晓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版,第95页。
3【美】E.M.罗杰斯:《传播学史》,殷晓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版,第75页。
《传播学史》读后感
《传播学史》读后感——体育新闻教育:“绿眼罩人”与“卡方人”花了大概两个多星期的时间,粗略的读了罗杰斯的《传播学史》。
首先,吸引我的是本书用一个独特的传纪式的方法来阐述了整个传播学的发展历史,里面贯穿了个人传纪、历史、理论三种形式。
对于我一个体育新闻与传播学专业的学生来说,这是我了解传播学发展历史的最佳读物,它不仅提供了大量的新鲜的知识和观点,它更多地让我进一步了地了解了传播学产生、发展的历史背景,给了我一个很大的触动,让我懂得了一门学科的产生是需要很多历史条件和历史人物的推动,而且是需要跨学科的理论支持。
通过网上查资料,得知罗杰斯是当代美国最著名的传播学学者之一。
他是传播学的一个新兴分支领域——发展传播学——的重要开创者,提出了十分重要的“创新-扩散理论”,也是议程设置理论的杰出发展者和当代主要代表人之一。
罗杰斯通过《传播学史》把传播学的历史发展分为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介绍了传播学的欧洲起源,罗杰斯从19世纪的三个欧洲大师——达尔文、弗洛伊德和马克思——入手,“19世纪的三大智者都是欧洲人,分别生于英国,奥地利和德国。
达尔文、弗洛伊德和马克思,他们每一个人都以其关于人类行为和人类社会的革命性思想改变了这个世界的精神。
”这为传播学的诞生发展提供了一个先决条件。
第二阶段主要阐述了传播学在美国的发展,罗杰斯认为传播学从1900年以后在美国的崛起,相当程度上受到进化论,精神分析理论和马克思主义这些欧洲理论的影响。
“1930年左右,由于希特勒的法西斯主义,大批的欧洲学者移居美国,学术思想开始跨越大西洋来到一片新鲜的土地上。
”这一部分介绍了传播学的四大奠基人以及香农、麦克卢汉等传播学学者对传播学做出的贡献。
第三阶段主要讲述了传播学的集大成者威尔伯·施拉姆和传播学领域的建立。
在对施拉姆生平的研究过程中,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传播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美国最终艰难建立的事实。
罗杰斯更伟大的贡献是提出了传播学今后发展的方向,他指出了美国主流传播学对于媒体效果研究的狭隘偏向,与此同时,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新课题。
大师的足迹《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读书笔记
大师的足迹《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读书笔记传播学是一个年轻的学科,我以为讲述它的历史会比较简短,却没想到罗杰斯的传播学史是如此丰富多彩。
罗杰斯在引言中说“我将每一个专业的历史留给其他人去阐述”“坚持讲这个一般领域的一般发展史话”以一种传记式的方式来讲述传播学的前世今生。
本书脉络很清晰,罗杰斯沿着传播学的现实轨迹和思想脉络,开创了以种将理论、历史和个人传记相结合起来的方式,并在此基础上详细论述了一门学科的起源与发展,内容丰富,史实性强,讲述理论图文并茂,叙述人物生平纪事详尽,通俗与专业相结合。
一作者背景埃弗雷特·罗杰斯,又译E.M.罗杰斯,是当代美国最著名的传播学者之一,曾在南加利福利亚大学南伯格传播学院和新墨西哥大学传播学与新闻学系任职,20世界60年代开始撰写传播方面的著作,成果丰硕,他最早出版于1962年的著作《创新的扩散》(Diffusion of Innovations)几乎成为新科技传播研究的奠基之作,为他赢得巨大名声。
同时他是传播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发展传播学的重要开创者,它集中探讨传播学在社会变革、发展中的作用。
而且他是“议程设置”理论的杰出发展者和当代主要代表人之一。
关于本书得而写作,按照其本人说法随着他关于人类传播研究、尤其是大众传播研究的深入,他对于传播学史的好奇心也与日俱增,最终导致了这本书的诞生。
一般认为传播学20世纪40年代初具规模,二战后得到快速发展。
而罗杰斯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从事传播学研究,以后一直活跃于产剥削前沿而且与当时的传播学著名学者有很多联系和合作,在某种程度上是写传播史的恰当人选。
二框架分析本文框架简单,结构明了,全书大致分为三大块,起源、发展、创立,围绕欧洲起源、三个学派、四个先驱者和集大成者的施拉姆这一主线进行,并在其中按顺序插入有影响力的传播学家。
在欧洲起源和传播学在美国的发展各部分,都有总数有详解,如第一部分传播学的欧洲起源先简单介绍达尔文、弗洛伊德和马克思三人,介绍三人思想形成的背景环境,所产生的由来。
传播学史读后感
传播学史读后感首先,《传播学史》详细介绍了传播学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作者首先回顾了传播学的起源,从亚里士多德、伦勃朗到拉萨尔等古代学者的言论,到19世纪中叶出现的传媒学和社会学的研究成果,再到20世纪初传播学开始脱离哲学和社会学的影响,确立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经过作者的讲解,我了解到传播学的发展脉络和重要里程碑,对于传播学的本质和研究对象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其次,《传播学史》系统介绍了传播学的主要理论。
在传播学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如信息传播模型、媒介效应理论、符号交互理论等。
通过详细的介绍和分析,我对这些理论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同时,作者还对传播学领域中的一些争论进行了梳理和总结,让我对于传播学的研究动态和前沿有了一定了解。
同时,我注意到,传播学的理论研究并非封闭于学院之中,而是紧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关注社会变革和媒体技术的发展。
这使我深刻认识到,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是传播学学科发展的关键。
另外,我在阅读《传播学史》时也思考了关于传播学研究意义的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加深,传播变得越来越重要。
传播学的研究不仅关乎媒体的发展和社会的运行,更关于公众的知情权、民主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认识到传播学研究对于社会问题的解决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传播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信息如何传播、媒体如何塑造公众观念,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社会问题。
同时,传播学的研究也提供了一种理论和方法的工具箱,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媒体报道、广告和网络传播等现象。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认识到传播学的研究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方法和思维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现实问题。
最后,在阅读《传播学史》的过程中,我还对传播学的未来发展进行了一些思考。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全球化的加深,传播学将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媒体的衰落、移动互联网的兴起、社交网络的普及等,都对传播学提出了新的问题和要求。
传播学史读书报告
传播学,社会发展的产物。
1800年之前,社会发展缓慢,社会科学的发展是严重落后于自然科学的发展的。
1800之后,世界有了大不同------被誉为传播学三大起源之一的达尔文,自然科学出身,其代表作《物种起源》,提出了进化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可以说是自然科学论著中对社会科学影响最大的了。
另一个起源,马克思同志,亲历欧洲革命,满脑子的革命梦想(说到这儿,我常常觉得很逗,马克思肯定觉得自己好分裂啊,前半生理论被社会主义当宝,后半生理论被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当宝,这两边太不搭了),其学说深刻地影响了批判学派。
最后一个起源,弗洛伊德,这三位中唯一熬过了1900的,是封建和神学解禁后第一批敢想的人,要是早出生几十年,估计也不敢这么研究性了。
三位都是社会发展的受益者,是新思想开荒时期的先驱,分别让人类对自然、对社会、对人性有了新的认识,深刻地影响了后人往不同领域思考、钻研,自然也就恩泽传播学的发展了。
传播学,为国家机器而生。
传播学之父施拉姆在一战中长大,二战中飞黄腾达。
因为在二战时供职于美国统计局和战时新闻局,接触到传播学,从而确立了毕生研究传播学的志向。
之前,他学的是历史、文学和心理学,与传播学毫不相干,是二战改变了他的命运。
二战中,他见识到传播对于国家机器的巨大影响,结识了一帮各领域的传播学先驱,就此不断拓展,终成集大成者。
传播学的七大先驱也纷纷结缘战争:(1)芝加哥学派是欧洲社会科学家们在美国的思想登陆点,因为二战,这些社会科学家流亡到美国;(2)拉斯维尔,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担任过美国国家图书馆的战时传播研究实验部主任,著名的政治学家,其提出的5W模型和政策学,均是服务国家机器的需要;(3)拉扎斯菲尔德,因为战争从奥地利流亡到美国,将统计学引入到大众传播效果的研究中;(4)可怜的勒温,犹太人,因为希特勒的种族歧视和灭绝政策,从小被挤兑和欺负,想弄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会受舆论影响而歧视犹太人,故专注于研究群体动力学,提出场论;(5)霍夫兰这个美国人很幸运,托二战的福,专门帮政府研究说服理论;(6)维纳和香农,这几位中最单纯的,因为是美国人,虽经历二战,但仍可以埋头学校搞科研,其研究成果间接或直接服务于国家机器,附带产品是为传播学提供了数学和技术应用理论。
传播学史读后感
传播学史读后感传播学史是一部关于传播学发展历程的巨著,它对传播学的发展轨迹、理论框架、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阐述。
通过阅读这部著作,我对传播学的发展历程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对传播学的未来发展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首先,传播学史向我们展示了传播学作为一门学科的演进过程。
从古代的口头传播到现代的大众传媒,传播学在历史长河中经历了很多变迁。
在这个过程中,传播学不断从其他学科中汲取营养,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
通过对传播学史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传播学的发展脉络,认识到传播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独特魅力和重要性。
其次,传播学史对传播理论的演进进行了深入的解析。
从传统的传播模式到现代的媒介效应理论,再到当今的网络传播理论,传播学的理论体系日趋完善。
传播学史向我们展示了传播理论的发展轨迹,让我们对传播理论的内涵和实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通过对传播学史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传播理论的发展趋势,为传播学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最后,传播学史对传播研究方法的演进进行了全面的介绍。
从早期的问卷调查到现代的大数据分析,传播研究方法不断得到革新和完善。
通过对传播学史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传播研究方法的发展脉络,认识到传播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选择适合的研究方法,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传播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总的来说,传播学史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学习资料,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传播学发展历程的机会,让我们对传播学的发展轨迹、理论框架、研究方法等方面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通过对传播学史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传播学的发展趋势,为传播学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希望我们能够认真学习传播学史,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为传播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传播学读书笔记范文(精选5篇)
传播学读书笔记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书笔记吧。
那么读书笔记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传播学读书笔记范文(精选5篇),欢迎大家分享。
传播学读书笔记1什么是传播?传播是人类的活动,是信息的交流,当然他也离不开符号和媒介并且他的目的在于发生相应的变化,传播学读书笔记。
简而言之,传播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
他具有社会性和阶级性,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协同性和互动性,永恒性和历史性。
依据传播范围的大小,可以分为内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跨国传播。
内向传播有称人际内传播,是人们头脑里“主我”和“客我”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这种经常发生在我们脑海里的内在的自己和自己的精神对话:包括自言自语,自我推敲,自我反省,沉思默想,内心矛盾等等,他具有隐蔽性,内动性,短途性,思维性。
人际传播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借助语言和非语言等符号互通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活动。
人际传播可以是面对面的信息传播,如交谈,约谈,讨论,对话等,也可以是借助传播媒介进行的传播,如写信,发传真,电子信件等。
组织传播也称团体传播,是指组织成员之间组织之间的信息交流行为。
组织是社会中相近或相似个体有目的的组合;传播是组织结构的轴心,是组织存在的基础,没有传播就没有组织。
大众传播是职业传播者和没传播机构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比如报纸书刊,广播电视,电影等向大众提供信息,知识,观念,娱乐等的过程。
跨国传播指国家对外传播机构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电影以及互联网等所进行的国外受众的传播活动。
传播学发展到现在这个程度经历了一次次的革命,如语言传播革命,文子传播革命,印刷传播革命,电子传播革命,网络传播革命。
从五次传播更名的后果看,每一次传播革命都将人类带进一个性的境界,新的时代,我们认为传播革命对社会进步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就像所有东西都有自己的固定模式,,大众传播也不例外,传播模式就是对传播活动的内在机制与外部联系进行的一种直观的简洁的描述,也是一种象征的拥有同时实现传播活动相同的结构属性的合乎逻辑的设想。
新闻传播史课程心得体会(2篇)
第1篇作为一名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我有幸在大学期间学习了新闻传播史这门课程。
这门课程让我对新闻传播的发展历程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让我对新闻传播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以下是我在学习新闻传播史课程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一、新闻传播史的学习意义1. 增强专业素养新闻传播史作为新闻传播专业的基础课程,对于我们这些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学习新闻传播史,我们可以了解新闻传播的发展脉络,掌握新闻传播的基本理论,从而提高我们的专业素养。
2. 培养批判性思维新闻传播史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对各种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分析和评价。
这有助于培养我们的批判性思维,使我们能够在面对现实问题时,能够从历史的角度进行分析,提出合理的观点。
3. 激发学习兴趣新闻传播史课程涉及众多历史事件和人物,这些内容丰富、生动,有助于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新闻传播的发展历程,还可以感受到历史的魅力。
二、新闻传播史的学习方法1. 注重课堂学习新闻传播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会讲解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以及相关的理论。
因此,我们要注重课堂学习,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2. 阅读相关书籍和资料除了课堂学习外,我们还可以阅读一些与新闻传播史相关的书籍和资料,如《中国新闻传播史》、《世界新闻传播史》等。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对新闻传播史有更深入的了解。
3. 参加实践活动在学习新闻传播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参加一些实践活动,如参观新闻博物馆、采访老一辈新闻工作者等。
这些活动有助于我们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高我们的实践能力。
三、新闻传播史的学习心得1. 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在学习新闻传播史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历史与现实的紧密联系。
新闻传播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关注这些因素的变化,从而更好地把握新闻传播的发展趋势。
2. 历史人物的评价新闻传播史中的许多历史人物都为新闻传播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播学史》读后感1949年,随着施拉姆《大众传播学》一书的出版,传播学宣告诞生,时至今日整整70年,并逐渐成为显学。
对于这样一个年轻的学科,学科历史的研究、学科史书的编撰和学科历史课程的教学,对学科的建制和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然而,传播学从诞生之初就奠定了其学科史研究和史书编撰的难度。
对于传播学学科历史的研究书籍以罗杰斯《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阿芒·马特拉和米歇尔·马特拉的《传播学简史》以及埃里克·麦格雷的《传播理论史》等为主,还有一些从历史角度探讨具体学派和理论的文献。
但是,对于这个学科的一个统筹全局的、客观的历史框架却始终没有建立起来,而由宫承波、管璘主编的《传播学史》一书,可以说是对建立这个历史框架的一次大胆而突破性的尝试。
通读全文,笔者从传播学学科建制角度,对传播学史研究和书写的发展与未来产生了些许思考。
一、传播学史研究:困难而必要施拉姆在创立传播学时就表示:“总结像人类传播这样一个领域的困难在于:它没有只属于它自己的土地。
传播是基本的社会过程。
”①传播学本身的提炼与总结,便因为传播研究的极为明显的交叉性和边缘性而难度颇大。
而传播学史的研究与书写,本身很大一部分会成为对新闻学、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等诸多学科和理论关于传播内容的集合,这对于学科史的书写,具有相当大的特殊性,因此传播学史的研究也必定具有交叉、边缘所导致的复杂性。
传播学的诞生,既可以说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自然产物,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以施拉姆为代表的学者所进行的学科建构的结果。
学科的诞生实质上是伴随着现代性发展的产物,马克思·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谈到,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资本主义精神的重大影响,其中极为重要的一点便是理性:社会要求人们遵循理性的秩序,在社会分工中理性地承担并完成自己的天职。
以哲学为例,其最初并不是一个学科,也不是一个思想专业,但是在现代化背景下,“哲学被理性化的社会秩序规训为大学学院中的一个学科和专业”②。
同样,传播学从一个领域成为一门新学科,也是一个结构化、制度化的建制过程。
而“历史,在诉诸关于我们起源的统一叙述中,通过锁定我们的‘根’来组织和结构化我们的行动”③,学科史的研究成为凸显学科合法、合理性的重要途径。
“传播学位于多学科的交叉点上”,“尽管如此,传播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学术合法性长期以来还是不断地受到质疑”④,学者B·贝雷尔森经过观察在1959年声称传播学领域正在衰微,于是施拉姆便立马用“四大奠基人”的历史神话予以回击(罗杰斯认为这是一种值得怀疑的将传播学史简单化的做法),力图为传播学正名,由此可见传播学史的研究并不能因为其特殊与困难而搁置。
相反,在媒介技术不断发展、信息越来越成为重要资源、人生活在传播与现实两个世界之间的今天,即将大显身手的传播学,必须解决是否“名正言顺”的问题,而这一点不仅仅需要对传播学理论本身的探索,更要对传播学的学科史进行清晰、准确的梳理,因为学科史“不仅是学科形象的自我表达,更是提供学科集体认同的重要领域”⑤。
因此,传播学史研究亟待获得发展,解决传播学的学术合法性问题。
另外,从一般的学科史研究意义而言,对于学科历史的书写,其实是一个造就经典的过程,历史从来不写无足轻重的事物,因此基于历史研究者对学科成就的考察和自身判断所写成的历史,本身就成为“大浪淘沙”的过程——留下经典,过滤掉无价值的,为后人的学科发展必将做出基础性的贡献。
综上所述,传播学史的研究虽然充满挑战,但对于传播学学科建制来说却是不得不完成的任务。
二、呼唤“宗谱”:《传播学史》的启示(一)与两部传播学史书的框架对比在学界较为经典的传播学学科史书籍中,该部分选取罗杰斯《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阿芒·马特拉和米歇尔·马特拉的《传播学简史》两本书,与宫承波、管璘主编的《传播学史》的写作框架进行对比。
罗杰斯的《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可谓是最为经典的传播学历史著作。
罗杰斯将该书分为传播学的欧洲起源、传播学在美国的发展、传播学领域的建立三部分,可以说,这是一部传播学的前传。
而在写作时,罗杰斯选择了传记的方法:以人为阐述历史的基本单位,将传播学的历史弥散到一个个对于传播领域有着偌大贡献的学者、思想家的生命中去。
毫无疑问,传记写法很好地揭示了学科在历史发展中所受到的来源于人的巨大影响,也因为其故事性而饶有趣味。
一个个故事郑重地告诉人们:传播学从哪里来,为什么来。
这对于传播学学科的合法性建设功不可没。
但是这种写法的缺点也显而易见:缺乏宏观的学科走向把控,也缺乏对传播研究不同路径的清晰认识,对学科进行结构化的效果不佳。
《传播学简史》一书则明显不同,全书可以说是以范式为基本框架展开的——不论是对传播学建立有影响的社会有机体、经验主义、“三论”等理论,还是后来在传播学领域日趋成熟的意识形态、文化工业、政治经济学等范式,该书均用简练的语言作了全面的梳理。
这种写法当然十分清晰地勾勒出传播学各种路径的基本状况,把学科的枝叶舒展,以呈现一个较为完整的学科全貌,这无疑是一次对于学科范围和理论流派的界定和梳理,对于学科建制中的结构化效果显著。
然而,这种写法无疑又是一种将学科的历史简单化的做法——与社会学曾经出现的“社会学的历史被当成了社会理论的历史”⑥问题一样,《传播学简史》将传播理论史当作学科的历史,将理论的发展当作历史的演进,某种程度上忽略了人与社会在学科史研究中的重要性。
这样简单化的做法,似乎使读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于学科的“根”溯源不清,各流派范式之间纵向关系难以厘清,对于传播學的学科合法性建制贡献较小。
如宫承波在后记中所言,《传播学史》一书是在对传播学史现有的大量资料的学习和研究基础上所完成,内容相对完整许多,而如此庞大的内容量,就需要以十分合理的框架来进行组织。
传播学史由于传播学学科本身的特殊性,常被认为是不能用编年体来书写的,而《传播学史》却先将传播学史以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为一个时间节点划分为早期传播学史和新时期传播学史,分别是书的上下两卷。
在上卷中,该书以地域为单位,介绍了早期北美与欧洲的传播学史,广泛包罗美、加、英、法、德五国的早期传播学史;下卷又以时间为轴,介绍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不同时期的传播学研究方向与成果。
在具体的介绍中,该书采用人物传记与理论阐释相结合的方式,既讲述学者生平,又对其传播学方面的成果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和评价,可以说是《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与《传播学简史》的综合运用。
同时,《传播学史》还将社会背景、学术背景、学科教育纳入到学科史的编撰中,这样一本“多结合”、多覆盖的传播学史籍,在这样的编撰框架下,却显得杂而不乱,是一次传播学史研究集大成的尝试。
这种传播学史研究以及撰写方法,既使传播学的追根溯源得以完成,又能在阐述历史的同时将传播学的研究范围、方法、视角等进行结构化、秩序化,无疑对于传播学的学科建制有着可以考量的不俗的影响。
(二)传播学宗谱:学科建制的需要如果我们把传播学学科看作一个研究领域的宗族的话,学科史应当是什么?在记录宗族历史谱牒用名中,有家谱、族谱、宗谱之别。
家,古释“有夫有妇然后为家”,“家,谓一门之内”,则狭义上家谱应是一直系内的本家之谱。
在传播学学科史中,“家谱”应该是某一有着共同观念、相同视角和思维方式且具有传承性的学派的历史,例如记录法兰克福学派、多伦多学派等的传播学史。
“族”,古释:“族者,属也,与其子孙共相联属,其旁支别属。
”这个属,是一宗族中的某一支包括直系与旁系的大族群,族与族之间源于同一祖先,然因为某些变迁产生不同。
在传播学史中,“族谱”则应该是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具体学派组成的更大的学派,它们应是传播学的主要分支,宏观上应该是传统学派、批判学派和媒介环境学派三个主要流派的历史。
而对于“宗”,《说文解字》中解释道:“尊祖庙也。
”其本意指宗庙,可以引申为宗族,“就是有着共同的祖宗,即同一个本源”⑦。
因此,宗谱则应该是同一祖先的所有后裔的完全谱牒,不论是缺少其中的某一族或仅记某一族,都不能称为宗谱。
而于传播学,其宗谱则必然是一张关于传播学的涵盖全局的历史全图:所有关于传播学的有价值的探索,都应该是这张全图的内容。
⑧传播学需要“宗谱”。
学科史研究和撰写于学科建制既然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则一部能够涵盖传播学各时期、各学派、各地域、各方法的完整的传播学“宗谱”,会是将传播学学科合法性、秩序化和结构化最大程度实现从而对传播学学科建制做出突出贡献的传播学史籍。
在学科建制层面,其价值将大于其他非“宗谱”传播学史。
《传播学史》的尝试,是一次对于传播学宗谱书写探索的宝贵经验,笔者从中得到以下启示:1.坚持对学者的生平研究和传记书写“每个学者的学术史不仅可以透视其自然的生命史,也折射出其学科知识传承、学科形态、学科知识发展以及学术话语体系的变迁,还有学科与社会环境的互动。
”⑨传播学宗谱并不能因其广泛和完整而忽略学者个人生命史的书写,反而应该将其当作写作的要义,不论是先驱、奠基人还是发展者,都应在他们的经历中追溯学科及学科各流派的起源和变化,使得传播学的学习者能从中获得学科集体认同,从而增强传播学的学科合法性。
2.将理论与历史相结合传播学史不能成为简单的学者传记,也不能成为平面的理论史。
皮特·瓦格纳(Peter Wagner)(2001)的《社会科学的历史与理论》一书认为,应将学科的理论和历史结合起来讨论。
传播学史不仅要考虑纯粹的知识发展,更要讨论传播学理论产生的社会、文化、政治、制度、学术等背景。
因此传播学史的书写既应该包括学科理论的发展史,又应该阐明理论发展背后的历史环境。
3.以多种类型结合的框架组织历史《传播学史》这部五十余万字的传播学第一部宗谱意义的史籍,以其独特的框架,开启了传播学史编撰的新思路。
地域、时间、流派等分类标准的综合应用,才能使复杂、广泛的传播学宗谱的产生成为可能。
因此传播学史的书写不应该拘泥于某种特定的框架,而应以学科史书写的完整、清晰、系统为目的,选择合适的多种框架进行结合。
三、传播学史和传播学学科建制的教育视角传播学史和传播学教育对于传播学学科建制,是一个相互交叉影响的复杂机制。
《传播学史》最后附上了美、英、法、德传播学大学教育和研究机构,这又是一次富有意义的尝试:传播学的学科建制和发展与教育息息相关,大学校园无疑是传播学诞生和成长的肥沃土壤,传播学教育应该成为传播学史的一部分。
此外,除了传播学史中应该体现传播学教育情况,传播学教育也应该将传播学史的学习作为重点。
“任何涉入一条新的河流的人都想知道这里的水来自何方,它为什么这样流淌。
”⑩传播学史的学习对于传播学专业的学生、尤其是本科生是一個“认祖归宗”的过程,也是寻求集体认同感、激发学科自信、深化学科认识的过程,而一部框架清晰、内容完整丰富的宗谱意义的传播学史,是其中极为重要的入门和提高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