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在北京衣食住行及其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迅先生在京衣食住行及其他

鲁迅先生在京衣食住行及其他

赵惠民

一、先说住

1.绍兴会馆。辛亥革命后蔡元培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长,他先请来许寿裳,许又介绍周树人到教育部任职。孙中山妥协,袁世凯迁都北京任大总统。教育部随即北迁,许寿裳、周树人同来北京。以往科举时代,各地举子进京会试,为赶考举子方便,各省均设会馆,少的有二三处,多的有二三十处。绍兴县馆在菜市口南半截胡同路西,里面房子很多,许寿裳和他的哥哥许铭伯住在嘉阴堂,周树人住在藤花馆。年深日久,会馆失修,桌椅陈旧,臭虫极多,且住户日多,人口杂乱。据1912年8月12日鲁迅先生日记记载:“半夜后邻客以闽音高谈,狺狺如犬相啮,不得安睡。”随后两个月内又有三次,在1914年1月31日记载:“夜邻室王某处忽来一人高谈大呼,至鸡鸣不止,为之展转不得眠,眠亦屡醒,因出嘱发音稍低,而此人遽大漫骂,且以英语杂厕,人类差等之异,盖亦甚矣,后知此人姓吴,居松树胡同,盖非越中人也。”至教育部则“枯坐终日,极无聊赖”。又“闻临时教育部会议竟删美育,此种豚犬,可怜可怜!”幸有许寿裳兄弟关怀照顾,排遣惆怅,假日还可以同游琉璃厂、陶然亭。至1914年5月移住补树书屋,这是四间西房,算是独院,院中靠北墙还有一间小屋,佣工可住,狭弄内还有厕所,院中一棵槐树,有“吊死鬼儿”时常落下来。四间房周树人住偏南一间,后来周作人来了就让给二弟,自己搬至偏北一间,而最北头一间空着。房子是老式,上下花格糊纸,夏天换冷布卷窗,没有玻璃。在这里一直住到1919年11

月搬到八道湾去了。绍兴县馆住了七年又七个半月。

2.八道湾。据《鲁迅日记》1919年8月10日记:午后二弟、二弟妇、丰、蒙、谧及重久君自东京来,寓间壁王宅内。早已准备买房了,自1919年2月至6月,鲁迅前后11次到处看房,至7月10日看定西直门内公用库八道湾11号房。1919年8月19日买罗氏房屋,广和居收契付1750元,中保175元。此前此后,市政公所验契,警察厅报修房,自来水局量地,付陈姓假道费,找木工修房等办妥多方手续,多种事项。周建人分两次将绍兴老家新台门售房款1600元汇京。而八道湾又于10月5日交400元,11月4日交1350元,共计3500元付清,连同各项费用总计4205.1元。鲁迅于1919年12月1日回绍兴老家奉母及三弟及眷属携行李自老家抵京寓。后来与二弟失和,1923年3月14日日记:“是夜改在自家吃饭,自具一肴,此可记也。”从1919年11月21日与二弟眷属移入八道湾宅,至1923年8月2日移住砖塔胡同61号,鲁迅在八道湾共住三年又八个月。

3.砖塔胡同。兄弟两人决裂后,鲁迅准备搬出八道湾,经许羡苏介绍于7

月26日上午往砖塔胡同看房,8月2日“下午携妇迁居砖塔胡同61号”,在这里住了九个多月。

4.西三条21号。鲁迅因母亲也欲迁出八道湾与自己同住,且自己也应有一稳定的住所,所以自1923年8月16日至9月24日前后17次四处看房,直到10月30日,与杨仲和、李慎斋同往阜内看房买定西三条21号旧房六间,议价800元,当点装修并丈量讫,付定金10元,于12月2日在龙海轩立买房契约,付500元,收新契、旧契讫。至1924年1月2日与李慎斋同往西三条接收房屋,同时交余款300元,收房讫。此前此后又是内右四区验房契,第二分驻所验新契,市政公所取得买房凭单,本司胡同纳税,找李瓦匠修房估价,看瓦木料、卸灰,警署报建筑,取执照,买玻璃,找木匠、裱糊匠等各项手续,多种事务,包括加盖“老虎尾巴”。买、修西三条房共用1613元,季市借给鲁迅400元,齐寿山几次借给鲁迅的钱也有此数。1924年5月25日,“晨移居西三条胡同新屋”,后来接母亲来同住。鲁迅在这里住到1926年8月26日离开北京去厦门,前后两年又两个月。这后三处住家鲁迅自己独居一室。

二、再说食

1.鲁迅先生自1912年5月5日到北京,至1926年8月26日去厦门,在京居住共14年又四个月(差九天),这期间在食方面最值得关注的是开始在绍兴县馆居住的七年多。因为这一段鲁迅先生单身住在北京,又没雇佣厨师,也没在哪里包饭,所以吃饭就是一件大事了,一般地说有讲究,也有将就。先生本身是社会上层,交往甚多且是名流,有聚会,也有相互邀请,朋友来访家中无饭,而广和居十分近便。从绍兴县馆向北百多米到南半截胡同与北半截胡同相接处,广和居就开设在那里,也算是名菜馆,生意很好,到京当年八个月就去了25次。此外致美斋、便宜坊、同和居、南味斋等也都是名菜馆,翌年广和居去了17次,厚德福、南味斋、玉楼春、海天春、同丰堂、小有天、醉琼林、华宾馆时有宴会,多是晚饭在下班之后。至于中午因教育部在西单之南,与齐寿山、钱稻孙、陈师曾等常去益与和记,近便,可口。和记本是肉铺,楼上雅座的清汤大块牛肉面最好。益是西餐馆,有一年竟连续去了26次。宴会尽管频繁,究竟次数有限,即便是“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那小宴前后还有五顿饭需要张罗,大宴前后得有九顿饭需要张罗,先生这一段单身生活的时间共计2756天,只以晚饭计就有两千多顿,解决的办法就各式各样了。首先是朋友的邀请次数最多的当然是许铭伯、许寿裳兄弟,因为与鲁迅关系深,又住在一个院子里,且他兄弟雇有厨师,此外戴螺、朱舜臣、徐吉轩、常毅箴、齐寿山、孙子英、蔡谷清、陈仲骞、张协和、马幼渔等都曾请先生到家吃饭;其次是朋友的馈送,最多的仍是寿裳兄弟,次数最多,品种也多,日记上有记载的就不下40次;此外,朱焕奎、祁伯冈、朱舜臣、戴螺、伍仲文、王镜清、宋子佩、李慎斋、张协和、芳子等均送过食品;再其次是自己购买食品,搭配友人所送食物,或自行安排吃食,常去的地方是临记、稻香村、晋和祥、西美居,观音寺、什刹海、劝业场、大栅栏、王府井。好吃的东西多了,随便吃上几种,也就是晚饭了;自己在外面吃饭的时候也有,刚到北京的第三天,就有“夜饮于广和居”的记载;逛琉璃厂之后,顺便进青云阁后门,“吃茶点代替午饭”,“叫包子汤面来吃,那东西很是不差,我想和东安市场的五芳斋比较,大概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吧!”(周作人《关于鲁迅》)从日记上看先生的饭在外面也有凑合的时候,如在“小饭店”吃、“同稻孙觅一小店晚餐”,车站食堂午膳,“晚饭馆饭”,“小店饭”,青云阁吃春卷,海天春包饭(后来不去了);在家也有凑合的时候,如“喝粥”、“山药做饭”、“烹两鸡并面”、“虾仁面”、蒸山药、生白菜、鸡丝、“买饼饼、饮牛乳”、“买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