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试讲面试真题-《奇妙的对联》教案、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奇妙的对联》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欣赏对联艺术,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掌握对偶、对仗、对联的区别与联系。
2.学会书写对联,提高对语言的运用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增加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认同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会书写对联,掌握对联的基本知识。
【难点】
通过对联学习,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情境教学法、点拨引导法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不同用处的对联,通过导语自然导入,从而引出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探秘对联,深入了解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对联常识”部分,5分钟时间阅读、梳理对联常识;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并适当引申对联常识。
明确:对联是贴在两根对称柱子上的文字,也称楹联;由上下联组成,要求对仗工整,平仄相对,词性相对,结构相当;讲究平仄,仄起平收。
阅读过后教师提问对联的名称、平仄、对仗并讲解相关知识;
明确:对偶,是一种修辞手法,前后两句成对,字数相等,结构、词性大体相同,意思相关,是一种对称的语言方式,在表达形式上应整齐和谐,内容上应相互映衬;对仗,是指诗词创作和对联写作时运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和手段,它要求诗词联句在对偶的基础上,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的词语必须“词语一致,平仄相对”,并力避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上重复使用同一词语。(结合具体例子)
强调:对联,既要求对偶,又要求对仗。
(二)欣赏对联,提笔练习
结合书本“对联欣赏”部分,结合上一环节所学对联知识进行鉴赏。通过小组交流活动,为对联撰写“鉴赏词”。
教师从语言、内容、深度方面分别总结进行展示的各个小组的对联“鉴赏词”并点名对联鉴赏的角度。
明确:一般做到格律相称,寓意深刻,书法精良才能称之为上品。
教师出示高考题中的对联,让学生在5分钟时间内任选其中一题进行练习。
教师先让2-3名对对联,然后分别点评,指出问题,出示参考答案。
环节三:巩固提升
总结: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是中华文化传承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形式多样,寓意深刻,凝练了书写对联者的情愫,汇聚着中国语言的精华。希望同学们以后能够通过观察对联、勤写勤练,将对联这一独特的文体深谙于心。
环节四:作业设计
1.搜集整理更多有名的对联,摘抄在笔记本上。
2.结合课堂学习的知识,思考学校特色,寄托对学校发展的希冀,为学校书写一幅对联。
五、板书设计
奇妙的对联
一、了解对联
二、欣赏对联
三、学写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