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 分风热型湿热型辨治
中医治疗荨麻疹(14方)
![中医治疗荨麻疹(14方)](https://img.taocdn.com/s3/m/796498d9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90.png)
中医治疗荨麻疹(14方)荨麻疹,俗称“风团”、“风疙瘩”,为一种局限性、暂时性或瘙痒性的潮红斑和风团为特征的过敏性皮肤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工作和生活。
那么,中医在治疗荨麻疹方面是如何辨证论治的呢?又有什么疗效比较好的外用制剂可以治疗呢?荨麻疹,中医学称为“瘾疹”,其发病多与素体禀赋不耐,加之风、湿、热诸邪侵犯皮肤有关。
或外感风寒、风热;或饮食不节,伤及脾胃;或肺卫肌表不固,风邪乘虚而入;或体弱血虚,风从内生,均可导致本病发生。
一般急性荨麻疹多为实证,慢性荨麻疹多为虚证。
辨证分型及用药1.风热型(多见于急性荨麻疹)【证候】全身或暴露部位出现风团样皮疹,稍高于皮面,呈红色或粉红色,剧痒,兼见头痛、发热、心烦口渴、大便干、溲赤等症,舌质红,苔薄黄或黄腻,脉滑数。
【治法】辛凉解表,疏风止痒。
【方药】自拟荆芩汤加减:荆芥15g,炒黄芩15g,生地黄30g,牡丹皮15g,赤芍30g,紫草30g,九里光30g,昆明山海棠30g,刺蒺藜30g,制何首乌30g,生黄芪30g。
2.风寒型(多见于慢性荨麻疹)【证候】全身泛发粉白色、粉红色风团样皮疹,作痒,遇风、遇冷加剧,或兼有发热恶寒、无汗身痛、口不渴等症,苔白,舌质淡或淡红,脉浮紧。
【治法】辛温透表,疏风止痒。
【方药】荆防败毒散加减:荆芥15g,防风30g,茯苓30g,川芎15g,羌活15g,独活15g,生柴胡15g,前胡15g,炒枳壳15g,桔梗15g,九里光30g,昆明山海棠30g,刺蒺藜30g,制何首乌30g,生黄芪30g,乌梢蛇30g。
3.卫表不固型(多见于慢性荨麻疹)【证候】裸出部位易发皮疹,疹色淡微红或见苍白,吹风着冷、两手洗冷水亦起,舌质淡,苔白,脉浮弱。
【治法】益气固表,御卫止痒。
【方药】玉屏风散加减:生黄芪45g,白术15g,防风30g,桂枝15g,杭芍15g,白鲜皮30g,地肤子30g,刺蒺藜30g,制何首乌30g,蜈蚣2条。
4.血虚生风型(多见于慢性荨麻疹)【证候】皮疹反复发作,多见午后或入夜加重,而午前或后半夜则轻。
民间治疗荨麻疹的偏方有那些
![民间治疗荨麻疹的偏方有那些](https://img.taocdn.com/s3/m/51f2d717e87101f69e3195cd.png)
/民间治疗荨麻疹的偏方有那些民间治疗荨麻疹的偏方有那些?我们知道荨麻疹是一种过敏性的皮肤病,对于荨麻疹的治疗也有很多的方式,但是有些患者也特别想了解是否有偏方能治疗该病,民间治疗荨麻疹的偏方有那些?1、风寒型:皮疹呈淡红色,瘙痒,每逢天气寒冷容易发作,发作时病人感周身怕冷,可有低热,舌苔薄白。
治疗时,可酌情选用以下具有疏风散寒的验方。
1)荆芥6克,防风6克,蝉衣3克,银花10克,甘草3克。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分2次服。
2)浮萍6克,麻黄3克,地肤子10克,防风4克,皂角刺4克。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分2次服。
2、风热型:皮疹呈深红色,常在天气温暖时发生,瘙痒难忍,全身发热,口干心烦,大便干,尿黄,舌苔黄。
治疗时,可酌情选用以下具有祛风清热的验方。
1)麻黄3克,连翘10克,赤小豆10克,白藓皮10克。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分2次服。
2)僵蚕12克,蝉蜕6克,苦参6克,姜黄3克,米酒50毫升,蜂蜜15克。
用法:将前四味药共研成细粉,然后用米酒和蜂蜜调服。
3、血虚型:皮疹红色,瘙痒轻,常在午后或晚间发生,伴有低热,心烦不安,口干不想喝水,舌质淡红无舌苔,治疗时,可酌情选用以下具有养血疏风的验方。
1)当归10克,熟地15克,白芍10克,川芎10克,黄芪10克,白蒺藜15克,何首乌10克,荆芥9克,防风10克,甘草6克。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分2次服。
2)当归10克,生地15克,赤芍10克,僵蚕10个,蝉蜕6个。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分2次服。
荨麻疹因为是体质性的问题,根治不易,过去也有许多人因为对药物治疗的反应不好,持续的复发,除了避免接触过敏原之外,日常的调养也要注意几个原则:多吃含有丰富维他命的新鲜蔬果或是服用维他命C与B群,或是B群中的 B 6;多吃碱性食物如:葡萄、绿茶、海带、蕃茄、芝麻、黄瓜、胡萝卜、香蕉、苹果、橘子、萝卜、绿豆、意仁等;避免吃含有人工添加物的食品,多吃新鲜蔬果。
油煎、油炸或是辛辣类的食物较易引发体内的热性反应的食物少吃。
中医治疗荨麻疹的原理
![中医治疗荨麻疹的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dbec662e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48.png)
中医治疗荨麻疹的原理
中医治疗荨麻疹的原理主要基于中医理论中的“五行”和“阴阳”概念,以及调节体内气血和脏腑功能为核心。
中医认为荨麻疹是由体内湿热、风寒、血瘀等因素引起的失调所致。
治疗荨麻疹的关键在于寻找和调整病因,促进体内的整体平衡。
中医治疗荨麻疹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辨证施治:中医强调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体质,辨明病因和病机。
常见的辨证类型包括风热型、湿热型、血瘀型、肝肾不足型等。
根据辨证结果,针对性地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
2. 清热解毒:对于荨麻疹伴有明显的湿热症状(如囟门红肿、口干苔黄、尿涩便秘等),中医常使用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中药方剂,如黄连解毒片、连翘败毒饮等,以清热燥湿,排除湿热邪气。
3. 补益调理:对于荨麻疹伴有气血不足、肝肾亏虚等情况,中医常采用补益调理的方法。
通过补充营养、调理脏腑功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和自愈能力。
4. 调理情志:中医认为情志失调也是导致荨麻疹发作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中医治疗荨麻疹还包括调理情志,通过心理疏导、情志平和的方法,缓解情绪不稳定对荨麻疹的影响。
中医治疗荨麻疹的原理是基于整体观念,注重调整身体的内外环境,并维持人体的平衡状态。
这种综合治疗方法可以改善免疫功能,调整机体功能,从根本上减少荨麻疹的发作频率和症状的严重程度。
然而,对于严重的荨麻疹病例,中医治疗可能需要配合西医药进行综合治疗。
16荨麻疹
![16荨麻疹](https://img.taocdn.com/s3/m/3ae0327501f69e31433294e9.png)
方药:荆防方加减: 荆芥穗10g、防风10g、僵蚕6g、双花 15g、牛蒡子10g、丹皮10g、浮萍10g、 生地15g、黄芩10g、蝉衣6g、薄荷5g、 甘草6g。
治疗
[方药]银翘散加减 [药用] 金银花15g,连翘10g,竹叶10g,牛蒡子10g, 荆芥10g,薄荷6g,蝉蜕6g,丹皮10g,浮萍10g。 [加减]胃热炽盛,口渴口臭,便秘或大便热臭, 舌质红,苔黄,加生石膏、栀子、川军以清热泻 火,釜底抽薪,以泻阳明实火。
治疗
原则: 详细询问病史,祛除可疑致敏因素。 中医辨证论治(分5型,即风寒型;风热 型;脾胃湿热型;肺脾两虚型;阴血不 足型)
1.风寒型
[主证]风团呈淡红色,或呈皮肤色,遇风冷皮疹 加重,暖则症减,口不欲饮,舌体淡胖,舌苔 白,脉浮紧。 [辨证]风寒束表,肺卫失宣 [立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治疗
荨麻疹 urticaria
北京中医医院 张苍
概述
皮肤粘膜小血管扩张 渗透性增加 引起的限局性 一过性水肿反应
病因
本病病因复杂 免疫性的(最常见的是Ⅰ型变态反应) 非免疫性的
病因病机
禀赋不耐 腥发动风或膏粱厚味 肠道虫淫 七情内伤 卫外不固 素体气血不足 产后血虚生风
病因病机
总之,本病急性期多为实证 慢性期为本虚标实或虚实夹杂。
治疗
治疗
3.脾胃湿热型 [主证]皮疹色红,伴纳食呆 钝,脘腹胀满,或脐周窜痛, 神疲倦怠,口渴不欲饮,口 臭,大便秘结,或大便热臭。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辨证]脾胃湿热,兼感风邪。 [立法]清热化湿,疏风解表。
治疗
[方药]防风通圣散加减 [药用]防风6~10g,荆芥10g,麻黄6g连 翘10g,薄荷6~10g,川芎6g,当归6g, 白芍10g,白术10g,黄芩10g,栀子10g, 滑石10g,大黄6g。
中医皮肤科荨麻疹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中医皮肤科荨麻疹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https://img.taocdn.com/s3/m/afb632de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98.png)
尊麻疹尊麻疹中医称为“痞瘤”或“瘾疹”,俗称“风疹块二发病的主要原因是风热或风寒搏于皮肤,亦有因禀赋不耐,服了某种食物、药物所引起,或肠内有寄生虫所致。
【诊断】1 .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皮疹为局限性大小不同的扁平隆起,颜色可为鲜红、淡红或白色。
随皮肤瘙痒而骤然发生,又常迅速消退,不留痕迹。
急性者皮疹不断成批发出,至1周左右停止发生。
慢性者反复发作,长达数周、数月或数年。
2 .自觉剧烈瘙痒,局部灼热,吹风受凉或遇热时更加严重。
3 .发作时如有腹痛、腹泻、便秘、胸闷、气急等全身症状者,表示内脏有同样病变存在。
4 .皮肤划痕呈阳性反应,嗜酸性粒细胞常增高。
【治疗】一、辨证论治首先除去病因,尽可能找出引起过敏的药品、食物及其他因素,以后避免服用和接触,有寄生虫的应予驱虫治疗。
1.风热型皮疹鲜红、灼热,口渴烦躁,受风或在温暖环境下发作或加重,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或数。
治法:疏风清热。
方药举例:消风散加减。
荆芥、牛劳子、防风、蝉蜕、生地黄、知母各IOg,生石膏30g,生甘草5g。
2.风寒型皮疹淡红或白色,受凉即发,接触冷水时尤易发作,在温暖环境下减轻或消失,舌淡苔白,脉浮紧或沉缓。
治法:散风寒,和营卫。
方药举例:桂枝汤加味。
桂枝、荆芥、防风、苏叶、川号各10g,麻黄5g,白芍15g,甘草3g,生姜2片,红枣4枚。
以上两症加减:大便秘结加大黄、枳实。
便泻,热证加黄苓、黄连、木香;寒证加白术、茯苓、砂仁。
腹痛加川楝子、延胡索。
气急加桔梗,重用麻黄。
因饮食诱发,加山楂、神曲、蕾香。
肠寄生虫诱发者,加乌梅、使君子肉、土楝根皮。
病久气虚,卫阳失固,加生黄芭、党参。
面色少华,稍劳即发,脉缓无力再加附子。
血虚面色萎黄,舌淡脉细,妇女常在经期发作,加当归IOg,生首乌ISgo久发不愈加僵蚕、地龙。
二、中成药消风颗粒每服10g,每日3次。
脱敏丸每服IOg,每日3次。
三、局部治疗选用具有止痒作用的药,如解毒搽剂、止痒洗剂、止痒扑粉等。
荨麻疹的治疗辩证药方
![荨麻疹的治疗辩证药方](https://img.taocdn.com/s3/m/cc339012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1b.png)
荨麻疹的治疗辩证药方麻疹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皮肤病,那么荨麻疹怎么治疗好呢?下面小编带你了解荨麻疹的治疗辩证药方,希望对你有帮助!荨麻疹的治疗辩证药方(1)风热型:相当于急性荨麻疹。
皮疹色泽红赤,受风加剧。
皮肤灼热、剧痒感,并觉手心发热,心烦口渴。
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宜疏风清热。
方用疏风清热饮、消风散加减:荆芥、防风、牛蒡子、苦参、蝉衣、石膏、知母、木通、银花、连翘等。
(2)风寒型:相当于寒冷性荨麻疹。
皮疹淡红或淡白,遇冷、遇水和吹风后症状加重,得暖后减轻。
自觉畏寒、恶风,冬重夏轻,口不渴,苔薄白,脉浮缓。
治宜疏风散寒。
方用麻黄汤或桂枝汤加减:麻黄、桂枝、白芍、羌活、赤芍、独活、防风、荆芥、浮萍、炙草、生姜、白藓皮等。
(3)脾胃湿热型:相当于胃肠型荨麻疹。
皮疹多少不定,胃肠道症状明显,纳差,脘腹疼痛,拒按或坐立不安,倦怠无力,大便秘结或溏薄。
苔黄腻,脉滑数有力。
治宜泄热、利湿。
方用除湿胃苓汤合茵陈汤加减:茯苓、苍术、白术、厚朴、山栀、茵陈、防风、荆芥、香附、乌药、枳壳、泽泻、大黄、砂仁等。
(4)阴虚火旺型:多见于慢性荨麻疹。
皮疹多在午后或夜间发作,皮疹时隐时现,来去无常,经久不愈。
神倦乏力,面色萎黄,头晕目眩,口干颊红,手足心热,舌红苔光,脉数无力。
治宜养血、滋阴、降火。
药用四物汤合青蒿鳖甲汤加减:当归、生地、首乌、玄参、地骨皮、白芍、青蒿、龟板、鳖甲、勾藤、五加皮、白藓皮、桑白皮等。
(5)冲任不调型:多见于女性,因月经紊乱而引起荨麻疹。
发疹有周期性,与月经有关,常有月经不调,经期超前或推后。
经来腹痛,经色紫红或有瘀块。
经来疹多,症状加重;经清疹退,症状消失。
苔薄,舌有紫气,脉弦数。
治宜调理冲任。
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红花、丹参、当归、赤芍、川芎、香附、木香、菟丝子、仙灵脾、巴戟天、防风、荆芥、甘草等。
(6)热毒燔营型:多为感染或药物引起的急性荨麻疹或血清病型荨麻疹。
发病突然,皮疹广泛,全身大块状,色绛红,灼热感,奇痒。
中医药治疗荨麻疹
![中医药治疗荨麻疹](https://img.taocdn.com/s3/m/07e669fe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5b.png)
中医药治疗荨麻疹【1 】中医辨证论治:(1)风热型,多见于急性荨麻疹.辨证为风热袭表,肺卫掉宣,治以辛凉透表,宣肺清热,方以“荆防方”加减.荆防方【药物构成】荆芥穗2钱,防风2钱,僵蚕2钱,金银花4钱,牛蒡子3钱,丹皮3钱,紫背浮萍2钱,干地黄3钱,薄荷1钱半,黄芩3钱,蝉蜕1钱半,生甘草2钱【方子功能】疏风解表,清热止痒.(2)风寒型,多见于严寒性荨麻疹.辨证为风寒束表,肺卫掉宣,治以辛温解表,宣肺散寒,方以“麻黄方”加减.麻黄方【处方】麻黄3克,干姜皮3克,浮萍3克,杏仁4.5克,白藓皮15克,丹参15克,陈皮9克,丹皮9克,僵蚕9克【功能主治】辛开腠理,和血止痒.主气血缺少,卫外掉固,腠理不密,玄府掉固,风邪内侵,肌肤掉养.(3)贫血受风型,多见于慢性荨麻疹.辨证为阴血缺少,风邪束表,治以滋阴养血,分散风邪,方以当归饮子加减;(4)脾肺两虚,风寒束表型,多见于慢性荨麻疹.辨证为脾肺两虚,卫气不固,治以健脾益肺,益气固表,方以玉屏风散合多皮饮加减.中药药方:慢性荨麻疹中药方子中药方子(一)【辨证】脾掉健运,复感风邪,郁于肌肤.【治法】健脾除湿,疏风和血.【方名】多皮饮.【构成】地骨皮9克,五加皮9克,丹皮9克,大腹皮9克,木槿皮9克,桑白皮15克,白藓皮15克,赤茯苓15克,冬瓜皮15克,扁豆皮15克,干姜皮6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出处】赵炳南边.中药方子(二)【辨证】气血缺少,卫外掉固,腠理不密,玄府掉固,风邪内侵,肌肤掉养.【治法】辛开腠理,和血止痒.【方名】麻黄方.【构成】麻黄3克,干姜皮3克,浮萍3克,杏仁4.5克,白藓皮15克,丹参15克,陈皮9克,丹皮9克,僵蚕9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出处】赵炳南边.中药方子(三)【辨证】脾虚兼风.【治法】健脾利湿,祛风静痒.【方名】荨麻疹汤.【构成】苍术5克,白术30克,茯苓15克,荆芥15克,丹皮15克,防风9克,白蒺藜12克,僵虫10克,川芎9克,丹参15克,黄芩10克,龙骨15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出处】屈舒信方.中药方子(四)【辨证】阴血缺少,风淫湿遏,邪伏血分,每遇不正之气诱发.【治法】养阴益血,以清算血分为主,佐以疏风利湿.【方名】加减当归饮.【构成】当归9克,白芍9克,生地15克,何首乌30克,川芎6克,白芨9克,地龙9克,路路通15克,地肤子12克,乌药6克,荆芥6克,防风6克,甘草5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出处】俞长荣方.中药方子(五)【辨证】洗澡当风,邪客经络,气血阻痹,而致风疹绸缪.【治法】疏风清热,活血通经.【方名】麻黄连翘小豆汤合胡煎方.【构成】麻黄3克,连翘9克,赤小豆12克,胡麻仁30克,何首乌9克,苦参6克,石菖蒲6克,甘草4.5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次,日服2次.【出处】何任方<荨麻疹>别的中医疗法:1.活血祛风法实用病人舌质暗紫,有瘀斑及血瘀症状,其实不轻易分辩风寒及风热症状者,可用血府逐瘀汤加荆芥.防风各10克.依据辨证不合又可分为:(1)活血辛凉透表法:适于有风热症状者.方药:血府逐瘀汤加辛凉解表药,经常应用:浮萍30克,地肤子30克;升麻6克.葛根15克;浮萍30克.地肤子30克.升麻6克.葛根15克.(2)活血辛湿透表法:适于有风寒症状者.可用永安止痒汤.(3)活血湿阳法:并用于湿寒型及大多半皮肤划痕症.可用血府逐瘀汤加:附子10克,桂皮或肉桂10克;血府逐瘀汤加金匮肾气丸,每日两丸.(4)活血健脾法:适于有脾虚腹泻者.可用血府逐瘀汤加参苓白术散.(5)活血固表法:实用于易汗出,汗后产生风团,相当于部分胆碱型荨麻疹.可用血府逐瘀汤加玉屏风散.2.清热疏风法用凉血消风汤.3.凉血祛风法用凉血消风汤.4.祛风通络法实用于兼有风湿症状者,用独活寄生汤.5.健脾理湿法实用于舌苔白腻,胸脘满闷,或有溏泻者.可用加减胃苓汤.6.散寒化饮法兼有慢性气管炎者.可用加减小青龙汤.7.其他治法个体是病人依据不合辩证,采取不合方药,且体有五味消毒饮.麻桂参半汤.湿热方.消风散及寒湿方等.8.针灸等疗法针刺风府,大椎,曲池.足三里.血海与三阴交等依据辨证取穴与不合补泻法治疗.艾灸疗法,耳针疗法,划耳疗法等也有必定后果.。
荨麻疹的中药外治法
![荨麻疹的中药外治法](https://img.taocdn.com/s3/m/115efc67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23.png)
荨麻疹的中药外治法
荨麻疹
荨麻疹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皮肤、粘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强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
临床表现为大小不等风团样损害,常骤然发生,瘙痒剧烈,迅速消退,不留痕迹。
中医学认为本病属于“瘾疹”范畴,多由风邪外袭,营卫不和,或脾胃湿热,郁于皮毛所致。
(1)风热外袭型
症见皮肤风团色红,此起彼落,搔痒剧烈,遇热或汗出易发,遇冷则减等。
方1
【组成】新鲜芝麻杆100克。
【用法】将芝麻杆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洗擦患处,1日3—4次,3日为1疗程。
方2
【组成】豨签草60克,地肤子15克,白矾9克。
【用法】将豨签草、地肤子、白矾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趁热熏洗患处,1日3—4次,3日为1疗程。
(2)脾胃湿热型
症见皮肤风团鲜红,状如云片,搔痒不已,伴有身重纳呆,脘腹胀痛,大便秘结或泄泻等。
方1
【组成】新鲜青蒿叶60克。
【用法】将青蒿叶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趁热熏洗患处,1日3—4次,3日为1疗程。
方2
【组成】苦参30克,马齿苋30克,白鲜皮30克,地肤子30克,明矾9克。
【用法】将苦参、马齿苋、白鲜皮、地肤子、明矾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趁热熏洗患处,1日3—4次,3日为1疗程。
【附注】如风团遍及全身,可用上方药液沐浴全身,1日2次。
荨麻疹中医辩证症状及治疗法
![荨麻疹中医辩证症状及治疗法](https://img.taocdn.com/s3/m/a071704b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70.png)
荨麻疹中医辩证症状及治疗法很多荨麻疹患者通过西医治疗结果没有起色,就选择用中医辩证治疗。
中医讲究对症下药,想要治疗好荨麻疹,就要先辩证分析荨麻疹症状。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中医辩证荨麻疹症状及治疗方法。
荨麻疹中医辩证分型:1、风热型:风团色红,连接成片,暴痒难忍,可有针刺样灼热感,遇热稍减,伴自汗口渴,甚则发热烦躁。
舌红苔黄,脉浮数。
2、血虚型:风团形似豆瓣,边缘红晕色淡,皮肤干燥,伴面色无华,头晕失眠。
舌淡苔薄,脉细。
3、血瘀型:大片风团遍布全身,色红,时起时消,历久不愈,瘙痒难忍,烦躁,便秘。
苔薄黄,脉弦细。
4、风寒型:风团色白或淡红,稍沾冷水则可诱发,瘙痒异常,遇冷当风则加剧,遇热可减轻,口不渴,可伴有发热恶寒。
舌淡苔殷白,脉浮缓。
5、气虚型:风团如豆瓣大,成片,疹色与肤色一致,伴倦怠乏力,动则汗出。
舌淡胖,脉弱。
6、湿热型:风团鲜红或中央色白、边缘鲜红,搔抓之后,皮肤迅即潮红水肿,局部或全身瘙痒及热感,伴恶心呕吐,头晕。
舌淡苔白或黄腻,脉滑数。
荨麻疹中医治疗法:1、防风、荆芥、蝉蜕各10克,地肤子、赤芍、生地、黄芩、苦参、白茅根、牛蒡子各15克,生石膏(先煎)20克,生甘草6克。
常规水煎服,每日一剂,日服两次。
适用于风团红色,遇热加剧,遇冷减轻者。
2、薄荷(后下)、生大黄(后下)各6克,防风、荆芥、蝉蜕各10克,黄芩、厚朴、枳壳、当归、茵陈、九香虫各15克,生石膏(先煎)20克,生甘草6克。
常规水煎服,每日一剂,日服两次。
适用于出风团伴有腹痛、腹泻者。
3、当归、白芍、白术、防风、白鲜皮各10克,僵蚕、山萸肉、刺蒺藜、乌梢蛇各15克,煅龙骨(先煎)、煅牡蛎(先煎),黄芪、党参各20克。
常规水煎服,每日一剂,日服两次。
适用于出风团反复发作,气血亏虚者。
4、生地12克,连翘10克,桑白皮10克,牛蒡子10克,夏枯草10克,赤芍12克,生姜皮3克,地骨皮6克,地肤子6克,茯苓皮10克,蝉蜕6克,白蒺藜6克。
荨麻疹偏方适合八成人使用
![荨麻疹偏方适合八成人使用](https://img.taocdn.com/s3/m/5219f145852458fb770b56dd.png)
荨麻疹偏方,适用于80%类型的人群风热型荨麻疹诊断及症状:怕热,全身性、痒性、丘疹性、皮疹,口干,热则痒重,心烦不安,脉濡或浮滑,舌黄,苔白。
方:荆芥10克,防风10克,蝉衣10克,黄柏10克,连翘10克,生石膏40克,苦参12克,白癣皮12克,升麻12克,甘草6克,黄芩12克,生地30克,丹皮15克。
煎服,一日一剂,一剂两服,不宜久煎,连服三日,有效则加三剂风寒型荨麻疹诊断及症状:怕冷,有全身性丘疹,或风团性皮疹,容易腹痛,全身有紧束感,口不干,无汗但发热等,脉浮紧,舌白,苔白。
方:麻黄8克,桂枝10克,赤芍12克,杏仁10克,生姜3片,红枣5枚,甘草6克。
煎服,一日一剂,一剂两服,不宜久煎,连服三日,有效则加三剂血热症【荨麻疹症状】皮疹红色,遇热则加剧,得冷则减轻,多夏季发病,苔薄黄,脉浮数。
【荨麻疹治法】疏风解表,清热止痒【荨麻疹方药】荆芥6克,防风6克,僵蚕6克,金银花6克,牛蒡子9克,丹皮9克,紫背浮萍6克,干生地9克,薄荷5克,黄芩9克,蝉衣5克,生甘草6克【用法】水煎时间不宜过长,每日一剂,分两次凉服。
忌辛辣、发物。
【荨麻疹按语】此方以荆芥、防风、薄荷、蝉衣为主要药。
荆芥辛苦而温,芳香而散,气味轻扬入气分,驱散风邪;防风其气不轻扬,能散入于骨肉之风,故宣散在表之风邪,用防风必用荆芥;薄荷清轻凉散,善解风热之邪,又能疏表透疹解毒;蝉衣凉散风热,开宣肺窍,其气清虚,善于诱发。
以上四味药,表散作用较强。
牛蒡子疏散风热解毒透疹,善开主窍;僵蚕祛风散结,协助上述四味主要药以透达表热之邪。
金银花、黄芩解毒清肺热以泄皮毛之邪;丹皮、干生地理血和血;生甘草解毒调和诸药。
气虚血热【荨麻疹症状】皮肤瘙痒起疹,时隐时发,小如麻点,大如豆粒,为扁平硬节,高出皮肤,一旦搔破,则连结成片,舌暗苔白,脉弦。
【荨麻疹治法】益气滋阴,祛风泻火【荨麻疹方药】生黄芪15克,当归10克,生地10克,炒枳壳15克,白藓皮10克,地肤子10克,防风10克,连翘10克,桑叶10克,炒白芍10克,牛蒡子10克,玉竹10克,荆芥3克【用法】水煎,分三次温服,以五剂为一个疗程。
荨麻疹中医研究资料(Water整理)【3】
![荨麻疹中医研究资料(Water整理)【3】](https://img.taocdn.com/s3/m/e2870a67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4b.png)
荨麻疹中医研究资料(Water整理)【3】赵××,男,41岁,西安市三五三八工厂工人。
于一九七零年一月三日就诊。
主诉:身上起红斑,搔痒已三天。
现病史:三天前,食虾米鸡蛋汤,全身突然起红斑,成块成片,好似云朵拱起,搔痒异常。
用指甲抓痒,疹块随手而起。
胃纳不佳。
尿色深黄。
检查:搔痒不安,全身都有红色疹块,有的融合成片,压之退色。
舌象:舌质红,苔黄微腻。
脉象:浮洪而数。
西医诊断:急性荨麻疹。
中医辨证:脾胃湿热,外受风邪。
治则:清热利湿,表里双解。
处方:金银花15克,黄芩12克,连翘20克,蝉蜕9克,胡麻仁15克,芥穗8克,玉米须30克,苍术10克,白术12克,焦三仙30克,甘草6克,云苓15克,防风8克,生石膏20克。
煎服法:开水煎十五分钟后服用,早晚各温服一次。
连服三剂。
禁忌:忌食鱼、虾、蛋、肉等。
复诊(一月六日):疹块已退,痒止。
但仍有口干,纳呆现象。
舌质红,苔薄。
脉弦。
拟上方,去蝉蜕、防风、苍术,加浮萍8克,白藓皮10克,紫草9克。
三剂,水煎服。
禁忌如前。
附记:荨麻疹,是一种过敏性皮肤病,中医称之瘾疹、㾦㿔、风疹块等。
本例,患者脾胃湿热素盛,外受风邪,加之食虾蛋等异性蛋白,诱发而成。
故以疏风解表,清热利湿,调理肠胃而治之。
风疹与湿疹有别,两者皆痒甚。
湿疹多有脂水相伴,治当除风邪、清湿热为主;风疹无脂水,其痒彻心,搔破溢出血津其痒乃止。
因其邪在血分,心主血脉故也,治当疏风凉血为主。
刘某,男,46岁。
病风疹,于1983年10月上旬就诊。
脉浮数,舌苔白,疹大如粟,布满周身,面部尤重,瘁彻于心,夜难入睡。
乃用疏风凉血之剂。
荆芥12克,防风10克,苍耳17克,蒺藜17克,蒲公英20克,苦参20克,玄参13克,生地黄13克,牡丹皮12克,白芍12克。
3剂。
每日1剂,水煎服。
3日后复来就诊,脉已不数,知血热之势已缓,痒亦少减。
继服12剂乃愈。
荨麻疹在祖国医学称为“瘾疹”,又称“风疹块”。
其病多因风热和风寒搏于肌表,卫虚,有血热,或对某种食物、药物或肠内寄生虫过敏而发生。
荨麻疹辨证分型
![荨麻疹辨证分型](https://img.taocdn.com/s3/m/ab7091a5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13.png)
荨麻疹辨证分型(21种)1、风寒束表◆症状:(1)皮肤风疹呈粉白色或瓷白色;(2)以皮肤暴露部位明显,遇热轻而遇冷剧,或兼见风寒表证;(3)苔白,脉浮紧。
◆病机:风寒束表,寒邪不能透达体外。
◆治法:疏风散寒、固表。
◆方剂:(1)桂枝麻黄各半汤。
(2)若有恶风、自汗、脉浮缓的表虚证者,当益气固表而疏风,方用固卫御风汤。
(3)玉屏风散合桂枝汤加当归、陈皮、蝉蜕。
◆附方:《朱仁康临床经验集》固卫御风汤:炙黄芪9g,防风9g,炒白术9g,桂枝9g,赤白芍各9g,生姜3片,大枣7枚。
2、风热蕴肤◆症状:(1)皮肤风疹呈红色或粉红色,可迅速漫延全身;(2)皮肤灼热刺痒,抓之随起红色或紫红色条索状疹块;(3)遇热剧而得冷解。
(4)舌红,苔少,脉数。
◆病机:风热之邪,郁于肌肤,壅于皮肤而发。
◆治法:疏风清热,辛凉透惑◆方剂:(1)消风清热饮。
(2)荆防方。
(3)若风热挟湿,疹痘中有小水疱者,可用祛风胜湿汤。
◆附方:(1)《朱仁康临床经验集》消风清热饮:荆芥9克,防风9克,浮萍9克,蝉衣6克,当归9克,赤芍9克,大青叶9克,黄芩9克。
(2)《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祛风胜湿汤:荆芥9g,防风9g,羌活9g,蝉衣6g,茯苓皮9g,陈皮6g,银花9g,甘草6g。
3、肠胃积热◆症状:(1)疹块色红,累积成片;(2)兼有肠胃积热证状,腹胀便秘,小便短赤;(3)舌质红,苔黄厚,脉滑数有力。
◆病机:饮食不节,肠胃积热,内不得疏泄,外不得宣通,郁于皮肤腠理之间而发。
◆治法:通腑泻热,疏风解表。
◆方剂:防风通圣散。
◆附方:《宣明论方》防风通圣散:防风、川芎、当归、芍药、大黄、薄荷叶、麻黄、连翘、芒硝各15g,石膏、黄芩、桔梗各30g,滑石90g,生甘草60g,荆芥穗、白术、栀子各7.5g。
每服4钱,水1盏,加生姜3片,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每日3次。
病甚者,5-7钱至1两;极甚者,可下之,多服2两或3两,得利后,却当服3-5钱,以意加减。
中医辨证治疗荨麻疹疗效观察
![中医辨证治疗荨麻疹疗效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35f03b67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d3.png)
中医辨证治疗荨麻疹疗效观察汇报人:2023-12-12•中医对荨麻疹的认识•中医辨证治疗荨麻疹的方法•中医辨证治疗荨麻疹的疗效评估目录•中医辨证治疗荨麻疹的典型病例分析•中医辨证治疗荨麻疹的总结与展望01中医对荨麻疹的认识中医认为荨麻疹多由外感风邪所致,包括风热、风寒等。
过食辛辣、海鲜等食物,或饮酒等均可诱发荨麻疹。
长期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亦可导致荨麻疹。
抵抗力下降,如感冒、疲劳等均可诱发荨麻疹。
外感风邪饮食不节情志内伤正气虚弱风邪袭表营卫不和气血亏虚湿热内蕴01020304荨麻疹的中医病机多由风邪袭表,客于肌肤所致。
风邪客于肌肤,导致营卫不和,卫外不固,邪气内侵。
久病耗伤气血,或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致气血亏虚。
饮食不节,过食辛辣、海鲜等食物,或饮酒等均可导致湿热内蕴。
观察患者的皮疹形态、颜色、分布等,以及是否有其他伴随症状,如瘙痒、发热等。
望诊听患者的主观陈述,了解病情的发展过程和患者的体质状况。
闻诊询问患者的发病原因、发病过程、治疗情况等,以及是否有其他疾病或特殊情况。
问诊通过把脉了解患者的脉象、舌苔等情况,判断病情的性质和严重程度。
切诊02中医辨证治疗荨麻疹的方法祛风散寒、解表止痒详细描述采用桂枝汤加减,药物组成包括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等,可有效改善风寒束表型荨麻疹患者的瘙痒症状,同时具有祛风散寒、解表的作用。
疏风解表、清热止痒详细描述采用银翘散加减,药物组成包括金银花、连翘、荆芥、防风等,可有效改善风热犯表型荨麻疹患者的瘙痒症状,同时具有疏风解表、清热的作用。
总结词清热解毒、祛湿止痒详细描述采用平胃散加减,药物组成包括苍术、厚朴、陈皮等,可有效改善胃肠湿热型荨麻疹患者的瘙痒症状,同时具有清热解毒、祛湿的作用。
虫类药物在荨麻疹治疗中的应用总结词以毒攻毒、活血化瘀详细描述虫类药物具有以毒攻毒、活血化瘀等作用,可用于治疗顽固性荨麻疹,如蜈蚣、全蝎等虫类药物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瘙痒症状。
03中医辨证治疗荨麻疹的疗效评估•治愈:荨麻疹完全消失,随访无复发。
丘疹性荨麻疹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丘疹性荨麻疹的治疗方法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33b648749b6648d7c1c74673.png)
丘疹性荨麻疹的治疗方法有哪些丘疹性荨麻疹大多数发病主要由蚊子、臭虫、蚤、虱、螨、蠓等叮咬后引起的过敏反应。
昆虫通过其口器刺入皮肤吮血,其唾液及部分口器残留皮内是引起该病的原因。
治疗方法比较多,西医主要是对症治疗,如口服抗组胺药物,应用糖皮质激素等,治疗时间长,且易复发;而中医治疗慢性荨麻疹有独到的见解,通过对患者的望闻问切,根据患者不同的体质采取不同的方法治疗。
丘疹性荨麻疹的中医疗法1、风热型:临床表现:皮损发生在春夏秋季节,皮疹多数出现在四肢及躯干。
呈散在性红色丘疹,风团,状如虫咬,剧烈瘙痒,舌质红,苔薄黄,脉滑数。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痒。
方药:荆防败毒散加减。
荆芥10克,防风12克,苦参10克,白鲜皮10克,黄柏10克,连翘12克,紫花地丁10克,蝉衣10克,升麻10克,甘草6克。
加减变化:发热甚者,加石膏、知母。
瘙痒甚者,加重白鲜皮用量,并加刺蒺藜、皂角刺。
如有血疱者,加丹参、丹皮、紫草。
2、湿热型:临床表现:皮损主要发生在腰骶部位,丘疱疹、水疱较多,部分搔破糜烂或染毒而结脓痂,自觉瘙痒,由于搔抓后出现疼痛,伴有发热,纳差,便溏或便秘等,舌质红,苔薄黄或微腻,脉濡数。
治法:清热化湿,祛风止痒。
方药:祛风胜湿汤加减。
荆芥15克,防风15克,银花10克,连翘10克,羌活10克,蝉衣10克,茯苓皮15克,陈皮10克,白鲜皮12克,刺蒺藜12克,白术12克,甘草6克。
加减变化:瘙痒甚,搔抓糜烂渗水并感染者,加马齿苋、紫花地丁、败酱草、蒲公英。
因虫积诱发者,加苦楝子、使君子、生南瓜子。
丘疹性荨麻疹的西医疗法1、抗组织胺制剂:可选用扑尔敏,每次8毫克,每日3次,口服;息斯敏,每次3~10毫克,每日1次,口服;比特力,每次10毫克,每日1次,口服。
2、其他药物:10%葡萄糖酸钙20毫升加10%或5%葡萄糖液250~300毫升静脉滴注,每日1次,3~5次为1个疗程。
3、外用:可选用无极膏、皮炎宁、派瑞松、尿素软膏外搽。
荨麻疹的中医辨证
![荨麻疹的中医辨证](https://img.taocdn.com/s3/m/a83e38b7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6a.png)
荨麻疹的中医辨证2篇荨麻疹的中医辨证(上)荨麻疹是一种皮肤病,中医认为它是由于体内阳气亢盛、湿邪蕴积所致。
在中医理论中,荨麻疹被归类为“风浮”类型,即由于外邪风热或风寒入侵人体,影响了皮肤的正常功能而引发的病症。
下面将从中医的角度介绍荨麻疹的辨证方法。
一、风浮证型风象较重,病情较急,荨麻疹出现迅速且皮疹较为剧烈,一般会伴有瘙痒、红肿以及出汗等症状。
此时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是利用药物祛风,清热解毒。
常用的中药有鱼腥草、连翘、黄连、野菊花等。
此外,还可以使用艾灸或拔罐等疗法,通过调理气血,达到温通经络的目的。
二、湿盛证型湿气是导致荨麻疹的重要原因,因此治疗荨麻疹时,要从祛湿着手。
湿盛证型的患者体内湿气较重,一般会伴有面部浮肿、舌苔白腻和体重增加等症状。
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有煮服草药、膏方和外敷等。
常用的中药有苦瓜、茵陈蒿、黄柏、白术等。
此外,饮食上要注意清淡,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的食物,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量。
荨麻疹的中医辨证(下)三、血热证型血热证型的患者往往会有荨麻疹较为明显的皮疹,伴随着皮肤灼热和腹部胀满等症状。
中医治疗血热证型的荨麻疹,常用的方法是清热凉血。
常用的中药有生地黄、玄参、赤芍等。
此外,还可以选用中成药,如板蓝根颗粒、银翘解毒片等。
此外,注意饮食调理,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多喝凉茶以及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
四、脾胃虚弱证型脾胃虚弱是荨麻疹的常见病因之一,患者常伴有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
治疗此证型的方法是健脾化湿。
常用的中药有党参、山药、白术等。
此外,还应注意饮食调理,避免食用生冷、油腻、难以消化的食物,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
综上所述,荨麻疹的中医辨证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辨证。
在中医的治疗中,常常结合草药治疗、针灸、艾灸、拔罐等疗法,以及饮食调理来综合治疗荨麻疹。
需要强调的是,中医治疗是一个个体化的过程,每个人的状况和辨证也是不同的,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最好咨询专业的中医医师,进行个体化的辨证治疗。
荨麻疹的中医分型辨证治疗
![荨麻疹的中医分型辨证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721c2caa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d3.png)
荨麻疹的中医分型辨证治疗更新时间:2018-02-10核心提示: 在中医治疗荨麻疹中,主要是通过辨证的分析患者的身体情况来确定患者的荨麻疹类型,在予以治疗手段来消除荨麻疹。
这种治疗方法不但能确保用药正确使荨麻疹得以迅速消除,还能减少因为误用药物而导致患者因身体吸收药毒而遭受的损伤。
在荨麻疹的治疗中,中医分型辨证治疗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医生通过这种方法判断出患者身体内部的实际情况,经过专业的辨证分析判断出患者荨麻疹类型,这样就很容易找到治疗患者的对症方法,快速且有效的消除患者身上的病症,让患者轻轻松松解决荨麻疹的烦恼。
1,热蕴风湿型荨麻疹。
此种类型的荨麻疹多发于健壮的青年群体,患者在出现荨麻疹后会反复发作,还会伴有皮肤瘙痒的症状。
观察这类患者的舌头,会发现他们的舌质都比较红,舌苔黄。
面对这些症状患者就可以蝉蜕,浮萍,防风,栀子,黄苓,益母草,白藓皮,厚朴,通草,地肤子为主方剂,根据患者的身体差异加减中药药材,煎熬后服用即可。
2,血虚型荨麻疹。
此种类型的荨麻疹患者多为中老年女性群体,在患上荨麻疹后,会出现皮肤瘙痒,风团,面部失华,发黄,月经量明显减少,身体经常无力,睡眠减少,夜晚多梦等症状。
此种症状的患者就可以四物汤为主方剂,根据身体的实际症状加减其他中药材,如果患者伴有阳气不足,平时容易感冒,手脚冰凉,怕冷等症状,就可增加桂枝,制附子,黄芪三种药材。
如果患者肺气不足,则可增加黄芪,炙甘草,炒白术,生姜,红枣解决。
3,营卫不和型荨麻疹。
此种类型的荨麻疹也多发于青年群体。
患者的荨麻疹多反复出现,长时间都不能治愈。
在病情发作时,也只有皮肤瘙痒,不规则风团两种症状出现。
对于此种类型的荨麻疹,则只需要用桂枝汤加上地肤子,白藓皮两种中药材即可。
对于存在内热的患者,则增加栀子即可。
以上就是中医中三种荨麻疹的类型及治疗方法,患者需要经过专业的中医号脉面诊后才能使用方剂,切忌自行判断,造成药物使用不对症。
在治疗期间,患者还需遵从服用中药的忌口,避免使用辣椒,花椒,芥末,大葱,姜,蒜等比较辛辣刺激的食物。
荨麻疹的中医治疗
![荨麻疹的中医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72abe243c77da26924c5b06c.png)
荨麻疹的中医治疗作者:暂无来源:《家庭医学(上)》 2020年第6期不久前脖子上出了一些红疹子,胳膊上也起了一些红色小点。
感觉是过敏了,喝了三天氯雷他定糖浆不见效。
去医院被诊断为荨麻疹,开了两次药了,效果也不太明显。
中医是否有好办法?河南郑州王惠副主任医师曹淑芬(北京 100089)中医通常依照风寒、风热、肠胃湿热、血虚受风等治疗荨麻疹。
患者应避开过敏原,避免过度疲劳,保持情绪平稳。
饮食方面少吃刺激性、动风发物,多吃清淡食物。
症状严重时,动物性蛋白摄取量也应减少。
此外,针灸曲池、风池、大椎、血海、三阴交及足三里等穴,有助于减轻瘙痒。
风寒型常因卫外不固、风寒外袭,导致营卫失和,诱发病症。
感受风寒、吹到冷气、接触冷水后,风疹、瘙痒感容易加重。
皮肤症状为风疹块,呈现淡红色或苍白色。
治宜和解肌表、祛邪止痒。
可用桂枝麻黄各半汤加减治疗。
荆芥生姜饮荆芥15克、生姜9克。
荆芥、生姜泡水洗净,生姜切成片。
所有材料一起入锅中,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滚后转小火煎煮20分钟即成。
风热型多因受风热袭发病,病后常见风疹块,色红成片,伴有瘙痒感,遇热则加剧,遇冷则减缓。
治宜辛凉透表、清热解毒,并佐以凉血之品。
常用银翘散加减来治疗。
菊花蝉蜕饮蝉蜕10克,冬瓜20克,菊花10克。
蝉蜕、菊花泡水洗净,冬瓜削皮、去籽,切成块状。
所有材料入锅中,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滚后转小火煎煮30分钟即成。
肠胃湿热型发病与脾胃失调有关,临床常见风疹块,色鲜红,伴有腹胀、腹痛、腹泻、呕吐、大便不畅等消化道症状。
治宜清热解毒、化浊利湿。
常用甘露消毒丹加减。
红豆薏仁饮山药40克,薏仁30克,红豆20克,白糖少量。
山药、薏仁、红豆泡水洗净;薏仁、红豆浸泡3小时以上,然后和山药一起入锅,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滚后转小火煎煮30分钟即成,加白糖调味饮用。
血虚受风型多见于慢性荨麻疹、皮疹反复发作者,午后或夜晚易使症状加重。
治宜益气养血、消风止痒。
可用四物汤加减来治疗。
紫草红枣饮紫草15克,荆芥穗10克,红枣10克,甘草10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荨麻疹分风热型湿热型辨治
*导读:丘疹性荨麻疹,中医称之为水疥疮、土风疮。
西医认为系昆虫叮咬、环境变化……
丘疹性荨麻疹,中医称之为水疥疮、土风疮。
西医认为系昆虫叮咬、环境变化,或胃肠道功能障碍,对某些食物(如鱼、虾、蛋等)过敏所致。
中医认为本病多由素体不足或胎体遗热,以致湿热内蕴,或因蚊虫叮咬,或肠有虫积,或因食鱼腥动风之品,或因食滞复感风邪而引发。
本病多发于春夏秋温暖季节,常见于儿童及青少年,好发于四肢伸侧及臀部,尤其是腰以下暴露部位。
皮损为花生米大小的风团样损害,性质坚硬,颜色淡红,顶端常有水疱或丘疱疹,甚至大疱,周围有纺锤形红晕,皮损成批出现,对称分布。
自觉瘙痒剧烈,夜间更甚,影响睡眠,导致患儿精神不安。
笔者在临床上将本病分为两种证型予以论治,均获得了良好的疗效。
风热型
皮损常发生在四肢,为散在性红色丘疹、风团,状如虫咬,瘙痒较重。
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疗方法:疏风清热,宣肺止痒。
处方:金银花、连翘各10克,荆芥、防风各6克,牛蒡子(炒)、蝉蜕各4.5克,牡丹皮、黄芩各3克。
水煎3次合并药液,分3次饮服。
湿热型
皮损多发生在腰骶部位,丘疱疹、水疱较多,部分挠破糜烂,或染毒而结脓痂,自觉又痛又痒,或伴发热,便秘,食欲不振等症状。
舌质红,舌苔黄、微腻,脉濡数。
治疗方法:清热化湿,疏风止痒。
处方:赤小豆、茯苓各12克,益母草、荆芥、防风各10克,炒白术、炒枳壳、苦参、赤芍各6克,砂仁(后下)4.5克,蝉蜕3克。
水煎3次合并药液,分3次饮服。
注意事项:注意卫生,勤洗澡,勤换衣。
保持室内外环境清洁,消除臭虫、跳蚤、螨虫等昆虫。
调节饮食,忌食鱼虾、海鲜等动风之品。
避免过度挠抓,以防继发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