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2019学年高二文综历史部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7
精品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版)新人教版
新疆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每题1.5分,40小题,共60分)1.“明太祖由平民得帝位,乃不料君权的膨大,反比从前加厉,这为什么呢?其实只是君主专制的自然趋势,明朝适逢其会,便得更上一层罢了。
”这表明A. 相权为核心的官僚政治体制终结B.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渐趋衰落C. 中央对地方的权力制约大大加强D. 皇权强化是古代中国的政治传统2.清初,台湾迎来了两次重要的移民高潮。
一次是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数万明朝的遗民移民到那里垦殖,使台湾基本进入农耕社会。
第二次是台湾被清朝收复后,“民之渡台如水之趋下,群流奔注”,使台湾有了更大发展。
这两次移民高潮A. 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控制B. 冲击了传统的闭关锁国政策C. 驱逐了西方殖民者残余势力D. 加强了大陆与台湾地区的交流3.隋至唐前期的中书门下是决策首脑机关,从不负担琐碎事务:唐代中后期至宋代的中书门下承担了大量的日常政务性工作,出现了中枢机构政务化的趋向。
宋代的设官分职方式,在“从脞芜杂”的表象背后,突出了国家政务的核心内容。
上述变化A. 遏制了官员腐败现象的膨胀B. 协调了中央政府各部门的关系C.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D. 强化了对官员的专业化要求4.汉代初年,二千石以上官任职满三年,可举子弟一人为郎;在有市籍的商人之外,家资满10万(文帝时减为4万)可任郎官。
中央或地方官有缺额时即可由郎官中选用。
这表明汉初A. 商人入仕优化了官僚体制B. 世卿世禄体制尚未被打破C. 因长期战乱官员严重匮乏D. 依政治需要选官形式多样5.西周时期,教民敬神事君的传统思想中,民生来就是神和君的从属物。
春秋时期,有人认为民是神之主,先民而后神。
这一变化A. 带有一定的人文主义色彩B. 受到儒家仁政思想的影响C. 体现早期唯物思想的萌发D. 表明君主集权思想的弱化6.梭伦看到国家经常处在党争状态,而有的公民竟然漠不关心国事,听任自然,因此他制定一种特别法律对付他们,规定任何人当发生内争之时,袖手不前,不加入任何一方者,将丧失公民权利,而不成为国家的一份子。
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版 人教版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月考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及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中国周代封建)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
”这说明封建制度A.催生了中央集权制 B.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C.形成了对“王权至上”的认同 D.与宗法制互为表里2.春秋战国之际,“士庶合流”使士阶层得以扩大,大批的“士”逐渐从有职之人变成了“士无定主”的游离状态的游士。
大批“游士”的出现A.促使分封制逐步瓦解 B.反映了宗法制度走向崩溃C.表明官僚政治已形成 D.导致了国家政局日益动荡3.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载,西汉自宣、元以后,任职丞相者共18人,其中就有14人以明习经学起家。
上述现象A.是“独尊儒术”实施的结果 B.表明儒学已成为正统思想C.说明丞相素质得到了提升 D.有助于广大平民参与政治4.轰动一时的西汉古墓海昏侯墓出土一块珍贵的“孔子屏风”。
屏风记载孔子身长“七尺九”,按汉代长度推断孔子身高为1.82米。
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孔子身长“九尺六”,约合2.2米。
对此理解最佳的是A.《史记》的记载可能存在谬误B.海昏侯墓考古发现属于原始材料C.孔子身高几何,尚需进一步考D.海昏侯墓考古发现能与《史记》记载相印证5.北朝时均田法令规定奴婢和耕牛均可授田。
到了隋代奴婢授田受到限制,耕牛授田逐步取消,唐代则奴婢及耕牛均不得授田,妇女也不得授田。
这从侧面反映了隋唐时期A.奴婢现象已经不复存在B.男耕女织生产模式初步形成C.儒学复兴影响均田法令D.人口增加政府田亩不足分6.据记载,唐代自开元、天宝(唐玄宗的年号)以后,出现了“太平君子(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征文射策,以取禄位”的现象。
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人教 新版
2019高二历史(下)第一次月考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春秋时期,许多诸侯国国君认识到“士”的重要性,甚至公卿大臣也礼贤下士。
著名的事例有齐桓公礼聘管仲、勾践出车行舟四处访贤逢士“必问其名”,等等。
诸侯公卿对人才的渴求()A. 加剧了诸侯之间的纷争B. 冲击了世卿世爵制度C. 形成了尊重人才的风气D. 导致了分封制的瓦解2.管仲指出“一国而两君,一国不可理(治理)也”;孔子主张“君君臣臣”;孟子认为“天无二日,民无二王”;荀子也提出“无君子,则天地不理,礼义无统”。
这反映了当时()A. 流派众多,文化活跃B. 君主专制,国家统一C. 政治失序,礼崩乐坏D. 阶层固化,等级森严3.苏格拉底主张建立智慧与团结的和谐城邦,柏拉图主张在正义原则指导下,建立以个人灵魂和谐为基础的和谐城邦。
下列思想家的主张与材料观点切合的是 ( )A.老子 B.孔子 C.荀子D.韩非子4.朱熹说:“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岂能无?”他又说:“同是事,是者便是天理,非者便是人欲。
如视听言动,人所同也。
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听言动,便是人欲。
”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A. “私欲”是指那些超出了正当要求以及违反了社会规范的欲望B. “私欲”与人的正当欲望是同一概念C. 心即理也D. 一概反对人的欲望5.钱乘旦在《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
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
”由此可见理学()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B.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源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D.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6.黄宗羲在《原君》中说:“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并进而假设“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4月)月考试题
2019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历史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关于中国姓氏起源,唐人柳芳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谥,则文武成宣;氏于事,则巫乙匠陶。
”由此类推,王、侯、公孙等姓氏应源自A.族名B.邑名C.爵号D.官名2.商朝的“外服”大都是迫于武力征服才承认商王的中心地位的,而西周的诸侯是周天子将姻亲等分派到各地形成的。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皇权专制得到加强B.统一国家初露端倪C.血缘政治开始形成D.中央集权体制形成3.在商代早期的甲骨卜辞中,“帝”的卜辞较多,其含义往往指“天神”。
到商朝末期,“宗”类卜辞的增加,“帝”逐渐消失,“帝”成为先王的祭称。
这反映了A.宗教祭祀仪式简化B.宗祛嫡庶关系确立C.人的主体意识增强D.天人合一理论成型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
分封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5.分封从本质上来说,仍是社群自治的延续。
同商朝相比,很多西周封国的中下层社会结构并未发生改变,但是出现了上层的并获得天子承认的管理者。
材料主要强调西周的分封制度A.强化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B主要依据血缘来分封诸侯C.实质上仍是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制D.促使中央对地方形成垂直管理6.西周时,周天子作为封国主权持有者以“册封”的形式“委任”诸侯作为地方封国统治的代理人,并非拥有独立主权的诸侯接受周王授权而进行代理统治。
对此解释正确的是A.西周是主权统一的国家B.西周没有出现最高统治权威C.诸侯在封国内独立实行统治D.分封体制以宗法血缘为基础7.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
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版)新人教版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2019学年度(下)第一次月考高二历史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1.5分,共60分)1. 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分封制的加强 B.宗法制的衰落 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D.井田制的推行2.历史发展既有传承又有创新。
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唐、宋、元、明)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②③④①B. ②④③①C. ③②①④ D.④②①③3.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是A.郡县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4.公元前340年,雅典一下层女子因亵渎神灵被控犯罪,按法律当处死。
辩护人用动情的言辞质问:“难道你们忍心让这位阿芙罗狄特(古希腊美丽女神)的弟子香消玉殒吗?”这打动了陪审团。
经投票,陪审法庭判其无罪。
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A.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 B.妇女享有广泛政治权利C.法律注重保护平民权益 D.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5、罗马法是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
下列司法理念中,遵循罗马法原则的是①被告在被确认犯罪之前是无罪的②被告有权利在法庭上同原告对质③主要按照以往的习惯和判例进行判决④主要按照法律和法学家解释进行判决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6. 1788年7月10日,纽约某报纸以《船讯——号外》为题发布通告:万世联合船主的幸福船,已载着十三包“联合、和平和友谊”进港,……愚蠢船主的船已载着地方偏见、不和的种子等出港。
它赞美的是A.联邦体制 B.分权制衡原则 C.共和制度 D.主权在民原则7. 有西方学者评价全体选民选举出来的德国下院(德意志帝国议会)时说:“下院是汽车的第五个车轮。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各邦代表组成立法机构中的联邦议会 B.德国民主制度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C.德意志帝国政府向帝国议会负责 D.德意志各邦共同推举帝国首相8. 辛亥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廷瓦解之表征。
[精品]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 人教版
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
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
”(《左传·桓公五年》)这反映了( ) A.周王室的衰微 B.诸侯争霸局面的形成C.分封制的崩溃 D.阶级矛盾的尖锐2.中国最古老的飞天传说——“嫦娥奔月”的故事终于在2007年变为现实。
嫦娥本名姮娥,西汉时,汉文帝名刘恒,为避帝讳改名为嫦娥。
这反映的实质是( )A.避讳现象开始出现 B.皇帝权力受到了侵犯C.皇帝地位至高无上 D.百姓对汉文帝的尊敬3.“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按照他们的地产的多寡来规定的,于是,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氏族制度遭到新的失败。
”这是对哪一改革的评价( )A.梭伦改革 B.克利斯提尼改革C.伯利克里改革 D.议事会改革4.伯利克里在著名的“葬礼演说”中说:“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
”最能反映以上原则的机构是( )A.公民大会 B.五百人会议C.陪审法庭 D.四百人会议5.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在国庆演说中讲到: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
”美国实现把总统“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的是( )A.实行三权分立 B.实行君主立宪C.实行民主选举总统 D.国会制约总统权力6.有一次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回答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齐景公高兴地说:你讲得太好了!孔子的回答体现了他思想主张中的 ( )A.“有教无类”B.“无为而治”C.“克己复礼”D.“兼爱”7.在“法”与“德”关系上,某位思想家主张先德后刑、先教后杀,认为有礼之法才是良法,无礼之法是恶法,“故非礼,是无法也”。
这位思想家最有可能是( )A.孔子B.孟子C.荀子D.韩非子8.智者学派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
河南省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河南省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 蜂出并作,各到一端” 、学派众多,出现了“ 百家争鸣” 的局面。
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有()① 社会大变革使思想界非常活跃② 各国国君为富国强兵纷纷养士③ 学在官府局面的改变,贵族对教育的垄断被打破④ 科技生产迅速发展,唯物主义战胜了唯心主义A. ①②③ 正确,④ 不正确B. ①②③④ 都不正确C. ① 正确,③③④ 不正确D. ①②③④ 都正确2. 孟子“仁政”思想的实质是A. 改变社会制度的途径B. 实行封建统治的基础C. 维护劳动人民利益的保障D. 加强对人民统治的一种手段3. 董仲舒说:“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发出灾害以谴告之。
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
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 这表明董仲舒① 宣扬“ 天人感应” 学说② 继承了荀子的“ 天行有常” 思想③ 要求君主施行仁政④ 认为君主的地位不是神圣不可侵犯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4. 宋朝大儒张载提出“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 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 反映了当时学者匡时济世的理想追求B. 体现了理学家们关注国计民生的价值取向C. 说明理学反对封建专制统治D. 说明理学在当时有利于维护社会政局的稳定5. “ 世治而民和,志平而气正,则天地之化精,而万物之美起;世乱而民乖,志癖而气逆,则天地之化伤,气生灾害起” 。
如果以下历史人物看到这句话,所持“ 态度” 合乎逻辑的是A. 汉武帝:严禁传播B. 陆九渊:不谋而合C. 李贽:荒诞不经D. 黄宗羲:奉若神明6. 萧公权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中说:“ 度当时之要,益信理国非恃空言,救亡必资实学。
朱陆一切心性仁义之说,不啻儒家之清议,足以致中原于沦丧而莫可挽回。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下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答案
2019——2020学年下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答案
31、(1)必要性:16世纪的天主教会是阻碍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罗马天主教会神化了教权,迫使世俗王权屈从教权,以维护其封建统治;教阶制度具体体现了封建等级制度;天主教会是重要的封建势力;要推翻教会的特权地位,推动社会进步,必须进行宗教改革。
(三点9分,合理即可)
(2)作用:大学教授凭借丰富的宗教知识,掀起宗教改革运动;大学教育有利于形成严谨的宗教改革理论;大学之间对宗教改革的论争,改变了神学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宰地位,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大学教育推动了欧洲各地宗教改革的发展,对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要影响。
(任三点6分)
32、(1)特点:不增加人民负担;以开源为主,节流为辅;综合施策,涉及面广;先试行再推广,审慎推进;夺豪强富商之利,注重保护平民。
(五点共5分)
意义:有利于保障农时,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抑制土地兼并,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统治;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有利于农民对国家的人身依附性的逐步松弛;推动宋代货币流通、商品经济的发展。
(五点共10分)
(2)原因:损害了大地主、官僚的利益,遭到反对;变法执行不善,引起民间不满;支持变法的神宗去世;反对势力固守成规,形成强大的阻力;用人不当等。
(任四点8分)
认识: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阻挠,不可能一帆风顺,要充分考虑到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改革的成败关键要看其积极成果能否得以保留和维持,不以改革者个人命运为转移;改革措施要针对实际情况,行之有效,推行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地政治魄力。
(合理即可,2分)。
精品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文
2019年下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文)时间:90分钟分数: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哈佛大学教授,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主要内容包括“出版前言、中国概况、文明的诞生、中国哲学思想的黄金时代、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中国、帝国的再生……”其中“中国哲学思想的黄金时代”是()A.汉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C.唐代的崇儒尚佛D.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活跃2.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为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奠定了基础。
与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相对应的排列组合是( )A.君子、侠客、隐士、英雄B.英雄、侠客、隐士、君子C.君子、侠客、英雄、隐士D.英雄、隐士、侠客、君子3. 2010年9月30日《南方日报》刊文称:“如何给这些孩子(外来工子女)一张安稳的书桌,让他们像城市的孩子一样接受义务教育,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大课题。
”其实中国古代很早就有思想家注意并提出了解决类似问题的方法或主张,这就是()A.经世致用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存天理,灭人欲D.有教无类4.“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超过)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
”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突出影响表现在( )A.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B.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D.促进文化教育普及5.王阳明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下列诗词中能体现这一意境的是( )A.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B.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C.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D.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6.朱熹说:“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这段话所包含的主张有①宇宙万物的本原是“理”②“理”在人身上体现为人性③强调“存天理,灭人欲”④“理”在社会中体现为三纲五常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7.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
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2019学年高二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 下表为孔子年谱(摘要)表中所示内容对孔子儒学思想的影响是A. 以“仁”的宽广胸怀引导世人B. 主张“为政以德”的施政原则C. 以“忠恕”理念对待社会动荡D. 对“礼崩乐坏”局面进行反思【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的“齐国大臣崔杼弑齐庄公”“鲁君昭公被权臣驱逐至齐国”“卫国内乱父子夺位”等信息,说明这是一个统治秩序受到严重破坏的“礼崩乐坏”的时代,对孔子的儒学思想产生很大影响。
故答案为D项。
其他三项与材料联系不紧密,排除ABC项。
点睛:礼崩乐坏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典章制度逐渐被废弃的一种形象描述,指周代的规章制度遭到极大的破坏。
主要表现在井田制逐步解体、各分封诸侯间征战不已、各诸侯卿大夫僭用礼乐的现象十分普遍和分封制和宗法制遭到严重破坏等四个方面。
本题材料所反映的正是这种“礼崩乐坏”的局面。
2. 秦朝时,统治者提出过“以吏为师”,到汉代,却提出了“以师为吏”。
这一变化反映了A. 加强了对知识分子阶层的管控B. 国家治理理念的更新C. 黄老之术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D. 百家争鸣局面的最终结束【答案】B【解析】“以吏为师”是秦国暴政的手段之一,反映了以法家思想作为治国理念,“以师为吏”强调教化,体现了儒家的仁政思想,故B正确;从“以吏为师”到“以师为吏”,反映了对知识分子作用的重视而不是加强控制,故A错误;材料和黄老之术无关,故C项错误;D 项没有体现出变化,故排除。
3. 有学者认为董仲舒完成了儒学形态和内容的重大转折。
这种“转折”是指A. 用法家思想来替代“仁义”学说B. 将儒学神学化并为君权辩护C. 以“君权神授”否定“为政以德”D. 确立“天理”体系取代“黄老之学”【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精品]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新版
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选择题部分: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到答题卡上。
1、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去世,即位的桓王遵从其遗愿,将大权交给西虢公,心怀不满的郑庄公既不为平王奔丧,也不朝贺新王登基,却命人侵入王室疆土,抢夺已成熟的庄稼,从此“周郑交恶”。
该状况反映出( ) A.天子权力开始削弱 B.贵族政治彻底瓦解C.宗法制度遭到破坏 D.分封制受到冲击2、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说:“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列强之间订立国际条约都要把‘毋易树子’‘毋以妾为妻’等家庭小事写入国际公法,以维持世界和平。
”“列强”的做法(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维护了宗法制度C.导致分封制崩溃 D.促使礼崩乐坏3、有观点指出,西周的分封制实质上是一种比较原始的部落殖民政策,即用本部落联盟的贵族去统治被征服的其他部落。
这一观点可表明分封制()A. 有利于扩大西周的统治范围B.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 有利于家族凝聚力的加强D. 淡化了世袭血缘贵族的统治4、法国史学家谢和耐教授认为:周朝建立后,“商朝自己的世系却未曾中断过,它继续存在于河南西部的宋国,安阳王权的古老传统在那里保持下来了。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 商朝的世系没有中断,是因为殷商的后代重建宋国B. 商朝时期的首都在河南安阳C. 周给商王的子孙以封邑,封地就是当时的宋国D. 周朝时代不但分封了同姓家庭,也分封了一些异姓世家5、“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社会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候伯子男。
……尤其是儒家学者更是大惑不解,而且不久就大起恐慌,这简直就是打破他们的饭碗了”。
这个时代()A、分封宗法制退出历史舞台B、摈弃了诸子百家的思想C、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世沿用D、门阀士族遭到严重打击6、战国时庶民要求参政的呼声很高,一个很平凡的士,通过游说,一旦受到国君赏识,便可擢拔为执政大臣。
[精品]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人教版
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分值: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西周初年,周公长子伯禽就封鲁国。
《史记·鲁周公世家》说:“鲁有天子之礼乐者,以褒周公之德也。
”由此可以得知( )A.鲁国在西周的地位较为显赫B.西周时期还没有形成严格的等级秩序C.鲁国是西周时期最大的封国D.春秋时期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2.《吕氏春秋》记载“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庶无别,则宗族乱。
”为解决以上问题,当时规定的制度是:( )A.按遗嘱继承制 B.按年龄继承制 C.按军功继承制 D.嫡长子继承制3.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
“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4.古人认为“王”字三横画代表天道、地道、人道,一竖代表能同时通达三者。
也就是说,天下的一切都属于王,所以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王,天下所归往也”。
下列关于“王”的说法错误的是()A.夏启开创了王位世袭制B.在“皇帝”出现之前,“王”是最高统治者的专称C.反映了古人对天人关系的思考D.神权对立于王权5.《汉书》记载,“中朝官也,亦谓之内臣。
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为中朝。
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
材料所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郡国并行制的缺陷 B.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C.察举制的弊端 D.刺史制度流于形式6.明代于慎行《读史漫录》中记载:“汉至武帝以后,柄归中朝,政去两府。
所谓中朝者,大司马、大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也。
所谓外朝者,丞相、御史、二千石、九卿等也。
盖武帝决事禁中,希见卿相。
”由此可见,“中朝”()A.掌握军政大权,是独立的决策机构 B.分享丞相行政权,处理政事C.类似于后世的六部,具体执行皇帝命令 D.协助皇帝决策,削弱相权7.《荀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
【高中教育】高二文综历史部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高中教育】高二文综历史部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一、单项选择题(35小题,每题4分,共140分)24.周人“制五”等之封,凡千百七十三国”,建立了完善的分封制度和差别明显的“畿服之制”。
出现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西周统治疆域比较广阔B.西周推行了严格等级制C.中央王朝控制能力不足D.周人比较重视血缘关系25.有人发现秦国与其它诸侯国实行分封制不同,“每占领一地都设立由国君直接任命长官的县……或者由国君委派庶长对该地区进行军事统治”这反映了秦国( )A.宗族势力的弱小B.庶民政治的建设 C.官僚体制的探索D.等级秩序的破除26.在周代,天子和诸侯对下一等级可以使用亲属称谓,而大夫对国君、诸侯对天子则不能使用亲属称谓,否则将被视为“大不敬”。
由此可知,周代( )A.极力维护宗法等级秩序B.政治等级高于宗法关系C.政治权力依据血缘亲疏D.注重削弱异姓诸侯势力27.如下图中描述了秦汉时期贵族化趋向的演变。
对此演变的正确理解应是( )A.贵族化趋向必将引起分裂割据B.贵族化趋向冲击皇位有序传承C.豪富家族促进贵族化趋向发展D.削藩弱国促使贵族化趋向弱化28. 20xx年,在新疆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丝绸之路古道荒漠中发现了大片西汉时期屯田(军人以军事建制垦荒种地)及官署遗址群,遗存包括有民居、水渠和防御性建筑。
这一发现蕴含的重要历史信息是( ) A.西汉政府着力保护丝路畅通B.汉代先进生产技术传入西域C.西域与内地的交往源远流长D.汉政府对西域实行有效管辖29.下图为中国封建时代某种选官制度的选才程序。
此图可反映出( ) A.科举制扩大了封建社会的统治基础B.九品中正制选才程序具有严谨性C.九品中正制的选才标准是依靠门第D.士人们普遍关注和追求进士科目30.《抱朴子·吴失篇》说:东吴大姓“僮仆成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学年高二文综(历史部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35小题,每题4分,共140分)24.周人“制五”等之封,凡千百七十三国”,建立了完善的分封制度和差别明显的“畿服之制”。
出现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西周统治疆域比较广阔B.西周推行了严格等级制C.中央王朝控制能力不足D.周人比较重视血缘关系25.有人发现秦国与其它诸侯国实行分封制不同,“每占领一地都设立由国君直接任命长官的县……或者由国君委派庶长对该地区进行军事统治”这反映了秦国( )A.宗族势力的弱小B.庶民政治的建设 C.官僚体制的探索D.等级秩序的破除26.在周代,天子和诸侯对下一等级可以使用亲属称谓,而大夫对国君、诸侯对天子则不能使用亲属称谓,否则将被视为“大不敬”。
由此可知,周代( )A.极力维护宗法等级秩序B.政治等级高于宗法关系C.政治权力依据血缘亲疏D.注重削弱异姓诸侯势力27.如下图中描述了秦汉时期贵族化趋向的演变。
对此演变的正确理解应是( )A.贵族化趋向必将引起分裂割据B.贵族化趋向冲击皇位有序传承C.豪富家族促进贵族化趋向发展D.削藩弱国促使贵族化趋向弱化28. 2009年,在新疆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丝绸之路古道荒漠中发现了大片西汉时期屯田(军人以军事建制垦荒种地)及官署遗址群,遗存包括有民居、水渠和防御性建筑。
这一发现蕴含的重要历史信息是( )A.西汉政府着力保护丝路畅通B.汉代先进生产技术传入西域C.西域与内地的交往源远流长D.汉政府对西域实行有效管辖29.下图为中国封建时代某种选官制度的选才程序。
此图可反映出( )A.科举制扩大了封建社会的统治基础B.九品中正制选才程序具有严谨性C.九品中正制的选才标准是依靠门第D.士人们普遍关注和追求进士科目30.《抱朴子·吴失篇》说:东吴大姓“僮仆成军。
闭门成市、牛羊掩原隰,田池布千里”。
这说明当时东吴( )A.农业商品化加强B.士族制度十分腐朽 C.不注重保护环境D.地主田庄自给自足31.战国时期的手工业生产中,“物勒工名”制度已较为普遍。
另据《考工记》记载,当时分工细致,仅“攻木之工”就有七种;铸造不同器类有不同的合金配方,所谓“金有六齐”。
下列推断最为合理的是( ) A.适应了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需要B.商人有强烈的品牌意识和质量意识C.商家制定严格的生产责任管理制度D.社会化分工推动了官营手工业发展32.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皇帝之功,勤劳本事。
上农除末,黔首是富。
普天之下,抟心揖志(指专心一致)。
”材料表明重农抑商政策( )A.激发了小农阶层追求社会财富的心理 C.有利于社会财富的积累和社会的稳定B.体现了商鞅变法采取措施的历史进步性 D.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具有片面性33.董仲舒曾说“春秋之义。
国有大丧者,止宗庙之条,而不止郊祭(古代帝王在郊外祭把天地的典礼),不政以父母之丧。
废事天地之礼也。
”董仲舒此言的主要目的是( )A.强调尊天地而贵君权B.说明等级礼仪的重要性C.直传儒学的独尊地位D.阐述君主专制需要神学34.战国时期,被称为南蛮的楚国日益强大,它在与诸侯争霸的过程中同北方各国频繁接触,孕育出了《楚辞》这样伟大的诗篇。
材料表明( )A.文化发展必须要地城交流B.楚辞改变了中国文化走向C.文化发展成就了楚国霸业D.楚辞具有文化融合的痕迹35. 2015年,在陕西富县秦直道两侧发现了一批建筑遗址和墓葬群,采集文物标本100余件,并发现了“削山填沟”的痕迹,即史籍上所谓的“堑山堙谷”现象。
以下说法最合理的是( )A.上述考古发现有助于研究秦时的社会 B.秦代的该墓葬可揭示秦皇族的发祥地C.建筑和墓葬中可能出土画像砖和玻璃 D.文物和史籍等文献资料是第一手史料二、综合题(8小题,共160分)41. (25分)地方行政制度是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周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甚足易制。
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 (秦)郡县官吏统统由享受俸禄的职业官僚担任,任免权集中于中央。
……郡守掌行政,郡尉掌军事,郡监御史掌监察。
……郡县官必须服从朝廷的统一调动。
官员调任官职,不得携带旧部属吏。
每年正月“大课”,中央考课郡守,郡守考课县令长。
——李治安主编《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材料三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
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后乃谋臣献画(计策),而离削自守矣。
然而封建之始,郡邑居半。
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
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战国时期西周分封制的危害。
(6分)根据材料二说明秦朝郡县制度的主要影响。
(6分)(2)材料三西汉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有叛国”的原因。
(6分)(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认识。
(7分)42.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根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综合两幅图片信息概括出一个观点并加以说明。
(12分。
要求:观点明确,逻辑严谨,层次分明,史论结合。
)43.中国青铜时代在中国和世界文明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每一件青铜礼器都是随着贵族地位而来的权力象征性的徽章与道具。
青铜礼器中大量狰狞的纹饰,使王公贵族附上莫须有的神力,成为王权的守护者。
青铜礼器与兵器是被国王送到他自己的地盘去建立他自己的城邑与政治领域的皇亲国戚所受赐的象征性礼物的一部分,然后它们又成为沿着贵族线路传递下去的礼物的一部分。
青铜礼器获得这等意义是因为它们与在仪式上认可了建立在亲属关系上的贵族政治的祖先崇拜祭仪之间的联系关系。
同时也因为它们是只有控制了大规模的技术的与政治的机构的人才能获得的珍贵物品。
说到底的话,青铜器是只与地位高贵的人相联合的。
——据张光直《中国青铜时代》等材料二我国大约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利用铜。
到了商代,青铜冶炼技术已臻于成熟,春秋战国时期更有进一步的发展。
人们可以从出土的大量精美的先秦青铜器,例如展示了酒礼器中至尊气象的四羊方尊,湖北随县出土的大型编钟等,看到当时青铜冶铸技术所达到的高超境界。
除大量的青铜器之外,还总结出有一定合理性的青铜合金配比规律,即按照青铜器的不同用途的性能要求,配置不同比例的青铜合金。
这就是《考工记》中记载的“金有六齐”。
——摘编自金秋鹏《中国古代科技史话》(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青铜器成为“权力象征性的徽章和道具”的原因?(9分)(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的特点?(6分)高二历史答案1.【答案】C 【解析】西周统治者为了加强对广阔疆域的统治,实行分封制,除了分封制之外,还有差别明显的“畿服之制”,西周统治疆域比较广阔是目的,故A项错误;故B项错误;西周统治者为了加强对广阔疆域的统治,实行分封制,除了分封制之外,还有差别明显的“畿服之制”,主要原因是中央王朝控制能力不足,故C项正确;周人比较重视血缘关系说的是宗法制,故D项错误。
2.【答案】C 【解析】材料中反映的是秦国在地方实行实行的县制,不能说明宗族势力弱小,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未说明掌管地方的官吏的出身,因此不能说是庶民政治,故B项错误;材料中反映了秦国在地方与其他诸侯国不同,“每占领一地都设立由国君直接任命长官的县……或者由国君委派庶长对该地区进行军事统治”体现了由原来的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一种探索,故C项正确;D项说法过于绝对,故D项错误。
3.【答案】B 【解析】从材料的“大夫对国君、诸侯对天子则不能使用亲属称谓,否则将被视为‘大不敬’”可以推断材料强调下级对上级不能称谓亲属,故A项错误;据材料可知,上级(天子、诸侯)对下级可以称谓亲属,但下属不可用亲属称谓上级,应该是只能用臣属关系称谓,故B项正确;材料不是关于政治权力的分配问题,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同姓还是异姓诸侯,故D项错误。
4.【答案】D 【解析】“贵族化趋向必将引起分裂割据”,这种结论既不能通过材料图表得出,又过于绝对化,故A项错误;贵族化与皇位继承的关系并没有在材料中提及,故B项错误;豪富家族并不能促进贵族化趋向发展,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中的时间点,贵族化倾向在公元前160年前后急转直下,再结合所学我们不难知道,在西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以后,古代中国的贵族化趋势呈现出弱化直至消失的态势,故D项正确。
5.【答案】D 【解析】材料中是在西汉发现屯田等遗址,说明不仅仅是为了保护丝路的畅通,故A项错误;材料中仅仅涉及民居、防御性建筑等,并未说明汉代先进生产技术的传入,故B项错误;材料中只是涉及到发现西汉的一些遗址,不能说明西域与内地的交往源远流长,故C项错误;材料中西汉时期西域地区的屯田、官署遗址等信息,可知这一时期,西汉政府已经对西域进行了有效的管辖,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故D项正确。
6.【答案】B 【解析】由图片信息可知该选官制度为九品中正制,非科举制,故A项错误;由图片信息可知,九品中正制下选才经过访问、登记报名后经郡小中正、州大中正考核,再经司徒审订厘定职位报吏部,再由吏部尚书定品授官,可知九品中正制下选才程序具有严谨性,故B项正确;材料图片体现了九品中正制下选才程序,未体现选才标准,故C项错误;士人们关注和追求进士科目应是科举制下士人的追求,故D项错误。
7.【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闭门成市”,正是体现的传统庄园经济的封闭性,故A项错误;材料不能反映东吴大姓奢侈腐化等信息,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闭门成市、牛羊掩原隰,田池布千里”,反映的是欣欣向荣的庄园经济景象,与环保无直接关联,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僮仆成军。
闭门成市、牛羊掩原隰,田池布千里”,反映了传统庄园经济,无所不有,不假外求的封闭性,自给自足性,故D项正确。
8.【答案】A 【解析】所谓“物勒工名”是一种春秋时期开始出现的制度,指器物的制造者要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上面,以方便管理者检验产品质量,分工细致,“金有六齐”适应了当时官营手工业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需要,故A项正确;题中的手工业生产指的是官营手工业,并不是指民营手工业,故B项错误;题中的手工业生产指的是官营手工业,并不是指民营手工业,故C项错误;题中所述的是官营手工业的严格管理和生产方式,并不是指社会化分工推动了官营手工业发展,故D项错误。
9.【答案】C 【解析】据材料“皇帝之功,勤劳本事。
上农除末,黔首是富。
普天之下,抟心揖志(指专心一致)”材料强调的是国家对农业的重视,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社会财富的积累和社会的稳定,激发了小农阶层追求社会财富的心理不合题意,故A项错误;材料歌颂的是秦始皇,而不是商鞅,故B项错误;据材料“皇帝之功,勤劳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