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之产业布局与产业集聚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因素
科学技术决定着自然资 源利用的深度和广度, 进而影响产业布局
科学技术决定着产业结 构,进而影响产业布局
科学技术决定着交通运 输方式,进而影响产业 布局
社会政治因素
@人口因素 @历史基础 @国家的政策、法律和宏观调控 @国内、国际政治环境
二、产业布局应遵循的一般规律
生产力发展水平决 定产业布局规律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
(8)价值规律在市场上得到完全贯彻,自由竞争,自由贸易。
(9)假定国际经济处于静态之中,不发生其他影响分工和经济变化。 (10)两国资源都得到了充分利用,均不存在未被利用的资源和要素。
(11)两国的贸易是平衡的,即总的进口额等于总的出口额。
案例
分工前 A产品 甲国 乙国 6 1 B产品 4 2 分工后 A产品 0 3 B产品 10 0
基础条件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基础条件,特别是交通条件对产业布局的影响很大, 交通运输条件主要指交通线路、交通工具、港站、枢 纽的设备情况,在运输过程中运输能力的大小、运输 率的高低、送达速度的快慢、中转环节的多少等。它 们综合反映了人员往来和货物运送的便利程度。这些 因素都将影响产业布局。一般来说,在产业区位选择 的最初阶段,大多倾向于交通方便、运输速度快、中 转环节少、运费低的地点,这样可以大大降低运输成 本。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对交通沿线产业结构的优 化能起到积极的调整作用。
价格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价格对产业布局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国家的价 格政策、产品地区差价及产品可比价格等方面。 价格政策体现了国家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 合理的价格政策对产业布局有积极的影响;反 之,则干扰很大。产品的地区差价客观地体现 了商品生产和消费在空间上的差异和矛盾,合 理的地区差价有利于企业按价值规律选择最佳 区位。另外,产品的各种比价关系对产业内部 结构的调整和生产的地区分布有重要作用。
法国经济学家布代维尔提出区域增长极概念
瑞典经济学家缪尔达尔提出“循环累积因果理论”,极化效应和扩
散效应
美国经济学家赫希曼提出区域不平衡增长理论,极化效应和涓流效
应
点轴开发理论
点轴开发理论就是根据区域经济由点
及轴发展的空间运行规律,合理选择 增长极和各种交通轴线,并使产业有 效地向增长极及轴线两侧集中分布, 从而由点带轴、由轴带面,最终促进 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
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
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 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
主张每个国家都应把劳动用在最有利于本国的生产上,生产和出口
对本国相对有利的商品,进口相对生产成本较高的商品。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
假设条件 (1)假定贸易中只有两个国家和两种商品(X与Y商品)。 (2)两国在生产中使用不同的技术。技术的不同导致劳动生产率的 不同进而导致成本的不同。 (3)模型只假定在物物交换条件下进行,没有考虑复杂的商品流通, 而且假定1个单位的X产品和一个单位的Y产品等价(不过他们的生产 成本不等)。 (4)在两个国家中,商品与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5)在一国内要素可以自由流动,但是在国际间不流动。 (6)分工前后生产成本不变。 (7)不考虑交易费用和运输费用,没有关税或影响国际贸易自由进 行的其他壁垒。但是,在贸易存在的条件下,当两国的相对商品价格 完全相等时,两国的生产分工才会停止。如果存在运输成本和关税, 当两国的相对价格差小于每单位贸易商品的关税和运输成本时,两国 的生产分工才会停止。
杜能的农业区位论
冯•杜能,德国经济学家、经济活动空间理论创始人,《孤立国农
业同国民经济的关系》系统地提出了农业布局的区位理论
中心思想:在农业布局上,什么地方适合种什么作物并不完全由自
然条件决定,农业经营方式也不是任何地方越集约越好。在确定农 业活动最佳配置点时,要把运输因素考虑进去,在这方面起决定作 用的是级差地租,特定农场(或地域)距离城市(农产品消费市场) 的远近,也就是集中化程度与中心城市的距离成反比。杜能农业区 位论的实质就在于探讨和揭示土地利用所能达到的最大纯利益,也 就是揭示在距离市场远近不同的土地上,由于不同的农业分布与经 营所能获得的地租(即级差地租)数量。
主要内容:杜能模型
杜能的农业区位论
杜能将孤立国农 业分布划分为六个 围绕城市中心呈向 心环带状分布的农 业圈层,且每一圈 层都有特定的农作 制度。这就是著名 的杜能同心圆经营 圈,简称“杜能圈”
以北京市郊为例,近郊区——蔬菜、鲜奶、蛋品;远郊区内侧——
粮和生猪,远郊外侧——粮、鲜瓜果、林木;外围区——林业、放 牧、干果;对于能非常集约地利用土地、单位面积上产出很高的经 济单位——银行、保险金融业、超市、大公司办公机构、通讯枢纽 及对运输费用比较敏感的企事业配置在市中心等等。
被人利用的部分,按其生成条 件可以分为不可再生自然资源 和可再生自然资源。
对产业布局的影响具体表现在: 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自然因素对产业布局有不同的影响 自然因素对不同产业布局的影响 自然条件各要素对产业布局和生产发展的影响 自然因素对区域性分工和生产发展的影响
经济因素
区域分工对产业布局的决定性作用 经济发展水平高低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生产要素的禀赋不同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市场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价格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基础条件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集聚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区域分工对产业布局的决定性作用
区域分工又称地域分工,它是各地区在自身优 势的基础上,建立以专业化生产为主的产业结构, 通过地区间的协作和区间交换,形成完整的工业 生产区域体系。区域分工是技术分工和社会分工 在地域空间的表现形式。从单个区域看,区域分 工表现为区域生产的专门化;从多个相互联系的 区域及其体系来看,区域分工表现为全社会的生 产专门化并形成社会化大生产体系。
市场区位学派
20世纪30年代初的垄断资本主义时代 这一学派认为,消费需求是影响工业区位的基
本因子。 美国经济学家费特尔1924年发表《市场区域的 经济规律》,提出贸易区边界区位理论 德国经济学家奥古斯特•勒施1939年出版《经济 空间秩序》,是区位理论的集大成者
成本——市场学派
其核心在于研究成本与市场的相互依存关
生产要素的禀赋不同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劳动力导向的产业布局
★能源导向的产业布局 ★资本导向的产业布局
市场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产 品 市场规模 市 市场结构 场 市场竞争
相对位置
资本市场发达、体 系完善、融资渠道多 样且畅通,尤其是产 业投融资基金发达, 产业布局就可以突破 地域资本稀少的限制; 相反,产业布局就会 受到地域资本稀少的 限制。
韦伯的工业区位论
德国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韦伯,工业区位论奠基人,古典区位论
的系统阐述者
1909年发表《工业区位论:区位的纯理论》 1914年发表《工业区位论:区位的一般理论及资本主义的理论》 主要观点:决定工业区位的众多因素中有三个决定性的因子,即运
费、劳动力和集聚,并将其作为理论研究的出发点,认为是区位因 子决定生产区位,将生产吸引到生产费用最小、节约费用最大的地 点。
产业分布地区差异 性规律
劳动地域分工决定 产业布局规律
地区生产专门化与 多样化并存的规律
产业布局分散—— 集中——适度分散 的变化规律
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产业布局规律
第二节 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和原则
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
产业布局应遵循的一般规律 产业布局的基本原则
一、影响因素
地 理 位 置 因 素
社 会 政 治 因 素
科 技 因 素
经 济 因 素
自 然 因 素
自然因素
自然条件
自然条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
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一般是指自然条件中
然环境,包括原始自然环境和 经过人类改造后利用的自然环 境。
基本内容是:将商业服务区的布局区位和中心城镇聚落地区域内中心地(或城镇)职能 等级、数量和空间分布的系统理论,它也被叫做聚落区位论或城市 区位论。
增长极理论
法国经济学家佩鲁1985年发表《发展极概念在经济活动一般理论中
的新地位》,其基本思想是:增长并非同时出现在所有的地方,它 以不同的强度首先出现于一些增长点或增长极上,然后通过不同的 渠道向外扩散,并对整个经济产生不同的影响
•杜能的农业区位论
•成本——市场学派
发展
多样化发展
•点轴开发理论 •地理性二元经济理论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
大卫•李嘉图是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
1817年出版了《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学说认为:两国产品的交换,取决于生产这两种
产品的比较(或相对)优势,而不是由生产这两种产品的绝对优势 所决定。
集聚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产业在空间上分布的形式表现在集中与分散两个方面。产业 在区位上集聚包括企业集聚、产业集聚和城镇集聚,并产生不 同的集聚效应。它主要通过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来实现。由运 输费用和劳动力费用确定的产业区位再次被集中或分散,就形 成合理的产业区位。产业在区位上集中,一方面产生各种不同 类型的集聚经济;另一后面又产生集聚不经济,集聚程度越高, 产生集聚不经济的可能性就越大。在集聚不经济条件下,产业 在地域上呈现出分散化趋势。在集聚经济的作用下,产业会向 某些集聚条件较优越的区域集中,而在集聚不经济的作用下, 产业会由某些过度集聚的区域分散出去。这样,集聚经济和集 聚不经济互相作用,共同决定产业在区域的适度集中。
系 瑞典经济学家俄林1933年在《区际贸易与 国际贸易》一书中系统地阐述了他的一般 区位理论 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艾萨德1956年出版《区位与空间经济》一 书,提出著名的替代原则
地理区位学派
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1933年出版《德国南部的中心地》,建立
中心地理论,又称中心地方论或中心地学说。
2014级城市经济班 XXX
目录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 产业布局理论概述
• 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和 原则 • 产业集聚
第一节 产业布局理论概述
定义
产业布局又称产业分布或产业配置,是产业在空间上的结构,是指一 国或一地区的产业生产力在一定范围内的空间分布和组合。
形成
•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 • 韦伯的工业区位论 • 市场区位学派 • 地理区位学派 • 增长极理论 • 网络开发理论
经济发展水平高低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在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农业社会,产业布局 主要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受经济因素影响较小, 且布局较分散;在工业化阶段,产业布局受工业 区、市场区的影响较大,城市成为产业中心;在 后工业化时期,生产力高度发展,产业布局表现 为人类生产活动向具有比较优势的最适宜的地区 集中;在知识经济时代,以信息技术为主的高新 技术的发展又使产业布局向知识密集地区集中。
地理性二元经济理论
瑞典经济学家缪尔达尔在《经济理论和不发达
地区》提出,在后起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发 达地区由于要素报酬率较高,投资风险较低, 因此,要吸引大量劳动力、资金、技术等生产 要素和重要物质资源等由不发达地区流向发达 地区,从而在一定时期内使发达地区与不发达 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产业集中超 过一定限度后,往往出现规模报酬递减现象。
点轴开发理论是增长极理论的延伸,
运用网络分析方法,把国民经济看作 由点、轴组成的空间组织形式,即 “点”和“轴”两个要素结合在同一 空间。
网络开发理论
要素:一是“节点”,即增长极的各类中心城镇;二是
“域面”,即沿轴线两侧“节点”吸引的范围,三是 “网络”,即由商品、资金、技术、信息、劳动力等生 产因素的流动网及交通、通信网组成。 网络开发就是已有点轴系统的延伸,提高区域各节点之 间、各域面之间,特别是节点与域面之间生产要素交流 的广度和宽度,促进地区经济一体化,特别是城市一体 化;同时,通过网络的外延,加强与区外其他区域经济 网络的联系,或者将区域的经济技术优势向四周区域扩 散,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将更多的生产要素进行合理 的调度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