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腥藻7120中异形胞发育的影响因子
鱼腥藻PCC 7120中几个固氮相关基因的功能验证
鱼腥藻PCC 7120中几个固氮相关基因的功能验证鱼腥藻PCC 7120(Anabaena sp.PCC 7120)在细菌发育学和多细胞结构的研究中,是一种典型的模式生物。
在缺乏化合氮源的环境中,丝状体中的营养细胞能分化成为具有特殊结构的异形胞。
主要研究内容如下:在实验室研究基础上,选择可能与固氮有关的靶基因,利用p ZR606敲除某一个靶基因,观察敲除菌株在不含有化合氮源上的培养条件下的表型变化,确定可能与鱼腥藻PCC 7120细胞固氮相关的基因;选用含有Pgln A 强启动子的pZR670质粒作为互补表达质粒,构建含有靶基因启动子序列的互补型表达质粒,观察互补菌株是否在恢复一定的表达后能使细胞在缺少化合氮源的培养基上恢复生长,从而确定与固氮相关的基因;通过分析鱼腥藻PCC 7120的转录组数据,选择在缺氮和有氮条件下不同表达量的sRNA,利用pZR670构建干涉质粒,通过三亲接合转移方法获得干涉菌株,观察干涉在培养过程中所引起的细胞形状的变化,确定能引起鱼腥藻PCC 7120细胞型状改变的sRNA序列。
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取生长状态良好的鱼腥藻PCC 7120细胞,接种于AA/8和AA/8N液体中培养,通过测量鱼腥藻PCC 7120细胞在700 nm处的吸光度值,观察细胞的生长状态,通过生长曲线分析,氮源是细胞生长的一种限制性因素,也是异形胞形成的关键元素。
成功利用单交换基因重组技术,以p ZR606质粒为基本骨架,构建了all2022、all2676、alr0834基因的敲除质粒pHEP52、pHEP34和pHEP55,敲除了all2022、all2676、alr0834基因,获得了基因敲除菌株Δall2022、Δall2676、Δalr0834,在不含有化合氮源的AA培养基上培养,观察其生长变化状态,发现此三种敲除菌株在不含化合氮源的培养基培养条件下,鱼腥藻PCC 7120在培养一段时间后均会变黄死亡。
鱼腥藻异形胞的观察及诱导试验
异形胞分化的机制——细胞应激基因调控
鱼腥藻7120是一种丝状体固氮蓝藻,在氮源缺乏的情况下,大约每隔 10个营养细胞形成1个异形胞。异形胞的形成与氮源和光源等外界因素 密切相关,进而由基因调控异形胞的形成。 本实验将观察鱼腥藻异形胞的形成和探索影响其发育的环境因子。
图1 固氮蓝藻鱼腥藻分化形成异型胞。图2 当HetR第152位氨基酸突变后,鱼 腥藻无法形成异型胞。
异形胞和普通的营养细胞特征比较
体积稍大 胞壁外有明显增厚而形成包被 细胞质中的颗粒状物质溶解消失 异形胞内不含藻胆素, 但仍含叶绿素a 类囊体破碎,至细胞两端形成极球 核质分布均一 仅具光系统I(PSI), 而不具能放氧的 光系统II(PSII) 呼吸速率较高,不能固定碳,内含有固 氮酶 异形胞一经形成就不再分裂,异形胞常 将藻丝分隔为藻殖段
实验步骤
1.显微镜观察提前准备好的在含有NaNO3的BG11和以NaCl取代NaNO3 的 BG110 培养基中培养的鱼腥藻7120 (Anabaena sp. PCC 7120),观察异 形胞有无并计算异形胞频率。 2.根据以下不同培养条件设计,然后将经过BG110洗涤过3次的鱼腥藻(事先 用BG11培养)4ml接种到该培养基(16ml),置于摇床上光照培养. 温度 28~30℃,光强为100mmol/(m2×s),转速为130 r/min. 1)氮源浓度的影响:在BG11无氮培养基(BG110)中添加不同浓度的NaNO3 2)氮源种类的影响 以NH4Cl或尿素取代BG11中的NaNO3 3)光强和光质的影响 在含有BG11培养基的三角瓶以双层塑料薄膜包裹起来,使光强为正常条 件下的一半,考察光强对鱼腥藻异形胞发育的影响;还可以考虑用红色 薄膜包裹以考察红光的影响。 3.计算异形胞频率 将不同培养条件下培养2天后取出的样品置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分别计 数营养细胞和异形胞的数目,并计算异形胞占细胞总数的百分比。为了 减小误差,每个样品统计1000个以上细胞,并重复3次取平均值。
水生生物学定义
水生生物学定义、研究对象与内容1 定义:水生生物学是研究水生生物的形态、结构、在分类系统中的地位及其与生活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2.水生生物:指生活于水中的动、植物,包括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水生高等植物等1、浮游生物(Plankton):为悬浮在水中的水生生物,它们无运动能力或游动能力很弱,不能做长距离运动,而只能被动地“随波逐流”。
2、自游生物(Nekton):具有游动能力,有发达的运动器官(鱼等)。
3、漂浮生物(Neuston):依靠水的表面张力,漂浮在水面上,一般生活在水面静止或流动不大的水体中。
4、底栖生物(Benthos):栖息在水体底部,不能长时间在水中游动的一类生物。
5、周丛生物(Periphyton):生长在浸没于水中的各种基质表面上的有机体集合群。
1、藻类的定义是一群个体小、具有叶绿素,营自养生活,没有真正的根、茎、叶分化,以单细胞的孢子或合子进行繁殖的低等植物。
2、特征(1)一般个体微小,形态结构简单(2)具有叶绿素(3)能吸收光能和营养盐类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4)没有真正的根、茎、叶或没有真正的根、茎、叶分化(5)生殖器官简单,孢子或合子为单细胞,不开花结果。
4 藻类细胞的形态结构A形状:单细胞、群体、丝状体第一节蓝藻门(Cyanophyta)2、原生质体(色素区,中央区)(1)色素区色素:叶绿素a,β-胡萝卜素,蓝藻特有的藻蓝素(蓝藻藻蓝蛋白)、藻红素(蓝藻藻红蛋白),此外还有蓝藻黄素和蓝藻叶黄素。
藻体颜色:蓝绿色为主色素体:无,色素分散在原生质的周边部分,为色素区。
(2)中央区:无真正的细胞核,无蛋白核,无色素体。
位于细胞中央的相当于细胞核的物质称核质,蓝藻无真正的细胞核仅具核质,无核仁和核膜,为原核,所以蓝藻为原核生物。
▪又称为蓝细菌(Cyanobacteria)3、异型胞和厚壁孢子▪异型胞为一种光亮而透明的特殊细胞,其体比营养细胞大,球形或椭圆形,胞内无原生质、无色素、无颗粒,镜下看为无色透明,略带黄色,与营养细胞相连处有孔和向外突出的小瘤节即极节球(鱼腥藻)。
启动子Ptac与PsbA在鱼腥藻7120中表达hG-CSF的效率比较
启动子Ptac与PsbA在鱼腥藻7120中表达hG-CSF的效率比较宁文艳;吴先敏;王春梅;陈伟东;施定基【摘要】为了比较外源性启动子Ptac与内源性启动子PsbA在鱼腥藻7120中表达外源基因时的效率,构建了分别含Ptac和PsbA两种启动子的穿梭表达载体pRL-PsbA-GCSF、pRL-Tac-GCSF;利用三亲结合转移法转化鱼腥藻7120,利用抗生素筛选,通过质粒提取和PCR方法鉴定,获得了分别由2种启动子驱动表达hG-CSF的转基因蓝藻,转基因藻中目的基因以质粒形式存在;利用半定量RT-PCR方法对2种转基因藻的hG-CSF转录水平进行比较,发现PsbA启动子驱动效率与Ptac 启动子没有明显差异;利用ELISA方法比较hG-CSF蛋白表达量,发现PsbA启动的蓝藻中hG-CSF表达量是Ptac诱导条件下表达量的1.17倍.【期刊名称】《微生物学杂志》【年(卷),期】2014(034)003【总页数】6页(P36-41)【关键词】鱼腥藻7120;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tac;PsbA;表达【作者】宁文艳;吴先敏;王春梅;陈伟东;施定基【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生物制药系,北京100102;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生物制药系,北京100102;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生物制药系,北京100102;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生物制药系,北京100102;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10009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3.2鱼腥藻7120(Anabaena sp.PCC7120)是一种丝状固氮蓝藻,是一类能进行光合放氧的原核生物[1],其作为模式植物被广泛用于光合、固氮、细胞分裂与分化等基础生命科学问题的研究。
鱼腥藻7120基因组序列已于2001年测定完成[2]。
由于蓝藻细胞可以利用简单无机物合成有机物,表达的外源基因产物不形成包涵体,并且多数蓝藻及其提取物对人畜无毒,因此有作为工业化生产基因工程药物宿主的潜力。
水生生物学期末考试模拟试题
⽔⽣⽣物学期末考试模拟试题⽔产养殖专业《⽔产饵料⽣物学》试题标准答案(考试时间 100分钟成绩 100分)⼀.名词解释(20分,每个2分)1.异形胞:是丝状蓝藻类(除了颤藻⽬以外)产⽣的⼀种与繁殖有关的特别类型的细胞,它是由营养细胞特化⽽成的。
圆形⾊淡,成熟时是透明的,其细胞壁在与相邻细胞相接处有钮状增厚部(极节球)。
2.副淀粉:是裸藻门藻类特有的同化产物,遇碘不变⾊,其形状、数⽬和在细胞中的位置常是分类的依据。
3.龙⾻点: 是硅藻门管壳缝⽬管壳缝通向细胞内的横向⼩管在龙⾻突上的体现,呈点状称为龙⾻点。
4.蛋⽩核:是许多藻类(绿藻、裸藻、隐藻)细胞中的⼀种结构,通常其中⼼部分是蛋⽩质体,周围⼀般有淀粉鞘。
蛋⽩核常与淀粉形成有关,故⼜称造粉核。
5.段殖体:是丝状蓝类两个异形胞或凹⾯体之间的⼀段藻丝,具繁殖能⼒。
6.甲⽚式:表⽰甲藻门细胞壁上下甲甲⽚数⽬和排列的式⼦,如多甲藻的甲⽚式为4-3-7/5-2。
7.⼩盾⽚:⽔⽣昆⾍两翅基部之间中胸背板特化,呈三⾓形,称为⼩盾⽚,为鉴别种类的依据之⼀。
8.壳腺:是枝⾓类的⼀种排泄器官,与保持体内渗透压稳定有关。
9.鞭⽑藻类:具有鞭⽑的藻类统称为鞭⽑藻类,如⾦藻、甲藻、隐藻、裸藻和绿藻门团藻⽬的种类。
10.后腹部:枝⾓类的腹部⾃尾刚⽑着⽣的⼩节突起到尾⽖之间的部分称为后腹部。
后腹部是躯体最后⼀个体节变成的,其形状多种多样,是鉴定种类的重要依据。
⼆、填空(20分,每空0 .5分)1.Rotifer的含义是轮⾍__, 其主要特征是具有____具有纤⽑环的头冠______ ,___具有内含咀嚼器的咀嚼囊________和____具有末_。
(轮⾍;具有纤⽑环的头冠;具有内含咀嚼器的咀嚼囊;具有末端有焰茎球的原肾管。
)2.藻类所共有的光合⾊素是叶绿素______和______胡萝⼘素。
叶绿素b只存在于____门、轮藻门和______门藻类中。
a; β;裸藻;绿藻。
3.轮藻是多细胞体,有假根、茎、叶的分化,⽆维管束,雌雄⽣殖器官分别称为_________和__________。
《鱼腥藻PCC7120cpcS2基因的初步研究与CpcS1和CpcT1抗体的制备》
《鱼腥藻PCC7120cpcS2基因的初步研究与CpcS1和CpcT1抗体的制备》鱼腥藻PCC7120中cpcS2基因的初步研究与CpcS1和CpcT1抗体的制备一、引言鱼腥藻作为一种常见的淡水藻类,具有极高的生态和经济价值。
其PCC7120作为其一种典型菌株,近年来在基因工程和生物技术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
其中,cpcS基因家族的成员,如cpcS1和cpcS2等,在藻类的光合作用和色素合成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本篇论文将针对鱼腥藻PCC7120中的cpcS2基因进行初步研究,并探讨CpcS1和CpcT1抗体的制备方法。
二、cpcS2基因的初步研究首先,我们将通过PCR扩增技术对鱼腥藻PCC7120中的cpcS2基因进行克隆与测序。
对扩增产物进行序列分析,我们可以得到cpcS2基因的完整序列,进而对其编码的蛋白质结构与功能进行预测。
通过与其他藻类中cpcS基因的序列比对,我们可以了解其在进化过程中的保守性和差异性。
此外,我们将探讨cpcS2基因在鱼腥藻PCC7120的光合作用和色素合成过程中的具体作用。
三、CpcS1和CpcT1抗体的制备3.1 抗体制备的原理和方法抗体的制备主要通过免疫学技术,使机体对特定蛋白质产生免疫应答,进而从免疫血清中提取抗体。
针对CpcS1和CpcT1这两种蛋白质,我们首先需要纯化这两种蛋白质,然后将其作为抗原注射到实验动物体内,诱导其产生免疫应答。
经过一定时间后,从免疫血清中提取抗体,即得CpcS1和CpcT1抗体。
3.2 CpcS1和CpcT1抗体的应用制备好的CpcS1和CpcT1抗体可以广泛应用于鱼腥藻PCC7120的相关研究中。
例如,它们可以用于检测细胞内CpcS1和CpcT1的表达水平,评估其在光合作用和色素合成过程中的作用。
此外,抗体还可以用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进一步揭示CpcS1和CpcT1在鱼腥藻PCC7120中的功能。
四、结果与讨论通过对cpcS2基因的初步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其在鱼腥藻PCC7120中的功能和作用。
背角无齿蚌养殖池塘中发生的假鱼腥藻隐形水华
背角无齿蚌养殖池塘中发生的假鱼腥藻隐形水华作者:苏彦平来源:《江苏农业科学》2015年第02期摘要:2013年10月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南泉养殖基地标准化背角无齿蚌养殖池塘中发生以丝状蓝藻假鱼腥藻为绝对优势种的隐形水华。
对该假鱼腥藻的主要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并测定了其生境水体的温度、pH值、溶氧量、电阻率、电导率、总固溶物含量、浊度、透明度、盐度共9项理化指标。
关键词:养殖池塘;假鱼腥藻;隐形水华;蓝藻;形态特征中图分类号: S917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5)02-0233-02收稿日期:2014-04-1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编号:31072214);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编号:2013JBFT09)。
作者简介:苏彦平(1981—),女,河北鹿泉人,硕士,助理研究员,从事渔业生态环境监测与保护方面的研究。
E-mail:suyp@。
通信作者:杨健,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渔业生态环境监测与保护研究。
Tel:(0510)85557823;E-mail:jiany@。
假鱼腥藻属于蓝藻门(Cyanophyta)蓝藻纲(Cyanophyceae)颤藻目(Osillatoriales)假鱼腥藻科(Pseudanabaenaceae),分3亚科,我国记录2亚科6属[1]。
其中,假鱼腥藻属(Pseudanabaena)种类很多,有近40种,可形成水华蓝藻的主要有2种,为沃龙假鱼腥藻(P. voronichinii)和项圈形假鱼腥藻(P. moniliformis),据记载,这2种在国外有分布,国内目前尚未见相关报道[2]。
本研究在采集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南泉基地的标准化背角无齿蚌养殖池塘水样中发现了极高生物量的假鱼腥藻,并对其形态及生境作了详细的观察与分析。
1材料与方法1.1样品采集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南泉养殖基地(简称南泉基地,地理位置31°25′36″ N,120°17′10″E),毗邻太湖,无明显外源污染。
鱼腥藻PCC7120染色体毒素—抗毒系统基因all2402asl2401的研究
鱼腥藻PCC7120染色体毒素—抗毒系统基因all2402/asl2401的研究毒素-抗毒素系统(toxin-antitoxin system,TAS)由两个共同表达的基因组成,其中一个编码不稳定的毒素蛋白,另外一个编码稳定的毒素蛋白。
TA系统通过共同表达的基因产物的相互作用参与介导胁迫环境下的细胞生长抑制或者死亡的生理活动。
毒素-抗毒素系统广泛存在于原核生物中,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在已测序的原核生物中发现了671个可能的毒素-抗毒素位点,隶属于7个经典的毒素-抗毒素基因家族,分别是:ccdAB,relBE,parDE,higBA,mazEF,phd/doc和vapBC/vag。
目前研究较多的是relBE和mazEF家族,正常生长条件下,relBE和mazEF连续合成毒素和过量的抗毒素,通过形成异源六聚体抑制毒素蛋白的毒性作用,而当细胞遭遇外界胁迫时,蛋白酶降解抗毒素并释放复合体中的毒素,通过毒素蛋白特异性地切割mRNA来阻断蛋白质的合成,从而引起细菌的生长抑制。
本实验通过构建双启动子表达载体对鱼腥藻PCC7120染色体上一对基因asl2401和all2402进行研究,通过控制单独和同时诱导表达来分析毒素蛋白和抗毒素蛋白对细胞生长的影响,进而确定其蛋白产物的毒素-抗毒素作用。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及结论:1)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基因asl2401和all2402的序列,对其编码产物、蛋白性质和高级结构的预测,进而确定他们所属的毒素-抗毒素基因家族是higBA,目前对该家族的TA系统研究较少,毒素作用机理不明确,因此本实验的研究对丰富TA系统有一定的作用。
2)将基因asl2401和all2402分别单独构建克隆载体和表达载体,对其诱导表达,经SDS-PAGE检测后,看到抗毒素基因asl2401很容易构建成功且能够高效诱导表达,而毒素基因all2402的表达载体却很难构建,极少数构建成功后诱导蛋白的表达量不高。
不同营养源条件下螺旋鱼腥藻生长与产嗅特征研究_于建伟
. 我 国 尤 其 自 2007 年 无 锡“水 危 机 ” 事
饮用水中的嗅味问题日益引起高度的关 件 后, . 2-甲基异莰醇( 2-methylisoborneol , 2-MIB ) 和土 臭素( geosmin ) 是 最 为 常 见 的 致 土 霉 味 问 题 的 嗅 味
8期
于建伟等: 不同营养源条件下螺旋鱼腥藻生长与产嗅特征研究
性营养源 . 洋河水库中营养盐的浓度已具备螺旋鱼腥 藻 生 长 所 需 的 营 养 条 件 , 为抑制该水库的蓝藻水华及嗅味问题, 应有效 削减水库中营养盐尤其是磷的含量 . 关键词 : 螺旋鱼腥藻; 土臭素; 氮源; 磷源; 营养盐
中图分类号 : X52 ; X131. 2 文献标识码 : A 3301 ( 2011 ) 08225406 文章编号 : 0250-
湖泊 、 水库的富 营 养 化 以 及 由 此 引 发 的 蓝 藻 水 华已成为世界性的环境问题之一 . 蓝藻水华的发生, 不仅冲击自来水厂 的 正 常 运 行, 其次生代谢物所导 致的嗅味问题, 已成 为 饮 用 水 中 所 面 临 的 主 要 水 质 问题之一 注
[2] [1]
物质 . 研 究 表 明 多 种 蓝 藻, 如 席 藻、 颤 藻、 束 丝 藻、 鱼 腥藻等, 均可代谢产生此类物质
100085 ; 2. 山 东 师 范 大 学 生 命 科 学 学 院 , 济南
摘要 : 蓝藻次生代谢产物所导致的嗅味问 题 已 成 为 饮 用 水 的 主 要 水 质 问 题 之 一 , 然而不同种属蓝藻的产嗅特征往往差别明 显 . 本研究将从洋河水库中分离得到的可高产土臭素( geosmin ) 的螺旋鱼 腥 藻 ( Anabaena sp. ) 进 行 扩 大 化 培 养, 通过测定不同 探讨了不同营养盐条件 对 该 螺 旋 鱼 腥 藻 生 长 及 产 嗅 特 征 的 影 响 . 结 果 表 营养源条件下的生物量及土臭素等各项指标的变化, 明, 不同氮源及磷源条件下, 产生的土臭素主要分布在 藻 细 胞 内, 胞 外 含 量 基 本 在 0. 2% ~ 9. 6% 的 范 围 内; 与 氨 氮 相 比, 硝氮 最高产嗅量是氨氮条件下的 1. 4 倍; 氨 氮 浓 度 0. 5 mg / L 条 件 下, 相应藻细胞及产嗅量均达到最 更能促进螺旋鱼腥藻的生长,
满江红鱼腥藻glnA基因上游调控区的克隆及其序列分析
满江红鱼腥藻glnA基因上游调控区的克隆及其序列分析
高志环;刘祥林;印莉萍;吴晓强;邱泽生
【期刊名称】《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1998(000)002
【摘要】以满江红鱼腥藻(Aac)提取总DNA为模板,通过PCR技术,扩增得到其谷氨酰胺合成酶基因(glnA)上游区.经酶切得到409bp的片段,并将其连接到pBluescriptⅡ ks+上测序将测序结果与Anabaena7120调控序列比较.有98.2%的同源性在上游调控中也具有nil-like和E.coil-like启动子.值得注意的是,调节蛋白VFI的结合位点正好位于nif-like启动子上所克隆的片段不但对蓝藻固氮、泌氨的基因调控研究具有意义,也对表达载体的构建具有实用价值。
【总页数】1页(P54)
【作者】高志环;刘祥林;印莉萍;吴晓强;邱泽生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生物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49.22
【相关文献】
1.NPTⅡ在glnA位点的定点整合对转基因满江红鱼腥藻细胞形态和超微结构的影响 [J], 汪洪杰
2.满江红鱼腥藻glnA启动子/GUS嵌合质粒在烟草中的表达 [J],
3.满江红鱼腥藻glnA启动区的克隆及在烟草中的活性表达 [J], 刘祥林;印莉萍;吴
燕川;高志环;吴晓强
4.洱海鱼腥藻优势种的形态鉴定与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 [J], 潘晓洁;常锋毅;康丽娟;李根保;卫志宏;沈银武;刘永定
5.NPTⅡ基因在满江红鱼腥藻染色体DNAglnA位点的定点整合及对泌氨和细胞形态结构的影响 [J], 吴晓强;施定基;刘祥林;汪洪杰;邱泽生;张承谦;印莉萍;赵微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鱼腥藻形态结构
鱼腥藻(Anabaena)是一类常见的淡水蓝藻,属于蓝藻门(Cyanophyta),念珠藻目(Nostocales)的念珠藻科(Nostocaceae)。
这类藻类在形态上具有显著的特征,它们可以形成长链状或螺旋状的丝状体结构,这些结构由许多球形或桶形的单细胞组成,这些细胞被称为藻殖段或藻殖体。
每个藻殖体内部含有周生或中位的单个或多个无壁囊球,称为异形胞,负责进行氮固定作用。
此外,鱼腥藻还可以形成一种特殊类型的细胞,叫做顶囊,位于藻丝的两端或中间,有时也分布在藻丝中间部分,顶囊在某些情况下可视为生殖细胞,能够进行有性繁殖。
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如温暖、营养丰富和静水环境中,鱼腥藻能快速生长并形成水华。
这种大量繁殖有时会对水体生态造成负面影响,包括降低水质,影响水体透明度和氧气含量,甚至产生毒素,对水生生物及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鱼腥藻的外观通常呈现为绿色、棕色或黑色的粘稠物质,漂浮在水面或附着在水体中的其他物体上。
其颜色的变化可能与光照、营养物质浓度和其他环境因素有关。
由于它们的生长速度和形态多样性,鱼腥藻在水生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异形胞分化相关基因在点形念珠藻厚壁孢子中的转录表达
点形 念珠 藻( o tcp n to m ) T C 9 N so u cf r eA C 2 3是 i 1 3
一
胞 与厚壁 孢子 之 间的分化 关 系。 比较鱼腥 藻 P 7 2 CC 1 0和 点 形 念 珠 藻 A C 9 3 的 基 因 组 序 列 发 现 ,鱼 腥 藻 T C2 1 3 P 7 2 中 4 1 (6 个 基 都有 同源基 因 出现 在 点形 CC 1 0 8 48 %) 念 珠藻 A CC 9 3 T 2 1 3中,表 明这两 种藻在 遗传 上具 有很 大 的相似性 , 为将鱼腥 藻 P C 10 的一些研究方法 和成果 这 C 72 应用 于点形念 珠藻 A C 2 13提供 了有利 的条件[,] T C 93 11。 12 随 着 点 形 念 珠 藻 A C 2 1 3 基 因组 测 序 的 完 成 T C 93 (t :www. i o .o ) ht / p/ j . eg v,对 它 的 细胞 分 化 研 究 将 逐 渐 深 gd 入 。为 了进一 步研 究厚 壁孢 子 与异 形胞 之 间的进 化关 系 , 本研究 通过 接合 转移 的方法 将 2 8个在原 异形胞 或 异形胞
TRANSCRI PTI oN oF ETERoCYST FFERENTI H DI ATI N. o RELATED GENES I N
AK I NETES I Ⅳ D D C ⅣC7 FD N P E
H E Don — a d X U g Li一 n Xu— o g D n
两 个 异 形 胞 之 间 的 位 置 出 现 _。 分 与 异 形 胞 分 化 相 关 的 4 部 ]
基 因 已被 证 实在 厚 壁孢 子 的形 成 过 程 中也 发挥 了 重要 的 作 用[6。两种 分化 细胞 都暂 时 或永 久地停 止 细胞 分裂 。 5l , 根 据这 些生 理 、 结构 及遗 传学 上 的相关性 ,厚壁孢 子被 认 为 可能 在进 化上 是异 形胞 的祖先 。 异形 胞不一 样 的是 J与
鱼腥蓝细菌PCC 7120中两个磷酸酶N端结构域活性分析
鱼腥蓝细菌PCC 7120中两个磷酸酶N端结构域活性分析摘要:为了研究鱼腥蓝细菌(Anabaena sp.)PCC 7120中两个PP2C类蛋白磷酸酶PrpJ1和PrpJ2的磷酸酶活性,将编码两个蛋白N端至跨膜区的基因片段重组到质粒中,转化大肠杆菌进行原核表达,获得了可溶性的PrpJ1up和PrpJ2up蛋白。并且以pNPP为底物测定了所得蛋白的磷酸酶活性,双倒数作图法结果显示PrpJ1up蛋白的Km为0.30 mmol/L,Vmax为7.10 nmol/min;PrpJ2up蛋白的Km为0.24 mmol/L,Vmax为0.43 nmol/min。关键词:鱼腥蓝细菌(Anabaena sp.);PrpJ1;PrpJ2;N端结构域;磷酸酶活性Activity Determination of N-domain of Two Phosphatase from Anabaena sp. PCC 7120Abstract: The gene fragments encoding N-domain of two phosphatase proteins PrpJ1 and PrpJ2 were cloned into pET28a. Soluble proteins PrpJ1up and PrpJ2up were obtained by prokaryotic expression, and then purified by Ni-NTA argrose. The kinetic constants of PrpJ1up and PrpJ2up towards pNPP were determin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Km and Vmax of PrpJ1up were 0.30 mmol/L and 7.10 nmol/min respectively; While Km and Vmax of PrpJ2up were 0.24 mmol/L and 0.43 nmol/min respectively.Key words: Anabaena sp. PCC 7120; PrpJ1; PrpJ2; N-domain; phosphatase activity 鱼腥蓝细菌(Anabaena sp.) PCC 7120是一种丝状的革兰氏阴性细菌,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属光能自养型细菌[1]。当环境中缺乏化合态氮源时,鱼腥蓝细菌PCC 7120菌丝上有5%~10%的细胞会分化成异形胞[2,3],专一地执行生物固氮功能。在鱼腥蓝细菌PCC 7120中有两个同源性很高的基因prpJ1(all1731)和prpJ2(all2740),它们的氨基酸序列具有57%的相似性和40%的一致性,在催化结构域区一致性更是达到45%。这两个基因的编码产物均为PP2C类蛋白磷酸酶,蛋白质N端结构域为酶的活性中心,C端为未知功能结构域,中间有一个疏水跨膜区,使蛋白定位在质膜上[4]。prpJ1基因参与鱼腥蓝细菌PCC 7120异形胞一种特异性糖脂的合成[5],该基因的缺失会导致异形胞发育不完全,容易脱落,从而使鱼腥蓝细菌PCC 7120在缺氮后不能生长。而当prpJ1和prpJ2同时缺失时,鱼腥蓝细菌PCC 7120则完全丧失了发育异形胞的功能,而且调节异形胞发育的两个关键基因hetR和ntcA的上调表达都受到了抑制。由此推测PrpJ2与PrpJ1很可能位于同一调控途径中,在异形胞发育早期共同发挥着重要作用[6,7],但其作用机制目前并不清楚。对PrpJ2与PrpJ1的功能进行研究,确定其底物或互作蛋白将有助于揭示其参与异形胞发育调控的机制,进一步完善异形胞发育的调控网络。由于PrpJ1和PrpJ2都是跨膜蛋白,原核表达纯化效果较差,存在较多的杂蛋白[8,9],影响了对其的体外研究。本研究分别将两个基因编码跨膜区及C端结构域的片段截除,再进行原核表达,获得包含N端结构域和活性中心的截短蛋白prpJ1up和prpJ2up,避免了蛋白跨膜区对蛋白纯化的影响,并且分析了所获得蛋白的磷酸酶活性,以期为进一步研究两个蛋白在异形胞生长发育中的作用和机制奠定基础。1 材料与方法1.1 质粒、菌株质粒pET28a,大肠杆菌TG1、BL21(DE3)及鱼腥蓝细菌(Anabaena sp.)PCC 7120均为华中农业大学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蓝细菌室保存。1.2 表达载体的构建本研究所用引物由南京金斯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成。引物PrpJ1upNf(5′-GGGGCTCCATATGGAAAATGATGCGGCAA-3′)和PrpJ1upNr(5′-CGCGGATCCTTAGGGTAGTTTGCTGATTCTATT-3′)用于扩增prpJ1基因5′端1 749 bp的片段;引物PrpJ2upNf(5′-CTTCCATGGGTCTTTCTCGAACGGATAAT-3′)和PrpJ2upNr(5′-GCCGCTCGAGTAAAGGTTGACGGCGTTTT-3′)用于扩增prpJ2基因5′端1 794 bp的片段。以鱼腥蓝细菌PCC 7120总DNA为模板进行目的基因片段的扩增,反应体系如下:DNA模板0.5 μL,上下游引物(10 μmol/L)各2 μL,KOD Plus(Toyobo)1 μL,KOD Plus Buffer 5 μL,MgSO4 5 μL,dNTPs 2 μL,用去离子水补足至50 μL。PCR扩增程序为:94 ℃预变性3 min;94 ℃变性30 s,退火30 s,68 ℃延伸90 s,30个循环;68 ℃延伸10 min。PCR产物用0.8%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将扩增得到的prpJ1基因片段与pET28a质粒用NdeⅠ和BamHⅠ双酶切,乙醇沉淀后用T4连接酶酶连,得到重组质粒pET28a-PrpJ1up;将扩增得到的prpJ2基因片段插入到pET28a的NcoⅠ和XhoⅠ位点,得到重组质粒pET28a-PrpJ2up,将重组质粒进行酶切验证并测序。1.3 蛋白的诱导表达及纯化将所得的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中,挑取单克隆接种到5 mL含有50 mg/L卡那霉素的LB培养基中过夜培养,次日以1∶100的比例接种到含有50 mg/L卡那霉素的100 mL LB培养基中,37 ℃、200 r/min培养至A600 nm为0.6左右时,加入终浓度为0.3 mmol/L的IPTG,28 ℃、200 r/min诱导培养6 h左右,离心收集菌体,使用PBS缓冲液重悬细胞,加入终浓度为1 mmol/L的PMSF,使用压力破碎仪进行细胞破碎,离心取上清,使用镍离子亲和层析柱进行蛋白纯化。收集不同浓度咪唑(40、60、80、100、150、200、300 mmol/L)洗脱液,进行SDS-PAGE检测。1.4 磷酸酶的活性检测使用磷酸酶的通用底物对硝基苯酚磷酸二钠(pNPP)对纯化后的蛋白进行磷酸酶活性测定。反应缓冲液为10 mmol/L Tris-Cl,pH 8.5,2 mmol/L MnCl2,1 mmol/L DTT和50 mmol/L NaCl[10]。本研究使用的pNPP浓度梯度分别为0.10、0.25、0.50、0.75、1.00、2.50、5.00 mmol/L,2 mL反应体系加入2 μg蛋白,30 ℃反应30 min。反应完成后,测定400 nm处的吸光度A400 nm。根据对硝基苯酚的摩尔吸光系数16 500 L/(mol·cm)计算对硝基苯酚的浓度,然后用双倒数作图法分别计算PrpJ1up和PrpJ2up的Km与Vmax。2 结果与分析2.1 质粒构建结果以鱼腥蓝细菌PCC 7120总DNA作为模板,以PrpJ1upNf、PrpJ1upNr为引物进行PCR扩增,将得到的扩增片段插入到pET28a质粒载体的NdeⅠ和BamHⅠ位点,得到重组质粒pET28a-PrpJ1up。将重组质粒用NdeⅠ和BamHⅠ进行酶切验证可以得到预期的5 369 bp的载体片段和1 749 bp的prpJ1基因片段。采用类似的方法,以PrpJ2upNf、PrpJ2upNr为引物进行PCR扩增,将得到的扩增片段插入到pET28a质粒载体的NcoⅠ和XhoⅠ位点,得到重组质粒pET28a-PrpJ2up。利用NcoⅠ和XhoⅠ进行酶切验证也可得到预期的5 369 bp的载体片段和1 794 bp的prpJ2基因片段。将经过酶切验证的重组质粒进一步进行序列分析检测(图2),结果表明已经获得正确的PrpJ1up和PrpJ2up的重组质粒。2.2 蛋白表达纯化结果将获得的重组表达质粒转入大肠杆菌菌株BL21(DE3)中进行诱导表达,IPTG终浓度为0.3 mmol/L,28 ℃诱导6 h,PrpJ1up和PrpJ2up蛋白可以被大量诱导表达,而且两种蛋白均主要以可溶的形式存在。收集诱导后的菌体,细胞破碎后使用镍离子亲和层析柱进行纯化,将不同浓度的咪唑洗脱液进行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浓度为150 mmol/L和200 mmol/L的咪唑洗脱液中可以获得很好的纯化蛋白(图3)。PrpJ1up分子量约为64 ku,PrpJ2up分子量约为65 ku,可以看出所获得的纯化蛋白大小与预期相符,应为目的蛋白。2.3 磷酸酶活性测定结果对硝基苯酚磷酸二钠(pNPP)是磷酸酶活性测定的通用底物,其磷酸化状态下水溶液为无色透明的,经磷酸酶脱去磷酸后生成对硝基苯酚(pNP),变为黄色,并且在400 nm处有吸收峰,吸光系数为16 500 L/(mol·cm),测定A400 nm可以计算pNP 的浓度。采用双倒数作图法计算PrpJ1up和PrpJ2up蛋白对pNPP的Km和Vmax(图4),结果显示PrpJ1up蛋白的Km为0.30 mmol/L,Vmax为7.10 nmol/min;PrpJ2up蛋白的Km为0.24 mmol/L,Vmax为0.43 nmol/min。3 小结与讨论鱼腥蓝细菌(Anabaena sp.)PCC 7120是研究丝状蓝细菌异形胞发育及细胞间信号交流的模式生物[10,11]。PrpJ1和PrpJ2蛋白均为PP2C类蛋白磷酸酶,并且共同参与异形胞发育早期的调控[12,13],确定其底物将有助于进一步揭示PrpJ1和PrpJ2参与异形胞发育调控的机制。体外研究PrpJ1和PrpJ2的功能及确定其底物需要以纯化的蛋白为基础,但PrpJ1和PrpJ2都是定位在质膜上的蛋白,跨膜区的存在将影响蛋白的纯化效果。本研究表达了PrpJ1和PrpJ2蛋白跨膜区上游片段PrpJ1up和PrpJ2up,避免了跨膜区对蛋白纯化的影响,获得了更易纯化的蛋白。磷酸酶活性检测显示PrpJ1up和PrpJ2up蛋白都具有较高的磷酸酶活性,表明PrpJ1和PrpJ2蛋白的疏水跨膜区及C端结构域对其磷酸酶活性可能不是必需的,PrpJ1up和PrpJ2up可以替代其全蛋白进行体外实验。本研究为体外寻找PrpJ1和PrpJ2的底物及互作蛋白,并进一步研究PrpJ1和PrpJ2在异形胞调控网络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参考文献:[1] BRYANT D A. The Molecular Biolop[3] WILCOX M, MITCHISON G J, SMITH R J. Pattern formation in the blue-green alga, Anabaena. I. Basic mechanisms[J]. J Cell Sci,1973(12):707-723. [4] GOLDEN J W,YOON H S. Heterocyst development in Anabaena[J]. Current Opinion in Microbiology, 2003,6(6):557-563. [5] PETER WOLK C. Heterocyst formation[J]. Annual Review of Genetics,1996,30(1):59-78.[6] BRUN Y, SHIMKETS L J. Prokaryotic Development[M]. Washington D C:Amer Society for Microbiology,2000. 83-104.[7] MURRY M A, WOLK C P. Evidence that the barrier to the penetration of oxygen into heterocysts depends upon two layers of the cell envelope[J]. Archives of Microbiology,1989,151(6):469-474.[8] JANG J C, SHI L, TAN H, et al. Mutual regulation of ntcA and hetR during heterocyst differentiation requires two similar PP2C-type protein phosphatases, Prpj1 and Prpj2, in Anabaena sp. strain PCC 7120[J]. Journal of Bacteriology, 2009,191(19):6059-6066.[9] JANG J, WANG L, JEANJEAN R, et al. Prpj, a PP2C‐type protein phosphatase located on the plasma membrane, is involved in heterocyst maturation in thecyanobacterium Anabaena sp. PCC 7120[J]. Molecular Microbiology,2007,64(2):347-358.[10]石磊. hstK基因家族的pkn44和pkn30在鱼腥蓝细菌PCC 7120异形胞特异性糖脂合成中的作用[D]. 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8.[11] RUPPERT U, IRMLER A, KLOFT N, et al. The novel protein phosphatase PphA from synechocystis PCC 6803 controls dephosphorylation of the signalling protein PII[J]. Molecular Microbiology, 2002,44(3):855-864.[12] EHIRA S, OHMORI M. NrrA directly regulates expression of hetR during heterocyst differentiation in the cyanobacterium Anabaena sp. strain PCC 7120[J]. Journal of Bacteriology, 2006,188(24):8520-8525.[13] ZHAO Y, SHI Y, ZHAO W, et al. CcbP, a calcium-binding protein from Anabaena sp. PCC 7120, provides evidence that calcium ions regulate heterocyst differentiation[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2005,102(16):5744-5748.。
鱼腥藻PCC7120中异形胞分化所需基因hetZ的转录调控的开题报告
鱼腥藻PCC7120中异形胞分化所需基因hetZ的转
录调控的开题报告
在鱼腥藻PCC7120细胞中,异形胞分化是一个重要的过程,而该过程中所需的基因调控机制仍不完全明确。
其中,基因hetZ在异形胞分化
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hetZ的转录调控机制,为深入了解异形胞分化提供依据。
首先,我们将采用基因编辑技术构建hetZ的突变株,以观察该基因是否对异形胞分化产生重要影响。
其次,我们将进行转录组测序和蛋白
质组测序,以分析hetZ的转录调控和蛋白质表达的变化,并进一步确认hetZ目标基因的鉴定。
接下来,我们将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技术(luciferase reporter assay)和qRT-PCR等方法对hetZ的转录调控机制进行进一步研究。
同时,我们还将考虑研究hetZ的上游调控因子和下游调控基因,以了解hetZ在整个异形胞分化通路中的作用。
最后,我们将通过实验结果总结hetZ的转录调控机制,并探讨hetZ 在鱼腥藻异形胞分化中的作用。
该研究可为鱼腥藻中异形胞分化的分子
机制提供重要的参考。
鱼腥藻PCC 7120染色体上relBE同源基因的克隆及表达
鱼腥藻PCC 7120染色体上relBE同源基因的克隆及表达陈思礼;梅菊【摘要】In order to study the toxin-antitoxin effect of the homologous gene of relBE in the chromosome of Anabaena sp.PCC7120,which are homologous to relBE.Total DNA was extracted from Anabaena sp.PCC7120 cells.The target gene was amplified with PCR,then the genes asl4561 and asl4562 were inserted to pET28a(+) after the double cut-enzymes,the target genes expression was induced by IPTG.Also protein expression conditions were optimized in the concentration of IPTG and induction time.The result of agarose gel electrophoresis showed that asl4561 and asl4562 were cloned and SDS-PAGE indicated two proteins of 15.65kD and 13.55kD were expressed successfully.High yield of asl4561 gene expression protein was achieved by induc ing 6 h with 0.4 mmol/Lol/L IPTG at 28℃.%为研究鱼腥藻PCC7120染色体上与relBE同源的基因asl4561和asl4562表达产物的毒素-抗毒素作用,从鱼腥藻细胞中提取总基因组DNA,设计特异引物PCR扩增目的基因asl4561和asl4562,与T载体连接后经XhoI和EcoR I双酶切并与表达载体pET28a(+)连接,由IPTG诱导表达,并在IPTG浓度和诱导时间上对asl4561基因的表达条件进行了优化.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扩增出了264bp的asl4561基因和213bp的asl4562基因,SDS-PAGE检测表明成功表达出15.65kD和13.55kD的两蛋白,当诱导温度28℃、IPTG浓度0.4 mmol/L、诱导时间6h时,asl4561基因表达蛋白在细菌裂解液上清中表达量最大.【期刊名称】《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2(031)001【总页数】4页(P16-19)【关键词】鱼腥藻PCC7120;relBE同源;asl4561基因;asl4562基因;表达【作者】陈思礼;梅菊【作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武汉430074/华中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武汉430074;中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武汉43007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786细菌的毒素-抗毒素系统(TA)由位于同一操纵子中的有数碱基重叠的2个基因组成,前者编码毒素蛋白,后者编码抗毒素蛋白[1],毒素蛋白可通过影响DNA 复制、mRNA稳定性、蛋白合成、细胞壁生成以及 ATP形成过程抑制细胞生长甚至导致细胞死亡[2,3]. E.coil染色体上的relBE操纵子中relB和relE基因分别编码不稳定的抗毒素蛋白relB和稳定毒素蛋白RelE,RelE毒性的激活依赖于蛋白酶Lon对RelB的降解,relB的同源基因存在于许多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的细菌染色体上[4,5]. 水华鱼腥藻(Anabaena, 属Nostoc )是造成淡水水体水华污染的主要藻种之一,藻类水华污染的水体可导致鸟类等动物和水生生物以及人类疾病[6].当前对于细菌染色体上的毒素-抗毒素系统的生理功能存在不同的观点,有关蓝细菌中TA系统的研究报道不多见.本文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成功克隆并表达了鱼腥藻PCC7120染色体基因asl4561和asl4562,为后续纯化并研究两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在鱼腥藻PCC7120体内的生理作用奠定基础.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与试剂鱼腥藻sp.PCC7120购自中国科学院水生物研究所,E.coil DH5α和E.coilBL21(DE3)为本实验室保存,pMD18-T Vector为Takara公司产品,表达载体pET28a(+)为本实验室保存. DNA聚合酶为Fermentas公司产品,限制性内切酶、T4 DNA连接酶等为Takara公司产品,琼脂糖凝胶回收试剂盒及质粒DNA提取试剂盒均为Axygene产品. PCR引物由南京金斯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成,克隆片段的测序由南京金斯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测序确定.1.2 实验方法1.2.1 PCC7120基因组DNA提取参照文献[7]方法提取基因组DNA.1.2.2 asl4561和asl4562基因的克隆分子生物学操作按照标准方法进行[8].以PCC7120基因组DNA为模板,以asl4561-F和asl4561-R为引物(见表1),Touch-down PCR扩增asl4561基因片段;以asl4562-F 和asl4562-R为引物(见表1),Touch-down PCR扩增asl4562基因序列片段.PCR反应程序为94℃ 4 min;94℃ 1 min,55 ℃(0.5 ℃↓)40 s,72 ℃ 40 s,15个循环;94 ℃ 1 min,47 ℃ 40 s,72 ℃ 40 s,20个循环;72 ℃ 7 min.引物中添加相应的酶切位点,PCR扩增产物纯化后与pMD18-T Vector载体连接,转化E.coil DH5α ,蓝白斑筛选阳性克隆酶切鉴定测序正确后保存质粒,分别命名为pMD18-T-4561和pMD18-T-4562.表1 PCR引物及序列Tab.1 Nucleotide sequence of primers for PCR引物名称引物序列(5′→3′)asl4561⁃FCCGCTCGAG TAACTAGCTCTATTTACGGCG(XhoI)asl4561⁃RCGGAATTCGG AGCAATATAAGCAAGAGAG(EcoRI)asl4562⁃FCCGCTCGAGTTGATAAATCATGCACTCTC(XhoI)asl4562⁃RCGGAATTCGGTGTAAATATCAGCAATAA(EcoRI) 1.2.3 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以XhoI和EcoR I分别双酶切质粒pMD18-T-4561和pET28a(+),电泳回收片段,连接转化E.coil BL21(DE3),以含50 μg/mL硫酸卡拉霉素的LB平板筛选转化子,重组质粒经XhoI/EcoR I双酶切鉴定,测序正确后命名为pET28a-4561.同理构建的含asl4562基因的重组质粒测序正确后命名为pET28a-4562.1.2.4 目的蛋白的诱导表达分别将含有重组质粒pET28a-4561和pET28a-4562的BL21接种于含50μg/mL硫酸卡拉霉素的LB液体培养基中,37 ℃摇床培养约3 h至OD600=0.4~0.6后加入1 mmol/L的IPTG于28 ℃下摇床培养8h,诱导目的蛋白表达. 离心收集沉淀加入2×SDS凝胶缓冲液,沸水浴5 min,离心取上清用5 %的浓缩胶和15 %的分离胶进行SDS-PAGE电泳检测表达外源蛋白质的分子量.1.2.5 pET28a-4561的蛋白表达条件的优化1)最佳诱导时间试验. 含重组质粒pET28a-4561的BL21培养方法同上,当OD=0.4~0.6时,加入IPTG的终浓度为1.0 mmol/L、28℃振荡培养,分别在2, 4, 6, 8, 10h取样,离心收集沉淀,裂解后取上清SDS- PAGE电泳检测蛋白表达量.2)最佳IPTG浓度试验.含重组质粒pET28a-4561的BL21培养方法同上,当OD600=0.4~0.6时,每管加入IPTG的终浓度分别为0.2, 0.4, 0.6, 0.8, 1.0 mmol/L,28 ℃诱导6 h后,离心收集菌体,处理后取上清SDS-PAGE 电泳检测蛋白表达情况.2 结果2.1 asl4561和 asl4562基因的克隆通过Touch-down PCR扩增的asl4561和asl4562的基因片段产物经1.0%的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结果与预期大小(261bp和213bp)相符(见图1). 基于设计asl4561基因引物时两端外侧多取了24个碱基以及有酶切位点及保护碱基,因此检测结果约在250bp. pMD18-T-4561和pMD18-T-4562测序结果与NCBI所公布的asl4561和asl4562序列Blast比对,碱基完全相同说明成功克隆了两目的基因.M)DL2000标准Mark;1)asl4561PCR产物;2)asl4562PCR产物图1 PCR电泳检测图 Fig.1 Examination of PCR products by agar electrophoresis2.2 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根据pET28a(+)多克隆位点选取EcoR I/XhoI为插入位点,将asl4561和asl4562 PCR产物与pET28a(+)经EcoR I/XhoI双酶切、纯化后的产物连接转化,挑取阳性克隆菌液PCR检测,并送测序发现asl4561和asl4562正确插入,插入片段分别为261bp和213bp,各自编码87个和71个氨基酸.2.3 目的蛋白的诱导表达检测含重组质粒pET28a-4561和pET28a-4562的BL21分别在1 mmol/L的IPTG、28 ℃下摇床培养8 h诱导表达,由SDS-PAGE电泳检测结果(见图2)可见,分别在15kD上方和10-15kD之间有过量表达的蛋白带.预测的asl4561和asl4562基因表达蛋白质分子量大小分别为10.46kD和8.36kD,又因pET28a(+)表达载体的组氨酸标签的密码子和相应的酶切位点,使产生的融合蛋白的分子量增加5.19kD,故产生的目的蛋白分子量分别为15.65kD和13.55kD,SDS-PAGE电泳检测结果大小与理论结果相符.M)蛋白质分子量标准; 1)空载体诱导; 2)pET28a-4561诱导表达; 3)pET28a-4562诱导表达图2 重组蛋白SDS-PAGE检测Fig.2 Examination of recombinant protein by SDS-PAGE2.4 蛋白表达条件优化结果由图2蛋白检测图可见,asl4562基因在细菌裂解液上清中表达量比较大,基本可以满足后续的纯化;但asl4561基因表达蛋白量并非特别大,可能因为诱导条件不适合. 因此首先考虑在诱导剂IPTG浓度和诱导时间上对该蛋白的表达条件进行优化.图3为不同诱导时间对蛋白表达量影响. 由图3可见,28 ℃、1.0 mmol/LIPTG 诱导2 h取样已有目的蛋白表达,而6 h表达量增至最大,之后无明显增加,故可确定该蛋白最佳诱导时间为6 h.M)蛋白质分子量标准;1)空载体诱导后全菌; 2)未经诱导的pET28a-4561转化菌; 3~7)诱导时间依次为2, 4, 6, 8, 10 h的菌图3 不同诱导时间对蛋白表达量影响 Fig.3 Influence of induction time on protein expression图4为不同IPTG浓度对蛋白表达量影响. 由图4可见,在28 ℃下诱导6 h,当IPTG终浓度为0.4 mmol/L时,目的蛋白表达量最大,其余浓度的IPTG诱导表达量差异不太明显,均无IPTG为0.4 mmol/L时诱导表达量大,故确定最佳IPTG浓度为0.4 mmol/L.M)蛋白质分子量标准; 1)空载体诱导后全菌;2)未经诱导的pET28a-4561转化菌;3~7)IPTG浓度依次为0.2,0.4,0.6,0.8,1.0 mmol/L图4 不同IPTG浓度对蛋白表达量影响Fig.4 Influence of IPTG concentration on protein expression3 分析与讨论不同种属的细菌内TA系统的基因序列可能同源性较低或相差很大,但其遗传结构和功能却非常相似.本实验首先通过序列分析发现PCC7120染色体基因asl4561与大肠杆菌染色体上毒素基因relE有较高的同源性,并与其上游基因asl4562有4个碱基的重叠,与TA系统具有相同的遗传结构.通过对两基因编码产物的分析,推测它们在细胞生理条件下可通过静电引力形成复合物,有相互作用,初步推测asl4561和asl4562基因构成TA系统.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构建的含asl4561基因的表达载体pET28a-4561和含asl4562基因的表达载体pET28a-4562,测序结果显示两基因完整的ORF均正确插入到pET28a(+)EcoR I/XhoI多克隆位点,无移码突变和点突变,表明重组表达载体构建成功.蛋白检测结果显示两基因表达蛋白均存在于菌体裂解液上清中,说明此类蛋白为可溶性蛋白. asl4562基因在28 ℃、1 mmol/LIPTG 诱导8 h,蛋白表达量较大.在对重组质粒pET28a-4561表达条件的优化中发现28 ℃、0.4 mmol/LIPTG 诱导6 h,其蛋白表达量最大,说明低温、低浓度的IPTG诱导,可增加可溶性重组蛋白的产量[9].近年研究证明TA系统作为原核细胞应对营养缺乏时的调控机制,是对细菌代谢调控的重要补充,对于设计新的药物解决细菌耐药性问题具有现实意义[10].但目前有关蓝细菌中TA系统的研究还不多,本实验结果为后续纯化并研究两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在它们鱼腥藻PCC7120体内的作用奠定基础.期望通过更深入的研究能为蓝细菌染色体上其他TA系统的研究奠定基础,由此入手可为除藻、解决水华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参考文献【相关文献】[1]Gerdes K,Christensen S K,Lobner-Olesen A.Prokaryotic toxin-antitoxin stress response loci[J].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2005,3(5):371-382.[2]Yamaguchi Y,Park J H,Inouye M.Toxin-antitoxin sys-tems in bacteria and archaea[J].Annual Review of Genetics,2011,45:61-79.[3]Lieven Buts,Jurij Lah,Minh-Hoa,et al.Toxin-antitoxin modules as bacterialmetabolic stress managers[J].Trends in Biochemical Sciences,2005,30(12):672-679.[4]Gronlund H,Gerdes K.Toxin-antitoxin syestems homo-logous with relBE of Escherichia coli plasmid P307 are ubiquitous in prokaryotes[J].J Mol Biol,1999,285(4):1401-1415.[5]王晓蕾,赵龙旋,张俊杰.细菌毒素-抗毒素系统的研究进展[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8,35(9):991-997.[6]Henriksen P.Estimating nodularin content of cyanoba-cterial blooms from abundance of Nodularia spumigena and its characteristic pigments-a case study from the Baltic entrance area[J].Harmful Algae,2005(4):167-178.[7]徐旭东,王业勤,黎尚豪.鱼腥藻-大肠杆菌CAT启动子探测质粒的构建[J].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3,10:203-209.[8]萨姆布鲁克J, 拉塞尔D W.分子克隆实验指南[M]. 3版.黄培堂,译.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9]Ren Zengliang,Du Guocheng,Chen Jian,et al.Strategies for high-level expressionof recombinant protein in Eschefichia coil[J].China Biotechnology,2007,27(9):103-109.[10]季建军,邱景富,杨瑞馥,等. 细菌的细胞程序性死亡中毒素-抗毒素系统的研究进展[J].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006,30(2):184-18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固氮基因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2
科研热词 推荐指数 鉴定 2 转bt水稻 2 联合固氮菌 2 筛选 2 甘蔗 2 水平基因转移 2 根际细菌 2 多样性 2 固氮细菌 2 阈值 1 近等位基因大豆 1 蛋白 1 结瘤 1 系统发育树 1 玉米 1 沙棘根际 1 氨单加氧酶基因(amoa) 1 氢氧化细菌 1 气候 1 模拟微重力 1 根瘤 1 放氢 1 微生物多样性 1 差异表达 1 小多肽 1 大豆 1 大肠杆菌 1 基因表达 1 基因克隆 1 基因 1 土壤类型 1 固氮 1 回转器 1 喀斯特 1 变形菌 1 发菜 1 原核表酸盐还原酶基因(nirs) 1 亚硝酸盐氧化还原酶基因(nxra) 1 wip 1 transgenic bt rice 1 sugarcane 1 screening 1 rt-pcr 1 rhizobacteria 1 pcr-dgge 1 nitrogen fixing bacteria 1
推荐指数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0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011年 科研热词 推荐指数 发菜 2 双向电泳 2 原核表达 2 鱼腥藻pcc7120 1 重金属 1 过氧化物氧还蛋白 1 褐沙蒿 1 藻蓝蛋白 1 菌群结构 1 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1 耐盐植物 1 耐旱 1 系统发育分析 1 生物多样性 1 生物固氮 1 点形念珠藻atcc29133 1 检测技术 1 根际细菌 1 异形胞 1 差异表达 1 富营养化 1 实时荧光定量pcr 1 官厅水库 1 多样性 1 基因克降 1 固氮酶(nifh)基因 1 呼伦贝尔草原 1 厚壁孢子 1 内生细菌 1 克隆 1 促生 1 亚基基因 1 nifh基因 1 16s rdna 1
鱼腥藻PCC7120基因a113211和asl3212的克隆及其功能鉴定
鱼 腥 藻 P C 1 0基 因 a l2 a 12 C 7 2 l 1 3 1和 s3 1 2的 克 隆 及 其 功 能 鉴 定
梅 菊 ,陈 思 礼 ,刘 欣 ,尤 隽 丹
( 中南 民族 大学 生命 科 学 学 院 , j 湖 E武 汉 407) 3 0 4
摘 要 : 鱼腥 藻 P C 1 0染 色体 上 的 开放 阅读 框 a12 1和 a l2 2具 有 与 大肠 杆 茵 细胞 染 C 72 l 1 3 s3 1 色体 上毒 素一 毒 素 系统 ( 抗 TA,o i—ni xns se 相 同 的遗 传 结构 , 系统 由位 于 同一 操 t xna t o i y tm) t 该 纵子 中的 两 个 分 别 编 码 毒 素 蛋 白 和 抗 毒 素 蛋 白 的 基 因组 成 , 导 细 胞 程 序 性 死 亡. 因 介 基 al 2 1的编码 产物 与 MaE l 1 3 z F毒 素一 毒素 系统 中的毒 素蛋 白 Ma F同源. 抗 z 为证 明这 一 对基 因 表 达 产物 的毒 素抗 毒素 作 用 , 先设 计合 适 引物 克隆 了鱼 腥 藻 P C 1 O染 色体 上 al2 1和 首 C 72 l3 1
室保 存. NA 聚合 酶 、 白 Mak为 F r na 公 司产 品 , D 蛋 r eme ts 限制 性 内切酶 、 T4DNA 连接 酶 等 为 T k r a aa公
司产 品 , 琼脂 糖凝 胶 回收 试剂 盒及 质 粒 DNA 提 取 试 剂 盒均 为 Ax g n y e e产 品. C 引物 由南 京 金 斯 瑞 生 P R
・
1 ・ 6
陕 西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பைடு நூலகம்
第 3 卷 O
《鱼腥藻PCC7120铁调蛋白基因all1691的初步研究》
《鱼腥藻PCC7120铁调蛋白基因all1691的初步研究》摘要:本文对鱼腥藻PCC7120中的铁调蛋白基因all1691进行了初步研究。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基因克隆、表达及功能验证等手段,探讨了该基因在藻类生长、铁离子代谢及环境适应性等方面的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all1691基因在鱼腥藻的生理生态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一、引言鱼腥藻作为一种具有重要生态和经济价值的蓝藻,其生长与环境中铁离子的供应密切相关。
铁调蛋白是一类在生物体内参与铁离子转运、储存和代谢的重要蛋白质。
本研究以鱼腥藻PCC7120为研究对象,对其铁调蛋白基因all1691进行初步研究,旨在探讨该基因在藻类生长、环境适应性等方面的作用。
二、材料与方法1. 材料:鱼腥藻PCC720及相关实验试剂。
2. 方法:(1)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all1691基因的序列进行注释、预测其结构与功能。
(2)基因克隆:通过PCR技术扩增all1691基因,构建表达载体。
(3)表达及功能验证:将表达载体转入鱼腥藻中,观察其对藻类生长及铁离子代谢的影响。
三、结果与分析1. 生物信息学分析:all1691基因编码的铁调蛋白具有典型的结构特征,包括多个保守的铁离子结合位点。
通过序列比对,发现该基因与其他蓝藻铁调蛋白具有较高的相似性,表明其在进化过程中具有保守的功能。
2. 基因克隆与表达:成功克隆了all1691基因,并构建了表达载体。
将表达载体转入鱼腥藻中,发现过表达该基因的鱼腥藻生长速度明显加快,表明all1691基因在藻类生长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3. 功能验证:通过对过表达all1691基因的鱼腥藻进行铁离子含量测定,发现其铁离子含量明显高于野生型鱼腥藻。
这表明all1691基因可能参与了鱼腥藻的铁离子代谢过程,有助于提高藻类对铁离子的吸收和利用效率。
此外,过表达all1691基因的鱼腥藻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适应性也得到了提高,表明该基因有助于增强鱼腥藻的环境适应性。
《鱼腥藻PCC7120染色体Ⅱ型毒素—抗毒素基因对asr0757-alr0758的研究与鉴定》
《鱼腥藻PCC7120染色体Ⅱ型毒素—抗毒素基因对asr0757-alr0758的研究与鉴定》鱼腥藻PCC7120染色体Ⅱ型毒素—抗毒素基因对asr0757-alr0758的研究与鉴定鱼腥藻PCC7120染色体Ⅱ型毒素-抗毒素基因对asr0757/alr0758的研究与鉴定一、引言鱼腥藻PCC7120作为一种具有广泛应用的蓝藻生物,其基因组内存在多种类型的毒素-抗毒素系统。
这些系统在细胞生长、分裂及生物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中,染色体Ⅱ型毒素-抗毒素基因对asr0757/alr0758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研究并鉴定这一基因对的功能与特性,以期为鱼腥藻PCC7120的基因调控机制提供新的见解。
二、材料与方法1. 材料本实验使用的鱼腥藻PCC7120菌株为实验室保藏菌种。
同时,还涉及到相关基因表达及克隆技术的材料。
2. 方法(1)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通过PCR技术扩增asr0757/alr0758基因对,并进行序列分析,以确定其编码的蛋白序列。
(2)基因表达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在特定条件下,asr0757/alr0758基因对的表达情况。
(3)功能鉴定:通过构建基因敲除及过表达菌株,研究asr0757/alr0758基因对在鱼腥藻PCC7120生长过程中的作用。
三、结果与讨论1. 基因序列分析通过对asr0757/alr0758基因对的序列分析,我们发现这两个基因在鱼腥藻PCC7120的染色体上具有特定的排列方式,且编码的蛋白具有明显的毒素-抗毒素特性。
这表明这两个基因在鱼腥藻的生存与适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 基因表达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asr0757/alr0758基因对的表达受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光照、温度等。
在特定条件下,这两个基因的表达水平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鱼腥藻的生长与分裂。
3. 功能鉴定通过构建asr0757/alr0758基因的敲除及过表达菌株,我们发现这两个基因在鱼腥藻PCC7120的生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5 年 4 月 The Chinese Journal of Process Engineering Apr. 2005收稿日期:2004−05−18,修回日期:2004−06−29作者简介:康瑞娟(1965−),女,山东省茌平县人,在职博士,生化工程专业,Tel: (010)-82627074, E-mail: rjkang@.鱼腥藻7120中异形胞发育的影响因子康瑞娟1, 施定基2, 丛 威1, 蔡昭铃1, 欧阳藩1(1.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0; 2.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光合作用研究中心,北京 100093)摘 要:以鱼腥藻7120为对象,考察了碳源浓度和种类、氮源浓度和种类、光强及NaCl 浓度对鱼腥藻7120异形胞发育及发生频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NaNO 3和NH 4Cl 都会抑制异形胞的分化,NaNO 3对异形胞的抑制可以通过提高CO 2浓度而解除,但NH 4Cl 的抑制作用是彻底的;而添加NaHCO 3却不能在NO 3−存在时诱导鱼腥藻产生异形胞;提高光强和NaCl 浓度能够增加异形胞的比例. 证明了胞内碳氮比例的升高是异形胞分化的直接原因. 关键词:异形胞;鱼腥藻7120;碳氮比例中图分类号:Q2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606X(2005)02−0209−041 前 言鱼腥藻7120是一种丝状体固氮蓝藻,在氮源缺乏的情况下,大约每隔10个营养细胞形成1个异形胞[1]. 异形胞可以直接固定大气中的N 2(分子态),形成藻细胞可以利用的氮素化合物. 异形胞的形成与氮源和光源等外界因素密切相关. 实验证明,在蓝藻培养基中有机氮会增加异形胞的形成,结合态氮则会抑制异形胞的形成,而硝态氮的抑制作用较短暂,铵态氮的抑制作用较持久[2,3]. 但碳源与异形胞发育的关系则未见报道.蓝藻通过异形胞固定的氮,除供给藻细胞本身的生长发育外,还会通过含氮化合物的分泌和藻细胞的分解,释放出大量的氨态氮,大大增加了水体和土壤的肥力,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2]. 近年来,随着世界性的能源短缺,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和开发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利用异形胞中所含的氢酶生产H 2的研究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4,5]. 因此,有关异形胞形成的机制不仅在细胞进化的研究中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更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本工作以光生物反应器培养鱼腥藻7120,考察了不同培养条件下异形胞数量的变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2 材料与方法2.1 实验材料蓝藻:鱼腥藻Anabaena sp. PCC 7120来自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试剂均为市售品,纯度为分析纯. 2.2 实验方法 2.2.1 培养基培养基为含氮或无氮的BG11(BG110)培养基[6].2.2.2 摇床培养在含有17.6 mmol/L NaNO 3的BG11或以NaCl 取代NaNO 3的BG110培养基中接种鱼腥藻7120 (Anabaena sp. PCC 7120),使接种后培养液的浓度(OD 750)为0.1左右,置于摇床上光照培养. 温度28∼30℃,光强为100 µmol/(m 2⋅s),转速为130 r/min. 2.2.3 光反应器培养反应器为自制的内环流式气升光生物反应器,总体积2.5 L ,工作体积2.0 L ,材质为耐热耐压的硅硼玻璃,可进行高温高压灭菌. 罐体下部的夹套中可通入恒温水以维持培养温度. 3个反应器为1组,放置在控制箱内,由安装在罐体前后的光源板提供光照,每块光源板横向平行排列6支日光灯管(18 W ,National ,北京),光强为100 µmol/(m 2⋅s),通气量为400 mL/min. 空气和CO 2浓度通过气体流量计控制,定量混合后,由孔径为0.2 µm 的空气过滤器(PALL 公司)除菌后通过进气管进入罐内. 将含2 L 培养液的气升式反应器在高压蒸汽灭菌锅中高温灭菌,冷却至室温,在超净台内将150 mL 种液倒入,放置在控制箱内,与气源和恒温水连接,开始培养. 2.3 异形胞频率将不同培养条件下定时取出的样品置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XSZ −D 2型,重庆光学仪器厂),分别计数营养细胞和异形胞的数目,并计算异形胞占细胞总数的百分比. 为了减小误差,每个样品统计1000个以上细胞,并重复3次取平均值. 2.4 NO 3−吸收速率收集不同条件下培养的藻细胞,以BG110培养基洗3次并重悬浮. 分别加入终浓度为0, 50, 100, 150, 200,250, 300 mmol/L 的NaNO 3,并加入不同浓度的NaHCO 3或CO 2,在光强为100 µmol/(m 2⋅s)、温度28℃条件下放置15 min 后,离心除去菌体,在220 nm 波长测定样品的吸光值,通过标准曲线计算出样品中所含的NO 3−浓度[7]. 样品的NO 3−吸收速率以含有1 µg 叶绿素的藻细胞每分钟吸收的NO 3-的摩尔数来表示. 每个样品至少测定3次.2.5 叶绿素浓度的测定[8]离心收集藻细胞,加入3 mL 甲醇,混匀后4℃浸泡6∼14 h ,4000 r/min 离心10 min ,取上清,测定A 665值. 根据公式Chl (µg/mL)=13.9A 665计算样品中叶绿素a 的含量.3 结果与讨论3.1 碳源的影响将鱼腥藻7120接种于装有BG11或BG110培养基的气升式光生物反应器中,分别通入400 mL/min 空气或等量的含有1%, 3%, 5% CO 2的空气,或在培养基中添加10 mmol/L NaHCO 3,28℃光照培养,每天定时取样,于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实验中发现,在空气中培养时,在BG11培养基中生长的鱼腥藻仅能偶尔观察到异形胞,而在BG110中却有较大比例的异形胞,验证了NaNO 3抑制异形胞分化的观点. 在氮源缺乏的条件下,通入过多的CO 2对细胞生长产生较严重的抑制,说明蓝藻细胞维持碳氮代谢间平衡时,有利于藻细胞的生长,单独提高碳源或氮源浓度都会影响藻细胞的生长. 因此,只测定了1% CO 2条件下BG110中异形胞的数目.在为期8 d 的培养过程中,异形胞的数量随生长周期变化,在实验的第2天异形胞出现,并持续到第8天实验结束. 异形胞的数量在对数生长期维持稳定(3∼5 d).不同条件下鱼腥藻7120在第3天时异形胞发生的频率列于表1中.表1 不同培养条件下鱼腥藻7120异形胞发生的频率 Table 1 Heterocyst frequency (±SD) of Anabaena sp. PCC 7120exposed to different inorganic carbon source conc. (%)Conditions BG11 BG110 Air Occasionally observed 6.24±0.43 1% CO 2 3.34±0.37 7.82±0.303% CO 2 4.86±0.90 No data 5% CO 2 5.03±0.61 No data NaHCO 3 Occasionally observed 5.52±0.28由表可见,在BG110培养基中通入1% CO 2时,异形胞数量比仅通空气时增加,而添加10 mmol/L NaHCO 3时异形胞数量比空气中略有减少;而在BG11中培养的鱼腥藻,通入1% CO 2后,产生了约占细胞总数3%的异形胞,且数量随CO 2浓度的增加而提高到5%. 而添加10 mmol/L NaHCO 3的样品与通空气培养的样品一样,也只能偶尔看到异形胞. 然而,在所有实验条件下,BG110中的异形胞比例都高于BG11.实验结果表明,提高CO 2浓度可减弱NaNO 3对异形胞分化的抑制作用,但不能完全消除. 但添加NaHCO 3却不能在NaNO 3存在时诱导鱼腥藻产生异形胞.为了考察两种无机碳对于异形胞发育的不同影响,测定了不同碳源对含氮和无氮培养基中生长的藻细胞的NO 3−吸收速率,结果见图1.图1 不同碳源下含氮和无氮培养基中生长的藻细胞的NO 3−吸收速率 Fig.1 Nitrate uptake rate of Anabaena sp. PCC 7120 cultivated in a photobioreactorin BG11 and BG110 media with different carbon sources由图1可以看出,无论在含氮或无氮培养基中生长的鱼腥藻7120,无机碳的加入都降低了其NO 3−吸收速率,说明无机碳抑制NO 3−的吸收,其中CO 2的作用比NaHCO 3更显著,对于无氮培养基中生长的细胞尤其如此. 由此可以揭示无氮培养的细胞异形胞发生频率较高的原因. Fogg [9]发现柱孢鱼腥藻的丝体被转移到不含氮50100150200250300N i t r a t e u p t a k e r a t e [m m o l /(L ·µg ·m i n )]NaNO 3 concentration (mmol/L)5010015020025030012345NaNO 3 concentration (mmol/L)N i t r a t e u p t a k e r a t e (m m o l /(L ·µg ·m i n )第2期 康瑞娟等:鱼腥藻7120中异形胞发育的影响因子 211的培养基中,在光照下其细胞的C:N从4.5:1增到6:1时异形胞开始分化. 在固氮的条件下,细胞的C:N比达到8:1时异形胞即大量发生. 本结果进一步说明,胞外环境中碳氮比的改变对异形胞的发育不产生直接的影响,起作用的可能主要是细胞内的C/N比例.藻细胞对CO2和HCO3−的吸收经由各自独立的转运系统[10,11]. CO2通过被动扩散进入藻细胞[12],与仅需要4个电子的CO2同化过程相比,NO3−的吸收还原需要消耗1个电子[13],因此在与CO2竞争电子和能量方面处于劣势,由此引起藻细胞内碳氮比的上升,使氮的供给相对处于限制状态,从而诱导了异形胞的分化. 而HCO3−和NO3−的吸收都由耗能的主动运输途径完成[14]. 因此HCO3−引起的胞内碳氮比的上升比CO2要小得多.3.2 氮源浓度的影响为验证胞外环境中碳氮比的改变对异形胞的发育不产生直接影响的推论,将培养基中氮源的浓度分别增加1和2倍,通入含有3% CO2的空气培养鱼腥藻7120,考察氮源浓度对异形胞发育的影响,结果见表2.表2 氮源浓度对鱼腥藻7120异形胞发育的影响Table 2 Effect of NaNO3 concentration on heterocystfrequency of Anabaena sp. PCC 7120NaNO3 conc. (mmol/L) Heterocyst frequency (%)17.6 5.36±0.2335.2 4.42±0.3052.8 4.42±0.08由表2可见,氮源加倍后仍有相当数量的异形胞产生,频率仅略有下降. 实验结果表明,高CO2浓度下,培养基中过量的氮源不能抑制异形胞的产生,进一步证明了胞外环境中碳氮比的改变对异形胞的发育不产生直接影响,胞内氮源相对缺乏是异形胞分化的根本原因.3.3 氮源种类的影响以4 mmol//L NH4Cl和尿素取代BG11中的NaNO3,分别在添加NaHCO3和3% CO2及只通空气条件下培养鱼腥藻7120,考察不同无机碳浓度下氮源种类对异形胞发育的影响. 实验表明,在以NH4Cl和尿素为氮源的培养基中,所有实验中均无异形胞产生,而且鱼腥藻细胞在含有尿素的培养基中不能很好地生长,2∼3 d后死亡. 表明了氨态氮对异形胞的抑制是彻底的[2],同时表明尿素不宜用作鱼腥藻培养的氮源.3.4 光强的影响在含有BG11培养基的光生物反应器中通入3% CO2,其中一个反应器的侧壁以双层塑料薄膜包裹起来,使光强为正常条件下的一半,考察光强对鱼腥藻异形胞发育的影响,结果列于表3中.表3 光强对鱼腥藻异形胞发育的影响 Table 3 Effect of light intensity on heterocyst frequency of Anabaena sp. PCC 7120 (%)Cultivation time (d)High light illumination Low light illumination2 5.36±0.23 4.44±0.163 4.42±0.30 3.25±0.324 4.42±0.08 2.70±0.26由实验发现,不同光强下生长的藻细胞都在培养1 d后产生异形胞,但在较高光强下的藻细胞中异形胞所占的比例较高,并持续出现,直到约1周后进入稳定期才消失;而在低光强下培养的藻细胞中异形胞较少,且逐天减少,约4 d后消失. 这可能是由于在低光强下藻细胞的光合活性降低,对碳氮的需求都减少所造成的.3.5 盐浓度的影响为考察盐浓度对鱼腥藻碳氮代谢的影响,在BG11中加入50 mmol/L NaCl,分别在通入空气、含1% CO2空气及加入10 mmol/L NaHCO3条件下,在反应器中培养鱼腥藻细胞,取对数生长期的样品,对其中的异形胞比例计数,并与BG11中(不含NaCl)的培养结果比较,结果见表4. 由表可见,当加入50 mmol/L NaCl后,3种培养条件下异形胞占细胞总数的比例都有显著增加,而且在仅通入空气的样品中产生了大量的异形胞. Rai 等[15]曾报道当NaCl浓度小于150 mmol/L时,异形胞的比例会随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原因在于NaCl会抑制固氮酶的活性,藻细胞可能以增加异形胞数量的方式弥补由于固氮酶活性下降造成的氮供给不足.表4 盐浓度对鱼腥藻7120异形胞发生频率的影响 Table 4 Effect of NaCl concentration on heterocyst frequency of Anabaena sp. PCC 7120 (%)BG11BG11+50 mmol/L NaCl Air Occasionallyobserved5.26±0.391% CO2 3.34±0.37 6.55±0.1710 mmol/L NaHCO3 Occasionally observed 2.51±0.144 结 论通过改变碳源浓度和种类、氮源浓度和种类、光强及NaCl浓度,考察了一系列环境因子变化对鱼腥藻7120异形胞发育及发生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CO2和NaCl浓度、提高光强均能促进异形胞的分化. CO2和NaHCO3均抑制藻细胞对NO3−的吸收,但CO2的抑制作用更强. 因此,CO2浓度提高可以诱导鱼腥藻细胞在NaNO3存在的条件下大量产生异形胞,而增加NaHCO3则没有这种效果.参考文献:[1] Ramaswamy K S, Endley S, Horvitz H R, et al. Nitrate ReductaseActivity and Heterocyst Suppression on Nitrate in Anabaena sp. Strain PCC 7120Require moeA [J]. J. Bacteriol., 1996, 178: 3893−3898.212 过程工程学报第5卷[2] 周云龙. 异形胞与蓝藻固氮 [J]. 生物学通报, 1994, 29: 5−6.[3] Wolk C P, Ernst A, Elhai J. Heterocyst Metabolism and Development[A]. Bryant D A. The Molecular Biology of Cyanobacteria [C].Dordrecht: Kluwer Academic, 1994. 769−823.[4] Kumazawa S. Photoproduction of Hydrogen by the MarineHeterocystous Cyanobacterium Anabaena Species TU37-1 under a Nitrogen Atmosphere [J]. Mar. Biotechnol., 2003, 5: 222−226.[5] Berman-Frank I, Lundgren P, Falkowski P. Nitrogen Fixation andPhotosynthetic Oxygen Evolution in Cyanobacteria [J]. Res.Microbiol., 2003, 154: 157−164.[6] Castenholz R W. Culturing Methods for Cyanobacteria [A]. Packer L,Glazer A N. Methods in Enzymology [C].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88. 63−93.[7] Collos Y, Mornet F, Sciandra A, et al. An Optical Method for theRapid Measurement of Micromolar Concentrations of Nitrate in Marine Phytoplankton Cultures [J]. J. Appl. Phycol., 1999, 11: 179−184.[8] Marker A M H. The Use of Acetone and Methanol in the Estimationof Chlorophyll in the Presence of Phaeophytin [J]. Freshwater Biol., 1972, 2: 361−385.[9] Fogg G E. Growth and Heterocyst Production in Anabaena cylindricaLemm ⎯ II. In Relation to Carbon and Nitrogen Metabolism [J].Annals of Botany, 1949, 13: 241−259.[10] Price G D, Colman J R, Badger M R. Association of CarbonicAnhydrase Activity with Carboxysomes Isolated from the Cyanobacterium Synechococcus PCC7920 [J]. Plant Physiol., 1992, 100: 784−793.[11] Salon C, Mir N A, Canvin D T. HCO3− and CO2 Leakage fromSynechococcus UTEX 625 [J]. Plant Cell Environ., 1996, 19: 260–274. [12] Fridlyand L, Kaplan A, Reinhold L.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theRole of a Putative CO2-scavenging Entity in the Cyanobacterial CO2-concentrating Mechanism [J]. Biosystems, 1996, 37: 229−238. [13] Turpin D H, Weger H G, Huppe H C. Interactions betweenPhotosynthesis, Respiration and Nitrogen Assimilation [A]. Dennis D T, Turpin D H. Plant Metabolism [C]. Harlow: Addison-Wesley- Longman Ltd., 1997. 509−524.[14] Kaplan A, Reinhold L. CO2 Concentrating Mechanisms inPhotosynthetic Microorganisms [J]. Annu. Rev. Plant Physiol. Plant Mol. Biol., 1999, 50: 539−570.[15] Rai A K, Tiwari S P. Response to NaCl of Nitrate Assimilation andNitrogenase Activity of the Cyanobacterium Anabaena sp. PCC 7120 and Its Mutants [J]. J. Appl. Microbiol., 1999, 87: 877−883.Factors Influencing the Heterocyst Differentiation in Anabaena sp. PCC7120KANG Rui-juan1, SHI Ding-ji2, CONG Wei1, CAI Zhao-ling1, OUYANG Fan1(1. State Key Lab. Biochem. Eng., Institute Process Engineering,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80, China;2. Research Center of Photosynthesis, Institute of Botan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93, China) Abstract:Anabaena sp. strain PCC7120 was a filamentous cyanobacterium that was capable of both oxygenic photosynthesis and aerobic nitrogen fixation. Heterocysts were developed from vegetative cells, which provided a suitable anaerobic environment for nitrogenase. The regulation of heterocyst development was influenced by several factors including concentrations, species of carbon and nitrogen sources, light intensity and NaCl concentration. In this paper, the effects of these factors on heterocyst differentiation in Anabaena sp. PCC7120 were studied. Results showed that NaNO3 and NH4Cl inhibited the development of heterocyst. But the elevated CO2 eliminated the inhibition of NaNO3 but not that of NH4Cl. The addition of NaHCO3 into the medium did not induce the production of heterocyst. Heterocyst frequency was enhanced by higher light intensity and NaCl concentration. It was found that heterocyst differentiation was induced in the presence of NaNO3 by elevated CO2, which was different from the opinion that Anabaena sp. strain PCC 7120 contained only vegetative cells in the presence of NaNO3.Key words:Anabaena sp. PCC7120; carbon and nitrogen ratio; heterocy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