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GNSS静态控制测量外业观测
GNSS 控制网外业观测注意事项
![GNSS 控制网外业观测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590740c928ea81c758f578a5.png)
GNSS 控制网外业观测注意事项
1、首先检查接收机是否为静态模式,并确认采样间隔5秒,检查主机内存容量。
2、在控制点架设好三脚架并踏实立稳,在测点上严格对中、整平,从不同位置量取仪器高三次,三次量取的结果之差不得超过3mm,并取平均值。
仪器高应由控制点十字中心量至仪器的测量标志线的上边处。
(本仪器标志线为机头一圈红塑料线的上沿)
3、记录当天日期,观测人姓名,仪器编号(后4位数字即可,英文字母省略),点名,仪器高,开始时间。
4、开机,听语音提示确认为静态模式,主机开始搜星并且卫星灯开始闪烁。
达到记录条件时,状态灯会按照设定好采样间隔闪烁,闪一下表示采集了一个历元。
5、一个时段数据采集完成后(每个测站1小时),关闭主机,记录关机时间,检查并收好主机和其他配件,去下一个测点重复上述工作。
特别注意,如果任意一台仪器工作过程中断电需要更换电池,一定要及时通知其他测站成员,并重新记录开机时间。
为节省时间,不耽误观测进度,应提前预判电池电量,事先换好电池,尽量避免发生此种情况。
采集过程有其他情况应及时互相联系。
C标测量队
2017年3月8日。
中海达GPS静态测量外业观测说明
![中海达GPS静态测量外业观测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91d98198c77da26925c5b043.png)
输入控制点信息后, 完成自由网平差,二维约束平差
导出项目解算报告,查看控制点平差结果
1.新建项目
1.新建项目_设置项目属性
1.新建项目_设置坐标系统
2.导入数据
打开项目
打开项目
打开项目
打开项目
HGO数据处理
影响基线解算质量的主要因素及应对方法 • 基线解算时所设定的起点坐标不准确 (设定较准确的起点坐标,采用同一点或同一点的衍生点起 算) • 少数卫星的观测时间太短,导致这些卫星的整周未知数无法 准确确定 (剔除观测时间太短的卫星) • 在整个观测时段里,有个别时间段或个别卫星周跳太多,致 使周跳无法完全修复 (剔除周跳多的卫星,截去周跳多的时间段) • 在观测时段内,多路径效应比较严重,观测值的改正数普遍 较大 (剔除受多路径影响严重的观测值) • 对流层折射或电离层折射影响太大 (模型改正、采用Iono-Free观测值,提高截止高度角)
谢谢!
注意: ①这四个信息是最基本的信息,一定要记录; ②当天数据当天编辑下载到电脑保存.
概念讲解:共同观测时段
三台仪器共同观测时段为: 从最后一台主机开机时间开始,到关机时第一台主机关机的时间结束
开机
关机
11701111
11702222 11703333
4.数据下载 用USB下载数据: 使用Y形数据线,USB口插电脑,大八芯接主机
2、把主机为静态模式
本次静态观测有三台主机,编号分别为11701111、 11702222、11703333。 把这三台主机全部设置为静态模式,采样间隔5秒,高度截止角10。设置 好之后关机。
1、设置静态模式
主机模式有:静态、基准站、移动站
A8、A10双击F1进切换模式,单击F1切换,单击电源键确定
GPS静态控制测量外业操作指南要点
![GPS静态控制测量外业操作指南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d3289c66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79.png)
GPS静态控制测量外业操作指南要点简介GPS静态控制测量是现代测量技术的一种高精度、高效率测量方法。
本文将介绍GPS静态控制测量外业操作的基本要点,包括仪器使用、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等方面。
仪器使用在进行GPS静态控制测量前,需要选用合适的GPS测量仪器。
常用的GPS测量仪器有Trimble、Leica等品牌,具体选择需要根据实际需要和预算进行判断。
在使用仪器时,需注意以下几点:•仪器使用前,需要开机并进行系统和硬件自检。
•仪器和天线需要正确连接,天线需要稳定放置在可以接收到信号的位置。
•仪器需要放置在平稳的地面上,避免仪器倾斜或移动。
•操作人员需要掌握仪器的基本操作,包括设置测量模式、坐标系统、数据采集间隔等。
数据采集GPS静态控制测量中,数据采集是最为关键的步骤。
在进行数据采集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确定好基准站和测站的位置,基准站需要一个已知的坐标,而测站可以位于需要测量的目标上。
•保持良好的天气状况,避免出现收不到信号的情况。
在野外操作时,需要注意遮挡物、电磁干扰等因素。
可以选择在晴天或清晨进行操作,以获得更好的信号。
•在设置数据采集参数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采集间隔和采集时长。
一般来说,采集间隔应该越短越好,但采集时长则不应过长以避免出现数据不稳定的情况。
数据处理GPS静态控制测量数据处理主要包括数据下载和数据精度检验两个方面。
数据下载数据下载是将GPS测量仪器采集的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上,以进行后续的计算和处理。
数据下载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数据传输过程中需要保证传输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传输过程中需要避免数据被不必要的处理和修改。
•下载完成后,需要对数据进行备份和存储,以备后续使用。
数据精度检验数据精度检验是对采集数据进行检验和校正的过程。
在进行数据精度检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需要使用专业的GPS数据处理软件,常用的有Trimble Business Center、Leica Geo Office等。
gnss静态控制测量的实施步骤
![gnss静态控制测量的实施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e7b8007a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e2.png)
gnss静态控制测量的实施步骤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静态控制测量主要是通过接收卫星信号来确定测量点的位置和高程,从而实现大地测量。
以下是GNSS静态控制测量的实施步骤:1. 前期准备在进行GNSS静态控制测量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前期准备工作,如选择测量点,确定观测时间和观测条件等。
在选择测量点时,应选择视野开阔、无遮挡的地方,并尽可能避免建筑物、树木等遮挡物的影响。
2. 建立基准站建立基准站是整个测量过程中的关键步骤。
基准站应建在视野开阔的地方,并应尽可能远离有可能的干扰源,如高压线、无线电发射塔等。
在建立基准站时,需要使用高精度的测量仪器进行水准校正和平面定位,以确保基准站的位置和高程测量精度。
3. 配置测量设备在进行测量之前,需要配置测量设备,如GNSS接收机、天线、数据采集器等。
在配置设备时,需要设置观测方式、采样间隔、坐标系、高程系统等参数,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4. 进行测量在进行测量时,需要进行数据采集、记录和处理等步骤。
在采集数据时,需要注意控制观测时间、避免电磁干扰、加强对测量数据的质量控制等。
在记录数据时,需要采用标准格式进行记录,如RINEX格式等。
在处理数据时,需要使用专业的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数据质量检查、数据平差、数据分析等,以获得最终的测量结果。
5. 分析和报告结果在完成测量之后,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报告,以评估测量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
在分析数据时,需要进行误差分析、精度评定等,以确定测量结果的误差范围和置信度。
在报告结果时,需要按照标准格式进行报告,如测量报告、数据质量报告等。
以上就是GNSS静态控制测量的实施步骤,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GNSS测量时,需要掌握一定的测量技术和数据处理技能,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gnss静态控制测量的实施步骤
![gnss静态控制测量的实施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0135b221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cd.png)
GNSS静态控制测量的实施步骤1. 简介GNSS静态控制测量是一种基于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的精确测量方法,用于测量地球表面上的点的三维坐标。
本文档将介绍GNSS静态控制测量的实施步骤,包括前期准备、测量设备的设置、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等关键步骤。
2. 前期准备在进行GNSS静态控制测量之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建立测量控制网:确定需要测量的控制点及其坐标,并建立一个相对稳定的控制网,以提供测量参考基准。
•设计观测任务:根据实际需求设计观测任务,并确定需要采集的数据类型和精度要求。
3. 测量设备的设置完成前期准备后,需要设置好测量设备,包括GNSS接收机、三脚架和天线等。
•安装GNSS接收机:将GNSS接收机安装在测量三脚架上,并确保其稳定固定。
•安装天线:将天线连接到GNSS接收机,并将天线安装在高于周围环境物体的位置,避免信号被阻挡。
•校准设备:根据设备厂商提供的说明,对设备进行校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4. 数据采集完成测量设备的设置后,进行数据采集的步骤如下:•启动测量设备:将GNSS接收机启动,并确保设备能够接收到卫星信号。
•选择观测模式: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观测模式,如单点定位、浮点解或固定解等。
•进行连续观测:进行持续的数据采集,通常建议观测时间不少于30分钟,以获取充足的卫星观测数据。
•记录观测参数:记录观测参数,包括起始时间、结束时间、观测站点位置等。
5. 数据处理完成数据采集后,需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以获取目标点的精确坐标。
•下载观测数据:将采集到的观测数据从GNSS接收机下载到计算机中,确保数据的完整性。
•数据文件格式转换:将数据文件转换为适合处理的格式,如RINEX 格式。
•数据预处理: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数据的时序平差、历元间差分等。
•解算坐标:使用合适的数据处理软件,对预处理后的数据进行解算,以获取目标点的精确坐标。
•检查处理结果:对处理结果进行质量检查,包括残差分析、局部调整等。
GNSS静态控制测量-数据采集
![GNSS静态控制测量-数据采集](https://img.taocdn.com/s3/m/75d8565d102de2bd9705889b.png)
外业观测
7、外业成果记录
在外业观测过程中,所有信息资料和观测数据都要妥善记录, 记录的形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1)观测记录
2)测量手簿
观测记录和测量手簿都是GPS精密定位的依据,必须按照规定妥善保管
外业观测
1) 观测 记录
2) 测量 手簿
7、外业成果记录
亦应如实地填写在记事栏内
外业观测
观测者姓名 测站名 天 气状 况
日期 测站号
根据所设计的网环路制定实测方案时还会出现其它不同形 式,应视测区内的交通状况和站址位置作出周密的安排
图7-14 网环路与子环路
外业观测
3、选择最佳观测时段
GPS卫星的观测,是待GPS卫星升离地平线一定 的角度才开始的,这个角度就是卫星高度截止角
• 高度角愈小,愈有利于减小三维位置图形强度因子 (PDOP),从而延长最佳观测时间
外业观测
4、编排作业调度表
作业小组应在观测前根据以下情况编制作业调度表,以提高工作效益
控制网的 精度的
测区地形 交通状况
大小
高低
仪器的 GPS网的 星历
数量
设计 预报表
测区的 天气
地理 环境等
外业观测
4、编排作业调度表
时段 编号
观测 时间
测战号/名 机号
测战号/名 机号
测战号/名 机号
测战号/名 机号
《坐标系统与时间系统》
GNSS静态控制测量-
数据采集
目录
一.选点原则 二.标志埋设 三.外业观测
第一部分
选点原则
选点原则
为保证对卫星的连续跟踪观测和卫星信号的质量, 要求测站上空应尽可能的开阔,在10°~15 °高度 角以上不能有成片的障碍物
GNSS(GPS)静态测量
![GNSS(GPS)静态测量](https://img.taocdn.com/s3/m/a2f691a4c5da50e2534d7f5e.png)
2、卫星状况预报:
根据测区卫星历书数据,对卫星状况进行预报,选择合适的观测时间段的依据。
3、确定作业方案:
根据卫星状况、测区的实际情况,确定出具体的作业方案(包括分组情况、 GPS观测时段及测站分配)。
4、外业观测:
根据调度指令、按照作业规范进行外业观测。
特点:具有扩展速度快,图形强度较高,作业 方法简单,需要接受机数量较少。
适用范围:常用于建立B、C、D图形
1、三角形网
以三角形作为基本图形所构成的GPS网。 起始点位:1 2 3
第一个时段观测结束后1换至4 第二个时段观测结束后2换至5 第三个时段观测结束后3换至6 特点: 优点:几何强度高、抗粗差能力强、可靠性高 缺点:工作量大
三、GPS网的规范
2、多边形网 以多边形(边数大于等于4)作
为基本图形构成的GPS网 起始点位:1 2 3 4
第一个时段观测结束后1,2换至5, 6
第二个时段观测结束后3,4换至7, 8 特点:
效率高,工作量较小;图形强度 不如三角形网
三、GPS网的规范
三、GPS网的基本规范
级别
项目
B
C
D
卫星截止高度角/(度) 10
3、成果验收:
有甲方组织对乙方所提交的测量成果进行验收,验收 的内 容包括对所提交成果资料按照技术设计和技术规范进行检查, 对观测基线进行抽查等。
二、静态测量
第三节、GPS测量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1、观测时段:
从测站上开始接收卫星信号起,至停止接收卫星信号间的连续工作的时间段称 为观测时段。
同精度、不同等级的GPS测量对每点观测的时段数及时段长度具有不同的要求。
Gps静态相对定位测量及野外测量注意事项
![Gps静态相对定位测量及野外测量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b75722ff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82.png)
Gps静态相对定位测量及野外测量注意事项Gps静态相对定位测量主要应用于四等和四等以上的大地控制测量或一级房产平面控制测量,也可用于房角点和界址点等房产要素的测定。
在应用相对定位时必须注意以下事项:点位的选择:1点位应设在便于安装接收设备,视野开阔的较高点上。
2点位目标要显著,视线周围15度以上不应有障碍物的遮挡,以减少信号被遮挡或者障碍物吸收3地位应远离大功率的无线电发射装置,其距离不应小于200米,以避免电磁场对gps信号的干扰4点位附近不应有大面积水或者强烈干扰卫星信号接收的物体,已减弱多路径效应的影响5点位应选在交通方便,有利于其他观测手段扩展和联测的地方6地面基础要稳定,易于点的保存7当利用旧点时,应对旧点的稳定性,完好性做检查,符合要求才可以利用标志的埋设Gps标志的埋设:Gps点一般应埋设在具有中心标志的标石,以精确标志点位置,点的标石和标志必须稳定坚固以利于长久的保存和使用,每个点位的标石埋设完成后,应填写点之记记录表并提交以下资料:1点之记。
2gps网图。
3土地占用批准文件于测量标志委托保管书。
4选点与埋石工作总结。
Gps的观测的注意事项:1当确认外接电源电缆及天线等各项连接完全无误后,访客接通电源,启动接收机2开机后接收机有关指标显示正常并通过自检后,方能输入有观测站和时段的控制信息。
3接收机开始记录数据后,应注意检查有关卫星数量、卫星信号、相位测量残差、实时定位结果及变化、存储介质记录等情况。
4 一个时段观测过程中,不允许进行以下操作:关闭重新启动,进行自测试,改变卫星高度角,改变天线位置,改变数据采样间隔,按动关闭文件和删除文件等功能键。
5每一观测时间段,气象元素一般应在始、终、末各观测一次,当时段较长时可以适当增加观测次数。
6在观测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供电情况,除了在初测前认真检查电池容量是否完全充满电量外,作业中观测人员不要远离接收机,听到仪器的低电压报警要及时处理,否则可能造成仪器内部数据的破坏或者丢失。
gnss静态外业观测流程
![gnss静态外业观测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f399175b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ec.png)
gnss静态外业观测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1. 前期准备收集测区的相关资料,包括控制点的坐标、地形地貌、气象条件等。
测绘专业实习— GNSS静态测量实验指导
![测绘专业实习— GNSS静态测量实验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562d0780d1f34693daef3ee8.png)
实验一GNSS静态测量实验指导一、目的和要求(1)了解GNSS接收机的基本构造,认识其主要部件的名称和作用;(2)认识各指示灯的作用;(3)熟练掌握GNSS接收机的使用方法,外业观测的记录要求;(4)掌握GNSS静态相对定位测量的模式、及方法及接收机的操作和设置。
二、仪器和工具GNSS接收机1台,脚架1,卷尺1把。
三、实验内容本次实验每个班分若干个小组,每组4-5人,相对定位要求3台以上接收机进行同步观测,每三个小组做为一个大组分组进行GNSS静态相对定位测量,在熟悉GNSS接收机操作的基础上,要求观测两个边连式的同步观测环,每个小组在选择的控制点安置仪器,量取仪器高,设置仪器工作模式为静态模式,设置采样间隔为5秒,卫星高度截止角为10°,每一时段静态测量时间为30分钟,并练习填写外业观测记录表(表1)。
外业数据采集完毕,各组将仪器携带至测绘教研室,将各组所测的数据拷回,以备静态数据内业数据处理。
学生在做完实验后应编写相应的实验报告,对GNSS相对定位测量的模式、同步观测的方法做一总结。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在校园内空旷的地方选择4个点;首先选择1、2、3点安置接收机,将仪器对中整平,量取并计算天线高(量取仪器高三次,三次量取的结果之差不得超过3mm,并取平均值。
仪器高应由控制点标石中心量至测高片上沿),将接收机号、所架点号、天线高填入记录手簿相应位置;(2)按照正确的开机过程将接收机开机,设置工作模式和采集模式,开始跟踪GNSS卫星,GNSS信号指示等连续闪烁4次以上,说明搜星正常;(3)待同步观测的接收机均搜星正常后由大组组长统一指挥启动数据记录,同步观测30分钟;将记录数据起止时间填入记录手簿相应位置;(4)数据记录结束后将接收机按照正确的关机过程将3台接收机关机,进行搬站,将1号点上的接收机搬至4号点进行第二个时段的观测,观测方法同第一时段。
所观测网形如下图1所示:123图1 边连式网形五、GNSS仪器使用及注意事项(1)一个时段观测中不得进行以下操作:关闭接收机又重新启动;进行自测试改变卫星高度角;改变数据采样间隔;改变天线位置;按动关闭文件和删除文件等;(2)观测员在作业期间不得擅自离开测站,并应防止仪器受震动和被移动,防止人和其他物体靠近天线,遮挡卫星信号;(3)雷雨过境时应关机待测,并卸下天线以防雷击;(4)不可踩到和碰到接收机数据电缆和天线电缆,以防人为信号失锁,记录数据丢失,电缆折断甚至控制器死机;(5)每一时段开始前,应查看电池电压,判断是否满足本时段观测(正常工作电压10-36VDC);(6)测前应保证接收机有足够的存贮空间,以及避免手簿系统故障或中断造成数据丢失。
GPS静态控制测量外业操作指南
![GPS静态控制测量外业操作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db65bc3e10a6f524ccbf85b3.png)
GPS控制测量外业作业要求及技术指南一:外业观测作业人员操作内容安置接收机天线(严格对中整平、定向、量取仪器高)、设置接收机中的参数(如观测模式、截止高度角、和采样间隔等;如不设参数,接收机一般就采用缺省值),以及开机、关机等工作,其他工作由接收机自动完成。
二:操作流程:【选点与埋石——GPS接收机的检查——观测方案设计——观测作业——外业观测成果质量检核】1.选点准备:根据收集的测区内及周边现有平面和高程控制点以及测区地形图等,依据项目任务书或合同书以及相关规范的要求在图上进行设计,标绘处计划设站的区域。
1.1选点的基本要求基本要符合规范(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的相关要求:A)测站四周视野开阔,高度角15°以上不允许存在成片的障碍物B)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以免损坏接收机天线,高压电线50米至少,大功率无线发射源至少200米。
C)测站远离房屋、围墙、广告牌、山坡及大面积平静水面(湖泊、池塘)等信号反射物,以免出现严重的多路径效应。
D)点位应位于地质条件良好、点位稳定、易于保护的地方,并尽可能顾及交通条件。
1.2选点作业A)测量人员应按照在图上选择的初步位置以及对点位的基本要求,在实地最终选定点位,并做好相应的标记。
B)利用旧点时,应对旧点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完好性进行检查,符合要求时方可利用。
C)点名以该点位所在地命名,无法区分时,可在点名后加注(一)、(二)。
D)新旧点重合时,应沿用旧点名,一般不应更改。
E)选点工作完成后,应按规范要求的形式绘制GPS网选点图,可以用相机或手机拍照片。
提交的资料:①点之记②GPS网选点图1.3 埋石C、D、E及GPS点在满足标石稳定、易于长期保存的前提下,均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
提交的资料:标石建造的照片2.仪器的验检:2.1 一般视检GPS接收机及其天线的外观是否良好,是否有挤压摩擦造成的伤痕,仪器、天线等设备的型号是否正确。
GNSS控制测量作业流程案例
![GNSS控制测量作业流程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22a0f2b9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b7.png)
GNSS控制测量作业流程案例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控制测量作业是一种基于卫星定位技术的测量方法,用于测量地理位置、地表高程以及建筑物、道路等结构的空间平面点位和高程信息。
下面将介绍一种GNSS控制测量作业的流程案例。
一、前期准备工作1.任务需求分析:明确该测量任务的目的、测量范围和精度要求。
2.控制网设计:根据任务需求,确定控制网各节点的位置,以及控制点的数量和分布。
3.控制点选址:根据控制网设计,选择合适的控制点并标记,以便测量时进行观测和后续的数据处理。
4.设备准备:检查测量设备,如GNSS接收机、反射器、三脚架等,确保其正常工作。
二、现场测量工作1.安装控制点:将三脚架安装在控制点上,并确保其稳定不动;在三脚架上安装GNSS接收机,并保持接收机与控制点间的测量杆垂直。
2.进行观测:启动GNSS接收机,进行连续静态测量(需要测量时间较长)或快速静态测量(时间相对较短,适用于控制网内部点的测量)。
3.测量记录:及时记录测量数据,包括GNSS接收机观测的原始数据、测量点的标记、测量时间等。
三、数据处理与质量控制3.控制点坐标计算:根据观测数据,利用载波相位测量原理,计算控制点的坐标。
4.质量控制:对计算得到的控制点坐标进行质量控制,如检查闭合差、通过外业测量数据进行验证等。
5.控制点坐标输出:将计算得到的控制点坐标输出为所需的格式,如TXT、DXF等。
四、后期工作1.控制点分布图绘制:根据计算得到的控制点坐标,绘制控制点分布图,以便后续的测量工作参考。
2.测区图绘制:根据控制点分布图,绘制测区图,将控制网与测区内的其他要素相结合,形成综合的测区图。
以上是一种GNSS控制测量作业的流程案例。
在实际工程测量中,还需要根据任务需求的不同,灵活调整和组织测量流程,确保测量数据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在数据处理和质量控制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相关测量规范和标准,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某土建工程四等GNSS网测量技术设计
![某土建工程四等GNSS网测量技术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f162710581b6bd97e19ea13.png)
某土建工程四等GNSS网测量技术设计作者:董海波来源:《华夏地理中文版》2015年第02期摘要:GNSS测量具有全球性、全天候、高效率、高精度、布网灵活、无需通视、无需造标等特点,使得GNSS测量在大中型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
文章以某土建工程中的四等控制网建立为例,详细阐述了GNSS测量在工程测量前的技术设计。
关键词:GNSS;基线向量;同步环;异步环;无约束平差;约束平差一、工程概况受某公司委托,我司承担某土建工程四等GNSS网测量任务。
该工程位于广东省陆丰市南部滨海,丘陵地带,场区范围约12.6平方公里。
地理位置为北京54坐标系3度带边缘。
有一条公路直达工地,测区内局部地区不能通车,平坦区域已平整,山体被灌木草丛覆盖,山顶植被较少,可与平坦区通视,困难类别为中等。
二、业主的任务要求和提供的资料任务要求如下:(1)复测项目四等GNSS控制网,共19点,检查前期测量成果(北京54坐标系);(2)因北京54坐标系成果的长度投影变形较大,需建立并提供场区独立坐标系成果,以E15、D1的北京54坐标系成果为平面起算点;(3)工期为5天。
业主提供前期控制测量成果,其平面成果为四等GNSS点、北京54坐标系(3度带,中央子午线117°),四等水准高程、1985国家高程基准。
其中控制点D1、D2为作为北京54坐标系平面坐标起算点,D2与D1不通视。
三、测量技术路线根据业主要求和项目特点,拟定本项目测量技术路线:(1)采用GNSS静态测量方法,按四等GNSS网要求施测控制网;(2)计算四等GNSS网北京54坐标系成果;(3)计算场区独立坐标系成果,场区独立坐标系定义如下:①投影面为测区场平高程面、高斯正形投影任意带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其中央子午线为115°50′。
②以E15、D1的北京54坐标系成果作为场区独立坐标系平面起算基准。
四、执行技术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CJJ/T 73-2010;《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 1004-2005;《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规定》GB/T 24356-2009;其它国家现行有关的技术标准。
GNSS水利工程应用:静态控制网测量
![GNSS水利工程应用:静态控制网测量](https://img.taocdn.com/s3/m/bebddbdf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16.png)
网连式
星形布设
边点混合连接式
GNSS静态测量观测工作
大型水利工程的开工
• 交桩 • 加密 • 复测控制点
布设好点位
宜尽快进行GNSS静态测量观测工作
GNSS静态测量观测工作 GNSS静态测量观测
1
外业观测计划设计
2
野外测量
3 观测数据下载及预处理
4
内业数据处理
GNSS静态测量观测工作 静态测量
采样间隔5秒 高度截止角10°
• (将仪器参数设置为规范要求内的相关指标。)
GNSS静态测量观测工作
• 到达既定控制点以后,对中整平,量取仪器高 • 注意基座务必提前校准
✓ 三个测站点都准备好以后,同时 开机,填写野外观测记录表
✓ 观测1个小时20分钟后,同时关机
GNSS静态测量观测工作
内业数据处理
建立新项目,设置项目属性 选择坐标系统:选择相应的坐标系统 导入相应文件:导入卫星数据文件等 处理基线:打开残差序列图选卫星进行计算 检查同步环、异步环是否合格 处理选项,报告设置,平差设置 进行二维约束平差和高程拟合,生成报告
GNSS静态测量观测工作
我国GNSS技术愈发成熟
应用效果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在多个领域中得到广泛的使用
观测前 • 应对接收机进行预热和静置 • 检பைடு நூலகம்电池的容量、接收机的内存和可储存空间是否充足 • 检查电池的容量
GNSS静态测量观测工作
三台主机
• 静态模式 • 卫星灯闪烁表示正在搜索卫星
卫星灯由闪烁转入长亮状态表示已锁定卫星
状态灯每隔数秒闪一次, 表示采集了一个历元
设置静态模式 • 主机模式有:静态、基准站、移动站
• 利用载波相位确定观测站与某一地面参考点之间的相对位置 • 两测站点之间的相对位置
GNSS静态控制测量相关知识
![GNSS静态控制测量相关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411f405b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50.png)
GNSS静态控制测量相关知识目录一、入门篇 (4)1.1、静态控制测量概述 (4)1.1.1、GNS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4)1.1.2、卫星定位原理:空间后方交会 (4)1.1.3、GPS测量的主要方式 (5)1.1.4、GPS静态测量的特点 (5)1.2、GPS静态测量外业操作 (5)1.2.1、外业操作流程 (6)1.2.2、外业观测记录表格 (6)1.3、GPS静态测量内业成果解算 (7)二、进阶篇 (8)2.1、GPS静态测量的等级 (8)2.2、GPS静态控制点的选点原则 (11)2.2.1、静态网设计考虑因素 (11)2.2.2、点的布置 (12)2.2.3、线的布置 (13)2.2.3.1、考虑因素 (13)2.3、GPS静态网的设计 (14)2.3.1、术语 (14)2.3.1.1、同步观测 (14)2.3.1.2、同步网 (14)2.3.1.3、基线 (15)2.3.1.4、GPS网 (15)2.3.2、同步网的连接方式 (15)2.3.2.1、点连式 (15)2.3.2.2、线连式 (16)2.3.2.3、网连式 (16)2.3.2.4、混连式 (16)2.3.2.5、三种连接方案的比较 (17)2.3.3、平均重复设站数 (17)2.3.4、小结 (18)2.4、GPS静态观测计划编制与准备工作 (18)2.4.2、最少时段数的计算 (19)2.4.3、仪器准备、人员培训等相关准备工作 (20)2.4.3.1、关于仪器的选择 (20)2.4.3.2、人员的配置 (21)2.4.3.3、技术交底和模拟观测 (21)2.5、GPS静态外业工作要点 (22)2.5.1、GPS静态测量员的操作要点 (22)2.5.2、关于天线高 (22)2.5.3、记录手薄 (25)2.5.4、GPS静态外业调度指令 (26)2.5.5、操作要点小结 (26)2.6、GPS静态当天外业成果整理 (26)2.6.1、数据文件从GPS接收机中导入电脑 (26)2.6.2、静态测量数据文件格式 (27)2.6.3、静态数据文件的预处理 (27)2.6.4、当天完成的静态网数据的基线处理 (28)2.7、GPS静态数据处理 (28)2.7.1、项目设置与观测文件解读 (28)2.7.1.1、项目设置的注意事项 (28)2.7.1.2、观测数据文件的导入与解读 (29)2.7.2、基线解算与合格检验 (31)2.7.2.1、基线解算设置 (31)2.7.2.2、基线解算合格检验 (32)2.7.3、超限闭合环的处理 (35)2.7.3.1、GPS静态数据处理的主要内容 (35)2.7.3.2、基线重解的主要做法 (35)2.7.3.3、判别基线解算质量的两个参考指标 (37)2.7.4、网平差与成果导出 (37)2.7.4.1、相关概念 (37)2.7.4.2、网平差 (38)三、精通篇 (41)3.1、如何使用不同品牌和型号的GPS接收机 (41)GNSS静态控制测量一、入门篇1.1、静态控制测量概述1.1.1、GNS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球的、区域的和增强的所有卫星导航系统:1、美国的GPS2、俄罗斯的GLONASS3、欧洲的Galileo4、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1.1.2、卫星定位原理:空间后方交会卫星定位技术是通过GPS接收机同时接收4颗以上的GPS卫星发出来的信号来测定接收机在地球上的位置。
gnss测量外业实施的主要步骤
![gnss测量外业实施的主要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3ab35bd4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aa.png)
GNSS测量外业实施的主要步骤1. 确定测量任务和目标在进行GNSS测量外业实施之前,首先需要明确测量任务和目标。
根据实际需求确定需要进行测量的区域范围、精度要求、测量对象等,并进行相应的准备工作。
2. 使用合适的GNSS设备和测量工具选择合适的GNSS设备和测量工具对于测量外业实施的成功至关重要,因此在开始测量之前,需要根据测量任务的要求选择适合的GNSS设备和测量工具。
这些设备和工具应该能提供高精度的定位信息,并具备良好的信号接收能力。
3. 设置测量基准在进行GNSS测量外业实施之前,需要设置测量基准。
测量基准的选择应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如大地水准面、局部控制点等。
设置测量基准可以确保所测量的数据与其他数据保持一致性,并提供参考框架。
4. 进行现场测量在测量外业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前往实际测量现场进行数据采集。
根据测量任务的要求,使用GNSS设备和测量工具获取定位数据,并进行必要的测量操作。
这些操作可以包括控制点的设置、数据的采集、坐标的记录等。
5. 数据处理和分析测量外业实施完成后,需要对测量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这一步骤主要包括数据的清理、纠正和匹配等。
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可以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并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应用。
6. 生成测量报告完成数据处理和分析后,需要生成测量报告。
测量报告应包括测量任务的背景和目标、测量过程中采用的方法和工具、测量结果和分析等内容。
可以使用Markdown格式编写报告,并通过适当的排版和图表来展示测量结果。
7. 验证和审查生成测量报告后,需要对测量结果进行验证和审查。
这一步骤可以通过与实际情况进行对比,或者进行与其他数据的比对来验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此外,还可以请专家对测量报告进行审查,以确保报告的质量和可靠性。
8. 存档和归档最后一步是将测量数据和报告进行存档和归档。
测量数据和报告的存档可以确保测量过程和结果的可追溯性,也为以后的参考和研究提供了便利。
通过合适的存档和归档管理,可以保证测量数据和报告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GNSS静态测量
![GNSS静态测量](https://img.taocdn.com/s3/m/84097bcd81c758f5f71f6706.png)
谢 谢!
GNSS静态测量
2018年11月
GNSS布网等级 技术设计
选点
外业观测 数据处理
GNSS布网等级
GNSS布网等级
静态测量含义
这种模式采用两台(或两台以上)GPS接收机,分别安置在一条或数条 基线的两端,同步观测4颗以上卫星,每时段根据基线长度和测量等级 观测相应的时间。
GNSS布网等级
按《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将GPS的测量精度分为A、B、C、 D、E五级。B、C、D、E级精度不低于下表。
F
G
充分利用符合要求的旧有控制点;
选站时应尽可能使测站附近的小环境(地形、地貌、植被等)与周 围的大环境保持一致,以减少气象元素的代表性误差。
外业观测
外业观测
1、调整GN把SS接收机调
到“静态”模式。
2、对中整平GNSS接收机。 3、测量仪高。
4、开机观测。
5、做好观测记录
用三脚架安置天线时,其对中误差不应 大于1mm; 每时段观测前后各量取天线高一次,两 次量高之差不应大于3mm。
选点
选
点
选点的基本要求
A 周围应便于安置接收设各和操作,视野开阔,视场内障碍物的高
B C D E
度角不宜超过15°;
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电台、微波站等),其距离 不小干200 m;远离高压输电线和微波无线电信号传送通道,其距 离不得小于50 m; 附近不应有强烈反射卫星信号的物件(如大型建筑物等); 交通方便,并有利于其他测量手段扩展和联测; 地面基础稳定,易于点的保存;
GNSS网设计
迁站方案:平推式、翻转式
1、平推式
在推进时,通常是所有小组都要迁站,每个小组都是向前迁移到相 邻的一个点,各个小组路线距离基本一致,且每组运动的距离最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NSS静态控制测量外业观测
负责单位: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联合全国18家院校与企业共同建设
知识提纲
一、实地选点 二、标石的埋设 三、外业观测计划的拟定 四、外业观测 五、数据预处理 六、观测成果的外业检核
一、实地选点
实地选点就是把控制网的图上设计放到地面上去。图上设计是否 正确以及选点工作是否顺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用的地形图是否 准确。如果差异较大,则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点位,对原来的图上设 计作出修改。 选点时使用的工具主要有:望远镜、小平板、测图器具、花杆、 通讯工具和清除障碍的工具、设计好的网图和有用的地形图等。 根据图上设计的控制点位置,在实地找到大概位置,再按控制点 选点要求,确定控制点的具体位置。点位确定后,打下木桩并绘点之 记,如下图,便于日后寻找。 选点任务完成后,应提供下列资料: (1)选点图; (2)点之记; (3)三角点一览表,表中应填写点名、等级、至邻点的概略方 向和边长、建议建造的觇标类型及高度、对造埋和观测工作的意见等。
一
实地选点
• 点之记:记载控制点点位情况的资料。有三角点点之记,导线点点 之记,水准点点之记,GPS点点之记。
• 点之记的内容包括点名,点号,等级,所在地,点位略图,点与周 围固定地物的相关尺寸等。
• 点之记是必须的一种控制测量外业资料。
• 站标的建造:
二 标石的埋设
控制点选好后,需要埋设标石(俗称给点位做个记 号),通常在控制点上埋设带有中心标志的标石,以表 示控制点的实际位置,并能保证点位的长期保存。
频接收的观测值中加入电离层改正。
五、数据预处理
基线向量的解算一般采用多站、多时段自动处理的方法进行,具体 处理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基线解算一般采用双差相位观测值,对于边长超过 30km的基 线,解算时则可采用三差相位观测值。 (2)卫星广播星历坐标值可作为基线解的起算数据。对于特大城市 的首级控制网,也可采用其他精密星历作为基线解算的起算值。 (3)基线解算中所需的起算点坐标,应按以下优先顺序采用; 国家 GPS A、B级网控制点或其他高级GPS网控制点已有的WGS-84 坐标系坐标。 国家或城市较高等级控制点转到WGS-84坐标系后的坐标值。 不少于观测30分钟的单点定位结果的平差值提供的WGS-84系坐标。
盘石和柱石中央埋有中心 标志(见右图)。埋石时 必须使盘石和柱石上的标 志位于同一铅垂线上。 埋设标石一般在造标工作 完成后随即进行。埋设时, 应使标石中心与觇标中心 位于同一铅垂线上。 埋石工作全部完成后, 要到三角点所在地的乡人 民政府办理三角点的托管 手续。
三、外业观测计划的拟定
观测工作是GPS测量的主耍外业工作。观测开始之前,外业观测计划 的拟定对于顺利完成数据采集任务,保证测量精度度.提高工作效 益都是极为重要的。 依据: (1)GPS网规模的大小。 (2)点位精度及密度的要求。 (3)GPS卫星星座分布的几何图形强度。 (4)参加作业的GPS接收机类型数量。 (5)测区交通、通讯及后勤保障。
六、观测成果的外业检核
观测成果的外业检核是确保外业观测质量,实现预期定位精度的重要环 节,所以当观测结束后,必须在测区及时对外业的观测数据质量进行检核 何评价,以便及时发现不合格的成果,并根据情况采取淘汰或重测、补测 措施。 外业观测数据的评价标准
(1)当确认外接电源电缆及天线等备项连接完全无误后.方可接通电 源,启动接收机。开机后接收机有关指示显示正常并通过自检后, 方能榆入有关测站和时段控制信息。 (2)接收机在开始记录数据时应注意查看有关观测卫星数量、卫星号、 信噪比、相位观测量残差,实时定位结果及其变化、存储介质记录 等情况。 (3)一个时段观测过程中,不允许进行以下操作:关闭又重新启动; 进行自测试(发现故障除外)改变卫星高度角;改变天线位置;改 变数据采样间隔;按动关闭文件和删除文件等功能键。
观测计划的主要内容 (1) 编制GPS卫星的可见性预报图;在高度角>15度的限制下,输 入测区中心某一测站的概略坐标,输入日期和时间.应使用不超过 20天的星历文件,即可编制GPS卫星的可见性预报图。 (2)卫星的几何图形强度;在GPS定位中,所测卫星与观测站所组成 的几何图形,其强度因子可用空问位置因子(PDOP)来代表,无论 是绝对定位还是相对定位, PDOP值不应大于6。
五、数据预处理
(4)在采用多台接收机同步观测的一同步时段中,可采用单基线模式 解算,也可以只选独立基线按多基线处理模式统一解算。 (5)同一等级的GPS网.根据基线长度的不同.可采用不同的数据处 理模型。若基线长小于0.8km,需采用双差固定解;小于30km,可在 双差固定解和双差浮点解中选择最优结果;大于30km时.则可采用 三差解作为基线解算结果。 (6)在同步观测时间小于30分钟时的快速定位基线.应采用合格的双 差固定解作为基线解算的最终结果。
六、观测成果的外业检核
观测成果的外业检核是确保外业观测质量,实现预期定位精度的重要环 节,所以当观测结束后,必须在测区及时对外业的观测数据质量进行检核 何评价,以便及时发现不合格的成果,并根据情况采取淘汰或重测、补测 措施。 外业观测数据的评价标准
良好 (1)测站环境好,无信号干扰因素 (2)观测过程中大气状况稳定 (3)观测到所有预报的卫星 (4)接收机工作正常,没有或偶尔发生短暂的失锁或故障报警,但很快就能排除。 (5)测站上全部操作过程都符合规定,资料齐全 (6) 实时绝对定位解收敛平稳
2. 开机观测
(4)每一观测时段中,气象元素一般应在始、中、末各观测记录一次, 当时段较长时可适当增加观测次数。
(5)在观测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供电情况,除在出测前认真检查电池容
量是否充足外,作业中观测人员不要远离按收机,听到仪器的低电压 报警应及时予以处理,否则可能会造成仪器内部数据的破坏或丢失。 (6)仪器高一定要按规定始、末各量测一次,并及时输入仪器及记入 测量手薄中。 (7)接收机在观测过程中,不要靠近接收机使用对讲机;雷雨季 节.架设天线要防止雷击,雷雨过境时应关机停测,并卸下天线。
五、数据预处理
(3)统一数据文件格式,将不同类型接收机的数据记录格式、项目 和采样间隔,统一为标准化的丈件格式,以便统一处理。
(4)卫星轨道的标准化,采用多项式拟合法,平滑GPS卫星每小时
发送的轨道参数,使观测时段的卫星轨道标准化。 (5)探测周跳、修复载波相位观测值。
(6)对观测值迸行必要改正,在GPS观测值中加入对流层改正,单
3. 观测记录
2)观测手薄 观测手薄是在GPS接收机启动前和观测过程中由观测者实时填写的。 其记录格式可参照现行规范执行。 观测记录和测量手薄都是GPS精密定位的依据.必须认真、及时填 写.坚决杜绝事后补记或追记。 外业观测中存储介质上的数据文件应及时拷贝一式两份,分别保存 在专人保管的防水、防静电的资料箱内。存储介质的外面,应当贴制 标签,注明文件名、网区名、点名、时段名、采集日期、测量手薄编 号等。
一
实地选点
注意事项: 1.三角测量,导线测量选点时,相邻点之间必须通视(在通视条件差的 地区,还涉及到造标的问题) 2.GPS点没有通视这一要求,但是有其他要求。(具体参见教材《 GPS 》
3.相邻点之间的视线应高于或旁离障碍物应有一定的距离,二等不应小 于1.5米;三四等及一二级小三角以能保证成像清楚、便于观测为原则; 国家等级导线应不小于1.5米;工程三四等导线应不小于1米;一二三级 导线应不小于0.5米(为了减弱球气差的影响及其他因素影响观测精度)。
2. 开机观测
(8)观测站的全部预定作业项目经检查均已按规定完成,且记录与资 料完整无误后可迁站。 (9)观测过程申要随时查看仪器内存或硬盘容量,每日观测结束后, 应及时将数据转存至计算机硬、软盘上,确保观测数据不丢失。
3. 观测记录
l)观测记录 观测记录由GPS接收机自动进行,均记录在存储介质(如硬盘、硬 卡记忆卡等)上,其主要内容有: 载波相位观测值及相应的观测历元; 同一历元的测码伪距观测值; GPS卫星星历及卫星钟差参数; 实时绝对定位结果; 测站控制信息及接收机工作状态信息。
1. 天线安置
(1)在正常点位.天线应架设在三脚架上,并安置在标志中心的 上方直接对中,天线基座上的圆水准气泡必须整平。 (2)在特殊点位,当天线需要在三角点觇标的观测台或回光台上 时,可先将觇标顶部拆除,以防上对GPS信号的遮挡。如果觇标 顶部无祛拆除,接收天线若安置在标架内观测就会造成卫星信号 中断。影响GPS测量精度、在这种情况下,可进行偏心观测。 (3)天线的定向标志应指向正北,以减弱相位中心偏差的影响。 天线定向误差因定位精度不同而异,一般不应超过正负3-5度。
5)编排作业调度表:作业组在观测前应根据测区的地形、交通状况、 网的大小、精度的高低、仪器的数量、GPS网设计、卫星预报表 和测区的天时、地理环境等编制作业调度表,以提高工作效益。 作业调度表包括观测时段、测站号、测站名称及接收机号等。
四、外业观测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天线安置
开机观测 气象参数测定 4颗且分布均匀,PDOP值小于6的 时段就是最佳时段。
(4)观测区域设计与划分:当GPS网的点数较多,网的规模较大.而 参加观测的接收机数量有限,交通和通讯不便时,可实行分区观测。 为了增强网的整体性提高网的精度.相邻分区应设置公共观测点, 且公共点数量不得少干3个。
1. 天线安置
(4)刮凤天气安置天线时,应将天线进行三方向固定,以防倒地碰 坏。雷雨天气安置天线时,应注意将其底盘接地,以防雷击天线。而 且架设天线不宜过低,一般应距地面1m以上。天线架设好后在圆盘间 隔120度的三个方向分别量取天线高,三次测量结果之差不应超过3mm, 取其三次结果的平均值记入测量手薄中,天线高记录取值到0.001m。
一
实地选点
注意事项: 4 点位应选在展望良好‘易于扩展和土质坚实的地点,便于寻找
造标埋石与观测,并能长期保存。城市里也可将点位选在坚固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