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书中常见的食品种类
•飵
麦粥。古代楚地之人相见时以麦粥待客,方言称为飵。 《说文.食部》:“楚要相见谒食麦曰飵。” 《徐飵糸传》:“人相谒相见后,设麦饭为常礼,如今人之相见饮茶也。” 【按:汉 扬雄《方言》曰:“相谒而食麦饘,楚曰飵。”饘,厚粥。飵,当是
麦粥。】
古书中常见的食品种类
•饼
古代对面食的统称。经过蒸、煮、烧、烤、烙、煎、炸等制作加工,大多为 扁形或圆形。以蒸气蒸熟的馒头称“蒸饼”,以汤或水煮成的面条称“汤 饼”,用旺火煎或烧烤的小饼或芝麻饼称“火烧”或“胡饼”、“烧饼”, 用饼铛煎烙成的面饼称“煎饼”或“烙饼”,用油料煎烙的面食称“油饼”、 “环饼”等。
宋 高承《事物纪原.酒醴饮食.馒头》:“稗宫小说云,诸葛武侯之征孟获,人曰蛮地 多邪术,须祷于神,假阴兵一以助之,然蛮俗必杀人,以其首祭之......武侯不从,因杂 用羊豕之肉,而包之以面,象人头以祠......后人由此为馒头。
晋 卢谌《祭法》:‘春祠用馒头’,始列于祭祀之品,而束晳《饼赋》亦有其说, 则馒头疑自武侯始也。” 《水浒传》第二三回:“[武大]搬来这阳谷县紫石街赁房居住,每日仍旧挑卖炊饼。” 按:蒸饼,北宋时因避仁宗赵祯(蒸、祯音近)讳,始改名炊饼。
晋 束皙《饼赋》:“玄冬猛寒,清晨会之,涕冻鼻中,霜成口外。充虚解战,汤饼为最......弱如春 绵,白若秋练,气勃郁以扬布,香飞散而远遍。” 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何平叔(晏)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间, 与热汤饼。既噉,大汗出,以朱巾自拭,色转皎然。” 《新唐书.后妃传.王皇后》:“陛下独不念阿忠脱紫半臂易斗面,为生日汤饼邪?” 宋 吴自牧《梦梁录.面食店》:“更有面食名件:猪羊盦生面、丝鸡面、三鲜面、鱼桐皮面、盐煎 面、笋泼肉面、炒鸡面、大熬面、子料浇虾面......银丝泠淘、笋燥齑淘、丝鸡淘、耍鱼面。”泠淘、 淘,此处皆指夏天所食冷面。又,广义之“汤饼”还包括各种水煮的无馅面食。 明 蒋一葵《长安客话.皇都杂记.饼》:“水沦而食者皆为汤饼。今蝴蝶面、水滑面、托掌面、切面、 挂面、馎饦、馄饨、合络、拨鱼、冷淘、温淘、秃秃麻失之类是也。水滑面、切面、挂面亦名索 饼。”索饼,面条细长。
古书中常见的食品种类
• 汤饼。。。。万万没想到 otz。
古代面食总称饼,汤饼即今之面条。因在汤中煮熟,故称。包括切面、拉面、索面、挂面、汤面、 水引面等。汉代已有,当时是一种高级食品,专门供奉皇帝食品的少府的属官中便有汤官。其别又 名馎饦、索饼等。唐代,人们于生日及男孩初生之三朝及满月,请亲友食汤饼。后世称之不“汤饼 宴”。至宋代则多称为面,品种繁多,与今称同。后世沿之,至今仍为我国人民的主食之一。其制 作及调味,经过近两千年的发展,形成的擀、抻、揪、切、压和煮、蒸、炒、炸等主法,创造了多 姿多彩的精湛技艺,各地皆有其独特的制法与风味。面条于元代时,由来华的马可.波罗,将其制法 传回意大利,至今已发展有170多个品种。亚洲诸国,亦多受教育中国影响,在泰国及日本,面条 均为著名食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古书中常见的食品种类
• 包子=小馒头 【= △ =!】
古代用以称较小的馒头。唐韦巨源《食谱》附录载,五代时开封阊阖门外, 有一专售节令食品的饮食铺,人称为“张手美家”,其伏日,专卖绿荷包子, 享有盛名。其称约起于此书以前。至宋代,包子除市肆有售外,也是过生日 的食品,其甜咸荤素,品目极丰富。
宋 王栐《燕翼贻谋录》:“仁宗诞日,赐群臣包子。” 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宣德楼前省府宫宇》:“御廊西,即鹿家包子。” 又“楼王山洞梅花包子。” 宋 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包子酒店,谓卖鹅鸭包子。” 宋 吴自牧《梦梁录.荤素从食店》记载有细馅大包子、水晶包儿、笋肉包儿、 虾鱼包儿、江鱼包儿、蟹肉包儿、鹅鸭包儿、七宝包儿等。
《礼记.月令》:“仲秋之月,养衰老,授几杖,行糜粥饮食。” 《礼记.问丧》:“亲始死,三日不举火,故邻里为之糜粥以饮食之。” 《后汉书.冯异传》:“光武谓诸将曰:‘昨得公孙豆粥,饥寒俱解。’” 唐 储光羲《吃茗粥作》诗:“淹留膳茶粥,共我饭蕨薇。” 宋 林洪《山家清供》:“梅落英净洗,用雪水煮,侯白粥熟同煮。” 宋 张耒《粥记》:“每晨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 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诀。”
汉 刘熙《释名.释饮食》:“饼,并也,溲面使合并也。胡饼作之大大漫冱也, 亦言以胡麻著上也。蒸饼、汤饼、蝎饼、髓饼、金饼、索饼之属,皆随形而 名之也。” 明 蒋一葵《长安客话.皇都杂记.饼》:“水沦而食者皆为汤饼......笼蒸而食者 皆为笼饼......炉熟而食者皆胡饼。”
古书中常见的食品种类
• 胡饼=烧饼
古书中常见的食品种类
• 蒸饼=馒头=包子
亦称“笼饼”、“炊饼”。即馒头。以面粉发酵,做成圆形,以笼蒸熟之。起于汉 以前的古代祭祀。因当时凡面食皆称为“饼”,故曰蒸饼。至今仍为南北方人民面食 的一种。内包咸、甜馅心的,亦称为包子。
方崔寔《四民月令》:“寒食以面为蒸饼,样团,枣附之。”团,圆形。 《晋书.何曾传》:“蒸饼上坼十字,不食。”
《湘西风土志》:“糯糍粑,系糯米饭就石臼中杵如泥,压成团形,形如圆 月......土人苗民皆喜之。”
一不小心 终于说完了 想想还有点小激动呢
=3= 有点饿了
找东西吃去 约么?
宋 吴自牧《梦梁录.天晓诸人出市》:“有卖烧饼、蒸饼......等点者。”又《梦梁录.荤 素从食店》:“市食点心,四时皆有,任便索唤,不误主顾。且如蒸作面行卖四色馒 头,细馅大包子......生馅馒头......杂色煎花馒头......糖肉馒头、羊肉馒头、太学馒头笋肉 馒头、鱼肉馒头、蟹肉馒头。”又:“更有专卖素点心食者,如......假肉馒头、笋丝馒 头、裹蒸馒头、菠菜果子馒头、七宝酸馅、姜糖、辣馅、糖馅馒头。”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吃货特辑
古书中常见的食品种类
•饭
谷物(黍、稷、麦、菽、麻、稻)脱去皮壳后蒸煮成的食品。其干者统称为 “饭”。古籍中有时也称“食”。饭为主食之一。在古代,以麦饭与米饭为 主。此外,尚有雕胡米(即菰米)饭、稗饭、菱米饭、青精饭、橡子饭等。 现代仅指稻米干饭。 《渊鉴类函.食物部.饭》引《周书》曰:“黄帝始蒸谷为饭。” 《礼记.曲礼》:“食居人之左,羹居人之右。”又:“毋放饭,毋扬饭,饭 黍毋 以箸。”【按,食黍饭不用箸,当用匙。】 《周礼.天官.膳夫》:“掌王之食饮膳羞,以养王及后、世子。凡王之馈,食 用六谷。”郑司农注:“稻、黍、稷、梁、麦、菰。”
面制食品。即现代所说的烧饼。因上有胡麻(芝麻),故称。甜、咸皆有, 于炉中烘烤而成。始于汉代,今多作为早点。
汉 刘熙《释名.释饮食》:“胡饼......言以胡麻著上也。”成蓉镜补证引《续 汉书》:“汉灵帝好胡饼,京师皆食胡饼。”又引崔鸿《十六国春秋.后赵 录》:“石季龙讳‘胡’,改胡饼曰麻饼。” 《艺文类聚.食物.饼》引《三辅决录》:“赵岐避难至北海,于市中贩胡饼。” 唐(日)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记》:“时行胡饼,俗家皆然。” 《太平御览》卷作六0引王隐《晋书》:“诸子皆饰容以待富,羲之独坦腹东 床, 啮胡饼,神色自若。” 唐 刘餗《隋唐嘉话》:“刘晏五鼓入朝,时寒,中路见卖胡饼,乘热气使人 买之......谓同列曰:美不可言。” 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饼店》:“凡饼店有油饼店,有胡饼店。”
曹丕《与朝臣书》:“江表惟长沙有好米,作饭五里闻香。
古书中常见的食品种类
•粥
本写作“鬻”。又称“糜”。以谷米煮之至糜烂即成。古代,厚粥称饘,薄 粥称酏。六谷皆可为粥,最主要的是米粥与麦粥。亦可加他物于粥中同煮, 如唐代加茶叶的茗粥,加果菜的腊八粥,以及赤豆粥、绿豆粥、梅粥等荤素 甜咸粥品,《本草纲目》列举有五十余种,清代曹廷栋《粥谱说》列举有一 百种,不但各具风味,且有养生保健之功。此外,古代居丧有食粥的礼俗, 荒岁施赈济贫用粥,以粥为正食则为贫寒的表现。
古书中常见的食品种类
•粢
• 一种以蒸熟的米饭捣碎做成的饼状食品。周代时已有。糯米、粟米皆可做粢。 后世称为糍糕、糍饭、糍粑、糍团等,形状、做法亦各有别。《周礼.天官.笾 人》:“羞笾之实,糗饵、粉粢。”
《列子.力命》:“食则粢粝。”殷敬顺释文:“盖谓粗舂粟、麦为粢、饼食 之。”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马行街铺席》:“冬月虽大风雪阴雨,亦有夜 市......糍糕、团子、盐豉汤之类。” 清 顾禄《清嘉录.八月.糍团》:“二十四日,煮糯米和赤豆作团祀社,谓之糍 团。人家小女子皆择是日裹足,谓食糍团缠脚能令胫软。” 蔡云《吴歈》云:“白露迷迷稻秀匀,软团户户已尝新。”
古书中常见的食品种类
• 馄饨
今天所说的饺子。用薄的面片包馅,成半月形,以汤煮的称水饺或水角,以笼蒸的称 蒸饺。其尤小者称小馄饨。起源于汉,起初可能并无馅心。明人罗颀谓晋代石崇发明, 不确。但包馅之馄饨,在唐以前已经出现,则可断定。1968年,新疆吐鲁番县阿斯塔 那的唐墓中,曾出土过完整的饺子。至公元八世纪的中唐时期,馄饨的做法传入日本。 宋以后,成为日常的花色点主,有专门的馄饨店。北方并有正月初一食馄饨之俗,称 为“煮饽饽”,也写作“波波”。 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忠志》:“安禄山恩宠莫比,锡赍无数,其所赐品有......金银平 脱隔馄饨盘。”又《酉阳杂俎.酒食》:“今衣冠家名食,有萧家馄饨,漉去汤肥,可 以沦茗。” 宋 吴自牧《梦梁录.天晓诸人出市》:“六部前丁香馄饨,此味精细尤佳。” 元 倪瓒《云林堂饮食制度集.煮馄饨》:“细切肉臊子,入笋米,或韭白、韭菜、藤花 皆可。以川椒、杏仁酱少许和匀,裹之。皮子略方,再以真粉末擀薄用。下汤煮时, 用极沸汤打转下之,不要盖。待浮便起,不可再搅。” 明 张自烈《正字通》:“今馄饨即饺饵别名。俗屑注面为末,空中裹馅,类弹丸形大 小不一,笼蒸啖之。” 《清稗类钞.饮食.馄饨》:“馄饨,点心也,汉代已有之。以薄面为皮,有襞积,人呼 之曰绉纱馄饨,取其形似也。中裹以馅,咸甜均有之。其熟之之法,则为蒸,为煮, 为煎。粤肆售此者,写作云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