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钢筋计算与案例0515.ppt
合集下载
梁板柱钢筋计算教学ppt
![梁板柱钢筋计算教学ppt](https://img.taocdn.com/s3/m/ac1db2084431b90d6c85c725.png)
6、梁侧面钢筋(87)
6000
纵向构造筋:
Ln 15d 2
7、箍筋(54、56)
(b 2c) 2 1.9d 2 Max(10d ,75) * 2(不抗震5d 2) (h 2c)
7、箍筋根数计算
梁箍筋加密范围
箍筋加密区范围: (注:Hb表梁高)
一级抗震:
C=20,Lae=30d,d=25 柱子600*600
C 20,Lae 35d
6000
直锚: Max( Lae,0.5Hc 5d ) 2 Ln
弯锚: Max(0.4Lae 15d , Hc - c 15d ) 2 Ln
2、端支座负筋(79)
端支座:第一排: Max(0.4Lae 15d , Hc - c 15d ) Ln / 3 第二排: Max(0.4Lae 15d , Hc - c 15d ) Ln / 4
底部贯通纵筋
Ln Hc L(外伸端净长) 12d Hc - c 15d
端部非贯通筋
L(外伸端净长) Hc Max( Ln / 3, L(外伸端净长 ))
柱下区域底部非贯通筋(3、71)
柱下区域底部非贯通筋
Hc+(Ln/3)*`2
条形基础底板钢筋分布(3、69)
Max(2Hb,500)
) 二级~四级抗震:Max(1.5Hb,500
②梁箍筋加密根数计算:(85)
1 加密区: ( Ln - 50) 加密间距
) 非加密间距 -1 非加密: ( Ln - 2 加密区长度
8、拉筋
(1):判断拉筋直径:6、8 (2):根数
(Ln - 50 2) 非加密间距 2 1
钢筋工程量计算案例解析图文
![钢筋工程量计算案例解析图文](https://img.taocdn.com/s3/m/e54cdade02020740bf1e9b4b.png)
基础箍筋根数计算
根数=(基础高度-基础保护层)/间距-1
钢筋工程量计算案例解析图文
-1层箍筋根数计算
按绑扎计算箍筋根数
钢筋工程量计算案例解析图文
-1层箍筋根数计算 按绑扎计算箍筋根数
根数=(基础高度-基础保护层)/间距-1
钢筋工程量计算案例解析图文
1层箍筋根数计算 按焊接计算
根部根数=(加密区长 度-50)/加密间距+1
钢筋工程量计算案例解析图文
变截面
c/hb>1/6情况 上筋下插1.5LaE 下筋上弯折如图
钢筋工程量计算案例解析图文
4、剪力墙钢筋讲解
钢筋工程量计算案例解析图文
纯剪力墙
配筋平面图
配筋立面
钢筋工程量计算案例解析图文
加门
配筋平面图
配筋立面
钢筋工程量计算案例解析图文
加洞口后钢筋构造
钢筋工程量计算案例解析图文
5号筋外侧=2150+150-15*2+15*12 5号筋内侧=钢2筋1工5程0量+计1算5案例0解-1析5图文*2+15*12*2
-1层钢筋 计算
5号筋内外侧根数=5号筋布筋范围/间距
钢筋工程量计算案例解析图文
-1层钢筋 计算
6号筋外侧=1800+600+400-15*2+15*12 6号筋内侧=18钢0筋0工+程6量0计0算+案例4解0析0图-文15*2+15*12*2
钢筋工程量计算案例解析图文
顶层中柱主筋长度
中柱纵筋长度=顶层 层高-顶层非连接区-梁 高+(梁高-保护层)
+12d 当柱纵筋伸入节点区 竖直长度>=Lae,则不
梁钢筋计算-PPT课件
![梁钢筋计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389ca21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49.png)
02
梁钢筋的锚固长度和连接方式必须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以确
保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协同工作。考虑 Nhomakorabea工方便性
03
梁钢筋的构造应尽量简化,以便于施工和降低成本。
梁钢筋的分类及作用
纵向受力钢筋
主要承受梁弯矩产生的拉力或压力, 根据受力情况可分为上部纵向受力钢 筋和下部纵向受力钢筋。
箍筋
主要承受梁剪力产生的横向力,并约 束混凝土在受力过程中的横向变形。
考虑施工方便
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尽量简 化钢筋的布置和连接,方便施工操 作。
梁钢筋的优化方法
减小加筋率
通过合理调整钢筋直径和间距,降低梁的加筋率,从而节约钢材 和降低成本。
优化钢筋布置
根据梁的受力特点,合理布置受力钢筋和构造钢筋,提高梁的受 力性能。
采用高强度钢筋
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优先选用高强度钢筋,提高梁的承载 能力。
检查钢筋安装的位置、数量、间距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固定是否牢 固。
梁钢筋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钢筋错位
钢筋错位时,应检查钢筋的定位措施是否可 靠,如有问题应及时调整。
钢筋露筋
露筋部位应清理干净,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 填实,并认真养护。
钢筋锈蚀
钢筋锈蚀严重时,应查明原因,采取有效措 施进行除锈,并加强钢筋的防锈措施。
梁钢筋计算是工程师必备技能
对于从事建筑结构设计的工程师来说,熟练掌握梁钢筋计算方法是一项必备技能。
梁钢筋计算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1 2 3
智能化发展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梁钢筋计算 有望实现智能化,通过输入相关参数即可自动得 出优化后的钢筋配置方案。
精细化设计
随着对建筑结构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未来梁钢 筋计算将更加注重精细化设计,充分考虑各种复 杂因素对钢筋配置的影响。
钢筋工程计量教材ppt课件
![钢筋工程计量教材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adf0ff2f18583d0486459c9.png)
四、框架梁钢筋工程计算
混凝土维护层:
纵向受力钢筋的外外表到截面边缘的
垂直间隔 。作用有三:减少砼开裂后纵向钢
筋的锈蚀、高温时使钢筋的温度上升减缓、
使纵筋与砼有较好的粘结。
锚固:为了使钢筋不被拔出就必需有一 定的埋入长度使得钢筋能经过粘结应力 把拉拔传送给砼,此埋入长度即为锚固。 最小锚固长度:La;抗震锚固长度:Lae
❖ ②轴线支座负弯矩6Φ20 ❖ 单根长=Ln/3×2+柱宽 ❖ =1/3× (6.6-0.45) ×2 +0.45 ❖ =4.55m ❖ 总长=4.55×4=18.2m ❖ ③轴线支座负弯矩筋6Φ20 ❖ 单根长=Ln/3+0.4Lae+15d ❖ =1/3(4.2-0.45)+0.4×34×0.02+15×0.02 ❖ =1.82m ❖ 总长=1.82×2=3.64m
❖ 〔3〕箍筋φ8 ❖ 单根长
❖ =(0.45-0.03 ×2+0.008 × 2)×2 ×2+24 ×0.008
❖ =1.82m ❖ 单根长 ❖ =[(0.45-0.03 ×2)/3+0.008 ×2)]×2 +(0.45-
0.03×2+0.008×2) ×2+24 ×0.008
❖ =1.30m
❖ 箍筋个数 ❖ 加密区长度, ❖ 每层 ≥柱长边尺寸;≥500mm;≥Hn/6 ❖ 450mm<500mm>1/6 ×(3.6-0.65)=492mm ❖ ∴每层加密区范围取500mm ❖ 底层加密区范围=1/3 ×(3.6+2-0.65-0.45)=1.5m ❖ ∴加密区长=1.5+(0.5+0.65+0.5) ×3+(0.5+0.65)
《梁钢筋计算实例》课件
![《梁钢筋计算实例》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ea42b8d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f8.png)
《梁钢筋计算实例 》ppt课件
目 录
• 梁钢筋计算概述 • 梁钢筋的种类与作用 • 梁钢筋的计算方法 • 梁钢筋计算实例解析 • 梁钢筋计算的注意事项与优化建议
01
CATALOGUE
梁钢筋计算概述
梁钢筋计算的定义与目的
定义
梁钢筋计算是指根据梁的受力情 况和相关规范,对梁的钢筋进行 选择、布置和数量的计算过程。
梁下筋的搭接方式与梁上筋相同,可 以采用绑扎搭接或焊接。
梁侧筋的计算方法
梁侧筋指的是位于梁侧面的钢筋,主要起到抗剪和抗扭 的作用。
常用的梁侧筋计算公式包括:L=H+弯折长度(弯折长 度根据梁的高度和侧筋直径确定)。
计算梁侧筋的长度时,需要考虑梁的高度、侧筋间距、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等因素。
梁侧筋的搭接方式可以采用绑扎搭接或焊接。
梁箍筋的计算方法
梁箍筋指的是位于梁端部的钢 筋,主要起到固定主筋位置和
提高梁的承载能力的作用。
计算梁箍筋的长度时,需要考 虑梁的高度、箍筋直径、箍筋
间距等因素。
常用的梁箍筋计算公式包括: L=2×(H-2×混凝土保护层厚 度)+2×d+弯钩长度(弯钩长 度根据箍筋直径和抗震等级确 定)。
梁箍筋的搭接方式可以采用绑 扎搭接或焊接。
02
CATALOGUE
梁钢筋的种类与作用
梁上筋
总结词
梁上筋是梁的主要受力钢筋,负责承 受梁的正弯矩。
详细描述
梁上筋通常为两根或两根以上的钢筋 ,主要布置在梁的跨中部位,用于承 受梁的正弯矩,传递上部荷载。
梁下筋
总结词
梁下筋是梁的主要受力钢筋,负责承受梁的负弯矩。
详细描述
梁下筋通常为两根或两根以上的钢筋,主要布置在梁的支座部位,用于承受梁 的负弯矩,传递上部荷载。
目 录
• 梁钢筋计算概述 • 梁钢筋的种类与作用 • 梁钢筋的计算方法 • 梁钢筋计算实例解析 • 梁钢筋计算的注意事项与优化建议
01
CATALOGUE
梁钢筋计算概述
梁钢筋计算的定义与目的
定义
梁钢筋计算是指根据梁的受力情 况和相关规范,对梁的钢筋进行 选择、布置和数量的计算过程。
梁下筋的搭接方式与梁上筋相同,可 以采用绑扎搭接或焊接。
梁侧筋的计算方法
梁侧筋指的是位于梁侧面的钢筋,主要起到抗剪和抗扭 的作用。
常用的梁侧筋计算公式包括:L=H+弯折长度(弯折长 度根据梁的高度和侧筋直径确定)。
计算梁侧筋的长度时,需要考虑梁的高度、侧筋间距、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等因素。
梁侧筋的搭接方式可以采用绑扎搭接或焊接。
梁箍筋的计算方法
梁箍筋指的是位于梁端部的钢 筋,主要起到固定主筋位置和
提高梁的承载能力的作用。
计算梁箍筋的长度时,需要考 虑梁的高度、箍筋直径、箍筋
间距等因素。
常用的梁箍筋计算公式包括: L=2×(H-2×混凝土保护层厚 度)+2×d+弯钩长度(弯钩长 度根据箍筋直径和抗震等级确 定)。
梁箍筋的搭接方式可以采用绑 扎搭接或焊接。
02
CATALOGUE
梁钢筋的种类与作用
梁上筋
总结词
梁上筋是梁的主要受力钢筋,负责承 受梁的正弯矩。
详细描述
梁上筋通常为两根或两根以上的钢筋 ,主要布置在梁的跨中部位,用于承 受梁的正弯矩,传递上部荷载。
梁下筋
总结词
梁下筋是梁的主要受力钢筋,负责承受梁的负弯矩。
详细描述
梁下筋通常为两根或两根以上的钢筋,主要布置在梁的支座部位,用于承受梁 的负弯矩,传递上部荷载。
《梁钢筋计算》课件
![《梁钢筋计算》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3ce5fab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d8.png)
3 等面积布置方式
了解等面积布置方式的特点和计算方法,为 梁的钢筋布置提供参考。
4 混合布置方式
学习混合布置方式的优点和适用范围,实现 Hale Waihona Puke 的最佳钢筋布置。钢筋计算方法
普通截面钢筋计算
掌握普通截面钢筋计算的基本原 理和公式,为梁的设计提供可靠 的依据。
超筋截面钢筋计算
了解超筋截面钢筋计算的特点和 方法,解决特殊设计需求。
应用案例分析
1
通过实例学习具体步骤
通过实际案例学习梁钢筋计算的具体步 骤,加深对梁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总结
1 梁钢筋计算的总结与思考
总结梁钢筋计算的要点和方法,进行思考和 讨论。
2 学习梁钢筋计算的意义
探讨学习梁钢筋计算的意义和价值,为未来 的学习和实践提供动力。
参考文献
1 推荐相关学习资料
弯曲矩与受力分析
1
弯曲矩概念及计算
了解弯曲矩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掌握弯曲矩对梁的设计和施工的影响。
2
受力分析方法
学习不同的受力分析方法,为准确计算梁的钢筋提供可靠的依据。
钢筋布置方式
1 等截面布置方式
了解等截面布置方式的优缺点,并学习如何 选取合适的布置方式。
2 等强度布置方式
掌握等强度布置方式的原理和适用条件,以 满足梁的设计要求。
极限状态设计法
学习极限状态设计法的原理和应 用,确保梁的安全和可靠性。
梁的局部加强措施
钢筋套筒、杆件加强
介绍钢筋套筒和杆件加强的作 用和施工要点,提高梁的承载 力。
加强板、加强加筋板
学习加强板和加强加筋板的设 计原理和施工方法,增强梁的 刚度和强度。
不锈钢加强措施
了解不锈钢加强措施的优点和 适用条件,提高梁的抗腐蚀性 能。
梁钢筋计算 ppt课件
![梁钢筋计算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837bfe69b6648d7c0c7466f.png)
❖2) 1跨梁底部纵筋7φ25质 量:9.83×7×3.86=265.6KG
ppt课件
25
解答
❖8. 2、3跨梁底部纵筋16φ25: ❖1)单根长度: 38×0.025×2+6.55+1.4×38×0.025=8.45+1. 33=9.78米 ❖2) 2、3跨梁底部纵筋16φ25质 量:9.78×16×3.86=640.0KG
现浇框架梁 钢筋计算
小组成员:王春秀
张琪
谭燕
黄剑蕾
刘冰心
ppt课件
付雪林
1
现浇混凝土梁中有哪些钢筋?
ppt课件
2
梁的钢筋布置
ppt课件
3
梁平法施工图的表示方法
❖ 梁的平面注写方式 G101-1 P25-P30)
集中标注 ① 梁编号:代号、系号、跨数及有无悬挑代号组
成 (见 101-1P25) ② 梁截面尺寸:宽×高 ③ 箍筋: ④ 梁上下通长筋和架立筋 ⑤ 梁侧面纵筋(腰筋) ⑥ 梁顶面标高高差 原位标注(见P48)
ppt课件
17
例题
ppt课件
18
解答
❖1.梁顶部贯通负筋2φ25(Lae判断为弯锚) ❖1)单根总长度: 15×0.025+7.5×2+7.2×2+15×0.025+4×1.4 ×38×0.025=30.15+5.32=35.47米
❖2) 梁顶部贯通负筋2φ25总质量: 35.47×2×3.86=273.8KG
ppt课件
23
解答
❖6. 1跨梁底部纵筋8φ25: ❖1)单根长度: 15×0.025+0.625+6.55+38×0.025 +1.4×38×0.025=8.5+1.33=9.83米
ppt课件
25
解答
❖8. 2、3跨梁底部纵筋16φ25: ❖1)单根长度: 38×0.025×2+6.55+1.4×38×0.025=8.45+1. 33=9.78米 ❖2) 2、3跨梁底部纵筋16φ25质 量:9.78×16×3.86=640.0KG
现浇框架梁 钢筋计算
小组成员:王春秀
张琪
谭燕
黄剑蕾
刘冰心
ppt课件
付雪林
1
现浇混凝土梁中有哪些钢筋?
ppt课件
2
梁的钢筋布置
ppt课件
3
梁平法施工图的表示方法
❖ 梁的平面注写方式 G101-1 P25-P30)
集中标注 ① 梁编号:代号、系号、跨数及有无悬挑代号组
成 (见 101-1P25) ② 梁截面尺寸:宽×高 ③ 箍筋: ④ 梁上下通长筋和架立筋 ⑤ 梁侧面纵筋(腰筋) ⑥ 梁顶面标高高差 原位标注(见P48)
ppt课件
17
例题
ppt课件
18
解答
❖1.梁顶部贯通负筋2φ25(Lae判断为弯锚) ❖1)单根总长度: 15×0.025+7.5×2+7.2×2+15×0.025+4×1.4 ×38×0.025=30.15+5.32=35.47米
❖2) 梁顶部贯通负筋2φ25总质量: 35.47×2×3.86=273.8KG
ppt课件
23
解答
❖6. 1跨梁底部纵筋8φ25: ❖1)单根长度: 15×0.025+0.625+6.55+38×0.025 +1.4×38×0.025=8.5+1.33=9.83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部不伸入支座钢筋,端部距 支座边0.1LN(本跨净跨长度)
下部不伸入支座钢筋计算公式
计算公式: 不伸入支座钢筋=净跨长度2*0.1Ln 请注意标注方式
计算效果图
PP1-3-26
梁下部钢筋计算
梁下部钢筋
1、通长筋
2、下部非通长筋
梁下部钢筋通长筋锚固计算
彭P38
PP1-3-56
梁下部通长筋计算公式
下部通筋长度=总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搭接长度*搭 接个数
下部通长筋计算实例
1、查表得锚固长度Lae=34d=34*25=850 2、判断直锚和弯锚:左支座600<Lae,故需要弯锚 右支座900>Lae,故采用直锚 3、计算锚固长度 (1)左支座弯锚长度:max(0.5梁宽+5d,0.4lae)+1 5d = max(0.5*600+5*25,0.4*850)+15*25=800 (2)右支座直锚长度:max(0.5梁宽+5d,lae)= max(0.5*900+5*25,850)=850 4、计算下部通长筋总长度:净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7000+5000+6000-750)+800+850=18900 5、确定接头个数:18900/900-1=2个
上下两排,上排4 Ф 20是上部通长筋,下排2 Ф 20是 支座负筋。中间支座两边配筋相同时,只标注在一 侧
支座原位标注实例
中间支座两边配筋不同时,分别标注:2支座左侧4 Ф 20 全部是通长筋,右侧的6 Ф 20,上排4根为通长筋,下 排2根为支座负筋
由两种不同直径钢筋组成,用+连接,其中2 25是集 中标注的上部通长筋,2 20是支座负筋
计算效果:
下部钢筋非通长筋
计算公式:(Ln净跨长 注:下部钢筋 不分上下排) 框架梁下部钢筋=净跨长度+2*锚固
下部钢筋非通长筋计算公式
边跨下部筋长度=本身净跨+左锚固+右锚固(中间支座锚固)
下部钢筋非通长筋计算公式
中间跨下部筋长度=本身净跨+左锚固+右锚固
下部钢筋非通长筋的锚固
下部不伸入支座的钢筋
支座2负筋计算: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支座宽度+两端延伸长度 第1排支座负筋(2根) 延伸长度=maxln/3=max (7000-600,6000-600)/3=2133 总长=2133*2+600=4866 第2排支座负筋(2根)延伸长度=maxln/4=max (7000-600,6000-600)/4=1600 总长=1600*2+600=3800
2. 一级抗震加密区>=2Hb,二至四级>=1.5Hb
完整钢骨架图
识图 分析在平法中出现的钢筋类型
1、梁上部贯通钢筋 2、梁支座负筋 3、梁中间支座负筋 4、梁下部钢筋 5、腰筋
6、拉筋
7、箍筋 8、吊筋 9、架立钢筋
梁上部钢筋计算上部通长筋 来自部支座负筋梁上部通长钢筋长度计算
支座1负筋计算: 第1排支座负筋(2根) 锚固长度=max(0.5梁宽+5d,0.4lae)+1 5d = max (300+5*25,0.4*850)+15*25=800 延伸长度=ln/3=(7000-600)/3=2133 总长=2133+800=2933 第2排支座负筋(2根) 锚固长度=max(0.5梁宽+5d,0.4lae)+1 5d = max (300+5*25,0.4*850)+15*25=800 延伸长度=ln/3=(7000-600)/4=1600 总长=1600+800=2400
上部支座钢筋标注在第2跨跨中,且与第1跨右支座, 第3跨左支座相同,表示第1跨支座负筋贯通第2跨, 一直延伸到第3跨左端
梁支座下部纵筋原位标注
集中标注没有下部通长筋,梁下部钢筋各跨原位标注
梁支座下部纵筋原位标注
下部不伸入支座钢筋(括号内的数字表示不伸入支座 内的钢筋根数
附加吊筋
2根直径14的吊筋
跨中支座负筋
计算公式:(Ln净跨长 ) 上排长度=Ln/3+支座宽度+净 跨长度+支座宽度+Ln/3 下排长度=Ln/4+支座宽度+净 跨长度+支座宽度+Ln/4
支座两侧配筋相同且无上排支座负筋实 例计算
P50
支座1负筋计算: 第1排支座负筋(2根) 锚固长度=max(0.5梁宽 +5d,0.4lae)+1 5d = max (300+5*25,0.4*850)+15*25=800 延伸长度=ln/3=(7000-600)/3=2133 总长=2133+800=2933
计算效果图
PP1-3-53
上部通长筋与支座负筋的连接
PPB1-3-34
锚固长度34D 第1跨上部通长筋:7000-600-2(7000-600)/3+2*1.6*34*20=4418 第2跨上部通长筋:5000-600-2(7000-600)/3+2*1.6*34*20=2309 第3跨上部通长筋:7000-600-2(7000-600)/3+2*1.6*34*20=4418
3600
50 >=1.5Hb >=500 >=Lae >=0.5Hc+5d
15d
>=Lae >=0.5Hc+5d
>=Lae >=0.5Hc+5d
5800
梁配筋
3600
2800
说明: 1. Lae:纵向受拉钢筋抗震锚固长度(任何情况下不得小于250mm) Ln: 梁净跨; Hc: 柱截面沿框架方向的高度
跨跨距5800,下部纵筋为4根直径18的二级钢,全部伸入支座;以后类
推。
二、梁配筋的主要计算方法
返回
Ln1/3 Ln/3 Ln/3 梁配筋图如下: Ln/4 Ln/4 >=0.4Lae
15d 15d
Ln/3
Ln/4
Ln/3
Ln/4
Ln3/3 l(悬梁长)
12d
Hc
50 >=1.5Hb >=500
梁的平法钢筋计算
梁钢筋骨架
一、梁钢筋平法识图
梁的平面注写方式就是在梁平面布置图上,分别在 不同编号的梁中各选一根梁,在其上注写截面尺寸及 配筋具体数值的方式来表达梁平面施工图
李P185 6-1-7
返回
梁的平面注写包括集中标注与原位标注,集中标注表 达梁的通用数值,原位标注表达梁的特殊数值。当集 中标注中的某项数值不适用于梁的某部位时,则将该
计算效果
支座放大图
PP1-3-58
支座负筋贯通小跨实例计算
LI表6-2-27
支座2-3负筋:小跨宽度+两端延伸长度 第1排支座负筋(2根) 延伸长度=maxln/3=max (7000-600,6000600)/3=2133 总长=2000+600+2133*2=6866 第2排支座负筋(2根)延伸长度=maxln/4=max (7000600,6000-600)/4=1600 总长=2000+600+1600*2=5800
KL4(2) 300*400 Φ8@100/200(2) 2 Φ20;6 Φ20 2/4----表示6根下部通长筋Φ20 上排2 根,下排4根
KL5(2) 300*400 Φ8@100/200(2) 2 Φ20;4 Φ20(-2)----表示4根下部通长筋Φ20, 有2根部不伸入支座。
梁构件侧面钢筋标注
梁上部通长钢筋计算公式
上部通筋长度=总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搭接长度*搭接 个数
梁上部通长钢筋端支座锚固长度计算
1、支座宽度不够直锚时,采用弯锚
2、支座宽度足够直锚时,采用直锚(抗震)
1、查表得锚固长度Lae=34d=34*25=850 2、判断直锚和弯锚:左支座600<Lae,故需要弯锚 右支座900>Lae,故采用直锚 3、计算锚固长度 (1)左支座弯锚长度:max(0.5梁宽+5d,0.4lae)+1 5d = max(0.5*600+5*25,0.4*850)+15*25=800 (2)右支座直锚长度:max(0.5梁宽+5d,lae)= max(0.5*900+5*25,850)=850 4、计算下部通长筋总长度:净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7000+5000+6000-750)+800+850=18900 5、确定接头个数:18900/900-1=2个
返回
200 200
3600
5800
梁平法表示图
C25砼,3级抗震
3600
2800
集中标注表示:框架梁KL1,3跨,一端有悬挑,截面为300*600;箍筋为 I级钢筋,直径8,加密区间距为100,非加密区间距为200 ,均为两肢箍; 上部通长筋为2根直径22的二级钢; 原位标注表示:支座1上部纵筋为4根直径22的二级钢,支座2两边上部 纵筋为6根直径22的二级钢分两排,上一排为4根,下一排为2根;第一 跨跨距3600,下部纵筋为3根直径18的二级钢,全部伸入支座,;第二
计算效果:
上部支座负筋计算:
支座钢筋是用来适应支座负弯矩而设置的,一般出现 在连续梁、外伸梁、悬臂梁的支座上
端支座负筋
梁支座负筋计算公式
上部边支座负筋(第一排)=1/3净跨长+左支座锚固
梁
上部边支座负筋(第二排)=1/4净跨长+左支座锚固 上部边支座负筋(第三排)=1/5净跨长+左支座锚固
下部不伸入支座钢筋计算公式
计算公式: 不伸入支座钢筋=净跨长度2*0.1Ln 请注意标注方式
计算效果图
PP1-3-26
梁下部钢筋计算
梁下部钢筋
1、通长筋
2、下部非通长筋
梁下部钢筋通长筋锚固计算
彭P38
PP1-3-56
梁下部通长筋计算公式
下部通筋长度=总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搭接长度*搭 接个数
下部通长筋计算实例
1、查表得锚固长度Lae=34d=34*25=850 2、判断直锚和弯锚:左支座600<Lae,故需要弯锚 右支座900>Lae,故采用直锚 3、计算锚固长度 (1)左支座弯锚长度:max(0.5梁宽+5d,0.4lae)+1 5d = max(0.5*600+5*25,0.4*850)+15*25=800 (2)右支座直锚长度:max(0.5梁宽+5d,lae)= max(0.5*900+5*25,850)=850 4、计算下部通长筋总长度:净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7000+5000+6000-750)+800+850=18900 5、确定接头个数:18900/900-1=2个
上下两排,上排4 Ф 20是上部通长筋,下排2 Ф 20是 支座负筋。中间支座两边配筋相同时,只标注在一 侧
支座原位标注实例
中间支座两边配筋不同时,分别标注:2支座左侧4 Ф 20 全部是通长筋,右侧的6 Ф 20,上排4根为通长筋,下 排2根为支座负筋
由两种不同直径钢筋组成,用+连接,其中2 25是集 中标注的上部通长筋,2 20是支座负筋
计算效果:
下部钢筋非通长筋
计算公式:(Ln净跨长 注:下部钢筋 不分上下排) 框架梁下部钢筋=净跨长度+2*锚固
下部钢筋非通长筋计算公式
边跨下部筋长度=本身净跨+左锚固+右锚固(中间支座锚固)
下部钢筋非通长筋计算公式
中间跨下部筋长度=本身净跨+左锚固+右锚固
下部钢筋非通长筋的锚固
下部不伸入支座的钢筋
支座2负筋计算: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支座宽度+两端延伸长度 第1排支座负筋(2根) 延伸长度=maxln/3=max (7000-600,6000-600)/3=2133 总长=2133*2+600=4866 第2排支座负筋(2根)延伸长度=maxln/4=max (7000-600,6000-600)/4=1600 总长=1600*2+600=3800
2. 一级抗震加密区>=2Hb,二至四级>=1.5Hb
完整钢骨架图
识图 分析在平法中出现的钢筋类型
1、梁上部贯通钢筋 2、梁支座负筋 3、梁中间支座负筋 4、梁下部钢筋 5、腰筋
6、拉筋
7、箍筋 8、吊筋 9、架立钢筋
梁上部钢筋计算上部通长筋 来自部支座负筋梁上部通长钢筋长度计算
支座1负筋计算: 第1排支座负筋(2根) 锚固长度=max(0.5梁宽+5d,0.4lae)+1 5d = max (300+5*25,0.4*850)+15*25=800 延伸长度=ln/3=(7000-600)/3=2133 总长=2133+800=2933 第2排支座负筋(2根) 锚固长度=max(0.5梁宽+5d,0.4lae)+1 5d = max (300+5*25,0.4*850)+15*25=800 延伸长度=ln/3=(7000-600)/4=1600 总长=1600+800=2400
上部支座钢筋标注在第2跨跨中,且与第1跨右支座, 第3跨左支座相同,表示第1跨支座负筋贯通第2跨, 一直延伸到第3跨左端
梁支座下部纵筋原位标注
集中标注没有下部通长筋,梁下部钢筋各跨原位标注
梁支座下部纵筋原位标注
下部不伸入支座钢筋(括号内的数字表示不伸入支座 内的钢筋根数
附加吊筋
2根直径14的吊筋
跨中支座负筋
计算公式:(Ln净跨长 ) 上排长度=Ln/3+支座宽度+净 跨长度+支座宽度+Ln/3 下排长度=Ln/4+支座宽度+净 跨长度+支座宽度+Ln/4
支座两侧配筋相同且无上排支座负筋实 例计算
P50
支座1负筋计算: 第1排支座负筋(2根) 锚固长度=max(0.5梁宽 +5d,0.4lae)+1 5d = max (300+5*25,0.4*850)+15*25=800 延伸长度=ln/3=(7000-600)/3=2133 总长=2133+800=2933
计算效果图
PP1-3-53
上部通长筋与支座负筋的连接
PPB1-3-34
锚固长度34D 第1跨上部通长筋:7000-600-2(7000-600)/3+2*1.6*34*20=4418 第2跨上部通长筋:5000-600-2(7000-600)/3+2*1.6*34*20=2309 第3跨上部通长筋:7000-600-2(7000-600)/3+2*1.6*34*20=4418
3600
50 >=1.5Hb >=500 >=Lae >=0.5Hc+5d
15d
>=Lae >=0.5Hc+5d
>=Lae >=0.5Hc+5d
5800
梁配筋
3600
2800
说明: 1. Lae:纵向受拉钢筋抗震锚固长度(任何情况下不得小于250mm) Ln: 梁净跨; Hc: 柱截面沿框架方向的高度
跨跨距5800,下部纵筋为4根直径18的二级钢,全部伸入支座;以后类
推。
二、梁配筋的主要计算方法
返回
Ln1/3 Ln/3 Ln/3 梁配筋图如下: Ln/4 Ln/4 >=0.4Lae
15d 15d
Ln/3
Ln/4
Ln/3
Ln/4
Ln3/3 l(悬梁长)
12d
Hc
50 >=1.5Hb >=500
梁的平法钢筋计算
梁钢筋骨架
一、梁钢筋平法识图
梁的平面注写方式就是在梁平面布置图上,分别在 不同编号的梁中各选一根梁,在其上注写截面尺寸及 配筋具体数值的方式来表达梁平面施工图
李P185 6-1-7
返回
梁的平面注写包括集中标注与原位标注,集中标注表 达梁的通用数值,原位标注表达梁的特殊数值。当集 中标注中的某项数值不适用于梁的某部位时,则将该
计算效果
支座放大图
PP1-3-58
支座负筋贯通小跨实例计算
LI表6-2-27
支座2-3负筋:小跨宽度+两端延伸长度 第1排支座负筋(2根) 延伸长度=maxln/3=max (7000-600,6000600)/3=2133 总长=2000+600+2133*2=6866 第2排支座负筋(2根)延伸长度=maxln/4=max (7000600,6000-600)/4=1600 总长=2000+600+1600*2=5800
KL4(2) 300*400 Φ8@100/200(2) 2 Φ20;6 Φ20 2/4----表示6根下部通长筋Φ20 上排2 根,下排4根
KL5(2) 300*400 Φ8@100/200(2) 2 Φ20;4 Φ20(-2)----表示4根下部通长筋Φ20, 有2根部不伸入支座。
梁构件侧面钢筋标注
梁上部通长钢筋计算公式
上部通筋长度=总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搭接长度*搭接 个数
梁上部通长钢筋端支座锚固长度计算
1、支座宽度不够直锚时,采用弯锚
2、支座宽度足够直锚时,采用直锚(抗震)
1、查表得锚固长度Lae=34d=34*25=850 2、判断直锚和弯锚:左支座600<Lae,故需要弯锚 右支座900>Lae,故采用直锚 3、计算锚固长度 (1)左支座弯锚长度:max(0.5梁宽+5d,0.4lae)+1 5d = max(0.5*600+5*25,0.4*850)+15*25=800 (2)右支座直锚长度:max(0.5梁宽+5d,lae)= max(0.5*900+5*25,850)=850 4、计算下部通长筋总长度:净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7000+5000+6000-750)+800+850=18900 5、确定接头个数:18900/900-1=2个
返回
200 200
3600
5800
梁平法表示图
C25砼,3级抗震
3600
2800
集中标注表示:框架梁KL1,3跨,一端有悬挑,截面为300*600;箍筋为 I级钢筋,直径8,加密区间距为100,非加密区间距为200 ,均为两肢箍; 上部通长筋为2根直径22的二级钢; 原位标注表示:支座1上部纵筋为4根直径22的二级钢,支座2两边上部 纵筋为6根直径22的二级钢分两排,上一排为4根,下一排为2根;第一 跨跨距3600,下部纵筋为3根直径18的二级钢,全部伸入支座,;第二
计算效果:
上部支座负筋计算:
支座钢筋是用来适应支座负弯矩而设置的,一般出现 在连续梁、外伸梁、悬臂梁的支座上
端支座负筋
梁支座负筋计算公式
上部边支座负筋(第一排)=1/3净跨长+左支座锚固
梁
上部边支座负筋(第二排)=1/4净跨长+左支座锚固 上部边支座负筋(第三排)=1/5净跨长+左支座锚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