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名称干眼发病机制的研究及诊疗体系的创立和使用

推荐单位厦门市科技局

项目简介:

干眼是除屈光不正以外最常见的眼科疾病,我国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40岁以上的人群发病率为21-30%,估计全国干眼患者在1亿以上。在眼科门诊中,干眼患者大约占所有病例的20%以上,轻者引起眼部不适及生活质量下降,重者可致盲,目前我国约有近100万严重干眼导致的失明患者。在该项目开展之前,我国在干眼的发病机制、分类、诊断标准及规范治疗方案方面均基本空白。该团队在20余项基金资助下,历时18年,对干眼的发病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建立了我国干眼的诊断和治疗体系,获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

在眼表泪液生理方面:发现了眼表面上皮细胞也分泌粘蛋白,基本阐明了眼表(角膜)上皮细胞增殖分化的调控机制以及稳定泪膜的作用机制。

在发病机制方面:发现了EGF受体家族、Wnt、Notch、p38MAPK信号通路及Pax6基因参和调控干眼导致的眼表病理改变,初步阐明了其分子机制以及干眼引起眼表炎症的发生机制。

在模型方面:建立了4种不同原因引起的干眼动物模型,并在国际上首次建立了体外组织培养模型。

在定义、分类及诊断方面:规范了干眼的名称,发现了干眼可引起视力症状,改变了关于干眼不影响视功能的传统观点,列入了国际干眼指南的最新定义,被认为是近十年来干眼领域最重要的三个进展之一;提出了我国唯一的干眼分类方法,已被国际干眼指南采用。提出了我国的干眼诊断标准,建立了我国干眼的诊断体系。分类方法和诊断标准已列入我国临床医学专业眼科学教材,并被我国干眼诊疗共识完整采用。

在治疗方面:系统提出了我国不同类型干眼的治疗原则及中重度干眼的综合治疗策略,已列入全国眼科教材并被我国干眼诊疗共识完整采用。率先在国际上开展3项新的治疗方法,在我国开展4项新的治疗方法,开发了5种用于治疗干眼及其并发症的药物。

推广使用情况:该项目2001年在我国建立了首个干眼门诊,随后帮助我国几十

家重要的医院眼科建立了干眼门诊,目前已推广到我国大多数大医院。项目完成人在全国及各省市眼科继续教育学习班作相关专题讲座400余次,举办全国干眼学术会议及学习班近10次,建立了干眼教育网站,累计培训了23000人次眼科医生(约占全国眼科医师的80%),将该项目的成果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关于干眼的分类、诊断和治疗原则入编了各种眼科学全国统一教材及专著,并被我国干眼诊疗共识完整采用,在全国各级医院广泛使用。

该项目已发表文章191篇,其中SCI 论文89篇,包括眼科基础研究权威杂志IOVS 19篇,临床眼科权威杂志Ophthalmology 4篇,角膜领域权威杂志Cornea 17篇,另有43篇论文发表于中华眼科杂志。主要论文已被引用3000多次,其中被SCI收录论文引用1532次(其中233次为IOVS发表的论文所引用);该研究已主编或参编教材及专著22部,申请发明专利23项。该研究相关的成果已获得教育部、福建省、广东省等各级科技奖5项,提升了我国在干眼领域的国际地位,推动了学科的发展。

客观评价:

1、鉴定意见

2015年12月24日,厦门市科学技术局组织召开了由厦门大学、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共同完成的“干眼发病机制的研究及诊疗体系的创立和使用”科技成果鉴定会,鉴定委员会认为项目具有以下创新性:(1)项目发现干眼会引起视功能的改变,为近10年来国际干眼研究的三大进展之一,并列入干眼的定义。(2)提出了我国唯一的干眼分类方法,并被国际干眼协会(DEWS)采用作为新的国际干眼分类方法。(3)系统提出了我国干眼诊断标准及不同类型干眼的治疗原则,建立了干眼的诊疗体系。(4)开发了5种用于治疗中重度干眼及其并发症的药物,其中2种已使用于临床治疗。(5)在国际上首次建立了干眼的体外组织培养模型,改进了4种不同原因引起的干眼动物模型。(6)研究阐明了泪膜稳定性维持的机制及眼表上皮细胞增殖分化的调控机制。(7)发现了EGF受体家族、Wnt、Notch、p38MAPK信号通路及Pax6基因参和调控干眼导致的眼表鳞状上皮化生,初步阐明了鳞状上皮化生的分子机制以及干眼引起眼表炎症的发生机制。该研究成果已被列入全国眼科学统编教材及眼表和角膜病专著,目前已形成全国专家共识并在各级医院推广使用。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项目的完成,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干眼的研究水平及临床诊疗水平,提升了我国此领域的国际影响力,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该项目整体研究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干眼引起视功能改变”、“干眼的体外组织培养模型”、“干眼的分类标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查新报告

(1)委托查新课题组成员最早报道了人眼表鳞状上皮化生伴随着角膜上皮Pax6基因表达的下降或完全缺乏,Pax6基因的外源导入可以使异常分化的眼表上皮恢复正常的表型。

(2)0.2%苯扎氯铵(BAC)诱导的干眼动物模型已有报道,其中0.2%苯扎氯铵(BAC)诱导的干眼小鼠模型见于委托人文献报道。

(3)暴露方法培养结膜组织,制作干眼病理组织模型仅有委托人的文献报道。

(4)委托查新课题组成员最早报道了有关干眼的国内临床分类。

3、国际干眼指南定义采用

2005年,国际泪液和眼表协会召集全球眼表和泪液领域的70余位顶尖科学家,历时3年对十年来干眼领域的重要进展进行了反复讨论,一致认为泪液渗透压改变、眼

表炎症,以及视功能变化是近十年来干眼领域的三个最重要进展。其中,关于干眼会影响视力的认识即基于该项目的研究。据此,2007年国际干眼指南在定义中加上了干眼会导致视力改变的内容,并在诊断中提出视力相关性症状应成为干眼的两个诊断必须症状之一。这是我国眼科界的研究成果第一次被单项疾病的国际指南采用并作为疾病的定义标准。在干眼的分类方面,课题组提出的按照泪膜结构及其动力学分类的方法和原则已被2015年国际干眼指南小组认可,将在2017年发布中完全采用该课题组提出的分类原则。

4、全国干眼诊疗共识采用

该项目提出的关于干眼的规范名称、分类方法和原则、诊断标准及其规范化治疗方法和原则已完整被2013年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角膜病学组发表的“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采用,目前是全国干眼临床遵照使用的标准。

5、列入教科书

在该项目开展之前,我国只认识眼干燥综合症是少见的眼病,如1996年出版的眼科全书仅有维生素A缺乏或干燥综合症导致的干燥性角膜炎,而没有干眼的内容。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眼科学》教材中,第一版、第二版、第三版均未提及干眼,只提到结膜干燥症。在该项目开展以后,我国的眼科全书(中华眼科学)及其教材才有干眼,其引用的文章主要来源该项目的研究。其中干眼分类方法已列入2004年以后我国人民卫生出版社及高教出版社新版的5年制、7年制及8年制及各级眼科全国统一教材中(10本教材),并在全国眼科继续教育教材中详细介绍。该课题组提出的干眼治疗规范也被列入我国7年制及8年制眼科教材及全国眼科继续教育教材。所有有关我国干眼的概念、分类、诊断标准及治疗规范主要引用该项目的文章。

6、权威指南及教材专著引用

该项目发表的文章已被8个国际指南及美国眼科学会的干眼临床指南(Prefered Practice Pattern, PPP)引用15次,其中2007年国际干眼指南就引用了该项目的4篇文章。有7篇文章被我国眼科全书(中华眼科学)引用,有39篇被我国各级本科教材引用,该项目的文章也被国际上19本专著引用,2005年由Elsevier出版的Cornea一书,是眼表疾病领域最权威的著作,该书重点引用了该项目的6篇文章。

7、国际学术界认可

该项目成员应邀在国际眼表泪液大会、世界眼科大会、国际眼科基础大会、亚洲角膜病大会、亚洲干眼大会、日本角膜病大会以及亚太眼科大会等多个重要的国际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