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意见和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看法和见解
当前在数学教学实践中使用得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不胜枚举,拒不完全统计有700余种。所以,了解和研究其相对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整合是小学数学一线教师的主要任务,直接影响到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水准。对此,结合小学数学教学谈几点浅见。
一、什么是教学方法的整合。
所谓教学方法的整合是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实行专门内容的学习活动所采取的多种方式、手段和程序的总和;它包括了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教与学的方法。教学方法没有新旧之分,关键在于教学理念的新旧。我们要以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去使用各种教学方法,落实课程目标。没有哪一种教学方法是完美无缺的,每种教学方法都必然有其自身的优点和缺点。在具体教学情境之中,要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匹配地使用相对应的教学方法,发挥每种方法的优势,形成优势互补的局面。这正是新课程教学理念所主张的各种教学方法的整合。
二、教学方法的整合的举例。
1、传统讲授和巧用设疑的整合。
课堂设计得好,不但能够把学生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做到由理性上升到感性,更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的设疑功能,就必须掌握科学的设疑方法。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地使用设疑技法。第一、比较设疑。如:教“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先出示:24×3=?24×10=?为新课搭桥启思。再出示例题:每盒彩色笔24支,13盒一共有多少支?学生讨论解答。学生把13盒分成了10盒和3盒,分别算出支数,再算出一共的支数。此时,引导学生看书,对照比较,并设问:书上的竖式与自己的算法有什么异同?两位数乘两位数时用哪种方法计算好?4为什么写在十位上?书写格式怎样?这样的比
较设疑,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在自学中弄清了算理,掌握了计算方法,品味到了自学成功的喜悦,对数学产生了兴趣,激起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第二、观察设疑。如:教“平行四边形面积”时,让学生动手操作,把平行四边形用割下来补过去的方法将图形变成长方形,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变化的前后过程,问:图形的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学生回答后再设疑:能不能根据长方形的面积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应该是怎样的?学生通过观察,自主探索,发挥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水平,提升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整体功能。
2、多媒体演示和学生直接感知的整合。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发现学生在解决书面问题时比较流利,但在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时,就束手无策了。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其实只要我们深入思考就会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责任者是我们教师,是我们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过度地把知识“纯粹”化,而忽略了知识与生活的关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使用于生活,脱离了生活的学习,将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将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体现在学生面前,能够极大地引起学生探讨知识的兴趣。例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某位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课件。1.小张和小李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未相遇。
2.小张和小李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相遇。
3.小张和小李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擦肩而过。
4.小张和小李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小张先行一段路程后,小李才出发,又经过一段时间两人相遇。
5.小张和小李同时从甲乙两地向相反的方向前进。
6.小张和小李同时从同一地点向相反的方向前进。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课件,利用动画,在课堂上只用了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就将现实生活中能碰到相遇问题的具体情况体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同时”、“两地”、“相向”、“相遇”等数学概念。这样的教学,让数学知识贴近生活,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方法的整合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方法很多,基本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谈话法、讲解法、问答法、练习法、探究法等等。这些基本的方法,在一堂课上往往选择其中某一种或几种交替使用,达到最佳的整合效果。选择怎样的教学方法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从我对小学数学教学经验来看,首先,要钻研教材,切实把握好教学要求,然后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接受水平,在此基础上,着手备课。具体做法是:
(1)教学要求要立足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接受水平、学习态度、智力水平等个别差异性。也就是说制定的教学要求,要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测查学生掌握的水平,要有可行性。如果偏高,学生不易理解;如果偏低,学生智力、水平得不到训练。
(2)组织形式要符合学生理解规律。一般地说,小学数学新知识的引进能够从两方面考虑。其一,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使用迁移规律引入新知识;其二,从具体、生动的事例引入新知识。引入新知识以后,在教师的指引下充分发挥学生想象、思考、动手练习,然后再逐步引导学生寻找数学规律或自我小结。当初步寻找出结论以后,还要引导学生使用这个结论去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以验证结论的准确性。这正是从具体到抽象,再回到具体的思维方法。此外,小学生的理解规律,往往并不满足于所获得的结论准确性,有时还需要启发他们质疑,产生悬念,以进一步激发他们钻研、探究的学习兴趣。
(3)教学层次既要清楚,又要有坡度。一堂课安排几个教学层次,不但我们自己要明了,应该让学生更清楚。后一个层次应在前一个层次上引伸发展,环环入扣。教学层次应是立体的结构,不宜在同一个平面上旋转太多。
(4)注意反馈与调节。学生的反馈应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包括口头表述与书面表达,为此,在课堂上不但有机会让学生口述思考过程,而且应该有一定数量的书面作业,课本中“巩固练习”的安排作为我们教师一定要重视,并且让全班学生都动手实行作业,教师巡视,即时纠错。如果发现个别学生理解上有问题,还应该实行课堂个别辅导。
如果做到了上述四个方面的问题,教学方法的选择就会科学、合理。最忌先确定什么教学方法,生搬硬套式地把所教的内容安排在方法里,势必为某种方法而教,本末倒置。只有把这些在小学生学习活动中相互促动、相互制约的各项要求组成一个整体,做到在教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水平,发展智力。这样就能使学生在知识、水平、思想情感教育三个方面得到协调发展,全面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