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知识要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学知识要点
第二章社会学的产生和发展
⒈社会学学科的知识体系:社会学理论(社会学理论、社会学史、社会思想史);社会学研究方法(社会研究方法论、资料收集方法、资料分析方法);应用社会学。
⒉社会学的学科特点:①实证性(体现在多运用经验研究方法,提倡价值中立。这也是社会学最基本的特点)②整体性③现实性。
⒊社会学的创始人:孔德(法国)。1838年孔德在《实证哲学教程》第四卷中第一次提出社会学新名词即建立这门学科的大体设想,标志社会学学科的产生。
⒋现代社会学的奠基人:迪尔凯姆(法国)、马克斯·韦伯(德国)
迪尔凯姆的基本社会学主张:提出了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事实,确立了实证主义社会学的方法论原则,即用社会事实说明社会事实。
韦伯的的基本社会学主张:韦伯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社会行动。他认为社会学是一门致力于解释性地理解社会行动、并通过理解对社会行动的过程和影响做出因果说明的科学,并开创理了与实证主义相对立的“理解的”社会学传统,成为理解社会学的奠基人。
⒌西方社会学发展的一个转折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学理论的研究中心从欧洲转移到了美国,在实用主义的影响下,社会学在美国获得了蓬勃发展。
⒍社会学发展史上的三大理论传统:实证主义(代表人物迪尔凯姆)、诠释主义(代表人物韦伯)、批判主义(代表人物卡尔·马克思)。
⒎现代社会学的三大理论视角:功能主义的理论视角(源于实证主义,代表人物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社会行动论的理论视角(源于诠释主义,代表流派符号互动理论,代表人物乔治.米德)、冲突论的理论视角(源于批判主义,代表人物达伦多夫)。
⒏中国社会学的开拓者:严复。1897年严复翻译斯宾塞的《社会学研究》的部分篇章,1903年翻译出版《群学肄言》一书。严复是引入西方社会学的第一人。
⒐中国早期社会学流派:①乡村建设学派。代表人物梁漱溟、晏阳初。②综合学派。代表人物孙本文。孙本文的《社会学原理》是1949年以前中国社会学界最重要的教科书和学术著作,他是中国社会学发展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③社区学派。代表人物吴文藻、费孝通。吴文藻最早积极倡导推进社会学的中国化。④马克思主义学派。代表人物李达,瞿秋白。
⒑社区学派:社区学派是20世纪30—40年代活跃于中国社会学界的一个重要学派,代表人物是吴文藻、费孝通。它以认识中国现实社会为宗旨,运用社会学、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社区实地研究,并以此为基础,对中国社会结构及变迁进行了理论探索。
第四章社会
一、社会及其构成
⒈社会的含义:在社会学中,社会指的是由一定联系、相互依存的人们组成的超乎个人的、有机的整体,它是人们的社会生活的体系。
⒉西方社会学者对社会本质的争论:争论焦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谁是第一位的?①
社会实在论,代表人物迪尔凯姆。社会实在论认为,社会是客观存在的。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社会对个人的行为发挥主导作用,因此社会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社会的结构、社会制度和社会规范。②社会唯名论,代表人物马克斯·韦伯。社会唯名论认为社会只是个人行动的产物或互动的形式,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坚持个人优先,认为人们的行动建构着社会,只有了解每一个行动者才是真正了解社会。
⒊社会的特征:①社会由人群组成;②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③社会是
有文化、有组织的系统;④社会是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⑤社会是一个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改造能力的有机体。
⒋社会的构成要素:①从静态角度考察:地理要素(自然环境)、生物要素(人口)、文化要素(文化)。②从动态角度考察:作为社会行动者的人、社会关系、社会行动。
第五章文化
1.文化的特征:①从文化的形成看——集体创造性;②从文化的获得看——非生物遗传性;③从文化的内容看——多样性;④从文化的意义看——象征性(此为文化的本质特征);⑤从文化的发展看——动态性。
2.文化的构成:文化元素(文化中最小而有意义的单位,分为物质文化元素、非物质文化元素)、文化丛(相关的文化元素相互结合而形成的功能单位)、文化模式(它反映了一个社会或民族文化的全貌)。
3.主文化、亚文化与反文化:主文化是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为统治集团倡导、被多数人所接受的文化。亚文化指仅为社会上一部分成员所接受的或为某一地区、某一群体特有的文化。反文化是一种与主文化在价值上、规范上相对立的文化。
第六章人的社会化
⒈社会化的类型:基本社会化、继续社会化与再社会化。①基本社会化又称初级社会化,是指儿童在进入成年之前,为了承担正式的社会角色做准备时期的社会化。它从生命早期开始,至青年期结束。②继续社会化又称次级社会化、成人社会化、发展社会化,是指人们在基本社会化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群体和社会文化,以适应社会生活、适应角色变化的过程。③再社会化是由于原来的社会化失败或其基本上已不适用,而重新学习社会的价值和行为规范的社会化过程。
⒉社会化的机构:家庭、同龄群体、学校、工作单位、大众传播媒介。
⒊社会化的理论:库利的“镜中自我”。库利认为,一个人的自我意识是在社会互动中形成的,在社会互动中人们通过他人对自己行为的态度和反应来反观自己,认识自己,就像从镜子里发现自己那样。“镜中自我”的概念包含三个主要因素:第一,一个人要能够想像得出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第二,他要能想像得出别人对这一想像所作出的判断及评价;第三,他能对别人的判断及评价做出相应的反映。
⒋社会角色:社会角色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与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地位相一致、社会所期望的一套行为模式。理解:①角色是一套有关权利、义务的规范。②角色是人们对处于特定位置上的人的行为的期望。③社会角色是人的社会地位的表征。社会地位是指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或社会结构中所处的位置,它由相互关系来确定。
⒌角色扮演中的问题:
①角色混淆:人们对自己所要扮演的角色和角色规范认识不清,从而使扮演该角色的行为与其他角色的要求发生混淆的现象。②角色紧张:因承担多种社会角色,以致出现时间和精力上的紧张,这就是角色紧张。③角色冲突:一人同时承担多种角色,而且其中的两种或多种角色对承担者的期待发生矛盾、难以协调,从而使角色扮演者左右为难,这种现象称为角色角色冲突。④角色失败
第七章社会互动
⒈社会互动的含义:社会互动也称社会相互作用或社会交往,它是人们对他人采取社会行动和对方做出反应性社会行动的过程,是发生于个人之间、群体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的相互的社会行动过程。
⒉社会行动:①含义:所谓社会行动,是指行动者以他主观认定的意义而与他人的行为发生联系的行为。②分类: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