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还林对生态和社会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退耕还林对生态和社会的影响
作者:高文智
来源:《现代园艺》2015年第04期
摘要:退耕还林工程一直是备受国家重视的重点工程项目,尤其是甘肃省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条件,退耕还林就显得更为重要。但是,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也会对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社会造成一定的影响,重点从土壤环境、植被、水土流失3个方面阐述了退耕还林对生态的影响,从农户家庭收入和收支结构以及非农就业2个方面探讨了对该地区社会的影响。
关键词:退耕还林;生态和社会;甘肃省
退耕还林是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将现有已经发生水土流失的耕地逐步地植树造林,从而减少水土流失,恢复森林植被,达到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甘肃省位于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交汇处,同时在黄河和长江的中上游,且位于3个沙漠的前沿,因此,甘肃省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目前,甘肃省的天然林资源主要分布在以白龙江、祁连山等地为首的10个林区,森林总覆盖率较低,因此,在甘肃地区采用退耕还林的手段来改善生态环境尤为必要,而且该地区的退耕还林项目相对较多,但是退耕还林的实施会对该地区的生态和社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1 退耕还林对甘肃地区生态的影响
1.1 退耕还林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首先,退耕还林的实施可以改变土壤的物理性状——能够增加土壤的孔隙度,土壤的孔隙度会直接影响土壤肥力以及土壤通透性,因此,增加土壤的孔隙度必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环境。其次,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可以增加土壤腐殖质,腐殖质是土壤养分的一种,一定程度可以为植物生长提供养料,改善土壤贫瘠,也是提升土壤环境的一种有效方式。最后,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能够减少坡面径流单位面积产沙量,从而增加土壤的黏度,减弱土壤的沙化。
1.2 退耕还林对植被的影响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后,植被覆盖率会明显提高。首先,目前在甘肃省多地试验的退耕还林工程已经取得一定成效,树木的生长提高了森林植被的履盖率。其次,退耕地在逐步向林地发展,在此过程中会生长其它草本的高等植物,同样能提高植被覆盖率。最后,森林地区通常会有枯枝落叶等其它凋落物,凋落物的出现也能提高覆盖率。不仅是植被覆盖率有所提升,植被的种类也逐渐增多,而且植被的地上部生物量也逐渐加大,由此可见,退耕还林对植被的影响还是多方面的。
1.3 退耕还林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耕地在降水的作用下,土壤会受雨水冲击,随着雨水流失从而形成水土流失,但是退耕还林工程能有效遏制这一现象。对甘肃地区安定区退耕还林工程的效果做了研究,认为树木的根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固土的作用,同时树木的凋落物落在地面上能够有效缓减因雨水冲刷而带来的水土流失。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后,土壤表面的附着物不仅只有树木的凋落物,同时还会生长一些草本杂草或者藓类植物能够有效阻挡水土流失。
2 退耕还林对社会的影响
2.1 退耕还林对农户家庭收入和收支结构的影响
甘肃省地区的农村,农户的家庭收入主要是以农业生产为主,还有部分成员外出打工,这2部分是该地区农户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但是退耕还林项目的实施有效的增加了农户的家庭收入;一是国家政策对退耕地的补贴,二是除了农业生产和外出打工,还以可以通过林业生产和有效利用林业资源获取一定的收入。其次,农户的收入结构发生了改变,收入结构与以前相比更加多元化,增加了在林地方面的收入以及国家政策补贴方面的收入,但是消费结构并没有太大的改变,衣、食仍然是当地农户的主要消费结构。
2.2 退耕还林对非农就业的影响
甘肃省并非我国的农业大省,但是在农村地区,农业生产是农户获取生活来源的主要方式。退耕还林对该地区的非农就业总体影响较小,因为外出打工的多数为家里的剩余劳动力,并且多数为青壮年,林业资源能为年轻人带来的就业机会十分有限。但是退耕还林的实施,会影响该地区中老年人的非农就业,因为护林员以及森林巡护员等工作为部分农民提供了一些新的就业机会。
3 结论与建议
一方面,退耕还林不仅能够通过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从而改善土壤环境,而且能够提高植被的覆盖率和生物量,增加植被种类,同时能够通过植物根系固定土壤、凋落物减少雨水冲刷有效遏制甘肃地区的水土流失问题。另一方面,退耕还林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农户的收入,而且改变了农户收入结构,由原来的2项收入变为4项,但是对消费结构并没有太大的影响。此外,对于非农就业的影响较小,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从事农业生产的中老年人提供部分就业岗位。
首先,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要因地制宜,同时还要量力而行,虽然退耕还林对生态和社会都带来了一定的正面影响,但是农民仍然以农耕为生,同时我国号召“坚守18亿亩耕地红
线”,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要有选择地进行。其次,政府应该建立合理的政策导向,指导农民从既有的资源当中获得直接的经济效益,从而提高农民植树育林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吕永前.甘肃省退耕还林(草)工程及生态环境建设初探[J].甘肃林业科技,2003(1)
2 李广宇,陈晓妮,王芳等.甘肃省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评价[A].中国北方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与效益评价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
(责任编辑舒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