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档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诚信档案】
教育部要求在应届高中毕业生中开展“诚实守信,诚信高考”的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开展这一活动促使广大考生自觉遵守有关考试纪律。各地在高考前普遍开展了诚信考试专题教育,并组织广大考生签订了“诚信高考承诺书”。
今年,教育部提出建立国家教育考试诚信档案,实施部、省两级国家教育考试诚信档案网络管理。在国家教育考试中严重违规的考生,如使用手机、对讲机、“耳麦”等无线通信工具内外勾结进行作弊的考生,将被记入国家教育考试诚信档案数据库,供高等学校、招生单位甚至将来的用人部门查询。
中学生不诚信行为探析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各种规章中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中学阶段是学生道德观念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大好时机,学校作为育人的重要场所,肩负着神圣的使命,教育得当与否,至关重要。
目前,中学生诚信道德究竟如何呢?从总体上看,大部分中学生能够按照诚信标准要求自己,待人以诚,言行一致,但在少数学生身上的有一些不诚信行为。不完成作业,考试作弊,失约,说谎,不诚实,上学迟到,欺骗他人,拾到东西不上交,借东西不退,放假不按时回家,做错事不告诉家长,抄袭同学的作业,答应老师的事做不到,等等。这一些不诚信行为可大体归纳为如下几类:
一、诚信认知与诚信行为脱节
孔子早在2000多年前就教育他的弟子要诚实,“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成为至理名言,几乎所有学生认同诚实、正直、守信、履约、不欺、不瞒、不说谎等诚信道德的基本范畴,对失信现象深恶痛绝,不少学生对诚信讲起来也头头是道,口若悬河,但实际行动中却是另外一种状况。比如说我们调查中发现校园存在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100%的学生强烈反对校园里的不文明行为,但也是这100%的学生承认,校园里的种种不文明就发生在自己或同学身上。两个100%看似不可思议,实际上正是触及到了当前中学生诚信问题的关键,即认知与行为脱节。许多学生对《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背得滚瓜烂熟,可就是不能很好地体现在行动中。中学生都知道做人要诚实守信的道理,但在实际行动中却不去做,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不诚信现象还有许多表现,有些学生有人在场与无人在场不一样,正规场合和非正规场合不一样,在班主任老师面前是一套,在任课老师面前另一套;有些中学生,在校是好学生,尊敬老师,善待同学,而在家里却不能尊敬长辈,不关心他人;有些学生说起他人来头头是道,别人怎么不对,应该怎么做,但是一牵扯到自己就不行了。教室窗玻璃敲碎了,学校篮球架被损坏了,就是无人承认,教师找到他了,能推则推,能赖则赖;有的学生犯了错误没有充分证据他是不会承认,即使你听到他说了脏话,他仍理直气壮说“我没说脏话”;此外,借钱不还现象、欺骗家长、老师现象、对老师的许诺和保证不践行想象等等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这一系列失信现象,不仅极大地损坏了当代学生文明向上的形象,冲击了素质教育的实效,更重要的,对中学生将来步入信用经济时代的职业生活是非常不利的。
二、诚信认知存在问题
大多学生认为“做老实人吃亏,讲信用无用”。现实生活中,孩子涉世之初,受社会、家庭和学校确实存在作老实人吃亏、讲诚信无用现象的影响,有不少中学生认为现在社会没有什么诚信可言,做老实人“吃亏”,讲信用的人“无用”。“利字提中间,诚信撇两边”成了不少学生的人生哲学。
以为“会做假是脑子活络”。从内心认为会做假是本事而不以为羞。做假在中学生中有一定市场,考试作弊这是公开的秘密,学生不以为耻,还沾沾自喜。学校在期中期末考试时,设立专门考场,监考老师严阵以待,领导巡视考场,效果仍不理想,考试作弊手法越来越高明,监考老师力不从心。笔者监考,有个学生竟说“监考这么严干什么,让我们过个好年吧”。这种心态着实气人,也确实让人深思。涂改试卷,这是做假的又一种手法。我曾看到这样一则材料。一位老师在课堂上分析完期中考试试卷后两位女同学拿了试卷跟他说,有一道不定项选择题批阅错了,另一位同学证明她选的是ABD,应加3分。他看了一下卷面是57分,这题她选的是ABD,可能是自己批错了,忙给她加了3分,并向她道歉。碰巧在公共汽车上,他偶然听到两位女生在交谈:“我把试卷作了小小的技术处理,AB后面加了个D,成绩就及格了,那位老师还向我道歉,真是‘阿木林’!”“你做假有水平,脑子真活络!”“做这种事你放心好了,不会‘穿帮’的,即使老师有怀疑,你一定要咬住是批错的。两个人的事,谁也说不清楚。”诚信教育任重道远。
三、言而无信,出尔反尔,视许诺为儿戏
学生犯错误失正常现象,老师一片诚心和学生交流,学生大多表现为虚心接受,有的还对自己错误认识深刻,甚至痛哭流涕,信誓旦旦,保证接受教训永不再犯,然而,走出办公室,她照犯不误,还可能骂老师傻帽,真好骗;上课迟到、作业不交、常讲脏话等,老师的一批评时,他们马上就来“老师我错了,保证改正”,但绝对没改的意思,向同学、老师随便借钱借物许诺某某时还,到时就是不还,甚至就没准备还。当然,这只是个别现象,责任也不全在学生身上,但应引起我们充分重视,加强诚信教育。
学生是成长中的人,一举一动无打上社会、家庭和学校教育的烙印,导致学生不诚信行为的原因大抵上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的诚信危机
1、假货、假账、假发票、假人民币、假冒商标等等大行其道,走私、骗汇、偷税、漏税等违法犯罪行为屡见不鲜,拖欠赖账、三角债、多角债、随意毁约等等违信之事层出不穷;学术领域,假论文、假文凭、假科技成果一时风行,一方净土也被腐蚀;日常生活中,猜忌、欺骗、尔虞我诈、背信弃义往往夹杂于人际交往中……等等。更令人担忧是在有某些人的思想深处已经麻木不仁的认为,诚实是“傻子”,守信为“疯子”,欺诈、背信者倒被视为“能人”。难怪有人惊呼:“十二亿人口十一亿假,谁不作假谁犯傻”。诚信失范的行为和思想,已经严重危及到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正在慢慢的侵蚀着校园这方净土和本来。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校和学生是社会的一部分,不可能不受社会的影响。因此我们的诚信教育工作稍一松懈,目前社会失信、欺诈现象大量存在的社会环境就可能污染学生变黑。
二、家庭的错误引导
家长一些不正确的教育行为和不道德行为,会使学生受到耳濡目染的不良影响,个别家长对孩子承诺的事不兑现,一些家长为使自己孩子拥有一个好的座位而不惜请客送礼,家长的期望值过高,迫使学生制造假象欺骗家长。这些现象都为学生不诚信的行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温床。
三、其他因素
首先,同龄人之间的相互仿效,学生中一些不诚信行为往往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会影响一些自制力差、不能明辨是非的同学。其次,分数高于一切的“应试教育”模式,无论家庭、社会、学校都把学生成绩看得重于泰山,从而使学生压力重重,心理失衡,最终导致了不诚信行为的出现。最后,学校的德育自身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有些老师的思想品德教育仅限于认知,没有内化为学生的道德要求,更没有落实到学生的行动中去。有的学校的思想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