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自然地理学笔记1
综合自然地理学复习_(1)
![综合自然地理学复习_(1)](https://img.taocdn.com/s3/m/749c747701f69e31433294a7.png)
综合自然地理学地理学的核心内容:人地关系1、综合自然地理学: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进行综合、系统研究的学科。
着重探讨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间的物质能量关系,阐明自然地理环境的发展演变过程、地域分异和类型特征。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学科特点:整体性、综合性、相关性、尺度性、动态性、多样性。
2、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异性、结构和功能。
包括:(1)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2)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3)制定等级系统划分各级自然综合体并研究其动态、发展史、预测其未来变化;(4)人类与整个自然环境的关系等。
3、自然地理环境是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智慧圈共同组成的。
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1)是太阳辐射能转换的场所。
(2)是三相圈层的耦合界面(3)是自组织协调发展体系(4)是高强度的物质流、能量信息交换的复杂系统(5)多尺度分异显著(6)属于耗散结构(7)是人类的发生场所P10德国的洪堡和李特尔被誉为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地理学之父——埃拉托色尼P22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发展趋势:(1)更高层次的综合和集成(2)相邻学科的交叉、渗透与融合(3)“3S”成为重要技术手段(4)应用研究领域不断扩展P23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实践意义:(1)区域科学的研究;(2) 环境问题的研究;(3)土地利用的研究;(4)地理预测的研究;\\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自然地理系统的基本属性:整体性、相关性、有序性、动态性、开放性。
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经历的阶段:(1)自然综合体——内在联系的整体性,“牵一发而动全身”(2)自然地理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整体大于部分之和”);(3)耗散结构理论——非平衡有序开放系统的整体性;3耗散结构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任何远离平衡的开放系统都能在一定条件下通过与外界的物质、能量交换发生非平衡相变,实现从无序向有序的转化,形成新的稳定的有序结构,即耗散结构。
自然地理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自然地理学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6562082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fd.png)
自然地理学知识点归纳总结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的一门科学,它包括了地球的构造、地理环境、地理过程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对自然地理学中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一学科。
一、地球的构造地球是一个由地壳、地幔和地核构成的大型行星。
地壳是地球外部最薄的一层,包括了陆地和海洋,它由岩石和土壤组成。
地壳的厚度在陆地和海洋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陆地的地壳较厚,海洋的地壳较薄。
地幔位于地壳之下,是地球中最大的层次,主要由固态岩石组成。
地幔的温度高于地壳,同时也是地壳的主要来源之一。
地核是地球的内部最内层,它由液态铁合金组成,温度非常高。
二、板块构造理论板块构造理论是指地球上的地壳被分割成若干个板块,这些板块相互移动并相互作用,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各种地质现象。
板块构造理论是解释地壳运动的重要理论基础。
目前,有7个主要板块和数个次要板块,它们包括了大陆板块和海洋板块。
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有三种形式:板块的聚合、板块的分离以及板块的滑移。
三、地球的气候地球的气候是指地球上一定地理范围内长期的天气状况,它受到降水、温度、湿度、风向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气候常常通过气候要素来描述,其中包括了降水量、温度、湿度、风速等。
地球的气候分为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三个主要区域,不同气候区域的特点和气候现象有很大的差异。
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科学家们通过气象观测和气候模型等手段来研究气候变化的趋势和原因。
四、地球的水循环地球的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的不断循环与再生过程。
水循环包括了蒸发、凝结、降水、融化等多个环节,它们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着地球上的水资源。
在水循环中,太阳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使得地球上的水蒸发并升华为水蒸汽,然后再凝结为云或雾,最终以降水的形式返回地球表面。
地球上的水循环是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的关键之一,它影响着降水分布、水资源的分布以及地球气候的变化等。
高中地理必修1自然地理学习笔记
![高中地理必修1自然地理学习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b43530702f60ddccda38a0b2.png)
3、地方时的计算
公式①:未知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经度间隔 (东加西减) 公式②:未知经度=已知经度±(1°/4分钟)×两地地方时差(分钟)
六、时区和区时
1、关于区时的计算 ⑴、已知某地经度,求时区数 公式:时区序数=某地经度÷15°(四舍五入,遇大于7.5进1) ⑵、已知时区数求中央经线度数及时区范围 公式:中央经线度数=时区数×15°
NB经度180°
(2) 这时北京时间为3月22日4时
0时经线
(3) 当北京时间为10月1日8时,全世界还有(A) A 恰有一半地方时为10月1日。 B 少于一半地方时为10月1日。 C 多于一半地方时为10月1日。
四、地球公转与季节
1、黄赤交角 地球自转同时也在围绕太阳公转,因此,地球运动时这两种运动的叠加。地球自转 和公转的关系,可以用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关系来表示。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太阳暖地面:是地面的直接热源 2、地面暖大气:是大气的直接热源 3、大气还地面: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
白天:大气层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 晚上:大气层对太阳辐射有保温和补偿作用
二、热力环流
1、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
2、热力环流
如图,当地面受热均匀时,空气没有上升和下降 运动(图a)。如果A地受热多,B、C两地受热 少,则A地近地面空气就会膨胀上升,到上空聚 集起来,使上空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 B、C两地的空气就会冷却收缩下沉,上空的空 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图b)。于是,在上 空,空气便从高气压的A地向气压低的B、C两地 扩散。在近地面,A地空气上升后向外流出,使 A地近地面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B、C 两地因有下沉气流,近地面的空气密度增大,形 成高气压。于是,近地面的空气又从B、C两地 流回A地,以补充A地上升的空气,从而形成了 热力环流(图c)。
自然地理学重点笔记摘抄(3篇)
![自然地理学重点笔记摘抄(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febfedf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dd.png)
第1篇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自然现象和自然过程的科学,它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地球的陆地、海洋、大气、生物等自然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以下是自然地理学的一些重点笔记摘抄:1. 地球表层:地球表层是指地球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的交集区域,是地球上生命活动和人类活动的场所。
2. 地球圈层结构:地球圈层结构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地球的生态系统。
3. 地理环境:地理环境是指地球表层自然要素的总体,包括气候、地形、水文、土壤、植被等。
4. 地理环境差异性:地理环境差异性是指地球表层自然要素在不同地区、不同地带之间的差异,表现为地理环境的多样性。
5. 地理环境规律性:地理环境规律性是指地球表层自然要素在空间分布、时间演变等方面呈现出的规律性,如地带性、垂直性、周期性等。
6. 地理环境形成因素:地理环境形成因素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主要指地球内部的热力、构造运动等,外力作用主要指太阳辐射、大气运动、水循环等。
7. 地理环境演化:地理环境演化是指地球表层自然要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表现为地理环境的演变过程。
二、自然地理要素1. 大气:大气是地球表面最外层的气体层,主要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组成。
大气具有保温、调节气候、提供氧气等作用。
2. 水圈:水圈是指地球上所有水体组成的系统,包括海洋、湖泊、河流、冰川、地下水等。
水圈具有调节气候、提供水资源、塑造地貌等作用。
3. 岩石圈:岩石圈是指地球表面以下,包括地壳和上部地幔的部分。
岩石圈具有塑造地貌、提供矿产资源等作用。
4. 生物圈: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体。
生物圈具有维持生态平衡、提供生物资源等作用。
5. 气候: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期天气状况的统计平均值,包括气温、降水、风向等。
气候对地球表层自然要素的分布和演化具有显著影响。
6. 地形: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高低起伏,包括山脉、平原、丘陵、盆地等。
自然地理学框架笔记摘抄(3篇)
![自然地理学框架笔记摘抄(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4989a10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4a.png)
第1篇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和自然过程的学科,它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与人文地理学相辅相成。
自然地理学关注地球上的自然要素,如大气、水、岩石、土壤、植被和动物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以下是对自然地理学框架的摘抄笔记:1.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球表层结构:研究地球表层的岩石、土壤、地形等基本要素。
(2)大气圈:研究大气成分、结构、运动和气候等。
(3)水圈:研究水体分布、循环、运动和水质等。
(4)生物圈:研究生物种类、分布、生态关系和生物多样性等。
(5)土壤圈:研究土壤形成、分布、性质和肥力等。
2.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方法自然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野外考察:通过实地调查,了解研究对象的空间分布、形态、结构、功能和动态变化。
(2)实验研究:通过实验室模拟实验,研究自然现象和过程的机理。
(3)遥感技术:利用遥感图像,对地球表层进行大范围、快速、连续的观测。
(4)数值模拟:通过计算机模拟,研究自然现象和过程的时空演变。
3. 自然地理学的学科体系自然地理学学科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自然地理学:研究地球表层各要素的基本理论、规律和特点。
(2)区域自然地理学:研究特定区域自然地理要素的分布、结构和演变。
(3)应用自然地理学:将自然地理学理论应用于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灾害防治等方面。
二、地球表层结构1. 地壳地壳是地球表层最外层的岩石圈,主要由硅酸盐岩石组成。
地壳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它们在厚度、成分和结构上存在差异。
(1)大陆地壳:平均厚度约为35公里,主要由花岗岩、玄武岩和变质岩组成。
(2)海洋地壳:平均厚度约为6公里,主要由玄武岩组成。
2. 地幔地幔是地球表层的岩石圈以下的部分,厚度约为2900公里。
地幔主要由硅酸盐岩石组成,可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1)上地幔:厚度约为400公里,主要由橄榄岩和辉长岩组成。
(2)下地幔:厚度约为2500公里,主要由硅酸盐岩石组成。
伍光和版自然地理学笔记
![伍光和版自然地理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fa38e3ed28ea81c758f578f1.png)
2.地球表层(地理圈)由大气圈和岩石圈的一部分以及水圈,生物圈和土壤层组成,并使它具有一系列不同于地球其它部分的结构特征。
(三)自然地理学的分科自然地理学可分为1.综合自然地理学2.部门地理学:气候学地貌学土壤地理学地植物学动物地理学等二自然地理学的任务•研究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形成机制和发展规律;•研究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彼此之间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动态过程,从整体上阐明它的变化规律;三自然地理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作为地理学分科的自然地理学,与地理学的其它分科有密切联系;自然地理学与其它地学和生物科学也有密切的关系;•和环境科学的联系。
第一章地球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第二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四节地理坐标第五节地球的圈层结构第六节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和特征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一宇宙和天体宇宙中的天体可分为:恒星、行星、卫星、流星、彗星、星云等光年: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定12自然地理学笔记x为一定时间内流域的降水量;u2为收入超过支出时的增量;w1为进入流域的地下径流量;z1为地表及土壤中凝结的水量;w2为由地下径流方式流出的水量;z2为雪面、土面、叶面、水面蒸发量;u1为支出超过收入时的减量;y为以地表径流方式流出的水量。
以上所有数值都用水深表示,则一条河流任意时段的水量平衡方程式可写为:x=y+(z2-z1)+(w2-w1)+(u2-u1)令z=z2-z1;u=u2-u1;w=w2-w1。
u、w可正可负,则平衡方程变为:x=y+z+u+w当其它条件相同时,流域面积越大,w就越小,因此,当计算大流域时,w可忽略,即公式变为:x=y+z+u当计算一年的时:x=y+z+u年;当计算多年水量平衡时:xo=yo+zo;xo为多年平均降水量,yo为正常径流量zo为正常蒸发量。
对于内陆流域,多年水量平衡式为:xo=zo,即多年平均降水量等于多年平均蒸发量。
六、河流的分类(一)河流分类的意义和原则河流分类的原则包括:1.以河流的水源作为河流最重要的典型标志,按照气候条件对河流进行分类;2.根据径流的水源和最大径流发生季节来划分;3.根据径流年内分配的均匀程度来划分;4.根据径流的季节变化,按河流月平均流量过程线的动态来划分;5.根据河槽的稳定性来划分;。
(完整版)自然地理笔记
![(完整版)自然地理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5a3c7e0a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8f.png)
(完整版)⾃然地理笔记⼤⼀上·⾃然地理学复习重点第⼀章⼀、地球⾃转的地理效应和公转的地理效应1、地理⾃转的地理意义:1)地球⾃转决定昼夜更替,并使地表各种过程具有昼夜节奏。
2)地球在⾃传使所有在北半球做⽔平运动的物体都发⽣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则向左偏。
3)地球⾃转造成同⼀时刻、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时间。
4)⽉球和太阳的引⼒使地球体发⽣弹性形变,在洋⾯上则表现为潮汐。
5)地球的整体⾃转运动同它的局部运动如地壳运动、海⽔运动、⼤⽓运动等,都有密切关系。
⼤陆漂移、地震、潮汐摩擦、洋流等现象都在不同程度上收到地球⾃转的影响。
2、地理公转的地理意义1)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度变化(公转周期)2)四季与五带的划分(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天体系统宇宙间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着的天体因互相吸引和互相绕转,从⽽形成天体系统。
万有引⼒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有不同的级别,按从低到⾼的级别,依次为地⽉系,太阳系,银河系,和总星系。
⼋⼤⾏星(近圆性,同向性,共⾯性)三、朔望⽉☆朔望⽉,⼜称“太阴⽉”。
⽉球绕地球公转相对于太阳的平均周期。
为⽉相盈亏的平均周期。
以从朔到下⼀次朔或从望到下⼀次望的时间间隔为长度,平均为29.53059天。
我国的先民们把⽉亮圆缺的⼀个周期称为⼀个“朔望⽉”,把完全见不到⽉亮的⼀天称“朔⽇”,定为阴历的每⽉初⼀;把⽉亮最圆的⼀天称“望⽇”,为阴历的每⽉⼗五(或⼗六)。
从朔到望,是朔望⽉的前半⽉;从望到朔,是朔望⽉的后半⽉;从朔到望再到朔为阴历的⼀个⽉。
成因:⽉球⾃⼰不会发光,全靠太阳照亮,迎着太阳的半球亮,背着太阳的半球暗,⼜因⽇地⽉三者的相对位置随着⽉亮绕地球运⾏⽽变化,便造成⽉亮各种圆却形状,即⽉相变化。
四、⽉相:⼀个朔望⽉为29天半,⽉相是依⽇⽉黄经差度数(以下的度数就是⽇⽉黄经差值)来算的,共划分⼋种:⼀、新⽉(农历初⼀⽇,即朔⽇):0度;⼆、上峨嵋⽉(⼀般为农历的初⼆夜左右-------初七⽇左右):0度----90度;三、上弦⽉(农历初⼋左右):90度;四、盈凸⽉(农历初九左右-----农历⼗四左右):90度----180度;五、满⽉(望⽇,农历⼗五⽇夜或⼗六⽇左右):180度;六、亏凸⽉(农历⼗六左右-----农历⼆⼗三左右):180度----270度;七、下弦⽉(农历⼆⼗三左右):270度;⼋、下峨嵋⽉(农历⼆⼗四左右----⽉末):270度-----360度;另外,农历⽉最后⼀天称为晦⽇,即不见⽉亮;实际上是29天12⼩时44分3秒。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笔记整理笔记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笔记整理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25310992a26925c52dc5bf7b.png)
自然天理教条记之阳早格格创做(一):天球自转的天理意思天球转爆收的自然局里是多圆里的1:爆收了昼夜更替的局里,并使天表个华夏成具备一昼夜的节奏2:由于自转,爆收了天球自转偏偏背力3:制成天球上共一时刻,分歧经度的场合有分歧的场合时4:天体引力爆收潮汐,由于自转,好同的潮汐又阻拦它的疏通. 5:天球真足的自转,共它的局部疏通也有稀切的闭系.不妨效率大陆漂移、天震、潮汐摩揩、洋流等. 别的,自转爆收的离心力,也是效率天球形状的本果.(二):天球公转的意思1:昼夜少短的变更:昼夜的少短,视朝昏圈分隔纬线的情况而定.普遍情形下,纬线被朝昏圈分隔成二部分:位于昼半球的部分喊昼弧;位于夜半球的部分喊夜弧.昼弧战夜弧的弧少,决断该天的昼少战夜少.由于黄赤接角的存留,使太阳曲射面爆收北北移动,果此,除了正在赤讲战秋秋分日中,各天的昼弧战夜弧皆不等少. 2:正午太阳下度的变更太阳下度,是指太阳对付于天仄的下度角.它正在很大程度上决断大天大概得太阳热能的几.太阳下度最大的时间,大天上得热最多(光束里积、道路短). 3:四季由于黄赤接角的存留战天球的公转,制成天球上各天昼夜少短战正午太阳下度的变更,一年分成秋夏秋冬四季.季节变更是半球性的局里,北北二个半球不共事光临的共一季节,而经常相互好同.那是果为效率季节变更的二个主要的果素:昼夜少短战正午太阳下度的变更是半球性的.那二个果素效率天球所得太阳热量正在北北二个半球之间的调配.(三)、天球表面的基础个性1.太阳辐射集结分集于天表,太阳能的转移亦主要正在天表举止.2.固态、液态、气态物量共时并存于天表,三相物量相互转移,产死多种百般的物量系统.3.天球表面具备其特有的、由其自己死少产死的物量战局里.4.相互渗透的天表各圈层之间,举止着搀纯的物量、能量接换战循环.5.天球表面存留着搀纯的里里分同.6.天球表面是人类社会爆收、死少的环境,正在人类的介进下,使其变得越收搀纯. 纵然随着科教技能的死少,人类已有大概潜进深海大概降下至宇宙空间,然而天表仍旧是人类活动的基础场合. 二:大气环流(一):寰球环流1:寰球气压戴当气氛由赤讲上空流背极天时,启初受天转偏偏背力效率很小,基础上按气压梯度力目标沿经圈疏通.往后,随纬度删下偏偏转力加大,气流渐渐具备西风的身分,至纬度20°—30°,天转偏偏背力与气压梯度力大概仄稳,气流疏通目标大概与纬圈仄止,不可能背极天疏通.然而是,上空不竭有气氛去补充,正在此散集的气氛必定做下重疏通,以致近大天层气氛稀度删大,产死能源下压戴,那便是副热戴下压戴.副热戴下压戴与极天下压区之间是一相对付的矮压戴,称为副极天矮压戴.那样,寰球近大天气层便产死了赤讲矮压戴、副热戴下压戴、副极天矮压戴、极天下压区. 2:止星风系不思量海陆战天形的效率,大天衰止风的寰球型式称为止星风系.P126. 3:经背环流假设天球不自转,天表匀称.那样产死一个间接热力环流圈.P127. (二)季风环流大陆战海洋之间的广大天区,以一年为周期、随着季节变更而目标好同的风系,称为季风.季风是海陆之间季风环流的简称.是由大尺度的海洋战大陆之间的热力好别产死的大范畴热力环流. (三)局天环流:由于局部环境比圆天形起伏、天表受热不均等引起的小范畴气流,称为局天环流. 1:海陆风:海陆风也是由于海陆热力好别引起的,然而效率范畴限制于内天,风背变换以一天为周期.黑日,大陆删温比海里快,陆里气温下于海里,果而产死热力环流.下层风由海里吹背大陆,喊海风,表层则有反背气流.夜间,大陆降温快,大天热却,而海里降温缓缓,海里气温下于陆里,海岸战附近海里间产死与黑日好同的热力环流,气流由大陆吹背海里,为陆风.陆海风的变换时间果天区战天气条件而分歧.普遍道去,陆风正在上午转为海风,13—15时海风最衰,日出此后,海风渐渐减强并转为陆风.阳天,海风要推早退中午前后才出现. 2:山谷风正在山天天区,日出此后山坡受热,其上气氛删温很快,而山谷中共一下度上的气氛,由于距大天较近,删温较缓,果而爆收由山谷指背山坡的气压梯度力,风由山谷吹背山坡,那便是谷风.夜间,山坡辐射热却,气温降矮很快,而谷中共一下度的气氛热却较缓,果而产死与黑日好同的热力环流,下层风由山坡吹背山谷,那便是山风. 正在山天天区,只消大范畴气压场气压梯度比较小,便能出现山谷风局里.正在仄本与下本相接天区.由于下本边沿大天气温与仄本上空共下度上的气温好别,也会出现类似山谷风局里. 3:燃风气流受山天阻挡志愿抬降,气氛热却,火汽凝结;气流越山之后逆坡下重,此时气氛中火汽含量大为缩小,下重气流按搞绝热递减率删温,以致背风坡气温比迎风坡共一下度气温为下,进而产死相对付搞而热的风,那便是燃风.二:气候产死效率果素p143 (厄我僧若)重面包罗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天理果子(海陆分集、洋流、天形).1.辐射果素天表热能的支支情景是产死气候的基础果素.而太阳辐射是受纬度约束的,太阳辐射果素,不妨道便是纬度果素.2.大气环流大气环流正在气候产死历程中具备要害的意思.它安排了热能果纬度分集不均而使好别减小.通过气流的疏通,还共时举止火分的输支.我国大部分天区浮现的冬季搞燥、夏季多雨,便是正在一定的大气环流条件下爆收的. 比圆,赤讲戴,末年以降下气流占劣势,火汽根源充沛,气温下,所以赤讲戴的气候具备末年下温、下干的个性.副热戴,以下重气流为主,降火很少,越收是大陆里里大概大陆西岸,气候搞涝.由于所处的海陆位子分歧,衰止气流去背纷歧样,以致纬度相共,气候好别悬殊.第四章海洋战大陆火考查央供1、掌握寰球火循环战火量仄稳的基础个性2、掌握海火疏通基础程序战典型3、掌握河流、火系、河川径流的有闭观念及河流与天理环境的相互效率4、掌握天下火的有闭本量及天下火的典型5、掌握冰川及对付天理环境的效率A、掌握寰球火循环战火量仄稳的基础个性一:火分循环天球上的火本去不是处于停止状态的.海洋、大气战大陆的火,随时随天皆通过相变战疏通举止着连绝的大规模的接换.那种接换历程,便是火分循环.由于太阳辐射,海里战陆里火分挥收到空中.自海洋表面挥收的火分,间接降降海洋中,便产死海洋火分的内循环.当海洋上挥收的火分,被气流戴到大陆上空以雨雪形式降降到大天时,一部分通过挥收战蒸腾返回大气,一部分渗进天下产死土壤火大概潜火,另一部分产死径流汇进河流,最后仍注进海洋,那便是火分的海陆循环.内流区的火不克不迭通过河流间接流进海洋,它战海洋的火分接换比较少,果此,内流区的火分循环具备某种程度的独力性.然而它战天球上总的火分循环仍旧有通联.从内流区天表挥收战蒸腾的火分,可被气流携戴到海洋大概中流区上空降降,去自海洋大概中流区的气流,也可正在内流区产死降火.(一)洋流的观念战本量洋流即海流,是指海洋中具备相对付宁静的流速战流背的海火,从一个海区火仄天大概笔曲天背另一海区大规模的非周期性的疏通.(二)洋流分类按成果可分3类①风海流:是正在风力效率下产死的;②稀度流:是由于海火稀度分集不匀称引起的,当摩揩力不妨忽略不计时,稀度流又称天转流大概梯度流;③补偿流:是由于海火从一个海区洪量流出,而另一个海区海火流去补充而产死的.(三)大洋表层环流模式:与衰止风系相符合,所产死的格局有以下个性:(1)以北北返回下压戴为核心产死反气旋型大洋环流;(2)以北半球中下纬海上矮压区为核心产死气旋型大洋环流;(3)北半球中下纬海区不气旋型大洋环流,而被西风漂流所代替;(4)正在北极大陆产死绕极环流;(5)北印度洋产死季风环流区. (一)径流的产死战集流历程1.停蓄阶段降火降到流域内一部分被动物截留,另一部分被土壤吸支,而后通过下渗,加进土壤战岩石孔隙中,产死天下火.所以降火初期不克不迭坐时爆收径流.降火举止到大于上述消耗时,便正在一些分别洼天停蓄起去.那种局里称为挖洼.2.漫流阶段降火举止到动物截留战挖洼皆已达到鼓战,降火量超出下渗量时,天表便启初出现沿天然坡背震动的细小火流,即坡里漫流.坡里漫流渐渐夸大范畴,并分别流背分歧的河槽里,喊漫流阶段.3.河槽集流阶段坡里漫流的火加进河讲中,沿河网背下游震动,使河流流量大为减少,喊搞河槽集流.那个阶段包罗雨火由坡里加进河网,末尾流出出心断里的所有历程,它是径流产死的最后关节.正在径流产死中常常将流域蓄渗历程,到产死大天汇流早期的历程,称为产流历程,坡天汇流与河网汇流合称为流域汇流历程.径流产死历程真量上是火正在流域的再调配与运止历程.产流历程中火以垂背运止为主,它形成降雨正在流域空间上的再调配历程.汇流历程中火以火仄侧背运止为主,火仄运止体制是形成降雨历程正在时程上再调配的历程.五、河流与天理环境的相互效率河流是天圆流域内自然天理总背景下的产品.河火是以分歧形态战通太过歧转移道路的降火为补给根源的.隐然,惟有加进河床的火量脚以脆持时常震动,即正在脚以补偿挥收战渗漏所制成的耗费时,才搞够产死河流.干润天区河网汇集,径流充沛而搞燥天区河网稠稀径流贫乏,道明河流的天理分集受着气候的庄重统制.本量上,河流的火文个性,包罗火源的补给形式及其比率,火位、流量及其季节变更,结冰与可及结冰期少短,等等,无一不受气候条件约束.比圆,降火量多鳏决断着径流补给根源的歉缺,挥收量大小反映着径流耗费的几,降火的时空分集、降火强度、降火核心位子及其移动目标效率着径流历程战洪峰流量,气温、风战鼓战好也果对付降火、挥收灵验率而对付径流间接起效率.果此不妨道,河流是气候的镜子. 除气候条件中,其余自然天理果素也对付径流爆收效率.如流域海拔下度、坡度战切割稀度间接效率着径流汇散条件;天表物量组成决断着径流下渗情景;植被则通过对付降火的截留效率径流;等等. 另一圆里,河流对付天理环境也有隐著的效率.河流是天球火分循环的一个要害的、不可缺少的关节,内陆河流把火分从下山输支到内陆盆天底部大概湖泊中,真止火分小循环;中流河把洪量火分由大陆戴进海洋,补充海火的挥收耗费,真止火分大循环.共时,热量战矿物量也随火分所有输支.北北背河流把温度较下的火支往下纬天区,大概者好同,对付流域气温皆具备安排效率.而固体物量的随河火迁移,则使天表的下处不竭夷仄易矮处不竭被充挖.所以河流既是山天景瞅的创制者,又是大小冲积仄本的奠基者,仍旧内陆战海洋盆天中盐类的汇集者. 荒原天区绝大普遍绿洲的产死与河流有稀切的通联.流进搞涝区的河流,不然而给何处戴去火分,而且使荒原河岸林战灌溉农业得以死少,进而产死了奄奄一息的绿洲景瞅. 河流对付于人类社会的死少也具备要害意思.它正在接通输支、灌溉、收电战火产职业等圆里皆为人类戴去了要害财产.天貌的成果(三)天表组成物量与天貌收育一:风化效率(风化)是指天壳表层岩石战矿物正在太阳辐射、大气、火及死物效率下,使物理本量战化教本量爆收变更,并产死新物量的历程.二:风化壳的观念(四)河流阶天本先河谷的谷底,由于河流下切侵害而相对付抬降到洪流位以上,呈阶梯状逆河谷分集于河谷二侧,即为河流阶天,简称阶天. 河流阶天的典型不妨根据分歧准则去区分,根据阶天的组成物量战结构,可分为三类:侵害阶天、散集阶天战基座阶天.1.侵害阶天多由基岩形成,不大概很罕见冲积物覆盖,所以又称石量阶天.侵害阶天多收育正在山区河谷中,由于当时火流流速大,侵害力强,所以很少重积.2.散集阶天阶天齐为河流冲积物所组成,正在河流中下游最为罕睹.它的产死历程,最先是河流侵害展宽谷天,共时爆收洪量散集,而后河流下蚀产死阶天,唯后期的切割深度,普遍不超出冲积层的薄度.3.基座阶天阶天上部由冲积物组成,下部为基岩的阶天称为基座阶天.它主假如由于后期河流下蚀深度超出了本冲积层的薄度,切至基岩里里而成的.那种阶天分集相称广大. 阶天产死的本果主要有构制疏通、海里变更战睦候变迁等.风沙天貌:(一)风沙效率风沙效率指气流沿天表震动时,对付大天物量的侵害、搬运战散集等历程.(二)风沙天貌的产死条件风沙天貌是风对付天表侵害、散集的截止.果此天表个性、风能源情景是风沙效率及产死风沙天貌的基础条件. (三)风沙天貌风沙天貌分为风蚀天貌微风积天貌二类. 海岸天貌:第六章土壤圈考查央供1、掌握土壤的含意及正在天理环境中的效率2、掌握土壤的物量组成战个性及组成物量间的相互效率3、掌握成土果素对付土壤产死的效率及土壤空间分集程序4、掌握土壤资材的合理利用战呵护A、掌握土壤的含意及正在天理环境中的效率1、土壤是覆盖正在天球大陆表面上不妨死少动物的疏紧层.土壤不然而具备自己爆收死少的履历,而且是一个从形态、物量组成、结媾战功能上不妨收会的物量真体,它被瞅做是一个独力的履历自然体.正在自然环境中,土壤是疏通着的物量、能量系统,它包罗物量、能量的输进、转移、迁移战传播历程,共时它又是一个启搁系统,与环境之间不竭天举止物量、能量的接换战转移.2、土壤是天理环境统一体中一个组成果素.土壤产死启初于有有肌体死少的大陆表面岩石风化物上,那些有肌体正在死命活动中,进一步收会了岩石,并从中吸支战集结必须的矿量养料,共时使大陆表层富裕动物营养元素战岩石所不的含氮有机化合物,所以土壤与岩石有真量的辨别.正在土壤的产死历程中土壤还与火圈、大气圈不竭举止物量、能量接换.土壤正在天理环境中经常处于大气圈、火圈、岩石圈、死物圈之间的界里上,而且成为它们相互效率的产品.它反过去又对付那些圈层爆收效率,于是土壤圈表示出以下几个圆里的功能.1.对付死物圈的效率支援战安排死物历程;提供动物死少的养分、火分与相宜的理化条件;决断自然植被的分集;土壤圈中的百般节制果素对付死物起不良的效率.2.对付大气圈的效率效率大气圈的化教组成、火分与热量仄稳;吸支氧气,释搁CO2、CH4、H2S、氮氧化物战氨气,那对付寰球大气变更有明隐的效率.3.对付火圈的效率效率降火正在大陆战火体的重新调配;效率元素的表死天球化教止为、火仄分同及火圈的化教组成.4.对付岩石圈的效率动做天球的“呵护层”,对付岩石圈具备一定的呵护效率,以缩小其遭受百般中营力的益害. 由于土壤圈所处的特殊职位,它成为天球上死物与非死物爆收热烈接互效率的基天.土壤圈内的百般土壤典型、个性与本量,皆是往日战目前大气、岩石,火战死物圈相互效率的记录与反映,它们对付钻研土壤圈正在自然与人为效率效率下的变更与死少具备要害意思.B、掌握土壤的物量组成战个性及组成物量间的相互效率一:土壤物量组成土壤的组成是很搀纯的,总的去道,它是一种多相的分别体系.即由矿物量、有机量、火分战睦氛等四种分歧本量的物量,按分歧的摆设战比率推拢而成的.那些物量相互相互通联、相互约束天形成一个真足. (一)、土壤中的矿物组成土壤矿物量是土壤中最基础的组分,正在大普遍土壤中,其重量可占土壤固体物量总重量的90%以上,故被称为土壤的“骨架”.它主要由成土母量继启战死少而去的,而那母量又根源于岩石. 土壤矿物量按其本量战成果可分为本死矿物战次死矿物二类.前者是指母岩经板滞风化破碎而成的碎屑物量.绝大普遍是那些化教本量相对付宁静的矿物,如石英及其余碎粒.次死矿物是化教风化战成土效率中产死的矿物.种类很多. (二)、土壤有机量土壤有机量是指土壤中所有由动动物根源的物量的总称.它是土壤固体物量的一个组成部分.数量虽比矿物量少得多,然而它是组成土壤的要害物量前提,正在成土历程越收是肥力死少历程中起着极其要害的效率. 加进土壤中的有机量可分为二大类:一类为一般的有机量,包罗动动物的残体及其收会的中间产品,如蛋黑量、树脂、糖类、有机酸,等等.另一类为特殊有机量——腐殖量,它是由动动物残体通过微死物的效率,爆收搀纯的转移而成的有机胶体物量.为土壤中特有的次死有机物量. (三)、土壤火分土壤是由土粒战团散体形成的疏紧多孔体,颗粒之间存留大小不等的孔隙,它们是土壤火分战睦氛的通讲战贮存库.土壤火分战睦氛皆具备较大的震动性,而且相互之间所占的体积战数量是互相消少的.土壤火分是土壤要害的组成部分战肥力果素之一. (四)、土壤气氛是土壤孔隙中存留的百般气体混同物.主要去自于大气,组成战大气基本相似.然而是正在量上有所分歧.比圆二氧化碳比大气比重下,氧气含量比大气矮. 土壤火分战睦氛皆具备较大的震动性,而且相互之间所占的体积战数量是互相消少的. 二:土壤的个性1、基础个性战真量属性是具备肥力. 土壤肥力是指天然动物大概做物正在死少收育历程中,土壤能共时天战不竭天供应战安排所需的火分、养分、气氛战热量的本收.肥力的下矮与决于土体中火、肥、气、热四个肥力果素之间真足功能的协做程度,以及是可谦脚动物死少收育历程中止为个性的央供.2、土壤的另一个要害个性是,正在合理的经管管制之下,土壤的肥力不但不会果利用而耗益,反而会不竭得到改良. 所以土壤是属于一种永绝性的可革新的自然资材.好同,正在掠夺式的经管之下,则引起土壤肥力的出落,单位里积产量低重,以以致所有环境情景的逆转.果此,土壤虽是个永绝性的资材,如果不合理的利用战定背的培植,那个个性也会丧得的.为此必须格中重视土壤资材的合理利用战呵护问题.3、正在自然环境中,土壤是个相对付独力的亚系统,其里里举止着多种搀纯的物理、化教战死物的效率历程.共时,土壤也是个启搁系统,与周围环境之间不竭天举止着物量能量的接换战转移. 如本死矿物的收会战次死矿物的产死,土壤有机量的收会与合成,养分的释搁与汇集,土壤胶体的分别与凝结,土壤溶液的保蓄与流逝,土壤气氛的输进与输出,土壤热流量的删减,等等.果此,土壤与所有天理环境常处于一定的相互协做状态.B.B.讲库恰耶妇从土壤爆收教瞅面提出了土壤产死果素教道.他认为,土壤的爆收、死少与自然界的各成土果素皆有通联,即它是母量、气候、死物、天貌战时间等成土果素共共效率的产品. 一:成土果素正在土壤产死中的效率(一):土壤收育的母量果素1、土壤母量是岩石风化的产品,是产死土壤的物量前提.会效率成土历程的速度战目标战自然肥力.2、普遍土壤的属性继启了母量的个性.3、分歧母量对付土壤次死矿物也灵验率.4、分歧母量产死的土壤养分情景不相共.5、母量效率土壤的量天.6、正在一些土壤产死历程中,母量果素起到要害的效率. (二):土壤收育的气候果素气候对付土壤产死的效率主假如通过温度、降火、干度战挥收等果素而起效率,即火热条件及其动背的概括.1、气候统制着土壤产死的目标及其天理分集气候果素决断着成土历程的火热条件,间接效率到土壤中的火、气、热的情景战变更.气候不然而间接介进母量的风化战物量的淋溶历程,而更要害的是正在颇大程度上统制着动物战微死物的死少,效率土壤中有机量的汇集与收会,决断着养分物量的死物小循环的速率战规模.所以,气候是土壤产死战收育的要害果素,统制着土壤中物理、化教战死物等效率历程的总趋势.正在分歧气候条件下收育的土壤便有很大的好别.2、气候效率次死粘土矿物的产死,普遍情况下是降火量战温度的效率.3、气候效率岩石矿物风化强度.风化速度与温度有闭.4、气候效率土壤有机量的汇集战收会.也是温度与火分的效率.5、气候效率土壤微死物的数量战种类.6、土壤中物量的迁移是随着火分战热量的减少而普及的. (三):土壤收育的死物果素死物是促进土壤爆收死少的最活跃的果素.通过死物的循环,才搞把洪量的太阳能纳进成土历程,才搞使分别于岩石圈、火圈战大气圈的多种养分物量汇集于土壤之中,才搞使土壤具备肥力并使之不竭革新.果此,成土历程真量上便是母量正在一定条件下为死物不竭变革的历程.不死物的效率便不土壤的产死.越收是陆死动物与土壤相互之间具备一定的从属性. (四):土壤收育的天形果素天貌正在成土中的效率主要表示正在二圆里:一是天貌的组成物量即成土母量战岩石的本量对付成土的间接效率;另一是天貌的形态个性对付其余成土果素战土壤自己的物量战能量再调配的效率. (五):土壤收育的时间果素时间果素是有别于其余成土果素的一类特殊果素.本量上它便是一个强度果子,反映出土壤正在各成土条件的共共效率下所经历的阶段战效验.具备分歧年龄、分歧收育履历的土壤,应纳进分歧的土壤类型,并表示出分歧的土壤属性. 土壤的年龄常常可分千万于年龄与相对付年龄.从土壤启初产死时起曲至目前那段时间,称为其千万于年龄.相对付年龄则指土壤收育的某个阶段大概收育程度,可动做成土历程的强度及收育阶段更替速度的指标. (六):人类活动对付土壤产死的效率人类死产活动对付土壤。
综合自然地理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综合自然地理学期末复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5d2372b1eb91a37f1115cd2.png)
综合自然地理学期末复习知识点自然界——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相互耦合组成的整体。
第一章绪论1.1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地球表层。
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自然地理环境=天然环境+人为环境=自然综合体=景观研究范围:上界——以对流层的高度为限;下界——岩石圈上部;范围:对流层、沉积岩石圈、水圈及生物圈特征:(1)太阳辐射集中分布于地球表层,太阳能的转化亦主要在地球表层进行。
(2)同时存在气、固、液三相物质和三相圈层的界面。
(3)具有本身自我发展的形成物,通常称为表成体。
(4)互相渗透的各圈层间进行着复杂的物质、能量交换和循环。
(5)存在复杂的内部分异,其各部分的特征差别显著。
(6)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场所。
1.2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学科地位和特点学科地位:自然地理学有三个层次:研究整个地理环境综合特征的综合地理学;综合自然地理学、社会经济地理学、社会文化地理学;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各个部门的部门地理学。
综合自然地理学位于第二层次,是该层次的基本组成部分。
(自然地理学分为:部门自然地理学综合自然地理学区域自然地理学)部门自然地理学:研究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某一要素,即研究其组成、结构、时空运动和地理分布规律。
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综合特征,即把其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着重研究其整体的各组成要素及各组成部分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规律;区域自然地理学: 研究一定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某个组成要素和自然地理环境的综合特征,即对区域的部门情况和区域的综合情况进行研究。
学科特点:(1)整体性——把地球表层不同等级秩序的自然地理单位视为统一的整体,各种现象和过程不是孤立的、偶然的堆砌,而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
(整体性强弱取决于组分间结构的完备性和功能的协调性。
)(2)综合性——把综合体各部门之间、部分与整体之间、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联系起来,进行综合、系统地考察,找出其共同性与规律性。
自然地理学考研笔记 伍光和 第三版.
![自然地理学考研笔记 伍光和 第三版.](https://img.taocdn.com/s3/m/02c7ffb971fe910ef12df8ee.png)
自然地理学复习资料绪论地理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三类。
自然地理环境:由地球表层中无机的和有机的、静态和动态的自然界各种物质和能量组成,具有地理结构特征并受自然规律控制。
“三分法”: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三层次”:统一地理学、综合地理学、部门地理学自然地理学研究地球表层的自然地理环境。
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天然自然地理环境,人为自然地理环境。
部门自然地理学包括气候学、地貌学、水文地理学、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动物地理学等。
自然地理要素:气候、水文、地貌、土壤、植被和动物界。
第一章地球彗星:彗核、彗发、彗云和彗尾。
日食: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三者恰好在一条直线上,月影落在地表,月影中的人看到太阳部分或全部被月光遮住。
月食:地位于月和太之间,三者恰好或接近一条直线,地影落在月球上,处于地影区的人们看到月亮全部或部分失去光辉。
太阳活动:太阳大气受到太阳磁场和稠密气体对流区扰动的影响而处于剧烈运动当中。
主要标志:太阳黑子太阳结构:1. 内部气体:核反应区、对流区、辐射区。
2. 外部气体:光球、色球、日冕。
类地行星:【体积小,密度大】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类木行星:【体积大,密度小】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太阳系中行星及其卫星绕太阳的运动的共同特征:①所有行星的轨道偏心率都很小,几乎都接近圆形;②各行星轨道面都近似地位于一个平面上,对地球轨道面即黄道面的倾斜也都不大;③所有的行星都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除金星和天王星外,其余行星自转方向也自西向东,即与公转方向相同;④除天王星外,其余行星的赤道面对轨道面的倾斜都比较小;⑤绝大多数卫星的轨道都近似圆形,其轨道面与母星赤道面也较接近;⑥绝大多数卫星,包括土星环在内,公转方向均与母星公转方向相同。
地球的形状及其地理意义地球的形状就是指大地水准面的形状。
地球形状的地理意义:形状效应。
当太阳平行光线照射到扁球状的地球表面时,同一时刻不同纬度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就不同,总体上是从南北回归线向两极递减。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笔记整理笔记-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笔记整理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2db50a49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6e.png)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笔记整理笔记-自然地理学是探讨地球表层构成和变化、陆地与海洋之间相互作用、气候、水文、生态等自然现象和规律的学科。
在此我整理了一些有关自然地理学的笔记。
地壳和地震活动:1. 地震是指地球内部岩石突然发生破裂和移动而引起的大地震动,常常伴随着地震波,是地壳运动的表现。
2. 地球的地壳由岩石组成,分为海洋地壳和大陆地壳。
海洋地壳主要由玄武岩构成,而大陆地壳则由花岗岩和片麻岩构成。
3. 地震的震源深度与地震波传播速度和路径、岩性等因素有关,不同的震源深度会产生不同类型的地震。
4. 地震不仅能够改变地表地形,还会产生海啸、山体滑坡、火山喷发等多种次生灾害。
大气环境和气候:1. 大气是指包裹在地球上的薄层气体,主要由氮气、氧气、水蒸气等组成。
2. 大气的厚度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逐渐减小,同时,大气的组成和密度也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发生变化。
3. 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期的天气情况,由降水量、温度、气压等因素共同决定。
4. 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有明显的差异,常见的气候类型有热带、温带和寒带气候。
5. 气候变化是指由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造成的气候变化,例如全球变暖、极端天气、干旱等。
水文环境和地理信息系统:1. 水文是指地表和地下水资源在地球上的分布和流动规律,包括河流、湖泊、地下水等方面。
2. 掌握地表和地下水资源的分布规律有助于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避免水资源的浪费。
3. 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多学科领域,主要运用于地理信息的收集、存储、分析和应用。
4. 地理信息系统能够提供较为精确的地图信息和测量数据,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自然资源保护以及航空、航海等领域。
生态环境和资源利用:1. 生态是指不同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生态环境是指人类生活区域内的自然环境和生物群落。
2. 生态环境的破坏会导致物种灭绝、环境污染、资源匮乏等多种问题,因此必须采取保护措施。
3. 资源利用是指对自然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以满足人类需要的行为,常见的可再生资源包括水资源、风能、太阳能、生物质等。
自然地理学复习笔记-
![自然地理学复习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63b2f420ccbff121dd36831d.png)
第四章气候第一节大气的一般特性一、概述(如气温、湿度、压强等)和大气现象(如风、雨、雪等)的综合,是大气中的短期过程。
成各种风、雨、云、雾、雪、霜、冰灯千变万化的物理现象,叫气象。
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和人类活动在长时间相互作用下,在某一段时间内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它既包括多年天气平均状况,又包含个别年份的极端天气状况。
气候是一定时段内由大量天气过程综合而得出的长期天气过程,其变化周期长。
二、大气的组成和结构1、大气的组成低层大气由多种气体及悬浮在其中的液态固态杂质组成,主要包括干洁空气、水汽、杂质等①干洁空气:大气中不含水汽的和杂质的整个混合气体,称干洁空气,其主要成分是氮、氧、氩,此外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臭氧和氢、氖、氦氪、氙灯稀有气体。
②水汽:水汽与干洁空气混合在一起,成为实际的大气主要成分之一,只要聚集在大气的低层,向高层迅速减少,来自于江河湖海及潮湿地面的水分蒸发和植物蒸腾。
③杂质:大气中悬浮着这种固体杂质和液体微粒(小水滴或小冰晶)称气体溶胶粒子④大气污染: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是局部甚至全球范围内大气成分发生了对生物体有害的变化,称大气污染。
主要污染物有粉尘、烟尘、SO2,NO2,CO,CO2,H2S,HC等,其污染员主要是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家庭炉灶和人们在生活中排放的各种废气,以及农药、化肥使用等。
2、大气的结构1)对流层:大气圈的最底层,自地面到8~18km,厚度最薄并随唯独、季节而变化,对流层质量最大,水汽最多,是天气变化最主要和最复杂的一层,对人类活动和地球生物的影响最大,与自然地理环境关系最密切。
对流层的基本特征:①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由于对流层主要从地面得到热量,因此愈接近地面空气受热愈多,气温就愈高,离地面愈远,气温就愈低。
在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高度,气温随高度的降低值是不同的,平均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约0.65°C。
②具有强烈的垂直对流运动:由于地面的加热不均的影响,产生对流运动,对流运动的强度主要随纬度、季节的变化而不同,一般低纬较强,高纬较弱,夏季较强,冬季较弱。
自然地理学复习笔记(非地理学专业用)
![自然地理学复习笔记(非地理学专业用)](https://img.taocdn.com/s3/m/11eac16748d7c1c708a1458a.png)
自然地理学复习笔记第一章绪论1.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科学。
2.地理环境组成是: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3.自然地理学研究对象:天然环境、人为环境。
它们都具有圈层性。
4.四大物质组成是:岩石、水、空气、有机体5.地理上的六大要素是:气候、水文、地貌、土壤、植物、动物第二章地壳1.地球内部的组成是:地壳——地幔——地核2.地球外部有三大圈,分别是:大气圈、水圈、生物圈3.岩石的分类有:岩浆岩(火成岩),沉积岩(水成岩),变质岩。
其中,分布面积最广的是沉积岩,重量占份最多的是岩浆岩。
而施工中多用岩浆岩。
4.岩浆岩包括:侵入岩,喷出岩。
主要构造有:气孔构造,杏仁构造,流纹构造,流线构造。
5.沉积岩的主要构造有:层理构造6.8.岩石的意义:●是物质世界的重要载体●为我们提供资源●形成了地貌景观●是探索研究宇宙的窗口和研究对象9.典型岩石景观如张家界,属于砂瑛沉积岩,其特点是层理清晰,纹理均匀。
10.园林常用石材如:太湖石(岩浆岩),黄石青石(岩浆岩),钟乳石(沉积岩)等。
11.褶皱构造有背斜和向斜两种。
背斜是指岩层向下凸曲,但不一定凸起。
向斜是指岩层向下凹曲,但不一定凹陷。
12.断层构造的类型有: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枢纽断层。
13.火山类型分为: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14.全球火山带主要有:环太平洋带,地中海火山带,大西洋海地带,东非火山带。
15.火山的地理意义:A.引起污染B.释放有害物质C.引起全球气温变化D.引发毁灭性灾害E.形成风景名胜F.提供资源16.地震的几个基本概念:震源,震级,震中,震源深度。
(裂度:毁坏性大小)17.地震的类型:浅源地震(71%,震源深度0~70km),中源地震(25%,震源深度70~100km),深源地震(4%,震源深度超过300km)。
18.地震的破坏性与许多因素有关。
19.地震按照成因类型可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冲击地震,水库地震。
20.全球主要地震带有:A.环太平洋带B.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带C.大西洋中脊海陵带D.大陆裂谷地震带21.中国地震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南沿海,西北,西南。
《自然地理学》复习整理笔记
![《自然地理学》复习整理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3e6cebf00975f46526d3e113.png)
《自然地理学》复习笔记第一章:地球(一).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产生了昼夜更替的现象,并使地表个中国成具有一昼夜的节奏;2.由于自转,产生了地球自转偏向力;3.造成地球上同一时刻,不同经度的地方有不同的地方时;4.天体引力产生潮汐,由于自转,相反的潮汐又阻碍它的运动;5.地球整体的自转,同它的局部运动也有密切的关系。
此外,可以影响大陆漂移、地震、潮汐摩擦、洋流等。
此外,自转产生的离心力,也是影响地球形状的原因。
(二).地球公转的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昼夜的长短,视晨昏圈分割纬线的情况而定。
一般情形下,纬线被晨昏圈分割成两部分:位于昼半球的部分叫昼弧;位于夜半球的部分叫夜弧。
昼弧和夜弧的弧长,决定该地的昼长和夜长。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太阳直射点发生南北移动,因此,除了在赤道和春秋分日外,各地的昼弧和夜弧都不等长。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对于地平的高度角。
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地面或得太阳热能的多少。
太阳高度最大的时候,地面上得热最多(光束面积、途径短)。
3:四季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球的公转,造成地球上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一年分成春夏秋冬四季。
季节变化是半球性的现象,南北两个半球没有同事来临的同一季节,而总是彼此相反。
这是因为影响季节变化的两个主要的因素: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是半球性的。
这两个因素影响地球所得太阳热量在南北两个半球之间的分配。
(三)、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1.太阳辐射集中分布于地表,太阳能的转化亦主要在地表进行。
2.固态、液态、气态物质同时并存于地表,三相物质相互转化,形成多种多样的物质系统。
3.地球表面具有其特有的、由其本身发展形成的物质和现象。
4.相互渗透的地表各圈层之间,进行着复杂的物质、能量交换和循环。
5.地球表面存在着复杂的内部分异。
6.地球表面是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环境,在人类的参与下,使其变得更加复杂。
(四)、试述地球的内部圈层构造和外部圈层构造分别有哪些?要点:1)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差异和变化,可将地球的内部圈层构造划分为: A)地壳(按书简述);B)地幔(简述);C)地核(简述)。
《自然地理学》复习整理笔记
![《自然地理学》复习整理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f01fea0a43323968001c9220.png)
---------------------------------------------------------------最新资料推荐------------------------------------------------------ 《自然地理学》复习整理笔记《自然地理学》复习笔记第一章:地球(一).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产生了昼夜更替的现象,并使地表个中国成具有一昼夜的节奏; 2.由于自转,产生了地球自转偏向力; 3.造成地球上同一时刻,不同经度的地方有不同的地方时; 4.天体引力产生潮汐,由于自转,相反的潮汐又阻碍它的运动;5.地球整体的自转,同它的局部运动也有密切的关系。
此外,可以影响大陆漂移、地震、潮汐摩擦、洋流等。
此外,自转产生的离心力,也是影响地球形状的原因。
( 二) .地球公转的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昼夜的长短,视晨昏圈分割纬线的情况而定。
一般情形下,纬线被晨昏圈分割成两部分:位于昼半球的部分叫昼弧;位于夜半球的部分叫夜弧。
昼弧和夜弧的弧长,决定该地的昼长和夜长。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太阳直射点发生南北移动,因此,除了在赤道和春秋分日外,各地的昼弧和夜弧都不等长。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对于地平的高度角。
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地面或得太阳热能的多少。
太阳高度最大的时候,地面上得热最多(光束面积、途径短)。
1 / 203:四季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球的公转,造成地球上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一年分成春夏秋冬四季。
季节变化是半球性的现象,南北两个半球没有同事来临的同一季节,而总是彼此相反。
这是因为影响季节变化的两个主要的因素: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是半球性的。
这两个因素影响地球所得太阳热量在南北两个半球之间的分配。
(三)、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 1.太阳辐射集中分布于地表,太阳能的转化亦主要在地表进行。
2.固态、液态、气态物质同时并存于地表,三相物质相互转化,形成多种多样的物质系统。
伍光和版自然地理学笔记精编版
![伍光和版自然地理学笔记精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0a03135bf5335a8102d2206c.png)
绪论•一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分科•二自然地理学的任务•三自然地理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一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分科(一) 地理学1.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科学,即只研究地球表层这一部分人类环境。
2. 所谓地球表层是指海陆表面上下具有一定厚度范围,而不包括地球高空和内部的地球表层。
3. 地理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二)自然地理的研究对象1. 自然地理学研究地球表层的自然地理环境(天然的和人为的)。
2. 地球表层(地理圈)由大气圈和岩石圈的一部分以及水圈,生物圈和土壤层组成,并使它具有一系列不同于地球其它部分的结构特征。
(三)自然地理学的分科自然地理学可分为1. 综合自然地理学2. 部门地理学:气候学地貌学土壤地理学地植物学动物地理学等二自然地理学的任务•研究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形成机制和发展规律;•研究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彼此之间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动态过程,从整体上阐明它的变化规律;三自然地理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作为地理学分科的自然地理学,与地理学的其它分科有密切联系;自然地理学与其它地学和生物科学也有密切的关系;•和环境科学的联系。
第一章地球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第二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四节地理坐标第五节地球的圈层结构第六节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和特征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一宇宙和天体宇宙中的天体可分为:恒星、行星、卫星、流星、彗星、星云等光年: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二太阳和太阳系太阳系包括9大行星,50个卫星和至少50万个小行星,还有少数彗星。
(一)彗星彗星是在万有引力作用下绕太阳运动的一类质量很小的天体。
彗星大多由慧核,慧发,慧云和慧尾组成。
(二)小行星(三)月球•月球是地球的唯一卫星,半径1738.2Km,相当于地球半径的27.28%;质量为7.35×1022t, •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23%;平均密度为3.24g/cm3, 只有地球密度的0.6。
综合自然地理学笔记1
![综合自然地理学笔记1](https://img.taocdn.com/s3/m/f2f9862e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79.png)
综合自然地理学笔记1绪论重点:研究对象及任务。
难点:不同学者对其空间范围的划分。
绪论为什么开设综自课?因为自然界是由各自然要素组成的整体。
要认识这个整体靠两个途径:分析研究和综合研究已学过的部门自然地理课——地质学、地貌学、气象气候学、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水文地理学,是对自然界的分析,从不同侧面认识自然环境,而综自是从整体上认识自然环境,是对各部分的总和。
只注意分析或只注意综合都是不正确的,都不能全面地认识自然界。
所以部门地理学和综合自然地理学不能相互代替。
一、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研究对象,如气象气候学——大气圈;地质、地貌学——岩石圈;水文地理学——水圈;动植物地理学——生物圈。
综自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生存和活动的自然地理环境(地球表层)。
定义:是地球表层的大气、水、岩石、生物以及其他派生的自然物质共同组成的整体——自然综合体。
自然地理系统——从系统论角度看,这个综合体与外界保持不断的物质、能量交换,内部有有序结构和稳定动能——自然地理系统。
不同表述:自然地理环境、地理壳、地理圈、景观壳、自然地理面、自然地理系统、地球表层。
二、自然地理环境的界限与范围1.大多数自然地理学者观点(P21)上界是大气圈顶部:极地上空8~10km;赤道上空16~18km;平均13km。
上下界包括大气圈的对流层、地壳的沉积岩石圈、水圈、生物界。
依据有三点:(1)对流层、水圈、陆地表层直接参与太阳辐射引起的地球表面的物质循环,其内部联系最紧密。
对流层受下垫面的影响(水圈、岩石圈)温度分布不均,下垫面上温度不均——水平、垂直太阳短波辐射,生命难以生存。
沉积岩石圈以下,缺少空气、液态水、微生物即生命物质不能生存。
四圈作用:对流层中——气液——水固——微粒生——微生物对流层以上无水无生命岩石圈以下空气无液态水无生物(2)有沉积岩沉积岩的形成是三个无机圈和有机体相互作用的产物,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是无机矿物与有机体——风化剥蚀、流水搬运、沉积、固体成岩内外力影响在此深度以下无沉积岩,说明外力(大气圈)影响的消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
重点:研究对象及任务。
难点:不同学者对其空间范围的划分。
绪论
为什么开设综自课?
因为自然界是由各自然要素组成的整体。
要认识这个整体靠两个途径:分析研究和综合研究
已学过的部门自然地理课——地质学、地貌学、气象气候学、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水文地理学,是对自然界的分析,从不同侧面认识自然环境,而综自是从整体上认识自然环境,是对各部分的总和。
只注意分析或只注意综合都是不正确的,都不能全面地认识自然界。
所以部门地理学和综合自然地理学不能相互代替。
一、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研究对象,如气象气候学——大气圈;地质、地貌学——岩石圈;水文地理学——水圈;动植物地理学——生物圈。
综自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生存和活动的自然地理环境(地球表层)。
定义:是地球表层的大气、水、岩石、生物以及其他派生的自然物质共同组成的整体——自然综合体。
自然地理系统——从系统论角度看,这个综合体与外界保持不断的物质、能量交换,内部有有序结构和稳定动能——自然地理系统。
不同表述:自然地理环境、地理壳、地理圈、景观壳、自然地理面、自然地理系统、地球表层。
二、自然地理环境的界限与范围
1.大多数自然地理学者观点(P21)
上界是大气圈顶部:极地上空8~10km;赤道上空16~18km;平均13km。
上下界包括大气圈的对流层、地壳的沉积岩石圈、水圈、生物界。
依据有三点:
(1)对流层、水圈、陆地表层直接参与太阳辐射引起的地球表面的物质循环,其
内部联系最紧密。
对流层受下垫面的影响(水圈、岩石圈)温度分布不均,下垫面上温度不均——水平、垂直太阳短波辐射,生命难以生存。
沉积岩石圈以下,缺少空气、液态水、微生物即生命物质不能生存。
四圈作用:对流层中——气
液——水
固——微粒
生——微生物
对流层以上无水无生命
岩石圈以下空气
无液态水
无生物
(2)有沉积岩
沉积岩的形成是三个无机圈和有机体相互作用的产物,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是无机矿物与有机体——风化剥蚀、流水搬运、沉积、固体成岩内外力影响在此深度以下无沉积岩,说明外力(大气圈)影响的消失。
(3)太阳能是主要能源
沉积岩石圈以下地热占优势。
所以地球表层内,内在联系最紧密,其以上和以下内在联系逐渐减弱。
不同见解:牛文元
2.自然地理面——牛文元在《自然地理新论》提出
上限——在地球大气的近地面边界层顶部,即:自地表向上50~100米的高度。
下限——太阳能量影响地面以下的终止线。
一般太阳能对地表影响作用的限度:陆地部分为地下25~30米深处,海洋中为100深处。
上下限的总厚度在75~200米之间——自然地理面
面——按几何学讲,不具有厚度。
“面”是指自然地理环境中具有一定厚度的空间但同整个自然地理环境比,面是近地表的一个薄层,其厚度微不足道。
3.A.N斯特拉勒——美国地理学家A.N斯特拉勒认为自然地理学研究对象是人类
生存生活的自然环境。
范围同人类生产活动直接相关的空间一致。
代表了讲求实际的研究方向。
未划分出明确的界限,对极地、高山、沙漠很少有人类活动或人类足迹未到的地方,这种直接相关环境的概念不清楚。
4.陈传康见解
厚度——随研究范围大小和研究问题的性质而有差别。
研究范围越小,厚度越小。
研究范围越大,厚度越大。
国外尺度研究整个地球表层——行星尺度
研究整个大陆——大陆尺度
研究范围较大的区域——区域尺度
研究范围较小的区域——地方尺度
三、地球表层的基本特征
1.是地球上两种能源相互作用的场所,特别是太阳能辐射集中分布,同时起重要作用的地方,
地球内能引起地壳隆起、沉陷——构成地球表层固体部分的基本框架。
内力作用总趋势——造成地表高低起伏、千姿百态的地貌形态。
以太阳能为主要能源的外力作用——风化、剥蚀、侵蚀、搬运、堆积等极力消除内力造成的起伏。
总趋势——夷平地表,使地面趋向平坦,地表形态是两种能源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地球表层以外的圈层所不具备的。
2.地球表层同时存在着物质“三相”和三相圈层的交界面
三相气体液体固体
陆地表面是固体和气体的界面。
海洋表面是液体和气体的交界面。
海洋下界是液体和固体的交界面。
海洋沿岸带是固液气的交界面。
3.地球表层具有本身自我发展的形成物如:生物风化壳、土壤层、地貌形态、沉积岩和粘土矿物,都是地球表层所特有的。
4.各圈层相互渗透,进行着物质交换、能量交换和循环,如水循环、化学物质循环、地质循环等,其转化的强度和速度比地球其它各处都大,表现形式更复杂。
5.是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场所。
四、综合自然地理在地理科学中的位置
(一)位置从研究对象谈起——地球表层是人类生存生活的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
研究地球表层的地理学,既要研究三种环境的综合特征,又要研究三种环境各自的特征和规律。
综合自然地理学综合自然地理学部门自然地理学
地质、地貌、气象、气候地理学
综合经济地理学部门经济地理学
工业、农业、交通运输
社会文化地理学部门文化地理学
语言、宗教民俗
还要研究每种环境的组成成分
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第二层次,第三层次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位置:第二层次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作用:承上启下部门自然地理是它的基础,它又为综合地理学提供基础。
(二)部门自然地理学与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关系
分析与综合的统一
部门自然地理学是研究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部分,是分析性研究
综合自然地理学是从整体上研究自然地理环境,是综合性研究
只研究部分就无法回答整体的综合特征
要研究整体就必须从各部分着手
一方面分析各部分的具体特征,另一方面研究各部分间的关系,所以部门与综自是分析与综合的统一。
小结:绪论对象
掌握地球表层定义、界线、特征、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