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学作业题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矿学习题
第一章煤田的划分
1 煤田、矿区、井田及三者关系?
煤田:同一地质时期形成,并大致连续发育的含煤岩系分布区称为煤田。
矿区:统一规划和开发的煤田或其一部分称为矿区。
井田:煤田或矿区的范围都很大,需要划分为若干部分,按一定顺序开采。划归一个矿井开采的那一部分煤田称为井田,而划归一个露天矿开采的那部分煤田常称为矿田。
2 举例说明根据岩性和倾角对井巷的分类,并图示。绘单线图说明矿井主要生产系统。
井巷可以分为a、直立巷道,如立井、暗井、溜井、风井、主立井、副立井;b、水平巷道,如平硐、平巷和石门;c、倾斜巷道,如上山、下山、斜井和分带斜巷。
矿井主要生产系统:运煤系统、通风系统、运料排矸系统、排水系统、供电系统、压气系统、其他生产系统。
3 论述矿区划分成井田的原则。
4 井田境界的人为划分方法。
除了利用自然条件作为井田境界之外,在不受其他条件限制时,往往要用人为划分的方法确定井田的境界。人为境界的划分方法,常用的有垂直划分、水平划分、按煤组划分及按自然条件形状划分等。
1. 垂直划分
图2-2井田边界划分方法
1-垂直划分;2-水平划分;3-以断层为界
相邻矿井以某一垂直面为界,沿境界线两侧各留井田边界煤柱,称为垂直划分。井田沿走向两端,一般采用沿倾斜线、勘探线或平行勘探线的垂直面划分。如图2-2所示,一、二矿之间及三矿左翼边界即是。近水平煤层井田无论是沿走向还是沿倾向,都采用垂直划分法。
2. 水平划分
以一定标高的煤层底板等高线为界,并沿该煤层底板等高线留置边界煤柱,这种方法称作水平划分。在图2-2中,三矿井田上部及下部边界就是分别以-300m和-600m等高线为界的,这种方法多用于划分倾斜和急斜煤层以及倾角较大的缓斜煤层井田的上下部边界。
3. 按煤组划分
按煤层(组)间距的大小来划分矿界,即把煤层间距较小的相邻煤层划归一个矿井开采,把层间距较大的煤层(组)划归另一个矿井开采。这种方法一般用于煤层或煤组间距较大,煤层赋存浅的矿区。在图2-3中,一矿与二矿即为按煤组划分矿界,并且同时建井。
矿界还可以按地质构造条件来划分,例如以断层为矿界,各矿沿断层线留置矿界煤柱。图2-3中,三矿与一矿、二矿的矿界,图2-2中二、三矿右翼边界即是。
应当指出,无论用何种方法划分井田境界,都应力求做到井田境界整齐,避免犬牙交错造成开采困难。
图2-3矿界划分及分组与集中建井
1、2-浅部分组建斜井;3-深部集中建立井
5 说明矿区开发顺序原则。
6 井田内再划分方式?阶段内再划分方式?
一个井田的范围相当大,其走向长度可达数千米到万余米,倾向长度可达数千米。因此,必须将井田划分成若干个更小的部分,才能按计划有序地进行开采。
1. 阶段的划分及特征
在井田范围内,沿着煤层的倾斜方向,按一定标高把煤层划分为若干个平行于走向的长条部分,每个长条部分具有独立的生产系统,称之为一个阶段。井田的走向长度即为阶段的走向长度,阶段上部边界与下部边界的垂直距离称为阶段垂高,一般为100~250m,阶段的倾斜长度为阶段斜长,如图2-4所示。
图2-4井田划分为阶段和水平
J1、J2、J3-第一、二、三阶段;h-阶段斜长
1-阶段运输大巷;2-阶段回风大巷
每个阶段都有独立的运输和通风系统。如在阶段的下部边界开掘阶段运输大巷(兼作进风巷),在阶段上部边界开掘阶段回风大巷,为整个阶段服务。上一阶段采完后,该阶段的运输大巷作为下一阶段的回风大巷。
3. 近水平煤层井田划分为盘区
开采近水平煤层,井田沿倾斜方向的高差很小。通常,沿煤层的延展方向布置大巷,在大巷两侧划分成为具有独立生产系统的块段,这样的块段称为盘区或带区,如图2-10所示。盘区内巷道布置方式及生产系统与采区布置基本相同。带区则与阶段内的带区式布置基本相同。
图2-10井田直接划分为盘区
P1、P2、P3、P4-第一、二、三、四盘区
井田划分为阶段后,阶段的范围仍然较大,通常需要再划分,以适应开采技术的要求。阶段内的划分一般有三种方式:采区式、分段式和带区式。
1. 采区式划分
在阶段范围内,沿走向把阶段划分为若干个具有独立生产系统的块段,每一块段称为采区,在图2-11中,井田沿倾向划分为3个阶段,每个阶段又沿走向划分为4个采区。
图例:—-—-—采区边界;—+—+—井田边界
图2-11采区式划分
J1、J2、J3-第一、二、三阶段;C1、C2、C3、C4-第一、二、三、四采区;
Ql、Q2、Q3-第一、二、三区段;
1-阶段运输大巷;2-阶段回风大巷;3-采区运输上山;4-采区轨道上山;
5-区段运输平巷;6-区段回风平巷
采区的倾向长度与阶段斜长相等。按采区范围大小和开采技术条件的不同,采区走向长度由500m到2000m不等。采区的斜长一般为600~1000m。确定采区边界时,要尽量利用自然条件作为采区边界,以减少煤柱损失和开采技术上的困难。
在采区范围内,沿煤层倾斜方向将采区划分为若干个长条部分,每一块长条部分称为区段。如图2-11中A图所示,采区划分为三个区段,每个区段沿倾斜布置采煤工作面,工作面沿走向推进。每个区段下部边界开掘区段运输平巷,上部边界开掘区段回风平巷;各区段平巷通过采区运输上山、轨道上山与开采水平大巷联接,构成生产系统。
2. 分段式划分
在阶段范围内不划分采区,而是沿倾斜方向将煤层划分为若干平行于走向的长条带,每个长条带称为分段,每个分段沿倾斜布置一个采煤工作面,这种划分称为分段式。采煤工作面沿走向由井田中央向井田边界连续推进,或者由井田边界向井田中央连续推进,如图2-12所示。
图2-12分段式划分
Jl、J2、J3-阶段;D1、D2、D3-分段
各分段平巷通过主要上(下)山与开采水平大巷联系,构成生产系统。分段式划分与采区式相比,减少了采区上(下)山及硐室工程量;采煤工作面可以连续推进,减少了搬家次数,生产系统简单。但是,分段式划分仅适用于地质构造简单、走向长度较小的井田。
3. 带区式划分
在阶段内沿煤层走向划分为若干个具有独立生产系统的带区,带区内又划分成为若干个倾斜分带,每个分带布置一个采煤工作面,如图2-13所示。分带内,采煤工作面沿煤层倾斜推进,即由阶段的下部边界向阶段的上部边界推进或者由阶段的上部边界向下部边界推进。一般由2~6个分带组成一个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