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美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美学学科性质:是一门交叉性或边缘性学科。
理论系统:必须要借鉴古今中外哲学美学、科学美学、应用美学等现有的的研究成果。
研究范围:紧扣旅游者“食、住、行、游、购、娱”这条基本活动线索,系统地研究这一系列活动中所蕴含的审美因素与规律性的东西。
研究对象:审美主体——旅游者;审美客体——观赏对象;旅游中的诸多审美关系。
研究方法:描述、分析、比较
景观意境:指凭借象征手法和自然布局将主观意趣、理想(意)与客观感性形式、景象(境)有机地融合在起来所生成的富有典型性特征的艺术境界。
审美意识:是人们在现实意义的基础上,力图超越现实,摆脱外在世界法则和内在需求的控制,从而进入自由思想王国的重要心理途径。
审美感觉:在旅游活动过程中,审美主体的大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审美感知:审美认识表层。
感知,是感觉和知觉的通称,泛指审美对象刺激人的感官而引起的各种感觉和与之俱来的知觉等综合活动,分为审美感觉和审美知觉。
审美知觉:是指在旅游活动中审美主体的大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由某种原因引起的审美主体对客体事物不正确的知觉。
审美需求:是人们获得美感的一种愿望,是促使人们从事旅游观赏活动的内驱力。
个性:是一个社会范畴,是许多人文学科研究的对象。
从社会学角度看,个性是受到现实环境和社会关系的制约,是不断学习、实践、积累、充实、和丰富的过程,其表征为具体的、活生生的、行动着的人。
审美个性:由于审美主体生理基础、心理素质、生活环境、文化教养以及以往的旅游审美时间活动各不相同,人们不但在审美能力上有高低之分,而且对于美的欣赏和判断也各有指向性,并展现出丰富多彩的审美个性。
悦耳悦目:是指以耳目为主的全部审美感官所经历的愉快感受。
这种美感形态,通常以知觉为特征,主体在与审美对象的直接交流中,不加任何思索便可于瞬间感受到对象的美,同时唤起感官的满足与喜悦。
悦心悦意:是指过眼前或耳边具有审美价值的感性形象领悟到对方某些较为深刻的意蕴,进入到一种“对心思意向的某种培育”(李泽厚)的欣快喜悦的状态。
是一种际遇对审美主体形式美的初级反应而升华了的较高层次,主要以凝神关照的审美体察为特征,基本超越了生理快感阶段,净化为相对纯然的精神愉悦体验。
以想象或理解为主要特征。
悦志悦神:最高层次,泛指人们在凝神默照秀美、崇高、静态和动态的审美对象时,经由知觉、想象、理解等心理功能的交互作用,于审美愉悦中进而唤起昂奋向上的意志和精神激起追求道德超越与完善的动力。
审美期待:指旅游者从自身的文化修养、审美趣味或生活方式出发,期望在异国他乡享受到的接待服务能够达到他们所认同的标准和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
孔子在山水方面的论断: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美学之父——德姆加通
旅游美学研究的内容有哪些?
学科性质:是一门交叉性或边缘性学科。
理论系统:必须要借鉴古今中外哲学美学、科学美学、应用美学等现有的的研究成果。
研究范围:紧扣旅游者“食、住、行、游、购、娱”这条基本活动线索,系统地研究这一系列活动中所蕴含的审美因素与规律性的东西。
研究对象:审美主体——旅游者;审美客体——观赏对象;旅游中的诸多审美关系。
研究方法:描述、分析、比较
认识论美学:美是有关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是对客体美感接受或感官愉悦的一种研究。
本体论美学:从人类现实的生活境遇出发,从对生命和生存的终极关怀来思考美学问题。
如叔本华、尼采等
博克说-优美与崇高优美—阴柔,“相互交往”情感崇高—阳刚,“自我保全”情感
心理学美学要点:一、移情说(立普斯)审美对象表现出的由审美主体所赋予的生命和灵魂,使自身具有审美价值。
二、内模仿说(谷鲁斯)认为在审美欣赏活动中,伴随有一种摹仿性的运动过程,这是外物的姿态在欣赏者内心的再现。
三、审美距离说(布洛)美的纯粹客观性并不存在,使用客观标准、准则和范畴来界定美,将会抹杀掉许多丰富多彩的美感事实,因此他主张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美,说明美感乃是出自于人们对艺术品的观赏所产生的心理效应,而此效应则是生于心理距离。
四、异质同构说(阿恩海姆)
中和为美的儒家美学思想,自然为美的道家美学思想,空灵为美的禅宗美学思想
旅游景观的类型: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自然景观审美特征:形态美(雄、奇、险、秀、幽、奥、旷、野)、色彩美、声音美(鸟语、风声、水声、钟声)、嗅觉美、动态美(一、自然因素的动态作用:水流、云雾、时间、季节、光照、植被等二、风物传说的动态作用)、象征美等。
人文景观的审美特征:工艺美(反复与整齐、对称与均衡、调和与对比、尺度与比例、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实景与虚景等)、历史意味与民俗风情、意境美
旅游审美心理要素:审美知觉、审美想象(知觉想象、创造性想象)、审美理解(三个层次:区分现实状态与虚幻状态、对审美对象(特别是艺术对象)之内涵的了悟、对融合在形式中的意味的直观性把握)、审美情感。
特征:具有相互作用;具有适应性;具有对比性。
四大特点: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
审美动机和审美行为的关系:旅游审美需求→(个人情趣爱好、旅游地吸引力、旅游信息流通)→旅游审美动机→(旅游接待能力、旅游交通条件、个人闲暇时间、经济条件、健康状况)→旅游审美行为→(社会情景、文化生活、心理环境、其他因素)→旅游审美需求
旅游审美个性类型:布劳观点:客观类、生理类、联想类、性格类
谷鲁斯观点:知觉型、运动型
三种类型(从旅游者和旅游活动来看):(1)阳刚型:年轻力胜、血气方刚,具有冒险精神、喜欢刺探险类旅游项目,追慕险峰绝处的无限风光,偏爱宏大崇高的阳刚之美。
(2)阴柔型:年龄偏大,平和稳重,安全意识强烈,区域观日出、赏明月、荡平湖,偏爱和谐安逸的清雅幽静,热衷婉秀妩媚的阴柔之美。
(3)中间型:具有这种审美个性的游客一般受生理状况或偶然因素影响,惯于审时度势,量力而行,表现出一种灵活机动、随遇而安的旅游行为倾向,对什么对象的选择余地较大。
审美意识的五大因素:审美观念、审美趣味、审美理想、审美知觉和审美感受
美感的三个层次: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志悦神
旅游审美观赏方法:静态观赏、动态观赏、动静结合
我国山地景观的特征:⑴富有绚丽的自然景观⑵拥有丰富的历史文物古迹⑶具有典型的科学研究价值⑷具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和谐美
山地景观的旅游审美:1.自然美2.内在意蕴美(力量、刚毅、文化、精神)
水体景观的基本特征:旷野、激荡、深静、秀媚
水体景观鉴赏方法:1外观结构鉴赏(水面、水声、水态、水色、水质、水光、水位、透明度)2、内在意蕴鉴赏(以水寄情,游水抒情、以水寓意,观水体验、以水寓理,观景升华)旅游观赏的方法原理:1、动态与静态——静态观赏、动态观赏、动静结合2、移情与距离——移情观赏(移情方法:入景、择景、融景)、观赏距离(心理距离、空间距离)3、时机与位置——观赏时机(时机、季节观赏)、观赏位置(观赏视点、角度、方位、距离)4、节奏与重点——观赏节奏、重点观赏
建筑的美:1、建筑的实用美(功能美、造型美、布局美)2、建筑的象征美
宫殿建筑布局特点:严格的中轴对称;庭院组合,富于变化;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寝)故宫建筑欣赏:一、整体美。
故宫规模宏大,极为壮观,蕴含了丰富的文化、鲜明的观念,体现了阳刚恢宏、大气深厚之美。
故宫宫殿是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都位于这条中轴线上。
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
这条中轴线不仅贯穿在紫禁城内,而且南达永定门,北到鼓楼、钟楼,贯穿了整个城市,气魄宏伟,规划严整,极为壮观。
二、层次美。
故宫布局通过建筑的大小、形体的变化、位置的主次、等级的高下、氛围的浓淡等,让人们的视觉形成不同的层次区分,在精神上造成层次变化的感受。
三、个性美。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紫禁城内体量最大、等级最高的建筑物,建筑规制之高,装饰手法之精,堪列中国古代建筑之首。
太和殿面阔十一间, 进深五间,建筑面积2377.00㎡,高26.92m,连同台基通高35.05m,为紫禁城内规模最大的殿宇。
其上为重檐庑殿顶,屋脊两端安有高3.40m、重约4300kɡ的大吻。
檐角安放10个走兽,数量之多为现存古建筑中所仅见。
中国古典园林有四类:皇家苑囿、宗教园林、私家园林和公共园林
园林旅游景观的美学价值:自然之美、艺术之美、人格之美、境界之美
园林的构景技巧:借景、框景、抑景、对景、添景、夹景、漏景
园林旅游景观的鉴赏方法:一、1、静观漫游,情景交融2、以路为导,选择角度3、观赏景物,品评领略二、外观结构鉴赏1、轮廓美2、形态美3、色彩美4、节奏美5、声景美
内在意蕴美1、画意美2、诗情美3、景名美
古代雕塑的分类:1、明器雕塑2、陵园雕塑3、石窟造像4、寺庙及宗庙造像5、建筑装饰雕塑6、工艺雕塑
古代雕塑艺术的审美特征:1、突出神似的写意艺术效果2、与自然息息相通的整体风貌3、侧重圆融贯通的表现方法
什么是景观意境?你如何看待中国人文景观中的意境美?意境是“境生象外”,虚实相生,“可以意会,不能言宣(言不尽意)”。
,“意境是客观(生活、景物)与主观(思想、感想)相熔铸的产物。
意境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总之,意境就是一种情景交融,神、形、情、理和谐统一的艺术境界。
从以上两种分类不难看出:意境的产生,是虚与实、情与景的结合,不但要有实景,还要有能使人产生联想的声、色、光和影等景外之景;意境的欣赏是物我的交融,即审美主体与客体交流的过程
试举例分析和阐述旅游审美体验的不同层次及其相互关系?
悦耳悦目:是指以耳目为主的全部审美感官所经历的愉快感受。
这种美感形态,通常以知觉为特征,主体在与审美对象的直接交流中,不加任何思索便可于瞬间感受到对象的美,同时唤起感官的满足与喜悦。
悦心悦意:是指过眼前或耳边具有审美价值的感性形象领悟到对方某些较为深刻的意蕴,进入到一种“对心思意向的某种培育”(李泽厚)的欣快喜悦的状态。
是一种际遇对审美主体形式美的初级反应而升华了的较高层次,主要以凝神关照的审美体察
为特征,基本超越了生理快感阶段,净化为相对纯然的精神愉悦体验。
以想象或理解为主要特征。
悦志悦神:最高层次,泛指人们在凝神默照秀美、崇高、静态和动态的审美对象时,经由知觉、想象、理解等心理功能的交互作用,于审美愉悦中进而唤起昂奋向上的意志和精神激起追求道德超越与完善的动力。
关系:“悦耳悦目”突出感性功能与生理快适,“悦心悦意”突出认识功能与愉悦心境,“悦志悦神”则具有突破不舍弃感性形象,探求理性内容与追求自由无限等基本特点。
“悦耳悦目”易变而不持久;“悦心悦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持久性,“悦志悦神”更具有伦理道德意义上追求超越、永恒、无限和必然的特质。
调节旅游者的审美行为主要应从哪几个方面入手?为什么?
(一)调节观赏节奏1、张弛相济2、缓急有度3、快慢相宜4、音调和谐5、停顿适时(二)选择观赏角度1、观赏距离2、观赏角度(三)把握观赏时机
旅游者是具有生理—心理结构的活生生的人,旅游审美是一项有劳体力和鉴赏力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观赏节奏恰当,人的审美需求才会得到满足。
从旅游审美活动的物理基础来看,景观对象只有在一定的角度或地理位置才能显其最大的魅力。
同时大自然所有丰富多彩的美景只有在一定时机才能为观赏者所领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