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与现代企业管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认为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无为而治”。因此,他这样称赞舜:“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论语·卫灵公》)[1]意思是说,恭恭敬敬地坐在王位上,不直接操劳各项政事,而使天下得到治理的人只有舜帝。实际上,孔子认为管理者理应“无为而治”,即管理者不能专于某项具体业务之中,要遵循权力下放的原则,努力实践能力主义。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无为而治”呢?孔子认为,和为贵的管理环境、修己身正的领导表率和科学驭人的用人原则是达到“无为而治”的必要条件。

一、“无为而治”的环境要求——和为贵

从管理学的角度考察,孔子极为重视环境对个人行为的影响,孔子希望通过各种途径,缓和、消弭现实社会中的种种矛盾,使社会中对立的各个方面,虽存在差别却又能和平相处。以此来促成“和为贵”的理想社会的出现,达到“无为而治”的环境要求。

孔子认为在这理想的社会中,权威地位应受到绝对尊重,等级秩序应被自觉维护。孔子所追求的管理格局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1]。君臣与父子虽然属于不同范畴,但尊卑之分完全一致。由于将政治隶属关系看成与亲属长幼关系相等同,因此等级差别更加不可逾越,无论是谁或有多大贡献都不例外。

正因为如此,孔子认为占统治地位的领导层间关系的家庭化,对加强管理工作十分有利。孔子对西周王朝宗法制的欣赏就缘于西周政权将血缘关系的宗法与政治隶属政统合一,家庭化后各级机构的首脑同时是血缘上的亲长,兼顾了君父身分,在尊卑之分的森严中含有血亲的神圣感,等级秩序得到维护,权威地位也受到了绝对的尊重。

孔子认为理想社会还需要广大群众之间的和平相处。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1] “和”是指无乖戾之心,“同”是指有阿比之意,两者的对比十分鲜明。君子相处和谐而不偏袒,小人则偏袒而不和谐。而偏袒势必会形成小圈子,成为集体中的分裂因素,影响“和谐”的相处环境。

在孔子看来,要达到广大群众的和平相处,就要求群众相处能“和而不同”。那么,如何使群众相处都能“和而不同”?孔子提出的方法是外在教育和自身修养的统一。

外在教育方面,孔子强调“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1]。任何社会中只要是有人群、有政府或管理机构的地方,必然要有教育,而且首先必然是以道德修养来塑造人的人格,使其便于管理。孔子认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1]治理国家,如果仅仅用政令来诱导,以刑法来约束,那就只能达到老百姓暂时规规矩矩地生活,以免去很多的刑罚。但是这样不足以树立他们的廉耻之心。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荣辱观,光靠政令和刑罚是确立不起来的。如果用道德来诱导,用礼制来统一人们的言行,老百姓就不仅有羞耻之心,而且能一直遵守正道,人心归服。那么,老百姓们就能实实在在地服从治理,而不是暂时地屈从。

在自身修养方面,孔子要求群众能做到三点:第一,谨于择邻。孔子说“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论语·里仁》)[1]一个风俗仁厚的环境对人的积极影响是不可估量的。第二,慎

于交友。“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1]人的气质、善恶原本是相接近的,之所以后来有善恶之别,是因为在各自的生活环境中习于善则善,习于恶则恶,所以交友极宜慎重。孔子指出“友直、友谅、友多闻”是为“益者三友”,而“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则为“损者三友”(《论语·季氏》)[1],因此交友是不能不谨慎的。第三,善于学习。与人相处时,要做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1]。即遇到贤良者就想怎样向他学习,遇到不贤者则自我反省有无与他相似的缺点。这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1]的道理是一样的。

在孔子看来,做到了外在教育和自身修养的统一,广大群众就能达到“和而不同”, 那么“和为贵”环境也就出现了。

二、“无为而治”的领导表率——修己身正

管理者即领导者,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孔子所说的“君子”。孔子认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1]孔子从道德修养的高度,强调“修己以敬”、“修己以安百姓”。所以,对管理者而言,要达到“无为而治”,首先应“修己”,做到“身正”。

(一)学而优

学习和掌握知识重要性的论述在《论语》中占有极为突出的地位。“学而优则仕”这句名言揭示了只有学习好才能做好工作的道理,激励着众多学习者努力学习,不断追求。例如孔子的高才生子贡,善于学习,长于经商,在货值中“亿则屡中”(《论语·先进》)[1],成为儒商的典范。被誉为清代儒商第一世家的山西榆次常氏家族,遵守了“学而优则贾”的家训,要求后人学习有成才能经商,家族经商延续了一个半世纪。[2]

事实证明,管理者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这不仅是取得威信的重要条件,更是做好决策的必要条件。管理者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才能对业务信手拈来,才可能使下属信服,才能树立威信。在做决策时,丰富的知识储备更是不可缺少。只有拥有全面的知识体系,才能使做出的决策兼顾全局,兼顾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

(二)劳而不怨

孔子认为劳而不怨是一种领导作风。劳而不怨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管理者应作出表率,以身作则。孔子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1]意思是,从政者要端正自身,做出表率,就能带动、影响别人端正自身走正道。孔子认为,这种表率作用对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管理成败的关键。因为管理者要想让下属为自己做事就必须放下领导的架子,自己承担一部分劳动而没有怨言,下属才能心服。第二层意思:管理者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必须使下属去干可干之事,不让干没必要的劳动,不让干过于繁重的劳动,使下属劳得适度,劳得舒心,这样下属才会没有埋怨,积极性才会高。

(三)欲而不贪

欲,人人皆有,有欲才有所求,有所求才会有努力,有努力才会有进步的可能。但欲,应是仁欲,义欲,讲仁义而不讲贪。欲而不贪是一种领导素质,是高尚之举,正义之举。孔子说:“欲仁而得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