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语言习得理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的说来,刺激-反应论可以解释儿 童语言习得过程中的某些现象。但用这 种理论不能全部解释儿童母语的习得过 程, 是一种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的理论 。
10
1)刺激—反应论积极意义:
① 儿童最先学会接触最多的那种语言(假定他处于多 语环境)。
② 儿童常因观察、模仿成人和同伴的话语而获得快乐。 模仿确实是儿童习得语言的重要手段。
11
2)刺激—反应论的不足:
① 言语行为十分复杂,既有可观察可测量的外部因素, 也很多难于观察、测量心理因素,不同于一般的动物 行为,不能只用“刺激 -反应”来解释。外因论 他们只
承认言语行为,不承认有复杂的符号系统的存在,把 言语混同于语言 。他们看不到语言有复杂的内部结构 体系,言语行为受规则支配 .
7
1、刺激-反应论(后天环境论)
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代表人物是美国 心理学家斯金纳,这是一种行为主义的理论。
(1)理论内容:
1)华生的主要观点:
① 心理学必须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个 体的行为 ,而不是意识。研究的目
的是为了预测和控制行为。
② 研究动物行为的结果,可以用来 解释人的行为。
③ 人类一切行为的构成要素都只是
把言语行为简单地等同于其他行为,甚至等同于 动物的行为 ,将动物的实验结果简单地推广到儿童的 语言学习中 ,强调刺激与反应在直接情境中的固定的、 机械的联系, 否定了人的语言潜能和言语行为的特殊 性,否定大脑加工外部信息的能动性 ,把主体当作被 动消极的语言训练对象,这不符合儿童习得语言的基 本事实,因而不能解释实际存在的许多问题。
?(一)儿童母语的习得过程 ?(二)理论解释
5
(一)儿童母语的习得过程
? 儿童母语的习得过程大体上分5个阶段 ①喃语阶段:又叫语前阶段,6个月到1
岁,牙牙学语,模仿大人的话,能听 懂一些词和句子,能用特定的声音来 表示一定的意义。
②单词句阶段:1岁至1岁半,真正学话, 一个词、单词话语。
③双词句阶段:1岁半,两个词语在一起 (一为轴心词,一为开放词)。
反应,或多种反应的组合。反应
多数是在环境中由刺激 —反应的
联结形成的。
8
2)斯金纳 指出:人类语言行为 只是刺激和反应。看见、听 见和感觉到的东西是刺激, 说出的话是反应。
3)刺激—反应的哲学基础是洛 克的白板论, 强调后天经验 的重要性。认为语言也是一 种行为,学会某种语言就是 在后天环境中养成某种 习惯,
? 学习:指在学校环境中,有意识地掌握第 二语言的过程和方式,它注重语言形式, 过程由自觉到不自觉,我们常说第二语言 学习。
3
? 学习与习得的区别是相对的,不能截然分 开。第二语言学习者开始时,学习的成分 多一些,以后习得的成分逐渐加大。比较 理想的方式是把二者结合起来。
?
习得
高级
中级
学习
初级
4
二、儿童第一语言习得的基本 过程的理论解释
12
② 语言中的句子是近乎无穷的,儿童不可能 也没必要通过模仿强化去学会每个句子, 然后再使用。不能解释儿童言语行为中的 创造性,只有掌握话语的规则体系才能创 造性的运用。人们能说出无限多的包括从 未听过和说过的句子的能力。儿童刚开始 说话时就基本具备了这种能力。他们会创 造出新的词组、句型和符合特定情境的恰 当的表达方式。
儿童的语言能力来自一系列的 刺激(成人语 言)他们通过 模仿做出反应,如果反应正确 就会得到强化,一定的刺激和相应的反应多 次重复就成为习惯从而学会语言。
9
(2)评价
“刺激-反应论”虽然受到很多批评, 但并非一无是处,有很多合理的成分。 它所说的儿童学习语言的模仿、强化, 都是有道理的。要掌握语言也的确必须 养成一定的习惯。
13
③ 不能解释语言学习关键期的存在以及过了 关键期后,学习和强化效果急剧下降的事 实。
④ 儿童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得到的强化是有限 的,并往往是在意义方面得到强化,那么 儿童是如何习得语法规则的?儿童在语言 习得过程中,他的反应不一定都能得到强 化,而且成人所关注并给予强化的往往是 句子的内容(意义),而不是它的形式。
③ 词语与反复出现的语境之间的联系确实能使儿童理 解语义。儿童最初习得的词语很可能就是通过刺激 -反应-强化的过程建立的。
④ 在语言教育中,巧妙地使用示范、练习与评价(强 化)等方法,对儿童达到语言目标有积极的意义。
⑤ 家庭和幼儿园语言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儿童的语言 水平(缺乏语言交际环境的儿童,语言发展的进程 要比正常儿童推迟一年多)。
6
④电报句阶段:2岁半左右,实词句阶段。只用实 词,不用虚词。逐渐开始使用代词、介词、连 词、动词词尾、助动词等。
⑤成人句阶段:3岁半至5岁,初级阶段基本完成。 能意识到有一个规则体系,并能重复使用。开 始了解并掌握语言的社会功能。
(二)理论解释 ——语言习得理论
? 有不同的理论和假说,争论的焦点是: 儿童快速并高质量地习得母语,是先天的能力 还是后天的语言环境在发挥决定性的作用。
14
2、先天论(先天性决定论)
(1)理论内容 Fra Baidu bibliotek)代表人物是语言
学家诺姆 ·乔姆斯 基、卡茨,心理学 家米勒与马克奈尔。
15
2)它首先是一种基于对刺激—反应论猛烈批判 立场 上建立起的理论,是基于理性主义的理 论。它认为语言是一种规则体系,是一种以规 则为基础的复杂系统而并非习惯的总和。儿童 之所以能掌握,是因为人类有天生的、具有受 遗传因素决定的掌握语言规则的能力,即“语 言能力”。
第五章 语言习得理论(一)
1
主要内容 ?语言习得的定义
?儿童第一语言习得的基本过程 及理论解释
2
一、语言习得的定义
? 习得:儿童不自觉地自然地掌握母语的过 程和方法,儿童是通过大量接触语言在交 际中掌握语言,没有人专门教他,也没有 人刻意地纠正他的错误,不注重语言形式 而注重意义,语言规律的掌握是无意识的, 习得过程是由不自觉到自觉。我们常说第 一语言习得,儿童母语的习得。
父母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协助儿童语言的 发展,但并不能左右儿童语言发展的模式。这 就是乔姆斯基的“语言刺激贫乏论” ,它强 调外界刺激对儿童语言的影响与儿童本身语言 发展之间的不平衡性。
16
3)语言能力的体现机制是“语言习 得机制”( LAD )
10
1)刺激—反应论积极意义:
① 儿童最先学会接触最多的那种语言(假定他处于多 语环境)。
② 儿童常因观察、模仿成人和同伴的话语而获得快乐。 模仿确实是儿童习得语言的重要手段。
11
2)刺激—反应论的不足:
① 言语行为十分复杂,既有可观察可测量的外部因素, 也很多难于观察、测量心理因素,不同于一般的动物 行为,不能只用“刺激 -反应”来解释。外因论 他们只
承认言语行为,不承认有复杂的符号系统的存在,把 言语混同于语言 。他们看不到语言有复杂的内部结构 体系,言语行为受规则支配 .
7
1、刺激-反应论(后天环境论)
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代表人物是美国 心理学家斯金纳,这是一种行为主义的理论。
(1)理论内容:
1)华生的主要观点:
① 心理学必须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个 体的行为 ,而不是意识。研究的目
的是为了预测和控制行为。
② 研究动物行为的结果,可以用来 解释人的行为。
③ 人类一切行为的构成要素都只是
把言语行为简单地等同于其他行为,甚至等同于 动物的行为 ,将动物的实验结果简单地推广到儿童的 语言学习中 ,强调刺激与反应在直接情境中的固定的、 机械的联系, 否定了人的语言潜能和言语行为的特殊 性,否定大脑加工外部信息的能动性 ,把主体当作被 动消极的语言训练对象,这不符合儿童习得语言的基 本事实,因而不能解释实际存在的许多问题。
?(一)儿童母语的习得过程 ?(二)理论解释
5
(一)儿童母语的习得过程
? 儿童母语的习得过程大体上分5个阶段 ①喃语阶段:又叫语前阶段,6个月到1
岁,牙牙学语,模仿大人的话,能听 懂一些词和句子,能用特定的声音来 表示一定的意义。
②单词句阶段:1岁至1岁半,真正学话, 一个词、单词话语。
③双词句阶段:1岁半,两个词语在一起 (一为轴心词,一为开放词)。
反应,或多种反应的组合。反应
多数是在环境中由刺激 —反应的
联结形成的。
8
2)斯金纳 指出:人类语言行为 只是刺激和反应。看见、听 见和感觉到的东西是刺激, 说出的话是反应。
3)刺激—反应的哲学基础是洛 克的白板论, 强调后天经验 的重要性。认为语言也是一 种行为,学会某种语言就是 在后天环境中养成某种 习惯,
? 学习:指在学校环境中,有意识地掌握第 二语言的过程和方式,它注重语言形式, 过程由自觉到不自觉,我们常说第二语言 学习。
3
? 学习与习得的区别是相对的,不能截然分 开。第二语言学习者开始时,学习的成分 多一些,以后习得的成分逐渐加大。比较 理想的方式是把二者结合起来。
?
习得
高级
中级
学习
初级
4
二、儿童第一语言习得的基本 过程的理论解释
12
② 语言中的句子是近乎无穷的,儿童不可能 也没必要通过模仿强化去学会每个句子, 然后再使用。不能解释儿童言语行为中的 创造性,只有掌握话语的规则体系才能创 造性的运用。人们能说出无限多的包括从 未听过和说过的句子的能力。儿童刚开始 说话时就基本具备了这种能力。他们会创 造出新的词组、句型和符合特定情境的恰 当的表达方式。
儿童的语言能力来自一系列的 刺激(成人语 言)他们通过 模仿做出反应,如果反应正确 就会得到强化,一定的刺激和相应的反应多 次重复就成为习惯从而学会语言。
9
(2)评价
“刺激-反应论”虽然受到很多批评, 但并非一无是处,有很多合理的成分。 它所说的儿童学习语言的模仿、强化, 都是有道理的。要掌握语言也的确必须 养成一定的习惯。
13
③ 不能解释语言学习关键期的存在以及过了 关键期后,学习和强化效果急剧下降的事 实。
④ 儿童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得到的强化是有限 的,并往往是在意义方面得到强化,那么 儿童是如何习得语法规则的?儿童在语言 习得过程中,他的反应不一定都能得到强 化,而且成人所关注并给予强化的往往是 句子的内容(意义),而不是它的形式。
③ 词语与反复出现的语境之间的联系确实能使儿童理 解语义。儿童最初习得的词语很可能就是通过刺激 -反应-强化的过程建立的。
④ 在语言教育中,巧妙地使用示范、练习与评价(强 化)等方法,对儿童达到语言目标有积极的意义。
⑤ 家庭和幼儿园语言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儿童的语言 水平(缺乏语言交际环境的儿童,语言发展的进程 要比正常儿童推迟一年多)。
6
④电报句阶段:2岁半左右,实词句阶段。只用实 词,不用虚词。逐渐开始使用代词、介词、连 词、动词词尾、助动词等。
⑤成人句阶段:3岁半至5岁,初级阶段基本完成。 能意识到有一个规则体系,并能重复使用。开 始了解并掌握语言的社会功能。
(二)理论解释 ——语言习得理论
? 有不同的理论和假说,争论的焦点是: 儿童快速并高质量地习得母语,是先天的能力 还是后天的语言环境在发挥决定性的作用。
14
2、先天论(先天性决定论)
(1)理论内容 Fra Baidu bibliotek)代表人物是语言
学家诺姆 ·乔姆斯 基、卡茨,心理学 家米勒与马克奈尔。
15
2)它首先是一种基于对刺激—反应论猛烈批判 立场 上建立起的理论,是基于理性主义的理 论。它认为语言是一种规则体系,是一种以规 则为基础的复杂系统而并非习惯的总和。儿童 之所以能掌握,是因为人类有天生的、具有受 遗传因素决定的掌握语言规则的能力,即“语 言能力”。
第五章 语言习得理论(一)
1
主要内容 ?语言习得的定义
?儿童第一语言习得的基本过程 及理论解释
2
一、语言习得的定义
? 习得:儿童不自觉地自然地掌握母语的过 程和方法,儿童是通过大量接触语言在交 际中掌握语言,没有人专门教他,也没有 人刻意地纠正他的错误,不注重语言形式 而注重意义,语言规律的掌握是无意识的, 习得过程是由不自觉到自觉。我们常说第 一语言习得,儿童母语的习得。
父母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协助儿童语言的 发展,但并不能左右儿童语言发展的模式。这 就是乔姆斯基的“语言刺激贫乏论” ,它强 调外界刺激对儿童语言的影响与儿童本身语言 发展之间的不平衡性。
16
3)语言能力的体现机制是“语言习 得机制”( LAD )